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4|回复: 0

[申爸指导] 【语文小作坊:在孩子的敏感期有效训练聚焦的大脑】---2022.10.2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2 2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2-10-25 17:15 编辑

语文小作坊:在孩子的敏感期有效训练聚焦的大脑

2022-10-22
咱们回到小作坊哈。

诶……你们自己看看,昨天有多少妈妈接龙,反馈自家曲线拉直的情况?才52个诶!咱们最多的时候,82个还是八十几个对吧?这一转身,三分之一还多的妈妈,就掉队嘞。

你们连龙都不接,把自己努力工作的成果——自家的曲线贴出来一下都没有,申爸不相信你们会把更困难的、要求更执着的“稳定从娃那里拿时间”做到。你们自己瞧瞧,这才这么几天儿,你们三分之一的妈妈,就逃兵了。正所谓“成功的原则很简单,但很少得到遵守”。对吧?日拱一卒。坚定扎实地每天前进一点点,养成习惯。这就是所有成功的秘诀。

你们拱着拱着嘴儿就拱秃了,拱不动了;完了,就像昨天这样,“歇一天”。完了,就完了。不能啊,你们:很快就要见水了,你说,你放弃了,多可惜。你说你家难,孩子作业多,不配合……没关系,咱们每天实操的时长,不是活的么。你实在不行,每天就跟孩子弄十分钟,行不行?几分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能停。日拱一卒啊,你拱几天歇几天,不行。

话说,咱们这的两百来人,是从花果山上挑出来的,执行力最强的两百来人,对吧?就这样,精华,做,不几天就丢了三分之一;要搁普通的麻麻,那简直就没法儿看了。第二天就会丢三分之一。

孩子为什么“做不到”?申爸以前一直想不明白。现在终于明白了:作为对孩子影响最深的麻麻,你自己做不到。孩子有样学样,把你的“做不到”模仿去了。其实吧,你问申爸,申爸也挺懵门儿的:你们每个AB班妈妈,都那么关切孩子的学习,好不容易从孩子那里抠出来40分钟。就么一点儿可怜的时间,你们还利用不起来。

你们关切孩子的学习,真的假的?叶公好龙吧?解决持续的问题,能够让自己稳定地每天拱一卒,最有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一群人抱团儿。就像现在这样子么。团儿抱了,一转眼儿,你们三分之一就掉队了……看来,咱们花果山的这个“能想到,能做到”,确实很难做到。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每天跟娃滚在一起,上火着急的,真的十分钟你抠不出来?这事儿,怎么觉着,怎么不可思议,对吧?你们掉队的三分之一,自己咂摸咂摸。

别溜号哈,打起精神,争取今天又恢复81个妈妈接龙哈。这个……这是这个。另一个呢,是你们看哈妈的总结。哈妈的总结哪儿去了?

