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5-24 09:48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花果山教育的目的是建构孩子各阶段需要具备的素质
2021-05-20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是普适的?现在,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的了:我们只是种了棵玉米,长得根强杆壮,籽粒饱满。仅此而已。种得好。对于大的孩子而言,好比说,孩子上了大学。大学的老师,就明显觉着高中输送过来的学生,不理想。理想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呢?其实,理想的学生,不过就是一些在智力方面,基本素质发育到位的学生。
有两件事情,妈妈们最好知道,并且想清楚:一件叫做教育,另一件叫做培训。它们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学。正因为参与者在行为上是一样的,所以,很多人把两件事情,混为一谈了。这两件事,不是一回事哈。它们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的区别巨大。举个明显的现象来说明吧。
比如说,你家里的孩子,当年他上一年级的时候,考试。孩子语文考试,他考什么,怎么考呢?画个田字格,上面标上“mù tou”,让孩子在田字格里写上“木头”两个字;或者,画一只小鸡,让孩子在横线上写上“小鸡”两个字;或者,连线题。左右两列,左边这一列,写上“白白的”“圆圆的”,右边那一列,写上“球”“云”,让孩子用线把“白白的”和“云”连上、把“圆圆的”和“球”连上……如此这般。对吧?回想起来了么?那现在,申爸问妈妈们一个问题:为什么给一年级的语文试卷,不考阅读理解呢?给一篇文章读,读完之后,给几道题,让孩子来回答。比如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妈妈一看就笑了:别开玩笑了,申爸。怎么能考这些呢?孩子还小么!孩子小,需要一步一步地学习,学到将来,才能做阅读理解那样复杂的语文题。你就别说别的,就是一篇现代文,里边的字,孩子都认不全,怎么能拿一整篇现代文来考呢?得先认字,对吧?现在,一年级的考试题,明摆着告诉我们,孩子正在认字么。得从基础抓起,一步步来。
现在,假设你是公司的HR部门的人,老板说公司各个部门、人员间的沟通有问题,要你组织一个有关沟通技巧的培训。你马上就找培训公司,看课程设置,谈价格去了。你还会去看,说公司哪个员工“不识字”,参加不了这么高要求的培训吗?当然不会了。你会缺省地认为,这个培训所要求的所有前提,你公司每一个员工,都具备。你不会考虑,刚入职的22岁的员工,跟已经入职22年的员工,在这些前提的完备性上,有什么差别,对吧?每个人,全都,具备。
看不出一年级的孩子跟公司的员工,为啥放在一块儿说。这明摆着不是一回事儿的事情么。有妈妈烦了:申爸你想说啥?申爸想说的是:假设说,你从大学里找一个21岁的大学生,参加公司的沟通技能培训,他的“前提”,够吗?也……差不多吧。应该够!那好,找个20岁的。也……差不多吧。应该够!19、18、17……总会小到某个年龄,肯定就不行了,对吧?但这个“不行”是逐渐地不行的,而不是到了某个年龄,咔嚓一下子,就全都不行的。好了,现在呢,咱们来看: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做那么简单的语文试卷,到能够做阅读理解题,再到最后,大学毕业,能够参加员工沟通技能培训,他的素质,肯定是一点点地逐步获得的,对吧?
经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走入社会,能够自如地参与社会活动,孩子的素质是逐步地积累,完善。研究这个积累完善的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每个过程的素质能够得到发展,为孩子所获取的活动,叫做教育;基于已有的素质,通过短时间的强化,有目的地胜任某种任务的训练,叫做培训。培训的基本假设是这样的:他培训所需要的素质,受训者均已具备,他要研究的课题是怎么通过最小的付出……时间方面的,精力方面的……让受训者能够胜任某项任务。这任务可以是多方面的,参加工作的人,会用Excel做财务统计;普通员工了解公司沟通的基本规则,能够写出满意的沟通邮件;作为学生,就是考试能考高分。
注意哈,这里边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学生考试,尤其是初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考试。考出高分的孩子,他需要两方面都强:一方面,他的基本素质,要建构得到位,达到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技能的考试行为,要掌握。
到了现在,申爸可以回答几位妈妈给申爸提出的问题了:我的孩子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我的孩子还有两个半月就中考了……申爸看看,能帮上些什么?申爸给妈妈们的建议呢,是这样的:就剩一两个月了,素质方面的提升,就不用考虑了。基于孩子已有的素质,在应试技能技巧方面,确实是有事情可做的。你妈妈可以找一个“考前辅导高手”,有针对性地提分儿。这样的“高手”肯定是有的,你妈妈只要去找,肯花钱,就行,只不过,申爸很抱歉,申爸不认识这样的培训师。
