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39|回复: 1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实践群:“说”题的能力】---2020.07.21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31 11: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初中实践群:“说”题的能力

2020-07-21
在高中,大学,我们的教育,跟西方的,具体是怎么拉开的距离呢?这是我们的高考造成的。我们知道,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高考”。大学的入学选拔考试,就是普通意义下的高考么。但是,申爸一般提高考,都是指“the高考”,我们知道是专指我们的高考。高考有个特点,就是六张纸决定成绩,成绩决定上哪所大学。我们看到,决定成绩的,都是在纸面上:纸上写的题,写在纸上的题的答案。这样呢,就会造成产生一种导向作用:在中学阶段,除开纸面,不计其余。这就是高考的指挥棒的作用。其实呢,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的高考,忽略了“听”和“说”的作用,只强调写。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在高中的教学中,几乎没有老师强调“说”。

我们呢,先到现实生活中,看一看孩子。了解真实的情形,到底是怎样的。申爸老早就推测到,解决孩子高中学习的问题,其实不难。找到根本病因,就可以了。并且,这个病因一旦找到,拿出来说,那肯定是很多人不相信“会如此之简单”的。大申到了高中,申爸渐渐发现了问题。大申无法清晰地陈述出任何一道数学或者物理题的解题过程。他也能说,但你听不懂。就申爸观察,他在讲题的时候,似乎是对着头脑中瞬时出现的念头,直接说出来。这是很明显的一个特点。特点一:他不知道他所用来列写方程的物理原理,叫什么名字。他只关注“其实”,并不关注“其名”,这是特点二。我们知道,逻辑思维是线性的,形象思维是二维的,灵感思维属于三维立体。在申爸跟大申讲题的过程中,申爸非常清楚地感觉到,他的头脑,很感兴趣于反复尝试于三维立体的那种思维,极度讨厌线性的那种思维。这是特点三。

在六年级,申爸就开始重视大申的说,对吧?一路来,到了高一,申爸还是让大申陈述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一直都没离开过说。也正因为如此,到了高中,说这一方面的变化,就给申爸忽略了。直到某一天,某件事情刺激一下申爸,让申爸的思维归零,能够“退回原点看问题”申爸才留意到现在大申的说,跟以前的说,明显的不同。以前,申爸让大申陈述过物理题。后来,高一这一年,大申面临六选三,自己明确决定“不选物理”。他们选课,本能上,就是看自己对这课的感觉是容易还是难来选。物理,一感觉,就难。这对所有高中生,都一样。后来,赶到填报那一天...这报上去,下学期就按照报的课程,走课了。填报的内容要起作用了...这时候,申爸跟申妈,严肃地跟大申谈了一个多小时。谈完后,大申自己去把选的化学改为物理,地理改为历史。这回,“物理”又回来了。申爸捡起物理题,让大申陈述。一天一道题。

这一陈述,申爸发现问题了。首先是大申怎么讲一道题?他总是要自己学习过,做过,感觉自己会了,才来给申爸讲的。在自然状态下,他就从这题哪里给自己印象最深开始。

举个例子哈。考虑到妈妈们真的对物理很害怕,申爸举个几何的例子好了。一般的情形是这样的,他一上来,就说:“在E和D之间,连一根线。”你让他讲题,他第一句就来这么一句,你就蒙了。其实呢,他的意思是,这道题能够证出来的关键是,你要引一根辅助线ED。舍此,你证明不出来。当然,讲题,你也可以这样讲,上来就指出题眼在哪里。但是,你在说“在E和D之间,连一根线”这句话之前,你要给你接下来的话,先做说明。要先这样说:“这道题证出来的关键,是要引一条辅助线”,然后,你接着再往下说。讲话是一维的,意思是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讲出来的。一个意思,如果在讲出来之前,不符合两个要求,这个意思在一维的体系中,就无法让人明白。这两个要求是:第一,你按照一个公认的陈述框架,来陈述;第二,你在讲一个意思之前,先对其进行说明。就像刚才申爸说的那样。

