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8|回复: 1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字的逻辑涵义】---2021.06.13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6 12: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6-18 16:37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字的逻辑涵义

2021-06-13
接着说哈。这个“旧”,“旧东西”就是用过的、二手的、不是新的东西。所以呢,这个“旧”呢,是“使用过”的意思。旧家具,旧衣服,旧鞋,都是这个意思;但是,在“旧传统”,“旧习俗”,“旧势力”这些词里边,“旧”拿“用过的”来解释,就说不通顺了。在这些词中的“旧”,含有“过时的”意味在里面。

一路来,我们仔细咂摸“旧”的涵义。咂摸的结果,让我们能肯定地说,“旧衣服”里的“旧”跟“旧势力”里的“旧”,意思不一样;但是,还有疑惑的成分在。我们总是觉着,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两个意思,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仔细感觉一下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隐约地感觉到说,两种意思都跟时光的流逝有关系。因为时间流逝,其结果表现在衣服上,就是衣服“旧”了,表现在习俗上,就是从前流传下来的,称作“旧习俗”。在这里,“旧”的意思就变作out,不合时宜,过时的。

同样的道理,“旧”还可以用在“旧社会”“旧制度”“旧体制”这些词里边,同样包含有out的意思。我们的大脑,从旧衣服这个词里边,抽象出时光流逝这个概念,然后,再拿这个概念,套到“社会”“制度”“习俗”这些概念之上,就衍生出了用以表达包含out意味的“社会”“制度”和“习俗”的新词。这种迁移套用,我们叫做“引申”。相应的,这种符合我们头脑的思维的形式的引申,我们称做“逻辑的”。可以想见,这种样式的引申,打语言一出现,一直到现在,不停地在进行着;其结果,就是现在看到的每个词,它大都有复杂的前世今生和后续,引申会形成一个链条,从最一开始,一直延伸下去
……

好比说,“旧”的意义从“用过的”引申到“过时的”之后,还继续引申,引申出“旧居”“旧交”“旧事”等等等等。在这些词里,“旧”的意思是“从前的”“曾经有过的”,这样呢,“旧”这个词,就形成了由三个节点构成的一个引申链条,对不对?我们不用去背链条上三个节点所代表的意思,我们只要去梳理这三个节点上的意思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梳理完之后,就记住了。

这里呢,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它在于两个地方。一个呢,我们把机械记忆,转化成了逻辑梳理;另一个是,既然“逻辑”是符合我们思维规律的思路,那么,梳理的过程就会带给主题极其愉悦的体验。“逻辑”么,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想到的引申过程,是不是“逻辑”的呢?由我们的主观感受来决定:弄完,感觉顺畅,舒服,弄出来的思路,就是符合逻辑的;弄出来的结果,自己觉着别扭,就不符合逻辑。别扭的想法,你继续去修改它,直到“感觉起来”“顺”了,就符合逻辑了。

“记”(或者说“背”)这种心理活动,一旦变成了“想”,花果山的孩子的优势,立刻就表现出来了。这些小懒虫,都喜欢想,但都不喜欢背。“背”多费劲啊,“想”多舒坦啊。语文不是“背”的,因为你“背”不下来,太多了;语文是靠梳理,靠逻辑,靠想而成就的。

嗯...申爸给妈妈们找一个例子哈,灰常复杂的逻辑衍生体系,妈妈们来练习梳理逻辑线条哈。找到了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点”这个词的25个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图。这25个义项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这25个义项中,第一个义项最重要。在现代汉语里,其他的24个义项都以它为基础引申出来,这个意思叫做这个词的“基本义”。 “基本义”是要记住的。一个词,只需要记住基本义,配合上梳理出来的逻辑,它就被彻底掌握了:不但能够对付从未见过的情形,还能够借助梳理出来的逻辑结果,自造新词,用以精确地表达自己头脑中的某种意思,而这种意思,从来没有人表达出来过。这是修辞了。

