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粤帆妈0803B

[妈妈反馈] B-粤帆妈0803男八语文小作坊反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22: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0713早课笔记

(以水、water为例)“能指”是指我们用来表达意思的词语。“所指”是指我们心里想说的意思。尽管能指不同,但所指一样。
这种情况,存在于今天的汉族人和英国人之间;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今天的汉族人和古代的汉族人之间。
在所指和能指这个机制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不同,完全类似于同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不同。
我们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其实做的就时候把文章里的所指,在头脑中还原出来;类似地,我们读古代汉语的文章的时候,也要做这个工作。把古代汉语中所蕴含的所指,在头脑中还原到位之后,它就变成了我们翻译时的所指,我们再在现代汉语中寻找最合适的能指,来指称我们头脑中的所指。
何九盈的那本《中学文言实用手册》为什么好?好就好在,他找到的现代汉语所指,能够最精确地指称古汉语在头脑中所形成的能指——就具体的古代汉语的词的解释而言,他给出的每一条解释,你都找不到比他更好的能指。

妈妈们捋的时候,要找“以我为主”的感觉。自己知道要到书上去看什么,才去快速地溜一眼,把卡的地方顺过去。其余的,全靠自己努力去陈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22: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粤帆妈0803B 于 2021-7-13 22:54 编辑

0713反馈

1. 孩子做:
帆已经习惯在晚饭后的固定时间做语文小作坊的任务。
今天分三步走:1)读:读原文一遍,原文+注释一遍;2)述:陈述第一段一遍,比前天第一次陈述流畅多了,能明显感到句与句之间的衔接需要回想,似乎是从陈述的思路切回来背诵的思路,进入下一句后又切回陈述;3)背:我说你现在只用背诵第二段,告诉我哪些是语言点就可以了,不用陈述出来。帆拿着资料看了一会儿,说可以开始了。我录音,发现他已经自己在陈述语言点了,妈妈心里暗喜。述到“饿其体肤”,帆说为什么“体肤”要解释啊,他觉得很容易懂。爸爸来了一句彩虹屁,那是因为你很厉害啊!在这里发散闲聊了几句,说到班上一个同学的名字,帆说等会儿他要自己剪辑音频把名字去掉,就此,气氛开始轻松活跃起来。述完第二段,我说这才是咱们做孟子二章的第4天,真没想到你已经可以流畅地陈述第二段了,太让我惊讶了。还记得第一天你连读和背都磕磕巴巴的吗?帆说来来来,再往下。哇,难道你还可以陈述第三段?于是进入第三段,有几个地方需要妈妈提一下,顺利述完。明天试试陈述全文,然后再强调准确。分段录了音。总共用时30分钟左右。然后我们一起读《说文解字》的部首,帆发现很多熟悉的字作为部首的读音完全不同,感觉挺新奇,不停地打趣,气氛很融洽。今天读了三页,让他把之前不会的都标记了。
2.妈妈做:没有继续往下背,就拿《项脊轩志》的第一二段来练手。今天捋一遍字义,两三天没做了还能记得,自己都有点惊喜;准备捋字形发现悲催了,繁体简体都会写,但要用拆字的方式来捋,很多部首不会读,因此不知道该怎样拆才是正确的。由此想到,孩子后面要捋字形,是要从识记《说文解字》的部首开始吗?看来得特别关注一下孩子走在前面、已经在捋字形的妈妈们的反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5 10: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0714早课笔记

在小学的时候,妈妈习惯跟孩子讲道理,唯独忽略的一个道理就是,那个时候孩子还没长大到能听懂道理的程度,唠叨只能打根子上引起他的反感;现在(初二)孩子长大到能听懂道理,妈妈却早已彻底放弃讲道理这个办法。
对初二以上的孩子,妈妈跟孩子讲道理哈。你只要讲得让孩子听懂了,心动了,他就会跟,不需要忽悠。对大孩子,忽悠是最无效的行为。
高三的妈妈,你自己当年高考的时候经验、教训,可以说给孩子听。他会非常非常在一。同样的年龄,会有同样的感受,关心同样的问题,不要做任何“叮嘱”的工作:好好努力、加油……这些都是母亲自己安慰自己而对孩子毫无价值——除了引起反感以外——的事情。
到了高二高三,由爸爸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渡过高考。让爸爸去讲道理。

孩子遇到了各种资料中,对同一个词的解释不一样的情况了:把所有资料里“举”的解释放到一块儿,让孩子自己咂摸咂摸,他觉得哪一种好就采用那一种。
考试的时候,要求“跟课本上的一模一样”才给分,在初中确实存在,但到高中就不存在了。

