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09|回复: 1

[申爸指导] 【北大高中群:申爸谈意志品质的社会性】---2019.12.2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2 17: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12-22 17:49 编辑

北大高中群:申爸谈意志品质的社会性

2019-12-20
嗯……有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呢,申爸没怎么吭声了。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哈,申爸故意的。有这样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对于高中妈妈们来讲,申爸跟妈妈们谈高中学习的事情,不过两个月的时间。申爸忽然不说话儿了,妈妈的自我感觉如何?同样的感觉哈,你们妈妈想一想:闪了一下。你们跟你们的孩子,已经十几年说话儿来的……如果,你妈妈突然改变策略,孩子那里的心理,是不是跟你们的感受一样。如果是,那么,妈妈们需要动用这个心理特点,做一些教育上的事情了。申爸这边呢,这段时间,就在做这样的事情。摸透孩子的心理特点,看准了,收获。

具体的情形呢,申爸回头详细说。现在,申爸打算再说一说高中阶段孩子的基本矛盾。初中高年级,还有高中,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既不是搞好孩子的学习,也不是考个重点高中,或者一个好大学。这个阶段,孩子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提升孩子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这个词,在最近一年多,申爸反复地提到过,但并没有把它摆在最核心的位置上来对待。摆在核心的目标,一直都是“学好”。但这是不正确的。“学好”从属于高阶的意志品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孩子是“学”不好的。它们两者的因果关系,直到最近,申爸形成比较明确的认识。首先,妈妈们要再来理解“意志品质”这个事情。

提升意志品质,其实就是提升实现“意志”的能力的级别,“什么是“品质”?品质就是“级别”。提升意志品质,其实就是提升“意志”的级别:从垃圾级提升到soso级,从soso级提升到良好级,从良好级提升到优秀级。”“优秀”就是鹤立鸡群,十分突出的意思了。

“意志”指一个人内心的意愿、希望、期冀,准确的说,是一个人内心中给自己订立的目标。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意志”是肯定会产生的,但是,“意志”不能够自然地得到实现。孩子能否实现自己的意志,取决于孩子把自己的意志变成现实的水平。这个水平,就叫做“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这个词,造得不是很好。准确点儿,应该说是“一个人实现自己意图的能力的水平”。“能力”这个词,它又是主观的:一个人胜任一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叫做“能力”。

这一大堆的概念,很微妙。要准确地理解它们,要抓住一个关键,就是它们的社会性。毫无疑问,在我们的口头话语体系中,能力也好,意志也好,它们有时候都会用来指“自然性的”“个体性的”一些对象。但是,这些自然性、个体性的对象,并不在咱们的关注范畴之内。

举例子。一个人,腿部肌肉,天生红肌发达。这适合跑短跑。他呢,在孩提时代,也喜欢跑跑跳跳。这样的孩子,只能说他短跑的“天赋”比较好。但是,于奥运冠军,距离还远。如果他经过艰苦科学的训练,长期的努力,他确实在奥运上跑了100米的世界纪录,冠军,那么,他的成功,关键不在于红肌发达,而在于他长期的艰苦而科学的训练。

有些人,会把奥运冠军归因于他红肌发达;另一些人,会归因于他的科学艰苦的训练。前面一些人,就犯了把“自然性的”“个体性的”东西,当做必然的错误;后一些人,才真正关注到了其成功的“社会性”因素。“冠军”只有在社会中,才有价值!一个奥运金牌,世界纪录保持者,他会接耐克的广告,阿迪的广告,一个广告下来,几百万美元的收入就入账了。这才是人们在社会中追求各种“冠军”的真正原因所在。

为了让自己的竞赛变得“普世化”,奥运会宣扬“更高更快更好”,提倡“重在参与”。给人们洗脑子,洗成认为,那些奥运的冠军,无非是哼着小曲吃火锅,然后,一个幸运儿就跑了第一,不小心打破了记录,接下来就签了耐克、阿迪的广告……这是扯淡!世界记录从来不曾,未来也不会,是这么被破的。

他们的短跑厉害,他们的足球厉害……他们真正牛的地方在于,“他们”建立起了一套体系,运行于社会之中。在这套体系之下,孩子到了十四岁,他的意志……对于自己打破世界记录,获取冠军的期冀……会得到接连不断的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鼓励,形成一套正确的导向机制,让孩子在这方面的意志品质得到提升。

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足球不厉害,我们短跑也不厉害。但是,我们的学习厉害。这背后是一整套厉害的机制在起作用:高考,考试,单元考,月考……老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也重视,整个社会都重视。

