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55|回复: 1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从马昕网课中看学习思维的调动问题】---2020.06.17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2 11: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0-6-23 21:46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从马昕网课中看学习思维的调动问题

2020-06-17
北京又停课了,学生们在家上网课,明天开始。今天,先在家休息一天。


申爸看明白了:其实,所谓的好学校,和差学校,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好学校,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教学都能够按部就班,一步步往前走,不紧不慢。差的学校,发生了异常的事情,正常的教学,也就有借口,不按部就班地弄了。如果,现在学校正常上课的话,申爸估计,大申他们,这学期,已经考过好几次试,排过好几次名了。现在,因为疫情影响,学习的组织,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大申他们从开学到现在,一次考试没有。


老师们都是努力的,希望自己教的学科,自己教的班级,孩子们能够取得好成绩。你这个:一个学期,一次试都不考,孩子们的学习,整个就放羊了。网课有什么不能考试的?正常考啊:提前两分钟,把考卷放到群里,两分钟时间,让学生下载打印。然后,开始答卷。两个小时之后,准时要求学生拍照上传卷子的照片,判分排名...就跟正常考试一样。学生没时间抄!况且,要抄,大家都抄,这在排名上,就抹平差距了,就抹平影响了。

在高中阶段,激励孩子“自己知道学习”的,对学习这个行为,产生兴趣的唯一因素,就是考试,排名。让他体会到赢的感觉,体会到上升的感觉。没有了考试,这些就都谈不上了。以考代学。每个单元,每个月,都考试。每次给分的考试,必排名。这就是一个游戏。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他只要玩上这个游戏,踩进上升通道里边去,高考的问题就解决了。

作为老师,自己讲什么,练什么,要求什么,就精准地考什么。利用考试这种方式,把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牢牢地拉到老师的课堂上来,努力把老师明确要求的内容学会。他不是分数想得的高么,想排名靠前吗?那只要这样考几次,他自己就摸清楚门道了: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都听懂,老师留的作业题都会做.....不管什么时候,随时随地都会.....考试的分数就会升高,立竿见影;排名就会上升。

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想“人前显圣 傲里夺尊”的。这是他们这个年纪的人的普遍心理特征。把日常学习跟考试成绩挂起钩来,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老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带劲。更主要的,在高中这个重要时期,让孩子养成“自己知道学,自己努力学”的行为特点。管它出什么事情,老师就是按部就班,该怎么讲,就怎么讲;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篇语文课文,要讲三次课,就讲三次,哪怕第一次讲完,就因为疫情,中断了两个星期,才有机会讲第二次课。可是,只要能够正常开课了,两个星期之后的这堂课,跟正常情况下,第二天就讲的那堂课,没什么区别。排除干扰,只剩下“干的”的话,跟正常一模一样。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最牛的学校,最牛的老师。

大申他们学校,是一个十二年制完全学校么。他们学校,小学部是公认的北京是最好的,顶尖的;初中部是最好的之一;高中,勉强能够进入到“超级高中”的行列,能排候选者的第一名或者行列中的最后一名吧。以前,因为污染,小学时候初中时候,都停过课,上过网课。现在跟小学初中比较起来,那差距太大了:那时候,老师们上网课也都非常紧张,有严格的教学进度,都在努力,踩着进度往前走。当时,申爸还比较奇怪:你就一个星期,重度污染,你着什么急啊?现在,老师们真的“不着急”了,巨大的差距就来了:教学进度一塌糊涂。平时不抓紧,大半个学期才走了一个月的进度,赶到deadline要到了,一个月要讲快一个学期的内容。学生们都蒙了。真是的。排除一切干扰,按部就班。不管做什么,这都是“我觉着很容易,但没去干,干起来却很难”的那类事情。

二粤-泓泓妈1104B
大申张嘴就说:“这一段,苏洵写了六国贿赂秦国,秦国通过贿赂获得的土地,比战争获得的土地,多得多。”其实大申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孩子们就是这样说的,大部分老师也是这样教的!因为这个课最多给三个课时,要落实语法要背诵要串篇章结构,可以拓展思维的时间所剩无几。所以我们只能指望花果山自己的娃跟着申爸您来拓展了。
泓泓妈莫担心。咱们当然不需要高中老师这样讲,甚至,都不希望老师们这样讲。高中语文老师,该怎么讲,就怎么讲。咱们呢,找到一些有效的方式,给孩子们补足基础上的缺陷,就行了。我们不需要孩子身边的老师们水平高,我们把“高水平”的这个要求,打到资料里边去解决。这是咱们花果山一路来一直的思路:不需要高水平的爸爸妈妈,不需要高水平的老师学校,只要在合适的时候,把合适的影音书籍资料引导到孩子那里去就可以了。

细一点哈...耐心,申爸多花些时间,争取把这里面微妙的事情,讲清楚。...其实吧,“讲不清楚”,是因为申爸自己还没有搞得很透彻。没有想得很透彻,说起来就很困难。当然了,现在,这些问题本身也都正在解决的过程中么,申爸一边想一边写,一边写一边想哈....

