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43|回复: 43

[妈妈反馈] C-皖哈妈1008女六2021年暑假语文小作坊实操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4 15: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6-26(C-皖哈妈1008女六)背诵《项脊轩志》作业反馈:
上午拿到稿子,没想到本优秀生要重操旧业,拿到后,整体通读了一遍,在理解上,没有啥障碍,个别字词借助了注释,如:楯,偃仰,漉等。但是背诵起来比较困难,尝试了很多次,效果不好。请教哈哈背诵秘诀,答曰:脑中成像。让她和我一起比赛,人家不掉坑,白了一眼跑了。我只好自救。

家里嘈杂,下午凝神静气,继续努力。再次在大脑里一边阅读一边成像,按照一定的逻辑梳理了一遍第一段,大概是这么个意思:祖上留下来的老屋,窄小,破漏,采光也不好。于是,作者着手修葺:砸墙开窗借光、种植绿植造景。这些都搞完,开始软装:借了一堆基础三百,装点书架。吟诗放歌(也许偶尔还纵了酒吧?)、静坐冥想、舞文弄墨、以动衬静,所以万籁无声。此时,台阶寂寂,小鸟来食,人至不去,互不惊扰,和谐静谧。由小见大,晚风明月夜的一幅图出现:明月爬上墙,桂影斑驳陆离,风吹桂树,树影移动,最是可爱。

背诵的时候必须高度集中精神,没有打扰,在听了几遍录音后效果更好。一幅一幅场景显现,我闭着眼睛,一句一句的背出来,但是并不流畅,思维是跟着一字一句呈现出来的景物走的。
感觉自己是理解性背诵。否则,很难继续下去。

说几句多余的话:这篇后面睹物思人,对由老妪引出对家人的怀念,跃然纸上,令人情动。所以作者说:“多可喜,亦多可悲”。人至中年,历经生离也遇死别,有类似经历的读者,定能同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16: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7-4(C-皖哈妈1008女六)背诵《项脊轩志》第二段及捋简体字作业反馈:
拖延了好几天,一直不想做。今天要治治懒癌,否则债越来越多,最后就只好放弃了。我不想放弃跟着申爸慢慢养精蓄锐的机会。

好,拿到第二段,平心静气读了几遍,不确定的部分对照注释学习了,文通字顺的问题解决后,开始朗读。朗读2遍,而后开始进一步把第二大段分成3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讲项脊轩过去格局的变化过程,由于伯父分家,房子被隔出几个小间,从篱到墙,几经变化。第二部分开始写人。家里的老妪的基本情况,老妪和作者睹物思人的对话,令人动情。第三部分,作者写道束发读书轩中的细节。自己的祖母以祖父的尺笏激励作者,表达愿景。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我眼睛看着远方,心理还原场景,根据描写的顺序,花了大概45分钟完成背诵。感觉不是想的那么难,比第一段的背诵似乎更轻松一些。

接着,捋字。花了十几分钟捋完了字。心里有点焦急,有点图快,捋完后,没有继续下一步了。午休的时候,辗转难眠,想着开始就着正文捋字吧。于是闭着双眼,开始一字一字的往下蹦。第一段因为捋了字,所以基本脑中比较清晰,有两个字模糊:楯和阶,脑中印象模糊了。

捋第二段的时候,因为没有前面捋字的环节,所以好几个字比较模糊。还有一点就是,我在就着课文捋字的时候,脑中时而呈现的是正文的那些字,时而是字卡上的字。来回切换的时候比较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5 09: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7-5(C-皖哈妈1008女六)捋第一段繁体字作业反馈:
昨晚睡觉前,熄灯,屋子里一片黑暗,放下手机,想着试试捋繁体字吧:
晚上已经对照字卡把繁体字捋了一遍,遇到繁体的时候,试图记住繁体的各个部件,但是有的比较复杂,脑中形成不了清晰的印记。就是跟拍照一样,把每个繁体字拍了一遍。

