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81|回复: 4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实践群:申爸谈孩子的思维发展情形像扁担】---2020.09.16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6 22: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初中实践群:申爸谈孩子的思维发展情形像扁担

2020-09-16
试着说一下哈。申爸呢,一直以来,都没有想过,这个小孩子思维的发展,是怎么情形的。昨天,申爸忽然想到,它是两头发展的,就像扁担担一担水。孩子小的时候,十岁之前,有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十岁之后,这个发展机遇就渐渐平复,归零;直到二十岁前,又来了这么一场。这个形状比较有趣。二十岁之前这场到来之前那个“归零”状态,其实持续好久,从十二岁到十六岁,四五年之久。时间太长了,申爸本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了。没想到,奇峰突起,孩子又来了这么一场。客观上来讲呢,在扁担那个阶段,它也不是完全的死寂线一根。也有小的起伏,只不过,跟两头波澜壮阔的发展相比较,那些起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起伏,一个就是“论语敏感期”,一个是“社交敏感期”。其他申爸没发现什么。十岁前的那次发展,背后是整个大脑神经网络的大成型构成的,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性格、智力水平、情绪类型这些最基本的个体特征。它是世界观的决定期。根据申爸一贯的据守的“少则得多则惑”的原则,在孩子那个波澜壮阔的发展期,申爸只关注一件事情的建构,那就是智力。其余别的任何事情,申爸就那么眼睁睁地静静地看着机会在眼前出现,发展,消逝,而不去做任何积极的干预。申爸思路倒是很清楚,除了智力水平这一个方面之外,让大申跟任何一个别的正常孩子一模一样就行。但问题是,申爸发现,这很难。举个例子。大申在小学,他们整个年级,如果有两个孩子补考,那肯定有他一个;如果有一个孩子补考,那就是大申。到了四五年级,每个学期学完,大申补考成了常态,申爸都不知道补没补,哪科补了。申爸发现,全校160个孩子,别的159个,家长都尽力地把孩子的成绩往上拉……这变成了常态,妈妈们理解吧?……如果作为家长的申爸,不跟别的家长一样,在家动手拉大申,他靠自己,那是完全跟不上的。整个的教育环境,跟申爸这代人小的时候,完全是不一样的。申爸没有客观的统计数据,只能靠一些现象,外加推测来判断。

哦,对了,申爸说切身体验。就说这个家长补习。大申他们学校,在小学阶段,北京公认的“最好的小学”之一了。客观的情形是什么呢?四年级的时候,申爸问大申,你们班有几个人不上补习班?大申说,只有他和轩轩两个人,“一个班儿都没有”。轩轩申爸知道啊,那孩子家资巨万。本来在顺义那边住别墅,轩轩要上学,赶紧在学校附近,买房子搬家。后来,他们家在朝阳门内大街边上,买的房子。果然,小学一毕业,大申就受邀参加轩轩的告别晚宴,妈妈带着孩子去美国上中学去了。感情打算继续在国内念书的,只有大申一个,不上补习班。这是一个侧面哈。另外一个侧面呢,大申不是看王丹宁马昕石国鹏么?申爸也在边上蹭看。那些老师,在课堂上,指名道姓地说谁谁谁,哪个学校的,哪一年的,在我的班上学习,后来考了北京是文科第一名。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有姓名,年级,还是状元,网上一搜,就搜到么。搜到正式的报纸的采访文章曰:从小自立自强,兴趣爱好广泛,曾获钢琴多少多少级,柔道什么颜色的段位。尤其提到,高中的孩子,自己刻苦努力,学习效率高,不参加任何补习班,还演了话剧……这个不参加补习班,成了家长和社会的政治正确了都。他说不参加,那教她的补习班的老师,说的是谁?诺,现状就是现状,对吧?你无法忽视现状,尤其是作为妈妈,你不能无视妈妈的心理特点,忽悠大家跟申爸一样。关键是,申爸那样,是因为大申他九年一贯的学校,他没有小升初的压力。如果大申在一所普通小学,申爸也无法那样,对吧?你成绩单上一看,小学一堆不及格,你想到哪个初中去啊?关键是,申爸渐渐意识到,在小学,家长不干预孩子的具体学习,是错误的!这个很重要,回头申爸要重点说哈。

于是,申爸很积极地发明解决学习成绩的法子。刚开始,是法子有,妈妈们不熟悉,用不好;经过这两年,情形就变了;是妈妈想弄好,但法子不够用了。这事儿,回头申爸要好好说道说道。其实,妈妈只要把教案和盲算搞好,孩子考试成绩过得去,就要集中精力于伴听、阅读。申爸再一次跟妈妈们讲哈,到了大申现在这个阶段,小学的学习成绩,包括学到的那些内容,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大申当年听的那些“故事”,跟读的那些书。

