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粤帆妈0803B

[妈妈反馈] B-粤帆妈0803男八语文小作坊反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23: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帆妈0803男八
20220114反馈
1.作业记录:统计物理和道法作业。
2.具体过程:今天还不愿意正式进入寒假的每天1小时登记作业时间,只给我半小时。登完物理和道法,我们俩都觉得怎么这两科那么少作业的?然后更奇怪的是,物理作业本来全都布置在校本上的,而帆的校本第三章是空白的。我问,你这一整章作业都没做吗?帆说不是啊!想想也应该不会,印象中老师没有因此投诉过他。那这一章的作业布置到哪里了?帆说可能是做了一些卷子,总之就不是那种很清楚地知道的状态。哎,好一笔糊涂账。

对了,记录的过程中,帆问你记得下来吗?我说慢一点吧。我赶紧表扬他能站在妈妈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算是有点儿“合作"意识了吗?且看明天会不会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5 11: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15 早课笔记

1. 捋作业要来来往往折腾好久才能稳定下来,成为习惯。变成日常后,妈妈就彻底深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了:只要有固定时间,孩子跟妈妈交流什么都可以。
2. 初中孩子是做不到“真正的捋”的。他的脑筋还没发育到那个阶段。妈妈带着孩子捋作业 ,不过是加速孩子脑筋的发育罢了。妈妈做足工作,让孩子到了高一,一定要掌握真正捋的能力。
3. 捋作业的目标不是“真正捋”,而是以下三个:提醒(复习)、形成的知识框架(要把捋的注意力,放在练习册上)、择机把捋作业这副担子交到孩子肩膀上。
实操重点:妈妈要观察,心里做预案,设想怎么挪猴子。
4. 妈妈是指导者,学习的是孩子。妈妈只负责帮孩子建他原来没有的神经回路,建好,就借助敏感期,把猴子放到孩子的肩膀上去。
5. 我们把只建回路,建好之后就移交“业主”的方式,叫做素质教育方式。
——所有的学习性行为都是由神经回路控制的,神经回路有天生的,有后天的。中学之前的岁月里,咱们花果山主要借助天生的神经回路来引导孩子学习,把天生回路里的价值榨干;中学以后,天生回路就不够用了,妈妈要着力建构那些于学习最有价值的神经回路。
6.  知识,神经回路,学校老师,妈妈,孩子之间的关系呢,妈妈们也要门儿清哈:每个学科的具体知识是需要神经回路运转起来,才能掌握的;学校老师负责孩子学会具体知识;但传统上,学校老师并不太关注某个具体孩子头脑中神经回路的建构;妈妈负责把这个缺陷补上,但妈妈不负责具体知识的掌握。否则,妈妈就变成替孩子开车了。
老师替不替孩子开车,妈妈不用管。就按照学校老师的风格去走就好了;因为人类的大脑,有代偿能力。这个能力是说,如果某项任务,头脑中没有专门的处理回路,大脑也能指挥身体设法去完成它。传统上,不留意神回建构的老师,围绕着自己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如果教的学生一直建构不起基础性的专用神经回路,那么,一直到最后,大脑都在用代偿机制在应付。
7. 应不应试教育,起决定作用的,不在老师,而在学生。
——同一个老师面对一个班级讲同样的内容,做一样的教学要求,那些坐在下面学习的孩子,头脑中如果已经有了专门应对这种学习任务的基础性神经回路,那对这个孩子来讲,老师所做的,就是素质教育。毕竟,妈妈建构好的神经回路,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堪当大任的。老师的要求,正好就是那大量的练习。
8. 对于头脑中建构好必要的神经回路的孩子,就纠正错题,考试拿高分这些任务而言,学校老师的关注,已经绰绰有余,不需要妈妈再操什么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2: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帆妈0803男八
20220115反馈
1.作业记录:统计历史和生物作业,生物还没登记完。
2.具体过程:今天时间安排不好,等到能开始登作业,时间已经不够了。只登完了历史,生物还剩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2: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16 早课笔记