孩子有意识地对相同资料进行比较揣摩后得到的“主观”,要优先于印在书上的“客观”。否则,在孩子的关键期,这是造成孩子未来思维胶瑟、盲目奉书为圭臬的原因所在。
很多人谈一个人的格局、气象。读何九盈的《中学文言文实用手册》的序言就知道了,再去读他的老师王力先生的文章,就知道什么叫“更大”。格局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人对自我的高认知水平。

今日任务:
1. A班B班妈妈:去孩子那里讲道理,让孩子动手做起来。
仔细想想,怎么跟孩子讲道理,讲到孩子自己乐意来干。然后呢,妈妈们相互交流,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讲的,孩子那里的反应是怎样的。
反馈内容里要写上今天怎么跟孩子讲道理相关的哈。
2. C班妈妈:不要讲道理,要带着孩子一起做。
反馈内容里写上自己今天带着孩子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可以跟孩子一起把申爸发的课件读了,然后,把练习题都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5 10: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0714反馈

今晚先听了群里几个孩子的录音,让帆读一遍全文+注释,不愿意。听了一遍全文后直接启动陈述。第一段,原来很纠结和生气于几个“举”的不同意思,今天居然非常准确地全部陈述对了;“苦其心志”的“苦”,述成了“使……疲劳”;“所以动心忍性”记得前面有个省略了的“此”,意思是这;“困于心,衡于虑”,第一个“于”陈述不准确,第二个准确;后面“入则无法家拂士……”一直到“国恒亡”一直背完,我以为他忘记陈述了,刚要提醒,帆自己一个字一个字陈述了。整篇用时8分多。然后继续读《说文解字》的部首。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小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5 10: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粤帆妈0803B 于 2021-7-16 18:04 编辑

0715早课笔记

妈妈们自己先试着精确地重现每一个语言点......绝对不是靠背来实现。靠背,就没啥意思了.....找感觉。自己找到后,A班B班妈妈,试着跟孩子一起,引导孩子也找到感觉。

描述性的目标.....当然是对AB班的大孩子而言....我们要做的事情的目标是怎样的呢?将来,预先捋过一篇古文,能流畅背诵,在背的时候,遇到语言点,就精确地解说,遇到重点字形,就随口说出字音,字义,字形。整篇古文从头到尾这样陈述下来,精准流畅。
现在,为了建构这一整个过程中所用到的神经回路,孩子选的古文,是学过,避免“背”的负担。等这些机制建构好,快要开学的时候,预习一篇下学期讲的古文。等到老师上课开讲了,叫你家孩子站起来,他就从容不迫地用25分钟时间,把整篇古文,背着讲一遍(从下边同学的角度看起来,就是如此)。

高中孩子,妈妈不是要给孩子伟光正的理论,而是给孩子贴近现实生活的话题,一些论据之类的片段,让孩子自己去建构那些理论。高中阶段,对孩子而言,什么是最接地气,最生活的话题——怎么把习学好!

和孩子分析道理:前额叶控制的“理智中枢”和情绪控制的“情感中枢”,要想把想做的事情做到,做好,都要设法让自己的“理智中枢”接管整个大脑的控制,让前额叶把流向情感中枢的血液掐了.让情感中枢彻底瘫痪,一个人才能安静地做自己想要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从当事人自己的感觉来说,就是“不烦躁”;从外在观察者来说,就是安静,专注,处于轻微的愉悦状态之中。
注意哈,妈妈们要明白,在你跟孩子的交流中,哪些话是属于“态度”主题的,哪些话是属于“能力”主题的。孩子呢,这个年龄的孩子,极其厌恶“态度”主题的话语,比如说:“一定要好好学!”“咋就不知道努力呢!”“上课好好听讲,错题要及时清理,学会”——很奇怪,这个话题,对于高中孩子而言,属于“态度”话题,而不是能力话题。如果清错题,学校不系统地做,你妈妈第一次跟孩子提起这个话题,这自然是“能力”主题,但是,老师班级里天天讲,日日讲,时时讲,回到家,你妈妈再讲,那就属于“态度”主题了。妈妈千万忍住,不要叮咛你高中孩子。他懂事了,你叮咛的事情,他都知道应该,重要,要紧.....他的问题是,自己做不到么。
哪壶不开提哪壶,你自己当年高中的时候,姥姥的唠叨,你也烦得不行。
妈妈这个东西很奇怪:不唠叨态度,好像就没话可说了。在她的大孩子那里,被狠狠地撅回来几次之后,都心理障碍了:一想到跟孩子交流,心理就先胆怯。其实,看你说什么话题。你跟孩子说说神经网络,说说前额叶,说说前额叶控制的“理智中枢”和情绪控制的“情感中枢”,说说甭管谁,要想把想做的事情做到,做好,都要设法让自己的“理智中枢”接管整个大脑的控制,让前额叶把流向情感中枢的血液,掐了。让情感中枢彻底瘫痪,不来打扰之后,一个人才能安静地做自己想要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这时候的人,从自己的感觉来说呢,就是“不烦躁”;从外在观察者来说呢,及时安静,专注,处于轻微的愉悦状态之中。

