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茗茗妈1408男一
返回去看了第一天的课件,其实第一次《幼学记事》是从头到尾看完了的,只是没有写点什么,小故事类的内容尤其是有一些类似的经历,看起来很容易,勾着人往下读。《我国古代的车马》第一天打开浏览了一下,觉得没什么也就没仔细看。刚刚又打开看了一遍,看完记住了一个字“轭”,因为这个字天书荷马史诗时看到了太多次,每次查完就忘记,这次应该能记住了。
粤-笑妈0709G八1505B大
我把课件1-5部分打印出来,昨天晚上看完,今天早上转给我妈看了,因为打出来A4纸,很大,不伤眼。我开始打印的时候没有按顺序,结果看的时候顺序乱了,从在天桥底下开始看,看了二部分后发现不对,哎,这个是一篇文呀,好像是一个人的自述,当时都还没意识到是侯宝林先生的自述,按照页码重新整理了一下,再重头看起,今天早上在手机上追完了第六部分,感想刚开始还挺多的,写又写不太出来,终于体会到了娃写作文无从下手的感觉了。
嗯,这篇文其实字数不是很多,但是写得很生动(里面对一些吃的东西的描述,还有人物的描述,还有一些场景的描述),在看的时候能够让读者想象得到那种画面感,可能跟侯老幼年的生活体会和心得,多年自己学习各种技艺,包括自己也创作相声有关系吧,能用比较简单的词语,地道的方言适当的运用,达到一种艺术效果。
还有让人感触深刻的就是之前的老一辈的艺术家都是吃过不少苦的人啊,从小就一直因为要为了解决不饿肚子的问题,走街串巷,做各种买卖,甚至去要饭。想想现在的孩子,吃穿不愁,所以才不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闽-飞妈1006男五
很多文章以前是看不进去的,跟着娃接触了一些资料和纪录片,建立起链接和共鸣,才发现阅读变容易了。
反馈:《回忆辜鸿铭先生》
文章里写到的历史背景,如果不太熟悉,就很难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了当时背景,就容易读下去。
闽-小乖妈1205女三
我也是这种感觉,特别是看类似说明文这些居然也都能看进去了。可能是跟着伴听科学指南和阿西有进步了吧。
课件看完我也是觉得好看,第一篇虽然才是引言,就已经让人觉得很亲切,风趣了。那些枯燥的科普知识在他笔下都鲜活起来了。可以想象后面的正文一定也是非常精彩。第二篇《光的征服者》这篇也差不多,他的文字浅易生动,富有趣味,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
粤-帆妈0803男七
今天的课件好看,虽然是科普文章,但语言亲切而活泼,非常吸引人,一下子就有《木偶奇遇记》开头的那种感觉。从“欢迎,欢迎。恭喜,恭喜”开始,幽默的语言就开始显示了它的魅力,让人知道原来科普文章也可以写得这么生动活泼。继续读到后面:在过去38亿年的不同时期里,你先是讨厌氧气,后又酷爱氧气,长过鳍、肢和漂亮的翅膀,生过蛋,用叉子般的舌头舔过空气,曾经长得油光光、毛茸茸,住过地下,住过树上,曾经大得像麋鹿,小得像老鼠,以及超过100万种别的东西。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变步骤,只要发生哪怕最细微的一点偏差,你现在也许就会在舔食长在洞壁上的藻类,或者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躺在哪个卵石海滩上,或者用你头顶的鼻孔吐出空气,然后钻到18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哈哈哈,每个人都忍不住为自己生而为人欢呼雀跃、心存感激吧,而这又加强了想继续读下去的决心。也就明白,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了,书中说不准还有多少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其实与每个人相关——虽然平时我们没想过它们。短短一篇《序言》已很令人惊叹了。
作者写到自己写此书的缘由,以他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好的科普作家对孩子来说多么重要。所谓的好的,其实就在那个“普”字,高深的理论可以讲得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有趣,这很不容易。原来科学也可以是非常有趣的,这取决于用怎样的语言去描述那些知识。看他提到的几个作家,知道作者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京-可艾妈1410G
今天这个《序言》好有意思啊,尤其开头那块讲人的,看了序言会很想看正文讲的什么。上山以前看书经常会直接跳过序言,真是一言难尽。
看完《光的征服者》感觉可以画一个思维导图,或者说画一个进程线条,先出现了什么,之后改进成了什么,怎么想到这个改进方法的……
看完《四时、时辰、小时》,春秋的说法之前就在别处听过,小时的说法真是第一次知道,我自己看来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文。
看完《中国古代的“国号”》、《中国古代官制简述》,本来自己对于历史啊年代啊就是比较弱,看的时候会觉得“哇,原来是这个意思”,关掉文档脑袋又空了,得结合其他的资料一起看一起补充才能有更深刻的印象。看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官制,会不自觉的想:那些奇怪电视剧是不是在这方面乱用了?
