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4|回复: 1

[申爸指导] 【北大高中群:孩子逆行期给《论语》相关资料】---2019.10.2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31 14: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11-5 13:13 编辑

北大高中群:孩子逆行期给《论语》相关资料

2019-10-24
问题是:孩子的目标,它在哪里?

有关“妈妈”的说法哈。在家庭教育中,爸爸是个特殊角色。妈妈们怀疑,爸爸们到底是咋想的?事情吧,事情很简单的,妈妈区分清楚两件事情,就理解了。一件是“对教育感兴趣”,一件是“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感兴趣”。这两件事是有微妙的差别,不一样的事情。爸爸一般“对教育感兴趣”,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去做,没多大兴趣:“太烦人了,扔给他妈教好了。”爸爸乘兴而来,搞上一搞,把娃一扔,这样想着,悻悻地走了。去喝酒,吹牛皮,吹他感兴趣的“教育”。

一般来讲呢,大多数家庭里的真实情形是:妈妈吭哧吭哧地卖力气教育,另一个猪队友在旁边看着,怎么看怎么觉着溺爱,怎么看怎么觉着教育得不得法,“跟她说,也没用”,怎么看,怎么觉着教育的笨……当然了,自己下手去干,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但没多久,就都悻悻而归罢了。一旦教育出结果了,猪队友会第一个发朋友圈去展示;一旦没教育出好结果,一句“都是你惯的”,能把干活儿的气得半个月不想吃饭。

我说这个的意思是说,真正努力点滴培养孩子的妈妈,要了解家里猪队友的德行,如果出现了不良结果,别生气。那有妈妈说了,我家就非常好,没你说的那样的情况。这样的妈妈,下次去上香,一定别忘了多加一注。前世修来的。
当然了,家里的教育,是爸爸妈妈两个人的责任。妈妈呢,了解爸爸哈。了解了,就可以发挥你家爸爸的作用了。一般来讲,爸爸不能“雪中送炭”,他只善于“锦上添花”。这个呢,咱们到了实操的时候,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要探讨怎么把家里的猪队友吸收进来,尽最大可能,发挥队友的作用。

到时候再说。说正经事儿。嗯……成长的主题。每一个妈妈都知道得非常清楚,宝宝到了七个月,就能坐;到了八个月,就会爬;一岁的时候,一边把什么都往嘴里放,一边自己努力,要站起来。两岁都会说话,尽管自家宝宝两岁只会说“baba”“mama”“臭臭”三个双音节,但那也是会说话了。一岁半的时候,不管妈妈怎么着急,孩子都能在喉头咕哝出一大串毫无意义的音节,兴奋起来了,能把那些音节喊出来,一边喊一边忽闪着两只小胳膊,跟刚出生的小鸡雏一样地可爱。可就是不会说话。

时间没到,甭管妈妈怎么急,都不行;时间到了,忽然之间宝宝就“能做了”,给妈妈带来惊喜连连。如果妈妈们留意到,不止是你家宝宝如此,每一个宝宝都如此的话,妈妈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说:这些有规律的现象,是由人类这个物种所决定的。这些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必然,是由基因决定好了的,是人类的根本属性所在。

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展现出不同的特性。我们把这些年龄相关的特性,称作成长的主题。婴儿阶段,宝宝的成长主题很容易观察到,也容易取得认同,形成共识。

我要问的一个问题是:一直到成年,是不是每一个阶段都有类似的主题?答案是“是的”。正常生活环境中的正常孩子,他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他特定的成长的主题。过去十多年,伴随着大申的成长,我一直致力于梳理每个年龄段孩子成长的主题。我发现了很多成长的主题……当然了,我留意的是在“教育”方面有特别的直接价值的主题。成长的主题很多,对教育有价值的主题,是其中的一个子集。

快速地唠叨一下,这些年我发现的成长的主题;并陈述一下这些主题有什么用。主要的哈:从五岁半开始,孩子进入聆听黄金年龄。孩子能够做到“你给他什么,他就听什么”;到了八岁,孩子进入了阅读敏感,疯狂地阅读,像白蚂蚁吃木头一样吃书。借助这个成长的主题,大申跟花果山的宝宝们在初中之前,大约吃进了两到三亿字的阅读量;前边的听有什么用呢?既然还是什么都听,你妈妈就给孩子听《史记》,听《论语》,听英语好了。结果就是,孩子像掌握现代汉语的白话文一样,掌握了古文和英语语言。这两个东西是建构起来的,孩子语感非常好。他做英语的选择题,不是背,而是把每个选择枝都带入题干的句子中,自己读一遍,感觉一下。“感觉好”的,就是答案了。基本上不错的。

孩子在十二岁左右,进入了价值观建构敏感期。这个阶段,他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极度的敏感和偏好。给他部《论语》解说,就如饥似渴。价值观建构正确了,对未来的教育会有巨大的助益。它那个东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默默地滋润一切,影响一切。