熄灯后开始捋第一段的繁体字。基本能识别出第一段的繁体字是哪些字,脑中也会浮现这些繁体字的整体轮廓。但是,很多我写不出具体的笔画。也就是说,我认识这个繁体字,但是我不会写。这个跟求学期间的经历有关,因为学的是古典文学专业,阅读了大量的繁体文献,在阅读这一关上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求学期间很少要求去写。今天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8 08: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7-7(C-皖哈妈1008女六)捋第一段繁体字作业反馈:
本来想捋字义,还是暂时搁置了。本意是想看自己到底在捋繁体的时候能有多大的愉悦感。甜妈提示捋字的时候建议趁热多捋几遍字形。中午做饭的时候,拿出手机,打开繁体PPT,一个字一个字过,今天对每个繁体字的部件更加清晰了,有些字部件模糊的,我自己总结记忆的方法。就这样,捋完1遍继续第二遍。即便不拿笔,我认为85%的,我能写出来。

驰豫了半天,睡前,疲惫的身子绵软地躺在暗黑中,放下手机,闭上眼睛,开始就着课文捋繁体字。速度极慢,中间有一两句间隔甚至超过了10秒。但是没有关系,这种缓慢的感觉,是放松的感觉,惬意的感觉,享受的感觉。我一个字一个字的陈述,从标题开始,说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嘴在意先,说得快,大脑里出字反而慢了,我又退回去,重说,这下跟上了。接着,在捋后面正文的时候,大脑里识别出这个字是繁体字,我就会重复一遍这个字。就这样,慢悠悠的进行了5分钟,把第一段捋完了。心情特别特别地松弛,我竟这样睡去了,夜里似乎也没有做梦。

执着于具体的实操,不焦虑多余的事务,大脑的情绪被抑制,我睡得很香。失眠的中年妇女们,行动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0 11: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7-10(C-皖哈妈1008女六)捋项脊轩志第一段字义作业反馈:
本来想第一个目标是确保语言点准确无误,再到下一步去捋每个语言点的释义。
今天尝试一起来。
拿着教程一字一句捋了4遍,开始闭上眼睛或者看着某个固定的地方开始捋。有两个问题:
1.语言点有几处遗漏,原因是我想当然地认为这个不应该做为语言点,毕竟我有一些专业的经历。这种想当然,让我遗漏了这个语言点,比如:前辟四窗里的“前”字,我想当然就略过了。觉得没啥好解释的。三五之夜的之,也略过了。但是,因为有点专业的精力,也让我在记忆语言点的时候,会自动筛选非语言点的那些字词。
2.今天语言点的准确度我认为还可以,90%应该有了,但是语言点的释义,有多处说得不能和书上一致。这个感觉比较难做到一字不差。
3.今天语速比较快,快的地方,是自己觉得比较流畅的地方。有的句子,断了好几秒才接上。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另外,我感觉我在陈述原文的时候,脑中出现的还是第一次接触的那个宋体字的原文文本。偶尔又调换到尽头的大字教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0 16: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7-10(C-皖哈妈1008女六)捋项脊轩志第一段字义作业第二次反馈:
午休的时候又花了8分钟捋了一遍第一段字义。之前漏掉的几个,这次有意识不说,故意留了坑。但是有两个上次忘记的,这次依然忘记。不用刻意提醒自己去漏掉。
这次比第一次熟练了,从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13: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p_463 于 2021-7-29 13:03 编辑