妈妈要了解一点哈:任何一个处于高中阶段的孩子,都是“见贤思齐”的。这不是他的主观意愿的结果,而是他的神经系统,发展到这个阶段的自然产物。你妈妈只要淡定地陈述,变成“好的”那个样子,做的过程中的关键点在哪里,就行了。你妈妈只要从神经生理的角度,把怎么才能学习好的重要节点,慢慢地陈述给孩子,就行了。他表面上平静,实际上,脑袋里就像热油里倒进凉水,整个都炸开了。让自己会去琢磨,理论怎么才能说得圆,自己怎么才能用得上——当然了,是为了自己把习学好。等着长大。到了高中,不用你教,孩子自己就变成这样了:关键是,妈妈要帮着孩子把通道“贤”的梯子,搭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6 18: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0715反馈

按照昨天说好的,今天要加词性了。帆先看了一下资料,两三分钟后说可以了。我希望他先背诵一遍,再加上重点词注释过一遍,然后才加词性,也就是把三条路线一一捋清楚,之后再进行自由组合。不过今天第一次捋词性,帆不乐意这样做。通背一遍之后,他直接把重点词解释和词性一起做了。闭着眼睛在沙发上,速度明显放慢了,遇到不确定的地方,不像前两天那样不能告诉他,而是主动来询问、来确证自己说得对不对。三条线程一起捋下来,用时14分钟有多。完了我告诉他,我们的古文训练,要把五条线捋清楚,从全文背诵到字义(包括重点词解释和词性),再到字形(包括简体和繁体)。我们一步一步来,等到把这五条线捋清晰了,就是锻炼大脑完成了综合性很强的任务;五条线的拆分、增减和灵活组合,会让大脑得到很好的训练,这种思维能力可以用在任何事情上啊。帆表示接受明天开始拆字。
捋完词性,把昨天没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练习做了,今天的几个语法资料看了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7 00: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0716反馈
1.     妈妈做:今天小组开始拆孟子二章的字,主要想为妈妈提供一个样本。不拆不知道,一拆才知道有那么多细微的问题,部件不会读不会写,这个字要不要拆、该如何拆、拆法好像不止一种……很明显,以前拆过字的妈妈们,轻车熟路;没拆的过,开始补课,也是建构神经回路。我自己昨晚开始拆,基本做完。等小组的妈妈们完成各自的任务之后再汇总。跟着小作坊,每天都在进步。
豆神布置的任务真好,看有那么多精彩反馈即可知道,心有戚戚焉。不关注态度、慢慢建构、保证大的流程往前走、围绕着一篇古文说透……印象很深的这些点,都在这些天的实践中体会到了。

2.     孩子做:先朗读一遍全文+重点词义+词性,跟孩子说今天开发第四条线程——拆字。以前的拆字教案读得稀稀拉拉,今晚感受到帆的烧脑了。他上午做了因式分解,所以想按照类似的原则把字拆到最简,比如“说”字,先拆成“讠兑”,还要把“兑”拆成“八口儿”;夷、吾为什么不拆,“市”我说拆成“丶帀”,他觉得好没道理啊,于是说要把“于”拆成“丁一”;“是”要拆吗?以前的教案拆成“日正”,帆也很不接受。整个过程,就听见他在叫Oh my god!“怎么可以这样?”然后就开始乱拆一通,“生”要拆成“牛一”,我说你不能只看现在的经过简化了的字形,生的甲骨文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大土,怎么可以拆成“牛一”呢?他才消停了一下,一会看到“先”又说:“我只能看到一只有两条腿的牛。”唉,都是不知道字源惹的祸。感觉缺失有点多,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去补这个课。看着资料拆完一遍字,差不多半小时。我让他把第一句走四线程陈述了一遍,然后收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0 22: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0717反馈

