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豫-骆妈0605B 于 2016-7-24 09:17 编辑
07-07 我们面对数学,所有咱们这些成年人,都会撞到“狗头金”。咱们自己,可能撞到的比孩子还早:面对比孩子还简单的任务,就狗头金了。 客观地讲....你妈妈只要亲自参与额,“跟孩子一样直接面对”....孩子的学习速度,要远胜于成人。 这就是孩子的可塑性,孩子的学习能力,就体现在这个地方。 妈妈要充分利用孩子学习上的可塑性,别让这种可塑性浪费了。
07-08
妈妈要努力应对,应对的结果,是妈妈们自己的工作记忆也被撑大,得到了锻炼! 妈妈们要全神贯注,才能够脱稿应对出题,才能够心里核查孩子的答案是否正确,才能够做到这些的同时,还关注着,分析着孩子思维的特点。 你妈妈要全身心投入才行。 孩子怎么会喜欢盲算这个游戏呢?这个跟情绪有关。孩子受妈妈情绪的影响。如果妈妈不振作,不能全力投入,应付了事;孩子就提不起兴趣。而妈妈要是能应对刚才说的那些任务,记题,核查,分析等等,就必须全力投入.... 妈妈和孩子投入地玩儿盲算这个游戏,不亦乐乎。 妈妈们认真看看点妈的回馈哈: 点妈在“重复”上做得特别好:点在111+211上,踩到了狗头金。点妈怎么做的呢?点妈是往下探,探到112+213,孩子畏难了。畏难了,就不硬往下走。点妈采取了很好的策略:从1+2开始,再来一遍。 孩子的接受能力强,强在哪里?点点自己冲过了刚才的最高点:112+213。不但冲过了,还往前冲了一段路,绊绊磕磕地冲到了底。 这就在建构新的思维能力了。 今天呢,点妈还是要继续重复这个计算序列,直到点能够很顺畅地冲到底。 只要孩子自己不烦这个序列,就一直这样重复,反复地有效建构新的思维能力。
现在呢,勉勉强强冲到底的孩子的妈妈们,你们回馈商量,接下来,这个计算序列,怎么设计?你们达成一致,然后,让孩子熟练就序列的同时,也有题,能让孩子“往前冲一冲”。 设计序列哈,这是咱们盲算的核心。走在最前列的妈妈,思考序列方面的题,应该怎么设计。现在序列到了113+218。 大申他们学《礼记·学记》,说:“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那个“学学半”的第一个“学”,读“校”,是“斅”的通假字。“斅”的意思是“教导”。 “学学半”的意思就是,(要想学得好,)教别人和自己学,各占一半的因素。 这就是“教学相长”的意思。 妈妈们跟孩子玩儿盲算,每天顶多用半个小时到头了....你妈妈摸到了狗头金,开始精确地在那里挖,你妈妈会发现:孩子玩儿一会儿就累了。累得不行。 咱们没有热成像仪或者夜视仪这样的设备。将来会有妈妈参与进来,她有这样的设备。到时候,让那位妈妈摄一段热成像视频,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孩子的头脑,在短短的几十秒内,就从正常的红热状态,直线上升到白热状态了。所消耗的能力,几十倍地增长。 每天,跟孩子挖狗头金的游戏,不可以过长。否则,孩子的头脑受不了:身体没有那么多的能量供给大脑长时间地去“烧”。 小孩子,每天二十分钟做盲算这个游戏,顶天了。 剩下的时间呢?妈妈们的兴致上来了,妈妈停不下来,怎么办?妈妈继续琢磨,教别的妈妈,想办法用最有力的手段告诉别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做。 就是说,妈妈自己完整的“学”,还有“斅”的一半。把这一半补足。
申爸呢,要面对的孩子,分布很广: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都有。 小孩子能挖到狗头金的地方,大孩子是大踏步走过的。大孩子挖狗头金的地方,小孩子还够不到。 妈妈呢,关注自己的孩子的同时,寻找同样年龄的孩子的妈妈。你们搭伴,共同探讨“在你们站的这个地方”,挖金子的技巧。这涉及很多方面:你们在自己孩子那里做的事情,反馈结果,寻找共同的经历;说自己的感想,给自己的启发。这些感想和启发,说出来,就是跟别的妈妈的相互启发;特别是:针对“这块狗头金”,设计什么样的计算序列才更好。
现在呢,要抓效率了:把宝贵的每天跟孩子盲算的20分钟,利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