点评杨妈的反馈:杨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某一科,“瞬间厉害了”。觉着自己老牛了。高中的孩子,自己会顺着来路,去别的科目上寻找同样的美好感受。当然了,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遇到挫折。杨妈呢,要放松:未来,你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呢。突破下一科,直至把全科都打爆,是意料中的事情,时间也足够。

大申是先把历史打爆了,几乎同时,也把物理给打爆了;然后,打爆了语文;现在,数学也进入临界状态了。还有英语和生物两科落后,需要拉进一样的好状态去。

初中娃的脑筋,还没发展到打爆的程度哈。孩子还小。妈妈不要追求这个。现在踏实,按部就班把准备工作做充分了,等娃上了高一,一两个月适应之后,就逐个地去打爆每一个学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2: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帆妈0803男八
20220116反馈
1.作业记录:统计完生物作业。
2.具体过程:今天帆和同学一起骑行去黄埔军校,完成历史研学作业,来回40多公里,回来说累坏了,只想捋半小时作业。记录完生物,我正想欢呼终于记录完整上学期的所有作业了,他又神奇般地找到一本数学校本。待明天继续记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2: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17早课笔记

大申的数学老师,一开学,就明白无误地跟孩子们说,你不用去报课外班,我期中考试,70分的题,就出你们练习册的原题。这些题,每一道我都留过作业,你们都做过。
搜题时代基础教育的学习,跟前信息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家娃也是大申娃,小猿搜题抄作业那种,那就必须得安静下来,让孩子把题目讲明白。你这个基础不干,跟着别人捋作业,没任何意义。
大申开始捋题了,搜题工具立刻变成学习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帮手了:大申一道一道捋题,认真思考每道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出题人的意图,考核的重点这些。当然会遇到不会的,想不出来的。这时候,能快速搜到答案,就非常有必要了。这时候,手机的性质也变化了。从学习杀手,转变为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工具。而到了这一步,手机到底是学习工具,还是娱乐工具,还是什么,你也分不太清了。

传统上,娱乐和学习的对立,到了这里,就打破了。打破的根源在于说,学习活动所需要的一些基础性的神经回路,建构起来,现在正处于敏感期。头脑运行特定的神经回路,会带给人愉快的感受,这就是人们喜欢娱乐的原因;但是,新的神经回路的运行,同样也能带来愉快,它跟娱乐活动,可以同台PK,相互共存了。这时候,玩跟学习,其实是一回事。在这个基础之上,娱乐跟学习,统一起来了。时代变了,妈妈又不能像小娃娃那样,把电子工具从孩子的身边物理隔离,那么,怎么让电子产品融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掌控电子产品而不是相反,这就变成了孩子高中阶段,必须解决的课题。咱们花果山呢,就靠建构新神经回路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2: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帆妈0803男八
20220117反馈
1.作业记录:统计数学作业。
2.具体过程:今天开始统计帆又找到的一本数学作业本。这次边记录边捋对错,跟他说把做对的题也看看,速度就一下子慢了下来。遇到了以前会做现在脑抽了做不出来的题(帆说“居然被刚开学的题难倒了!”),悻悻然用上了小猿搜题;还有一题之前错,今天算了半天,最后无奈地说还是“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3: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18早课笔记

(一个学期以来,养成了捋作业的习惯)
妈妈已经看到了无限多可改进的地方,而每一个具体的改进呢,又都不大,只要有时间,完全做得来。更好的局面在于说,孩子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些包......都不用老妈费劲指出,下学期,孩子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去做,老妈稍加辅助就行。多好的局面啊。

把目光放长远,现在耐心地数包,究竟有多少,心下开始琢磨,下学期,哪些包先搞,哪些后弄,具体该怎么搞。或者,是不是有不用等到下学期,大后天考完试,寒假就可以开始的?永远往前看,看下一次考试。成绩是平时积累的结果,不是临时突击的结果。

