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总结 一、聆听:(彻底不能伴听了,要听就只能听一个,要是看着书,开着音频就说听了就看不了书,看了就听不见,还觉得吵。) 本月:1、小鲁讲中国历史 2、小鲁讲世界史 3、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反馈不好听、不详细) 二、朗读 1、语文课文每天新三旧一(旧课一单元) 2、英语每天10分钟左右(吉德堡+英语课本) 朗读这块儿坚持的比较好,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后第一件事就是读语文新课、和英语,下午放学读旧课,这样分开读时间上孩子可以更好接受。这个习惯基本坚持下来了 三、阅读 1、天书:《伊利亚特》完 《奥德赛》未完 《雨中的欧几里德》本月讲得较少到第五章 2、自主阅读:(基本都是绘本、漫画类的) 《蓝精灵》5本、《有故事的汉字》2本、《苏斯博士》8本 《贪心的三角形》、《阿曼达的疯狂大梦》、《意大利面条和肉丸子盛宴》、《梦想家的披风》以前看过,近期又找出来看了一遍,这回看完直接收了。 胡萍的《成长与性》、漫画科学《青春与性》 《绕着地球跑一圈》西北、华北 本月特别之处: 1、身体开始发育,对于身体发育和生孩子很好奇: 因为上个月去了趟医院,发现乳房开始发育,回来后在书架上发现了胡萍的《成长与性》后直接拿下来看了起来,周五去书馆借书又借了本漫画《青春与性》,本周日又干脆给看了纪录片〈子宫日记〉,不知道这样合适不合适果果现在这样的年纪。 2、自主阅读能力 果果目前8岁4个月,上三年级,但阅读能力还不高,特别是对于纯文字。 3、这个月感觉果果明显的不一样了,不一样在哪儿呢,总体感觉好像是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了。 特别从本月20日要参加学校的足球兴趣班,于是我提出,参加可以前提是放学前写完作业,安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从这一天开始,中午不在是课堂作业扫尾了,而是家庭作业进行时。早上6:20左右叫一声后,放英语音频,到6:30果果自觉起床洗漱然后到微信群读书。 写作业不喜欢你在旁边了,特别是本周四4:20放学,自己回家没打电话(以前都是回家先打电话,和我聊聊天玩玩)直接自己在房子写作业。周日写作业,我在旁边说了几句,果果直接拿张白纸写上“闲人免进”四个大字,写完后还在这四个字上面添了三个字“工作中”然后贴在房门。 这些迹像是否体现大申“音乐会事件”的端倪;即果果有了自己的思维想法,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判断,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决定和行动。 10月计划 一、聆听:《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 《阿西莫夫科学指南》 二、阅读: 自主:(定向:)三国故事(今天已经开始,要求每天一页,昨天看了15面用了20分钟,期间问了两个字的读音,感觉还是在心里念着) 亲子:《奥德赛》、《雨中的欧几里德》 三、学校课程: 语文:每天坚持朗读,新一课旧一单元二首诗 英语:继续每天听读习惯,本月加入每天记背单词3-5个。(学了三年多了,感觉得有一定提高了,培训班上了三年多,所以课本相对很简单,但目前好像依然处在启蒙阶段,没有太大提高。这个得细想下。) 数学:本学期换的数学老师很负责任,这个月对于计算能力和速度得配合老师做好。 运动:参加了学校的足球兴趣班,每周两次,每次一小时, 四、观察 继续用心观察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多思考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材料,无论是聊天内容还是书籍都有适合孩子目前的发展阶段。 五、关于阅读及自主阅读将《又一年中》涉及到的内容摘抄于此以便自己学习对照 ※我们用大视野来审视:孩子在聆听能力形成的时候,需要有中文有声读物;当阅读能力形成的时候,这中文有声读物的文字版,就是孩子启蒙阅读的工具。※ ※阅读这件事,培养起来有两条近路:一条是培养阅读技能本身。会阅读了,再用这种技能来学习获取信息,关注每个字,能够正确地读出来;字读出来之后呢?连成句子。另一条呢?是让孩子对要获得的信息产生渴望,然后,孩子自己逼着自己琢磨怎么把文字变成话。前者家长可以教,每个步骤都很清晰,孩子的进步也很明确,摸得着看到到;后者不行。后者整个过程,都发生在孩子的脑海里。家长除了创造条件,从蛛丝马迹中感觉到进展之外,什么也看不到。※ ※你看啊,阅读这个事情,它需要有几个方面的前提条件。 第一,需要认识字。这毋庸说。 第二,需要有阅读本身的技能。这个是说,孩子要有这个能力,把书页上的汉字,转变成相对应的声音。还要能正确地处理这些声音,能够把感觉上没有差异的字连成词汇,串在一起。能在语义之间有差别的地方,留有停顿。举刚才这句话为例:“还要能正确地处理这些声音,能够把感觉上没有差异的字连成词汇,串在一起”。 