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05|回复: 0

[申爸指导] 【花果山高中群:如何通过陈述课本锻炼概括能力】---2019.09.2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5 10: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10-3 16:36 编辑

花果山高中群:如何通过陈述课本锻炼概括能力

2019-09-23
7-苏萱妈0706女
考勤义工已招满,谢谢大家。

赞!
咱们现在已经有土妈、赫妈、巍妈、西妈、锐爸、淇妈、宇妈、睿睿妈、格妈、牛牛妈、依妈、安妈、lucy妈、培妈和涵妈等15位爸爸妈妈在hgs99开贴,记录孩子陈述数学课本的情况了!稍等...申爸仔细看看爸爸妈妈们的记录哈......申爸随时记笔记哈。咱们看第一个记录:

9-闽土妈0505G
20190915
反馈前天晚上,跟孩子说口述下今天课后题目,她说哎呀,都会做都会做。我说那都会做,讲讲更快。24章第一节的最后一题,证明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颠来倒去,说了好多,我说这是证明题。其实跟书上例题挺像的,例题是长方形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方法也是一样的。昨天继续口述这个章节,读了课文,然后陈述课后习题,很顺溜,可能因为前天口述过的。接着继续口述第二节,整体上说很顺利。争取今天能把这章都口述完,时间不懂允许不允许。

24章第一节的最后一题是这样的:

QQ图片01.png


土妈所说的例题是这样的:

QQ图片02.png


证明多点共圆的本质其实就是找到一个定点,定点到各点的线段相等。”这是一句话,对吧?孩子怎么叫做把“24章第一节的最后一题彻底学会了呢?孩子自己能概括出这句话,就算是彻底学会了。

课本编排“例题最后一题,先演示怎么证明共圆,再练习一道小题儿,怎么证明共圆。孩子在阅读例题和自己思考怎么证明最后一题的过程中,他一定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内容,但这不足够。仅仅感受到这句话的内容,孩子的表现是怎样的?看土妈的记录:她说哎呀,都会做都会做。孩子确实都会做,但是,这种都会做是暂时的。过上一两年,内容淡忘了,孩子就不会做了。怎么把都会做固化下来,变得永远都会做呢?只要孩子在自己做的过程中,明确地概括出证明多点共圆的本质其实就是找到一个定点,定点到各点的线段相等这句话,她就永远忘不了了!

我们发明一个词,叫做这两道题想“要讲的道理。每一道题,它都是用数学语言写的一段文章。跟普通的文章有内容一样,用数学语言写的一小段一小段文章,也有内容。这个内容,我们称它为这道题要讲的道理。本质上,就是对这道题的概括。概括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跟概括相对的,叫演绎。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几何题的证明过程,都是标准的演绎过程。妈妈们注意哈:演绎思维过程,是可教的;但是,概括的思维过程,是不可教的!

你妈妈如果不相信,你就试试:试着教会孩子陈述的小题儿,看你教得会教不会。你怎么也教不会!它的核心,就是那句话,对吧?你妈妈如果把那句话说出来,就等于把谜语的答案告诉孩子了;如果你提示,孩子就会绕着“答案走,怎么也打不中;或者,即便这道题打中了,到了下一道题,孩子又不知道怎么概括了。既然不能教,那能概括的人,是怎么会概括的呢?答案是:她自己会的。不用教,她只要接触需要概括的环境,她自己就会概括了。

什么叫“接触需要概括的环境?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缓慢匀速清晰地朗读例题1,再要求孩子陈述最后一题,朗读完陈述完,马上问孩子:这道题讲了什么道理?反复地,不断地这样做,就是持续不断地给孩子提供需要概括的环境,不要很久,孩子自己就学会概括了。

那么,这里边就有一个问题在:第一次提供需要概括的环境的时候,孩子能概括出来吗?答案是:不能!但即便这一次“不能,下一次,就会比不能强一些。只要孩子年龄够大,不要几个星期,孩子见到一道题,第一遍陈述,她就了!概括能力是让一个人一生有所成就,最重要的一项能力。

我们能够接触到的,顶尖的概括能力,还是在领导们的会议上。如果妈妈们好奇,明年两会的时候,有现场直播,你注意看李克强做完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主持人的概括。三两句话,提纲挈领。那实在是太牛了。可惜的是,只能看大会的现场直播,才能看到顶级的概括是什么样的,一旦直播完毕,到了CNTV上面,就把概括的环节给去掉了,看不到了。
申爸给妈妈们一个概括的例子哈...看看找不找得到....真不错,找到了。

非常值得花2小时去听完这个讲座!

