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七心海棠

[课件感想] 05《放猖》废名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0 22:1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20反馈
C-249粤新妈0806男八
《放猖》:主要介绍了作者家乡放猖这个风俗习惯,从作者一直跟随着猖兵准备衣服道具,打脸,练猖,到最后的放猖,收猖,作者内心是无比的欢喜,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小猖兵,同时也描写了自己作为旁观者的乐趣,到最后放猖结束第二天再看到扮演小猖兵的人,内心由兴奋到有些失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0 23: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17日
B-桂-锐妈0808男八
《放猖》:开始看题目,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继续读下去,才知道这估计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一种地方特色活动,通篇扫过也没太多印象,没能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00: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20日
B粤-帆妈0803男八

看了这篇文章,更好地理解了“礼失而求诸野”。由祭祀习俗演变而来的放猖已经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孩子的视角,写出其作为神秘习俗的生命力,很是有意味。从习俗到语言,再到心理建设(父母为做猖的孩子许愿,当了猖兵便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放猖可能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已经深入到了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作为一个孩子,是多么羡慕猖兵啊,不管是他们的制服还是打扮和武器,甚至他们的不自由(不得说话)都成为羡慕的因子。最妙的是结尾啊,在孩子的视角里,昨日的猖兵,曾经的荣光和奇迹还历历在目,而眼前的人分明仿佛花已谢,更糟糕的是他说话的语言太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这种写法,貌似无心又有意,实在高明。
相比起来,欧.亨利的小说,结尾有些程式化了,比如这篇二十年以后,以及麦琪的礼物、窗、最后一片叶子这些,都能让人猜到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当然,他的语言是非常能打动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09: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19日
B-川恩妈0708男九

05《放猖 废名》感悟:还真不知道有“猖”这个习俗,童年家乡习俗的回忆有这许多快乐跃然纸上。寂寞心情的对比更衬托出来了“我”心情的起伏。同情他们没法说话的寂寞,而自己未曾说一句话,但“我”得世界热闹及了,是这里欢愉的气氛热闹了我的心,热闹不仅是吵闹,是心里包罗万象了外界的声音于内,寂寞可以等于热闹。
“游猖”敲锣打鼓的辉煌热闹,而“我”却寂寞至极,原因是快“收猖”了。这里热闹等于了寂寞。
寂寞也好,热闹也好,心里的感觉才是真实的。作者的对比描写让人挺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0:18: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143闽来妈1002男六 1.放猖:很熟悉,这个习俗有延续到现在,我们在农村小时候过春节是也有类似的“节目”,看这篇文章有画面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0: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C-040赣以琛妈男一反馈:
《放猖》作者详细描写了放猖的过程,看是看完了,就觉得这是一个节日,跟端午、过年是一样的热闹,孩子们自是开心的,就是这身在其中的猖兵自觉寂寞。小时候过年是极其欢喜的,后来大概20岁以后吧就对年的渴望逐渐降低,到现在竟害怕过年的忙碌与逢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0:4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21 反馈 C-080京晶妈0811女七1209男三 《放猖》大概了解了是个什么活动,没啥太深刻的印象,感觉就是一个人装扮后拿个带铁片,当啷响的棍子,一家家跑。大概也是哪会儿的娱乐项目太少,难得有一个必定是让孩子们满心期待,满心欢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1: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21日
C-163深Mary妈1103女五

《放猖》文章里说的放猖场景没有亲眼见过,但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过年赶庙会,包含社火表演。每年正月十五赶庙会,要么是大人、要么是大人带着孩子,在规定的区域逛庙会,买些小吃、玩个小游戏、买个小玩意儿,那个年代庙会中一些吃的和玩的,不是平时能见到的,所以孩子们都特别期盼。到点儿有社火表演,这整个系列下来就叫做赶庙会。小时候住在西安大雁塔旁,所以我看到的庙会就是大雁塔庙会,规模挺大。社火表演是边走边表演,有杂耍、敲锣打鼓奏乐的、跳舞的、我最喜欢看的是踩高跷,每年踩高跷不都一样,难度最高的是小孩踩高跷,他们各个都化妆,一个大白脸、红嘴唇,远看都很像,近看很粗糙,有时站着等待时,看那些孩子挺受苦的,挂在那么高的地方静站着,有大人站在下面吆喝他们管教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4: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19日
C-121鲁闵闵妈1412男一
不了解这种放“猖”的习俗,这篇文章从小孩子的视角来描述这种习俗,看起来挺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19:5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8反馈 C-131鲁玺妈1411男一       《放猖》这应该是作者介绍一种民间习俗吧,读着还很感兴趣,自己想象着其中的画面,如何着衣,如何打脸,如何放猖,如何游猖。最后一段,作者写的真是妙。 读到这里,发现真挚的情感更能打动人,也许叙说简单,但真诚至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1 23: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ffe 于 2021-8-21 23:16 编辑

20210817反馈
C-267浙宽淼妈0906男女七《放猖》先看的,看着总觉得有点熟悉,似乎鲁迅先生也写过,感觉就像一个民俗,对放猖时的装扮写得倒是细致,最后几段说猖兵的寂寞是不能说话,但当他们不是猖兵时,反倒觉得语言贫穷不如不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09: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22日
C-113鲁多妈1009男五
挺有意思的一篇文章,虽然之前不了解啥是“放猖”,看完以后基本了解了,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远不如不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09: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1:59 编辑

