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87|回复: 42

[课件感想] 17《贝多芬传》下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07: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妈妈们把看完《贝多芬传》上的感想发在这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格式:
反馈日期
标准群名片
感想全文
如:
2021年8月21日
B-沪眉豆妈0706女九
感想全文略

贝多芬传 下.pdf

3.61 MB, 下载次数: 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1: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ss157 于 2021-8-21 11:36 编辑

20210821反馈:
C-040赣以琛妈1504男一
《贝多芬传 下》看到后面真的是热泪盈眶,他是有多么的热爱生活才会在疾病、贫穷、侄儿的堕落等多重折磨下苦苦坚持给大家创造欢乐的音乐呀!这可能就是乐在其中吧!
在给伟格勒的信中他写到:“噢,人生是美的,但我是的永远受着毒害……。”一个人得经历多少才会说出这么绝望的话!他的德性时全维也纳人可以认证的,哪怕就在等第四次手术时也在想:“一切的灾难都带着几分善”。这个善,是解脱,是他喜剧的终场,——我们却说是他一生悲剧的终场。
有一点不明白:贝多芬为什么要跟弟妇争侄儿的抚养权呢?侄儿的离经叛道是不是在惩罚他迫使自己离开了母亲?站在侄儿的角度,贝多芬是不是做错了?哪怕弟妇做母亲不称职也不该强行抢走侄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2:5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eluba 于 2021-8-21 13:20 编辑

2021年8月21日
B-粤路爸0805女八
贝多芬是音乐天才,有极其敏锐的感知力与无与伦比的创作能力。所有的顶级艺术家都是如此,他们感知到了佛性境界,或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或者六根互通的感知,对于贝多芬而言,虽然是聋子,但其心耳对听觉的感知更为敏感,感知到的音声震撼力是远胜世间音乐,所谓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创作是用世间音乐形式对佛性世界的模仿。但是由于其感知力的丰富,在感知好的美妙音乐的同时,也会感知到不好的音声,故而若非理智具足的智者,懂得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是非常容易陷入精神分裂,就是给人感觉是疯子即分不清幻觉与现实,这也是其他天才艺术家如梵高等的结局也是疯子的原因,故需要理智与大无畏的精神,方能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4: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21日
B-湘宸妈0809女八

《贝多芬传》
生活给贝多芬的一直是种种磨难:从酗酒父亲那里早早承担家庭责任的童年开始,接着是失去母亲的痛苦,随之是耳聋的折磨,还有不能忽略的贫穷。音乐家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贝多芬甚至在他的各种高光时刻生活都是非常窘迫,经常处于不安定的状态。尤其在晚年贝多芬贫病交加,孤独又抑郁,但他用对音乐的无比热爱和坚定信念谱写出不朽的音乐杰作。贝多芬外貌特征浓烈特别很像一头雄狮,实际更是一名坚强的斗士,对充满苦难的生活发出挑战,用痛苦换来欢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6: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21日
B-豫壮妈0712男八

《贝多芬传下》  为什么让伟大的人这么痛苦呢!“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一那是 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 - 切英勇心灵的。”用痛苦换来欢乐!“   太伟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7:0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21反馈 C-045黑康妈1507男一

本帖最后由 hw1314_0 于 2021-8-21 17:09 编辑

《贝多芬传》下 这两天读贝多芬,对一个音乐白痴来说好像学习一门理论课。看不懂的音乐名词,没听过的音乐作品。只能看懂贝多芬的命运多舛,性格像是力,他本身就是力,“用痛苦换来欢乐”多么的坚毅。读书之于我,像我在自己的小宇宙内,有无数的星球(各种知识)。读一本书好像站在一个星球上,去探索去寻求和他关联的星球建立联系并点亮。时代背景,作者身份,故事人物……。随着点亮的星球越来越多,编织成网,读书就可畅游其中,乐此不疲。可惜我读书数量不足,知识不够丰富,浩瀚星空还没成型,继续努力,学而不辍。孩子们才刚刚开始,点点星光汇成银河,颗颗明珠串就珠帘!你们的星空定是浩如烟海,熠熠生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7:3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13950268 于 2021-8-21 17:41 编辑