好啦,到了这里呢,我们要停一下,花些时间,来看看教案三和教案四。妈妈们试着去梳理“点”的25个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立刻就会发现,你需要一些“原始资料”。什么原始资料呢?就是包含有每个义项意思的例词。举例来说吧,好比说,第六个意思:“逐个查对”。你不能够单从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去梳理它的逻辑线,这个很难梳理得完整。妈妈要先去找包含有这个意思的词,比如说,找到了“把数儿点清楚”、“盘点”、“点钱”这三个词。这三个词里的“点”,都包含有“逐个查对”的意思。这么个样子呢,妈妈们其实是找回来25组包含“点”的词汇,然后,你这25组词汇之间串着一想,逻辑链条,立刻自己就跑来了。也就是说,思考你得有思考的对象。在这里,思考的对象是那25组词,而不只是上面图片中的表述。那25组词,我们叫“用例”。

妈妈们怎么找用例啊?怎么找都行,度娘里边去搜,翻词典。最牛的,是这个东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到“线上资源”下的“CCL语料库”了吗?是这样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你妈妈把“点”往里边一输入,就全来了:诺,无穷无尽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语料库的网址是: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教案四是个什么东西呢?教案四就是利用CCL语料库,以小学各年级教学要求的词汇为准绳,把包含有这些词汇的例句(就是用例!)都找出来,归集到一块儿之后再录音。伴听,阅读。我们借助孩子的天赋,把重点词汇(重点词汇的定义是小学教学要求的词汇)完整的使用用例,给他埋到潜意识里边去。赶到孩子们到了初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到能够理解,能够梳理的程度了,孩子们跟妈妈们的做法,就不一样了。妈妈们需要四处去找,划拉用例;孩子不用,他只要坐在那里想,思考,就可以了。用例会从孩子黑暗的潜意识处,源源不断地自己冒出来,供孩子的思维对其进行处理。总得来讲,我们要教会大孩子做的,是怎么思考。教案三和教案四,是为未来思考提供便利,有目的有意识地准备大量的思考对象。

申爸呢,说就这儿哈,接下来,妈妈们要自己去做,去梳理,去获得一手体验。妈妈们梳理出的结果,或者梳理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在这里回馈哈。不要等“最后”聚到一块儿再写。有一点写一点,回馈一点;感受这东西,瞬间即逝。你不及时写出来,两个小时之后,你就无法描述,只记得有过那回事了。梳理“点”的25个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梳理完的妈妈,再看朱文叔的《学习词汇的一例——“深”和“浅” 朱文叔》,找出“深”和“浅”各有多少个义项?各个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冀-洋妈0408B十
今天课件什么时候发?
发,发,现在就发,先发天体的最后两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彻底的塌缩.pdf (58.55 KB, 下载次数: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寻找黑洞.pdf (161.11 KB, 下载次数: 0)

前面发的邓小南老师的四篇文章,其实是讲课记录。接下来,发一篇邓老师的学术论文,妈妈们感觉评论一下下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试论北宋前期任官制度的形成.pdf (892.38 KB, 下载次数: 0)

苏-果妈1008G五
体验了一把申爸早课说的“点”25个义项查询,还挺有意思的,试着输入“点”,接触一个新东西,初看内容好多密密麻麻的文字,一下子感觉查询范围太广,一个个看起来有点费劲,于是点开使用说明,密密麻麻的字符也有点晕乎,看了两遍后模糊有点感觉,想着含有基本意义的词有哪些,那我先查询哪些词吧,输入斑点,眼前一亮,出现了含有斑点的很多句子,仔细选择,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例句出来;输入点会有很多关于点的句子,这个因为我们要具体到24个引申意的例句,就想还是以点的引申意组词会更好地找到适合例句,尝试查询了一下,初步有点小成果:
1:细小的斑痕,查询了“斑点”。
于是尼克松夫妇、两个女儿和一只身上有黑白斑点的小狗坐在书房里的画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徽因和母亲居住的小院有一架紫藤,紫藤小小的叶片呈长椭圆形,羽毛般密密匝匝地缠藤绕茎,阳光穿过藤萝架,筛下一地斑斑点点的阳光。