1.妈妈做:跟孩子一起背拆孟子二章
2.孩子做:今天外出,下午在回去的车上,我困得很,准备睡会儿。帆为了回家后不做古文,主动要求现在做。先三线程过了一遍全文,遇到几个知识点(像“征于色”的征、“所”“以”的词性等)有点不记得了。然后开始拆字。昨天是看着资料拆的,今天手上没资料,我说可以回家再拆,帆要试一下。于是开始一、四线程(原文+拆字)组合,该拆字的地方他都知道,有些部件不清楚怎么读就提点一下。心里暗自庆幸昨晚将全文拆了一遍,不然有些地方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拆。开始说拆第二、三段就可以了,帆今天很大度,顺便把第一段和最后一句附送了,全文拆完。他很高兴地说这下会写了。一会儿又说要赶快把八上的其他古文都背了,拆了,一会儿又释然地说幸好暑假才刚刚开始。我说不着急,申爸说了,我们要慢慢进行,把一篇古文做透,还有繁体拆字等着你呢。完了我们要多线程组合着玩儿。帆做了一个直接晕倒的表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0 22: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0718反馈
今天是帆的休息日,很不愿意在休息日还要做任务。好容易来背了一遍原文,四线程走了一遍第一段,就再不肯往下做了。不过临了说明天愿意看一下繁体字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0 22: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0719反馈
今天滑雪回来后帆说很困要休息,让我10分钟后叫他。我看他的确累了,准备让他多睡会儿。过了20分钟进去,他自己已经在拿着录音笔在录音了。我打开手机接着录,今天串四条线,速度缓慢,句子之间转换需要停下来去想。词义的准确度还不够。昨天是休息日只象征性地背了一下全文,今天感觉没有前天述四条线流畅了。看来四条线还要多述两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0 22: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0720
早课笔记

找到孩子做哪项具体任务时,会明显有吃力的感觉,那狗头金就找到了。耐心,慢慢地把它刨出来,放背篓里背回家。

妈妈们要晓得,每个孩子以前的经历,相互之间,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经历建构了不一样的大脑,不一样的大脑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样一项任务,有的孩子有狗头金,有的孩子,就表现不出来。但总得来讲呢, 能挖到金子的任务,总数是确定的。锻炼大脑,其实就俩事儿:一个是找到孩子的大脑做啥事儿,做起来感觉不太好使;第二件就是找到了慢慢做。天天做,每天做一点点.....其实,不要几个星期,孩子的脑子就练出来,再做这事儿,就很顺畅了。

高考,作为一项普适的选拔性考试,它的每一道试题,都不允许偏难险怪。对于偏难险怪,有一项衡量指标,叫做难度系数。作为高考,一道题在命题大纲上,规定是0.71的难度系数,你考完之后,用这道题全国所有做对的人数,去除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数,保证是0.71.高考试题中,不会出现难度系数低于0.50的题。每一道题,都要保证一半以上的人做得对,这一定意味着一件事:你孩子学校老师的复习,已经完全覆盖了高考。你不需要找任何别的辅导方案,就借助学校的方案,就行了。事实上,所有的高考复习方案,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历年真题,还有根据今年高考命题组的命题说明,新组的高质量模拟试题来做的。对于孩子而言,重点不在哪套方案“更好”,而在于把手上的方案落实。要避免的事情,当然是避免校外再给孩子搞一套辅导。

高考到底考什么。它其实考的是一个孩子,自己对自我认知的水平。自我认知水平最高的0.67%的孩子,进清北。它考的不是谁的知识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0 22: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0720反馈

不知是不是昨天滑雪着凉,今天有点感冒,提不起精神。分两次做了小作坊的任务,第一次没精打采地全文背诵。第二次是午睡之后,说不想做。我说不做也行,就看一遍繁体字卡呗。帆坐到电脑面前开看,看到憂、樂、發、舉这些字,帆说好头痛;为什么畝有个久字旁?查了一下网上,畝,古作畮,又同畞,畮或从田、十、久。唉,一时好像也很难解释清楚。跟帆说花果山的小柴鸡们在画甲骨文和小篆,以后他们面对这些繁体字简直如履平地。给帆一本《认得几个字》,看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22: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0721反馈

今天继续四线程捋孟子二章。回顾整个过程,好像是分了三步走:先背诵用了一两天;然后踩语言点,解释具体的语言点;跟着再加入词性。奇怪的是,拆字明明是最后加进来的一条线,今天却发现帆自动调节为第二条线了。他背诵一句原文后就开始逐字想,然后是先拆字,再词义词性。还有因为要拆字而忘记词义词性的时候,比如“故天将降大任……”的“故”,直接拆了就往后了,完全忘记解释。后面到“动心忍性”的“性”字,帆终于自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一开始都记得的,去拆了性字就忘记意思,你不要提醒我,让我自己想。”终于也想出来了。几个“所”字也是,到最后一个才想起没说词性,然后补充说“前面那几个也是助词哈,忘记说了。”看来麻花还没扭好,继续放慢进程,缓缓而行。今天在游泳课之后才捋,感觉孩子累了,说好的试一下第一段的繁体字被我叫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2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0722
今日任务:
A班B班,让孩子把已经学过的数学课本的例题和练习题,从头到尾,陈述流畅;如果学期中已经陈述了课本上的,那么要继续把习题也都陈述流畅。
C班,妈妈自己随便挑本孩子数学课本,陈述一遍例题和练习题,获得第一手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22: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粤帆妈0803B 于 2021-7-22 22:16 编辑

