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98|回复: 0

[申爸指导] 【花果山初中群:快进学习状态的秘密】--- 2018.09.0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1 08: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果山初中群:快进学习状态的秘密

2018-09-04
7-001新童妈0504B
童学校里,发书那天,发书前,就组织学生把学校发的每科配套练习册后面的答案给撕掉了。我好想要一份出来。

再买一本新的,就有答案了。

妈妈们注意哈:孩子学习需要的书是在所有学习的开销中,最最最便宜的一项。不要纠结一两本书,需要就买回来。因为几本书,影响孩子的学习,没有一点一丝一毫的必要。

B036九甘清妈0407G
20180903——33
作业前复习,化学做了一点,就是看了一下课本,赶紧做作业;我说,要不不要读课本,直接看一下有答案的习题集再做你现在的作业,应该会快点;她不情愿:哎……呀啊,太麻烦太费时间了,5门作业呢,一门半小时也得3小时,一门一小时,得5小时。

孩子们已经有了稳定的习惯,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任何新的学习举措,他们本能地拒斥。这两方面的同时作用,要让孩子们用建构的方式来学习,注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任务。

孩子们大了,你要求一个方面,他们也懂得用另一个方面来搪塞。这个事儿,确实得一步步慢慢来。

我们接着昨天的话头说。

将近九分钟的空白,大申主观上一点儿感觉都没有,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一直在专心地朗读”。这是件比较奇怪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开,假设说,那个时候,发生了快进效应了呢?

大申朗读到集合的基本运算,看到那个奇形怪状的符号说是实数域内集合A的补集。在潜意识深处,忽然传导过来一个强烈的冲动:这个符号确实是这个意思吗?于是,手不自觉地去摸身边的数学课本,翻到第10页,见到了这个怪符号的原始定义...把原始定义中的U跟题目里的R对应一下;原始定义里的A跟这道题的A正好一样...可A是什么?它在题里,表示大于-1小于等于3的实数集。找到这个集合的定义,大申又不自觉地回到启东中学作业本上了...可是,哪里表明,这是实数集呢?得往前翻课本,去找集合的描述性定义是怎么说的。于是,又回到了课本,往前翻,找:原来,属于实数,可以省略不写的....

不断地连续地,疑问从潜意识里面涌现出来...涌现出来的问题,就去找相应的答案,不知觉间,九分钟就过去了。大申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完全是“下意识”的在那里动作,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涌现出来的问题和问题的答案上面。时间感消失了...等到所有的问题清空,回到朗读上面来,刚才发生的一切,作为“时候感受”,快进得厉害,以至于大申主观上的感觉就是:一直在认真陈述,思想根本没有开小差。

在那九分钟,大申头脑里发生的思维过程,跟申爸上面的推测,可能完全不一样;但是,总得看起来,他们的原则是一样的,都是受到读到内容的刺激,潜意识里面持续不断地接力涌现出疑问,并持续不断地去寻找答案。事后感受,就是时间被快进了。这不就是快进学习吗?

从头到尾,大申用在数学朗读上的总时间,四个小时都不到。如果这是快进学习,那么,引入快进学习状态的秘密,肯定就藏在这四个小时之中!申爸赶紧把大申所有的数学录音全都找出来,审听一遍,想验证一下,是不是这样。
你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启了意识雷达,只要审听下来,你马上就发现,“哦!原来如此”:

第一次接触课本中全新的内容,是在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作为技巧,把书面上的文字符号变成语音读出来,大申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所以呢,第一遍读,读得就比较流畅。只不过,读错的字特别多。遇到新引进的符号,要卡一下,眼睛看一看前面课本上的读法,才能读出来。

第二遍再朗读,符号已经很流畅了,错字少了好些。总得来讲呢,是这样的:每一次开始朗读的时候,都赖叽,声音小。但是读了十来分钟,语音语速开始正常起来。

赖叽是因为不乐意做这个事儿。不乐意做这个事儿是因为课间有更好玩儿的事情做:跟同学微信里聊得正嗨,就“时间到”,要开始朗读了。不高兴,没兴致。十来分钟后,是朗读这项活动本身的乐趣,让大申声音正常起来。

朗读啊,作为一项活动,跟任何体育运动一样的,熟练了之后,运动会给人带来愉悦。这种愉悦,跟内容带来的愉悦,是不一样的。

稍等。

你去认真听他朗读,对比中断前后的情形,就可以看出来。读着读着,心思跑了,自己玩一会儿,偷着看一会儿书,或者瞄瞄手机,几分钟后,回来继续读,就又赖赖唧唧,声音很小;这种情况,在第一次朗读课本和陈述习题的时候,非常普遍。等到再读课本,或者再陈述习题的时候,中断之后再回来,声音清晰,音量也放大了。听得出来,心情愉快。

这种中断,就是“快进”去了。最后一次陈述习题,疑似快进的中断,特别多。有的几十秒钟,大多数的,都是一两分钟的样子。读着读着,声音就停了,你也不知道大申干什么去了....也许在思考,手没有动;也许是去翻课本了...但不管怎样,几十秒一两分钟后,回来再读,声音总是愉悦的。

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大申的情绪就非常好,自己高高兴兴地,说下课了,得休息一会儿。就跑去逗猫玩儿。问效率如何?总是回答:很好!这样的课,审听下来,朗读的净时间,也还是不到一半。另外一半时间,肯定是在快进的思考之中。相对比而言,一节新课,第一次朗读课本和习题,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大申把四个多小时的朗读陈述,弄完了。自己惊奇地发现,刚开始还觉着特别特别难的集合运算题,竟然全都会了。

我们深入进去,仔细观察细节的话,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正常的担心是合理的。孩子照着课本,有口无心地嘟哝一遍,确实“没啥作用”;但是,实际情况是:每节课,没用的嘟囔,都不超过十分钟!况且,也并不是每节课都嘟哝...

清晰、正式地对待朗读,说明“孩子过脑子”了。这是期望的状态。可是,期望的状态不是要求出来的,而是孩子在执行“朗读”的要求进程中,自己“进入”的。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是:只要读,就能进入;如果外力一直要求,干扰,孩子就从“朗读”变成另外的斗智斗勇的游戏了;他可以给你毫不疲倦地玩四十分钟,直到下课;每天都玩。有妈妈可以一口气跟孩子玩上一整年,365天的时间。你就丢他那里去朗读,十分钟之后,他自己就“进入状态”了....
启示是说,孩子的学习,必须是从内到外,自发的。有妈妈特别执着,坚定地日复一日,陪在孩子身边,要求“认真读”,根本不给孩子十分钟时间,让孩子“自发地”进入状态。这是方法不对。妈妈的要求,变成了孩子挥之不去的干扰。

对于陈述性的课本文本朗读,孩子“进入状态”,可以靠朗读来掌握,这并不出人意料。出人意料的是,孩子朗读之后,数学的习题竟然也掌握了。要靠细节上的观察,才能解释这个现象:在孩子陈述习题的过程中,无数次地自己停下来,进入短暂的快进学习状态!是这个原因,让孩子高效地掌握了需要思考才能掌握的习题。现在呢,大申那里的情形是:只要朗读两遍课本,照着答案,陈述一遍习题之后,再来,就开始星星点点地进入快进状态了。如何能够让大申自己意识到这种断续的“快进”,进而让大申有意识地追求这种快进状态,把零散的快进,融合成一个持续几个小时的快进学习状态。这个,恰好就是申爸很多年来思考追求的效果。忘掉时间的流逝,高效率地学习,想进入这种状态,就能进入这种状态。

接这么几句哈...申爸看看,小学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19 17:00 , Processed in 0.0718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