查询这个笔画点的时候,关键词选择有点难度,联想到这个点是笔画名称,尝试输入“笔画点”,查出范围缩小,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语句。

2.汉字的笔画名称,查询了“笔画 点”。
汉字的笔画,形状是“、”。彻底的笔画化,即解散篆体,改圆转的笔画为方折或截断了的笔画,把字形分解成若干基本笔画的积累。例如:“木”字和“系”字。逐渐形成点、横、直、曲、撇、捺、挑、钩等几种笔画。
想象古时候造字之初,看着树影斑驳留下的点点光点、看着动物身上的一点点不同颜色,或则自己身体上长了个某个小点点痘痘或则外出捕猎时候留下的一点点动物血迹,然后呢出现了点的基本特点含义,细小的斑点……再随着汉字符号化,由原来象形文字逐步变成特定笔画组成的符号汉字,这个点的笔画意义也产生了……
妈妈们看果妈的回馈哈:
想知道让人眼花缭乱的文章,好比说,罗常培的《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里面那么多知识,作者是怎么集聚到一块儿的吗?就是像果妈这样,淡定地一点点琢磨,小小不言的各种小意外小欣喜,一杆子杵到底,关注细节,关注最底层最基础的内容。

你任何一个妈妈,只要别着急,慢慢地看,自己慢慢地琢磨,借助这个“点”,你就能体会到这种点滴累积的乐趣——而一旦妈妈自己体验到了这种感觉,在未来的小作坊里,你就知道怎么创造条件,让孩儿也感受到。

语文提供一个标准的可操作的道场,就像实验室,在这里,你可以人为地搭建好“实验环境”,让参与的人,头脑中产生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如此地稀有,在普通的人群中,终其一生,也很少有人体验到过……你让娃体验到,即可。

还记得大脑的天赋能力么?如果一种体验是好的,它天然地会去寻求“再体验”
……这是在潜意识之外发生的,是我们的大脑这种自然进化的精华的一种特性。顺便说一句,如果这种寻找,进入了孩子的自觉意识,并且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所收纳并驱动,我们就有一个词,来形容这时的孩子。这时的孩子具有“好奇心”。历史上第一次,我们能有目的有意思地为孩子定制“好奇心”。

妈妈们接着思考、感受、揣摩、琢磨
……那25个义项之间的引申义,是怎么沿着引申链,从一点,“窜”到下一点的。然后,试着把体会到的感受,说出来回馈哈。

白雪梅
好奇心就是内驱力。拥有好奇心的孩子就像装上了永动机,人生不光会拥有世俗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内心会始终充实幸福。孩子天生就有无穷的好奇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是家长老师最重要的责任。我理解你这里提到的好奇心是指在孩子对周遭形象世界好奇的基础上更提升一步,让孩子体会思考带来的快乐,由此在逻辑思考层面对于抽象事物尝试思考的愿望。
你把这个过程定义为“定制好奇心”,可能低估了你所发现的这个可操作过程,我感觉这应该是比定制好奇心更高级的阶段,是好奇之后的理性抽象思考的训练。好奇心对孩子不稀奇,但能对所好奇的事物进行逻辑思考是孩子所欠缺的能力。好奇心会让孩子发现问题,而你试图在做的是解决问题。如果能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是很了不起的。
申爸呢,在这儿回复雪梅吧,不能在88群里。那里申爸的讲话,无法转到别的相关群中,信息的参差会造成混乱。