0722反馈
1.古文陈述:今天继续走四线陈述孟子二章。帆躺在床上,用被子盖着眼睛开始。陈述到第二句,突然对“版”字不确定了,想成了“案牍”的牍字,发现之后就“呸”一下,看见我在旁边记录他的情况,就过来划掉我写的内容。“间”拆成“门介”,我“咦”一声后他才反映过来。今天介词助词傻傻地分不清,让我有点疑惑之前的准确陈述是不是硬背下来的?述到中间又来打岔:“要吃晚饭了吗?吃晚饭就停了吧?”各种幺蛾子都出来了,“必先苦其心志”的先倒是每次都去陈述了,算是错也错在同样的地方;“心志”的解释又愣住了,我说是“心意”后帆悻悻地说:“为什么要翻译成心意啊?直接说心志不香吗?”今天不记得或者不会读的部件有:冎(guǎ)辶(chuò)乚(yǐ) 宀(mián)豕(shǐ)。总共用时23分钟,是参加小作坊以来录音最长的一次。今天的情况,让我非常疑惑。听了几天前第一、二、三次加了拆字后的陈述,有不熟的情况,但也不像今天般丢三落四,那种句子和句子衔接的缓慢,让人感觉不是在硬背,而是在头脑中切换不同的线程。那么有可能是今天做古文的时间不是优质时间,下午先做一个小时的小蓝本已经烧脑了,朗读半小时语文书后再做的古文陈述。明天把时间调整一下再观察。
2. 数学陈述:找了七下不等式组这一章的复习题(因为记得帆在这个单元的单元测中没做完题目)                              的值能否同时大于2x+3和1-x的值,说明理由。帆除了忘记说“解”,陈述流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22: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粤帆妈0803B 于 2021-7-25 22:17 编辑

0723反馈
1.        古文陈述:今天调整做小古文的时间,午睡起床后就做。帆想直接陈述,我劝说先读一遍:你知道自己的陈述不准确吗?帆说不知道,因为错了的地方我也没告诉他。想想也的确是,我本来想等他述完让他对着资料听一遍录音,自己纠正的。可他不愿意,也就没听过,那他当然不知道自己陈述得不准确了。我说,那今天我随时纠正你,不会打扰你陈述吧。帆说不会,于是开始陈述。拆“筑”字在“巩”的读音上纠结良久,“接下来呢,就是……”“请稍等,我在思考……”“接下来是什么呢?”自己提醒自己。“降大任”解释“大”-重大,帆又回过头说:不行,我这次弄对了。我得说错,上次说成巨大了。我哑然失笑。今天“心志”一下子就顺过去了,一点儿不纠结。“能”要拆吗?我说不拆。帆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它是一个部件,可以不拆的。帆说:等一下,你把部件清单背下来了?我失笑:没有,我哪有那么厉害!我拆了一遍简体,又拆了一遍繁体,一开始也拆了“能”字,后来查部件清单发现它可以不用拆。部件清单不用背,多拆几次字就记得了。今天不记得或者不会读的部件有:辶(chuò)     (cōng) 宀(mián)。用时近30分钟。最后,帆说:什么时候开始五线啊?我要向申爸申请,弄完这个要去拆《三峡》了。
2.   数学陈述:昨天随机抽查了七下的口述,觉得还算流畅。今天继续八上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上午陈述3小时。回听录音,发现孩子在整式的读法上不规范,比如平方立方他要读成a平b3,跟他说了会引起歧义,要纠正;屡屡听到“我都不会读了”“我都不会说话了”的叫喊,这章最后的综合练习要求用算数方法证明杨辉三角,帆说:a+b的和的六次方,口述也,我崩溃了!看来申爸说的数学是一种语言,在帆这里还得要好好建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0724 早课笔记

陈述的目的有两个:一个短期的,是给孩子一张白纸的头脑,建构起全新的,用于处理从没处理过的问题的神经回路;一个是长期的,那个神经回路建构起来之后,日常生活中每天要运用它,让孩子学会更多的知识。现在的小作坊,目的其实在短期,即用最简单的资料来建构新神经回路。而我们最终的着眼点,是在长期。
AB班孩子,除了背诵、重点词的语义、陈述,三项以外,申爸没有更多的要求。妈妈们,要立足自己孩子的实际,不要给别人带乱了节奏;妈妈们,思维范式要改变:从传统的态度假说,发展到神经回路假说。联系到高考来看,高考考的其实不是知识的多寡,而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孩子们现在在做的古文陈述,就是解决自我意识水准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2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0724反馈
1.古文陈述:背诵全文一遍,我以为会很流畅,但观察到有两句顿了一下,帆说自己在想那里为什么要这样说。之前为了降低难度,一直没有做星号部分的陈述,今天先读一遍,然后做第一段星号的陈述。关键信息会遗漏,明天继续先在准确性上推进。