B-194皖哈妈1008女七
【拉直线将满月的反馈】:不知不觉,自9月26日开始订下把直线拉直的宏伟计划,到10月21日,已经26天。申爸让重点反馈2点:一是孩子前后的变化;二是拉直的窍门。我仔细想回顾了下这26天的实操,尝试说说:
1、孩子前后的变化:从态度上,哈哈从一开始的剧烈反抗,变着法子讨价还价、作妖,到现在不知不觉偶尔陈述数学能超时那么几分钟。这种转变是很慢很慢的,甚至慢到你发觉不出来。作为老母亲置身于这样一个过程,就好比看着自己的孩子,你感觉不到她一直在长高一样。但是,你如果拿第一天的实操和今天的实操对比,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有较大的差异了。那个身高130的小姑娘,转眼也慢慢的长到了150。可以这样说:一开始两周孩子的那种不情愿,那是真的不情愿;如今,孩子嘴上可能还在说着不情愿,但是行动上自己给自己制造的阻力已经弱了很多。行为上的习惯,应该是初步养成了。当然,我觉得申爸点醒得非常对:直线稳定后,首先要想的事,不是急着抬高曲线,攫取更多的利益。而是要思考如何把这固定的30分钟、80分钟用好,提高实操质量。
2、有关诀窍的话题。不如说是实操的感受吧:
(1)目标不必过于宏远(虚空)。
在拉直线的第一个月,一定要结合孩子当前的实操基础去制定目标。别太冒进。一下子爬得太高,跌倒了也是生疼的。我当初定下周中30分钟,是有基础依据的,不是凭空想象的一个时间值,是基于前面开始画曲线图的两周(9月12日—9月15日)哈哈周中实操的平均数据——19.8分钟。
(2)决定孩子的,是妈妈。妈妈一定要坚守底线,一定要继续把三不一这个工具用好。
坚持26天,似乎轻描淡写,但是历程艰辛。画直线只要2秒钟,背后是无数次差点破功和无数次三不一的坚守换来的。无数个傍晚,我打起精神准备战斗,迎接6点20左右推门而入的她。从推门进来的状态,我能预知她这一天过得怎么样。考满分了,作业全对了,回答问题回答很多,班上的活宝今天又作妖了,这些从进门换鞋就开始跟妈妈分享……当然,还有考砸了,老师又批评了,今天又要写1000字检讨了,老师又打人了……等等之类的吐槽。妈妈听这些倒是饶有兴致。我知道,我接纳她的每一种情绪,才会在后面的实操中更加顺利。话说回来,顺利么?我赶脚好像一直没怎么太顺利过。哈哈作业效率我觉得不太高,尤其是数学作业,自己说要检查很多遍,要保住数学课代表的面子。经常登记作业结束、陈述数学结束,就大概8点了。作业写到10点,如果当天中午没有午休,哈哈大脑就跟凝固了一样,转不动。越写越慢,越写越不想写。有两三次,写着写着写哭了。妈妈就更加焦虑了。老母亲,焦虑的东西太多,不是睡眠就是分数,不是分数就是胖瘦。没得办法。无数次,哈哈登记完作业就想写作业,想逃避陈述,尽管有时候只有短短的10分钟。哈妈一改过去犹犹豫豫的作风,每一次,都坚定的要求,有时候老母亲也害怕自己会妥协,老母亲就想了个办法:当哈哈提出要先写作业的时候,妈妈就避开她的眼神,看着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嘴里冷冷的、坚定的冒出两个字:不行。她一怒之下,拿着录音笔,就甩门而去。不过,过个两三分钟,也就平静下来了。妈妈一定要用行动和坚决的态度让孩子知道:老娘的底线就是30分钟。
(3)在第一个月,妈妈应该把目标明确化、精准化、简单化:我的目标是从孩子那里切出30分钟还是30分钟内,我希望她做我想让她做的事?其实这是两个目标。这26天来,每天的30分钟,是登记作业+陈述数学。登记作业完成后剩余的时间,就用来陈述数学。登记作业用时20分钟,那么陈述数学就是10分钟。如果登记作业10分钟,那么陈述就是20分钟。妈妈绝不贪婪。偶尔,她想偷油:故意把作业说得又详细又慢,管她呢?说,你继续说。反正你把作业说详细,也是我期望看到的。登记完作业25分钟,那么就陈述5分钟。妈妈不用担心这5分钟究竟能不能达到效果。效果应该是直线满月后应该慢慢考虑的事儿。
(4)妈妈对大孩子,目光要聚焦。不能事无巨细都去关注。总之,我只关心我最应该关心的事儿:拉直线。其实哈哈周末的实操,基本都是160-200分钟以上了。我的曲线上只有80分钟,因为我只关注这80分钟的数学陈述。至于你朗读下周课本,朗读上周课本,写作业等等,跟我没啥关系。爱干不干。反正你也已经习惯了,不干你也会干的。这26天来,我真的是把拉直线这个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即便哈哈生病了,我在跟我的咨询师沟通后,我依然坚持让她去做。反正申爸说过:没有进急诊,都不应该影响实操。哈哈哈哈。在这里,特别感谢咨询师们以及眉豆妈给我的坚定意识输入。
(5) 邀请孩子一起来挑战。让孩子参与到你这条直线的过程中。严格来说,这是妈妈的作业,但是孩子如果能配合妈妈一起完成,妈妈阶段性的给孩子看这条完美的直线,孩子在心理上应该是可以产生认同感的。拉直线会上瘾。只要看到不直,就难受。妈妈就会不择手段的去想如何拉直。有几次,我的确面临崩的边缘,但是一想到我这么完美的作品,即将面临坑坑洼洼,我就找哈哈一起来看这条线,并且告知她:如果今天我们是0,那么这条线将是这样这样的……我手动填了好几个0生成曲线后给她看。哈哈呢,嘴上说:这跟我有啥关系呢?关我屁事! 其实心底不可能没有触动的。
(6) 未完待续……
“话说回来,顺利么?我赶脚好像一直没怎么太顺利过。哈哈作业效率我觉得不太高,尤其是数学作业,自己说要检查很多遍,要保住数学课代表的面子。经常登记作业结束、陈述数学结束,就大概8点了。作业写到10点,如果当天中午没有午休,哈哈大脑就跟凝固了一样,转不动。越写越慢,越写越不想写。有两三次,写着写着写哭了。妈妈就更加焦虑了。老母亲,焦虑的东西太多,不是睡眠就是分数,不是分数就是胖瘦。没得办法。无数次,哈哈登记完作业就想写作业,想逃避陈述,尽管有时候只有短短的10分钟。哈妈一改过去犹犹豫豫的作风,每一次,都坚定的要求,有时候老母亲也害怕自己会妥协,老母亲就想了个办法:当哈哈提出要先写作业的时候,妈妈就避开她的眼神,看着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嘴里冷冷的、坚定的冒出两个字:不行。她一怒之下,拿着录音笔,就甩门而去。不过,过个两三分钟,也就平静下来了。妈妈一定要用行动和坚决的态度让孩子知道:老娘的底线就是30分钟。”