这是一个讲古典音乐欣赏的讲座,讲得非常好。妈妈们耐心从头看,看到...申爸看看哈:这个哈,视频太长了,申爸一时没找到。申爸有事儿,得去办事儿,回头再找。妈妈们有空儿,也可以找找:周海宏去外交部还是什么部委做讲座,有个领导总结说,音乐就是表现我感觉到的东西,如果我听了音乐,没感觉,那就是他写错了,写得不好。这个意思,是在讲座的什么时间说的。妈妈们找到了,在这里说一下那个时间点哈。暂时先到这儿,回头再接着说。

6-沪康妈0801B
我发现撒贝宁的概括能力蛮强的。

哈哈,妈妈们一旦关注到“概括这件事情,就可以开启意识雷达,去搜索了。妈妈们会发现,所有那些牛人,概括能力,都很强。并且他们的概括能力,就好像水乳交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一举一动里边,随时随地,不假思索地就把这种能力展现出来...你不特意留心,你感受不到。

咱们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对吧?给孩子建构出强悍的概括能力!这肯定有好处的。事实上,你妈妈认真去观察初中,尤其是高中的课程,语数英史地生理化政,每一门课,其实它们培训的一个重点,都是概括能力。风起于飘萍之末。任何一个人,成年了,他的概括能力再强,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当孩子的时候,总有一个时刻,他的概括能力的发展,达到了阈值,外在能够表现出来。我们要抓到这个时刻!这个时刻很重要。一旦到达这个时刻,那么意味着,接下来,敏感期到了。

8-深安妈0608G
@申爸,听到55分钟的时候找到了,是在人事部的一个讲座,那领导给总结了三条。

安妈说得对。这个总结,就在视频的5431秒到5615秒之间。妈妈们耐心,从头听,听到这个时段,你就能体会到那种精辟的概括的魅力了。这个总结是人事部的一个副部长概括出来的,周海宏感慨道:这领导啊,他得善于概括才能当领导。这句感慨是中肯的。有的人,头脑清晰,说话给力。这个给力,指的就是他有很强的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为什么如此之重要呢?我们看中文的“字。它的繁体字是这么写的:聖。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说,所有的王者,他都有一种本事,耳朵听进来的意思,马上就能用嘴巴说出來。那妈妈说,这个,说的不是复述能力么?不是复述能力。其实,耳朵听进来的时候,对方开个头,有的人,就能够出他要讲什么意思了。不用等对方啰里啰嗦说完,他就能够把对方的意思,简洁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对方听了连连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心理过程,非常复杂。

尽管整个心理机制的核心,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其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这个概括。“者能够从不完整的表达中,迅速推广到一般情形,占据制高点。只有在制高点上鸟瞰,才能把对方要表达的意思,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这个哈...在敏感期,最有力的锻炼孩子概括能力的手段,不是语文,而是数学!

6-沪康妈0801B
我一直疑惑为什么有些人有这个能力?比如有人对财务一窍不通(确实一窍不通)。但是每次开会不论财务知识讲的多复杂,他都能慨括的比你讲得还好。还能针对你说的事情,布置任务给你。我一直以为这种能力是天生的。

康妈指出的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练习出来的。练习的手段,也特别简单:让孩子陈述数学课本,课本后的习题。陈述完习题,让孩子说说“这道题讲了什么道理,其实就是概括。这件事情,练习一大段时间,孩子看完任何一道数学题,她马上就会去想:这道题说了个什么道理?成习惯了。这个练习呢,从数学本身来说,就是总结解题思路;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就是养成概括的习惯

数学不是解题。机械地解题,解完就完,那是熊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最后只能剩下一个。数学的精髓,在于解完题之后的“反思。尽管概括是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还有别的更高层面的反思,比如说,一题多解,从特殊题型中,推广到一般情形,删改题目的主干,有目的地增减难度.....这些内容呢,咱们在童妈的行动群里,都会一个个地去做。当然了,最基础,最核心的反思,是概括

7-沪眉豆妈0706G
我观察到眉豆有时会在讲完题后,自发给我讲这道题涉及了哪些知识点,虽然讲着讲着就要去翻书,看前面的定理来辅助说明她想讲的意思,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试图说清“这道题说了个什么道理”?