事实上,无论是“好奇心”也好,“兴趣”也罢,他们都是从来未经定义的日常词汇。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其内涵的解释,也是各行其道,说起来,就会驴唇不对马嘴。尽管如此,申爸还是不打算在这里引入新的词汇,来严格定义概念,而是对现有的日常词汇,做出一些规定性的说明。

申爸这里的“好奇心” “兴趣”,无非是指人们的神经系统,因处于某些特殊的状态,从而外在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现象,比如说,主动的寻找,强烈的亲近感、趋近性。例子呢,就是想想小孩子打电子游戏的情形就是了。我们的意图是说,希望找到一些环境因素,这些因素的特定组合,能够导致孩子神经系统,进入那些“特殊的状态”,从而表现出对于学习目的的好奇或兴趣。换句通俗的话就是说,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其实呢,是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

这里,申爸希望强调一点:大约到了十三四周岁的时候,产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内部神经机制,肯定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孩子的“兴趣”表现为高度年龄相关并且固定的状态。就好像为造化所决定的电脑程序,严格地一步一步地执行。在此之后,一个重大的变故,增加进来了,这就是“自制力”“毅力”。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加入进来了。这导致产生兴趣/好奇的内部动机,产生了变化——这是在心理学层面的说法;参与好奇行为的神经回路,发生了变化——这是神经回路层面的说法。心理学层面的说法,更多地带给我们对于好奇心的洞察——它有积累;但是,神经回路层面的探索,可以让我们“人为地”让孩子产生特定的兴趣,或者“产生”好奇心。

“保护孩子好奇心”的说法,是在第一阶段概括出的规律。那个阶段,是“硬连线”的么。孩子表现出强烈的“自在性”,自发地产生“有兴趣”的表现,故此,需要保护。天生就有,你“保护”好它就好了。但是,到了十三四岁,孩子的神经机制就变了,原来的机制,为新的机制所取代。“好奇心”保护得再好,也穿不过这个“障碍”。这个年龄呢,需要积极有为,而不是消极地“保护”。造化跟母亲们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这就是几乎所有的“幼儿教育专家”,“蒙氏”,你去看她们的成年孩子,普遍不怎么好的原因。胶柱鼓瑟,该变化的时候,没有跟着变。这个时候的教育,要从“消极”的无为而治,一转而变“积极有为”。这个时候,环境的意志,主要是父母的意志,将会影响孩子的意志,进而影响接下来的一切
……

我们看现实世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他开始营造自己的掌控空间,拒绝家长的介入。我们怎么发挥作用,这是个难题
……解开这个难题的钥匙,就在于“就事论事”:我们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课件上,集中在引申链本身上……集中在客观的学习对象上面就事论事,而不涉及任何主观的判断,孩子的态度问题。只要快速地让孩子产生第一次的“良好体验”,他很快,就会配合,甚至喜欢上跟家长的这些学习活动。

接下来的小作坊,妈妈们要时时恪守“对事不对人”这个原则,就像当初小学小作坊,恪守“不问对错”一样。

粤-笑妈0709G八1505B大
笑姐就是不愿意听我说的。
别着急哈,妈妈们,等小作坊开幕,我们会着重解决这个问题的。内个什么,既然说到这儿了,就多说几句小作坊的事情。豆儿要开始着手建群和邀请这些事情了。孩子们很快就期末考试。咱们国家大,南边的考完了,北边的还远没开始。左右没有十全之策,小作坊的开始时间,就定在大申考完期末考试的第二天好了。

回头,申爸问问大申,哪天考完试。7月5号开始哈。嗯
……那还有好多天,就不用那么着急了@沪-眉豆妈0706女八。就说这些,麻麻们继续琢磨“点”吧。为了方便起见,申爸把用例给到大家。不必去语料库中自己翻腾了: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6 12: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6-18 12:20 编辑

辽-kiukiu妈1408男一
6.13梳理“点”反馈:感觉好复杂,开始有的义项很快能想出对应词语,比如2,10,18,20,25,有的怎么也想不出来,比如3,15,17,在语料库中找到了一些用例,但是1,3,7,13,17,19,16没有查到,16用例自己造的。感受就是要联想啊,要知道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这个词啊,但不常用的肯定不好想到的,像第一个“细小的斑痕”没想到用例是什么,是不是现在都使用引申义的居多而把本义都忽略了呢?

