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83|回复: 1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实践群:青春期孩子前额叶神经回路如何建构】---2020.08.21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6 19: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初中实践群:青春期孩子前额叶神经回路如何建构

2020-08-21
嗯……那边呢,高中妈妈表示说,那我们高中的妈妈,能做些什么。申爸也在问同样的问题,其实一边在问,一边还在大申那里去试。想到的事情,就到大申那里去试验。申爸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高中的孩子来讲,能考上清华的,跟远远考不上清华的,孩子们的差距在哪里?广东雷州调风镇那个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的孩子,跟隔壁湛江接到真的清华录取通知书的孩子,他们的差别究竟在什么地方?他们之间的差别,其实很小,将将肉眼可见,并且还会被人们经常性地忽略掉……

妈妈们往前看。2500年前,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本奇书,叫做《论语》。这部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编纂的孔子的语录,对后世中华文明的影响非常之大。事实上,它是在左右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这部书的第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好些年了,申爸经常看着屏幕上的这句话发呆。你说吧,他这个孔门弟子们,面对自己无限尊崇的老师,编写他的教学语录。编好之后,要成书了,对吧?你说,他们会把哪句话放在最前面?搁你,你会怎么办?

你一定会把让你受益最深,影响最大的那句话,搁最前边,对吧?不是一个人在编书。你想放在前边的那句话,它也应该是你的同门师兄弟们受益最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才能在最后成书的时候,确实放在最前面。那句话的意思,必须是公认的重要,公认的好,才能作为开山第一句,放在论语里面。你麻麻想啊,它语录体,对吧?孔子说了那么多话,从里边摘出几百句来,攒成一本书。书里哪句话跟哪句话都没太大关系,孤零零的几百句,那哪句话被选中,放C位,就很重要了……

这句公认的重要的话,到底在说一个什么意思?申爸一直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句话点出了人类一种最基本的一种心理现象……这个现象,无论是对人类社会,还是对人类的个体,都非常重要。可是,申爸就是抓不住,它到底指出了一个什么现象……

直到上个学期,大申开始学习《庖丁解牛》。庄子的这篇《庖丁解牛》,是留给申爸最深印象的高中课文之一。申爸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一直到今天,里边说的内容,申爸还记得。相比较而言,很多篇章,现在看起来,根本都不记得当初是高中课本里的文章,自己学过了。正好申爸试图搞清楚大申的语文学得费劲,是怎么回事,就就着课文,跟大申随便扯。

其实呢,任何一篇文章,它再好,在当初作者创作它的时候,无非就是作者自己头脑中有了一个想法,他觉着挺有意思,就把这个想法写下来所形成的。如此而已。任何一篇文章,如果大家众口一词,都说它好,那它里边一定记录了作者一个非常有趣儿的想法……这个哈,那个什么,那想法不但有趣儿,还有价值。又有趣又有用。如果一篇文章,你怎么看也看不出作者记录了什么……别人也看不出……这文章写得不好。

为了让大申明白这个道理,申爸就现场拿《庖丁解牛》来说明,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有趣儿的想法。你如果问申爸,申爸一直也没总结过,《庖丁解牛》,庄周到底在里边记录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想法。这不是申爸自己作,话赶话,自己把自己放在火上烤么……你还别说,这一烤,情急之下,申爸还真想到了庄周当年想到的是什么。

其实呢,庄周在《庖丁解牛》这篇文章里,第一次指出了一个有价值的心理现象:客体在主体那里,是如何表现的;主体在主观世界中,是如何对客体进行处理的。心理现象哈……它这个事情,并不是说,所有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会具有的……这一点一会儿详细说……既然如此,那么,文章中提到了心理现象,那就不是每一个读者,都能够解读出来的。

读者从来没有体验过那种心理感受,他怎么读文章,他怎么体会不出来,对吧?爱情是一种心理现象,对于每一个成年人来讲,你一提爱情的情境,她就有心理上的感应,对吧?几乎在每一部流行文学作品中,每一部电视剧中,都会有爱情的成分。就是因为这种心理现象,它覆盖范围是如此地广泛,你几乎可以闭着眼睛去写爱情,而不用担心对方那里没有共鸣。

