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30|回复: 0

[申爸指导] 【花果山小学群:发展主题之基础性兴趣的产生期(不能给孩子配手机!)】 --- 2018.09.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8 08: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果山小学群:发展主题之基础性兴趣的产生期(不能给孩子配手机!)

2018-09-18
...手机的事情,就说到这儿吧。其实呢,申爸明白,作为妈妈,让孩子在13岁之前,戒除手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对于有些妈妈,难比登天...有两类妈妈,一类是申爸说这个的时候,妈妈心里本能地拼命反对,找理由来批驳。这类妈妈,其实已经无可救药了,说了等于白说。不要说申爸在这里这么说,这力度,哪儿到哪儿?在现实生活中,申妈那里,申爸说了三四年,面对面地说,天天说,又怎么样了呢?我们家妈妈照样还是“人家都有”,照样找各种理由说服自己,给大申手机。直到有一天,现实的生活告诉妈妈,这已经山穷水尽,无可救药了,妈妈才180度的强力翻转,恨的牙根直直的,要把孩子跟手机一块儿咬碎吃掉方肯罢休...早就知道这样,当初干嘛去了呢?可妈妈不这么想。眼睛从零度,坏到1000度了....这个在备孕的时候就知道的结果,非要等到了1000度才....这就是妈妈。

如果妈妈都这样,那就不用说了。好比说,妈妈都溺爱孩子,这个再说“溺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申爸看到的事情是:为什么有少数妈妈,坚决不给孩子配手机!打一开始就不,现在,大申14岁了,班级里还是有三两个孩子,没有手机。这些妈妈难道不是妈妈?难道没有看到孩子渴望地围着游戏羡慕?难道孩子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可怜巴巴地问妈妈要?这些妈妈难道没想过“别人都有”?显然不是。可是,这些妈妈就是把事情做对了。

刚才说,有些妈妈是在心里反对,甚至反感申爸说手机。但不是所有。还有一些妈妈,心里觉着无所谓。这是些小孩子的妈妈。申爸思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有妈妈体会到手机的危害,下决心,自己的孩子不到13岁,不给手机。这就是造成了大申班级到了今天,还有几个孩子没有配手机的妈妈的原因。小孩子,妈妈如果想给孩子戒除手机,避免孩子近视...基本上,小学阶段只要给手机,玩游戏,近视是100%地准的....避免将来困境,那你妈妈现在,就不要在家里让孩子接触手机:不要让孩子用旧手机伴听,不要让孩子用手机伴听,不要让孩子在手机上看视屏....给一支录音笔,解决听的问题;看视频,都拿到家里的电视上去看。其实呢,孩子玩手机,并非“必须”:在学校的时间,任何孩子都是不能看手机的。每一个学校都是这样的规矩。放了学,孩子回家,也用不到手机。小孩子妈妈,是可以把事情从一开始就做对的。

...申爸并非反对孩子用手机,一直不给孩子配手机。而是说,要到13岁,再给。这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安排,是孩子从10岁到13岁的发展主题决定的。什么是孩子的发展主题?我们看,一个孩子,他从生下来,到六岁上学。学前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发展的主题就是一个:接触这个世界。他要产生对整个世界的直接的感知经验。到了五岁半到七岁半,孩子的发展主题变为:听!他从听上,间接地了解遥远的、古代的,不能直接接触感知的那部分世界。听过之后,孩子的发展主题变为:读!孩子识字了,能够自主阅读了,他从阅读中继续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三个主要现象,递次呈现。这就是“发展主题”。从教育的角度,妈妈只要抓住了发展主题,孩子的教育肯定就没问题了。可是,等孩子过了阅读敏感期,十岁之后,发展主题变成什么了呢?这是个大问题!只要把这个问题回答正确,孩子教育就无忧了。我们退回到四年之前。那个时候,大申五年级。当时,申爸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孩子要对某种东西产生强烈的兴趣...这个兴趣,会是决定孩子一生基色的一件大事。也就是说,孩子一生中,第一个“兴趣”,要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现在,四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这个判断,是绝对正确的。可惜,大申那里,申爸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到了这里,妈妈们就知道,为什么小学阶段,不能给孩子配手机。孩子的兴趣是漂浮而无可黏着的,环境决定孩子对什么产生兴趣。如果这个年龄,正好撞上手机,那孩子毫无疑问地,要对“玩手机”感兴趣。一生啊,基础性的兴趣,对手机感兴趣。那你就毁了。