申爸理解妈妈们在孩子临考前给申爸发信息的用意,妈妈们错误地认为,申爸是做这样培训的人了。这是误解。申爸只做教育,不做培训。这呢,是给四五位妈妈的回复。
咱们呢,借着这个由头,说花果山的事情。我们的一个基本想法是说,把每个阶段,孩子需要具备的素质,给孩子建构到位,这是我们的“基本业务”。我们在基本业务上,完成得很好。这个是靠日积月累的。日积月累这件事,妈妈要是临时抱佛脚,肯定是要失望的;但是,日积月累,转换到日月中去的话,却不需要你额外多做什么。妈妈你就在这个环境里呆着,环境自然影响你妈妈,甚至是下意识地,会在孩子那里做点什么,说点什么,提示点什么……然后,就水到渠成了。
考试,分儿很重要,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这毋庸讳言。对于素质建构给力的孩子,最后临考前,学校都是要进行考前考试技能培训,并且进行模拟演练的。这也就是说,你只要在“日积月累”中,确保自己孩子的素质积累到位,剩下的一切,学校都帮你办了。
那为什么有的孩子,确实需要“外请高手”来解决分儿的问题,不请就不行呢?这是因为,那些孩子,他们的最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从学校课堂,老师那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素质不够。他无法适应老师的节奏,只能找一对一的老师,来用他的节奏来给他培训……
这是个很麻烦的事儿哈:妈妈可以找到高手,花二三十万,短期内把孩子的分数拉到重点高中去。但是,进了“重点高中”之后呢?怎么办?大申进入高中之后,第一次家长会,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一开口,就说:“我要重点提醒那些在初中最后几个月,短期突击考进来的考生的家长……”
二三十万的考生,学校老师也烦。你说搁你你怎么办:教学进度跟不上,到处扯后腿。不管吧,不是那么回事,管吧,他真的就那么几个人,你要给他开小灶。正经事都做不过来,小灶开开也就算了。最后,这样的孩子,只能是弃管。没办法。在重点一旦被弃管,那就远不如上普通高中了。
前些日子,豆妈转过一些上海中考的最新措施。这些措施,理论上应该能够引起“重点初中”观念的解体。申爸想知道,上面的政策,现在下边有没有什么对策来破解?还是按照政策的指示,人们不像从前,狠命地去够重点初中了。
沪-眉豆妈0706女八
有的,对策很多。对于那些不得不收的摇号进去的孩子,重点初中也只能进行分层教学。借读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重点高中现在还没动静呀,因为明年才是改革元年。妈妈们们还是抱着去碰碰运气,摇一下试试的想法,去够重点初中。上海的改革应该会从明年开始……不,今年大概就有点端倪了,因为从今年开始,历史、道法,跨学科案例分析成了中考记分科目。 OK。麻麻们,读课件的时间又到了。
第一篇:《西南联大中文系》
第二篇:《红楼锁忆》
规矩呢,跟昨天一样。
浙-果冻妈1304女二
感想:看完两篇的感觉,这两所高校都是高手如云,教授学者讲课有趣有料,校园人文环境厚实,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末了也反应出好的高校对人成长影响深远。读完不免有种向往之的心里,申爸这是给孩子心里提前做铺垫吗?孩子心想我也要去的。这不动声色,无声胜有声的招,真考验家长的能力。太牛了。
浙-彤宝妈1008女五
第一篇看完后,特别向往那个自由,民主,开放的学校。形散而神不散,老师们功底深厚,虚怀若谷,又爱护学子。学习于无形之中,快乐又轻松,行文也是娓娓道来,就像朋友之间的聊天。心之神往。看完第一篇,再看第二篇,我为什么觉得,还是第一篇好。具体什么原因,讲不出来。
沪-大可妈0810男六
第一篇文章比较亲民,如和朋友聊天,娓娓道来,不太在意写作章法,各位教授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第二篇似一篇命题作文,讲究段落工整,用词讲究,但少了些烟火气。申爸是想说明什么是真正的素质吗?或者说明教育和培训的区别?如果是高考作文的话,是不是第二篇得分会高些?第二篇通过培训可以得到的?那第一篇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只有素质达到了才能做到?
川-牛妈0912男五
两篇文章读下来,第一篇好看,没有讲我多喜欢我多热爱,就在字里行间接收到“自由、民主”的信号。申爸是要告诉妈妈们什么呢?有趣的老师,丰富的学校活动,即使“自由”孩子自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不可小觑。妈妈别瞎折腾,玉米种下了,尽干提前施肥多加肥的活,孩子如果错过了一些素质敏感期,能补就补,不能补就别强上了。找准季节适当农作。
浙-沈江妈0529男六
两篇文章都很好,都是真实情感表达,都是能打动人心的。很羡慕他们这么优秀,能在这种民主自由氛围下读书生活,优秀的人才聚集在一起,推动社会进步。我就是一个简单普通的凡人,希望在申爸的指引下,在群里妈妈们的鞭策下,我的孩子也能进清北去读书生活。申爸这几篇文章想告诉妈妈们什么?那些名校那些名人,他们都是独立,自由,有民族责任感,胸怀宽广,想做事就能做成事的人。申爸是想让我们妈妈们把自己的孩子也培养成这样子的吗?
