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62|回复: 1

[申爸指导] 【花果山高中群:从“剥洋葱”到“切洋葱”】---2019.10.0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6 15: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10-21 11:27 编辑

花果山高中群:从剥洋葱“切洋葱”


2019-10-08
深安妈0608G

陈述及画图反馈20191007
今天上午一小节,陈述课本后面习题,难度比例题大一点,30分钟做了5题,速度好慢,安还试图在胳膊上腿上画图,被我制止了。以后情绪烦躁。我说那下面先不陈述了,我说题,你画图。之后画了8个题目的图,说脑袋转不动了。上午结束。

下午继续,开始三题,上午画过图,陈述还算顺利,后面一题就死活不肯陈述,说太难了。我说上午不是画过图了,答,这会儿忘记了。总之就是说继续不下去了。后面就结束做别的了。
如果孩子完成一件智力活动的神经回路没有建构起来的情况下,要求孩子去完成,孩子的表现就是安妈所说的“情绪烦躁”。妈妈们遇到孩子“情绪烦躁”的情况,要试着把任务拆解开,一部分一部分地去完成。

以安妈这里的陈述习题为例:孩子要陈述出习题的解题步骤,需要三部分神经回路都建构好:朗读、在头脑中画图和把思维转换成有逻辑的解题步骤陈述出来。妈妈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识别出这三个神经回路,哪个建构好了,哪个还没有。假设说,朗读还没好,那就花未来的两三个星期,专门建构朗读;如果在头脑中画图还没好,那就练习画图:妈妈陈述几何题目,让孩子画图,在看着自己头脑中的图,陈述题目的已知求证;如果是逻辑性步骤转换没好,那就借助例题,专门练习转换。陈述课本这件事情,有两个角度来观察“进展”:一个是课本的自然进度;另一个是上述的按照拆解开的神经回路的建构进展来观察。要学会后一种观察方式。陈述习题是一件复杂的综合性工作,要把这件复杂的工作,拆解成“零件”,一个零件一个零件进行加工。零件加工好了之后,再“组装”。

其实呢,三种“零件”的加工过程,是可以并行的:朗读不好,就朗读正在学的课文中的所有的文字,见字就读,甭管是课文例题练习题还是习题,都读;做完朗读这个部分的练习,把所有有图的题目,单独拿出来,妈妈读题,孩子练习“在头脑中画图”;这件事情做完,专门针对例题,练习转换线性逻辑。这是“剥洋葱”的方式;把这一节课本,从头到尾地做,是切洋葱的方式。学会以剥洋葱的方式让孩子来陈述课本,做上几个星期,各个零件都加工好了,再组装,才能让孩子见到洋葱,举刀就切。

闽土妈0505G
实践反馈 20191007
上完课回来,洗漱好,说陈述数学,书拿来,接着昨天往下读,读题有点快不够清晰,解题倒是清晰,一直提醒还是快。习题(概率)陈述流畅。
解决孩子语速快这个问题的最有效方式,是录音。录好音后,跟孩子一块儿耐心地从头到尾再听一遍,让孩子“换个角度”看到自己行为的表现。机关枪一样地“嘟嘟嘟”,孩子自己听了都闹心。他知道了这一点,才会自己注意。

鲁申妈0605G
实践反馈 20191007
国庆小长假即将结束,明天要开学有开学考也就是月考,今天数学以梳理错题为主,小题经过提示能很快明白,大题她用了很长时间才整明白自己做完,让她给我讲,要求不看图也不看题,把图记在脑中给我讲,还做不到,最后看着图,把自己做的步骤遮住给我讲。

物理朗读课本“声现象”20分钟,通过这两天朗读物理课本,今天完成的物理作业一张试卷,正确率提高了很多。物理刚开始学,内容不多,几次小练习没考好,一方面课本内容不熟,另一方面也与不熟悉物理的表达方式有关,没和数学联系起来。嗯,就像大申爸所说,这几天对于朗读没有前段时间那么抗拒了。但肯定还存在漏读现象(这个还没查,只是猜),先解决大声清晰不漏读。
妈妈们要学会观察,掌握孩子行为的规律哈。遵照规律,来引导孩子的学习。“规律”是什么?任何一项新任务,孩子刚一开始,肯定不乐意做,不习惯,“烦躁”。妈妈坚持要求孩子做,不理会态度如何,只要做了,就行。任何一项任务,妈妈只要坚持做,每天做,两个星期,孩子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就开始转变了。再过几天,孩子从抗拒烦躁,转变成习惯愉悦,进而“想做”,兴致勃勃地去做!这是为人类神经系统的性质所决定,它是一种必然。妈妈只要摸到了规律,自觉按照规律去做,那就会像郑委一样发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的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18 21:08 , Processed in 0.0667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