《赋税》看完就一个感受,古时候的老百姓有时候真是生活的好惨。
鲁-倩妈0902G六
《序言》看完我也是觉得挺有意思,用简练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用聊天的方式说大的问题。
《胡博士》书写自然,语言朴实。读到后半部分,讲到胡适的婚姻与情感,似乎作者也认为父母之命的婚配并不适合胡适,思想上夫妻不能顺畅交流。胡适那么维护婚姻是为了什么?
《胡适先生二三事》我更喜欢,感觉胡适的形象更立体。为人热情喜欢饮酒;有浓烈的家乡情怀,喜欢说咱家乡好;在青岛酒席上拿出太太给的大金戒指,挺搞笑的;为人热情大气,不喜欢言人是非,也懒得听别人说是非。写出来的这个胡适和申爸有点像。
粤-星妈0511B九
自己单独看一篇文章,看后就扔了,有感触的心里稍微赞叹一下。大家一起看,各自说感悟,说感想,说惊喜。发现自己有些部分看得不够仔细,又翻出来找一找。
粤-淇妈0903B六1802G
看了今天的《序言》,看得断断续续不知所言,看不下去。说明我有多不爱看书,结果我用朗读的方式读了一遍反而觉得很有意思,勾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还想往下读。看第一段我猜到是讲人的,但比喻很有意思。
辽-睿妈0904男五
看了《序言》,就像小朋友坐在教室或是电视机前,有主持人给你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和你有关,很吸引孩子读下去,了解自己的构成!了解原子的神奇所在!这段文字真能紧紧抓住你,虽然我对密密麻麻的文字有恐惧感,还是能读下去,读完哈!
佩服伊林科学家的眼光,又能站在孩子能理解的角度讲复杂的科学问题。世界上最好的灯是萤火虫的光,没有热量,那么从钻木取火,到树脂油,煤油,钠气等等的过程的探索与征服不是一个人努力,孩子们可以尽情畅想未来最好的灯光的样子,努力去探索,给孩子们一个思考前进的动力,伟大的科学家都能引领科技进步,让后人跟上前人的脚步去探索!
川-晰妈1107G四
《序言》,最前面觉得很有趣,以为是要讲生命一类的。中间一下又转到,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然后这本书是怎么开始的。感觉如果只有前面那部分,会更想去阅读这本书,不过估计主题就不一样了吧。
《光的征服者》,看到前面的时候,就一直在想那个有害的红色光线,现在的灯到底有没有,不是说什么蓝光才是有害的吗?一直看完也没找到答案。到后面看到注释,是伊林的,哎呀那个时候这些都还没出来啊。有种想继续找后面的答案,又不知道在哪继续看的揪心。可能是平时关注娃的眼睛,对灯光这块也希望有个靠谱的科学的了解。
鄂-漆仔妈1005B五1610B中
读后感《序言》:
很好看。作者的开头很吸引人,描述到中间时,我猜是《世界史纲》的序言吧,随即知道答案是《万物简史》。作者最后问出的一连串的“好奇”,我也很好奇,但不会花时间去了解了,因为觉得没时间/没作用。除非是想跟孩子交流一些,那我还是有动力去看的。
我也希望孩子能有这样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会带着孩子去探索。花果山有些强悍阅读能力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级,应该会产生这种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吧。
读后感《光的征服者》:
人类太伟大了——为了得到合适的可用的光,无数人付出了努力。这样的书籍应该让孩子看到,也许他们也能从中获得动力,种下理想的种子。
鲁-康萌妈0712男七1512女中
《序言》一开始就抓住目光,也想知道那些问题的答案,就想赶紧看下去,像追剧想拖到结局的感觉。关于灯的就那样大概读完,也没感受啥。
冀-腾妈1209男二0210女大一
读到王昭君出塞频频回首,想到现代的航天英雄杨立伟,那真的得有从容赴死的决心。
看这个《没有火的灯》读到伏打弧,两个科学家因为自身国家的重视科学的原因居然命运不同,在想我们中国现在的科学界怎么样,是重视还是不重视,上次说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国内的人反到成为绊脚石,那么中国以后怎么会去发展这块呢?