滑铁卢Aria Brina爸1108-1307G
六年级就不补考了?
对啊...还真是的。大申就小学补考。他们五四制,六年级就学中学课程了。六年级一开学,就学六门课了。大申就语文和数学不好,其余的课程,成绩全都优秀。后来开始学的那些课程,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历史还是地理,包括英语,孩子小学的伴听和阅读,都已经涵盖了。所以呢,大申的学习,对于申爸而言,就是数学和语文这两科从一年级一路学上来的科目。大申是的……自打小学毕业,再就没补过考。主要原因之一,也在于七年级的时候,他的数学就给郇老师拽上来了,就剩个语文,现在申爸动手搞掂就完了。

七豫_浩浩妈0706B
家长没有申爸的能力,差的多,咋办?
所以啊,小学的孩子,甭管家长有能力没能力,妈妈都要适度干预孩子的学习。把盲算和教案搞好,让孩子的成绩不要像大申那样,小学一直垫底,而是能够搞到第一集团去,就好了。现在,你们妈妈的苗头不对的地方在于,都进了第一集团了,还要再努力。知道过犹不及么?非得多考一分当那个第一:你妈妈过头了。不要说多一分,少两分,都没问题,要抓对孩子真正起作用的事情:伴听,阅读。

嗯...接着说正经事儿哈。话说那个扁担,前边一坨坨,申爸说得很详细。当然了,当年申爸搞不清啥情况,探索味道非常浓重。你赶到后边一坨坨……前额叶开始发育了……神经系统发育的规律,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也不感觉震惊了;我们也具有丰富的干预经验了,对于后一坨坨,拿下它,“尽在掌握”的事情。但是,有一个问题遗留下来,没有被涉及到。而这个问题又非常重要。这个问题是:为什么前额叶的发育,如此之重要?简言之,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来源于这么一个事实,在前额叶发育的过程中,大脑会开启一个窗口,从外界吸收信息,用于建构孩子塑造其一生的一项决定性能力,自己完整地去解决一个问题。注意,孩子大了,成长的主题,已经不是“认知”了。这不是一项认知能力。尽管任何一种能力,都要以认知为基础,但是,这种能力并非认知能力。它是一种“做”的能力,它的目的是“实现”。在敏感期,跟其它的事情,不同的地方在于说,处于敏感期的孩子,认知就等于做。这什么意思呢?我们成年人都知道成功学的那些励志读物。写那些励志读物的人,金盆洗手,开微信号,在号里,他承认:我这辈子唯一成功的事情就是把你们忽悠信了我写的书。总得来讲,那些又呼又号的读物,还有“教练课程”,对于成年人,是没啥用处的;但并不是说,那些内容本身没用。不管是什么内容,只要它写在书里,对于读书的人而言,就是一种认知活动。认知是认知,行为是行为。对申爸而言,很多年以来,一直如此的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有的人书里看到了,几乎立刻就会影响到他的行为;为什么有的人读书是读书,生活是生活?读书是一种高尚的独立的智力活动吗?你不为了解决某些实际的问题,不为了解决问题所产生的疑问,你读书干嘛呢?只有实践才是唯一真实的,有价值的活动,如果一个人不是图书编辑,你号召他无目的地读书,有什么用?这不浪费时间么,这不?读书要有用,有用有需要的时候要知道去读书,寻找解决方案或者寻找有用的信息,帮助自己寻找解决方案,对吧?读书不是为了有用,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那一个符合逻辑的推理就是等有用需要的时候,没人读书了么。而社会上的现实,也真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一定是哪里搞错了,这是一;第二呢,那种分野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申爸在推测哈:由前额叶发展而开放的这个窗口期,孩子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品质,那就是,认知和行动,是一回事:他只要知道了,并且自己有做的可能,他就会去做。肯定的,人只有在这个窗口期的一小段时间了,能享受到这个好处。大申在寒假开始,表现出让申爸“感觉到”放心的那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申爸的主观感觉是这样的:你只要跟他说了,他认同,或者你跟他说了,把道理解释给他,他认同道理,回头,他就照着说的方向去努力了……他会若有若无地,时断时续地,一直努力着。现在大申十六岁两个月大,申爸发现的现象,应该是刚刚冒头,正在发育中。申爸还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他自己的意图,他自己努力,持续不断地去实现的苗头。现在呢,最要紧的事情,是要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让大申感觉到,从有意图,到产生行为去实现,到获得成功,得到奖励,形成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终点,再设立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再去玩一遍。这个循环,最好设置的领域,就是他的学习。这个领域,取得了成绩,你不用愁没有“奖赏”。现在呢,申爸还是得安静下来,聚精会神。得搞清楚“具体怎么做”。一个孩子,资质不要太差,到了十六周岁,妈妈只要设法让孩子在学习竞争这一方面,感起兴趣,形成正反馈的闭合循环,至少高考这件事,就完美解决了。原因倒是很简单:孩子自己知道学了么。可这个事儿,得怎么把它办成呢?

先到这儿,回头再接着说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6 17:09 , Processed in 0.0863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