2021-7-29(C-皖哈妈1008女六)捋项脊轩志第一段背诵、语言点、简体字反馈:
尝试三条线同时进行,比较顺利。语言点已经比较熟悉了,能随时随地捋起来。那些对我而言比较简单的语言点,我尝试丢掉了。简体字,少量不会念的部件,也暂时不做高要求,只要大脑中出现这个字的时候是分部件而不是笔画展示的即可。
目前还是停留在第一段上,第二段时间就了,背诵又渐渐模糊了,有啥关系呢,继续努力吧。先把第一段做到几条线同时捋顺,再开始第二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8 07: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8.17短篇小说反馈:
熬夜到现在,看完了四篇。各有特色:《二十年以后》,就是一篇轻松的结尾有惊喜的短篇。《玻璃》里这个第一人称的角色性格很突出,语言里透漏出粗粝豪爽和不羁,对王有福的刻画非常到位。《放猖》是废名写的,有点旧文人的笔调和哀愁,读起来,挺有意思的,对猖兵的描写很有动感,富有哲思。《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是一篇意境悠远富有诗意的好文章,里面的借景抒情,夹叙夹议,处理得很棒,整篇的笔调有厚重感,除了普希金的这句话,还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人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痛苦,有的痛苦是能靠个人意志战胜的,有的痛苦确是个人意志无可奈何的。的确,无可奈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08: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把课件里有关词义的引申的内容总结如下:
词义的引申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人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反映在词义上,就是词义的引申。引申的方式:
1.同状引申。
2同位引申
3.同性引申
4.因果引申
5.动静引申
6.礼俗引申
7.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
8.比喻义
引申的层次、方向和顺序进行梳理的过程,就是弄清楚词义引申系统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10: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p_463 于 2021-9-26 10:42 编辑

20210926反馈:
皖-哈妈1008女六
1、安。
(1)本义:会意字,一个女人坐在屋中,就平安了。平安、安定是本义。但是为什么女子坐在屋里就平安、安定了呢?翻《字源趣谈》,里面解释:从甲骨文看,安是一个妇女从室外走进房内坐了下来,甲骨文是由三个象形独体构成。上古时代,毒蛇猛兽等人类天敌很多,女人体力不如男子,只有躲避到屋里,才能免受侵害,得到安定。
(2)引申义线索梳理:
*安身、养生:有了房子住,身体有安放的地方,有容身之处,便能安定下来。一个男人娶到媳妇,下雨了媳妇知道往屋里跑,做了一天工,回家有一口热饭,这就安身、安居乐业。这是同性引申。
*安逸、安乐:有容身之处,心渐渐安定,日子自然过得越来越舒适,久安忘危,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的生活,从物质层面的安身,到精神层面的安逸、安乐。应该是从安身引申到安逸,是因果引申。居安思危、苟安、心安理得、偏安一隅。
*慢慢的:身体和精神都放松下来,内心安定,居有定所,便慵懒起来,干什么事都慢下来了。所以有安静。也是因果引申。
*抚慰:动静引申。安本是表示一种状态,这里用动词,使人心安定下来,就是抚慰。安神、安眠、安慰、安抚。*安置、安放:把一个物体放在固定的位置,如:安营扎寨、安葬。同性引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12: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926反馈:
皖-哈妈1008女六
2.本。
(1)本义:树根。木一组成本,指事。也指树的主干。一是指事符号。放在下面是本,放在上面是末。
(2)词义引申系统梳理:
*根源、来源:从一般到抽象的比喻义引申。这是从根的意义上来引申的。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滋养,这是生之根本。根深才能叶茂。养植物,浇水要浇透。想要穷就一件事发展的脉络,也必然要从源头梳理。这就是根源。舍本逐末、正本清源、标本兼治、原原本本,都是这层意思。

*根本、基础、主要的东西:这层引申义是从树的主干引申而来。树的主干相对而言比较重要,没有主干,也就不谈枝叶。本末倒置,意思就是把重要的事情和次要的事情混为一谈,主次不分。治标不治本意思是没有抓住事情的根本,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就是基础、根本的意思。

*以农业为根本,本又指农业生产。农业是维持人类生态链的根本,口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把农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生存乃是第一位。农本思想就是这个意思。

*本来的,原来的:指的是一种初始状态。类似现在手机的出厂设置,系统没有经过更新和新的程序加载。所谓的初始化。本性、本能、本色、本来面目.....

