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36|回复: 4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建立陈述习题的神经回路】---2020.11.04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09: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0-11-5 20:57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建立陈述习题的神经回路

2020-11-4
七桂-迅雷爸0710B
申爸如果用倒叙的方式讲就好了,把结论和实操方案,步骤等1234567地先列出来,先甭考虑最终的方案结论和一般人的直观感受多么地不契合…然后再慢慢的推演叙述这个方案的建构过程,一步步地溯源和吃天。
看到迅雷爸的建议了,申爸用电脑上的客户端操作微信。不晓得为什么,电脑客户端里看到聊天,总是比手机上要少。刚才申爸抠手机,才看到迅雷爸昨天的这个发言。看到了是看到了,可是不对啊:迅雷爸建议的,申爸不是早就说完了的么?去年开始,陈述数学课本上的小题儿,然后,寒假看马训,每天三钟头,后来,从六月十九日开始,每日一题,一直持续到今天;爷儿两个说物理题,数学题。假期的时候,就找本好书,说上面的题;开学了,就说它写的作业。书单封面,都已经发给到妈妈们了。从八月二十六日开始,把每日一题和陈述扩大化,搞语文,希望也能够“把语文击穿”……就做了这些,全都已经说过了。

它这事儿吧,申爸也知道,光这么说,基本上没用的。好比说,武林秘籍里边的,有“招式”,还有“心法”。光看招式没用,就像洪七公当着欧阳克的面教黄蓉打狗棒法,欧阳克看得很清楚,每一招每一式都清清楚楚,但教完一动手,欧阳克还是给黄蓉用刚教的招式打得狗啃屎。原因就在于,洪七公没有当着欧阳克的面,把想配套的心法也说了。“招式”就申爸说过的那些,没别的东西了。还是得说心法,要不然,招式真的没多大用途。麻麻们用起来的信心就没有,因为那些招式看起来过于简单,稀松平常,毫无“帝王之气”;况且,真的要动手去做,又非常困难。

真的。为什么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情,真的动手去做,会那么困难呢?有人一直搁于幻想,拿虚幻的结果当做现实的满足,不肯动手,也懒于动手,就那么着在美好的想象中沉迷。这种情形,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里做了非常形象的描写,申爸曾不止一次地转过。哪位妈妈手头正好有,再转这里一次,给没见过的麻麻看看。

一旦对沉溺腻烦了,自己试着去动手,立刻就被困难所吓倒,爬不起来:想起来那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真的真的是难。于是就分叉,少数人又退回到原来迷幻的状态继续迷幻;更多的人呢?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迷幻:因为简单的做不到,又想解决问题,就执着地不断地去寻找“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更好的解决方案。现实的情况是,这些人往往把事情搞得无穷复杂,根本不具可操作性。这是一种更大的、叫人绝望的堕落。从对于简单的现实的想象上的满足,转移到对于“方案”本身的极致追求。

一群这样的聪明在一起,搞到最后,都到了成癌的程度了:一件简单的事情,讨论再讨论。其实你直接地起手去做,不要半天,事情做完了。可你过一年,365天之后再回来,那群人还在那儿讨论。似乎人们本能地回避任何现实中的实操动作……“想”可以,出谋划策可以,但千万别让我干什么。有妈妈说,没有啊……妈妈们还别不信,你到你们公司/单位的会议上看看,就知道了。越是高等级的会议,一般就越是在那儿扯皮。有些皮不是扯了365天,而是年年都在扯。

这个....那什么哈,申爸的意图不是想批评那些人。申爸再强调,申爸对成年人没啥兴趣,申爸的着眼点,在孩子那里:有极强思维能力,又随时能挽起袖子干活儿,腾楞腾楞地干。这样的孩子,怎么培养出来?咱们花果山的目标是啥?给未来培养能想到、能做到的人。

很多很多很多年,这问题一直困扰着申爸....其实,是申爸想知道答案是什么,如何解决这问题。曾经思考过很多可能,但都越想越糊涂....直到大申长大到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了,申爸这才算有了一面镜子,里面有一个单纯的人,让你能够看清楚,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看明白的一刻,申爸马上也就想明白,以前为什么老是搞不对路了:本质上,大脑不是一个“通用系统”。大脑是一个“专用”系统。如果我们把大脑想象成一个黑盒的话,那么,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需要大脑中有相应的机制进行控制。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行为,皆如此。简单到申爸的拇指去撞一下空格键,以便把搜狗输入条上显示的第一条备选词组输入到“发送”框中;复杂到探索整个的孩子的教育的行为...

