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50|回复: 1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琢磨如何进入愉悦性学习】---2021.03.19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2 09: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3-22 21:10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琢磨如何进入愉悦性学习

2021-03-19
嗯.....今天呢,先说说那个“双层结构”的问题。

前额叶在神经系统中,起着中枢的作用。它是中枢的中枢。这是一种比拟的说法,具体来讲呢,它可以通过控制流向其它脑区的血流,来调节大脑的活动。我们都已经知道,大脑的神经活动,非常消耗能量。而人体器官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化学物质的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所需要的氧,由血液从肺部带过来。要是哪项心理活动的脑区,它的供血被前额叶阻断,血流量减少,它因无法获得正常思维所需要的能量,就只能处于抑制状态,无法兴奋起来。要是一个清醒的人,整个脑区都被抑制了,人就处于无聊的状态。因无所事事而无所寄托,就是无聊。无聊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它大概是前额叶的某种bug造成的:你总该放过某个脑区,让它处于活跃状态,对吧?它毫无来由,不由分说,所有脑区,全部抑制。

小孩子,前额叶还没有发育,根本没有“无聊”这回事。你从没看到小孩子无聊。他只要清醒,总是找某件事,在兴致勃勃地做着。前边提到过,前额叶本身也是一种普通的神经回路,它也要被“总线”上契合的信号所激活。别的回路被激活,会去控制机体的某个器官的活动,前额叶被激活,会去抑制其它无关神经回路,只保留需要活跃的神经回路的供血。事实上,脑部的供血总量是已固定的,抑制它所有其它无关的脑区,就等于把能量倾注到目标脑区去了。上述,从神经生理学科那里,我们隐约可知的,就只有这些内容。

双层结构之间的互动,还有让人迷惑的一些特性,神经生理学就无法告诉我们了。要进一步,我们得去看孩子。大申是去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对文言文进行陈述的。在12月20日....其实几乎就是立刻了。19日申爸主要把规则让大申明白,20日才算是正式开始....申爸就明显感觉到,大申向好的变化。那种感觉,跟半年以来,申爸跟大申搞其他内容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那是一种浮在表面的愉悦感....大申的愉悦感哈.....即便不是本人,你也能明显地感觉到,大申的那种愉悦感。它不是欢乐感....欢乐是一种很强的感觉;他的愉悦感,没那么强。但是,那种让人舒服的感觉,弥散在大申脸上,态度上,和行为言语上。申爸跟大申一块儿学习,从来就没有那么令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变化呢,最主要的,就是大申不那么分毫不差地追下课了。搞欢愉起来,慢慢忘了时间。甚至有超过十分钟才下课的现象出现......

申爸曾经提到过,有一种“进入状态”的感觉。好比说,你上班,一旦进入状态,就专心致志全身心地处理某件事情,一转眼,就中午了,吃饭了。时间都好像不存在了。事实上,这种完全“浸入”的状态,申爸是在高三的时候,觉察到有的;在高中的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申爸自己几乎每天都处于这种状态之中,直到高考结束。这种状态下的人,学习效率奇高无比。申爸就是靠这个玩意儿,侥幸考进北大来的。但这个东西于申爸而言,跟六脉神剑于段誉差不多:你无法掌控它!它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你想要的时候,它无论如何不来;在不留意的时候,自己惊异地发现,自己已经处于这种状态了。你等申爸高考完,进了北大,再学习的时候,这种完全浸入的状态,就是很少来了。在高三,当申爸第一次意识到有这种美妙的状态之后,就想尽一切办法,试图让自己一直处于这种美好的状态中学习。当年,申爸摸索出来的方式是:早起跑步;晚上早点睡觉。事实上,这种模式,在申爸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就相当稳定了。并且,看起来效果很好。但是呢,赶到进了北大,申爸失望地发现,这种法子不管用。于是,申爸又折腾,试各种因素。可惜,这次没有成功。

当年,申爸是怎么做的呢?先得有猜测。比如说,申爸当年的猜测是,某个学科,可以更容易地让自己进入状态,于是,就逐个学科去试。实操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实操很复杂。你比如说,你锁定力学这一学科。力学学科呢,还分学过的知识,正在学习的知识,将要学习的知识,对不对?到底在学哪种知识的时候,会导致自己能进入状态呢?这就得去试了。可是,试的时候,还有问题:你是做作业呢?还是读教材呢?还是看笔记呢?学过的,正在学的,未来要学的,几乎都有这三种方式,你还得去试。

事实上,靠这种排列组合,大海捞针,你是捞不着任何结果的。需要搜索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大得你完全没有时间资源去遍历。所以呢,最要紧的,是要找规律,把无关的空间项,大块地砍掉。砍得只剩下三两个,或者只剩一个,你才好去试。那你要没规律怎么办呢?自己发明规律。这不是假的么?你自己发明的。当然是假的。假的也比没有强!