共情,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对吧?我们可以猜测得出来,几乎每个人,都能做到共情,但是,只有很少人知道,自己的这种“推己及人”“推人及己”的心理活动,叫做“共情”。每个人都能做到共情,只有少数人知道,在别人嘴里的“共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什么感觉而已。

跟爱情和共情一样,《庖丁解牛》,也指出了一种心理活动。原则上来讲呢,人类的每一颗大脑……心理活动指的就是大脑的活动,为我们自己所意识到的那些……都有同样的潜质,可以“从事”解牛心理。这种心理活动是大脑的一种基本属性。但是,意不意识到自己从事了这种心理活动,肯定是很少人能够意识到的;对于我们来讲,重点它不在这里。重点在于,对于一个孩子,他以前从没有意识到自己从事了“解牛心理”活动,你怎么引导,开天辟地,让他不但能够从事这样的心理活动,还能意识到自己从事这种心理活动,进而,他还能自主地有意识调控,自己如何从事这种心理活动?这个……妈妈们需要看《庖丁解牛》,它具体说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庖丁解牛》,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在庖丁的头脑中,他有意识地自己给自己建构了一头虚拟的牛。这头牛是现实的牛的映像。庖丁就是在自己头脑中的假牛身上,千百次地练习,来获得他的神技的。故此,他才说他仅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人们其实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一个自己要思考的对象之后,对头脑中建构起来的这个意像,进行操作的。思考的操作是在头脑的意识中虚拟进行,并不是针对现实的真实事物去进行物理上的处理。

庄子借助《庖丁解牛》这篇寓言,在人类史上第一次明确地记录下来了这种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对于我们的教育,极有价值……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说。我们现在要说的,是另外一个更基本的心理现象。申爸在问:人为什么会有“感兴趣”这种心理表现?

申爸还在问:小孩子游戏,跟小孩子学习,真的就有区别吗?真的没区别吗?如果说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如果说没区别,在什么前提下,统一起来的?申爸的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在问:你怎么把学习变成游戏,对吧?孩子对于学习的内容,比游戏还执着,还感兴趣。这个事儿吧,还真是的:咱们确实把小孩子的学习,变成了游戏那样感兴趣让小宝宝去做的事情。藉此,我们解决了掌握英语、阅读、古汉语等学习任务。群里妈妈们热烈讨论的,就是这些事情。

在设计这些解决方案的时候,申爸有一些基本的假设和思考,是这样:我们把大脑看做一个黑盒,孩子学会任何东西前后,黑盒里肯定会有某种生理、物理上的变化。要把学会的东西保存记录下来么。你一点点变化都没有,就不会有“学会”这件事发生了。我们把记录变化的机制,叫做“神经回路”。按照神经生理学的意见,人类的大脑是由神经元所构成的,任何两个神经元,都能够通过一个的树突去和另一个的轴突,通过叫做“突触”的生理机制,建立连接。这种由突触机制建立起来的连接,它是有神经生理方面的网络特点的:一个神经信号过来了,新的神经元,通过新建的突触机制,被激活,处于电的激发状态。突触建立好了,一个外界刺激过来,它就亮了;昨天没建立这个突触的时候,同样的刺激来,隔壁的神经元们都亮,它还是黑的。我们抽象地说,大脑用突触网络进行记录和保留。

事实上,真实发生的事情,肯定不像上面说的那样。我们要考虑到,那个突触在建立之初,突触的轴突神经元上,早已经连接妥了很多的神经元。新的突触连接的,其实不是一个单个的神经元,而是两个业已存在的神经网络。如果,由新的突触连接到一起的新的神经网络,正好对应着孩子的一个行为,而这个行为又是有意义的,那么,在连接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个行为就会带给孩子极大的愉悦感。我们管这段时间叫敏感期。花果山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围绕着抓敏感期来展开的。