妈妈有时间的话,可以跟孩子多唠叨,尤其是男孩子。妈妈每天都能跟自己的大男娃唠叨很长时间,善莫大焉。

大孩子,在成年之前,他的成长的主题之一,就是让自己的头脑明锐起来。

妈妈只要能破冰,设法让孩子头脑中建构出“整理自身”的神回雏形,孩子就会产生巨大的热情,继续整理到底。语数英物历生理化政这九门课程,其存在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无非是提供了九个场景。在这九个可控的场景中,妈妈帮助孩子搭建起配合成长主题的神回。在神经回路自我扩张的过程中,会超越场景本身,进入到整个生命的范畴中去。
当头脑在整体上,从乱七八糟的混沌中显现出清晰的结构,世界观就形成了。我们从孩子最熟悉的“作业”入手,来启动孩子头脑清晰化,结构化的进程。

如果妈妈循序渐进地建构好处理整个从高到低各个层次的神经回路,那孩子动用它,直接面对最细碎的底层进行处理的时候,会让观者叹为观止:他就那个题,一道接一道地“看”,一口气能“看”上两个半小时。一天看两个半小时,一整本练习册做完了,看上两天,就看完了。如果这本练习册是高考时候的一轮复习的课时作业,那孩子半个月,就可以把整个一轮复习所有的科目,捋一遍。捋的最终结果就是自己把所有的基础题,全部封装完毕。“封装”,通过封装,大脑把清晰明锐之后的细碎的一道一道的题,又组合成一个整体。

中学孩子的大脑在各学科中,借助学科所提供的材料,不断练习明晰成元素、练习整合成整体。这是从能力角度来说的。有人把这个过程叫做分析-综合过程。我们不从“能力”的角度,做过多的文章。这个角度容易理解,但很难实操。我们从神经回路的建构角度,来观察这个过程,因此不涉及具体学习内容。下一步,待孩子建构起神回,再做的内容,就涉及到学科内容了:作业组织的框架,跟着课程进度,清对内容,建构每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二元对立”的世界观把学习和玩尖锐地对立起来了。
多元统一认为,看上去对立的“玩”和“学习”,其实并不那么对立,在更深的层面上, 两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3: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粤帆妈0803B 于 2022-2-13 12:39 编辑

20220119早课笔记

一放假,妈妈就要跟孩子把这学期所有的作业,全都记录完;先粗捋一遍“是否”。接着,分两种情形来实操。一种是妈妈在跟孩子捋“是否”的时候,感觉孩子没过心的,让孩子陈述他错题的意思。陈述题目本身的意思即可。另一种是孩子能够认真地思考“是否”问题的孩子,妈妈认真地、耐心地跟孩子一门课一门课地捋作业题。

要借助捋的机制,来提升孩子们的学业水平了。当然,孩子们目前还没有掌握“捋”的能力。这就涉及到寒假里妈妈们要做的第二件事:把下学期的语文课本拿出来,找出要求背诵的古文(注意哈,不背古诗词),背下来,捋字形和重点词词义两条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3: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20早课笔记

孩子对错误的戒心消除之后,假期妈妈可以让孩子陈述一下,整个他这一个学期,各科作业的情况。要按作业的顺序,把作业所在的章节名称陈述清楚。这么做呢,目的无它,只是要让孩子熟悉再熟悉课本的目录。陈述的时候,孩子如果能够捋一下,这一节的作业,有多少道题,自己错了多少道,现在是否都会了,会了几道....这样就更好。
捋的时候,要以练习册为主,篇子卷子为辅。
总体上来讲,捋做过的练习册,要一遍一遍来,思考由浅入深,最后把整本练习册,都吃透。

植入下一个意图:正月初七开始,每天的一个小时,扩展为两个小时。争取未来的资源。到时候可以不用,不要到时候没有。

先把作业全部记录一遍,记录完,再陈述题意。

妈妈要小心,不能把这种做不成事的风格传递给孩子。妈妈要学会完成任务的基本技巧:切块,逐个完成。在胜利的道路上,你经过了无数个小胜利。花果山的所谓“能想到,能做到”里的“能做到”,就包括你妈妈要教会孩子这个技术。

