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12|回复: 1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实践群:由公知想解决孩子道德教育的方法】---2021.03.29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30 11: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3-31 22:49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由公知想解决孩子道德教育的方法

2021-03-29
嗯....接着说哈。

先插件事情。解决初高中孩子学习的问题,我们肯定是要组织小作坊的。这一次的小作坊呢,跟以前,有非常大的不同。将会分成两组。一组是小孩子妈妈组,自己学习;另一组呢,高初中妈妈组,自己学习的同时,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我们主要是以语文为主,而语文是高中唯一一科,所有妈妈,只要愿意,也能参与的学习科目。初高中孩子,他的解决方案,已经是成年人的方案了——其实,总的来讲,还是认知方面的事情。既然妈妈也能学,那就成立一个妈妈的组,妈妈自己先学......这个呢,有个很大的考量在于说,语文的学习,它是“弥散性”的,妈妈了解了这个学科是怎么回事,在孩子小学的时候,也可以自己的认识,来完善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

小作坊不会很快就开哈......原因倒是不难理解:今天才是3月29日,距离3月1日,申爸确认“起作用”,也才四周时间。目前,整件事情,都还在早期。现在,只是大方向定了,原理上搞通,“能做出来”,仅此而已。这距离一个完善的方案,还有好一段距离呢。就大申而言,申爸在他那边的具体措施,一直在不断地调整。今天所执行的方案,距离最一开始,已经很远了。之所以需要调整,申爸遇到的问题是:设计具体方案时,预期的结果,并没有出现;而意料之外的结果,却不断地涌现。这样呢,你就不可能照着原来的设想,一直执行下去,必须调整。而这种调整,一来二去,日积月累,过了四周之后,已经跟四周前的具体做法,有相当大差异了。再过四个月呢?这是一个;另一个呢,就是申爸仍然没有观察到,搞的是语文这一科,孩子其他课程的成绩,是怎么受到影响,也向好的?到底什么因素,怎么起作用的?申爸希望能够观察到这个。调整,最好只发生在大申一个孩子这里。不能够让一群孩子,一起做这种调整,那会产生根本无法收拾的混乱。申爸估计哈,到了暑假,应该就差不多了。这一次小作坊呢,咱们将要采取邀请制的方式来组织:谁邀请来的妈妈,谁负责。具体怎么组织好,豆儿你们商量一下哈。

接着昨天说哈。我们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孩子在道德发生方面的教育,跟孩子学习的进程,配合起来。这个说说容易,但非常难。难在哪里呢?我们来看一下,道德,还有道德发生,到底指什么,就明白了。感谢公知这个群体,做反面教材。如果我们抽象地讲,会非常困难说清楚;可是,借助可爱的公知们,申爸一说,妈妈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让我们慢慢地认真来看哈:我们日常会说,某某人缺德。当我们说他“缺德”的时候,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走进电梯的时候,里面一股烟味,电梯地板上,扔着刚踩扁的烟头。我们会说“谁这么缺德啊,在电梯里抽烟。”抽烟没问题,但电梯里是不能抽烟的。因为那个空间非常狭小,人多,抽烟的话,呛人,污染严重。我们说“缺德”,就是违反了明显的需要遵守的规矩:抽烟可以,电梯里抽烟不行。在电梯里不允许抽烟,这在很多城市,是写进市民文明守则里边的。这个规矩,是明文的。

但是,我们所说缺德的行为,更多是非明文的。你比如说,你到你的朋友家里,正好赶上人家祝贺自己的孩子满月,喜气洋洋的。这个时候,你就不好说“死”啊,“亡”啊这样的话。你不能说,我说的是实话,就在这时候,指着小宝宝的鼻子说:“啧啧!你们这么高兴干嘛?你们知道吗,你们面前的,百年之后,就是一堆白骨!人都会死的么。”你说的是事实,但你说这话,场合不对。没有任何一条成文的规矩说,你在别人家宝宝满月的时候,不能说那样的话,对吧?但现实生活就是:你不能那么干!这是不成文的规则。

孩子呢,需要教,对吧?但是,他从神界来,人世事不知。当他还小,小宝宝,说什么,都无所谓。说得不对,人们也会谅解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了,再乱说,或者说得不合适,就不会有谅解了。按照我们认识到的一般的人成长规律来讲呢,只要孩子长大到了“大人不能容忍”的年龄,也就是他自己从内部的需要出发,特别注意这类问题的年龄。这个年龄在哪里?从初二开始。初二以后,尤其是高中这个年龄段,孩子自己对于“社会要求自己做什么”,特别的在意。你妈妈只要想到了,跟孩子正面的说一说,下一次,在现实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件,他自己就会去按照社会要求的方式去做。当然了,如果当事之前,孩子根本没有听到过类似的要求,没人给他讲过,那他就随机的来应对这件事了。这就会出现“正好违反道德”的事件出现,把妈妈气得半死。把妈妈气得半死,他自己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般来讲呢,在初二左右,开始出现孩子认为妈妈非常不讲道理的心理。妈妈是情绪化的,还要遇到孩子缺德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火冒三丈。你妈妈这边火星子直扑腾,孩子那边呢,他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老娘跟自己发飙。没人跟他说过么,他不知道哪里弄错了。一般来讲,遇到这种情形,孩子会归因到某个他做得对的方面,而老妈对于那个方面发火。孩子的结论就是,老妈不理性,完全不讲道理。