20210821
  C-228豫彤妈1311女二反馈  

《贝多芬传》
著:罗曼罗兰  
  译:傅雷  

1、贝多芬全部的作品可说都是耳聋后写的。
2、他自己也说:"我是替人类酿制醇醪的酒神。是我给人以精神上至高的热狂。" 3、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着,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
4、"作品第一○六号的奏鸣曲是在紧急情况中写的。要以工作来换取面包实在是一件苦事。"
5、在此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6、"但没有一种权力能钳制贝多芬的思想。诗人库夫纳写信给他说:"文字是被束缚了;幸而声音还是自由的。"贝多芬是伟大的自由之声,也许是当时德意志思想界惟一的自由之声。他自己也感到。他时常提起,他的责任是把他的艺术来奉献于"可怜的人类","将来的人类",为他们造福利,给他们勇气,唤醒他们的迷梦,斥责他们的懦怯。
7、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曲》与《第五交响曲》。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一八一○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日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乎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是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一八一○年五月二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的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随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8、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7: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20日
C-022鄂绮妈1202女四
《 贝多芬传》:是一位非常坚毅并且有才华的一个人,虽然身有残疾,但不影响她对音乐的热爱与创作,在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下能寄音乐抒发情感,喜欢他的 《月光鸣奏曲》 ,如果要听懂他的音乐,确实是需要了解他音乐背后的故事。通过音乐背后的故事,对贝多芬的音乐多一点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7: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21日
B-沪眉豆妈0706女九
看完了全文,又把文后所附的遗嘱、书信也看了一遍,感觉也非常想把文章的结尾给朗读出来,然后我就从“亲爱的贝多芬”开始读起,实在是难以描绘整篇文章,以及这最后几段给我带来的感觉,经受的触动,太伟大了,造物会有贝多芬、罗曼罗兰、傅雷三人,而他们的心灵又能共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7: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8月21日
C-172苏-果妈1008女六
贝多芬这一生真是坎坷,幼年被虐,少年失母,青年失聪,中年失爱失友,老年又被不争气的侄子折磨;“没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这是多么孤单多么绝望,在这各种悲伤绝望中,他不停创造音乐,创造快乐。罗曼罗兰描写出了贝多芬一生的坎坷,描写出了贝多芬悲伤和绝望,更写出了对贝多芬一生对欢乐的追求的敬佩……贝多芬在其笔下是充满爱的,有对国家的爱,对爱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亲人的爱……有点想去听听为欢乐而写的曲子,在这么悲伤绝望中做出的令人欢乐曲子是怎么样的,想听听它是怎么抚慰人的心灵,安慰你的悲伤的,在罗曼罗兰的描述曲子的感觉中,去感受曲子的磅礴与震撼,想去感受那与生命想呼应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21年08月21日:《17贝多芬传-下》罗曼.罗兰-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1、“显然一个人只在没有经济烦虑的时候才能整个地献身于艺术,才能产生这些从高的作品为艺术增光,所以我们决意。。。。,避免一切足以妨害他天才发展的阻碍”。

说起来是言之有理的,包括像现在的科研人员能否安心搞科研似乎是一个道理。但是又有很多特例,比如像梵高,贝多芬,其实他们的作品有不少是落魄的时候创作出来的。梵高更是,他的作品生前就不出名,能坚持下来的是对艺术的热爱。

2、1814年,维也纳会议建立起维也纳体系(一战后瓦解),开了历史倒车,所以文中提到维也纳的性格、社会眼光,音乐口味都发生了变化,这对贝多芬是不小的影响。资助和支持贝多芬的人也死的死,走的走。而这时,贝多芬的耳朵是彻底聋了,真是内外交困,双重打击。

在贝多芬的遗嘱中提到了这点:“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口中的“道德”,是不是就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经》中的“道”是行事应遵循的原则,“德”依附于“道”,就是按道行事。也许这种道德就是贝多芬一直遵从着自然的力量和自己内心对欢乐力量的追寻。

3、而当贝多芬想要离开奥地利去伦敦时,他的高贵的朋友恳求他不要离开,溢美之词更是看出对他在艺术和道德方面的赞赏,“唯有在您身上,整个的民族期待着新生命,新光荣,不顾时下的风气而建立起真与美的新时代。。。”,最终,《第九交响曲》获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个欢乐的颂歌达成了他终身的目标。

4、整篇看完,贝多芬既是一个平凡人,享受爱情,但并没有得到最好的结局,监护和爱护侄儿,但得不到侄儿的善待,里面不乏狗血的事情;一度被社会大众不接受;自己身患耳疾,身心都痛苦;但他更是伟大的艺术家,在于他能够超越这些世俗的烦扰和痛苦,不懈追求并达成自己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21: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loudmm 于 2021-8-21 21:40 编辑