*自己一边的、自己方面的:人生来第一个要认识的对象是“本我”。本我,以自我为中心,进入扩展到各种社会关系。应该是主干的同性引申得来。本宫、本人、本职、本行、本土.....

*书本、稿本、版本:也是从原本的引申而来。一本书的印刷,需要以底本为蓝本,佛经抄印,也是有蓝本的,所以意思是最初始的本子。后来这个意义又继续引申到各种本:写本、手抄本、节本、洁本、刻本、户口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15: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926反馈:
皖-哈妈1008女六
3.从
(1)本义:会意字。一个人跟在另外一个人后面走,跟从的意思。
(2)引申系统梳理:
*顺从,听从: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没有和你背道而驰,自然是跟从顺从,道统而相为谋的意思。这个引申义比较好理解,是同性引申。如:从善如流、从心所欲、力不从心、言听计从、无所适从。 这里面跟随、顺从也可以用作使动用法,使某某顺从、跟从。

*参与:从动作行为看,我做了一件事,你也跟着去效仿,参与其中,也是从。如:从军、投笔从戎、从政、从事什么工作。

*主动追赶:这个也比较好理解。从被动的追随,到主动追赶,是一个人主观意志所影响决定。

*紧跟引申为挨着,不仅行走时候跟随,坐下来也靠近贴着,多少有点依附的意思吧?由这个序位,是不是可以再理解从犯的“从”字的意思呢?起辅助作用的是从犯,起主导作用的是主犯。

*自、由、从:表示时间、空间的起点。虚化而来的,不太好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22: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p_463 于 2021-9-26 22:37 编辑

20210926反馈:
皖-哈妈1008女六
4.当。
(1)本义。土地面积相等。这是一个形声字,我为了从上面那个尚里寻出点意思,半天不得解,只好放弃。形声字里面的声部分压根就不能意会。
(2)引申义:
动词到形容词、助动词的转化:相抵、相持——抵御、阻挡——适当、适宜、恰当——应当——判罪、判处。
*相抵、相持:本义面积相等的两块田正对相持着,这意味着什么?门当户对,双方经济地位相当的意思。
相抵让我想到典当这个词。没有钱了,把自己的传家之物、心爱之物拿到当铺,换对应的银两回来消费。到期无力还钱,就得把这个心爱之物拱手相让给当铺老板了。钱和物总是相当的,否则谁都不愿意干,尤其是当铺一方。——相抵的双方都认为好,都很满意,自然这事就办得恰当。——处罚和罪行相当,这是一个判官的底线,既然有判,就要有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罪行和处罚相对等。以上应该都是同性引申。
*抵御、阻挡:相持不下的两家,意味着经济相当、实力相当。但是当双方无法势均力敌,就出现了争夺和战争。必然有一方要发起抵抗,阻拦事态发展。一夫当关万夫休想开,哈哈哈哈。

*抽象的处于某地引申到掌握、主持。这个理解要费点功夫了。相持不下的双方,一旦一方处于绝对地位,就很容易压倒一方,占了对方的田地,是很自然的事。最后胜利的一方掌握大权,成为统治阶级。如:当权、当局、当家、当政、独当一面等等。也有奸臣当道一说。这个当我们仔细想想,我要过这条道,他拦着,把持着要道不让我走,我自然受制于他了。把路挡住,自然手里掌握了话语权,滥用职权自然也就产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09: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0929反馈:
皖-哈妈1008女六
5.善
(1)本义:好,吉祥,美好。金文是下面两个言,上面羊头。羊是古代祭祀的重要动物,温顺、善良,没有攻击性,总体是指代美好的事物。下面两个言,是谈论、讨论,也有可能是争论。争论什么呢?争论、评论这只羊。有很多字都和羊有关,比如:美、祥等等。

(2)引申义:从实物的好引申到精神层面的认同,品格层面的善良。善良是如何产生的?其实还是来自外部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所谓的道德体系。我们认为一个人好、善良,是因为他在行为或者言语上做的对,我们认同他的行为、言语、建议,所以善有同意的意思。 动词同意引申到形容词:令人满意的,也就好理解了。