这里面呢,会有一个错误出现。这就是这套机制的前向推展。申爸说了,这套机制,在14岁,孩子产生“意志”的年龄,才起作用,对吧?因为这套机制在,家长老师整个社会,把这套机制向前推,推到小学,推到幼儿园。这就错了。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的成长主题就是“认知”。“学习”无非就是“认知”么。在小学,幼儿园,是不能搞应试教育的……这一点,现在的教改做得对;但是,同样一批搞教改的人,他们现在呢,把小学、幼儿园那套搞法,弄到初中,甚至高中来了。这就错了。初中、高中考试不准排名,不准公布排名名单……一左一右,来来回回地犯错误。初中高年级,高中,孩子的成长主题,已经不是“认知”了。正因为不是“认知”,才有可能靠“学习”来提升孩子的意志品质。

哎呀,十一点半了。先说到这儿哈。下午接着说。


来源: 【北大高中群:申爸谈意志品质的社会性】---2019.1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2 17: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12-22 17:48 编辑

北大高中群:聚焦,一门一门来解决学科能力

2019-12-20
京-涵妈04B初三
我们学校每次周测,月考,期中,期末全都排名,单科排,总分排,班排,年排,总之各种排名。
这种状态很好。当然,对于不知怎么利用的人来讲,频繁的考试,排名,看起来像是无用功,在空转:毕竟,学习内容是学会,而不是“考会”的。对于初中高年级的教育目的理解模糊的人,凭直觉,会非常反感这种做法。但是,这种频繁的考试排名,对于有心人,对于会利用的人,确实是“天赐良机”。

真实的情形是这样的: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任何额外的安排,都会敏感地影响到下一次孩子考试的排名。

申爸举例子哈:从十月四日到大申期中考试这段时间,申爸在抓大申的数学。一个半月之后,大申期中考试。在数学学科的考试中,大申的自我感觉,跟以前不同了:以前是“觉得差不多”,这次考试,考完,大申就知道自己考的不好:可以清楚地说出来,最后一道题,是考上学期学的指对幂部分。那时候学得不好,现在出来题,不会做;另外一道题,肯定是自己想复杂了,没有做出来。“除了这两道题,全对!”这种思维上的清晰,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

结果,考试卷子发下来,其他的题目都如大申刚考完所感受一样的,只不过,有一道题,大申自己说“我当时写的时候,脑筋打结了,检查的时候,结还没打开……”当然也就错了。错了三道题,得了84分。大申挺高兴的同时,也很遗憾:我只要把三角函数应用那一部分的题全都回顾完,那两道打结的题,肯定能做对!于是,他自己接着说,自己做过的题,一定要回顾熟练。哪壶不开提哪壶。只要有一个点没回顾熟练的,下次考试,那里准定出错儿。接下来,大申开始盼着考试了。原因很简单,他努力把自己的短板补上,然后,他着急想着看结果……这是非常非常理想的状态了。接下来,申爸就天天盼着他们月考……或者单元考也行。可惜,什么也没盼来。

从这个过程中,妈妈们可以清晰看到:只有借助频繁的周期性的考试,孩子才能够及时地核查,自己刻意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措施,是否有效果。如果效果好,因为措施是“自己的”,他的行为会得到强化;如果效果不好,因为他想考好,他会去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这其实就是学习“能力”。妈妈们核查“能力”的定义:一个人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妈妈们想一下,这其实就是学习能力!

事实上,就大申期中考试之后的状态而言,他的这种“能力”应该已经初具雏形了。只要接下来,再有两次月考,加上期末考试,他的数学学习能力就算彻底解决了!申爸非常高兴,以为数学就这样解决了……申爸都已经开始着手语文了。

接下来,他们开家长会,一桶凉水兜头泼了下来。申爸听他们主管教学的人说话。说完,申爸的判断是:这届学生,学校的管理工作有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十一七十周年群众游行,打乱了他们的正常教学安排。他们学校有任务,要参加群众游行。整个高二,全员参加。从七月份,一直到十月中旬,就没学习。整天排练,游完了行,又开总结会,又开表彰会的。他们年级,因为政治上不那么可靠,没安排他们游行,但是很多老师被抽调去游行了。这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么……总会过去。申爸这么想着。十一过完了,他们的教学,总该步入正轨了吧?结果,一家长会,申爸立刻意识到:他们的状态不对!因为客观原因,教学进度受到了干扰,这是事实。但也无所谓的事情么,事情过去了,按部就班,不就行了么?

