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9|回复: 0

[申爸指导] 【语文小作坊:申爸谈“分”与“人籍”的问题】---2022.06.2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9 08: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2-6-29 08:13 编辑

语文小作坊:申爸谈“分”与“人籍”的问题

2022-06-27
嗯……申爸说几句哈。它这个吧,毫无疑问,大申的高考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目标。这个事儿呢,申爸最后没能达到目标。高考一结束,比赛就终结了。刚结束的时候,申爸正在兴头上,情绪激动,根本停不下来。等到刹住车,理智恢复,赶紧推枰认负,止损,为下一步谋划。这个时候,主要目标才在申爸眼前给挪开。障眼物没有了,申爸这才注意到,遮掩在后边的,还有好多好东西。事实上,大申到如今,在教育方面,赚了个盆满钵满……除开最主要的高考这个项目以外,皆如此。

这里边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申爸把大申的平时成绩,放得那么低。大申的高中是四年制的。除开他入学之后,成绩排在第三十名,然后接下来的期中考试,排过第十七名之外,其他所有的考试,排名都在班级的倒数第二到倒数第四之间徘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三开学考。这是很低的分数了。之所以放得这么低,原因非常复杂……或者说,具体的原因很多,待一一陈述。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说,中国的高考制度。这个制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一分定输赢:就一个高考的总分数,决定孩子进哪所大学,哪个专业。在这样的机制之下,机会就出来了。你只要确保能够在高考的考场上,让孩子拿到进清北的成绩,之前的所有,都会一笔勾销。申爸确信,申爸在大申高三的一年,能做到这个。

……当然,当然,最后的结果前天出来了,申爸没有做到。其实呢,大申考完,申爸就知道没做到了。退回当初,如果能做到,那当然要把孩子的平时分数放低:知道为什么么?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学渣有学渣的长处,学霸有学霸的短板。申爸才不想在这两者之间二选一。申爸的意思是说,学渣和学霸的长处,申爸都想要;学渣和学霸的短处,申爸都不要。这个能做到吗?这个当然能做到……申爸这么认为的哈;在大申高考之前,只是认为;到如今,申爸已经确信能做到,只不过,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孩子那里“做出来”罢了。我们呢,来看一下大申在高三历次考试中,成绩跟班级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图,就知道了:
image (1).png


在高三开始的时候,大申的分数,比班级的平均分还低86分!倒数第二么。整个高三的上半个学期,这个分差逐次下降,到了期末,缩小到28分。这种分数上的持续性的提升,背后一定要有某种有力的手段做保证的。每个班级都有倒数第二,并不是每个班级的倒数第二在一轮复习阶段,都能持续缩短分差的。当然了,在“二月寒假”的时候,发生了某种特殊事件,导致大申的分数,直接提升到了班级平均分的水平上去了;此后,直到一模,大申的分数就跟着班级的平均分起伏;到了二模之后,开始快速甩开班级平均分,大幅度上升。可惜,这个增长幅度还没到顶,高考“噹”的一下就截止了。在一模之后,肯定又发生了一件什么重要的事情,让大申的分数,快速拉开班级的均分。从总体的趋势上看起来呢,大申整个的高三,成绩的提升,分成三个阶段:高三上学期;寒假到一模;二模到高考。那么,这三个阶段,究竟是什么呢?究竟什么样的具体方案,考量的进退,导致孩子在高三,成绩有这样的升腾呢?你这个问题问申爸,申爸目前也很蒙门儿,妈妈们知道吧?不是不说,而是确定不下来,怎么说。原因申爸说过了,就像治病,最后病是治好了,但过程很复杂,救命的时候,有的没的想到的方案就用上了;有些应该有作用,有些没作用。但究竟怎么个方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得梳理。

不管怎样,孩子初等教育阶段的总体思路呢,是确定的:申爸在最后的高三,集中精力解决孩子升学的问题;申爸不让高考溢出,破坏高三之前的教育。尽管大申这次没成功,但是,这一套方案,肯定是有了。接下来的要件,就是再找一批孩子,高三把它做成就行了。

