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09|回复: 1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攻克数学和语文的“利器”】---2020.07.17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9 15: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0-7-29 15:23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攻克数学和语文的“利器”

2020-07-17
五闽-飞妈
不关注对错,我的理解是,妈妈反馈的重点不要抱怨这个错,那个错,这样会影响孩子盲算的情绪。
所有的认真给娃做盲算,并且一直坚持下来的妈妈,她们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并不全一样。有妈妈是为了提高小学的考试成绩,提分儿;有妈妈纯粹就是“随大流儿”,在花果山,别的妈妈都这样做,自己也这样做。有很少一部分妈妈,她们的目的不止是这两个。

妈妈们想一想,你让孩子盲算,对不对?盲算呢,孩子要把算的题算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了。要是跟飞算奥数一样,不管对错,乱说一气,那肯定,我们要关注对错的。飞妈可以认真体会一下:尽管飞搞奥数,会胡乱说,但是,飞妈给飞读飞的口算本的上的题,要求飞算的话,飞就不会像奥数那样故意往错了说。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学校教育的功劳。孩子,他天生没有意识说,我一定要努力算对!孩子搞盲算,努力地往对了算,那是学校老师努力的功劳,是老师把“要算对”这个观念,建构给孩子的;在盲算奥数的时候,因为没有老师这个角色,所以,孩子的天性就展现出来了:他有时候故意不给你算对,乱说。

顺便说一句哈,飞妈只要坚持口述心算仁华,每次都很正式地认真聆听....管他对不对,我就认真听....过一小段时间,孩子也就努力往对了说了。因为顺嘴瞎说一次挺爽,可是要坚持一直顺嘴瞎说,比往对了说,还要烦人。等他感觉到瞎说不爽,他也就不瞎说了。其实呢,每一个陈述仁华的孩子,都或长或短地有个这个经历,只不过,很多孩子因为时间短,妈妈没留意罢了。凡事可能,孩子都会不自觉地去尝试的。

就盲算而言,如果孩子自己有意识“要算对”,他就会努力去“算对”。如果你妈妈再去要求,小头脑不会因为要求而变得更对;要求反而变得多余,成为负担;孩子不会跟对,反而更不对了。盲算的效果,根子上体现在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慢慢地锻炼自己的头脑,让大脑的功能,变得更稳定:就是一算,就能算对;更敏捷:就是算得更快;更有效率,有效果:算得更准;更有目的性:就是想算,就能开始算,整个头脑的能量,都供给计算的脑区使用。不会三心二意。

事实上呢,孩子的这个盲算,是最有效的针对电脑的操作;大脑练习这些操作,它的“动作”,就精准。作为人体的器官之一的大脑,跟人的别的任何一个器官,没有原则上的差别。只不过,手脚这样的器官,它们的功能是运动;运动我们能看得到,而大脑的功能是思维,思维我们看不到。就这个区别。手要巧,就得勤练,脑要巧,就得勤思考。

有少部分妈妈,把自己让孩子盲算的目的,是放在这里的。思考这个事儿,我们看不到。看不到,我们就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在思考。光凭他说不行,他确实得在思考才行。让算数学题,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唯一知道的,对于小孩子来讲,能够确定“他在思考”的一项活动!并且,这项活动,具有“即刻性”。即刻性是说,不管孩子正在做什么,你让他盲算,他的头脑,立刻就切换到盲算状态去了。大脑根据具体任务的特点,激活相应的脑区并且压抑非相关脑区的活力的速度,是衡量作为一个器官的大脑的最重要的一项“运动指标”。

这个就好像跑100米。有的人能够跑进13秒,绝大部分在大街上走的成年人,跑不进15秒;当然,有个别的人类天才,他们能跑进10秒去!跟相当多的成年人,百米成绩不合格类似,相当多的大孩子,到了高中了,他们的大脑,调控自身的能力不合格。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把自己的大脑调整到“学习状态”。妈妈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那怎么办呢?送孩子去补习班,让老师看着他学....

申爸不是说“针对95%”么,花果山的义工们开始认真思考95%的事情...其实呢,95%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你们抓适龄孩子。去抓那些还能够靠盲算靠朗读,来锻炼大脑,让他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的孩子;你等孩子到了初中,上了高中,他没有最基本的使用大脑的能力,那就很难,别考虑了。

它这个事儿啊:所谓的大脑具有操控自己活动的能力,用大白话说,就是孩子得能够在该学习的时候,静下心来学习。传统上,一般来讲,人们认为这是个“态度”问题。其实,这不是什么态度问题,他的背后的实打实的大脑的运行机制,就是大脑自己能操控自己的活动。

做个对比。羽毛球飞过来,你挥拍,把球打回去。要做到这个动作,你需要手臂能够抬起来,有力气挥动球拍,接到球,打回去。如果是肌无力,你心里想着的,是抬起臂膀,挥拍击球;可是,手臂并没有动。这很好理解,因为运动是胳膊的功能么。