年龄到了,“爱”就不起作用了。小宝宝才谈爱,大了,要讲道理。孩子大了,妈妈要教。事实上,每个妈妈,都曾经不厌其烦地教自己的孩子各种事情,讲各种道理。可惜,那都发生在孩子小时候。小时候,孩子根本听不懂道理的,他就是跟着爸爸妈妈做,模仿。讲道理没用。等到了初二,讲道理有用的时候,妈妈只关心怎么上重点,根本没心思讲道理。遇到孩子做出缺德的事情,实在憋不住,就发飙。

母亲的自然心理行为,有很多申爸一直想不明白的地方。这就是一例:为什么上帝非要在孩子不需要道理的时候,让妈妈拼命讲道理;在需要道理的时候,妈妈只生气不讲理呢?青春期逆反,对吧?逆反的具体原因,申爸认为,很大程度上,在这个地方:孩子认为你老娘不讲理了,你还说啥?越说越烦。逆反期,在母亲这方面,也很委屈:我可不是那种混不讲理的妈妈,偶尔发怒,那都是有道理的!可是,你有道理,你得把道理讲给孩子听才算数了。你的道理,不是他的道理。他从没接触过这个,不知道这些道理。得教。这个哈......初二以后的妈妈,你遇到事,耐下心来,认真分析,确定孩子什么不知道,然后,直截了当地把符合社会期望的做法,讲给孩子听。这个年龄,孩子对这些事情,特别敏感。你只要说一次,他就牢牢记住了,并且,不用叮嘱,再遇到类似情境,他就会做。每一次,你看着不顺眼,还能憋住的情形;每一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形,妈妈都找到原因,直接教育孩子,而不是憋着,也不是发火,只要能做到,孩子的逆反,三分之一就没有了。其实呢,做顺了,很容易。妈妈心情舒畅,孩子也教育得很好。至少,妈妈想到点什么,要去要求孩子做,自己心里惴惴不安,诚惶诚恐,生怕孩子翻脸,事儿就搅黄了,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出现。再有呢,三分之一,就是你妈妈得忍着点儿,别“包打听”似的,探头探脑,鬼鬼祟祟地在孩子那里打听这个,打听那个。他跟谁一块儿去玩了,作文里写了什么......这些小事,真的那么重要吗?人家需要点自己的私人空间,你妈妈非得硬挤,把丝毫的空间都挤得干干净净。这好么?你妈妈得换个角度去思考:即便你知道了他跟谁去玩,知道每一篇作文的内容,甚至丢到纸篓里的草稿的内容也知道,你又能怎样?你知道了,你也做不了什么,你干嘛非要知道,让孩子气得牙根直。这是这个哈:大约在初二起,妈妈遇到自己感觉不爽的事情,要认真分析,孩子什么事情不知道,然后,教孩子。如果这件重要的事情,你妈妈忽略了丝毫不做,满脑门子想的就是“重点高中”,那发展到高二高三,母子之间,就只有天天相互给对方进行挫折教育了。逆反期是个伪命题,只要妈妈在关键的两三件事情上做到位,孩子那里,根本就不会出现“逆反”现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来看公知哈。这个呢,任何成年人的心理现象,无论多么令人迷惑不解,你只要把他积累的心理,在其成长过程中展开,对比正常人正常的发展过程,你马上就能看明白,他的问题,来自哪里了。其实呢,风起于飘萍之末。所有的问题,都有个很平常的开始。

咱们拿著名的舟子为例好了。申爸不认识这个人,以前似乎看过他的科普文章,写得不错。申爸认识他去美国之后,住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在她那里,舟子先生无非就是各种的具体生活细节上的“缺德”罢了。有些德,缺得很有意思。他推特上的中文发言,申爸倒是经常看到。总得来讲呢,当下的言语,看得出这个人的心理病态:语出惊人所带来的关注,在他那里产生的优越感,已经满足不了内心的膨胀了。因为满足不了,所以开始瞎说。怎么惊人怎么说,到了轻度癫狂的地步了。申爸说他,不过是他引人瞩目地令人反感罢了。你很难把一个孩子造就到他那种高度去,但是,从他的高度,到正常人的标准,还有各种的阶梯。不留意的话,低一些的阶梯,不小心,就踏上去了。你比如说,很多人,不惜翻墙,到推特上,专门去怼他,越困难越上瘾,乐此不疲。这种行为呢,本质上,跟舟子有同样的毛病,只不过,程度要轻一些,站在比较矮的台阶上罢了。对于舟子,最好的方式是:不理他。这就完了么。

因为他典型,勇于献身,我们拿他来看,教育上的缺失。如果,在初二开始,这孩子就考试永远第一,领先同侪,鹤立鸡群,而其母亲又没有对其道德融入方面,进行过良好的引导的话,长大了,很容易就踏到各种台阶上去。也即是说,在成长的关键期,优越感爆棚,而忽略了社会融入的教育,孩子长大,就会那样。优越感这个玩意儿,河豚。味道鲜美,但也危险。它本身无所谓好还是坏。就好像毒药一样,君臣辅佐,使用得当,单独一味毒药,可以称为救命药。要是不得当,真的就毒死了。优越感,由成就感带来的优越感,一般来讲,是比较良好的心理体验。这个,我们在今后,会重点说。现在暂时放一放。

我们关注另外的一个方面:妈妈们知道,任何观念,它都来自于感觉,来源于一个人,直接的体验。在关键期,直接体验的缺失,会被时间放大,在未来,产生严重的后果。在道德发生方面,严重的后果,是怎么一点一滴地聚集起来的呢?是怎么在接下来的关键时刻,导致大面积的错位、塌方的呢?

今天先说到这儿,明天接着说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19 20:42 , Processed in 0.0862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