其实吧,你如果退到上个学期快期末的时候,找一篇古文,让大申“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对作者写作逻辑的理解”,大申一声不吭。那时候,大申连“这一段,苏洵写了六国贿赂秦国,秦国通过贿赂获得的土地,比战争获得的土地,多得多”,这句话,都说不出来的。泓泓妈是经验丰富的一线老师,一看,就知道哪些是高中生的日常,哪些是做不到的。在语文题里边,大申最怕的题目就是“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对***的理解”。一遇到这样的题目,大申干脆就来个张飞穿线,坐在那儿跟题相互看,憋着,一个字也写不出。

它这个:申爸最喜欢的题目就是“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对***的理解”,遇着这样的问题,张嘴就来。说呗,想到啥说啥,说啥都是对的,说啥都是标准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啊,我说的,当然是“用自己的话”,我说话,话里总会有意思,那当然就我的“理解”喽......说什么都对,怎么说都行。只要别跑题就行了。世界上还有比这种题目更容易的题目来做的么?这好多年了,大申在语文上答不出这样的题,畏难;申爸也知道。申爸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解决。申爸也发现:大申对于这样的题目答不上,困难来自于“自己的理解”。他似乎搞不清,什么叫“自己的理解”。

其实吧,这个问题,你们麻麻认真一点点,严肃地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这还真的是个问题:我冒出来一个念头,想到一个意思,我怎么知道这个意思是“我自己的理解”还是“我从人家原文里直接抄来”的?这个问题,不能往深了想。要是一直往深了抠,那可就深了去了,根本没答案。但是,不管怎么说,大申纠缠着这个事情,导致不会说不敢说了。自己不会,去看答案吧。每个这样的题目的答案后边,都坐着一个像申爸这样的人:你要是高兴,一会儿工夫,能给你写出十个不同的答案出来。就是顺嘴说么,说多少个都行。他看不出来答案。看不出参考答案有什么规律。答不了这种题。

那好吧。既然“用自己的话”不知道怎么回答,那申爸把这个问题换个问法:你说说第二自然段中,作者都说了些什么。果真如此:这个问题,大申能回答,也不去想那么久,很为难的样子。只不过,这样问很low:大申答着答着,就照着书上的字来念了。你想啊,自己措辞,再怎么准确,你都没有原文准确,对吧?人家原文都是名家写的名篇......所以呢,这种问题,在以前,就没办法练习。要让大申“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理解”吧,他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去说“作者写了什么”吧,他就读原文。

为了让大申能够理解,怎么回答这种“理解题”,申爸才反复地努力,试图让大申理解“形式”和“本质”之间的区别么。“表述”和“内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了,才能够在根子上学会回答这类问题。可惜,因为年龄的原因,大申就是不能理解,直到上个寒假。上个寒假,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对吧?申爸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让大申每天看三个小时的马昕。

先说哈,同样的语文课。后来,他们不是在家上网课么?申爸一看大申上网课的状态,马上就不担心了。大申上网课时的状态,不是一般的好。他坐在客厅的角落里,带着无线耳机,把转椅转过来,脸对着客厅,但并不看客厅,而是看着手上的课本,偶尔90度转过头,看一眼屏幕上的PPT。不看课本的时候,就捧着他的小茶壶,对着茶壶嘴儿抿一口。不管做什么,都表现得很认真地思考问题的样子。事实上,他应该确实就着老师的讲课,在思考问题。尽管脸对着客厅,但是,申爸捡桌子,擦桌子,打扫卫生,来回走动,说话办事情,对大申一点影响没有。他该想,还是在那儿想,眼皮儿都不抬。

申爸诈大申说:“你看了这么长时间的马昕,在思维上,已经跟寒假之前,不一样了,对吧?以前,你上李老师的语文课,觉着很枯燥,很乏味;现在,你上语文课,李老师还是跟上学期那么讲,但是以前枯燥乏味的东西,现在变得有意思了,对吗?”申爸不知道大申上语文课的主观感受是什么。“现在”跟“以前”,都不知道。申爸是臆测了一些感觉,硬往大申那里安。没想到,大申竟然大加认同:“没错。以前上语文课,好像时间过得特别慢。李老师讲啊讲啊,就是不下课。好不容易,才能熬到下课。现在,一转眼,就下课了。”

学生的思维如果被调动起来,积极地思考参与课堂进程,他不用熬时间,当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每节课一转眼就下课了。可观察的一个结果就是,这学期,申爸再提“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对***的理解”的问题,大申不再犹豫困惑了,张嘴就来。只不过,张嘴来的,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套说法。这套讲法,绝对是没错的,并且,应该是最好的。大申能够讲出来,并且毫无滞涩地讲,推测起来,他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这个的。如果不理解,像以前那样,靠硬背,恐怕达不到现在这样的回答效果。

