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0-6-15 16:09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从孔子讲学看读书的原始动力和社会需要
2020-06-10
接着说哈。
话说孔子那会儿,妈妈们大家说说,那些把子弟送到他那里去读书的人,他们的动力是什么?那些送去读书的,可不是垂髫小娃,都是快成人的少年,还有青年男子。如果不去读书,在家里,已经是一个劳动力了。那些家庭为什么让子弟干什么脱离劳动,送去读书呢?没好处是不会这么干这个的。你说,那是“为了教育”...这个回答是政治性的,是第二位的。初,人类是没有学校方式的教育的,之所以后来出现学校方式的教育,那是因为,参加学校教育的人,教育完了之后,他有好处。如果学校教育完了的人,一出校门,就监狱呆三年,新疆、宁古塔流放...你看,还有家庭把子弟送进学校读书么?
在最一开始,只有贵族家的子弟,才能进学校;那时候,你说一个平民的子弟甚至奴隶的子弟,给他一个特权,让他也能到学校去跟别的贵族子弟一起学习。不用“毕业之后有什么好处”,光是这一点,那家平民就高兴得感觉祖坟冒青烟了。说上学校的好处是为了受教育,这是一个“政治化”之后的真命题。在有人把这件事情政治化之前,没有人这么想。
大概来讲吧,孔子开坛教学,收第一个弟子的时候,那个弟子家里,感觉自己跟受到优待的冒青烟的那家的感觉有点像。但这点好处,真不足以让孔子能召到三千个弟子。让孔子能够顺利招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说,到了春秋末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活动的繁荣,各个国家,对于能够进行社会管理的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要。
很显然,能够从事基本社会管理功能...比如说,征召、税收、刑名之类...这样的人员,他们必须具备一些专门的技能。这些技能,是需要培养的。大规模地需要人才,就需要大规模地培养人才。孔子的事业,应运而生。所以呢,跟现在小孩子们上学,是为了培养高大上也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素质”不同,孔子那个时候,来学习的学生,目的都很明确——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新产生的那些社会管理方面的职位而已。是为了谋生。
这挺俗气的,但很现实。事实上,任何的教育,背后站着的终极好处,都是一个体面的收入丰沃的职位;这就跟任何宗教的背后站着的终极好处,都是物理意义上的生命的保障一个样子。我们说,孔子的学说是世俗化的,比起苏格拉底,甚至佛陀,孔子学说中,哲学的成分很少。儒家学说中,哲学味的内容,它只来自于一种需要:针对现实的能力性的培养工作,培训的内容,需要依靠一套理论体系来支撑。到了孔子那个时候,目前所谓的社会学、行政学、政治学所涵盖的内容,根本就没有。没有呢,孔子的日常工作中又需要,他就发明。也只能自己来发明。
中华民族很幸运。孔子发明出来的东西,水平很高。如果时空能够分叉,在孔子那个时候,有另外一个水平稍低的人来做这些事情,在他那个时空中,中华民族可能连融合都融合不起来。其他文明和民族几千年的撞击挤压,导致现在中国的版图,跟别处一样,也是支离破碎,一小块一小块的...孔子很厉害,当年他自己拍脑袋拍出来的观点,后来的实践证明,质量都很好。
嗯...申爸要说什么意思呢?这么说哈。四大轴心文明,咱们横着比较,乔达摩悉达多和耶稣开创的文明,它不是“独立”的。在耶稣教和佛教到来之前,人家一个社会,该运行,一直都是在运行的;他们的教堂庙宇,为社会添加了新元素。补充,但并不加强原来社会的运行机制。他们出世的么,并不关心柴米油酱醋茶那些俗事。儒家文明不同,儒家文明的对象,打一开始,就是我们社体所处的社会本身。
在四大里边,只有儒家文明有这个特色。这意味着,儒家文明打一开始,就建构在最好的社会发展的理念上面的。经过两千五百年的发展,当年,在孔子那里的还只是一种“理想”的东西,已经发展成庞大的一整套体系和制度了。我们如果从儒家的社会治理、政治治理的眼光看过去,我们立刻就会发现,“灯塔”那边的事情,真的不怎么样。你别看他们能够摆出来马克斯·韦伯的经典社会学著作,有“国父”们签署的各种宣言,宪法这个那个...可是,250年的东西,跟琢磨了2500年的体系比起来,那还真的是幼稚园的感觉。
我们这代人呢,对于他们的东西,还是很崇拜的。这种崇拜的心情,现在回想回去,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业文明下,丰厚的物质所加持带来的。到了今天,当你把P40和iPhone11并排摆在一块儿,摸一摸,感觉感觉,你会觉着,苹果“也就那么回事儿”。当工业能力不再由他所独占,工业所生产出来的物质光环黯灭,你再去看他的社会,他的政治体系,政治文明....粗鄙又简陋。
事实上,他们有很多孔子、老子那时候就树立的基本社会政治原则,都还没有掌握。这个事儿呢,要是能预先想清楚、看清楚,在教育上就非常重要。具体重要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继续看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