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877|回复: 56

[课件感想] 05《放猖》废名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8 07: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妈妈们把看完《放猖》(废名)的感想发在这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5 放猖 废名.pdf (149.7 KB, 下载次数: 5)
格式:
反馈日期
标准群名片
感想全文
如:
2021年8月17日
B-沪眉豆妈0706女九
感想全文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08: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p_463 于 2021-8-18 09:31 编辑

2021年8月17日
C-皖哈妈1008女六
《放猖》:充满了旧时文人的笔调和哀愁(同时想起鲁迅先生),读起来,挺有意思的,对猖兵的描写很有动感,放猖经历几个阶段,最后收猖,一年也就过完。热闹、喧嚣落幕,烟花、火热褪去,留下一地碎屑和平静,有对时光易去的叹惋,有对旧时岁月的牵挂,否则,作者怎么总是那么真切的回忆起故乡呢?这样类似的文章很多,每个人都有一段乡愁,挥之不去,我也不例外:想起小时和爷爷一起放牛,不小心被牛角撞到,跌进田沟里,一头的污泥,回家正好剃头师傅在,就踢了一头光。想起大伯全村第一个买了台松下电视,全村人都挤在一起看《京华烟云》;想起妈妈无数次挥起木棍要揍我和弟弟,我呆原地不动,弟弟撒腿跑很远,妈妈骂我傻;想起旧时老屋,庭院深深和发霉的课本、老照片、同学的留言本......

噢,对了,文中母亲训斥晚归的孩童: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我的母亲同我说过一模一样的话。那时,学业轻,人也懒,闲暇多。每每干农活,我就假装晕倒在田间地头,又或者敷衍了事草草收尾,让母亲一百个抱怨和不满,父母默认我没用,我自然能到处疯。经常母亲做好了饭,扯着嗓子喊叫,山沟沟里全是回应,我简直是玩到披星戴月回家。母亲站在门口,阴着脸,偶尔手里还舞着棍,咆哮着:猖,猖,猖,猖到现在,你干嘛不死在外面?还回来干啥?今天才明白,猖原来这样写,原来是这个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08: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17日
B-湘宸妈0809女八
《放猖》当猖兵的过程好有趣,借裤子、打脸、练猖,游猖,收猖。这么一套流程下来作者简直了,应该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08: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ly8261 于 2021-8-18 11:01 编辑

C-173苏涵妈1009女五1410男一              
20210817反馈五、《放猖》看完后猜测是个民间的一个习俗,因为不了解,所以看文章就是只是看字,没有说明感觉,脑子里形不成什么画面感,如果从小在又这个体验,看起来更是另外一番体验了,反之换成写的农村搭台子唱秦腔戏的,那我估计看的是不亦乐乎了,所以生活的经历,阅读的书籍里没有涉及的元素,看文章的体验和心里的感受决然不同。
相比较:《鞋》《玻璃》这2篇我看的最投入,最尽兴,《二十年后》次之,最后2篇就只是单纯的看完了,没有任何情感的流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09: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17日
B-沪眉豆妈0706女九
这篇最看不下去,作者像是在呓语一样,就没明白他所描写的放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习俗、怎样的一个流程。倒是之前看鲁迅的朝花夕拾,里面有五猖会,那篇写的好,特别是要去看赛会了,结果又被父亲拘在家里背书那段,看得我心里也替他长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11: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反馈2021.8.17(周二)
C-020鄂漆仔妈1005男六1610男中

申爸今天发了5篇短篇小说,一听短篇小说,瞬间没压力了,这个应该好看。

第一篇,贾平凹的《玻璃》。

“老头已不信任了我,更不信任这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得他不安生。”——这句话让我印象最深,觉得还可以品出一些什么,但又不知道也没动力继续去想,放着。

刚开始看这篇文章,描述的场景,让我有点困惑,这是哪个时代发生的事?看到最后,1997年的文章,再想到文中“我”的建议——去告酒店,索取赔偿;文末玻璃照相馆的老板“嚷嚷”;再联想到老人的反应,以及外资酒店的做法……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意图:通过一件小小的事情,折射出社会变化时期不同人的不同想法及性格。有点意思。