申爸要干的事情是什么呢?在能讲的前提下,把它讲好。不但能讲,还能讲好。那么,马昕在他的网课里,到底讲了些什么东西呢?这些东西,具体是怎么在孩子那里起作用的呢?你去看申爸的那个中文系小师弟的网课,他确实跟学校讲台上语文老师的讲课内容,有巨大的不同。这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就是在那儿讲故事,讲段子么。孩子看起来,毫无阻力。他的课,奇妙的地方在于,他的段子,不是抄袭了来,只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的那种主题不相关的段子。他的绝大多数的“段子”,就是当年,在大申这么大的时候,自己思考过琢磨过的问题。他的那些“段子”,听完了之后,孩子再回到规范的语文老师的课堂上来,孩子觉着“老师讲的东西,变得有意思了”!诶,这个是他真正牛X的地方。他能够把正规的语文教学的课堂给激活。

他们精华学校,很有几个老师,有这种本事的。你把他们的课,和学而思的课,都拿来,摆在一起观看,能看出明显的不同来:学而思的网课,跟高中老师的课堂,没什么差别,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学大纲,考纲在讲授。仅仅是把面对面的课堂搬到网上罢了。孩子在课堂上睡觉,到了网课上,那就要加个“更”字。更睡觉了;精华那几个老师的课堂,讲授的内容,跟教学大纲、考纲,相关性并不大。但是,孩子听完了,听出了心得,回过头来,再听学而思,会觉着学而思的老师讲的好。

按照传统的范式来说呢,马昕他们的课,好在哪里?他们并非在刻意传授知识和信息,而在于让孩子获得某种能力。举个例子哈。你比如说,马昕和王丹宁,花了非常多的课时,费了好大气力,去铺陈、去比拟、去讲解、去说明一个道理:任何一个想法,你都可以用很多方式表达出来;任何一个观点,你都可以找到方法来解释说明论证它,让人听起来认同这个观点。只要能表达出来,就行;你甭管怎么着,只要用你想到的法子,写出的文章,别人读了,觉着“有道理”,你写的就是好文章。如果别人读都读不懂,根本不想读,那就不是好文章。

这些道理,很多语文老师都讲给学生;但是,学生听了,他没共鸣,没感触;马昕能把这道理讲到这种程度,孩子听完了,豁然开朗说:原来,这是这么回事儿啊!他们琢磨,认真地琢磨:讲什么,才是高中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怎么讲,才能打动他们,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自己的观念。再举例哈。你比如说,这次,申爸只要一点拨,大申就明白了“明说”和“暗说”之间的关系,对吧?可是,在父子的对话中,大申的情绪为什么激动起来了呢?大申说着说着,情绪越来越激动。申爸不管大申的情绪,平静下来,慢慢说:“好,咱们回到小学,先搞清楚,什么是明说,什么是暗说。”

妈妈们从申爸的叙述中,是完全窥不到端倪的。可是,如果当时,妈妈在现场,就非常清楚地能看出来,大申像是被申爸的某句话击中了只有他自己知道的隐私,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了。当时,给申爸的感觉是,大申可能在这个“明说”“暗说”上闹过笑话。现在提起来,他都搂不住。这是一个现象。另一个现象是,几句对话之后,大申终于明白了“明说”“暗说”之间的差别;他立刻就从激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边躺倒在沙发上,一边满意而又愉快地闭上眼,很满足的样子。接着,又喜悦,喜悦得无法自持的感觉,从沙发上爬起来,把背靠到沙发背上,整个身体一上一下地蹭痒。

他高兴得不知道怎么样好,就用这种夸张的方式挠痒痒。本来,伸出胳膊,回手挠挠就解决了的问题,非要搞得这么夸张。这回,申爸能够肯定,他不止一次地自己琢磨过这个“明说”“暗说”的问题...或者类似,本质上是一样的问题...自个儿没琢磨出个所以然,变成悬案了。忽然得到了困惑多时问题的答案,兴奋得无法自持。是的,他这个语文最基本的观念,他根本就没建立起来,在日常学习中,不能不出现过很多很多困惑和疑问。

再讲五块钱儿的哈。申爸呢,想说的不在这里。假设说,时空能够分叉哈。在放寒假的时候,时空就分叉了。在分叉时空中,大申没有看马昕王丹宁的网课,然后,也一路走到今天。...然后,也一路走到申爸跟大申说“明说”“暗说”那个时候....那么,在分叉时空中,申爸不可能,用那么三言两语,就让大申明白“明说”“暗说”是怎么回事的!我们可以看到...就像申爸刚才说的那样...在现实时空中,大申之说以很快明白了,明白了之后,还很兴奋,是因为他琢磨过这个问题很多次了。琢磨过问题的头脑才是有准备的头脑。任何的“点拨”都只能点拨有准备的头脑。榆木疙瘩你神仙都是没法点拨的。在分叉时空中的大申,因为没有被激活日常课堂上的思考功能,他也就没法点拨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3 05:51 , Processed in 0.0940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