是的。概括是不唯一的。可以从无数的角度,概括出无数的“道理。上面的概括,是从题型的角度做出的;还可以从知识点的角度,就像眉豆一样;可以从一组题的题目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个,在未来,孩子会在课本中遇到大量的案例);甚至可以从自身的认知的角度,来概括这道题给了自己什么启发....所有这些概括,都是合理的,有道理的。所以呢,问孩子这道题讲了什么道理,孩子只要思考,回答即可,没有标准答案。这就跟刚才那个讲座中听音乐的道理,是一样的。刻意地从多角度概括,咱们在童妈的考勤群里,是要做的。当然,这是将来的事情。现在刚开始,只要孩子能说,能概括,就行了。

有人坚持说,概括就是指出事物的本质。这有一定的道理。精准的概括确实就是事物的本质。这种概括能力,也是我们所说的“洞察力的基础。所谓洞察力,其实就是一眼就看穿事物的本质。洞察力非常重要,它是解释和预测的基础。这些,咱们将来再说。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咱们还是回归本原,看刚一开始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回到土妈的回馈:

9-闽土妈0505G
20190915
反馈前天晚上,跟孩子说口述下今天课后题目,她说哎呀,都会做都会做。我说那都会做,讲讲更快。24章第一节的最后一题,证明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颠来倒去,说了好多,我说这是证明题。其实跟书上例题挺像的,例题是长方形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方法也是一样的。昨天继续口述这个章节,读了课文,然后陈述课后习题,很顺溜,可能因为前天口述过的。接着继续口述第二节,整体上说很顺利。争取今天能把这章都口述完,时间不懂允许不允许。

最一开始,孩子练习概括,是什么样子的呢?土妈说:“颠来倒去,说了好多。土妈所指,是指孩子陈述一道几何题的证明过程而言的。如果让孩子概括,也是一样。妈妈们要试着去体会理解一件事情:在头脑中,孩子对最后一道题的思维,是三维的,并且是动态的。三维的意思是说,凡是跟这道题相关的神经回路,同时被激活;动态的意思是说,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想法是会变的。事实上,孩子的思维,是在四维空间里发生的。如果要求孩子把证明过程陈述出来,需要把思维空间里发生的事情,变成一维的。语言是一个词一个词说的,是一句话一句话说的。词汇句子连成一条线,逻辑要在这条线中体现出来。思维如果穿不成线,或者线上穿的东西前后位置错乱了,听的人就听不懂,说的人自己也觉着别扭。

事实上,孩子的思维,是在四维空间里发生的。如果要求孩子把证明过程陈述出来,需要把四维空间里发生的事情,变成一维的。把思维用一维的言语有逻辑地表达出来,这需要大脑具有极其高超的调控技巧,才做得到。孩子陈述练习题,看上去是一件不起眼的活动;事实上,这个活动对大脑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比起在纸面上机械地按步骤“解题,压力要大上好多个数量级。孩子不乐意,就是对这种压力的自然上的情绪反应。妈妈做这件事情之前,自己心里要有数,哪个容易哪个难。让孩子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要做难的。孩子那里,面对困难,一般他的解决方案就是:给我纸笔!这不行。就是要空口陈述,不能动笔。如果天天练,孩子这种颠来倒去,说了好多的过程,也要持续一个来月。这个过程经历过去,孩子再陈述,她一张嘴,就能够很有条理地从头说到尾了。这个过程,不需要辅导。就是让孩子陈述,她的大脑,慢慢地自己就会适应,找出合理的策略来应对。

所以呢,妈妈知道真实的情形是怎么回事,就明白一开始,孩子“颠三倒四地说,句子缺胳膊少腿,甚至把术语都用错...这都是正常现象。不用去纠正,任其自然...等到了时候,这些现象,就都消失了。一句话,妈妈呢,就是保证孩子陈述课本,做这件事情,就行了。不用深入到陈述的具体过程或者具体内容中去指导。任何的指导,都是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添乱。这个事儿,初中毕业水平的妈妈,就足够做了。你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你研究生的优势,那是帮倒忙。

9-闽土妈0505G
孩子一直问,是这样么是这样么,我说的对不对? 类似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 如果不理她 ,她会不会蛮说蛮去? 证明题,是看到她蛮写蛮去的。

就不理孩子这些“对不对的问题就是了。嗯...先说到这儿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3 15:00 , Processed in 0.0768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