是的,申爸十几年来的探索,控制这个行为的,是一个专门的独特的神经控制机制在申爸的头脑中。这个机制,它有它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个机制,并非在大申出生的那一天,才开始建构的;真实的情形是:在大申出生的那一天,这个机制基本上已经成型了。申爸今天为什么会这么想?要想理解,就需要到更久远的历史中去耙犁缘由;实在是,就目前而言,除了看历史,没有别的任何可以去看的东西。

既然大脑是一个“专用”系统,那么,如果你妈妈要求孩子把一道数学题讲一讲,孩子今天推脱说,数学作业交上去,今天没发回来;明天作业本发回来了,但是坚持说“不用讲,我拿笔再做一遍就行了”;后天呢,你妈妈再要求讲一遍,孩子就说,那啥,“讲”那个东西,有啥用啊?我都会了.....昨天刚做一遍的,会到不能再会了,妈!

再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妈妈们的解释,就跟从前完全不类:这是一个人遇到他头脑中没有处理某种行为的神经控制机制的时候,他的正常的心理表现。妈妈们去体会:你身边的任何人,他遇到不想干的事情的时候,他的反应,一般就是:1、干那件事缺少客观条件(这相当于直接拒绝,没条件,你咋干?);2、变通。变通成自己熟悉的任务去干(把“说”改成“写”);3、从价值上否定(干这件事没意义!没用,做它干嘛)。

当然了,这是低层次的。低层次的对策,会给人以消极的印象;高级一些的,是态度上积极支持,然后狮子大开口,要各种资源来解决问题。如果对方真的着急需要,资源给了;反正资源足够,用资源硬堆,也堆得成.....这个不去说它了,回到主题上来。

事实上,解决孩子的某些深层次上的教育问题,这个用于“说”的专用神经控制机制,是一定要建立起来的。妈妈们一看就清楚:解决孩子客观上能做,但不想去做,这样的问题,有它的解决办法;客观上做不到而又让孩子能做去做的问题,也有它的解决办法,对吧?这两种解决办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两种解决办法,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一个人头脑中缺少执行一件任务的控制机制——客观上他做不了的时候——你去激励他,鼓励他,不管是用鸡汤去感化,还是用反话去刺激,这些都没用。威吓打骂恳求哀求,什么都没用。他做不了就是做不了。尽管大家都以为那任务很简单,“应该很容易做”。

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呢?如果妈妈认定,孩子不说题,是他头脑中用于说题的专用神经回路没有建立起来,那咋办?很好办,建立起来就行了么。

说难题不容易,就先说简单的题,把简单的题练熟;说简单的题也畏难,就读题。读书上的例题,读熟练;说读例题也各种借口,不乐意,那就朗读课文。朗读熟练;说朗读数学觉着怪怪的,那就朗读语文的课文。把语文的课文朗读熟;如果朗读语文的课文,还不乐意,说太长,没必要,那就朗读语文的要求背诵的课文......这总没有任何借口了吧?你要背下来,你总得把它读熟,对吧?

把语文要求背诵的课文读熟之后,朗读语文普通的课文,朗读语文课文,把嘴皮子练溜,去朗读数学的课文,就没难度;朗读数学的课文没难度,朗读数学的例题就不畏惧;朗读数学的例题不畏惧,说课后“练习题”里边的小题儿,就无障碍;每一课的“练习题”陈述起来全都无碍,从简到难,陈述数学作业这事情就能做起来.....这是很容易想到的“常识”。维果斯基叫这里边所体现的原理为“就近发展区”理论。“就近发展区”在神经回路的建构过程这个层面,可以得到妥帖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6 01:03 , Processed in 0.0729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