问题出在这里:从校领导到老师,到他们学生自己,都在抱怨!抱怨教学进度安排得不人道,疯狂;抱怨游行耽误了时间……这就不对了。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呢,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样的:老师们给学生月考,是非常费劲的。考试这个事儿,你们的高中,司空见惯,你们妈妈都觉不出什么特别。事实上,组织一次考试,老师要付出巨大的精力的。老师不乐意干,这是必然的。但是,你学校的管理组织要跟上,努力消除客观的影响,让教学尽快步入正轨。学校的领导,竟然带头抱怨!这就完蛋了。

你们有管理经验的妈妈,你们体会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老师们因为工作量大,不乐意出卷子,判卷子,排名考试;于是,上上下下都抱怨,把责任“推到别处去”,整个氛围就是一个偏安苟且的氛围。

从学校出来,申爸懒洋洋地走着,想着:这个学期,是没有办法了。你不可能一个学期,只有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你神仙也不可能在这样的氛围中,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原因很简单,两次考试时间间隔太长,在中途,孩子就疲了。他的努力得不到及时的肯定,那行为很快就消退了。果不其然。到了大上个周末,大申的数学,连错题都不改了。盼着考试?那是个遥远的梦。

从上到下的懈怠……因为学习这项活动的社会性属性,申爸不可能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有为。如果逆势而动,申爸会把自己手里仅有的一些“牌”,无为地打出去的……现在,这个学期剩下的时间,申爸要改弦更张。

事实上,这个学期,大申那里做得非常好……他们只要在下半个学期,安排两次月考,申爸笃定,大申的数学学习能力问题就彻底解决了,语文也会开个良好的头。但现在,一切都要从长计议了。下个学期再说。那这个学期,干嘛呢?还是有非常多的要事得去做的。这些呢,申爸回头再说。

回过头来,申爸跟妈妈们说:短短的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孩子是不可能“掌握很多的数学知识”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并非在于“让孩子即刻学好”,这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能够最短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提升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

“能力”的本质是一种“主观条件”。妈妈们品味一下大申期中考试考完数学之后的状态,就能够体会到,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了……他的思想从一片模糊,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了,还是错了,变得清晰明确起来,清晰地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同时,笃定地知道哪些自己肯定对(唯一出错的就是那道4分的填空题)……这是一种孩子从没体验过的全新感受。这种感受,非常美妙……甚至可能比他得了100分,对于他的自我意志来讲,还要美妙……他第一次感觉到……尽管是模模糊糊地……他肯定能全对……更重要的,他知道怎么做,自己下一次,就能全对!他下决心要这样去做……这样呢,他就产生了一种他从来没有产生过的欲望:盼望着下一次的考试,早点到来!如果在下一次考试中,他的成绩好,他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验证,他的自尊心会非常满足……如果是他经过了努力,才做完了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导致了下一次的考试,如愿以偿,他的自信心会爆棚……这些,就是“主观条件”!是他觉着自己能够把数学学好的主观条件。这就是“能力”。

能力不是一种静态的安排,不是一种认知;能力是动态的,是在事情的行进中出现、展开的一种心理状态……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个学期,因为客观的条件上的约束,申爸是无论如何不能够把大申的学习成绩提升起来了。那么,这件事,就坚决地“舍弃”。不再做打算了。下个学期再说。他们总是会进入到正常的学习进程中去的,这个学期不行,下个学期肯定会按部就班,期中期末考试,每个月月考或者单元考试,排名……等等。这是高中们的标准操作。下个学期再说。

这几个月的摸索,申爸已经明晰地摸到了提升孩子的学科学习能力的要点、做法了:聚焦,暂时舍弃其他的学科。一个学科的特殊安排,肯定会在下一次月考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基本考量;让孩子头脑思维明晰化。不在于学多少知识,抠会多少难题,而要清晰地知道,自己哪里会,哪里不会;再次聚焦,聚焦到老师要求的内容上来。卡死边界:就是老师要求的内容,一点不要多,一点不要少;剩下的,就是有信心,有耐心。每天就是平均七分半钟时间,一点一滴,不急不躁,慢慢来。你妈妈只要三十天,天天做,到了下次月考,积极影响,一定会有的!

积极影响的正确归因:及时改错,老师要求的,孩子自己要熟练,全会,并且,孩子自己知道自己熟练,自己全会。这是基础。基础打牢,提高部分,随堂跟着老师去学,就可以了。

只要把孩子学习某个学科的能力激发起来,安排进正反馈循环,一门学科,就彻底解决了。学科要一门一门地去解决。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解决一门学科的能力,就是一门,一门一门地解决,总会全都搞掂的。时间大把,足够。

先总结到这儿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3-29 13:18 , Processed in 0.0780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