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99|回复: 1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论在实践中缺乏经验的怪异性】---2021.03.12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4 09: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3-14 13:34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论在实践中缺乏经验的怪异性

2021-03-12
定制兴趣。其实吧,根子上,定制兴趣要有前提。定制兴趣的前提就是,孩子的大脑,需要处于成长期。它的神经系统,处于生理学意义上的“一片空白”。大脑有极强的内部规定性,对于外界的刺激,产生明确的趋向性。小孩子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一旦到了十周岁,就差了。你十三岁的初二孩子,你妈妈给他定制个兴趣试试?你刚开始,他就皱着眉头说:“想干嘛,直接说!”

小娃娃就比较好,容易忽悠。你麻麻直接忽悠他,就能把始开了。....这个哈,顺便说一句:借助于孩子童年时的这个心理特征,申爸的意图呢,总的倾向是,要在孩子出了间苗期之后,形成对于历史的兴趣偏好。只是,当年申爸自己操作失误,没有弄对,可惜了。现在看起来,山上小猴子们,在这方面,也毫无建树。等申爸把大申送到大学,回过头来,搞第二轮小作坊的时候,重点要干这件事儿....

现在呢,转眼到了大申这么大的年龄了,申爸发现,现在也仍然有定制兴趣的可能性...并且,可能性还很大。这么讲,并不是说,申爸在大申那儿,已经把“定制兴趣”这件事情搞掂了。没有,还没正式开始。申爸这会儿只是在做准备.....但是,有了小时候的经验,申爸觉着,这事儿肯定行!并且,事情似乎是这样的:大申这里来搞这些,有点晚。应该是从孩子第一次出现晚上自己不睡觉,就开始着手搞了...跟童年的定制兴趣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少年期的这次定制兴趣,需要有针对性的准备。这个准备期,可能需要挺长时间的....三五个月,或者半年?现在还不确定....童年的时候,孩子就是听。在这方面,只需要几天的时间,经过两三个弛豫期,孩子就喜欢上新的聆听主题了。现在不行。那个....咱们继续猜谜哈。在动手做模型之前,要把手上到底有多少陶片理清楚,得虚拟地在头脑中,设想出一个形制,能把这些陶片都容纳进去,这才行。我们继续看事实。

申爸自己有些个经历,自己觉着好神奇。那时候,申爸28岁了,终于开始在清华开始读MBA。申爸这个年龄,很多事情,是踩着点走过来的。比如说吧,申爸一进小学,用的课本,就是“全日制十年制全国统一试用教材”了。申爸的语文课,第一页翻开,就是毛主席的白色的大理石坐像,在毛主席纪念堂拍的,课文里写着“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申爸入学前一年的课本哈,还是各省自己编的。申爸看过吉林省的自编课本,红色的封面,翻开第一页,写着“千万不要忘阶级斗争!”这个不大一样的,对吧?

赶到申爸大学毕业,那年正好赶上“92邓小平南巡”:刚踏入社会,就正踩在变革的分界线上。你大学毕业了,对吧?工资低,即便是放开了,凭自己的力量,也买不起房子,不要讲,在北京买房子。这边你买不起房子,那边,也没商品房卖。申爸大学毕业七年之后,自己终于有了点积蓄,付过自己进清华的学费之后,剩下的,正好够买一套房的首付的时候,正好,朱镕基就开始推住房改革。赶到申爸买自己的第一套房,到手了,申爸才知道,赶情,你买完房,还得交税!还有大修基金要交,入住的时候,还得交一年的物业费。最要命的,得装修啊!这些钱,买房的时候,根本就都没想到。你等手续办到那儿了,人家才通知你交这个交那个。申爸就傻眼了,妈妈能想到吧?没人跟申爸说这些啊!那时候,又没有互联网;打听,跟谁打听去?身边所有的人,都是“分房”,根本就没人买过房。好不容易把税费都交了,拿到钥匙,实在没钱装修了。申爸跟申妈坐在毛坯房地上,看着四周黑呼呼的水泥墙,感觉幸福地不得了。

读MBA也是这样,正好踩线。申爸报考MBA的时候,是99年年初,入学的时候,99年的秋天。就在申爸考试录取缴费到坐到教室里,听第一堂课的这几个月时间里,社会上对MBA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刚开始的时候,这年年初,申爸在自己日常生活中 ,就没碰到一个人,听懂过MBA这个词的。人家知道申爸要考清华的研究生,都很好奇,打听学什么专业。申爸不敢把这个洋名字说出来,就用中文说学“工商管理”。人家收起好奇说:“啊....工....工商管理还有研究生?”申爸也说过MBA这三个字。这个洋名说出来,解释起来,费死劲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在申爸入学前那几个月,MBA忽然就热起来了。从谁也不知道的冰点,直接沸腾。猛然之间,申爸觉着似乎身边的人,人人都想读MBA的赶脚。从清华的MBA学费上,就能看出来。申爸交了3万,第二年,学费直接涨到了7万五,后来又涨过一次,不知涨多少,反正,等申爸打清华毕业那年,学费涨到15万了。你踩线的感觉就是这样的么:只要再迟一年入学,申爸把买房的首付,连同这一年攒下的钱,全加进来,也将将够付学费。

这是这个哈......申爸想说的,是入学之后的事情。当时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是时任总理朱镕基。经管学院,那老牛了!最主要的地方,是它网络了一批国外MBA、MBD的人回来任教。话说,这些人的课堂,确实听得申爸巴适得很。赶到过了元旦,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召集新生代表开座谈会,调研办学的意见建议。这一次座谈会上发生的事情,把申爸惊到了。是这样的:他不是征询意见么?就有学生第一个起来发言,提意见说,诚恳希望院里多增加企业实践方面的内容,多介绍实际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少讲理论。

