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85|回复: 0

[申爸指导] 【语文小作坊:敏感期探寻】---2021.08.14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6 10: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8-16 10:29 编辑

语文小作坊:敏感期探寻

2021-08-14
C-232粤登妈1111g四
2021/8/11反馈
《顾炎武传》
大概是最近对捋古文始终提起兴致,突然来一课件,小兴奋了一把。
顾炎武,听着有点耳熟,但想不起,一下看了两段,再看竟然有90多页,晕,但也奇怪,对着平淡的内容这回没想放弃,只是觉得得花挺多时间来看,看了大半天看了全文一半,可以用恬静来形容。晚上又静静的看完剩下的,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看得下去,想想大概是前段捋的功劳。
说说记忆比较深的点:
作者说先说总看法,有利推动认识。现在看来,幸好有先说大概,里面提到传主的一点性格特征是有心机,吸引了我的好奇。
继嗣祖父“读书不如抄书”,对抄书好奇。
通过介绍看出传主又是一位全才,尤其有创造力,这职业病马上就来,想知道怎么养成的。
作者非常给力,说到了继嗣祖父和继嗣母亲的教养。
重点分析了创发力,感觉第三点像花果山。
传主杀家奴,
看老子不看译注,看原文,
先发表记得的这些。
这个课件,挺挑战的哈。在妈妈们的回馈中,申爸发现有妈妈第一次提到,捋古文的好处。

登妈是这样说的,这个事情:“顾炎武,听着有点耳熟,但想不起,一下看了两段,再看竟然有90多页,晕,但也奇怪,对着平淡的内容这回没想放弃,只是觉得得花挺多时间来看,看了大半天看了全文一半,可以用恬静来形容。晚上又静静的看完剩下的,自己都觉得不可思,怎么看得下去,想想大概是前段捋的功劳。”

申爸呢,想看看还有没有旁的妈妈,反馈同样的感觉,就抻了两三天,静静地看。还是有三四个妈妈,表达了类似的感觉。只是没有小登登妈这样说得肯定集中罢了。……这个,申爸不能先说哈。申爸只要一提,麻麻们就都会说,“诶,我也有那样的感觉” ……小登登指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花果山养小孩子走过来的麻麻,都知道一个孩子,他的处于敏感期的神经系统,孩子的外在表现是怎样的……那种白蚂蚁般吃书的感觉是怎样的哈。

我们再来看一下,小孩子,敏感期小孩子的表现是怎么样的,小孩子是怎么走进敏感期的:
哈哈,这是申爸打哈妈那儿捞来的。哎呀,不清楚诶。妈妈们到公众号里边,自己去看吧:
https://mp.weixin.qq.com/s/5eIZqzy6zda9s_d0SNIUgQ
当初,大申小的时候,伴听的敏感期,阅读的敏感期的时候儿,申爸就推测,如果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当口,那么,他一定会有某种显著的外在表现。抓住现象,就能够摸到某种本质性的操作……做这种操作,跟孩子的发展对当匹配,教育效果显著,家长不费力,孩子更乐意。

现在,我们已经确定,在大孩子这边……目前,我们框定的时间点是高中一年级到高三……有新的神经回路,正处于快速发育成熟期,那么,接下来,按照以前的假设,孩子的什么,进入敏感期了。这个事儿,要是抓着了,抓准了,在高中孩子那里,就能重现10岁半的萱看阿西莫夫那种劲头。

10岁的萱做的事情是看阿西莫夫;可16岁的孩子,他该做的事情,又是什么呢?我们来进一步,仔细看一下,在萱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用于处理第二信号系统的神经回路,从识字的第一天,就开始建构。一点一滴地建构到了四年级结束,建构起来的神经回路,在功能上,达到了阈值。在这个时候,孩子进入了阅读敏感期:凡是进入眼中的汉字符号,都会激活新建构好的神经回路,进而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跟这个过程对当,十六岁的孩子,是什么东西激活了什么神经回路,进而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呢?