我们认同对方的言语、行为和美好的品格,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比较能干,有某些特定的品质和能力,所以善也可以指高明、有本领。高明、有本领,不仅仅指的是某件事擅长,也说明他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人友好,能获得更高的评价。

总体上,善字,从一件物的美好,上升到一个人的精神层面的美好,行为上的能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18: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p_463 于 2021-9-29 18:36 编辑

20210929反馈:
皖-哈妈1008女六
6.数。
引申关系:
(1)数目、数量——几(数词)——多次(副词)——密(形容词)
(2)数目、数量——计算、列举(动)a.——占卜——命运
                                                       b.——定数、法则、规律——技艺
解析:先民最初结绳记事,用具体的数量代表一件事物或某种活动。这是具体的数。到后面,数越来越大,就产生了数词几,要指事某个活动,就产生了多次,最后引申到疏和密,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从数数、计数,是动词,计算数量的过程的表示动作行为,计算后来不单单指计算数字,也指心中谋划,例如:我心中有数。数用于占卜,进而预知命运,所谓的“命数”。 通过对数的计算和事物的列举,人们能发现数的排列、时序的发展(一年四季,秋去冬来)、事态的发展以及自然界的种种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就引申到了法则、规律。掌握了那些法则、规律的人,必然是具有了某种技艺,用于棋艺。棋艺,最讲究步数、规律和规则,也讲究谋划和计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12: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p_463 于 2021-10-6 12:23 编辑

2021006反馈:
皖-哈妈1008女六
7.信
(1)本义 :说话诚实。从古字上看,人+言。展现的是一种交互关系。一个人听另外一个人言语、说话。为何和诚实扯上关系呢?语言最初的诞生,跟结绳记事一样,是一种切实的表达的需要。言为心声。一个人听另外一个人表达,表达的自然是自己所想、所见。精神文明还没有高度发达的时代,语言满足的也大多是一些具体的表达需要。所以,但凡一个人跟你说的,大多是真实的。
(2)引申关系:
说话真实——诚实(形容词)——行为、事情的真实性(副词)——信物、凭据、盟约——信使
说话真实——认为真实——信任——随意、放任

说话真实的人,自然是诚实的人,诚实的人说的话,自然是根据实际发生的事件所描述,因此有事情、行为的真实性。如何证明真实性呢?得有具体的凭据,用具体的凭据或者信物来验证真实性。叫有理有据。为了确认这种真实性是有效的可见的,则必须立据为证,所以有订立盟约一说。信物引申为信使,也是好理解的。双方见面,双方派代表来言谈,如何确认我能代表甲方说话呢?我领导没来,没关系,我拿一件领导的赐物,或者一样领导的贴身物,或者拿一个东西代表任职凭证,方便对方识别。见物如面。尚方宝剑、圣旨、使节都是这个意思。放在现在,就是戳着红章的介绍信?身份证?工作证?档案?

一个人说话真实,听的人认为真实,自然心底就对说话方产生信任,相信对方说的是可靠的。但是如果相信过了头,那就是放任了。信口雌黄、信口开河,就是放任过头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3 17: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10月23反馈:
C-194皖哈妈1008女六:
懒癌患者,理科盲,今天鼓起勇气来做清对。选了半天,选了初中物理,第三章《声现象》,在清对之前,把八年级上册物理拿出来,仔细阅读了第二章内容,其中第一节是认真阅读的。
认真阅读了——二、基础知识建构的导图,做得很好,学完一章再回过头去捋这个图应该体系感很强烈。读完以上材料都花了近40分钟了。所以今天重点只清对知识点精析的: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P12)。这一节对应课本P27-P31.教案上表达得比较概括、直接,没有任何举例和实验。具体而言:
(1)教案: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所以我们说声音的产生离不开声源的震动。
        教材:P27想想做做让观察拨动橡皮筋、摸喉头说话来体验振动。P28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教材里没有明确引出声源的概念。物体的振动和声源的振动,还是在表达上有所区别。教材也没有明确的教案上总结性的一句话: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教材P28对振动发声的科技应用做了举例。
(2)教案: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教材:P29通过实验说明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声波。(教案无)P29:“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教材指出了声音传播的几种介质形式,教案上没有说。
(3)教案: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速度,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教材:教材没有明确对应教案中的论断,只有一句模糊的话: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P30)但是教材中有一个表格,罗列了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可以看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是最大的,液体次之,气体最次。“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个结论在教材中似乎没有找到。
(4)教案:在15摄氏度的时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每秒。
        教材:P30对应的话:15摄氏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每秒。