粤-七妈1208女三1501男大
难道申爸最近是通过这些课件,勾起娃看过的300的回忆,然后再回去找书看?
鄂-子游妈1003B五
《序言》有点读不下去,但又耐心地读了一遍,感觉作者文中提到的原子、质子、类星体的夸克等好抽象,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概念不同,不好理解。《光的征服者》很好读,语言平实,把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但在孩子的眼中好像不是这样的,我记得伊林的《在你周围的事物》当时子游同学读的时候,并不喜欢,他说写得内容太散了。
苏-果妈1008女五
第一篇《序言》开篇读起来比较流畅有激情,就像有个人在前面演讲的激情飞扬,语言比较通俗直白,就是我对科普兴趣不大,浏览着读完。
第二篇《光的征服者》,像看纪录片感觉,我的兴趣点不浓,看起来没有啥共鸣,就是陈述了这么一个东西。感慨自己之前科普储备呢太少了,以至于阅读范围比较窄,看书受限制,同时暗自庆幸,幸好孩子们伴听了,阅读了,估计以后看到这些文章会有共鸣的。
鄂-旺仔妈1003B五
刚刚把今天的两篇课件完了。《序言》这篇特别吸引我,于是去拍了一本《万物简史》。《光的征服者》这篇承接前面的《没有火的灯》,感觉离我们现在的基础物理化学知识越来越接近。
赣-粮妈1402男一
这篇文章写的很通俗化了,拟人手法很强,用的都是第二人称代词比较多,我只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
两篇都粗略瞄了一眼,都不是我喜欢的菜。。无感了。写不出个所以然。
鄂-虫妈1007女五
《序言》:刚读,这是作者的科普自序,《万物简史》,单从名字,对于一贯喜欢情节曲折的不会有太多动力去读,但看自序,却发现作者像故事爷爷介绍了原子和地球来源和出处,语言朴实生动,像炉火边一个爷爷在慢慢把他对世界的认知用平和的语调生动地比喻讲给你听,通过数据和比喻形象而生动地刻画。对这种科普文很喜欢,有文采且认识了世界,我回头去买一本《万物简史》,序言改变了我对它的认知,很喜欢的一篇文章。
《光的征服者》: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以前读得少,但文章脉络很清晰,对光的认识,光源和热在自然界人工与天然的区别与联系,并且如何在灯的材料加大亮度,减少能耗,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后来改造优化世界。不是干巴巴的说明文,文章通过大量的举例让我对光和产生热量的各种材质及自然光和人造灯有了初步的认识。
《没有火的灯》:科学小品文,感觉与《光的征服者》是同一作者,介绍了灯的原理和材质的改造。脉络清晰,但这篇文章我是草草扫过,太长了,有点枯燥。不是很有兴趣去读。
沪-苏妈1208男三0108女大二
最近几篇光啊,灯啊什么的,看几行我就断定是伊林的书,果然。看过他的书,基本都是这个风格。喜欢的人会很喜欢,比如山上从小伴听以及看少百的孩子,我虽然没给儿子看,但我知道他一定喜欢。不喜欢的就看不下去,比如我自己。虽然我也是小时候看少百和少年科学画报长大的,但是从小看是看了不少,不迷,我印象中还是更喜欢《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吧。也说明看得不够多,或者因为小时候没有伴听过。
《万物简史》,看了三行怀疑是阿西莫夫,再看觉得不是,说实话,感觉这个有点翻译的痕迹太重的感觉,我认为有能力最好去看原著。就是感觉译作的文字不够自然流畅。
我一看就感觉翻译不灵,就是那种为了把每个词的意思都表达到,然后说话就有点颠三倒四不流畅,因为我自个儿以前翻那种标书就是这水平,自己看了都别扭。
闽-点妈0603G九
《序言》:读完了,虽然文章语言表达算是活泼的,但内容抽象,我知道会属于我看完即忘的类型,不比文学历史读来有感觉。但也明白,对自然科学书籍阅读几近于无,是种缺憾,让我感性多,理性少,让我视野狭窄。