孩子天生的,是不会在现实生活中,给自己划分子任务的。他生就是“混沌一团”。
中学教育很重要一项任务,就是要把现实生活,从混沌一团,变得清晰明确。要学会分类,你的分类在实操中要“够得着”。不要分得太繁复,太繁复,只有记录的直面意义,看着好看,实际根本无法执行;也不能分得太粗。分得太粗,仍然混沌,同样无法执行;并且,如果分得太粗,你就不能体会到“完成”的乐趣,永远是在黑暗中苦熬的苦趣,没人受得了.....没人受得了,也就什么也完不成。

中学阶段,孩子的成长主题之一就是要从混沌变成清晰。做事完成之道,是思维能够从混沌变得清晰之后,人们才能获得的一种收益。如果在中学的敏感期,这个主题受到压抑,没有能够得到发展解决,会有很不好的后果。具体会表现为做事糊涂,思维混乱,这些都会影响,人们能否顺利地完成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任务。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呢,让孩子的思维从天然的混沌一团,涌现出结构,规则,体系,规律.....这不能从日常生活入手。人们人为地树立起一些学科,语数英物历生理化政,在学习这些学科过程中,让大脑学会思维上的操作,先让大脑在完全人工可控的环境下,涌现出可把控的结构,让学生产生整体感,对整体不同层次的结构,产生清晰的感觉。大脑在受控的“实验室”做好这些工作之后,自然就会拿到现实生活中,类比地进行相同的处理。
一个非常有意思,也非常重要的发现是:在大脑让自己从混沌到清晰的错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动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3: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21早课笔记

寒假超载,很多很多事情想做,但不能都做。

妈妈需要区分轻重缓急,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还有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形,规划好,哪些要做的,哪些缓缓,未来做。

小作坊是探索性质的,要根据你们实践的情况,在未来,确定初高中学习规划的。小作坊适合每一个孩子,但明显不适合每一个妈妈。
小作坊里注重的不是“教学”,所以,也不保证“教学质量”。在未来,努力保证“教学质量”的,是小作坊里的妈妈,把孩子培养好了之后,再开的班。从七年级接孩子带到高三,送入北清。

花果山在不久的将来,是主要要吸收九校毕业生妈妈上山的。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的毕业生,我们吸收其中最优秀,最好的一些人,进小作坊。主要探索学科教育的问题。
就中学阶段,孩子的潜力而言,光搞“分儿”,弄个好大学,那实在是太浪费了。在基础教育问题已经彻底解决的条件下,我们要着手解决专业性天才培养的问题了。这对探索者要求很高:每一个领域,都要单独设计。要求探索者自身就是这个领域一流的人物,同时还喜欢教育才行。

小作坊中学妈妈呢,你们要把握的一个主线....唯一的主线.....就是建构新的神经回路。
中学的困难在于:我们要建构的几个神经回路,它不是单层的,而是双层的。它们要由执行层的回路和控制层的回路结合起来,才能起作用。
你妈妈硬攻42天,得到的,依然是执行层的神回。要想控制层能够建构起来,似乎需要间隔恰当的弛豫过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唯一可以确定要建构的神经回路,就是用来“捋东西”的这个“捋”的回路。
理论上来讲,建构捋这个神经回路,最有效的方式,是从捋古文入手。最有效的方式捋古文;次有效的方式,是捋作业。
这个寒假,从建构神经回路的主线上看,我们安排这两件事来做就好了。
捋的最小年龄是多大?小孩可以“放电影”,放电影不过是“捋”的一个特例:按照时间线索捋过去发生的事件。这个捋很特殊:别的“捋”,主线必须是可数的;它的主线不可数!这个不可数的主线,却是一个人最早能捋的主线。
我们所说的“真正的捋”,其特殊性,来源于主线的可数性吗?需要妈妈们去实验。