2. 爬楼感受:
首先,大家对陈述的理解不一。我们在小组里讨论过实操流程及各自的理解,也请教过豆神操作中的一些问题。个人看来,还是对核心观念“建构新的神经回路”体会不深。妈妈们有多么深爱孩子,就有多么期盼着教育在孩子那里的“效果”,因此,着急于快速推进多线程也就成了不期然的动作,而忽略了从神经回路建构的角度看待问题——尽管有时我们也会提醒自己慢一些,可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希望步子迈大些。对于申爸说的陈述,豆神给出了一张张直观的图解,非常佩服!这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何理解、如何在理解之后进行(基于自我理解后)的表达。那些图片如果用语言来表述,则都是对申爸所说的陈述进行理解、拆分、组合、发挥之后的一种“陈述”,而且这个陈述越来越准确、清晰,发挥的余地越多,同时也越自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22: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0725 早课笔记
关键词:垫台阶;默想着捋;说是最困难的一条线;

可以这样来做:让孩子明白,“一条线”是指什么。然后呢,设法引发孩子的好奇:我两条线并行,行不行?三条呢?四条呢?好奇心有了,让他自己去琢磨,自己去努力两条三条四条五条.....什么的。妈妈只要把娃引诱进来,就不用管了:这事儿如此之好玩儿,不相信娃们自己不去案子努力。

事实上,我们需要非常留意的一件事情是:孩子在陈述过程中,不存在两条线的情形。至少是三条线。只要孩子开口陈述,甭管是陈述重点词的意义,还是什么,他只要开口说,就意味着启动了一条最困难的线:说。用嘴巴把头脑中的意思表达出来,这是所有的线中,最困难的一条。

你好比说,让孩子随文陈述重点词的语义,对吧?这样的一个任务,孩子刚开始,背着陈述起来,很困难,那怎么才能垫台阶呢?你让孩子看着原文陈述,就好很多了。原文念完一句,如果里面含有重点词,接着就解释;全都解释完,再照着念下一句......这样,把背诵的困难,暂时剔除出去。等陈述得流畅了,再把原文拿走,背着陈述。

你要孩子把一条线捋清楚,能够清晰陈述,那么,就可以要求孩子把说去掉,光在在头脑里想。因为想的速度,要远远快于嘴巴唠叨的速度,所以,孩子把一篇古文捋一遍的时间,会大大缩短。这是一种能力:默想着捋。
用这种锻炼出来的能力去捋几套清北的真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22: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0725反馈
今天是帆的freeday,给了古文30分钟的时间。先顺了两遍全文,我说把第一段的重点词都过一遍吧。昨天是读了一遍的,帆说今天是休息日,可以把中括号里面的也读了,明天再陈述。好吧,今天就只能算维持量了。看中国震撼世界、看英文小说、锯木头、打篮球,很放松的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23: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0726反馈

任务还是轻松的:背一遍全文,陈述第一段的重点词解释。我的目的是追求准确性,帆却因为比较轻松开始瞎扯乱掰。我要求准确,帆说理解了星号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可以,申爸不是说对于几个“举”的解释都可以由自己选定哪个词义吗;我说要严肃认真地录音,帆说听眉豆的录音也是轻松的,没有那么严肃。哎,真是现在挺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还有一大堆理由。最后,我说眉豆踩点准确,解释准确,你先达到这个要求再说。今天担心作业写不完,用了一天的时间来写作业,没有口述数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8 00: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0727
月总结