1.jpg   
上面的树图已经把关系列的很清楚了,可以分出六级吧,第一级是最基本的,2.3.12.20.24.25是第二级,彼此之间的词义没有联系,后面引申出来的都与前一个级别在意义上能联系起来的,就是能关联的。

沪-眉豆妈0706女八
本义:细小的斑痕,早已经不用啦,而且那时多只有“字”,还没有“词”。

辽-kiukiu妈1408男一
看到这些例句,再回头看意义,发现25个的义项是都有联系的,都有共同之处。比如:1泥点,是在大面积没有泥点的地方看到的,泥点本身就是从大面积中看到突出来的、显露出来的小面积,这个小面积是非常聚集的集中的突出部分。2笔画点,好像模仿那个泥点,突出的一笔,有人写不好这个点,只是有这个上去就点一下的动作,就是3的义项了。3说的是具体就点这个动作,动作的结果应该就是一个点出现了,但4是在3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点的结果不是点本身,而是利用其他事物来点,本质上跟3是一个意思。5也是在3的基础上引申,属于空间上的内容,无论点菜、点歌都是在众多的面积(范围)里让人看到那个突出的地方。哎嘛,太废脑子了,编不下去了。
我想到一个例子,比如:早点的点是属于哪个义项呢?吃早点。

沪-眉豆妈0706女八
好问题,早点这个应该是指早上吃的点心、糕点,而这些食物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少量。所以应该是从义项25中来的。

赣-涵妈06女九
找了一些点的组词,然后就无从下手了。

沪-大可妈0810男六
《彻底的塌缩》,连着看了几篇天体的文章,逐渐有点兴趣了,新的概念也比较容易接受了。这次主要讲黑洞怎么形成的,新术语,史瓦西半径(2.9公里),话说如果太阳坍塌成一个直径为5.8公里的球,质量还保持不变的话,那光都逃逸不出来了,那就是黑洞。现在体会到了,如果每次读完不写总结的话,很容易就忘掉了,同一个主题,连续写几次的总结的话,以前很少接触,觉得很难懂难记住的天体学,似乎也可以聊几句啦!
《寻找黑洞》,由于黑洞连光都逃逸不掉,所以很难发现“黑洞”,只能用各种推理的方法证明其存在。科学家做了各种假设,成功的推论出天鹅座x-1就是黑洞。当然黑洞也不是死水一潭,有物质蒸发,也有被吸引进黑洞的物质,蒸发的速度和掉进黑洞的速度决定了黑洞是否会消失,霍金预言的微黑洞的说法至今还没有找到r射线去证实。
通过这几天反馈,我深刻理解到“慢就是快”的道理,天体学的文章我也由刚开始根本一遍看不懂,一看就犯困,到后面可以一口气读完,稍作回顾就可以写出总结,妈妈尚且如此,以孩子超强的接受能力,可能效果会更好。通过实操,妈妈理解了刚开始的困难,也会更有同理心,耐心地鼓励和引导孩子去拓荒,慢慢让孩子进入一个新领域。

陕-伊妈1306女二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我对王安石的印象一直是有褒有贬的:他的变法他的思想无可置疑是超越当时那个时代的,但是我觉得超越时代的思想不一定就是伟大的,因为他思想的实施是在“当下”,当年那个环境,那个时代人民的思想、国家政府官员的能力都不足以支持他的“先进思想”来得以很好的开展。他的变法,确实是给国家带来了财富,但也正如司马光所说,本质还是“与民争财”,没有做到双方的平衡。当然,他个人的品行是无可诟病的,才华也是毋庸置疑的,只能感叹:生不逢时!

