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10-21 14:34 编辑
语文小作坊:借由小作坊建构起学科领域占优的必备神经回路 2021-10-14 B-鲁康萌妈0712男八1512女大
2021年10月13日 语文小作坊实操反馈:
1.双基课本实操:晚饭后,我到康房间,康已经在写作业,说今天作业很多,要2小时完成。明显的今天要拒绝我。
我:今天数学、物理上新课了吗?
康:一开始不理我,我厚脸皮问了三遍,才很不耐烦说,数学讲了新课,物理讲题了。
我:讲了什么题
康:就是讲题啊
我:卷子吗?还是练习册还是课本
康:练习册啊
我:是关于什么知识点的题
康:继续不耐烦。什么都有
我:都做对了吗?
康:还行吧。
我:还行是什么意思啊?错的都搞明白了吗?
康:昂,明白了。
我:数学讲什么新课了?
康:一次函第四章第2节。看目录,继续说了知识点,快速翻了书
我:在双基里找一下
康:翻目录,找到一次函数,翻到相应页,说就这一句是。
我:再往后面看看呗
康:不耐烦情绪收敛一点,也是快速的扫看,说没有相关的了
2.康陈述古文:我:陈述古文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康:我不想陈述,昨晚没有睡好,数学课都快睡着了。
我:在干嘛,11点多还没有睡
康:看书了。指了指床边的一摞书,每一本都翻看过,乱哄哄的摆在那
我:开始陈述吧
康:我不陈述。记不住。
最后按原文+释义的方式读了一遍。总共不到20分钟。 我们来看康妈的记录。八九年级的男孩子,这样是常态。我们的各项措施,说穿了,无非是把孩子从这种状态中,拉出来罢了。
男孩和女孩,有非常大的差异。这一点,在孩子小学阶段,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男孩子吸收多,输出少。女孩儿就不同。女孩喜欢说。这种特点,在关键期,导致男孩头脑中,累聚了大量的信息。这是男性长大后相对来讲更长于抽象思维的基础。这样的特点,到了初二的时候,在学习上,就变成了一种陈述的负担:你头脑中东西再多,不试着输出,也是枉然。但是呢,你妈妈要去找孩子练习输出,遇到的情况,就是康妈这样子的。刚开始,非常难。为了打破这层坚冰,妈妈要注意两点:
第一,想个道理出来,跟孩子直接讲,沟通、输出的对于学习人生的重要性。树立政治正确。弛豫两天,直接以政治正确为由,要求孩子每天开始写作业之前,练习三十分钟“输出”;所谓“输出”,也无非就是小作坊做的这些。这些事情呢,都需要嘴巴说,是输出。
第二,妈妈不要到孩子熟悉的环境中去,而是要让孩子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三十分钟。
这在孩子的依从心理上,有巨大的作用。妈妈熟悉的环境,孩子是不乐意来。但是,一旦来了,对于妈妈的要求,就会努力配合;妈妈到孩子的环境中,每一步,只要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头脑中没有相应的神经回路,他就抗拒。冷抗拒,不跟你说话,很难办。
这个阶段,年龄因素很敏感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差几岁,就有完全相反的行为表现:高二的孩子和初二的孩子,就完全不一样。
高二的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他知道,他就会努力去完成。当然,因为能力不足,可能做不好;初二的孩子,就完全不一样。妈妈必须在任务层面“看着”。一错眼珠,他就偷奸耍滑,偷工减料。所以呢,对于高二的孩子,重点在于引导,让孩子意识到要做的事情的重要性。一旦认识到了,妈妈就重点思考,怎么把神经回路建构起来就是了。
对于初二的孩子,妈妈不但要提重要性,更要考虑怎样建构神经回路,看着孩子去做。一项项具体的练习任务,要看着。不能以为孩子懂了,或者自己的孩子“听话”,大撒把,只要求,不监管。妈妈这样“信任”孩子,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这就跟你当年信任你的孩子“自己能管住自己玩游戏”一样,到头来会被现实狠狠地打脸的:它不是你的孩子不好,而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不好”。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的任务,就是学会“自己做主”。等到了高二,他们就学会了。
自己能做得起自己的主,这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项能力。怎么教会孩子做到这一点呢?小作坊里做的这三件事就是干这个的。不是到了高二孩子“懂事了”,知道努力了,才开始做这些作坊任务;而是说,这些作坊任务就是让孩子建构“懂事”,学习怎么努力的。