豆神让大家写月总结,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小作坊有一个月了吗?一开始自己沉浸在其中,最近天天跟孩子一起做小古文,不觉时间飞逝,真没觉得过去一个月了。
翻看一下之前的反馈,原来三个月前的4月27日,是申爸第一次发课件(《幼学纪事》《我国古代的车马》),让妈妈们说感想。继一段时间的课件轰炸后,放假前申爸先给妈妈们布置了《项脊轩志》的背诵、词义、词性和捋字工作,为假期小作坊的开工获得最直接的感受,以便带着这些感受去指导孩子的实操。
现在回想起来,实操《项脊轩志》的过程就是一种不紧不慢的感觉,先理顺文意、顺着文意去背诵;看字卡,慢慢琢磨字的起承转合;加语言点和词性,尽量放慢语速,调动大脑在缓缓背诵的同时梳理文意、再现场景、看清字形、说出语言点和词性,几条线一气呵成,有特别顺畅的喜悦;如果能做到申爸要求的“随时随地”“想捋就捋”,那该达到顶级功夫了吧。后来觉得妈妈练不练也就这样了,把重点转向孩子实操去也。
帆这边的实操情况如下:
6月30日期末考前复习语文,古文部分用慢速出字幕的方式背诵(这是这学期一直在做的方式,接受度较高);
7月1日第一天考试,晚上复习其他科目,没做古文;
7月2日考完试,孩子说要放松,同意了他选了古诗来背诵并出字幕;
7月3日,到孩子那里去试慢速背诵(不要求捋字形),背了《陋室铭》,因为不让选诗生气了,不给我录音,并且质疑“为什么要做这个,放慢速度有什么用啊”;
7月4日缓慢匀速背诵《孙权劝学》,不到2分钟(用时少,直接接受);
7月5日缓慢匀速背诵《卖油翁》,不到2分钟(用时少,直接接受);
7月6日,缓慢匀速捋《陋室铭》,4分钟(前两天背诵,觉得实在太轻松,也担心对于神经回路的建构没有作用,于是让一边背诵一边出字幕,其实是捋字形);
7月7日,申爸让孩子捋字义,缓慢匀速捋《陋室铭》字义,7分33秒(帆对于从捋字形到增加字义很不接受,我说你只用背诵和解释,不用出字幕,这才去做了);
7月8日,缓慢匀速捋《爱莲说》字义,6分57秒(今天直接接受);
7月9日,缓慢匀速捋《陋室铭》字形+字义,14分36秒;
7月10日,申爸指定新初二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帆没背过,面临第一道背诵关,用时40分钟;
7月11日,朗读孟子二章第一段原文和语言点,用时24分钟;
7月12日,背诵,继续朗读第一段语言点;
7月13日,读原文一遍,原文+注释一遍;陈述第一段;背诵第二段后试着陈述,用时30分钟;
7月14日,第一次陈述全文(语言点),用时8分钟;
7月15日,第一次加词性,14分钟;
7月16日,先朗读一遍全文+重点词义+词性,看着原文试拆字,30分钟;
7月17日,火车上陈述全文(语言点+词性),背诵原文+拆字;
7月18日,背诵+语言点+词性+拆字,只做了第一段;
7月19日,全文陈述(语言点+词性)+拆字;
7月20日,背诵全文,看繁体字卡;
7月21日,全文陈述(语言点+词性)+拆字;
7月22日,全文陈述(语言点+词性)+拆字;
7月23日,全文陈述(语言点+词性)+拆字;
7月24日,全文背诵,第一段星号部分的陈述;
7月25日,全文背诵,第一段星号和中括号部分的朗读;
7月26日,全文背诵,第一段星号部分的陈述;
7月27日,全文背诵,第一段星号部分的陈述+拆字

这段时间实操的感受:
第一,形成固定情境很重要,孩子到时到点会知道”该“做小作坊任务了。我们之前的小作坊任务放在晚饭后,帆就很习惯,吃完饭休息几分钟,就很放松地躺在沙发上做;后来因为下午的篮球上完了,小作坊调整到下午,觉得孩子有时不在状态。
第二,每天做一点,有曲折有反复,但只要在做就不用担心。帆没背过孟子二章,从磕磕巴巴起步,到第4天能陈述全文了,让我一阵惊喜;而最近却又感觉状况百出,大人觉得不该卡的地方会卡,大人觉得已经进行了多日的词义还不准确,等等。申爸的早课一再为我们解惑,知道只要每天去做,每天在一点一点地建构神经回路,心里就踏实了。
第三,由于申爸的不懈探索,我大致了解了建构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给孩子垫台阶,不纠结态度而着重建构神经回路,不纠结几条线而关注形成新的网状结构,引导孩子自己去琢磨多线程,默想着捋的能力的培养……由申爸导夫先路,开辟了陈述这片新天地,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初中以上的孩子如此重要。也因此,非常感恩身在花果山,想说的还是感恩申爸!花果福地,育慧果、摘福果,感恩遇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8 10: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0728早课笔记
(引入:生活经验——在出租车上“不得不”听严肃小说,下车后却无法回到那种情境)

严肃艺术作品所带来的,极端到无以复加的、深刻难忘到刻骨铭心的.....那些除了作品本身,你无法言述的体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经验过。
但是,严肃艺术作品的欣赏....让孩子去欣赏哈....却是让申爸极端挠头的一件事情。这事儿很重要,自不待言,但这么多年,申爸却也没有找到一个突破口,可以干好这件事情。
我们对于严肃艺术作品的性质,认识还不够深入。