鄂-虫妈1007女五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续三:王安石的失败有三,但最终归因于得不到当权者的支持,即便后人打着他的名目改变新法,也删除了对农民老百姓有利的内容,换汤不换药的小范围(调整),但他死后,司马光及皇帝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他提出的政治变革在当时是划时代的进步,即使今天看来都有借鉴的意义。王是一个孤独的政治家,生不逢时,他与司马光奇特的关系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不同派系斗争的残酷,道不同不相为谋,选择不同,惺惺相惜又能如何?
《脉冲星与中子星》中子星是坍缩过快,电子进入原子核,与质子变为中子,成为中子星,它发出的光不是普通光,而是能量巨多的X射线。但这只是推测,直到1964年,通过火箭带的仪器捕捉到X射线,及后来的电子望远镜,证实了X射线脉冲是有规律的发射从而断定脉冲星就是自转的中子星。
《逃逸速度和潮汐》用对比与数字形象描述了白矮星,中子星恒星由于引力不同,人在不同星体的质量也产生巨大的变化。并且要逃离这种引力的拉扯,地球可以勉强实现,而中子星和白矮星只能光速才能实现,尤其是中子星,由于脚更接近地面,对其引力更大,会拉长身体,太可怕了,象五马分尸了。现在读这类科普还蛮喜欢的,生动,逻辑性強!
《彻底的塌缩》继前面讨论中子星引力的过大导致的现象,塌缩甚至产生黑洞,象个囚牢,无人可以逃逸,即便是各种光线波长。
《寻找黑洞》黑洞的质量不是无限增长,黑洞的引力对附近物质在进入时同时有可能会放射X射线,科学家通过判断发射的位置及脉冲的规律分析黑洞存在的可能性。

苏-果妈1008G五
体验了一把申爸早课说的“点”25个义项查询,还挺有意思的,试着输入“点”,接触一个新东西,初看内容好多密密麻麻的文字,一下子感觉查询范围太广,一个个看起来有点费劲,于是点开使用说明,密密麻麻的字符也有点晕乎,看了两遍后模糊有点感觉,想着含有基本意义的词有哪些,那我先查询哪些词吧,输入斑点,眼前一亮,出现了含有斑点的很多句子,仔细选择,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例句出来;输入点会有很多关于点的句子,这个因为我们要具体到24个引申意的例句,就想还是以点的引申意组词会更好地找到适合例句,尝试查询了一下,初步有点小成果:
1.细小的斑痕,查询了“斑点”。
于是尼克松夫妇、两个女儿和一只身上有黑白斑点的小狗坐在书房里的画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徽因和母亲居住的小院有一架紫藤,紫藤小小的叶片呈长椭圆形,羽毛般密密匝匝地缠藤绕茎,阳光穿过藤萝架,筛下一地斑斑点点的阳光。
查询这个笔画点的时候,关键词选择有点难度,联想到这个点是笔画名称,尝试输入“笔画 点”,查出范围缩小,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语句。
2.汉字的笔画名称,查询了“笔画 点”。
汉字的笔画,形状是“、”。彻底的笔画化,即解散篆体,改圆转的笔画为方折或截断了的笔画,把字形分解成若干基本笔画的积累。例如:“木”字和“系”字。逐渐形成点、横、直、曲、撇、捺、挑、钩等几种笔画。
想象古时候造字之初,看着树影斑驳留下的点点光点、看着动物身上的一点点不同颜色,或则自己身体上长了个某个小点点痘痘或则外出捕猎时候留下的一点点动物血迹,然后呢出现了点的基本特点含义,细小的斑点……再随着汉字符号化,由原来象形文字逐步变成特点笔画组成的符号汉字,这个点的笔画意义也产生了……

汕-登妈1111女三
哇啊!!!这个点真的太有意思了,刚刚7-8-9这条就是看不明白,字看得懂,意思就不懂,联系不上,不知为什么8和7,9和8的关系,真的硬看,硬想,就是想不通,一通暴想加一顿饭的时间,刚刚配合了下动作,现在终于弄明白了,真的有点小兴奋,很兴奋,突然觉得这么简单,刚刚为什么那么难,想不通。

沪-眉豆妈0706女八
唉,现成的不用,你们是都没买拆字教案三吗?