《光的征服者》:相比《序言》,可读性强多了,因为“灯”是很具象的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且作者的语言很平实易懂,不抽象,文字表达上令读者读起来很舒服的感觉。关于灯的发展,与灯有关的材料方面的知识在作者娓娓道来中传输给读者。在作者笔下,科普知识让科盲读者都感觉愉悦--世界因为科学的发展而更美好。
湘-桐妈1108B
第一个课件,以孩童的口吻自言自语似的,很有吸引力。所以我的阅读水平估计也就小学5年级吧。
京-闰闰妈1410男大1707女小
写这个《序言》的作者一定是个有意思、风趣幽默的人吧。前半部分像是对着一个自己特别期待的刚出生的婴儿在激动的絮叨,从原子构成、进化、机会等各种角度扯这孩子来的多不易多奇妙。然后言归正传说这是他写的书,为啥写这本书以及是写什么的书。
苏-恩泽妈1802男幼前
读《幼学记事》
文字朴实易懂,读完后,仿佛置身其中,能感受作者的成长环境,被作者的成长历程所吸引,当读到作者辍学后,很为他担忧,但心底又知道肯定会“峰回路转”(毕竟是大家啊),很有兴趣读下去。
《我国古代的车马》
刚开始还能静下心来利用自己仅有的一点读“文言文”的“能耐”,一边读一边想车是什么样的,后来就囫囵吞枣只看文字,不去想了。
苏-涵妈1009G四豪妈1410B大
《序言》--作者以风趣幽默的文字开头,让我这个科普知识零基础的读者都能一口气看完序言,很有吸引力,专业的原子和宇宙之类的词汇一下子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有趣味,有活力。而《光的征服者》--文章开头也是简洁明了,虽然看完后没有像写人的文章那样印象深刻,但是比起普通的写光和热的文章,已经通俗不少,也算是坚持看完了。
黑-康妈1506男大
这个《序言》一边读一边让我想起了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真的是读书最喜欢的感觉,是在一本未读过的书里好像碰到了老朋友,然后按图索骥,会心一笑!也是读书的妙处吧!
再看课件竟然是伊林。
赣-以琛妈1504男大
今日早课反馈:原子以极奇特又复杂的方式创造了我们,存在仅此一回!把原子一颗颗从我们身上夹下来,我们又会变成一堆原子尘土,谁都未曾有过生命。作者说的这些还挺有意思,但后来看到这是《万物简史》的序言我就惊了一下,是那本“厚砖”的序言啊!其实早买了少儿版的万物简史和物种起源,但一直都没去看,翻了看不下去,很多词晦涩难懂又很严瑾,就像高中学物理,那是一窍不通,到现在还是噩梦。
陕-伊妈1302女二
《序言》课件:
1-读完前两页,我一直觉得写的是关于人的进化史,可从第二自然段就有了疑问:为什么用“原子”而不是“细胞”?人不是由细胞构成的吗?…
直到看到第三页:这本书就叫做《万物简史》,突然明白过来:哦!原来不止是人的进化史啊,那用“原子”不用“细胞”是不是更贴合主题?还是“原子”这个词更专业?这个问题太深奥,知识所限,不懂。
2-作者提到写这本书的最初灵感是在四五年级看过的一本科普读物,可见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的读物有可能给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而我们不知道具体哪本书哪个方面的书会对孩子造成影响,那广泛地提供不同种类的优秀书籍就更有可能触发那个“兴趣点”。
3-作者凭借心里一直的好奇心(一直存在脑海里的各种疑问)和探索欲,以及身体力行寻求答案,最终写了《万物简史》。这本书名字好熟悉,也买了,一直落灰中,我一页都没看过。但是从第4页开始到最后的描述中能够猜想:作者应该是把这本书写的通俗易懂,因为他曾经因“没有一个人写过我用过的教科书”而深深遗憾过并长时间陷入“科学枯燥”的泥潭中…
苏-文一妈1301男二1608男中
6.2看课件谈感想
《序言》
我一开始看到就有读出来的冲动,确实也朗读了一页,后面是自己看的。看的过程中不停的想,这是要写啥,要写啥,直到明确看到名字《万物简史》。后来作者提到写书来源于四五年级看的一本书,我在想花果山的娃长大出书没准也会写类似的经历。
《光的征服者》
看完没及时记录不记得讲啥了,就知道是沿着一条线讲了火、灯啥的。读这种文章,看来我是需要做笔记的。
