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45|回复: 0

[申爸指导] 【北大高中群:高中孩子养成三种基本素质和小学认知主题期形成智力】---2019.11.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7 09: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11-22 15:13 编辑

北大高中群:高中孩子养成三种基本素质和小学认知主题期形成智力

2019-11-14
甘_清妈04G高一
实践反馈(6)
2019.11.13 三
1、今天数学读15分钟左右,4页多些;参加合唱团的活动,跑步没去,作业也没完成,赶紧去写作业。
2、数学老师没有再发篇子,她嫌每次复印麻烦,指定了一套练习让学生自己买,自己做,自己对答案,她过几天抽查;另有一份作业每天交;今天书店才定他们要的练习册,答应拿到后做完讲题,说,现在无论如何都不能拖数学作业了,否则后果太惨重。
3、请教申爸,因为每天时间有限,速度赶不上去,只能选择,现在是继续读课本预习呢,还是读篇子?我觉得等周六周日做,似乎隔得时间太长了;放弃好不容易做到的预习,又有些可惜。
如果时间不足够,可以不读课本,但是要读篇子。

读课本的方法,是今年暑假和大申刚刚开始学的时候,申爸发明的办法。随着课程的增多,申爸发现,朗读课本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就把这方法留给初中去继续了。高中呢,讲篇子。其实呢,讲篇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建构起孩子“反思”的习惯。孩子一旦养成做完题,随时反思,考试就不成问题了。

从思维的品质角度来讲,高中阶段的孩子,要养成三种基本素质:反思、概括和批判。反思是说,一件事做完了,不算完,还要不断对其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对其的感觉、知觉,借此形成更加复杂丰富多彩的观念;概括总结是说,在意识范畴内,对感受到的观念进行推广,由特殊到一般;批判是说,对对象本身或者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仔细地检查,小心检查思考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是否正确,是否带入隐含的前提,理性思维过程是否严格符合逻辑。三者不可以严格分开,但概括和批判要基于不断地反思。反思说白了,跟咱们口语里说的“琢磨”的用意差不多。

你妈妈怎么养成孩子“琢磨”的习惯呢?借助学校教学的资源课件来做。咱们现在做的事情,讲篇子,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就是在养成孩子喜欢“琢磨”的习惯。一门课程,怎么算是养成了孩子喜欢“琢磨”的习惯了呢?孩子喜欢琢磨难题,喜欢跟老师同学讨论难题,这就算养成了。其实做起来不难,妈妈按部就班地让孩子讲篇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走,一两个月的时间,孩子自己就开始“琢磨”了。当然了,只要孩子养成了反思的习惯,这门课的“成绩”,就算彻底搞掂了;每一门课都引导孩子养成反思的习惯,所有的成绩就都搞掂了。就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而言,理科学生,只要有反思的能力,就是佼佼者了;文科比较偏重于概括总结。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考察重点。所以呢,妈妈们要看到,我们目前做的事情,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随时反思的思维品质,“题”不过是个手段罢了。故此,我们不关注孩子在过程中,具体题的对错,也不管孩子是不是真“会了”。反正,只要孩子不断反思,错的他总能想对;临时作业帮上看来的答案,总能自己内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且,只要反思思维习惯养成了,一走一过,“分儿”的问题,顺带就解决了。

反思,一遍遍过相同的东西,还能够不断有所收获……甚至收获越来越大……这是思维蝴蝶的翅膀,它可以让孩子转眼间飞很远。14岁以下的孩子,不具备这种能力,就不能逼着毛虫去爬,会累死在路上的。咱们说的所有事情,是以年龄做标尺的,不是以年级做标尺。孩子年龄到了,不管几年级,妈妈都可以这样做。

诶……昨天反馈的高中妈妈不多诶……这不好:妈妈们要专注自己要做的事情,随时反馈。不要给群里的主题带歪了:我做,每天做,该反馈,每天反馈,不管别人在说别的什么,我该做,做自己的。

嗯……有妈妈小窗在问,我孩子国际学校,我孩子在澳,申爸说的这些东西,校情不同,没法儿实施。是这样哈。申爸呢,对国际学校,根本不在意。从没留意过国际学校,他们怎么组织教学;国外,也不像马博。他啥都知道,申爸啥都不知道。申爸只知道国内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故此,申爸无法针对国际学校,外国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提出现成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妈妈明白原理,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设计教育方案。申爸欢迎这些妈妈回来详细说一说,自己的方案是什么样子的哈。

尽管学制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对于孩子而言,在教育的认知方面,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只不过,国内教育的体制,更加便利于建构起孩子的认知能力。很多国内的妈妈呢,因为接收信息的局限性,有种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国外的教育比国内的好”。其实吧,这个事儿:妈妈们知道不,有多少身在美国的家长,羡慕国内先进的基础教育,羡慕得要死?