总结:做清对并不容易。要对教材有相当的熟悉度才能准确定位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4 17: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p_463 于 2021-10-24 17:41 编辑

2021年10月24反馈:
C-194皖哈妈1008女六:
今天开清对初中物理教案P13:【2.振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3.音调、响度。】
这部分内容对应的是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P32-P35)
1.教案:振幅和频率是振动现象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教材:似乎没有这样概括性的语言。一开始只是用钢尺振动的快慢,逐步引入频率的概念。
2.教案: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取决于振动物体本身。
  教材:P32,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教案中“频率取决于振动物体本身。“的表述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说明。
3.教案: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教材:P35,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对振幅并没有明确的解释。我感觉教案说得更明确一些。
4.教案: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也是不一样的,音色是反应声音品质特征的物理量。不同的发声体即使他们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一样,人们也是能区分出来的。
   教材:P35,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哈妈注:教案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应的其实就是教材上的音调和响度,表达方式不同,意思一样。因为教材有一句: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影响舌音的响度。
5.教案:音调和响度都与人的主观感受相联系。音调是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教材:P32,我们接触到的声音,有的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这里强调了主观感受,但是没有教案表达明确)教案中对音调也有明确的解释和定义,教材中并没有。
6.教案:从物理本质来说,振动物体的频率决定音调。
  教材:P32,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教材表达更明确)
7.教案:响度是人耳朵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既与振幅有关系,也与人耳朵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教材:P34,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P35,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总结:由于我们没有上课,对课本不够熟悉,所以做清对的时候,要花相当的精力去研磨课本。要把教案中的每一句话都对应到教材上,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很多的理解。以为教材的顺序和教案的顺序并不相同。教案相对概括,教材相对丰满,有各种例证和说明,甚至有些结论性的东西可能需要老师去总结,通过笔记来体现的。但是,通过昨天和今天的研磨,我感觉自己对教材更加熟悉,也初步对教案的编辑方式有所领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21: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10月25反馈:
C-194皖哈妈1008女六:
今天继续清对。教案第三章《声现象》4.噪声问题,对用教材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教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教材:P42,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不同之处:教材在定义噪声后,进一步从人的主观感受层面进一步扩大了噪声的定义范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这个界定,体现了一种相对性。比如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可能分贝并不高,但是也特别让人不适,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感受。其实也可以界定成:凡是本我,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不想听到耳朵的声音,都可以说是噪声。(教材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案:但从环保的角度和人的主观感受来说,凡是人们不喜欢的声音就是噪声)

2.教案: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
   教材: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3.(教案)0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音;——(教材)0分贝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教案)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教材)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教案)为保证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教材)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
   (教案)为保证休息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教材)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不同:教材列举了人对不同强度声音的感觉表格,很详细。
4.教案:控制噪声的方法正好与声音产生、传播和人耳朵的感受这三个环节对应起来。
  教材:P44,控制噪声从三个方面入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8 17: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1.8打卡:
被:
1、本义:被子,一般的被子。古文字左边是衣服,右边是皮,表面的意思。把衣服覆盖在表面?
2、引申义:主动意义上的覆盖,施加,到被动意义上的遭受、蒙受,这个都比较好理解。
                  同“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6 16: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p_463 于 2022-2-6 16:16 编辑