其实呢,这种思路,不止申爸有。很多人或明或暗,都是有的。最典型,就是北大附中的校长,王铮所干的事情。王铮是北大物理82级的,是申爸的学长。王铮是第一位明确地提出把高考作为一个一学年游戏的重点高中的校长。在这一点上,申爸跟王铮是英雄所见略同;只不过,申爸只局限在自己孩子这一个人身上做;王铮更狠,整个一个北大附中,都拿来试验。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王学长应该是没有找到具体方案。因为成果不彰么;或者,王学长跟申爸一样,到了要出成果的时候,“噹”地一下,游戏结束了。申爸这边不同。申爸的方案肯定是明确了,至少,在把一个学渣带进初级985这个程度,方案是work的。“在一个孩子那里”已经做出来了;接下来,我们看看,小规模的实验室“产品”,能不能做出来;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要募集志愿者,看看能不能把一个学渣,带进清北:在这件事情上,“在一个孩子那里”是不是也能做出来。

嗯……回来了。接着说两句哈。每个孩子的情形是不一样的。能否把一个孩子,在最后一个学期带进清北,或者带进985,关键的一个指标是:在高三上学期的期末,一轮复习结束的时候,孩子是否能够做到说,语数英物历生理化政,任何一门选修的课程,考完试了之后,你指出哪道题他做错了,他马上就知道怎么改正。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很难提起太多。而到时候,孩子能做到这件事吧……申爸笃定……决定于孩子在5.5-7.5的伴听水平。如果伴听到位,其后的阅读敏感期,也会到位。接下来,就是在中国优秀的教育体系中,按部就班地往前走了。这样的孩子只要走到高三一模结束的时候,就能符合筛选的要求。不需要做任何额外的事情。

故此呢,你们中考妈妈留意哈。中考这件事吧,它唯一的作用是说,让这个年龄的孩子,习惯吃苦。不乐意做的事,也努力闷头去完成它,然后呢,获得分数上提升,作为奖励。你们哈,不要戏谑“吃苦”。吃苦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你得有这个本事,在褃结的时候,能把苦吃下来。事实上,学习好的孩子,都有这个能力;但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就参差不齐了。中考这个年纪,要想得分高, 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就是堆时间。时间堆足了,分自然就高了。时间堆不足,什么技巧都没有,白扯。这个跟高考完全不是一个劲儿。在高考的当口,孩子进入了人生中有一个敏感期,把这个敏感期的潜力开发到位,孩子在高考的考场上,会对那些靠吃苦上来的孩子,形成降维打击。当然,靠吃苦上来的孩子,也可以借助这个敏感期的说。

B-沪眉豆妈0706女九住家
豆神,想请你帮我问问申爸,没考上高中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技校和专业,在未来有发展?

技校和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哈,申爸先提几句要点:第一,技校和专业是未来的方向。麻麻们考虑一下,现在每年全国出生的新生儿,是一千万出头;而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也是一千万出头。大学毕业的人,是做不了很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该做的工作,上岗竞争将会极其剧烈。因为“大学生”太多了。生产线上的合格技工,工资比管理他们的那些坐办公室的人高,甚至高很多,现在已经是很正常的现象了。等到孩子们毕了业,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这将会是一个普遍现象:归根结蒂,工资是由人力资源的供需所决定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谁努力率先适应这种变化,谁将占优势。如果初中孩子学习好,轻松胜任学习,那升高中;如果不是,妈妈要考虑,抢先占领制高点。