2021年8月20日
C-020鄂漆仔妈1005男六1610男中

今天的小说是《贝多芬(下)》,和看《贝多芬(上》》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可能是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积累非常缺乏,无论是人物还是音乐本身,接触得很少很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21: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21日
B-沪眉豆妈0706女九
看完了全文,又把文后所附的遗嘱、书信也看了一遍,感觉也非常想把文章的结尾给朗读出来,然后我就从“亲爱的贝多芬”开始读起。读完还是难以说出整篇文章,以及这最后几段给我带来的感觉、经受的触动。太伟大了,造物会有贝多芬、罗曼罗兰、傅雷三人,而他们的心灵又能共通。
然后我跑去B站把《伟大的作曲家之贝多芬》这部纪录片给看了,又看了伯恩斯坦在哈佛的音乐讲座《年轻人的音乐会之永远的贝多芬》,这时倒是有许多话要说了:
我看《贝多芬传》经常处于无法思考,不能言语的状态,看了伟大作曲家则是感觉平淡,直到看到伯恩斯坦的讲座开头,啊,也许是因为视频中展现出来的他的个人魅力,以及他对贝多芬的感情,让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
但是在他演奏完第5交响曲,介绍贝多芬的音乐的特点,说出这段:“真正的自由必须包含着舍弃的自由和选择的自由;自我审查的自由,自我限制的自由,这就是民主的全部意义,我们在其基础上希冀一个和平世界的自由,就和伟大的音乐创作中自由的含义类似。在贝多芬这里,和在民主中一样,自由是一种纪律,结合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明智选择的天赋。”
其后,他邀请了来自以色列的约瑟夫.卡利斯坦和阿尔及利亚的保罗.卡波隆戈上台演绎,我心里真是有种莫名的荒谬感:
那时候美国确实可说是自由和民主的灯塔,只不过刚刚看完美国的疫情中的表现,以及美军撤离阿富汗全程的世界人民,想必对此只能说,逝去的永不再来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22: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21日
C-152闽小乖妈1205女四
看完了全文,感到很震憾,对最后一句话“用痛苦换来欢乐”印象深刻。以前对贝多芬的印象就是“乐圣”、“耳聋”,没想到他的一生这样坎坷。他的音乐那么激昂向上,那么欢乐,真是难以想象啊。真的是一个非常伟大的音乐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22:5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21反馈 C-258粤智妈0909女六 《贝多芬传下》看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完,,贝多芬的一生是用痛苦换取快乐。上天不停地用磨难给他提供创作的营养。《贝多芬下》详细介绍了他的很多作品创作的过程。贫困潦倒伴随了他一生。可惜自己是个乐盲,五音不全,不然看完他的自传,再去感受他的音乐,会有更深的感受。 他对侄儿有着比父亲更深的爱,可惜侄儿并不是个感恩的人,真替他难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23: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C-283浙依妈0811女七
8.21反馈
《贝多芬下》:贝多芬的一生是苦难的,但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在一生中不懈奋斗,虽然最后不遂人愿,但是他激昂的斗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23: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21
B-桂-锐妈0808男八
《贝多芬传下》:由于昨天是直接把《傅译传记五种》这本书,直接拿出来看完的全篇,想着他的苦。。。我有点不太想再看。申爸给的下又是哪此内容呢?点来开继续看了一遍。现实的窘迫,亲朋好友们的一个个离世,他孤零零的活在一个没有朋友的世界里,耳朵全聋。。。可他并没有放弃音乐,没有向生活低头,而是继续用自己的方式,造福社会,给人以勇气,把自己的痛苦,铸成了一道道欢乐的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08:4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21周六反馈: C-171苏菲儿妈0901女七 看《贝多芬传》,作品描述了贝多芬坎坷而伟大的一生,我们通过文字所了解的贝多芬也许比起他的现实生活也许不值得一提,投影到实际生活他可能倍受煎熬,那种凄凉,那种孤独,文字显得不足为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巨大勇气和不懈的拼搏,也许是他的热爱,他在指甲的拨弄中会感觉好点,感觉有所缓解,也正如我们遇到压力时,听听音乐哼哼歌会有所释放,贝多芬呈现给我们后人的是治愈伤口的心药。他伟大的音乐大师,也是伟大的心理医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09:03: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21反馈 C-150闽特妈1204男 《贝多芬传》: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读贝多芬传后,就觉得贝多芬同样用他的人生诠释了这句话。无法想象,在他耳失聪之后,还能创造大量作品,这种应该是天才和超常意志力的融合吧。罗曼罗兰笔下的贝多芬,有血有肉,似乎你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与命运抗争的人,从不屈服。罗兰写名人传和茨威格写传记不同。罗兰的传记写得真实,让人感叹名人超强坚韧不拔的意志,英雄的伟大,在于他们能直面生活的真相和痛苦。而茨威格的传记,写得荡气回肠,看的过程中都容易受到极强的感染。可以把《名人传》和《人类群星闪耀时》一起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15: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822
C-097京阳妈1111男三1411男大