豫-萌萌妈0502女高一
《序言》这部分内容看了,看得非常过瘾。文章一开始从原子着手,直指“你”这个生命个体,这样很容易引起阅读者的探索欲望,因为人们很容易对“自己”是怎么回事充满好奇心。
然后引申到我们居住的环境。接着作者细说了他探究万物的起因和动力来源。作者自己抛出了一系列的“为什么”。这些“为什么”也是作为读者的我想知道的。通过提问题方式,如同给了大脑一种索引,领航大脑带着问题,对接下来的内容进行探究。
我们司空见惯的灯光 ,在伊林的《光的征服者》一文中,给予了方方面面的科普。伊林得读过多少书呀,进行过多少思考呀,把光的发展的来龙去脉拎出来,洋洋洒洒,侃侃而谈。伊林把灯与光的发展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把人类对灯与光的探索过程展现得明明白白。读完以后,引起了我的思索,充满了对未来的新型光亮的期待和想象。
这两篇科普文,通俗易懂,引人思索,科学是来为生活服务的。应该多多给予孩子这些经典的、高质量的科普著作,培养孩子用科学的眼光来认识世界,让科学的光芒照亮世界万物。
京-文妈0411女高一
最近看了《路灯点燃起来了》,确实,最初的兴趣来源于众所周知的大画家达芬奇,竟然还是发明家,这样的兴趣引导我接着往下看,中间有几个发明家,因为从来没听过,所以看过以后没有印象也没有记住,唯一记得的是,在我们现在看来很简单,很理所应当的事,在当时可能经过了几十年,才有人意识到并且予以改进。
可见,我们对于熟悉的人或事接受起来更容易,也更有兴趣,尤其是相对比较枯燥的事。
可见,阅读敏感期,给予孩子大量的有深度广度的文章多么重要,相当于给孩子种下了一颗种子,等到了一定年龄就会生根发芽。
冀-洋妈0410男十
刚看了《煤气灯和煤油灯》一文,虽然人们尽可能的改良灯的结构,但却不能使它点起来更亮些,因为问题的关键不是灯的结构,而是燃料。告诉我们有的时候人们绞尽脑汁研究复杂装置,经过千辛万苦才发现问题非常简单,只要你找到关键。孩子在学习亦或者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只要你找到关键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鲁-硕妈1001男五1503女大
今天的课件《序言》,作者语气很轻松,用了一些幽默的表达方法,能看完,但是因为涉及到很多专有名词,看着看着会走神,总体阅读起来我个人并不轻松。伊林的就好多了,用了最常见的语言,专有名词也少,感觉都是周围常见的东西。能比较轻松的看完。
沪-大可妈0810男六
今天这两篇文章都是科普性质的。两篇文章的作者都能把枯燥的科普知识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虽然文章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还是很想看下去。有这么多问题,自己都没有仔细想过,有种立刻把后面的内容看下去的想法。后面伊林的文章,也许哪里听过或者看过,有种很熟悉很亲切的感觉。随后又想我家孩子一定喜欢看这类文章,喜欢读科普性质的书。
粤-源源妈1109女三1402女一
今天下午看的时候,意犹未尽,把《灯的故事》拿出来看完。
豫-豆妈1805男学前
《序言》:1.这位作者很有意思,看完序言很想去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万物的,毕竟作者吐槽了目前我们的课本枯燥无味,枯涩难懂,让人望而生畏,还喜欢设置问题,而不是真正的去解决问题。2.作者四五年级大概10岁11岁被一副插图吸引就能执着的找答案,妥妥的爱思考的行动派!3.从微观解释人类生命,视角独特,让人更直观的感受到生命的不易。
豫-航妈0803男七1811男
今天的两篇文章都是科普性质的,开篇就引人入胜,作为一个从小没有阅读习惯的人,理解能力差,看什么都看的慢,甚至看着看着就跑神的我,今天竟然很有兴趣的看完,特别第二篇,有点想看下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