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7-25 22:56 编辑
语文小作坊:妈妈们要严格按流程来
2021-07-10 嗯……A班B班妈妈们的推荐做法哈。
这是我们的“教程”: 认真看,教程的形制:它由四行组成。第一行:原文 第二行,古今词对译: 如果写不下,他就打个“*”号,转引到附加行详细说。 第三行,语法诠释: 最后一行,译文: 你们呢,妈妈们图省事儿,让孩子背原文,陈述译文。这目前这个阶段,根本就没啥用处。现在,第一阶段,重点用第二行,重点词的今古对译。具体怎么陈述,举例如下: 孩子口头把下面这段话,陈述出来即可:“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可:能;容:容纳;一:一个;居:居住;老:陈旧;尘泥渗漉:尘土和泥灰不断渗出水。渗漉,由小孔渗水,这里指屋里很潮湿。”可以看到,静态地讲,陈述的内容,就相当于孩子把第一行和第二行,朗读一遍。如果不照着书本“朗读一遍”,我们就叫“陈述”。陈述过程中,要踩语言点:可:能;容:容纳;一:一个;居:居住;老:陈旧;尘泥渗漉:尘土和泥灰不断渗出水。渗漉,由小孔渗水,这里指屋里很潮湿。直接采用“教程”上的踩的点,最省心。如果孩子想偷油喝,故意少踩点,也没关系:但要保证每次陈述,踩点一致。上次踩五个,这次还要五个,跟上次一样。如果搞错了数量,算陈述失败。要重新陈述。如果孩子强调,“教程”上的解释,跟课本上的不一样,他要用课本上的解释,也没问题。但每次都要用课本上的解释。选择用哪本上的解释,可以自己决定。但一旦定了,以后每一次,都要坚持采用自己确定的解释。不能每一次都不同,随口乱说。
总之呢,具体选择哪些个语言点来陈述,选择哪个内容作为陈述的具体内容,由孩子自己决定。随便定,不干涉。但是,一旦定了,就不能变动了。练的是确定的内容,每次陈述都要陈述准确。做这件事情,如果任凭孩子顺嘴瞎说,就失去了意义。练的就是“完整、清晰、准确”。我们现在不管“对不对”,意思到位不到位哈。即便陈述内容是错误的,你每次错的,也要一模一样。……如果这样要求,孩子就会去背喽……没那么容易:妈妈可以让孩子陈述原文,然后,精确地指出要陈述的语言点是什么,而不用陈述解释的内容。降低难度。只要这一招,孩子靠背,就搞不掂了。不要脱离原文,单独把语言点提溜出来考孩子。这样做,没有任何价值。要陈述,就完整地陈述。不要自作聪明,搞什么“菁华”。“教程”是一整天,涵盖初中高中所有的语文课本。妈妈去找孩子选的那篇古文的“教程”过来用即可。如果孩子选的古文,这两套教程里没有,那就换一篇选。注意哈:不要让孩子口头说翻译。翻译在目前这个阶段,一点儿用都没有。谁让你翻译了?
这个,妈妈们去看别的妈妈的回馈,尤其是B班妈妈的回馈。你会清晰地看到,大部分妈妈,都“按照自己的理解”,采用了变通的方案,在执行申爸的要求。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孩子头脑缺少恰恰看起来最简单的“陈述语言点”的神经回路。古文学了这么久了,孩子头脑中已经有大量的跟古文有关的现成神经回路。在做的过程中,妈妈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带到孩子方便的做法上去。我们的目的是帮孩子建构起全新的神经回路。这是些基础性的神经回路,借助古文这个简单的手段,建构好之后,好挪到别的领域去用。你妈妈花时间,让孩子修正主义,把它现有的神经回路运行一遍,那有什么意义?