孩子该学习的时候,静不下心来安心学习,跟胳膊肌无力,想挥拍却挥不起来,是同样的道理。大脑的功能,失能了。不要小看这个能力,它可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基本到了几乎没有人去注意它。你有了这个能力,就等于是“富人”了;你富人可不知道穷人的难处。

咱们先不管更多哈,先平推过去,让所有的小孩子,在小学阶段,都能够通过盲算,具备这最基本的能力;能力呢,也有差别,就如同百米,有人15秒跑不进,有人能勉强进13秒,有人很厉害,他能进10秒。让每个花果山孩子,在这个能力上,都进10秒哈。然后呢,你们妈妈开班,一直带着这些宝宝进高中,95%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可能没办法直接针对社会上的孩子,去解决95%的问题。莫想错了哈,义工妈妈们。

还有一个事儿。这次呢,申爸结束闭关回来,最让申爸欣慰的,是去年闭关的时候还焦虑焦躁而又努力表现得放松的哈妈,今年确实“不在乎哈哈的成绩”了。哈哈老考100分儿么,现在已经习以为常,哈妈当然不在乎了。这种呢,应该是花果山每个妈妈的常态哈。小学阶段,别把孩子弄得太关注成绩。妈妈只要不在乎,孩子就会不在乎。妈妈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妈妈要是焦虑焦躁却又努力表现得放松,那孩子就更糟糕了。

申爸要说的,不是数学,而是语文。几年前,申爸设计了两种方法,分别解决小学孩子的数学和语文成绩的问题。数学的核心是盲算,语文是教程。小学的语文呢,它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2500个常见汉字的字形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孩子的语文的分儿的问题就解决了。

那妈妈说,不对啊,申爸。我孩子五年级,写字不丢分!他的阅读理解,老是答不到点儿上,丢分丢在这儿!申爸知道孩子“丢分丢在哪儿”,可是,你作为妈妈,你很难....申爸不是说不能哈,而是很难....直接针对这个“阅读理解”去解决问题。

小学,以至于初中一二年级的所谓“阅读理解”,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它的本质就是简单的模仿。对于小学初中的孩子而言,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些固定的答题模式,让孩子把这几种模式练熟,考试时能够使出来。这就是“阅读理解”。

其实孩子根本他就“不理解”...申爸实在看不出这样的“理解”,有什么价值。当然了,看得出看不出是申爸的问题,不管申爸有什么问题,学校他该这样教,还是这样教。申爸没有抱怨学校的意思哈....申爸是在指出说,大环境是怎么样的。在这种情形之下,申爸根本不会去考虑“把理解的问题,彻底解决掉”。事实上,它解决不掉这个问题;孩子到了十四周岁,才涌现出明确归因能力。你在归因能力还不具备的条件下,谈理解,你有几个意思?这根本不可能的事儿么。这就如同说,孩子在十二岁,形式逻辑能力才能够萌芽;你没有形式逻辑能力,去学习“计算机编程”,你几个意思?所有的针对十二岁以下孩子的“计算机编程”,编的,都不是“程”。

当然了,申爸也不反对小孩子报班学习“计算机编程”。他即便学不会“编程”,总一种游戏,对吧?总归有什么好处。申爸是说,申爸绝对不会让大申去学计算机编程,因为那个学习的时间,可以拿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申爸也不反对别的妈妈送宝宝去学计算机编程,原因不过是,如果那个时间,不去编程,也白白浪费掉了。与其浪费,还不如去编程。

这样呢,我们针对小学的阅读理解,我们采取什么策略?既然有老师教,那么,你只要保证你的孩子是班级名列前茅的孩子,老师她就把你孩子的阅读理解,教好了:能够得分儿,考试的时候。这就行了么。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五年级了,你妈妈还朗读教案,来得及吗?这个不知道。可是,你们任何一个妈妈,都知道:小学一到三年级,他不要求“阅读理解”啊!他唯一要求的,就是写字。字形么。你小宝宝妈妈,从宝宝一入小学,就抓死了朗读教案,你等到了四年级,要求阅读理解的时候,你宝宝不就是绝对的“全班第一”了么?那个时候,语文老师不教会你的宝宝,她就等于“阅读理解”教学失败,对吧?老师教会一个学生,那就是你的宝宝,对吧?做到这个,就行了。

申爸可以肯定,汉语文教学的教育理论,是有问题的。我们可没本事去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呢,解决方案就是说,在这个根本性问题存在,不解决的前提下,我们怎么把自己的宝宝弄好,就行了。我们就是动手,力所能及,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就做好什么;不要去抱怨。抱怨语文的教学体系怎么怎么不合理,去嘲笑....那于你的孩子,有什么益处呢?