孩子如果体质弱,要求剧烈用脑的时候,身体无法供应足够的能量给大脑冲刺,就会出现头晕,短暂失智。这种现象严重的时候,孩子自己知道,是有意识的。可以在考前口服葡萄糖解决这个问题。
在未来,我们要从小抓孩子的运动,把娃们搞成西方孩子那种方式,从小喜欢户外运动,玩儿。
“捋”需要“安静专注有条理”,有自我控制感。“捋”所涉及到的,似乎不是单一的简单回路,应该是一个神经回路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3: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20反馈
1.作业记录:统计数学作业。
2.具体过程:有两天没有反馈了,一天帆自己捋了“是”“否”,我不想写反馈,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一天是有事,我们俩都出门了。今天重新启动,切了45分钟。所有的作业已登记完。今天开始从数学统计是否。进度比较慢,帆看题,有些烦躁说不想做,也会来向我确认:真的每道题都要看吗?做到十多分钟的时候就问多少时间了,发现才过去十几分钟,有点失望。差不多半小时才进入状态。45分钟正好做完一本作业本,说明天再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3: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帆妈0803男八
20220121反馈
1.作业记录:统计数学作业。
2.具体过程:接着昨天的统计,慢慢看做过的题,时不时发出感叹,一会儿说自己手滑写错,一会儿说格式错可不可以不算错,一会儿说老师不公平,明明对的要给自己打错……统计了一下这几天捋的题,一共226道,登记时是46道错题。捋一遍之后只有6题为“否”。可见平时作业多么不上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3: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23早课笔记

说什么做什么,不多不少,但效率要高;做任何事情,都先变意图,再实际去干。把一件事,暗暗地变成孩子自己的意图再去做,这是针对大孩子最要紧的一项日常技巧,每个妈妈都一样要掌握。任何时候,妈妈都不要临时起意,占用孩子的时间。
老油条对稚拙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就是妈妈知道,自己提三次,隔断时间提一次,到了第四次,所提议的内容,已经在潜意识中变成孩子自己的意图了。孩子呢,因为缺少大局观,他在第二次再提的时候,已经忘了这事已经提了一次,到第三次再提的时候,前两次提的效果,已经“硬化”为他自己对这件事的主张了......
孩子的思维正在发育,发育过程中的半成品,单拿出来看,就是这么好玩儿!妈妈要利用这种特性,把自己从尖锐对立中解脱出来,不要让矛盾激化,而是把对立双方统一起来:把你的意图,先变成孩子的意图,再干,双方的诉求,不就都满足了么?
孩子在这个年龄,不过就是想“按自个儿的意图去办事儿”,要不然他非锁门干嘛呢?
至于,他的这个“自个儿的意图”究竟怎么来的,他一点儿也不在意。前门把得很紧,后门是洞开的。
你妈妈把孩子的意图,替换成自己意图,再满足孩子的心愿,“按自个儿的意图去办事儿”,母子双方,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做事不再多少,而在于说是谁要做——对中学孩子来讲,这个才是最要紧的。

妈妈们,你们抓娃的时间 ,做点儿什么,这件事情本身,具有的意义,甚至比具体做的那件事,还要重要。你们要靠这个机制,给娃一种体验是说:什么叫执行计划!
中学这个年龄,是获取“执行计划”的经验,形成执行计划的习惯的敏感期。妈妈呢?反正你也抠不来更多的时间,跟孩子一起多做些什么事儿。每天就那么一个小时.....制定计划,执行计划。以身作则哈。