说两点好了。一个是,你们妈妈都去参加家长会,对不对?家长会上,每一科的老师,都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电话,手机啊!公布给所有的家长;还有呢,你加老师的微信,没有加不上的时候,对吧?老师啊,他用他下班的私人时间,回答你孩子的问题的!你们妈妈自己设想一下:如果你在美国,你作为家长,你加不上老师的私人脸书,你怎么跟老师互动,教育好孩子?他确实给你电话,但是是办公室电话;他上班的时候,你才能打。可他上班,你也上班啊!你咋打有关孩子学习的私人电话?等你下了班,有时间打电话沟通私人事情,人家老师也下班了。你接触不到老师,因为人家要“保护私人生活不受干扰”。就这一点,你要是美国家长,你就傻了。哪里有你大半夜微信老师,老师还给你回复的事情?你们微信老师,老师都是给你回复,这个事儿,说明什么?这说明,人家老师跟你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尽全力搞好孩子的学习。主观上就如此。老师们希望搞好“自己班里孩子的学习”,一点不比你这个做妈妈的不急切。这个是很难很难做到的,妈妈们要想象得到。

你比较一下,就知道了:人家美国的老师,是要“尽全力做得专业”,走好自己的流程,professional,完全符合自己的job description的。这事儿吧,你要是浅浅地接触专业的老师,你会感觉很好。可是,孩子他是人的问题啊,你时间稍长,你感觉到“没人管你孩子学的好不好”,人家只是管自己该干的干没干,该完成的完成没有,你就疯了。设身处地想一下,你妈妈就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华人二代,上了学,爸爸妈妈开始动脑筋,怎么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回国内读书呢?

申爸说这个呢,目的在于:妈妈们要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借助这种优势,借助老师,把自己孩子的学习搞好!这种优势,可不是哪个国家的基础教育都做得到的。能做得到的国家,全地球,屈指可数。妈妈们不要辜负了这优势,傻傻地不晓得去找老师!咱们在孩子那里做好基础性的准备工作,下一步,要去找老师了。还有一点,申爸想说啥来的,说着说着说忘了。不说了。

接着昨天的话茬儿说哈。马博和判芳关心这个。对于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主题,就是认知。你等到了初中,到了大申这个年龄,成长主题,早就不是认知了。孩子成长的主题,是一个长长长长的过程,持续十多年;它有丰富的子过程。这些子过程……比如说,宝宝会有意识到自己小头脑对各种事物联系到一起的子过程,宝宝会穷追不舍地“为什么”;宝宝会有极度侧重聆听的子过程,你妈妈给宝宝听什么,他就兴致勃勃地听什么,你给他听什么,他就会什么;宝宝会意识到自己头脑中对于形象特点的抽象特征,这个时候,你妈妈给宝宝看漫画,他兴致勃勃,会有让成年人匪夷所思的观念涌现出来;宝宝会有阅读的子过程,像白蚂蚁般疯狂地吃书,乐此不疲……花果山已经完全地识别。不仅如此,还它们综合起来,进行高效的利用。

你比如说,借助孩子的形象抽象特征子过程,孩子的听的子过程,孩子阅读的子过程,花果山可以在一般的汉语语言环境中,给孩子建构起高质量的英语思维。他的外语,不是“学”的,而是建构起来的。建构的质量,跟母语环境没有差别。如果给语言环境,他稍一适应,就可以用非母语流畅地交流了。外语呢,申爸是作为训练思维的工具来对待的。对于建构而成的高质量母语和外语,在两种语言比较中,会对孩子的思维产生不可思议的助益。借助于阅读子过程,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让小学阶段的孩子,阅读量达到两到三亿字。这是个惊人的量值,并且阅读的对象,书籍,根本就不止是想象中的“儿童读物”。它是这种档次的书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申爸好不容易从硬盘里把书的照片找出来,就多贴一些书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潘芳在问,基础三百里边,到底是哪些书。就是这些书。上面贴的所有这些书籍,大申基本上都读过。有的,读了还不止一遍。就两到三亿字的阅读量而言,上面这些书,不过是“一小部分”罢了。在花果山,只要妈妈想做,所有适龄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小学啊,在这个阶段,孩子自己就把这么多书全都读完了。靠逼是不行的,只要巧妙地设计好整体性的教育体系,孩子自然就会把所有这些书阅读完……不让读?那哪里可以。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还趴在那里看,妈妈怎么叫都不动窝。强行抱走,放到床上,一转身的功夫,孩子就睡熟了。在与孩子的发展主题高度契合之下,小学孩子就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智力”是什么呢?如果在认知主题期,孩子自己把这么多的书装到自己的脑袋里,不会没影响,对吧?这影响,就是智力。它决定孩子一生的基调,层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4 13:30 , Processed in 0.0905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