汕-登妈1111女三
有买没看,打算假期开始。

沪-眉豆妈0706女八

2.jpg

桂-迅雷爸0710男七

把申爸那张点字的义项树形图附在这一篇释义文字的后面,就完美了(或者连楼上那张用例图也附上)。每个字由3部分构成,释义文章,义项树形图和用例图。义项树形图是配用例图的,要用一起用。

3.jpg

4.jpg

闽-彬妈0612B八1307G二

20210613《寻找黑洞》反馈
相对于自己的阅读能力算比较快速过一遍,同时还处理和孩子的事,感受是每个字都懂,还有一些专业名词在孩子过去伴听中也听过,但如果要想知道具体说了啥还必须再回头一个字一个字再看。中间牛听听打开正好在播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不管是哥哥还是妹妹,这个都不知道播过了多少回,这一回感觉不一样,想想不管是音频还是文字,都特别的亲切,即便问我看了啥这篇讲了啥我啥也说不出来,但就是觉得亲切还想找时间再看到底说了啥呢?
20210613《彻底的坍缩》
看了一遍,有点感觉,至少大约知道讲的啥。有想读出声音来的冲动(应该源于感觉能帮助理解)。看到最后一个图的时候霖儿过来问:这是什么?这个是黑洞吗?……还有一堆问题,无法回答,约好晚上回来后我们一起读《我们怎么发现了-黑洞》。

皖-萱妈1103女四1806男
《咬文嚼字》《学习词汇的一例——“深”和“浅” 朱文叔》两文反应了汉字的博大精深,朱先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深、浅”二字,说明汉字的使用需要十分考究,古诗词中也有用字考究的例子,不免想起现在的高产诗人,动不动就出了诗集……使人眼花缭乱。

粤-淇妈0903B六1802G
今天的“点”,完全看不懂,看了头痛。像kiukiu那样列图示表达出来,也就是自我梳理一遍感受一下。

湘-可妈0801女七

点的本意,细小的斑痕。从这个本意引申出来:2、描述形状。3、使斑痕形成的动作。4、动作引申出来目的点缀。5、特指。6、连串的动作。7、快速的动作。引申到8、点头的动作再到9、提示,这个很妙,提示是小的,简短的,迅速的。12、围绕可能开始先民观察到形成斑点是雨水落到地上,所以用来形容小滴液体,进而13、液体落下的动作。14、类似的落下小物体的行为。15、古代的计时的滴漏。16、计时声音的节奏,用来形容所有的类似的节奏。17、以计时,又引申为18、计时的单位,到19、特指特定的时间。20、走的是位置这条线,到21、特定位置到22、特定方面到23、由于描述方面而引申为量词。25、从小这条线索,描述少量。总而言之,点,由观察到的现象,从形状 ,动作,下落,位置,小,少,这几个方面展开引申,深入类比,由一个小点发散开来,精确的点燃大家的同亮,中国文字的结构和可扩展性真是精妙无比。

闽-同妈0709男七
点字的含义:点字居然有这么多含义,平时用得很自然,却从来没去细想过各种用法的具体含义,原来细微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我先看了申爸给的用例,然后尝试自己去寻找其中的逻辑,感觉有几处都是从名词的含义延伸出动词的含义,这与古文中常见的名词做动词现象一致。自己大致分类后再看申爸给的义项树形图,发现自己有些逻辑并没有想到,例如从8到9,22到23,我都以为是并列的独立的含义,没想到它们之间还有关联,看过之后再细想,感觉也可以理解,但如果让我自己分类,肯定做不到这么逻辑清晰分明。