举个例子。前天晚上,大申很晚才回到家。我问他为何晚了,他没好气儿,门一摔,就回自己房间,一句不答。吃晚饭了,我又问,他愤怒地对着我说:“什么GouPi,还副校长呢!说好了四点半,啰嗦到五点半还没完!”大申对于拖堂,深恶痛绝。一提起来,就来气。我也不以为意,依然跟他打听。我想知道他们今天有没有数学课,一问出去,大申就怒气冲冲地对我没好气儿,顶一句:“你管呢!”我淡淡地自顾自在那儿啰嗦:“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别跟我孔不孔子的!”大申粗暴地打断我的话。我不理他继续:“颜回。孔子评价颜回说……”大申见我不停,怒了,起身,拉椅子,要离开。饭也不吃了。我不理,继续说:“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你跟你校长生气,可我没惹你啊!”到这里,大申停下了,把推回一半的椅子,又拉出来,又坐回来。“你这叫迁怒,是不对的。”我总结说。大申吃瘪,就捧起碗,拿起筷子使劲地扒拉碗里的饭粒,以掩饰自己的尴尬。接下来,交流就顺畅了。赶到吃完晚饭,爷俩已经轻松地有说有笑了。

妈妈们看哈,孩子他这个价值体系,价值观,很重要。它解决的是孩子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价值不值得的问题。只要抓死了价值观建构的敏感期,一部《论语》下去,接下来,很难的事情,就有解决方案了。

高中的孩子,妈妈要处理的问题,其实不是学习方法,努力程度等等,最难的,是处理孩子的态度。你有了《论语》,他态度不好的时候,你拿《论语》跟他硬怼就行了。百分百的,只要怼中了,怼得合理,他立马吃瘪,态度马上转弯。其实呢,《论语》这部书,里边相当的内容,都是在讲这个处世的态度问题的。我们现在所需要应对的场景,它那个里边基本都有。

这么重要的事情呢,只要抓住孩子成长的主题,在主题期,扔部《论语》解读过去,问题就解决了。在这个价值观敏感期之前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成长主题,我称之为“逆行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偷窃,会偷偷地把家里的东西弄到自己那里,从同学那里拿,当然是未经人家允许的;撒谎,会把事情装得很圆满,让家长信以为真,一旦谎言破裂,妈妈会被气得胸腔爆裂,两眼凸出,恨不得拿刀劈了这个兔崽子。

大申吃完早点,上学去了。咱们接着说。

到了大申的逆行期这里呢,我就从申妈手上,接过大申的教育了。申妈遇着庙,每次都添好几柱香。因为那个时候,大申实在是把申妈气得不行,“我怎么生了这么个东西,我……我这就去拿菜刀,我剁了他我!”申妈被气得一晚上一晚上睡不着觉。

申爸接手大申的教育,一边在学校门口,听班主任数落大申欺骗,主意又正:全班41个学生,作文交上40本。差一本。人家老师凭经验,许诺说,谁没交,站起来,回头补上就完事,不批评。没人应答。再威胁:我一个人一个人查,查到是谁,瞧着!还是没人应答;人家大申淡定地坐在那儿,装得跟没事儿人儿似的,搞得老师在许诺威胁半节课的时间里,都没有怀疑是他!最后,一本一本发作文本,发一本,放在面前的桌面上……水干了,再狡猾的鱼,也逃不掉了么。整整折腾了一节课。把班主任给气得,暴跳如雷。

我一边在听,一边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你说,孩子这样做,会不会是更有价值的某种事情的一部分呢?我的推测很有道理,我跟熟识的家长私下沟通过,每一家,孩子都从爸爸妈妈那里偷钱。这好像是商量好的一样,到了这个学期开学,忽然就都这样了,妈妈忽然就都给气得不行。

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观察同一个问题,对于它的判断,好坏,可能就有天壤之别。我坚信,上帝的这种设计,有它更深意味的考虑……只不过,当时,我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这种明显的道德败坏的行为,错误的事情,上帝设计来给每个孩子都去干,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事情发生一年半之后,大申进入了价值观建构的关键期。这个关键期,我是精准地抓到了。一个寒假钻在《论语》里边,等到寒假结束,再开学,孩子像换了一个人:地铁上主动给老人和抱小孩儿的让座;十字路口的绿灯不亮,绝对地不会往前迈半步;绝对不会再去抄作业了,以前兴奋谈论的话题,考试怎么作弊,再也不提了;偷窃?绝对没有的事;撒谎,也不见了。没绝迹,但不多。至少,不会让你提防,他会编个大骗局让你钻了……最重要的是,我无意中发现,《论语》非常好使!那简直是管天下的一手王牌,只要出牌,就管用。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上帝安排的苦心:一个人,如果他连错误的行为都不知道,连做错事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惩罚后的尴尬惭愧都没有经历过,他怎么可能建立起价值观?他们可能笃信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至少,得有一些典型经历,产生典型的心理感受才行。