怎么样?都不容易。这才是生活。傅雷在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译者献词里是怎么说的来的?“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吧!”溜掉的三分之一:你们还是得回来当战士,别当逃兵哈。你们每一个,都要坚定地每天40分钟,直到母子双双形成习惯。嗯……这是这个。

接下来,该接着说李老师的课了。

B-桂锐妈0808男九
锐他们这周开运动会,所以作业特别少,难得今天运动会结束,学校给他们提前近4点就回家了。不过,回家啥啥没干,在哪倒腾新到的玩意,听歌呢。说是今天不打算做别的,我回来的路上就有跟他说过晚上有李老师的课,倒时答应得挺快的,可以和我一起听课。
由于前两节课还没听,我们提早了一点进课堂,刚好听到李老师在讲上节课的作业,锐自己快速的把看到的题,都一一做一遍,还好全对,对此还挺来劲,认真听课,觉得李老师上的课,讲得还挺好的。他自己有读了申爸讲如何上李老师的课的内容,所以,全程特别放松,只管听也不做笔记,但到后面的十多分钟,我明显觉得他的状态不是太好,有偷溜回自己的房间,被我叫回来,有点小抱怨说:这个课讲的时间有点长,上到后面好累,不太想听了,感觉注意力精中不了。另外就是觉得一节课讲的字太多,不是太好消化。前面几个字听得还很有感觉的,后面几个字,讲得又太快。
锐妈实操总时长:70
和锐一起听了李老师第3次课,有同样的感受,后面的字讲的有些快,讲的字也有点多,感觉不是太好消化,我需要自己慢慢琢磨,再回炉。今天就先不写太多反馈了。经过这段时间的每天坚持学习,我倒是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上小方老师的课,最近听的诗经,有趣又可爱,一个个原本晦涩难懂的字,经老师一个个分析,再用他特有的五言句串起来,画面感特别强。早上散步脑子里会不自觉去捋捋最近听的李老师课上讲的实词,还有那幅幅画。
注意孩子的感受:“这个课讲的时间有点长,上到后面好累,不太想听了,感觉注意力精中不了。”

对于初中的娃,孩子们的神经系统还非常稚嫩,他承受不起长时间的高效率思考。妈妈可以考虑把一节课分开两次:一次听一半。慢慢来。对于初中孩子来讲,这个课就起到一个“浸泡”的作用。启动思维用的。孩子呢,他在刚开始的,是不会自觉地聚焦于某一个主题,进行思考的。