第二呢,技校和专业,是高度地域性的事情。没有一种普遍适合于全国所有地区的统一方案。比如说,在申爸的老家,东北的一般地县城市,你就根本不能考虑本地技校。因为没有任何赚钱的企业,技校,即便毕了业,你哪里去上工?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那就努力去报考发达地区的技校,苏州,佛山,东莞……看看你家的电气家具设备,哪里产的最多,去哪里。当然了,这会造成你跟孩子之间的分离。毕竟孩子年龄还小。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父母的可选余地非常小,一般只能去过高考的独木桥。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就有福了。你妈妈给孩子选什么样的专业好呢?你不要道听途说,你要有个思路去选择。找到你当地的经济统计年鉴。看当地的经济统计,哪个方面最强,就选哪个。

举例来说。张家界市的孩子,你不用看统计也知道,旅游最强。当然选旅游学校了。妈妈说,导游太多了……是“太多了”,可问题是,孩子得自己努力,在导游里边,争取做得好。尽管导游多,但努力还能赚到很多钱;要是学钳工,再努力,技术再高,在张家界,也找不着工作!可是呢,对于佛山的孩子,钳工就完全不同了,对吧?

技工跟大学的情况不一样。技工的需求是地域化的,要选择当地需求量最大的技术工种去学习,然后,争取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工种段位级别上下功夫,拿更好的待遇。当地需求量小,或者根本不需要的工种,要坚决避免去学。

对,没错儿。酒店服务员也是技术工种,也有技校,可以学习。在旅游城市,完全可以选这类技校。

A-新童妈0504男十住校
如果孩子愿意跨地区学习工作,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种,到有就业前途的地区去上技校么?

一般来讲,初中毕业的孩子,谈不上“自己喜欢”。孩子还小,还没到产生“喜欢的工种”或者“专业”的年龄。“技校”是一般性的称呼。里面可以细分为技术学校和技术院校。我们这里指技术学校,相当于高中。在申爸老家,已经有很多有头脑的家长,在孩子初中毕业,举家南迁。父母打工,送孩子进技术学校学技术。

这里边存在个什么问题呢?很多妈妈,有一件事情给弄错了。那就是,分数高等于学习好。比如说,申爸的秦师弟,在北大主持“考试研究中心”。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他们是琢磨,怎么把学习好的挑出来,而不是分数高的。

申爸一直在强调小宝宝,5.5-7.5岁,伴听,对不对?原因就在于说,这个年龄的小宝宝,如果伴听到位的话,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之下,很自然地,就会“学习好”。在学习好的基础之上,再把高分拿来,就只是个技巧问题了。而5.5-7.5,妈妈们知道,那么小的宝宝,孩子是没有社会阶层,社会地位,各种乱糟糟的东西干扰的。他就是个自然人,只要是正常健康的宝宝,大家就都一样。这是上帝赐予每个人的最公平的唯一机会。并且5.5-7.5,伴听也不需要什么技术技巧。就是故事么,妈妈每天当背景音乐播放着,就行了。你们哈,小宝妈们,一定要抓死这个关键期。这个东西是过了这个村,再没这个店的。

大申是分儿低,但并不等于他没学好。如果没学好,申爸早就出手干预了。对于学校教授的内容,大申学得是很不错的。只不过,他得不来分。至于说,为什么孩子得不来分,申爸提到过,作为个体,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没参加过中考。这家伙从来都不知道“用功”是什么。也不用功,吊儿郎当的混。申爸也不太在意他这个,因为反正最后也能调整。当然申爸很努力地想提升大申的分数,但每一次努力之后,都放弃了。原因很简单,在高三之前,无论想什么办法,最后都要归结到“刻苦”两个字上边去。其实呢,本质上,就是靠超长的学习时间去堆。超长学习时间去堆,才能拿到高分,这个事情是躲不过去的。而刻苦的行为习惯这件事,如果申爸没搞错,它的建构敏感期,在初中三年级。正好是中考之前。这个刻苦,在总体上来讲,是删削孩子的社交时间资源换来的。因为,孩子的社交敏感期,也正好堆叠到那个地方。父母为了要分儿,要重点高中,在不知觉的情形之下,剥夺了孩子社交的正常环境。在关键期,得不到环境滋养的情形下,社会机能建构缺陷。这在小学霸的群体里,屡见不鲜。