在以前,初中那会儿,不管是数学还是物理,申爸让大申按照一个框架来陈述:第一步,先读题;第二步,说“解”第三步,说解题过程;第四步,说“答”。你们初中妈妈,你们早就有让孩子陈述数学的题的经验,你们在最一开始,孩子的表现,有什么特点?他就是不给你读题,就是忘了说“解”,忘了说“答”,对吧?你需要好长时间,才能让孩子接受这个框架,按照这个规矩,说每一道题。申爸尽管说“好长时间”,可是,在实操中,这个“好长时间”,也不过是一个星期罢了。确实,第一天,要求孩子在读完题,陈述解题过程之前,说一个“解”字,非常困难。他不干。但是,你每次在漏了“解”的时候都提醒,第一天,你提醒,他不乐意地拉长声“解~~~~~~”;第二天,他有时候就记得说“解”了,如果忘了,你提醒一下,他马上就随口跟一句“解”,然后,该说啥,继续说;到了第三天,基本上每一次,都自己记得说“解”了。刚开始,不乐意是不乐意,但是,三两天,很快,整个体系,他就接受了。开始陈述物理题。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某一天,申爸忽然意识到:申爸给大申的那个陈述框架,一个月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搞熟!是的,每一次,讲完题目,大申就开始说物理过程;申爸打断他,要求把题目中的已知物理量和未知物理量,都写出来;提醒了一个月,他还是忘记在陈述完题目之后,去系统地整理题目中设计到的已知物理量,也不整理未知量,有时候,连求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还那儿讲呢。

同样是陈述框架,在初中的时候,很容易就接受了;到了现在,这个框架,非常地难以接受。小的时候,你给他,他就模仿;即便是拒斥,也不耽误模仿。模仿得还很快;现在,那种模仿的能力,已经消解不见了。如果没有前后的比较,申爸也意识不到,当年,孩子那种模仿能力有多强悍。孩子这种强悍的模仿能力,在14岁之前,是无时无刻不在默默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你等这个能力消失之后,以前很容易就做到的事情,现在,做不到,申爸才意识这个问题。模仿的天赋没有了,过去了;现在的问题是,是否有另外一个什么天赋,接替了“模仿”?如果有,那是什么?大申不模仿了,对吧?可申爸还是希望,大申陈述物理题的时候,都能遵循个固定的方式程序,有个一致的陈述过程。

还有呢,就是要给自己的讲解,加上解说。这个事儿很重要,申爸给个示意哈:
shuxue.png

这是一道物理题的解。在初中,口述心算,我们要求孩子就按照这个图片上的话,从头到尾,说出来,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孩子在每一个公式前面,都加以解释,说出为什么会有下面这个公式。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题目很简单,它只用到一个定理,最多两个。如果你让孩子每次都说,按照什么定理得出的这个等式,那就成了单调的重复了。因为每道题这个部分都一样。到了高中,题目所用到的定理多起来了;另一方面,物理题目中,有很多物体,你的定理,是针对哪个物体用的,你得说清楚,否则,听的人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妈妈们看,在他的“解”中,有一句话,叫做“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这句话说完了,才列出第一个方程,对吧?这相当于说,它解释第一个方程,是依据什么原理,列出来的。这句话,申爸发现,让大申在陈述过程中说出来,非常困难。首先,大申不接受这么个方式。他总是忘了去陈述依据,而直接上来就说:“零等于大M乘以v一减去...”其次,申爸发现,在申爸要求大申明确说出列写方程所依据的原理之后,大申那里,出现了严重的名实不符的问题。所谓“名实不符”是指,他脑袋里想着的是甲,嘴巴里说出来的,是“乙”的名字。听众哪里知道他头脑里想的是什么,听众只能够根据他嘴巴里说的“乙”,去拿乙代替甲,进行思考。这就会产生疑问;为了解决疑问,就要往回倒,倒到某个地方,就出现争议了:“我没那么说!”“你就是那么说的!”

这个事儿吧,申爸不是第一天发现了。一年之前,申爸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还挺严重的;只是,申爸没往深了想,以为仅仅是个“记错了”的小问题。这哪里是个“小问题”。它只是露出水面的一个标记罢了;顺着这个标记,往水下摸,你能摸到巨大的隐藏着的事情。只不过,申爸以前,确实没有留意这个问题。其实呢,这意味着:孩子的思维,在内部的运作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具体是什么变化呢?我们接着往下看。申爸不是希望大申能够以一定的方式、程序,来说每一道物理题,申爸又发现,靠着模仿,达不到目的么?申爸试着改变策略,换一种方式,试图让大申自己搞出方程来。

下一次,大申一上来,就说“零等于大M乘以v一减去...”的时候,申爸打断他:“你换位思考。你已经看过了这道题的答案,自己把这道题彻底弄会了,你才来给老爸讲,对吧?你知道你现在正在读的这个方程,长得什么样儿...其实,你就是看着你头脑中的方程读出来的。可问题是,老爸没做过预习,老爸头脑里,什么都没有,得靠你的解说,让老爸明白。假设你是我,你觉着,你上来就听‘零等于大M乘以v一减去’,大申想了想,当然听不明白。申爸直接把问题丢给大申:“那你说,你怎么讲,才能把我讲明白?”

先到这儿哈,回头接着说。


来源: 【小学初中实践群:“说”题的能力】---2020.07.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19 17:34 , Processed in 0.0803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