浙-成妈1605男中
西南联大的这篇读之令人神往,生活在那样的动乱年代何其不幸,遇到那样优秀的教授又是何其有幸。
红楼锁忆不及西南联大多矣。
九八五望断,二一一极目,虽硕士不足道也,且博士又复何珍?营营道路者,考级是忧;殷殷朝夕者,升学唯是。
然父母寄望,学子课勤,倾我半生,无非常人。积累累书卷,谋升斗之食;破重重题海,安萤火之居。若作坊学徒,居佣作品流。常青藤之位,十无一二;魏阙台之高,万中三五。何以哉?以读书不得非常之书,故终为寻常之人。喻示清北的衰落吗, 西南联大是清北的鼎盛时期,回迁后就开始走向下坡了,不论是教职还是人文精神。
浙-彤宝妈1008女五
所以,要好好读书。有机会遇到这样优秀的老师。
沪-眉豆妈0706女八
不过这篇写得真好玩,活色生香,热闹非凡,我还是喜欢看这样的。看了很想也去受这些教授的训导,并且马上打开孔夫子开始搜《大一国文》。
第二篇也一样,看完后我对北大的向往油然而生。嗯,我猜申爸找出这些课件,除了昨天登妈说的意图之外,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很好的给孩子介绍了“优秀了之后”“北大之后”是什么样的。
哎呀,梅梅姐给过我一本北大88系的回忆录,我要去翻出来给眉豆看。
粤-帆妈0803男七
豆神发的三篇公号文章比申爸发的最后一篇生动多了。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各有个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民国热里,这些名士风度是那么令人神往,和何兆武的《上学记》对读很有趣。感觉申爸是在向我们展示 好的教育 是怎么一回事。好的教育里有好的老师,他们学识渊博,个性不一;有志趣相投、奋发向上的同学;好的教育可能不一定让自己在当时有很明确的收获,然而那些精神的浸润却是无声而长远的,可引起多年后的回想和怀念……
沪-苏妈1208男三0108女大二
今天得空看了几篇文章,最喜欢《永在的温情》,真没想到鲁迅先生是这样一个人。从小到大学的鲁迅的文章,加上他的原配的事,以为他是一个冷酷,犀利,不近人情的人。这篇文章看完彻底颠覆了想当然的认知。这篇文章字字含情,件件小事给人的都是震撼的感觉。而且文笔非常喜欢。这种文章我觉得应该是中学生必读书,怎么写人怎么做人,太喜欢了。
《回忆辜鸿铭先生》,这篇回忆录有点特别,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一个恃才傲物,守旧,却真的有才的老夫子形象,写得很客观生动,没有太多的主观评判,也很喜欢,只是不如鲁迅那篇。
《红楼琐忆》和《西南联大中文系》则是妥妥地令人神往了。北大精神,就在字里行间,展现了什么是好的教育。
申爸给的文章中的这种教授,现在很少见了,我碰到过两个,一个是南大历史系的,网络上都很有名,据说从来拒绝评职称,但是那个课真的是好听得不得了,博览群书,旁征博引,信口拈来,我甚至买了头等舱打飞的回来听他的课。(读书时不务正业去帮企业参加广交会了)。还有一个是商学院的副院长的课,教室里挤得和地铁里差不多,站的人比坐的人还多,都是外系来蹭课的。讲得真的好。这种老师越来越少。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系主任上《电路分析》,走进教室,什么话不说,先粉笔一张电路图,如同铅印一般,大家顿时被震住了,一言不发。后来,这门课考试一半补考,一片哀嚎,但是女生都送了60分,男同学义愤填膺,不过只有4个女生。好老师会一直记得,特别差的也是。
沪-苏妈1208男三0108女大二
《红楼琐忆》和《西南联大中文系》则是妥妥地令人神往了。北大精神,就在字里行间,展现了什么是好的教育。
闽-瀚宝妈0902男六0207女大一
《红楼琐忆》和《西南联大中文系》则是妥妥地令人神往了。北大精神,就在字里行间,展现了什么是好的教育 +1,这些课件是打算鸡娃上北清的吗?
川-悠悠妈1404女一
我也想说,我都想去看看红楼了。
深-薪妈0804男七1407孖女一
@京-大申爸0406B高2 那现在,申爸问妈妈们一个问题:为什么给一年级的语文试卷,不考阅读理解呢?
早课有提到阅读题,现在一年级考试已经有阅读题了,两道短文,每道差不多3~4个问题。昨天娃的语文考试,都在阅读题失分。跟孩子分析试卷,孩子回答我不理解意思。还有一道,说“重”这个字我不认识,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最近都忙着,识字,口述组词,口述造句。也会在读完绘本后,告诉孩子绘本要告诉我们的意思。
汕-登妈1111女三
反馈:看到红楼两字,以为是红楼梦,一时勾起自己的思绪(对红楼梦比较有感情),再一看西南联大,哇啊,心里满满的人文感觉,心想申爸哪里不人文了,今天的两篇一看就被吸住,看了两三段开始蠢蠢欲动,是我的菜,继续看就按不住了,开始扒金兰、闻一多……有什么书买,最后买了两本。特殊的年代,一群特别的人,猜看的原因是什么,开眼界?(所有方面)
鲁-一一妈1409G大
两篇都看完了。对这两地充满了向往。好想体验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