对于初中孩子,高一的孩子,妈妈要从一开始,就严管电脑设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3: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22反馈
1.作业记录:继续统计数学作业。
2.具体过程:龟速前行中。今天只统了三小节的作业43题,对题错题都愿意去看一看、解一解,完了还不忘嘲讽自己两句,觉得现在的自己比写作业当时清醒多了。多次看到不可思议的错因后,下次作业肯定会减少同样的脑抽犯错——因为,能感觉帆好像在看另一个孩子的作业一样,错对似乎都跟自己无关。错得太离谱的题,是给机会嘲讽自己,做得挺开心的。
3.捋古文:背诵桃花源记第二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22: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帆妈0803男八
20220123反馈
1.作业记录:继续统计数学作业。
2.具体过程:今天捋因式分解的整体换元和十字相乘法,32题。整体换元法说是没掌握好,很多次都用的其他方法来做的,老师也给判对了。十字相乘觉得麻烦。有一题开始做的时候题目理解错了,今天捋的时候又看错了,对着题目发呆5分钟。做到40分钟的时候问还有多久,看他有些躁,换个项目。出去打乒乓球半小时,谁没接到球就背一句桃花源记。气氛轻松中你一句我一句,把会背的部分又捋了一遍。
3.捋古文:背诵桃花源记第三段。
4.回答申爸的早课问题:妈妈们这一个学期小作坊,孩子那里最有获得感的事情是啥?
——最有获得感的事,是统计作业。之前的作业是做了之后就再也不去回顾的,错题改正也是要老师要求或家长盯着才能做。现在有了统计作业这个好用的抓手,每天拿出一个小时看以前做过的题,尤其是曾经脑抽错过的题,帆自己有时也哭笑不得,不由得嘲讽自己——这个过程的训练中,思维的整体感目前还没看到,也许得等到把整学期各科作业陈述一下的时候才会到来,到时要注意一下;但对于这个体系里的细节,对于哪些地方可能有坑,自己跌入过哪些坑,感觉他已经有一定的体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0: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24早课笔记

(大前提:寒假30天时间,妈妈每天能拿到1小时)
孩子忙了一个学期的作业,你妈妈打算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一个小时,来帮助孩子复习的话,申爸问你,在这种条件约束之下,你该怎么办?
——这30个小时, 如果你妈妈拿来解决孩子学习动机的问题,足够了,富裕得多;如果哪位妈妈想拿来解决孩子的错题的话,30小时投进去了,你连上个学期孩子的错题,都还拿不干净。
对于孩子思维的建构来讲,一个个具体“题”,不过是建构思维体系的砖头而已。老师带着孩子已经烧足了砖头,妈妈要做的,是带着孩子去盖房子!
对于什么是房子,你娃的房子盖没盖,什么程度了,AB班妈妈,到自己娃那里试探一下,就清楚了么:有多少娃,脑袋里清楚地知道,这学期,自己的作业用了几个作业本、每一门课,这学期学了几章,都是什么?这些东西,才是房子的柱子,房子的梁,桁架结构啊!!!
还记得登山图吗?花果山的娃们,凭什么能把概率的分布,向右平移,移到人家三个标准差那里去?就是因为别人连一点点“盖房子”的意识都没有!

孩子他在这个年龄,他有强烈的内部的需要,说是要整体感——其实就是要房子啦。这个整体感,能借助烧好的无数砖头搭建起的房子来获得,这就是最完美的结合了。妈妈只需要把娃带到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接下来,娃自己就“完美结合”去了。不需要你妈妈再插手——事实上,妈妈也插不上手。“完美结合”是一个内部过程,任何人都无法从外部加以控制。即便是孩子自己,也无法有意识地控制这个事儿。这在目前是题外话,等将来搞“高考小作坊”的时候,再细说这个事儿。
只有盖房子,才能产生:你对孩子的学习有信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自然地喜欢上学习活动。
内部动机是从对整体感的建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妈妈要解决的,不是把一道题弄会的问题;而是让孩子涌现出“我要把一切题都弄会”的欲望的问题。