其实呢,申爸推测,是这样的...仅仅推测而已:朗读教案,是彻底的解决汉语文教学困境的钥匙。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学,要以阅读为主;可问题是,汉字的字形非常难于掌握。而这个东西,不掌握又不行。整个小学,六年的时间,语文教育资源被迫用在了掌握字形这项任务上,错失了大量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咱们呢,朗读教案的方案,能以最小的时间和精力的代价,让宝宝彻底掌握汉字字形这个老大难问题。

如果铺开去...咱们假设说,一个小学,所有的宝宝,都朗读教案,以至于整个学校的孩子的汉字字形问题都解决了,那么,这个学校,就可以解脱羁绊,向更深高远的方向发展,利用好孩子成长的敏感期了。小学母语教育的核心,就是“阅读”。没有敏感期的阅读量做底子,母语教育真的很困难。这个就说到这里,咱们说现实问题哈。

申爸反复再强调,“大申当年没这样做”。解决小学数学问题和语文问题的这两个方案,是申爸根据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硬设计出来的。原则上来讲呢,这种东西,如果没有经历过实践的检验,就是废物两个。

在盲算这个领域,咱们义工妈妈里面,出了一个厉害的人物,就是萱妈。萱妈本身就是大学的数学教授,对吧?萱妈完全理解数学的重要性,也有坚定的兴趣于“人之初,她的卓越的数学能力是怎样建构出来的”。萱妈带着妈妈们,把盲算的那套东西,在现实中落了地,取得了教学上的成果。到了现在,当年参加过萱妈数学小作坊的妈妈,基本上不认为小学孩子的数学,“算个什么事儿”了。她们有坚定的信心,解决所有小学孩子的数学学习问题;她们中的一些妈妈,可能专心于更高的目标:怎么确保孩子对于奥数的优势?我们根本是不鸟“天赋”这回事的。所谓天赋,无非是在关键期“把事情做对了”。如果非要称“天”赋,那妈妈自己就是“天”。

数学的那套方案,就因为有了萱妈,开发得非常好。申爸要说的是,咱们语文的方案,缺少一个“萱妈”。你们呢,小宝宝的义工妈妈,你们要有雄心,解决这个问题。嗯...这事儿很重要哈。申爸今天早上,临时插进来这么话题,提醒小宝妈妈们留意。这个话题,今天就说到这儿吧。

八沪-眉豆妈0706G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MjUyNDA0Ng==&mid=2247485870&idx=3&sn=928f4351857960651c04d4e1572ec89b&chksm=f9cbcd4fcebc445959e16eef714f2839d4e4440a0aa49301aff81b8c827c91147e809a4080bf&mpshare=1&scene=23&srcid=0715FInaziIazELZhLLzQNHl&sharer_sharetime=1594947305710&sharer_shareid=d2e5e67c33f7f4489ca4ba486dd7feea#rd
诶,申爸看到好东西,忍不住,要说几句。

你们妈妈认真读一读哈妈拍的这页样稿。“这写的什么东西,怎么觉得怪怪的?”你妈妈会有这种感觉。这就是这套书的高明所在:它的那些文章,并不是适合于成年人的心理状态的。它是适合谁的?适合于孩子!

从刚刚开始阅读起,一直到上高中,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开始萌芽止,这套书,都适合他们的心理状态。孩子跟成年人不一样。这一点,妈妈们都认同;但是,具体适合于孩子的心理特点的文章,到底是什么样的?就是这个样子的。因为跟孩子的心理特点相契合,孩子有共鸣,这些文章,孩子只要读上,就喜欢得不得了!可惜的是,这样的文章,非常稀少。

到今天,市面上还能够有新书买的,除了杨红樱等人的一些没啥太大意思的童话,有积极的有建设性意义的,已经看不到了。潮流化庸俗化,已经彻底侵蚀完了儿童图书市场.....我们要找这样的文章,只能回过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去找。从92年邓小平南巡开始,这样的真正有价值的书籍,就灭绝了。

原因倒是很简单: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作者,特别是编辑,其水平,要求很高。因为客观的原因限制,这样的书,是无法进行规模化工场生产的。这些书,因为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就如同中国土猪一样,已经濒临灭绝了。

四皖-哈妈1008女
哈妈当时跟卖狗皮膏药一样,四处贴广告,拢共也只有700个人买。
那也没啥办法。还剩100本,谁看到谁得吧。

八沪-眉豆妈
1.png
2.png
补插图,这儿就不补购买链接了,给小娃们留着吧!
四鄂~旺仔妈妈20100315B
刚刚看到豆神发的内页照片,我就觉得这特别像李毓佩写数学的那种方式,想想娃有多迷李毓佩吧,现在有这样的学习语文的书,真是太让人激动了!
嗯,对:旺仔妈的这个比拟,靠谱。这套书就是语文李毓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0 12:43 , Processed in 0.08108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