2.6  捋”倍“:
对照常用文言文词典和汉字源流字典,感觉后者对倍字的梳理更合理。但是前者主要以倍字的本义出发,所以还是依据文言文词典来梳理:
1.本义:照原数增加。一正一反,就是一倍,翻一倍。动词。
2.1引申义:副词愈加。增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2.2引申义:通背。 这个字从金文容易看出意义,从人,从咅。人背过而反向。背着,动词。由背着,引申为违背(在别人背后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必然是不想让当事人知晓)。背着还可以引申为背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6 16: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p_463 于 2022-2-6 17:00 编辑

复习2021年6月2日早课:阅读能力的线性增长与指数增长
提炼重点: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神经性的网络。既然是网络,它遵循的规律必然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
教育自己的孩子,能够按部就班,每个年龄段,都能够跃升到更高的一个层级,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总得来讲,阅读敏感期是每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你妈妈只要做到两点,第一,别一开始就奔着赚1210万去;第二,敏感期来的时候,给足够的书。这就有,就会有最深入的阅读敏感期。而这个敏感期带来的积极结果,你妈妈至少要到高中,才见得到。
大申在高中能淡定的安静的看卷子,都是来自12岁前强悍的阅读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6 18: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习早课:6月8日早课——高考“尽在掌握”的感觉和课件反馈:
个体化的内部进程,是不可以拿横向指标来比的。如果非要比,不但会比出严重的心理问题,于个人的进步,亦毫无助益;个体要把握自己的纵向进程,自己跟自己比,矛盾要内部消化。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孩子一旦获取了自己跟自己比的能力,进入自我完善的状态,其表现,家长们就用“那孩子自己知道努力了”来表达。这种“自己知道努力”,并非从一开始就有。从一开始,即便有这种外在表现,内部的机制,也不一样。“自己知道努力”,必须基于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个“性”,人可不是生而有之,它是很大以后,才会出现的事情。这是这个。
高考呢,它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样的,我们以数学为例,一张数学试卷里边,所有主要的题,都不是现成的。是专家现拟的题,就是现编的,任何习题集你都找不到,猿辅导扫不出来的。这就是没有人能单靠刷题的方式,刷出高考的满分的原因。那题根本就没有,你预先拿啥刷?那么,二轮复习结束之后,理论上,孩子们都对数学产生了“尽在掌握”的感觉,你这种感觉,得具体投射到高考卷子上的一道道题上才行,对吧?只有经过这一步,主观评价体系和客观评价体系,它们才能“搭”到一块儿。所以呢,二轮结束之后,要集中精力,“对笼统的整体感进行局部的具体化”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09: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习6月9日早课:锻炼创造性交流的神经机制
笔记:前额叶在高一的时候达到阈值,创造性的交流机制不是一天建成,妈妈可以在初二的时候开始锻炼孩子进行创造性交流的神经机制了。具体的手段在哪里?
启示:伴听方面一个时间段尽量给一个主题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10: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p_463 于 2022-2-7 10:41 编辑

复习6月11日早课:
小学,是一个人建构自己性格的关键期啊。小学走出来,什么样,这个人一生,基本上就什么样了。“性格”是什么啊?“性格”就是一个人稳定的情境反应。他遇到什么情境,就会怎么反应。这种反应的总和,就是性格。一个人只要在群体中,就想出类拔萃,想比别人做得好,寻求优越感,这是本能。正常水平的优越感和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来源,问题出在病态的追求上面。小学阶段是确定一个人对于优越感敏感水平的关键期。如果在小学阶段,建构的敏感水平太低,导致孩子高度敏感,会出问题。可是,习确实需要学好,而激励孩子把习学好,最好用的手段,就是借助孩子的社会性本能,激发起孩子对分数、对排名的敏感。
“把握一个大框架,然后,在框架内,把细节顺次逐一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3-29 17:58 , Processed in 0.07806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