举个例子吧。22号那天。大申他们同学,从北京的地中海俱乐部回城。高考完了么,孩子们放松,同学们说结伴出去玩。申爸忙着那儿刹车,申妈跟一大群妈妈张罗给他们订房之类的事情。他们班一共有15个男生,这次呢,去了11个人。有两个家里疫情封控,出不来。还有两个呢?申爸问申妈,那两个咋不去。申妈说,她也不知道,好像是同学关系不好,给全班同学开除了。那申爸说,别呀,都是同学,要去一起去。申妈说,要是他们俩去,别的同学明确说了,“那我就不去了”。申爸问大申,那两个同学怎么不跟你们一块儿去?大申很不屑地挥挥手说:“我们已经把他们开除出人类群体了。”不出意料,这两个孩子,肯定去清华或者北大。

那你说,清华和北大给这样的孩子充斥,他们哪里受得了?所以呢,他们要成立考试研究院,研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做人都成问题了,分儿还有什么用?随着大申的成长,到了14岁的时候,申爸已经清晰看出这个症结了。申爸当然不会让大申掉进这个坑里去:舍分,要“人籍”。现在回想起来,这个事情当时弄得有点儿草率。主要是申爸也没料到,如果在敏感期,孩子没有形成努力的习惯,接下来,你就弄不成功了……不过,事情也不绝对。到了高三敏感期,又一个时间窗口打开了。14岁,中考,这里边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只不过,现在申爸顾不过来这个。

其实呢,孩子没有特别的什么需求,只不过是在自身社会性建构的关键期,要放到一个正常的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中去就行了。因为要分儿,要重点高中,孩子这个最可怜的最基本的需要,也被剥夺了。孩子确实有分儿了,有重点了,可是……大申失去了“用功”这个法宝,高中的分儿,就怎么也弄不起来了,不是说申爸主动选择要478这么点儿分儿的哈,这个要说清楚。但是呢,这个跟申爸也有关系,只不过,选择是在14岁那个时候做出来的。之所以造成478这么个结果,是因为规避别的事儿——要“人籍”——的时候的误伤。

顺便说一下哈:为什么很多高中妈妈跟娃打得不可开交。如果中考前娃没有形成努力的习惯,完了呢,高一高二妈妈又强行推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在高一高二,父母是推不动孩子的学习成绩的,除非,你父母在中考时,解决了孩子刻苦的问题;而要想在敏感期解决刻苦的问题,又极容易误伤。两者兼顾,也不是不可能。你们后来的麻麻,明白了其中的凶险之后,可以小心地解决一下这个问题试试,看成不成功。有又刻苦,良好的社会性建构又不受影响的孩子。就申爸目测,这样的娃,占三分之一样子。

在高分儿这个问题上,纵观孩子整个初等教育阶段,只有小学和高三两个时间窗口,可以不凭借“艰苦的时间付出”能够施巧劲儿拿到。小学阶段,妈妈们已经有成熟的方案可以实施了,对吧?高三呢,咱们再来尝试。在不合适的时候逼孩子努力,他会坚决不干。然后呢,硬逼,强烈的逆反就出现了。社会性建构的缺失,会引发或显性或隐性,非常严重的问题。