第二篇  刘庆邦《鞋》
写得真好啊!那种心情,那种感受,太能理解了,不就是咱们刚谈恋爱时候的心境吗?写得太到位了。前面一直铺垫铺垫,等到了最后一段,“那个人”和她第一次见面,两次都没有试这个鞋,我就咯噔一下,知道这个人的心思,可跟这女孩不一样。果真,马上一个“后记”出现……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有意思,也很感动于作者细腻的心思。

第三篇 王小鹰《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我喜欢看那种分析类的文章,但这篇文章实际上偏重于描述,场景,作者的感受等等,也有少量的评价。看完后,有点想去了解一下普希金的生平,以及作者,想了解一个人的复杂以及变化,想了解这个人是怎样“被社会巨大的痛苦吞噬的”?

第四篇  欧亨利的《20年以后》
这是今天五篇当中,最熟悉的一个作家,带着期盼的心情看起了这篇故事。果真,短短的篇幅,故事跌宕起伏,好看。回过头来又看了一遍,注意到一些细节:伤疤……金表……,无论怎样,人的内心深处仍有些微“世俗”的一面(对童年感情的回忆?衣锦归乡?),却在不可思议的巧合下,却让自己的罪行受到报应。

第五篇 废名《放猖》
“放猖”很陌生,第一次听说。直到看完整个故事,才知道“放猖”是怎么回事。回过头来再看第一段,才算真正懂了。
从一个孩子眼中看到的民俗活动,充满了趣味。最后,貌似也感到了一点失落,“猖兵”扮演之前和扮演之后,真是仿若两个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11: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17日
C-020鄂漆仔妈1005男六1610男中

“放猖”很陌生,第一次听说。直到看完整个故事,才知道“放猖”是怎么回事。回过头来再看第一段,才算真正懂了。
从一个孩子眼中看到的民俗活动,充满了趣味。最后,貌似也感到了一点失落,“猖兵”扮演之前和扮演之后,真是仿若两个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11: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17日
C-169苏恩泽妈1802B小
《放猖》读后感,小时候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也没有多大的感想,就共情了一处,精彩过后的落寞。
总的来说,我是按照顺序读的这几篇小说,有相似的经验或者类似的知识储备,共鸣处多,整个情感由第一篇到最后一篇是慢慢平静下来的。从第4篇开始,很平淡。但是一字不落的读下来的。前几篇想并且会多读几遍,第一篇不敢触碰,怕再经历一次情感共鸣的波动。如果直接从第4篇读起,我不能保证会一字不落的读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11: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17日
C-京童妈1106男五
《放猖》读后感:凡人变神人是如此简单,但终归是凡人哪有啥奇迹。
原来放猖是这么回事,头一次听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11:4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7 反馈
C-苏诚诚妈0910男六
《放猖》这是作者家乡的风俗嘛?也算是大致了解了一下,我却觉得这篇文章那么忧伤呢?总觉得这孩子是不是小时候有什么与众不同,全文读来竟总觉得他向往自由而不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14: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8月17日
B-粤恩蓁妈0708男九
《放獊》应该是民间祭祀活动,小时候在老家也见过,听家里老人讲起谁家谁家孩子扮演,羡慕得很,很威风。最后那里说觉得别家孩子不说话是不是有点酸葡萄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15: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7反馈A-鲁果妈0504男十一
《放猖》印象不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19: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7
C-172苏-果妈1008女六
《放猖》没大看懂,还是看完了,有点不知道作者讲的啥,百度了一下,五猖庙还挺常见的,五猖会是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活动。此庙会起源于明初。朱元璋和陈友谅在皖南曾打过几年拦锯战,军士百姓死亡枕籍。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下令江南百姓,村村建“尺五小庙”,阵亡士卒“五人为伍”,受百姓供奉。
再回头读了第一段一部分,大概了解了是什么,后面就不想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20:3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7反馈 C-045黑康妈1507男一 《放猖》感觉作者那对做小猖兵的像往,也有对做了猖兵不能言语的一点抵触,更有一种每年放猖结束时,繁花落尽,徒留寞落。像极了我小时过年的感觉,过了十五不是年。就像满天烟花落尽的感受。自由是什么,是猖神的花脸,手中的叉环,猖兵后的康健,还是猖兵时的不能言语,猖兵后的失而复得。 20210817反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20:40: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8反馈 C-112鲁嘟妈1301男三   《放猖》讲述的是一个地区的风俗,练猖,放猖,游猖,收猖是放猖这一习俗的四个环节,这篇文章作者写于1947年正是解放战争时期,文章中提到羡慕自由,应该也是反映当时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而仿佛一朵花凋谢了,远不如不说话等则体现出不得不面对现实的一种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21:0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7反馈  B-苏笑笑妈0808女八  《放猖》这篇,因为之前并未了解过这个民俗活动,所以刚开始并不十分懂,看了过程的描写觉得有部分环节让我想起我们那边的踩高跷。然后这个活动在我的脑海里就灵动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22: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021年8月18日
B-豫壮妈0712男八
我以为这篇是鲁迅写的,一头扎进去看了,但越看越不像。看到最后一句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远不如不说话!感觉这习俗害死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8 23: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17日
C-097京阳妈1111男三1411男大