妈妈们既能够给孩子植入意图,也能够按需要触发孩子的内部动机。妈妈们很牛的。这些技巧呢,本身看起来,都平淡无奇的。就是我们小作坊里实操的这些东西。

点评我的反馈:完整记录好一个学期的作业之后,妈妈孩儿完整地把作业的章节框架陈述即便,整体感就来了。
在捋题过程中,把捋章节框架也穿插进去。框架慢慢捋,时间多得是。争取开学时候,捋到每一科的章节,孩子都熟得倒背如流的程度。
妈妈们先都把作业登记完,登记完了之后,一边捋章节框架,一边寻找“感觉强度很大很费脑”的事情去做。孩子对着自己写好答案的题目,再在头脑中梳理这道题的时候,还会让妈妈感觉到强度很大,很费脑......妈妈们感受一下,找找感觉。所有好老师都会说,不要题海,做过多的题,而要精练,思考,想到位。当孩子高强度很费力地梳理自己做过的题目的时候,就是按照高水平的好老师的要求去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09: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帆妈0803男八
20220124反馈
1.作业记录:继续统计数学作业。
2.具体过程:“在捋题过程中,把捋章节框架也穿插进去”。先说本章节名称,然后看题目捋是否。发现章节名称是一嘴过的。最后留五分钟让帆把章节框架读了一遍。他没问为什么要读,我也没说啥。读完拉倒。
3.捋古文:背诵桃花源记第三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09: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25早课笔记

初中二年级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孩子那边强调预习,我们不怎么管小孩子的复习;在此之后,孩子那边强调复习,我们不太在意孩子的预习。对于大孩子的预习是这样的哈:原则上来讲,我们认为,对于走高考路线的孩子而言,课业内容本身,孩子掌握起来,是不在话下的。
中考强制分流。每年1024万婴儿出生,每年100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这种变化,要能体会出其中的巨大危机。妈妈要努力根据自家情况,加以规避。

花果山不考虑具体的题怎么解,具体的知识怎么理解....我们只是推着孩子,不断地把孩子推到具体的题跟前去,推到某个知识跟前去,让孩子对其产生注意。至于注意了之后,孩子是把原来不会的题,自己搞会,还是深入到题目的深层,挖掘题目的考核目标,出题人的意图,题目的解题思路,捋题目的解题步骤....这些,我们都不考虑。这是孩子的事情。我们假定,只要我们把孩子推到这些具体问题跟前去,孩子自己就会去思考上述问题,或者上述问题的中的一部分问题。我们所针对的,也只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孩子!

不断地、耐心地把孩子推到学习的具体任务跟前去.....当然,主要是“题”了.....让孩子有充足的机会,最终能表现出举一反三的思维特性来。一旦到了“举一反三”的程度,孩子自己的内部动机,也就跟着建构起来了。这样呢,孩子走到高考,就无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09: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帆妈0803男八
20220125反馈
1.作业记录:继续统计数学作业。
2.具体过程:今天自己在家把最后一本数学练习册统计完了,86题,剩下一道否。
3.捋古文:背诵桃花源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09: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26早课笔记

先说个细节:就实操的要求而言,一定要娃看自己的作业,自己数数,报数;妈妈记录。
人类的大脑,其特点就是从出生到死亡,一刻都不间断地在运行着!每时每刻,大脑都会产生变化,这些变化,记录下了当刻外界对大脑产生的影响。大脑的特点在于说,这些记录下的影响,绝大多数,都没能被重新唤回,反映到意识之中去。携载着记录的神经回路,长时间没有被激活,自己就瓦解消失,把“存储空间”释放出啦,用来记录新的。孩子们对做过的题,做过的卷子,也遵循同样的原理。
妈妈们你们自己想一想:你们的捋作业,无非就是着急把孩子神回已经瓦解的题,挑出来,当成没做过的新题,再钻一遍隧道罢了。对吧?
你就一个小时,你要琢磨,你一个小时,你能做什么,让孩子收益最大。

有一种简单叫“我觉着它简单”,其实,这种事情困难到极点,无以复加。
这种类型的简单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会跟妈妈说,那么简单的题,捋它干啥?然后,不捋,“那么简单的题”,就又都回生,变成生题,孩子再当地老鼠去拱......