最近一年,大申的发展,告诉了申爸两件事情:第一,美肯定是前额叶的产物。这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前额叶发育没达到功能性阈值之前,孩子是无所谓美的。美这事儿吧,小孩子有没有,到不要紧。要紧的是,孩子的前额叶发育到了阈值,那里应该有一个敏感期,让孩子对于美,特别敏感。以严肃艺术为代表的欣赏活动,应该就在那个时刻,发生。申爸的意思是说哈,欣赏严肃艺术,不需要“教”,你只要抓敏感期,在那个“期”,你把孩子扔进严肃艺术的环境,他自己就欣赏了。
大申的发展,告诉申爸的第二点是,孩子的大脑,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如果把敏感期的孩子,放进出租车里,他也会很喜欢那个小说;但是,一旦回到日常的无约束环境,孩子就又去抠手机了。我们需要发明一种办法,让孩子的大脑自己能够控制自己,事情就都成了。捋古文,很可能就是这样的“办法”....具体是不是,妈妈们要去试验,去体验。

应该有两种状态,妈妈们自己,在逻辑上,要区分清楚:一种是大脑已经建构起捋古文所用的专有神经回路了;另一种是这回路处于建构过程中。这两种状态,妈妈的主观感受,是不一样的。
这种主观感受的不同,可以提供给妈妈一种检验标准,看自己的回路是不是建构成了:在建构过程中,你努力去捋古文,你会秒睡;在建构好之后,你再去捋,你会越捋越兴奋。但是,一旦捋完了,你会精疲力竭,也秒睡。不捋完不秒睡,捋不完就秒睡。
你们自己建构好了,你们自己就可以实验一下:读一部严肃小说之前,先陈述一遍《项脊轩志》,五条线的那种来清心。然后,看是不是自己在日常环境中,就跟坐出租车里边一样了。

你说,孩子们一个中考,一个高考,中考正好撞上社会性大发展的那个敏感期,高考正好撞上人文艺术爆发的敏感期。难怪整出了个宅社会,理工男遍地。申爸得设法把对立着的事情,同一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0: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0728反馈

今天让帆自己选古文路线,他选了1 3两条线程,背诵原文+词性。第一遍录音,帆连声音里都透着笑,以为自己选了最简单的来做,可以轻松完成,因为词性主要体现在“于”“之”“所”上。结果却还是在后面的几个“于”那里忘记说了。我打趣他也不恼,见他心情好,便认真地告诉他陈述古文不是为了学会“于”是介词这样的知识点,而是要锻炼自己的大脑学会去识别和控制凡是在有“于”的句子里就要反映出来这里需要陈述“于,介词”。知识点是简单的,也许可以通过机械记忆来掌握;但对自己的大脑活动的感知和控制却不简单,然而又是可以锻炼的。这种锻炼出来的能力,让我们能对自我有更好的认知,也可以迁移到我们需要学习的任何学科上,简直就是超级、全能的外挂。感觉通过今天的陈述和讲道理,帆完全接受了古文陈述的作用,娘俩第一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默契。游泳回来后,虽然很累,他还是第二次陈述了背诵原文+词性这条线,完了问我“有没有遗漏”?我说我在看书,没有听到哦,你自己听一遍录音吧。帆便用倍速自己听了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10: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0729早课笔记

终于有聪明的麻麻,发现:“老师讲课就是几条线并进的。”

很多人,确实都知道说,用教的方式去学,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问题在于说,你希望孩子能以教的方式来学,你光要求没有用;讲道理,效果也不见得好。妈妈们还是要退回到原点说,你怎么教会孩子,一步一步地做,每一步,都能做得到;都做完了,自然他就会教了。

骆妈说得对,孩子如果达到妈妈们的心理预期:能够几条线同时并行,流畅地陈述,能够在任何地方,开始陈述.....这不就是老师讲课么。更重要的在于说,在语文上培养出来的这种现象现说的能力,它背后的神经回路,并非语文专用。它是通用的。一旦建构成功,孩子就可以把它用在数学物理化学.....任何一门别的学科上面去。只要题会了,他就会讲了。

搭梯子哈....无论是谁,做任何困难的任务的过程,其本质,都是个搭梯子的过程。孩子的学习过程尤其如此。

所谓探索创造,不过就是一个人不停地捋——只不过捋的不是《项脊轩志》,而是他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独特主题而已。就这样捋,投入地捋,一天两天三天.....一年两年三年......总能捋到结果的。那个结果,就是创新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3 23:12 , Processed in 0.07009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