说几个有意思的事情吧。话说当年,申爸大学毕业那会儿,出国几乎是每个北京姑娘的梦想。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好,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的。作为普通的北京姑娘,这辈子是没有任何可能出国的。但有一个例外,把自己嫁给北大或者清华的毕业生。谁都知道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容易出国;老公出去了,然后再把自己带出去。你可以想见,清北毕业生,在北京,该多抢手了。从申爸的角度来看呢,就是身边很多同学,忽然一天,身边多出个北京的女孩儿,大专的,甚至中专的女孩儿,做女朋友,结婚。这个事儿,当年就搞得申爸十分的蒙:你总得找个北大的,再不济,你找个本科毕业的当女朋友,对吧?你两个人总不能相差太悬殊吧?况且,你身边的这个圈子里,也没有这样的女孩儿呀。申爸就没有,一个都没有。他们怎么认识的?这不是主要的。人家自由恋爱,管你什么事儿?这样问题在这儿:这些朋友,给北京的女孩儿拿捏得死死的!动辄一顿臭骂。有时候,当真申爸的面儿,那小姑娘就开始撒泼,上来就一顿臭骂,什么话难听说什么。搞得申爸也火大,回头两个人的时候,申爸冲着他也大吼:你他娘的不能休了她?眼泪就在眼圈儿里打转儿……死死地咬着上唇,转身走了。这个社会性能力的缺失,真的好可怜呐。这些日子,那个被性虐待的北大女研究生案子,要判了吧?好像那个弑母案,宣判也快了。这些人间悲剧,申爸只能淡淡地看着,轻轻地摇摇头算了。你没有任何办法。相比而言,给老婆臭骂一顿,算不得什么的。

其实呢,风起于青萍之末。造成今天悲剧的,不过就是当初十四岁的时候,妈妈为了孩子考上重点,坚决地锁着孩子在身边学习造成的后果。要知道,人的任何思维,都是要起源于切身的感觉的。人对社会的感知,跟自然不同,得到的比较晚。在对社会感知的关键期,如果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社交社会环境,他的基础性的感知,就会缺失。这个事儿,被时间放大了之后,就极其严重了。轻则感觉自己“不幸福”,重一点的,抑郁。到了申爸这个年纪,身边认识的人,当年的亲朋友,都因为抑郁,实在熬不下去了……你等什么被性虐弑母……这些确实是个例,很极端,但是出现了,也并不令人错愕。至少申爸觉着很可惜,但也知道,就是上帝都毫无办法。他们的妈妈,当初那个时候做错了,无可补救,无可挽回。好多妈妈事不关己地看着:哦,你们北大那样……不是“我们北大那样”,而是“那样的孩子”连北大都考不上的话,这些痛苦,也不会不存在。痛苦在某个角落里默默地发生,慢慢逝去,无人留意,无人知晓。弑母的多了,原因都差不多;只不过那个孩子是北大的,才炒得满世界都知道。我们对我们自己,了解得还少;我们的教育,做得还很不够,漏洞百出。

现在,妈妈们大概能猜到,王铮在北大附中,在做一件什么事情了。必须要把高考“分儿”的这个问题解决掉。你只有给出解决方案,家长们才不会在初二初三的关键时刻,把孩子锁死在家里学习拼重点。有妈妈没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基本的观察是这样的:学习中的孩子,家里不要来客人;不要让他出去做不规律的活动。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孩子接下来的三两天里,心就长草了。学不下去了。每天按部就班,刻板地生活,孩子的“得分儿”学习效率是最高。所以你去看王铮,他反其道而行之,尽量把孩子的生活“戏剧化”。其实呢,到了高中,戏不戏剧已经无所谓了;关键在初中二年级下学期到初三毕业这个阶段,很重要。如果那个阶段的孩子,为了拼北大附,已经养成了刻苦的习惯,诶,王老师的安排正好!孩子玩儿是玩儿,回到家,正常努力学习,高考不耽误;要是没有,那就惨了。孩子整天价玩,学习整个就荒废了。所以你看,对王铮的评价,北大附的家长泾渭分明。拥护的真拥护,反对的拼了命反对。

对于学习的孩子来讲,妈妈知道,不能“把孩子放出去”。一旦放出去一天,一个星期的学习就“全完了”。事实上,孩子能够做到生活学习两不相干,一码是一码,那要等到18岁成年以后才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放孩子出去,极度地影响学习。至少,电子游戏这个事儿,你就很难办。但是事情总是不那么绝对:确实有妈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孩子的社会性建构,学习成绩,两不耽误。这个还需要探索,她们是怎么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3-29 14:20 , Processed in 0.0750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