21年08月22日:
B-粤涵妈0807女八

之前读过鲁迅先生的《五猖会》,其他资料上说明朝张岱的《陶庵梦忆》中也对此民俗活动有所记录,感觉是江浙一带才有的,现在看到废名写的,就查了一下他的籍贯:湖北黄梅人 ,那是说,湖北也有此项活动了。
文章对整个猖会的描写按照过程是:许愿 --> 借红裤 --> 打脸 --> 练猖 --> 放猖 --> 游猖 --> 收猖,还是挺有童趣的。可能我居住在城镇里,所以从小耳濡目染的民俗活动很少,现在更不要提了,要到逢大过年,可能会有些舞龙的队伍会沿街表演,顺便到商户讨点喜钱。
有时候逛博物馆,也会看到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活动展示,但是感觉还是离我们的日常有点远。出来工作来到了珠海这个小城市,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活动也挺丰富:飘色,地色,鹤舞,沙田民歌,舞狮,舞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09: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8.20反馈
C-139闽飞妈1006男六
《放猖》
刚看完《贝多芬传》回到第一天的课件,瞬间觉得回到地面,感觉真好。一开始看的时候对猖还是很好奇的,脑海里会浮现生活中看到一些小小的土地庙。但是看到后面,就能和小时候的经历关联起来越发觉得亲切。小时候春节时也有游神的,不游神时村子的人会把神像安置在某些村民家里,据说也是做了一些代价的,把神放在家里保平安。碰到游神的时候,这家的孩子或者大人可以套在里面,白天晚上都可以到各家去转悠,溜街,孩子们敲着锣,好不得意。还有些孩子天生惧怕这些神像,比如看着最可爱的“海公子”,一看到扭头就跑,能跑出几百米外。有些孩子喜欢恶作剧,套在神像里追着。正式游神的那天,有大人,有小孩套在各种不同的神像里,有花灯,有乐队,有舞蹈队,有打鼓队,小孩就跟在队伍后面,好像也是队伍的一部分而洋洋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13:19: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8.22反馈 C-078京涵妈1009男五 刚开始不懂什么是猖,看后了解了。但这篇文章不咋喜欢,可能是文章还没看太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17: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C-283浙依妈0811
《放娼》:看得不是很明白,可能是不太理解。文中解说了“放猖”的内涵,就是各处乱跑一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19: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22日
B-黑顺妈0807女八
05 《放猖》
童年的回忆,所羡慕的是花脸和叉响,所遗憾的是不能说话。当戏落下帷幕,面具揭下,一切归于平凡无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23:4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18日                                                           B-晋仪妈0803女八                                  《放猖》:看完这遍很无感,便推给孩子看,看完孩子的感想受了触动,再去仔细去看几遍。想必是对不是很熟悉的词语没有同感;小时候更多有趣的玩耍过了对“猖兵”的兴趣。 孩子的感想:看到题目就想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名《五猖会》,两篇文章虽都写“放猖”这个习俗,作者的心境却大相径庭。         鲁迅因种种原因始终不能尽兴的看一场“猖会”,好容易要去了,欣喜之情又因被父亲强制背书而冲淡,最后是“看”不知味。         《放猖》的作者则不同,他几乎年年都能看到放猖,年年都跟着“猖神”们跑,因而对猖会很熟悉,在文中对“猖神”的准备工作和过程描写的很详细。结尾写得感同身受,在这热闹似过年的情景中作者心觉寂寞了,因为放猖要结束了,一切都要回归寂静,在孩子的眼中这便意味着要再等漫长的一年了。         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把孩子的心理描写地很细致。两个孩子都很羡慕放猖的人,都有过模仿的举动,都有想成为猖神的天真,却同以失落结束。从这一点看,两篇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3 16: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猖:这篇文章我会想起鲁迅先生的社戏,归为一类。其中深意不太感受得到,联想到孩子要是考试考这类阅读理解,她能做得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3 19: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8.23
C-017鄂开心妈1111女四
《放猖》讲的是故乡民间的一种风俗,有点像有些地方过年请财神的意思,有专人扮演的财神,热热闹闹的每个屋子里走一圈,后面跟着一堆小屁孩,第二天什么热闹劲都没了,又恢复了平常的生活,小孩子总是期盼过这种热热闹闹的日子,而这样的日子总是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3 22: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8反馈
C-005川果妈0911男六
《放猖》把整个围绕“猖”的前后过程写得很完整具体。想像自己可能也是混在人群中的小孩跟着跑前跑后开心得很。读完很好奇这篇作者是哪位?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风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4 10: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甜甜妈1009女五
从来没有听过见过这样的风俗,所以格外愿意脑补这一整套仪式。
从衣服和面部装饰再到跟打家劫舍似地进出各家各户,和作者有同感呀,喜欢过年前的繁琐打扫采买,记得鲁迅文章里写过年前家里的女性忙着打扫宰鸡杀鱼的场景。正月十五一过,年就完了,理所当然享受休闲和热闹的日子也就结束了,曲终人散又不不愿意接受曲终的落寞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4 19:3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9 C-075京迪妈0911男六 《放猖》从孩子的视角写出来童年的风俗和孩子欢脱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8 17:0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28反馈 《放娼》看上去感觉是写当地民俗,就像我们当地一些扮演社戏,架子上人家的拌戏的孩子一样!孩子视角,羡慕扮演者!第一晚很羡慕,结束后看见那些扮演者就像我们看到唱戏的卸下妆容疲惫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8 17: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8.18反馈
C-004川都都妈1002B六
《放猖》,这名字让我很好奇,内容更是闻所未闻。好有意思,竟然还有五猖庙,还那么接地气,和当地人民生活那么贴近。想像着小猖兵的画妆后还不能说话的样子,作者羡慕的样子。放猖结束后,作者打量卸妆后的小猖兵,相见不如怀念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6 10:13 , Processed in 0.07791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