这是自我形成过程中与外在世界的对抗练习。14-15岁时期,当我们深入到孩子成长中的细节,又能以宏观的眼光,来洞察这些细节的价值之后,再抬起眼,看成年人的世界,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常见的社会现象,它的教育中的根源在哪里。

傻白甜。这个西方富裕国家的白左现象,政治正确,已经到了神经的地步。这玩意儿是怎么来的啊?在逆行期,妈妈的教育如果“好”,看死了孩子,不许撒谎,不许偷窃,不许……哪怕一点点苗头露头,马上扑灭。一个完美的乖孩子。那么,接下来,孩子的价值观建构的关键期,事情就恐怖了:他的价值观,建立在“非切身感受之上”。啥他娘的不着边际的事情,这孩子一辈子都可能出。

孩子们的行为,从其行为本身来讲,肯定是不好的。但是,不良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却并非显而易见的“黑白”那样简单。现在呢,我个人来讲,坚信一点:在未成年之前,孩子任何的行为,都有其人生大框架下的特殊意义在的。我们要发掘的,是这些行为的积极价值所在。不要被孩子的行为本身所局限,要看到行为的积极意义。要努力看到行为的积极意义。

接下来,我要放慢动作,聚焦到高中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特点。这跟我们日常的教育,休戚相关。先呢,来个开胃菜。我们要说说,为什么孩子开始“怀着乡愁,到处寻找家园”。

《论语》的首选版本,当然是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这个封面的是繁体字版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简体字版本是这个封面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华书局的《论语译注》,没有之一,这是最好的版本。

最适合孩子使用的《论语》资料,来自台湾的学者傅佩荣。他有几套有关《论语》、孔子的讲座。大申当年观看的是这些讲座:

1.《论语》全解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讲座网上的视频叫做《论语三百讲》,是由300段小视频组成的,每一段小视频,讲解一则《论语》。

2.《向孔子问道》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VC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注意哈:咱们所使用的是西方术语体系。咱们讲价值观,讲世界观,讲方法论。傅佩荣的《论语》,在出版物的介绍方面,使用的是中国话语体系,出版商把它归到“国学”范畴内,寻求市场。

国学是个大杂烩,它并没有西方的学科分类,当然也就没有学科准入标准等等这些规范。谁高兴了,都叫自己国学,泥沙俱下,龙蛇混杂。傅具有深湛的西方哲学学术训练背景……他好像是美国哪个名校的哲学博士……他用严谨的西方学术的方法,重新梳理了孔子和《论语》的思想,明晰而透彻。

一方面,傅喜欢讲课,喜欢演讲,讲得通俗易懂,另一方面,他的西方哲学学术背景,能够让他从比较哲学的角度,看到我们传统哲学中盲点中的东西,很深刻。这两个方面,让傅的《论语》和孔子讲座,水平超然群技。目前,我还没有发现有别的学者能够讲到傅的这种程度的。

3.《真诚的孔子》 广东音像出版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准确地讲,我们这一代人,正好处于建国后中国整个社会转型的尾巴上。在我们这里,世界观和认识方面,西学还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因为他们在经济上,占有毫无疑问的优势地位。但是,我们的下一代,完全不同了。他们一出生,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在他们眼里……00后的一代……的外国“发达国家”跟我们眼里的,完全不一样。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他们就生活在“发达国家”。他们没有任何的对于“外国”的仰视和崇敬,“我就是我”。

于是,中华文明的内核,在00后这一代人中,强势回归。

对于我们而言呢,孔子被涂抹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被各种的政治力量,各种思潮随心所欲地歪曲和涂抹。傅的这套讲座,让人们看到孔子的本来面目。

这套讲座,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

4.《孔子的大成之道》 傅佩荣 郭齐勇 孔祥林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套傅和国内的顶尖学者,还有孔子后人讲孔子的讲座。不同的方法,比较着看,很有意思。

5.《向孔门弟子借智慧》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套视频,是大申的“入门视频”。他当初把这套视频看了无数遍,把《论语三百讲》完整地看过一遍。

这些视频,网上大多有。后边的四套,北京的同学可以去首都图书馆四层音像借阅处外借观看,那里有。别的城市,我就不知道了。

马博士:
傅的这种学术兴趣,属于人文哲学,欧美大学里面人文哲学家多数在文学系。哲学系都是分析哲学家。傅应该是耶鲁东亚文学系博士。还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当过讲座教授。莱顿的汉学非常有传统。鲁汶和莱顿都是荷兰语区的大学,600年历史的老大学。群里面老金是鲁汶博士。
谢谢马博提供的傅佩荣的背景。

我觉得宇平推荐的,一定很有道理。《论语》这种经典,可以背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博,这是China Daily上面每天一篇短短的《论语》片段的中英文翻译。 短小精干, 有英文对照, 对我们的中文不够好的孩子, 有英文翻译, 更容易理解一些。早上上学路上, 背诵一下, 增加中文语感, 这是我最近读ChinaDaily最先读的版面了。

傅有一本《哲学与人生》,可作高中生的哲思入门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3 05:23 , Processed in 0.0735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