很多妈妈说,这不对啊,很小的时候,孩子就能够跟你讨论她的数学题了……这是对的;但是,那时候,孩子的思维是“打哪儿指哪儿”。她是能聚焦的,但是,不能想聚焦到哪里,就聚焦到哪里。孩子大了,尤其是到了高一之后,孩子必须掌握一项技巧,那就是,他想干什么,就能专注地去干什么;想思考什么话题,就能专注地围绕这个话题,进行思考。用弗洛伊德术语来说,就是孩子的超我要能够控制本我。这对于大脑来讲,是极难做到的事情。我们要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帮助孩子做到这一点。要让孩子在敏感期中,大脑发育到位。

其实呢,很多成年人,是错过了这个敏感期的。随手举个例子好了。妈妈们会发现,你身边的很多人,有一个极其古怪的特征:大家都做的事情,她置若罔闻;她自顾自地去做别的事情;等大家都做完了,她才如梦初醒的样子,才跟过来开始做。她永远在做不同的事情,根本不会想出不同的方法,去做同样的事情。

十六个孩子,配备一位专职老师,一周五天,每天八个小时,教孩子文化课。家长一上来,不是去了解孩子在五八中学的什么,怎么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而是首先想到的,是“去请一个一对一”……这就是无法专注主题所产生的后果。他永远要在主流之外,单搞一套东西。这个呢,并不是家长的态度问题,而是家长的思维问题。家长无法就给定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寻找孩子学习中的不足,帮着补足。这种“独走”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普遍到大家在心理上都接受,见怪不怪了。

成年人世界中的普遍心理现象,我们历时地去看,放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去考察,你会发现,这是在他初中到高中这个阶段,某个敏感期,大脑没能掌握让自身思维聚焦造成的。

那么呢,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借助这个工具,能够高效地训练孩子,让他的思维聚焦。总得来讲呢,李老师的这个课,要起到的作用,就在这里。要想有效训练脑子学会聚焦,聚焦到一个主题上,工具要具备以下两个特点:第一,要聚焦的主题要小;第二,思维所要动用的神经回路,规模要小,数量要少,尽可能是孩子头脑中已经有的神回。

照着昨天申爸所说的方法呢,妈妈们可以把这个课看成是这样的一个“溪流”:它是一个持续不断地搞清楚一个词义怎么衍伸到下一个词义的过程。整堂课,你把所有无关的内容去除之后,剩下的,就是一堆“从甲怎么到乙”“从乙怎么到丁”“从甲怎么到丙”……从神经生理的角度来观察的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人头脑中规模最小的神经回路,就是一个词义的神经回路了。这个课,就是不断地要求大脑,把两个原本单独的最小单元,不间断地“拉倒一块儿”的过程。大脑只要把原本两个各自独立的小亮点,连到一起点亮,作为整体,新的“发光体”,就会涌现出细微的、微妙的感受。要抓住这种感受,用言语把它固化下来。这个过程,就是头脑中最简单的“聚焦”活动。

识字之所以重要,重要就重要在,它可以作为一个工具,有效地在孩子的敏感期,给孩子训练出一颗能够自如聚焦的大脑。这件事情,它的重要性超越了一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它是其他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先说到这儿哈。

你们妈妈,都带着娃“浸泡”在山川大泽之中。在浸泡的过程中,不要求不提示不回顾,就是“泡着”。不要担心孩子不专注。专注是李老师的事情。他的课,讲得生动了,孩子就会被吸引,兴致勃勃地观看。也不要纠结“刚开始”的不感兴趣。孩子的小脑筋,想要抓某一个神经回路,哪怕是最小的,最容易抓的,也需要时间,不断地去尝试才做得到。尤其是你们初中娃,要多看。反复地回看呗,呆着也是呆着。趁你们初中时间还充裕,呆着孩子多“泡”。

不要去做每节课后边的习题。习题不着急。等娃们泡得差不多了,那些习题,自然而然,你不用要求,娃也就全都能做对了。那些习题留着,以后用。孩子们听这个课,还有第二个阶段呢。等第二个阶段的时候,习题才用得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2 23:39 , Processed in 0.0650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