申爸很快就意识到....其实,申爸在高三上学期,就意识到了...自己对这个游戏的兴趣,比学习的那些学科,要有兴趣得多得多。很多很多很多年之后,申爸才明白,他们到美国顶尖的大学,读理工科研究院,出来之后,学到的最重要的成果,其实就是这个玩意儿。申爸在17岁的时候,自己就摸索到了。其实呢,申爸跟身边其他的同学朋友比,这个东西,是申爸本人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快速增长。到了大约35岁左右把,经过“半辈子”的磨练,这种能力,可是进入化境。申爸自己的感觉就是说,任何一个领域,只要能锁定,申爸很快就能够凭着常识逻辑和所知道的有限事实,把这个领域的基本规律或者基本事实给扒出来。往往是面对面的聊天,刚一开始,谁也没有留意的一个话题,等到聊天结束,双方可以带着很深刻的全新洞见离开了。这种能力,申爸自己知道自己有;同时,在聊天对手那边,是很令人着迷的一席谈话,印象深刻。刚一开始,这种聊天,申爸很喜欢干。因为聊得很爽,对不对?但是,很快,申爸就不干了。爽是爽,实在是太累了。聊完天,整个人都快虚脱了的感觉。累得饭都不想吃,只想着倒头睡觉。

申爸现在已经很少自己没事找累了。这种聊天的时候,时间也消失了...这一点,申爸知道。这种类型的聊天,是申爸发现的唯一一种随意“可入”的情形。可是,你这个,对吧?这种聊天,可以随意进出,又能看出什么规律来呢?申爸要的又不是聊天,是在别的有价值的活动中,可以随意进入这种理想的美好状态。

后来,就有了大申,大申爸就不琢磨这个事情了。原因很简单,但凡有光靠内省就能洞察本质的可能,申爸这么多年,早就搞清楚了;人最难的,是无法看清楚自身。所谓know thyselves。想要看清楚自己,你得有面镜子。孩子就是你自己看清楚自己的镜子。没镜子,你搞不清楚,自己长啥样。事实上,对于随意进入理想状态的探索,就是对于人本身的探索。没镜子,探索不动了。

申爸对于大申的高考,直到去年6月19号之前,一直信心满满。满满的信心,就来源于,申爸认定,等到了时候,申爸能够把大申也送进那种美好的状态中去学习。种种迹象表明,进入那种美好状态,是存在敏感期的。在敏感期,进入状态,很容易。申爸就是在敏感期,自己摸索,无师自通地进入了(但这很难讲。当年很可能有师长精心地点拨过,无奈其过程已经埋入潜意识,唤取不出来。)

嗯...现在呢,大申正处于那个敏感期。借助古文,申爸已经能够让大申处于看起来很愉悦的状态了,时间感,似乎也被前额叶给断了血。但是,很明显,大申距离申爸所说的那种“理想状态”,还有一段距离,应该正走在半路上的感觉。这个....时间就这样很快三个星期就过去了。这时候,大申的期末考试要到了,申爸就停了古文,腾出时间给大申复习考试。后来申爸才明白,这种方式是错误的。应该每天他复习之前,来上一个小时的古文陈述,才开始复习,这样效率高。原因倒是很容易想到:如果大申古文时的那种愉悦感,是前额叶激活带来的,那么,在下课的时候,整个大脑,应该只有前额叶和跟古文陈述有关的脑区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其他的脑区的血都给前额叶掐了么,对吧?这时候,接着学习下一个学科,前额叶依然活跃。它既然活跃,就应该很容易把古文的血掐了,把下一个学科要用的脑区活跃起来,对吧?这等于“用古文”静心。佛教他们什么东西的,很擅长弄这些,并且把这种活动神秘化;其实呢,没那么神秘,它不过是借助了大脑的某种特点罢了。

高考它不止考语文一科,搞古文,怎么解决高考的问题呢?原理就在这里。就这么简单一点点东西,申爸想了好久,才想明白。想明白之后,已经是寒假了。申爸拿来一试,如愿以偿,那是相当地管用。说话,这就到了寒假了。在寒假里,大申恢复了去年寒假的成例,每天拿出三个小时,来学习。去年的三个小时用来看马昕,今年的三个小时,用来陈述古文。强度一下子就上来了。升到了以前的四倍半。上个学期,每天搞40分钟古文,现在变成三个小时。大变化随之而来,大申开始主动找申爸约时间,到了点儿,自己找申爸开始了。主动性,掉了个个。寒假就这么过完了。几乎马上,规定性时刻,就到来了。

先说这儿哈,申爸得去搞点别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4 21:14 , Processed in 0.0672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