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恩蓁妈这个做得好!AB班妈妈,还有在大孩子做过事情的回馈吗?更要紧的,是妈妈们在跟自己孩子互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们是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了什么是引申的?怎么知道孩子还不理解什么是引申?你自己是怎么知道的?申爸的意思是说,你现在已经知道什么是引申了。当初,第一次,你是怎么知道自己明白了?当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什么时间,自己看了那篇文章,读到什么例子的时候,自己感觉“哦,我明白了”。你初二以上的妈妈想一想,怎么让你的孩子,也有同样的感觉?去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才会明白“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意思,你马上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任何不能立刻回答“遇到了什么问题”的妈妈,你其实都没在教育你的孩子,你只不过是在自己的舒适区内打转转。
要知道,妈妈只要在做,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问题要解决。不至于每一次,申爸问:“遇到了什么问题”,都鸦雀无声。妈妈们都没在做事情,当然回答不出;并且,妈妈们并不知道申爸问的究竟是什么。AB班妈妈哈,你们自己捋多少引申义系,没用;要想办法,让你的孩子明白什么是“引申义”。考虑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呢,遇到问题,回来说。去做,而不是“想”;问题只有动手,才能解决;只有解决问题,才会发现问题;只有解决发现的问题,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B-粤恩蓁妈0708男九
我有问题,1.跟恩讨论着捋思维会散得很开,不晓得怎么引导归拢到体系上来,有种捋着捋着就跑偏的感觉。2.让恩尝试表述从某义到某义的引申过程,有时候他能说,说完补充这是我猜的,有时候会很烦躁说鬼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恩蓁妈创下了一个记录:咱们花果山,第一个在大孩子那里,针对实操提出的具体问题。“跟恩讨论着捋思维会散得很开,不晓得怎么引导归拢到体系上来,有种捋着捋着就跑偏的感觉。”体系感是涌现出来的,不是“归拢”出来的。带着孩子反复“捋”,反复地让思维散开,慢慢明白每一个引申步骤是怎么回事。“到了一定程度”,孩子头脑中自己就出现体系感。
“体系”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不是生来就有的。孩子在一生中,会有一个第一次:他第一次体验到了“体系”的感觉。在此之前,他是无所谓“体系感”的。对“体系”的感知,极其重要。我们不知道,孩子究竟小到什么年龄,会第一次涌现出“体系感”。这一点,妈妈们要耐心地去尝试。无论如何,到了17周岁,孩子可以了。在此之前,14岁可以吗?13岁呢?要去试。
B-粤恩蓁妈0708男九
不晓得怎么引导归拢到体系上来
所有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晓得”怎么做的事情,都是会自然发生的事情。在合适的年龄,创造合适的条件,孩子“自己就知道”了。捋一个词的引申义系,是最简单的能够让孩子涌现出“体系”感的手段。它明确,可交流,可操作。关键是,内容少;一旦明白了,印象深刻。引申关系其实就是“猜”。写到书本上的,无非是别人猜的。妈妈们引导孩子体会引申关系,就是鼓励孩子去猜。当然了,猜完了,可以把自己猜的跟书上写的,比较比较,自己感觉感觉,哪一种更好。
一般来讲,孩子会很坦荡地承认:书上写的更好。尽管自己猜到的,是自己的……到了这一步,就表明,孩子彻底理解什么是引申了。不需要去背“标准答案”,理解“引申关系”,就是去感觉,努力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让别人也明白——你们妈妈自己也琢磨引申关系,你自己也有感觉说,你头脑中某种感觉,要把它说出来,有多困难;更不用讲,要说得对方明白,说得贴切,说得简洁,这个表达很难的。光是你要把自己的缥缈的感觉捕捉到,让感觉清晰明确,就难得不行……让孩子努力去做……渐渐地,这些都能做到。而大脑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最好的锻炼。我们要的就是这种锻炼。捋引申义,是大脑的体操。
跟大孩子打交道,妈妈要特别留意这个“烦躁”。孩子会在什么情况下“烦躁”?你妈妈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加以总结。然后呢,给大脑一点弛豫时间,再创造同样的情境,再试图引发大脑的烦躁。几次反复之后,妈妈会发现,孩子再遇到同样的情境,他不再烦躁了——孩子的大脑已经经过训练,思维的水平上升了。以前引发大脑思维上的困难,得到了克服。
大孩子跟小孩子不同。大孩子有一个小孩子很少有的特点,就是“烦躁”。如果妈妈不假思索地把烦躁看做是孩子态度上的恶劣,那就错了。烦躁只不过是孩子的头脑,遇到了困难。设计弛豫,克服它就是了。烦躁是狗头金来的。对于大孩子,妈妈要欢迎“烦躁”,就如同小孩子欢迎“错误”一样。孩子一“烦躁”,教育的机会就来了。
B-粤恩蓁妈0708男九
词义其实查资料就能分别知道有哪些义项,但是这个引申过程是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把它说圆了就能谓之“捋”呢?
对啊,就是这样的啊!自己想圆了就行。练的就是这个。这就是“创造力”其实呢,创造力指的就是这个能力。当然了,自己琢磨圆了,再看看别人的结果,想想,自己的好,还是人家的好;还是把两者的优点合在一块儿,会更好。这是对于那些不能实操的情形而言;如果能实操,琢磨圆了,马上就动手去试试…….
A-赣轩儿妈0708男十住家
申爸早!引导孩子进行到十一个实词,目前来看孩子方面虽然会配合妈妈去做这个事情,实际觉得没什么意义。孩看完相关资料理解完让孩子结束前把各项引申说似乎蛮难,烦躁,引申不能说的详尽感觉有点靠记忆,问怎么从这个意思引申过来的?有时塞一句,不就是意思相近么,不能说贴切一些,再问就更烦躁了。
轩儿妈赞的!对,这就是“面对自己的大孩子,遇到的真实问题”。你们麻麻哈,尤其是小作坊外的妈妈,要提,就要提这样的问题。即便是你没有动手实操,你自己一看恩蓁妈提的问题、轩儿妈提的问题,你都知道:这是做事情的人的提问。要到自己娃那里做事情,然后遇到问题,提这种“做事情的人提的问题”。咱们花果山,只提这种问题,解决这种问题哈。
具体说轩儿妈的问题。轩儿妈要想想,当初自己是怎么理解“引申”是怎么回事的。然后呢,自己当初用的什么资料,就给轩儿用什么资料:一定先要引导孩子明白“引申”是怎么回事。要不然,孩子就会去“背”。枯燥极了,那个事情“根本就不是人做的事儿”。有刻意引导自己的娃,明白了“引申”是啥意思的妈妈,说说在娃那里,自己是怎么做的。说出来,给别的妈妈参考。轩儿妈要是搞掂了,也回来仔细说说。引导孩子理解“什么是引申”,这个极其重要,是基础。基础没打,不要着急往前跑。
A–苏萱妈0786女十住家
暑假刚开始跟萱萱捋时,我说关键是说清楚,那些词意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萱萱也说了跟恩秦差不多的话,说鬼知道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也非常不耐烦。
不是恩和萱萱如此,每个孩子都如此。搞引申过程中,会引发孩子各种的烦躁,源源不断。问题源源不断就意味着机会源源不断,妈妈耐心地一个一个解决,孩子在思维上的进步,就也“源源不断”。今天早上,咱们花果山迈出了一大步! “这多容易啊!”别的妈妈一看,就是这感觉么。对!教育好你的大孩子,就这么容易。去做。遇到问题,回来说。
先到这儿哈。妈妈们去做,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