见过专业的健身教练怎么训练专业的健身运动员么?教练会根据运动员哪块肌肉发育得不到位,设计专门的动作,去练那块肌肉。从运动员的角度看,教练让练的动作,都是费劲不好做的动作,对不对?肯定是这样的么:就因为有针对性,设计出来的动作,才会让某块肌肉尽快发达起来。那肌肉现在不发达,没劲儿,才去练!运动员修正主义,把教练的动作加以“改进”,改进到自己练起来容易的方式:容易做的动作,没必要练!因为做容易做的动作的肌肉,本来就发育得好么。你练它干嘛?不要浪费时间,让孩子反复去拉伸他早已经很发达的那部分肌肉。要带着孩子去面对困难,这样才能练需要练的。
你们呢,A班B班,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妈妈,严格照着申爸的要求去做。知道怎么做的,你变些花样,到孩子那里去试验。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孩子做起来,比登天还难!古文的好处在于说,不止孩子可以去试,你妈妈可以亲身先试试看!你一试,你就明白,“想起来容易”跟“做起来容易”,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码事。你去观察体会你身边的人,大多数,都把“想起来容易”当成“做起来容易”了。想到什么,遇到什么,就回馈哈。这是这个。
还有呢,就是你们妈妈要自己给自己长心眼儿:物色跟自己孩子年龄差不多,做得又好的妈妈,去抱团儿。一说抱团儿,以前的做法就是,发广告,建群。有的没的,呼隆隆进来一大群人。群里水平参差不齐,很快,群就废了。你不要搞那么多人!只要是水平高,相互之间可以激励促进,你群里只需要两个人,就足以双方孩子都进步了。“纵沧海横流,我只掬一瓢饮”。现在“沧海”在横流,你倒是“掬”啊!就那么傻呵呵地站着卖呆儿?你掬到自己家里,才算是自己的呀。妈妈要抱团儿。学会找人,抱团。哎呀,这要是申爸,这大群里最好的那几个妈妈,早给申爸拉到自家的小群里了。看着你们,替你们着急。
诶……你们选《琵琶行》《陋室铭》这些韵文的麻麻,要换了。换成散文。
A-鲁菡妈0506女高二立家0806男八 20210709反馈: 雨菡请假。 立家今天和妈妈一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儿子今天已是第三天了,今天看申爸的早课,想起儿子第一天的时候用的借口就是:这书跟我们教材不一样,考试就是考我们教材的。我说那你就用你课本吧,刚开始背不过,那你就先读呗,反正开始就行,刚开始时短,那就短吧,只要不反感,不弄顶了,慢慢就好了。第二天开始就用申爸推荐的书了。
立家妈正解:毛驴们得慢慢摩挲毛。别着急,有个三两天,毛就顺了。大孩子跟小孩子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大孩子懂事了。即便事到临头,他不喜欢做的事情,回过头,他自己静下来,也明白,做这事儿,对自己有好处。他自己也会因为这样的认识,调整自己的态度。反正呢,对于大孩子,就捏住“不急”这个诀,什么事儿都做得成。妈妈一急,转瞬间,娘儿俩就会变成对立关系。一对立,就啥都不行了。我们面对的,并不是学多少知识,做会多少道题,这些积累性的任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开关性”任务:我们需要的那个神经回路,建构起来没有。神经回路的建构,是需要“慢”的。你得慢慢来,让神经里的那些肉线,慢慢长。其实呢,那些看起来很快的孩子,只不过他们基础好,起步早。我们想建构的神经回路,其工作,他们已经做过一些了。我们刚在山脚下,他们已经爬到半山腰了。我们发现了孩子们各自的状态。但也就仅此而已。不管山脚下还是半山腰,都要努力往上爬。
你们呢,妈妈们呢,跟孩子选古文的时候哈,你们各种幺蛾子。莫名其妙,匪夷所思。这样吧:你们初中孩子,学过《岳阳楼记》的,全部选《岳阳楼记》;没学过的,选《孟子二章》。申爸把教案给妈妈们哈。稍等。 《孟子二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岳阳楼记.pdf
(505.25 KB, 下载次数: 8)
孟子二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df
(327.66 KB, 下载次数: 8)
新初二的孩子,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哈,尽管孩子还没学过。开学才学。新高一的孩子,选《岳阳楼记》。新高二的孩子,选《劝学》。 新高三,如果妈妈想做,就选《项脊轩志》吧。跟妈妈一样,这样方便。申爸把《劝学》给新高二的妈妈。 这是俩教程,这回齐了。 先说到这儿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