《放猖》应该是写的一种仪式,不过我的故乡没有这种文化,作者应该是很喜欢这种活动,但最后又要表达的含义,没理解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00:3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8反馈 B-豫航妈0803男八 《放娼》反馈:猛一看不知道什么意思,看到最后明白了是作者当地的习俗,让我想起来我们当地的习俗,春节元宵节的玩玩意(就是舞狮子,挑花篮,踩高跷)都是扮再妆,穿戏服,在年三十的晚上热热闹闹的玩一个大晚上,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在玩一次,两次都是庙门前面,以表敬神,人们跟着看个热闹。看到送娼,作者的恋恋不舍,我又想到了小时候村里请戏,由于我是个戏迷,所以每次村里请戏,最爱看的是搭戏台子,爱看那些演员们的台前幕后,最不爱看的是拆戏台子,因为他们走了我就没得戏看了,看着联想着,深深体会到作者的对放娼的喜爱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10:12: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13950268 于 2021-8-19 10:13 编辑

C-豫彤妈1311女二

20210817反馈

不认得“猖”这个字,所以也不理解“放猖”是啥意思,很好奇,就开始读这篇文章。“猖”的意思就是到处乱跑一阵,民间猖神是用来驱疫的。作者喜欢不说话的猖神,羡慕他们跑,羡慕他们的花脸,羡慕他们的叉响。但是到第二日看见猖兵,像一朵花谢了,远不如不说话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17: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8 反馈
B-闽点妈0603女十

童年的记忆总是最深刻,作者回忆故乡放猖的习俗,甚是有趣。笔触里有时光易逝的忧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17:4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221豫涵妈1110女三  2021-8-18反馈 《放猖》      讲儿时故乡一风俗,读起来很舒服,大凡文章总要有些富有意义的句子显得有内涵,“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有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其实我何尝说一句话呢?”“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远不如不说话”。感觉作者很小就那么有思想内涵。感觉很了不起。我小时候傻傻的没有什么想法。这些思想会不会有成年以后写文章时候 “忆起”的成分。也许当时是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成年以后才能用文字表述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20: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8反馈
B-川鱼妈0806男八
《放猖》,这故事讲了儿时的事。把一个孩子对新奇事物的渴望参与与好奇写得淋漓尽致。确实每代孩子玩的方式都不一样。孩子玩的选择是局限社会大环境给予了什么。还有父母的引导。我们娃娃估计就写怎么玩游戏,想玩游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23:0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817反馈课件: C-258粤智妈妈0909女六 五篇课件看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完。《放猖》,今天读的第一篇课件,读完后很叹服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把放猖的过程描述得活灵活现,打算明天给娃看下这篇课件,让娃感受下作者的描述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0 19: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C-103辽萌妈1104女五
8月20反馈

今天刚看完申爸早课要求阅读《鞋》《玻璃》《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二十年后》《放倡》看了群友的分享,他们说的太好了!

《放倡》整个故事看了一遍,真是认真看了但是没觉得这个风俗有意思。可能是北方就没“倡”这个说法,也体会不到这个习俗,没代入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0 08:52 , Processed in 0.0917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