正确的停顿方式是:能够----把----感觉上--没有差异的-字----连成-词汇----串在-一起。 四横表示大的停顿。这停顿,既是语气上的,同时,也是语义上的。 整个句子,由五个大的停顿组合而成:一、“能够”;二、介词“把”;三、“感觉上没有差异的字”;四、“连成词汇”;五、“串在一起”。 识别出这五大停顿还不够。进一步,“感觉上没有差异的字”,还要往下细分成两个层次的停顿。第一层次,是识别出“没有差异的-字”,停顿;再高 一个层次,是区分出“感觉上”和“没有差异的字”两个部分,停顿。 这还没完。什么是“感觉上没有差异的字”? 前边,申爸曾经发帖问,“在座的爸爸妈妈,有谁读过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或者黑格尔的《小逻辑》或者柏拉图的《对话录》的吗?”很多热心的爸爸妈妈回馈,没读过。 没读过的爸爸妈妈有福了。因为,你们有一个绝好的机会,来体验一下,如果没弄对,孩子们学习阅读时的感觉有多难受。 你在搜索引擎中搜“小逻辑”,找一个在线阅读的版本。申爸找的是“天涯在线书库”的,点《第五章》....哎呀,太麻烦,申爸还是干脆Copy-Paste好了: 哲学缺乏别的科学所享有的一种优越性:哲学不似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哲学的对象与宗教的对象诚然大体上是相同的。两者皆以真理为对象—— 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此外,两者皆研究有限事物的世界,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互间的关系 ,以及它们与上帝(即二者的真理)的关系。所以哲学当能熟知其对象,而且也必能熟知其对象,——因为哲学不仅对于这些对象本来就有兴趣,而且按照时间的次序,人的意识,对于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通过表象,依靠表象,人的能思的心灵才进而达到对于事物的思维的认识和把握。 这说的什么呀? 每个字都认识。在单句范围内,识别词汇和停顿,没有问题。问题来自,黑格尔的思维有一种连绵不断的....不是很清晰的....罗里吧嗦的特征....我们很难断清楚他写的句子。他的句子与句子之间,在语义学上,模糊一片。 糊涂,不明所以,厌倦。 如果不以某种东西的良好发展为基础,直接从识字开始阅读,孩子刚开始,就是这种感觉。 第三,理解。“理解”是什么?理解是把新的信息溶化到已经有的知识和体验中去,从整体上,对新信息的把握的过程。如果孩子阅读到的东西,不能够“理解”,他肯定不会有持续阅读的兴趣。 反之,要是有了持续阅读的兴趣,也表明,孩子已经在头脑中对新的信息有了很好的“理解”了※ ※ 孩子的阅读,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成阅读能力。第二个阶段,是用形成的阅读能力,去获取让孩子愉悦的各种知识。很多家长没有留意这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给孩子看“枯燥的”可以获取让孩子愉悦的知识的书,孩子不乐意读,很费劲,错失了发展的机会,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得不好;第二个阶段呢?继续给第一个阶段中娱乐孩子的资料,让孩子跌进“非娱乐资料不读”的泥坑,爬不出来。※ 孩子自主阅读之初,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给孩子够得到的、尽量长的读物,让孩子读完。能读童话了,就不读绘本;能读中篇童话了,就不读短篇童话。能读长篇小说,就不读中篇的。 试着不断努力,把孩子能读的书的篇幅加长。 大申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读物,大体上就是可怕的科学和DK的那些科学图画书。在自主阅读完哈利之后,是李毓佩的数学故事、少年科学画报。※ 认真研读了很多遍后自己概括了下: 1、 自主阅读前①伴听先行(有声读物形成聆听能力)②具备阅读能力(识字、成句、理解、渴望更多信息)③阅读听过的资料(有熟悉感,更易读进去) 2、 阅读能力培养两条路:①字、词、句、篇路径(家长可教)②对要获得的信息产生渴望(不可教,但可给创造条件,并细心察觉其变化,如何创造条件,考验家长的智慧) 3、 阅读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形成阅读能力初期(不可给“枯燥的”可以获取让孩子愉悦的知识的书,结果孩子不乐意读,很费劲,错失了发展的机会,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得不好,要给孩子够得到的、尽量长的读物,让孩子读完比如哈利);第二个阶段已形成阅读能力(不能继续给第一个阶段中娱乐孩子的资料,让孩子跌进“非娱乐资料不读”的泥坑,爬不出来。要将从前愉悦的资料变成娱乐资料,定向的资料变成愉悦资料,拓荒的资料变成定向,最终形成大图景) 欢迎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