手机啊,智能手机。这个东西,是从乔布斯的iPhone开始兴起的。iPhone第一代,是2007年1月9日,正式发布的。大规模普及开来,正好是大申上小学的年龄,2010年。那个时候,iPhone正热得发紫。每一个人,都琢磨着买一个iPhone,买不起的,就想着去卖血卖肾。所以呢,基本上来讲,大申这届小学生,是伴随着智能手机的高潮成长起来的。手机对孩子教育的恶性效果,要等这届孩子到了高考左右,才能够反映到学校的规则中来。可以肯定,再过三四年,国内会有一批学校,在小学入学的时候,就规定:整个教学过程中,家长不能给孩子配备智能手机。这个要签合同的。不少初中学校,也会这么干。手机对于孩子的正规教育,那简直就是杀手级的凶器。现在,只有一线教师和当龄家长,对这个危害有体验,还形不成广泛的社会共识。随着受到危害的孩子人数越来越多,整个社会必将对手机进行总体性的反扑。它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如果智能手机覆盖了孩子的基础性兴趣的产生期,那真的就无可救药了。

申爸举个例子哈。比如说大申。

其实呢,在十岁之后的“基础性兴趣”产生的敏感期,申爸还是极力控制,大申玩电游的量,是没有达到能够让孩子产生兴趣的阈值的。事情后来的发展就是:等到14岁的第一个暑假....就是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申爸用“超剂量”来压抑对于电游的敏感性,得以正常执行。一个月的昏天黑地,让大申腻烦了电游。现在大申对电游的态度是:有时间就玩玩,没时间就拉倒。有也行,没有也中。已经脱离了当初那种极度渴望的心理状态。电游变成了大申生活中的“一项正常的活动”,已经脱瘾了。

可是,申爸这种做法,同样是对14岁的孩子,会有父母坚决反对!为什么呢?按爸爸妈妈的说法就是:你不要说一个月30天,放开了玩,你就是30年,放开了玩,他都能30个365天,天天玩得昏天黑地。产生了对电游的基础性兴趣和没有产生对电游的基础性兴趣,它们之间的差别,就这样地大。超剂量淹覆法来戒除电游瘾,并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有效的。

这个...一个小小的成长主题,会在孩子十岁的时候到来。这一点,申爸准确地识别出来了,只可惜,没有利用好。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申爸明确地识别出来,却没有利用起来的案例。

这个申爸要重点说。先说说,接下来的成长主题是什么。

接下来,在青春期初期,孩子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就到来了。这个,是申爸当初没有预期到,撞上了,才明白的案例。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申爸以点穴般准确的手法,给了《论语》。一个系列的《论语》资料在关键期恰逢其时地到达,导致的结果就是:大申对于心灵鸡汤类的小文,一概不感冒。绝对地反感《读者》,并且,对班级“那么多女生看这个”,“有的男生也看”,感觉到十分不解:“那个破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对应的成长主题,会产生本能般的渴望。如果这种渴望已经得到满足,那孩子对对应主题的低层次资料,就失去了兴趣。

接下来...就是现在...更加重大的一个发展主题就到来了:爱情,懵懵懂懂的感情,到来了。这个成长主题,申爸得抓住:一个,是解决人生观的问题;另一个,是解决艺术欣赏的问题。伴随着这些成长主题,还有一个大主题,一直在叠加着发生着,这就是“融入社会”这个主题。

这几个主题,申爸不在这里讲:这跟小学阶段没太大关系。妈妈们知道就好,将来再做,完全来得及。但是,人生基础性兴趣的主题,必须在这里说透。原因很简单:从某种角度看来,前十年的教育,都是以这个为目标来组织进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3-29 22:34 , Processed in 0.0673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