会有很多妈妈说,我儿子不要说高二,现在都高三了,孩子一点不知道学习,根本不用功,不努力……妈妈不要说这个,年龄还这么小,就是三十了,不知道努力,不知道用功的,不也多得是?又怎么样?那孩子怎么才能“到时候”自己知道努力呢?你妈妈在关键期,得教孩子。怎么教?像小作坊做的这样……就这么教。不要着急,慢慢地做,三年后,孩子就“教出来”了。
自己知道努力,也竭尽全力,努力去学习,这在传统上,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的事情。人们抽象出来的所谓“非智力因素”这个事儿,感觉起来,确实存在,但是实践上,你根本无法去操作。没法操控。这个范畴,就变成了神秘玄学了。
我们花果山不承认“非智力因素”这种虚幻神秘的幻象哈。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假设,也能把孩子教好……或者说,我们不像他们那样思考问题,我们用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教出来的孩子,在他们所谓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方面,表现却是顶流。申爸不大理解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究竟指什么……但感觉起来,它的本质是基于这么个认识,就是孩子在关键期,自己对于自己打一开始就想好要建构的神经回路,其整个建构过程中获得的体验,还有建构好之后,行使其功能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时的体验……这些体验的整体,在意识中的反映。如果这种涉及到完整过程的体验是完全自发的,孩子将会获得我们所说的叫做“自信”的那种稳定的心理素质。
从八年级到高二年级,还涉及不到“自信”。自信是再往后的事情。初二到高二,妈妈的要务是藉由小作坊的方式,托着孩子做到,让他获得“提升”的体验。这就为孩子的下一步,打下基础。这是一个角度,从家有初二孩子的角度来看。从这个角度,妈妈不能“撒把”;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家有高二孩子的角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妈妈要充分信任孩子!高二妈妈会说,我以前没留意过,没有做到位,现在补,不行么?不行。你不能像初二那样,事事看着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学渣妈妈,差不多都把这事儿给做反了:在初二该看着的时候,相信孩子懂事,到了高二懂事了的时候,因为有前几年的惨痛教训,反倒事事看着。在高二,引起孩子强烈反弹的事情,莫过于妈妈事事要看着。其实,你妈妈只要不试图事事看着孩子,把孩子锁死,高二的孩子,是非常容易沟通的。因为他懂事了。
那高二妈妈说,那怎么办,这么重要的事情,就这么算了?人生就这么回事。每个人都公平地分得一次机会,你错过了,错过了就算了。你是补不回来的,如果你能补回来,那机会就不止一次了,对吧?要往前看。总得来讲,除非妈妈已经给孩子建立起稳定的神经回路的任务……就是形成了习惯的任务……高二之前,重要的事情,妈妈确实要盯着的。不盯着,是不行的;到了高二,孩子的发展主题变了。他不是要像以前一样,靠稳定的机械重复,建构一种特定功能的神经回路,而是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灵活地形成自己所需要的神经回路。他要练习这个东西。练习的过程,就是孩子从“它要”——爸爸要,妈妈要,家长要,老师要——变成“我要”的过程。这个过程,毫无疑问,非常要紧。
这里面,有一个用于练习的领域的问题在。这个意思是说,到了高二,孩子可以在正统的学校教育领域,发展出自我,也可以在别的领域,发展出自我……比如说,画动漫,玩音乐,写作,滑板体育等等无穷无尽的领域。
从花果山来讲呢,我们走正统的路线,就是争取孩子在正统的学校教育领域,在学科中,发展自我。站在高二的门口,孩子据何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是靠“人文”的什么理念,也不靠忽悠,而是取决于这时候,孩子头脑中哪个领域,已经具备了占优的核心神经回路。
我们需要在小作坊里边,经过三年的建构,让站在高二门槛上的孩子,建构起学科领域占优的必备神经回路。这些回路很厉害。事实上,这些回路只要建构起来,都不需要训练得多强大,在学科学习……至少是高考中……就已经无敌了。
先说这些哈,回头接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