我们来仔细解析登妈的回馈。在登妈那里,阅读活动本身,成为了刺激物;这跟萱头脑中发生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在萱那里,刺激物是进入眼帘的汉字。作为成年人,文字符号能作为刺激物的敏感期,早就过去了;对文字符号的拾取被封装到更高的一个活动中,变成了“阅读过程”。“阅读过程”作为封装好的一个整体,变成了刺激物。在这样的观察方式之下,有妈妈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说,本质上,萱的“阅读”行为,根本就不是我们成年人所说的“阅读”。我们所说的阅读是指“一边读一边分析思考,前后联系,试图理解眼前的问句,找出作者的意图”。而敏感期孩子的“阅读”,无非就是“过字”罢了。

敏感期孩子的“阅读”,就是一台高效扫描仪,指配了OCR的那种哈。它从书页的第一页扫起,逐页逐行地把书上的字,变成文本格式存起来。这是无所谓“理解”不理解的:在此之前,孩子的小脑袋空空,你让他拿什么去“思考”;“前后‘联系’”,“联系”什么呢?除了小眼睛看进来的文字,脑袋里边,是空的!敏感期看进来的,是孩子人生中最早一批“东西”,前边再没有了:它们只能作为以后看进来的内容的“联系”物。它们是创始。它们就是未来在阅读的时候,用于“思考”的程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孩子的头脑中,从无到有的这个过程,自然选择出了“阅读敏感期”这种行为。这是一种让成年人无法理解,暴吃一惊的古怪行为。但不管如何无法理解,怎么吃惊,敏感期,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承不承认它的问题、开不开发它的问题,没有存不存在的问题。

在16岁,发育更成熟的大脑中,“阅读过程”变成了刺激物,但问题是,它刺激了什么呢?我们再看登妈的主观感受:“但也奇怪,对着平淡的内容这回没想放弃,只是觉得得花挺多时间来看,看了大半天看了全文一半。”“对着平淡的内容”,“这回没想放弃”。这样说,无非是说,搁以前,遇到这样“平淡的内容”,自己就“想放弃”了。本质就藏在字缝里。那个“想”字,暴露了真相。“放弃”是一种动作,对吧?一种行为。我们从来不曾深入地体察过“放弃”这种行为。放弃就放弃呗,有什么可深入的?不然。“放弃”和“想放弃”,不是一个事儿。放弃是一种动作;想放弃是一种想法;这种想法可以导致这种动作;也可能不导致这种动作。考研究生复习的时候,一看到高数就想放弃,但入学考试要考,自己得硬着头皮钻,不能放弃;这是有了想法,但不放弃的例子;我们当然有大量的根本就没想法,直接就放弃了的例子。

比如说,你站起来,走到门口去。到了门口,你还记得你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的吗?那妈妈说了,申爸,您别逗了,那谁记得啊?谁留意这事儿……不记得,没关系,咱们看监控录像。把监控录像调出来回看,发现是先迈的左脚。先迈左脚,这不就意味着,放弃了先迈右脚么?这就是根本就没想法,直接就放弃了的例子。那妈妈无奈得快哭了:申爸,就您这个,我有的是。为什么伸右手而放弃了伸左手,为什么说了这句话而放弃了说那句,为什么眨了一下眼而放弃了不眨眼……这这这……这有什么意义吗?这样想,当然有意义。

妈妈去找个12个月的宝宝,你去观察他:他努力地颤巍巍地站起来,然后,抿着小嘴极努力地想抬起左腿,迈开步,往前走。左腿的小膝盖往上抖了一抖,可以看出宝宝的意图,是想迈左腿的;可惜,没抬起来,却引发了身体剧烈的摆动。宝宝只好放弃迈左腿的意图,先努力地让自己的身体站稳。终于稳住了,他站在那里,认真地想。这回,改主意了,宝宝试图迈右腿:两只小胳膊小心翼翼地张开,稳定身体,重心向左腿挪,右脚的脚后跟儿,终于抬离了地面……身子一软,整个人,就又摊回了地板上。

我们成年人的一些行为,在我们成年人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司空见惯而不受关注,但不等于历时地看,在第一次习得这个行为的时候,不被重视。成年人共时地看,早已被内化了的行为,历时地观察,在第一次习得的时候,是特别要引起妈妈们重视的。

有什么行为,是30岁而立之年的人司空见惯,而对一个14岁的孩子,是要全力以赴,努力习得的吗?我们希望这样的行为,经过两年的建构,到了16岁,能够初步被内化,成为更高级神经回路的敏感期的刺激物,这样可行吗?有可能行。如果能行,那可老牛了。

先说到这儿哈,回头接着说。


来源: 【语文小作坊:敏感期探寻】---2021.08.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5-4 18:26 , Processed in 0.0681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