目前这个状态,做什么收获最大呢?激发起孩子的阈下学习机制。那些作业,每一页,当初都是用心做的,把当初建构起来的神经回路激活,把它从消亡的道路上,挽救回来。这样做,孩子的收获最大。也就是说,你妈妈花时间,跟孩子一起,用正确的方式,把孩子一个学期所有的作业,都记录一遍,孩子的收获是最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00: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帆妈0803男八
20220126反馈
今天本来准备捋生物作业,但登记了作业的U盘放办公室了。于是做脑图3题,比较顺利,懒娃想省略不说字母的地方都给他耐心纠正了。捋古文龟速前进中,背诵桃花源记全文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09: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27早课笔记

这个年龄的孩子,他的理智跟情绪,是分离的:理智控制不了情绪,除非在事件开始之前,理智就已经起作用了,才能控制情绪。如果不给孩子植入“意图”,带开始前,让孩子有这个意识,那么,当到了约定时间,孩子开不开始,拖不拖延,只能取决于当时孩子的心情。孩子在自己的头脑里涌现出计划,有毅力能够按照自己的预定的计划去执行,这是目的而不是前提。
这个年龄段,教育得最好的孩子,他在年龄到了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有毅力去执行。大部分孩子都是不行的。

往前看。这个假期,妈妈跟孩子记录作业,捋作业,习惯之后,带着新习惯的娃,开学再次走进课堂。经过一个寒假,如果记录作业,捋作业本身,对于妈妈娃都不再是障碍了,那么,下个学期,妈妈打算怎么利用这个新本领?每天登记当天的作业,记录发回作业的错题数;周末,把当周所有发回手里的作业,都捋一遍。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改变了孩子学习的生态环境了。生态环境的改变,就在于孩子下个学期他自己知道,他的作业,时时刻刻都有老妈的关注——这就足够了。因为环境的改变,他自己就会注意,争取把不错的直接都搞对。妈妈不用死揪着孩子的具体错题,妈妈只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孩子的“生存环境”,孩子自己就把问题解决大半了:他不错了,错题自然就少了。
这是向前看。向后看呢,妈妈孩子都有这样的感受:你上了六年级就觉得三年级的考试题简单;上了初中,就觉着小学的考试题简单;上了高中,又觉着初中的简单......

(坚持记录)到了高二暑假之前,高中孩子将会结束所有高中课程的学习,转入高考总复习的时候,妈妈手上,是不是就积累起了化学一科,整个高中所有的作业记录了?另一边,孩子手上有做过的全部四大本练习册?对于一路捋作业过来的孩子,他差不多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能把高中整个学过的知识体系,完整地捋一遍。更重要的是:捋过的每一道题,自己保证看着全会,做着全对。那还用得着一轮复习吗?一轮复习干嘛呀?很简单,就是把以前练习册里典型的题目挑出来,再学一遍。

花果山,可不扯那么多风花雪月的淡,我们很简单,就是让每个娃,卡死一件事:自己做过的题,全会,全对——做到这一点,在可预见的未来,娃的学习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要想孩子全会,有一个前提条件:孩子要会“捋”。怎么教会大娃们会“捋”,现在的焦点,就聚焦到这里了。大申的“捋”,肯定主要跟捋古文相关。
所以呢,AB班妈妈,假期中要把捋古文重视起来,争取把下学期要学的必背古文捋通顺。作业记录,回顾,不要间断;一旦娃学会了“捋”,那就意味着,娃能把做过的全都弄会,再做,百分百全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09: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127早课笔记

骆妈的反馈:
想起来我们去年寒假也做了捋作业的简略版。几年各科的作业本堆了好高,丢又舍不得,不丢,看着真愁。就是从七上开始一本一本看过,把没解决的做上标记。七八年级的卷子,问题不多的,直接剪下来,问题多的保留试卷。后来把剪下来的做成错题本,把保留试卷、作业本上的错题做成了错题空白卷。寒假的一小半时间在做这个事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8 09: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帆妈0803男八
20220127反馈
今天捋生物作业。只有一本《阳光学业评价》。帆拿起作业要直接说题,我说先读一下章节标题方便我定位啊,不然都不知道是表格的哪一行。做到把章节框架和捋题一起做了,但帆对章节标题还是无感的样子。生物作业量少,第六单元没有批改就没捋。剩下一题为否,网上查了一下弄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5-3 02:14 , Processed in 0.08232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