《贝多芬传下》
在此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这些大名鼎鼎的交响曲里,我最熟悉的是:《第五交响曲》,又叫做《命运交响曲》。为什么呢?因为我读高中的时候,每天早上6点,学校广播准时播出这首钢琴曲,初听觉得振奋人心呀,听的多了,听了三年,就没有任何感觉了,音乐感知能力不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15: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美丽心情 于 2021-8-22 15:24 编辑

2021年8月21日
C-022鄂绮妈1202女四
《 贝多芬传》下部 :文中写到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有几陈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己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陈得一陈的狂风,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沿未受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希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17:4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221豫涵妈1110女三 2021-8-22反馈 《贝多芬传》 之前读了上今天把下读了,感觉是有些读不下的,脑子里对这文字很难入进去,感觉没有那个回路,加上对音乐一窍不通,尤其注释的小字部分,就是感觉不进脑子,引不起去读仔细的欲望,很多是粗粗扫过,只能从境遇去理解人物。赞叹、敬佩、有感觉很惋惜。感觉这个传记仅仅粗粗读一遍很难写什么有内容的感想,要好好静下心认真的读几遍估计就会有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2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22
C093 京童妈110男五
看完《贝多芬传》下,感觉贝多芬最后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斗争能给他带来心灵的快乐。
这应该是在他经受了各种磨难、心灵变得无比强大之后的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3 23: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23日
B-粤帆妈0803男八

这两周有几个会要开,既是本身有点忙,也似乎是潜意识里怕看“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 上半部里,作为一个音乐家,贝多芬已经面临了最严峻的耳聋考验,接下来,居然还有更悲惨的命运在等着他:耳朵完全聋了、不治之症、健康恶化、没有朋友、金钱的窘迫以及终究为深爱的侄儿所辜负……他所亲自指挥的那最后一次预奏的可怕一幕,对他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当看到他写下“我爱一棵树甚于爱一个人”时,我不禁怆然泪下:一个健全的、能感受到人类之爱的人,都不会做如此想,也不会做此宣言。看似高傲而独来独往的宣示里,隐藏着多少无奈和绝望啊!他在森林中的快乐越发反衬出在人世间的孤独,“我被全人类遗弃”的呼喊中,更是有深入到骨髓的痛。为深爱的侄儿所辜负,是我最为贝多芬所叹息的事。这何尝不类似现实生活中众多父母殚精竭虑,而子辈却完全向着他们所希望的反方向成长。听过很多望子成龙的故事,在父母那里是最无私、确实是呕心沥血的付出,然而爱之深、叛之切,三观不合的爱,在孩子那里并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回想。这不断地警醒着自己,如何才能做到懂孩子,懂孩子方能更好地爱孩子。
今天在地铁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那些或稚气未脱或青春朝气或饱经风霜的脸,个个都戴着口罩,露出来的眼睛,或明亮闪闪,掩不住心里的快乐;或无限悲苦,似乎失去了前行的勇气,不禁有些悲从中来:也许每张平静的笑脸背后都曾有过泪水涟涟,而普罗众生如我等,做到最好,也不过终究是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但贝多芬不是,“在此悲苦的深渊,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这句话让人有如闻惊雷、浑身一震的感觉。他在困境中的狂放、力量和热烈,让人畏惧于生命深处竟然有如此不驯服的力量。所以他的作品他的心血他的精神,最终是如此不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3 2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23反馈
C-267浙宽淼妈0906男女七
   今天是捧着书把《贝多芬下》看完的,窝在沙发里,沉默,揪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是最真实的写照吧。后期的贝多芬真的是到达了最悲惨的时期了,贫穷限制了他的生活但没有限制他丰富的内心,他仍然热爱着大自然;侄子的冷漠也没有消磨他善良的心,他依然拿出全身心的爱来对待。在他最后的时光,他还安详的说“我耐着性子,想道:一切灾难都带来几分善。”
  读书时最爱听《命运交响曲》,但之前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传记,现在读来,心却凄凄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6 23:08 , Processed in 0.0814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