考虑到这样一件事情:我们无法就着上述假说,去把我们感兴趣的两个神经网络建立连接,让新网络具有我们所期望的功能,对吧?所以呢,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观察孩子的表现,通过孩子的表现,回推说孩子到了什么敏感期了。一旦“到了”,我们赶紧行动: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漫画敏感期,妈妈赶紧给漫画;到了三年的阅读敏感期,妈妈立刻给阅读……就这个样子的。就是因为“这个样子”,所以小河的基础三百群里,妈妈们都在屯书。孩子他的那个敏感期,就持续几个月的时间。孩子敏感期到了,你妈妈手上无书。等你把书找来,敏感期过去了。

麻麻哈,申爸跟你们讲,最大的乐趣,就是“买买买”。申爸站在旁边,看着麻麻们买东西的高涨劲头,吓得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你说花钱买东西这个事儿,有什么值得愉快的?乐成那样儿?要搁申爸,谁要是能保证申爸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全都有,申爸一辈子不买东西,才会乐成那样儿。这个买东西,对吧?对于女人来讲,本来就是愉快的事儿;对于妈妈来讲,买孩子用的东西,那更是高兴得无可如何;买对孩子有价值,还价值非常的东西,那简直就是无限愉快,妈妈为之着迷疯狂的事儿了。这呢,就是一种心理现象。咱们抓的心理现象,跟这个的性质一样。

一个人,只要他在行动,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他的头脑中,就无时无刻不在运行着某种神经回路。任何一个业已存在的神经回路,如果被唤醒运行,人就会产生轻微的愉悦感受……新回路对应敏感期,会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受……如果是旧回路,它的兴奋,能连带刺激情感中枢,而激发兴奋的正向的情感,那么,他的表现,就是不断地去重复同样的事情,不断地让那个业已存在的神经回路运行。

妈妈们买东西,就是这个行为触动了情感中枢。就申爸而言,购买这种行为,即便是连带了情感中枢,也是连带起了负向情绪。业已存在的神经回路被激活,会带给人愉悦感;就回路激活带来愉悦感的强弱,可能跟神经回路中所涵盖的神经元的数量正相关。这套假说,在小孩子那里,已经得到了完全的验证。现在,申爸的问题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这个假说,还成立吗?如果成立,我们在等什么敏感期?这跟以前,孩子小的时候,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在人类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叫做前额叶。位置就在额头下边。神经生理学已经明确地表明,这个脑区,是人类大脑最后一个发育成熟的区域,孩子到了青春期,前额叶才开始加速发育。前额叶的功能是什么?它的功能非常独特。别的脑区,都是控制身体的其他器官活动的,而这个脑区的功能是控制“别的脑区”的活动的。大脑本身也是一个器官。作为器官的大脑受前额叶的控制。前额叶受什么控制?前额叶不受控制。啊?不受控制。对。就是不受控制。那怎么能呢?那怎么不能。

你看看小孩子,就知道了,不受控制是一种什么情形。小孩子的前额叶还没发育,控制不了别的脑区。小孩子的整个大脑,全都不受控制。整个大脑,就是一个巨大的敞口。到了青春期,前额叶发育了,大脑的其他部分,都被控制起来了;但前额叶本身,是一个敞口。敞口下,不受控制的脑区统辖下的人的行为,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小宝宝们:小白蚂蚁一样地吃着书;或者带着伴听机,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上厕所都不肯放下;睁开眼睛,意识刚刚恢复,就把小手伸向伴听机的播放键,继续听。听的那可都是英语的……

我们可以借助敞口,轻松地实现某些有价值的行为,并且让孩子痴迷。在一般神经网络敞口下的痴迷,是痴迷这些事情,对吧?那么,在前额叶里面的神经网络,它的敞口之下,我们可以设计出什么有价值的行为,让人去痴迷呢?前额叶里的神经回路,它是控制大脑的……那里的神经回路,我们怎么去建构呢?

这个……哈:对于小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行为,不断地重复某些行为,建构控制这些行为的神经回路;我们可以通过环境的背景语音,不断地重复某个主题,建构孩子对于这些主题的兴趣……这些技术,现在都已经很成熟了。可是前额叶神经回路,它控制的是大脑里同样看不见摸不着的别的神经回路……我们该怎么弄呢,这个?

“我们该怎么弄呢?”回头再说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18 20:03 , Processed in 0.0865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