申爸听了就懵了,妈妈们知道吧?这是到那时为止,申爸听到的最让申爸震惊的言论。什么原因呢?你要知道,申爸学的不是水利工程的研究生,它是工商管理研究生诶!如果是水利工程,学生因为年轻,对吧?没切身参加过水利设施的建设,请参加过这种建设的教授,多讲讲工程设计、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有情可原。可以理解,提这要求的,是什么人啊?他自己白天就在企业里边工作的啊!上的是夜校,不脱产的。你自己身处于的就是实践,你反倒跑到学校里来找实践,这脑子没安错吧?申爸到清华想解决的问题,很明确的:日常工作,见到的都是些树木,看不到森林。申爸想找人给申爸系统地唠叨一遍,整个企业经营,各个方面,都是怎么回事。最好是要那种演绎性的,从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出发,一步步地推演出一套理想化的企业经营模型。至于,从那个理想模型,mapping到现实的申爸自己的工作经验上,那就是申爸自己的事情了。你不可能指望教授给你做这个。教室里坐着好几十学生,每个都有他所从事的行业,具体的单位。那个千差万别,需要个案一个一个地去看的。教授怎么能统一去做?

就申爸的意愿而言,申爸觉着清华做得非常好!那些从来没进行过细致繁琐的企业日常管理的MBD们,把彼岸的企业的理想经营模型,描述得非常到位,申爸听得淋漓。要什么实践经验啊?要讲,在自己公司里有用的实践经验,申爸不比他们强?申爸有经验,但没理论,才来这报MBA的么。申爸看到的,都是公司一个个零散的政策,规定,申爸搞不清这些政策规定的来龙去脉,对不对?像搞清楚这些,你得有理论才行。这才是申爸坐在清华的原因么。可是,这世界上竟然有一边工作一边跑到学校里找“实践经验”的人,你打死申爸,申爸也想象不到,竟然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哥儿们喝多了吧?估计是脑子里哪根弦搭错了,才胡说八道,”申爸这样想着,下一个,又站起来发言了。最大诉求,跟上一个一样。一个接着一个,最大的愿望,都是这个。疯了,全都疯了。每天都在企业干活的人,缺少企业的实践经验....这怎么这么诡异,这个命题?

这件事呢,强力的启动了申爸的意识雷达。申爸开始关注身边同类的事物。

申爸有多长时间没进电影院了?很长时间了。上一次进电影院,还是70周年的时候,去看《我和我的祖国》。不止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就没疫情,申爸也不会进电影院。为什么呢?咱们就说哈,它那个《我和我的祖国》。那个剧情,简直就是神经病!你不要说正常的生活,对吧?就是有正常想法的人,也不会相信,有谁生活中会发生那样的事情哦。

申爸不是说,那六个故事是假的。正相反,据说,《我和我的祖国》里面的六个故事,原型都确有发生的。真事儿。真事儿,他们找国内最牛叉的编剧,把它编成塑料故事,你说这个事情诡异不?“不是拍不出好电影,而是没有好本子。这年头,找个好本子,难呐!”很多人这么说。为什么没有好本子?是因为编剧们编不出好本子。那么多编剧,为啥编不出好本子?是因为编剧们缺少生活经验,需要去体验生活,去采风....听起来,耳熟不?编剧每天不都活着么?或者就会产生“经验”啊!为什么每天都生活的活人,会缺少“生活经验”?那话,给说得好像编剧们都是冷冻人,需要写本子了,就化过来,写;写完,再冻上,等下一次需要写本子了,再化过来用似的。他两次化过来写本子期间,他活着么。活着是活着,可经验呢?活着活不出“生活经验”来,非得去采风,体验生活,才会有“生活经验”。“嘶.........”这种观念,听得直磋牙花子:这都什么怪异的外星观念啊!你还别说,这样想的,还真不是一个两个人。“他们圈儿里的,全都这么认为”的。这导致,真的忙一年,一部可看的电影,他们都拍不出来。疯了,全都疯了。不是不买票,不进电影院...而是进一次,失望一次,申爸彻底绝望了之后,就再也提不起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兴趣了。

这个....大申大了,全家开始进剧场,看演出了。申爸认真地研究了一下北京的演出市场,申爸发现,由正常人起草脚本,正常人导演,正常人表演,来给正常人看的演出,已经很少很少了。这个....最好的,仍在坚守的,首推人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还真是,相当地不错:接地气,有生活感。其他的,国家话剧院,属于薛定谔猫的状态,时好时坏。好起来,也能整出《四世同堂》、《大宅门》那样的话剧;坏起来,散了场,申爸一边往外走,一边暗下决心,再也不来上当了!这个.....整个一代表演领域的人,全都被教育得坏掉了.....你很难找到鹤立鸡群的。

且慢:这种情况,到底是在那些编剧,导演的教育过程中,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还是不该做的事情,做了,做错了呢?以前,申爸一直以为说,是后者;现在,大申长大到这个年龄,从大申这里,申爸观察到,应该是前者。他们的问题在于说,他们的世界观出了问题。他们有一个不切实的,不完整、不统一的碎片化的世界观。呈撕裂状态。这人就彻底废了。没救了。这是这个....

先告一段落。休息之后,咱们继续摸索下一个碎陶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7 01:42 , Processed in 0.0687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