鲁-倩妈0902G六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第三、四部分课件:
第三部分,讲到范仲淹的改革。应该侧重的是军队整顿和体制改革。后面老师也提到了。王安石变法因为之前看过一些资料,历来褒贬不一,争议很大。略读了一下,最后老师是肯定了它合乎历史趋势。
第四部分,除了讲变法之事,也有对王安石为人的评价,元老重臣很多反对他的变法。

黑-顺妈0807女七
《点》如果不是申爸布置这样的作业,我是不会有耐心完整地看完所有的内容,觉得都是驾轻就熟、司空见惯的内容,没必要深究。然而,看完之后再分类看其中的引申义,觉得汉字真的是太厉害了,中国人的联想力和逻辑推理都非常强大。从细小的斑痕变成动词“加上点”,又引申为装饰,没毛病。只是想不清楚点是如何延伸到“指定所要求的”,如点菜。莫不是古人要什么就用手指点一下?于是就有了“逐个查对的盘点”“蜻蜓点水”“点头”。写着写着逻辑就出来了。可是跟点燃有什么关系呢?是用火引子轻轻碰一下就燃烧了,所以就应和了“一接触就立即离开”?果然是这样,越分析越清晰呢。点,也有液体的意思,“雨点儿”,也可以变成动词点眼药水儿、点种玉米。可是它和时间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原来是有一种形如小铜鼓的响器,所以引申出鼓点、三更三点、踩点等与时间相关的词来。大概这个响器敲起来的时候就是一接触就立即离开的打法,不停地点啊点的。最后在数学方面,位置的交点引申出特定的地方,网点,地点,起点,又引申为事物特定的部分或方面,如特点,重点。总之,这个字是根据它所代表的形状、动作、位置等,层层延伸,最后形成了丰富的意义。难怪外国人学中文这么困难,内涵太丰富,跨越太大。
《彻底的塌缩》原来黑洞是中子星彻底塌缩形成的,前面所有的《白矮星》、《脉冲星和中子星》、《逃逸速度和潮汐》都是为了讲明白这一刻,慢慢地啃,终于把我从来不感兴趣的内容看明白了。谢谢申爸用这样的方式拓宽我的视角。
《寻找黑洞》科学家们太聪明了,居然能想出探测X射线的方法来寻找看不见也无法探测的黑洞,其中的逻辑听起来也非常合理。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假设居然得到了证实。
《试论北宋前期任官制度的形成》,同一个作者写的,这篇学术文章我实在看不下去。因为太学术,跟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

闽-飞妈1006男五
点字含义见的逻辑关系:从点的本意,1细小的斑痕出发,脑海中显示浮现出一个具象的点。由此引申出六大类的“点”2、3、12、20、24、25。它们给人共同的感受就是接触范围精校、精准,行为动作的表现是自上而下的一个点,而不是划拉过去的一种横。六大类的点:2笔画义,是斑点的引申画面。3、作为具体行为的“点”,例词用画龙点睛、圈点可形象表达。同样的动作,用于不同事情上,就可以有4的点染,5的点菜,6点盘点,7的蜻蜓点水。12、作为名词雨点儿,具有液态状态下的含义,引申出了13的液体滴下的点。再由“下”的过程,引申出植物到地下,就是点玉米。13滴下的过程中,会有声音的发出,引申出15金属制的响器、16的声音的节奏锣鼓儿点。20从原意斑点,引申出更细小的点,作为数学几何意义中的交点,21的刻度精确的含义,22重点,23用于表示事项的量词,几个重点。24也是从原意斑点出发,作为小数点符号存在。25表示少量,是因为斑点的意象就是小。每个意义间,从直观或者感受上都有着相近的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6 02:36 , Processed in 0.0799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