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89|回复: 15

[成长手记] 十岁新起点------骆骆(06年5月男孩)成长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7 06: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豫-骆妈0605B 于 2016-7-24 09:19 编辑

骆骆(06年5月男孩)成长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7 12: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终于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23:2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了。一段时间没做记录,一时不知从哪里记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23:30: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豫-骆妈0605B 于 2016-4-22 07:33 编辑

7.5-10岁的聆听资料总结


20131116-20141116
吹小号的天鹅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昆虫记
夏洛的网
神奇校车
柳林风声
爱丽丝梦游奇境记
海底两万里男生版
地心游记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机器岛
环月旅行
气球上的五星期
神秘岛 岳峰
八十天环游地球
太阳系历险记
八十天环游地球
三国原著
西游记原著 曹灿
评书三国 袁阔成
易中天品三国 2遍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3遍
汉代风云人物 2遍
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
向孔子问道 傅佩荣
我读经典 2遍
世界五千年
中华五千年
小鲁讲中国历史
小鲁讲伟人故事
小鲁讲世界历史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兔妈妈
笠翁对韵(育灵童)
总计954小时(57246分钟,平均每天2小时37分钟)

20141117-20141231
机器岛  
地心游记  
阅读法  
品读水浒  
鲍鹏山新说水浒  
东周列国广播剧  
阿西莫夫科学指南上
阿西莫夫科学指南下
共计7669分钟(127小时49分钟),平均每天170分钟(2小时50分钟)

聆听汇总:
长篇小说及评书  335
百家讲坛  300小时
历史类  206小时
科学  195小时
儿童故事   35
古文类  6小时
学习方法类  3小时
总计1080小时(其中与三国有关的340小时)


20150101-20160505
《房龙地理》
《希努尔讲世界史》
《简明世界史》
《中华五千年》
《世界五千年》2遍
《阿西莫夫科学指南》2遍
《世界史纲》2遍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四遍
《八十天环游地球》
《海底两万里》
《鲍鹏山新说水浒》
《春秋五霸》
《三十六计》
《儿童百科知识》
《我爱吟诵》
《爱的教育》
《苏菲的世界》
《十万个为什么》
《华夏神话》广播剧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第二遍)
刘兴诗讲历史
白话史记
大话成语300回
中国通史
汉代风云人物(第三遍)
论语
古诗词朗诵
史记37篇(自选)
古文观止22篇(自选)
向孔子问道(第二遍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23:3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豫-骆妈0605B 于 2016-4-22 08:25 编辑

8-10岁的阅读资料总结


8-9岁阅读情况
李毓佩数学童话19本
可怕的科学36本
少年科学画报16本
《什么是什么》5本
《林汉达历史故事集》6本
北师大版语文11本
《新语文读本》5-12册共8本
人物传记11本
阿西发现系列10本
蔡志忠漫画3本
伊林《在你周围的事物》
《希腊神话》
《中国民间故事》
《数学真好玩》
俗世奇人
小小哲学家
儿童几何
寻访夏商周
远洋趣闻
有趣的地理游戏
木偶奇遇记
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其它诸如日有所诵、同步阅读、开明课本、注音简写本、校园小说和借同学的小书几十本。

大致算一下,字数在1000-1200万左右,是大申自主阅读第一年的一半稍多一点。
和宇昂、大申不同的是,骆是意识聆听居多,学前识字,开始阅读时就是排着看,没有读字阶段。现在阅读速度在300-1000字/分钟,不同读物阅读速度差异很大。


9-10岁阅读情况
科学类
可怕的科学30本左右
《少年科学画报》100本左右
少年科学4本
少年百科科学系列80本左右
发现系列2本
《什么是什么》6本
《元素的故事》、《海洋的秘密》、《科学家谈21世纪》
《在你周围的事物》
《小学生文库》4本,
历史类
少百历史类(已统计)
《简明世界史》
林汉达历史故事集6本
刘兴诗讲历史

地理
初中地理4册
高中地理5册

数学
李毓佩数学童话重看
可怕的科学经典科学重看
做完1-3年级仁华奥数课本

文学类
北师大语文教材11册
《新语文读本》9本
景山语文课本及阅读5本
景山作文选(小学、初中、高中)两遍
小学生优秀作文
《小学生文库》6本,
人物传记13本
希腊神话8本
《中国古代笑话》
白话聊斋(3册)
封神榜故事
老残游记选本
《水浒传》重看
意大利童话
格林童话
世界童话名著故事365
世界新童话
儒林外史
德意志童话
北欧童话
法国童话
叶永烈科学童话365
稻草人及其它童话
其它儿童文学读物6本

其它
蔡志忠漫画8本
漫画倒霉的i呀
三毛流浪记
三毛从军记
植物大战疆史3本
脑筋急转弯
写给孩子们的哲学书
小灵通漫游未来
不夜天
字母博士平反记
物理童话
标点国新闻
阿凡提的故事
男孩子的冒险书
论语故事

没看完的
汉字王国
世界童话名著故事365
少数民族机智人物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 00: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来啦,来踩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08: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在QQ群格兰芬多,仗着骆学习成绩还行,没有认真跟随;这个假期申爸带领孩子们盲算,仗着骆数学计算能力还行,也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一搭没一搭地出题。出题过程中,只注重盲算本身,没意识到设计规律题、让孩子发现规律进而表述规律的重要。这几天,申爸讲到语文词语辨析和用数学着手引导孩子表达……恍然大悟,决定从头来过,一节课一节课认真学习、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08: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豫-骆妈0605B 于 2016-7-19 23:24 编辑

07-02

申爸:出几道一位数的加法,让孩子做;妈妈要仔细地观察,揣摩,孩子是怎么做一位数加法的。
有孩子特别熟练,不好观察的话,那妈妈就改成20以内的加法;如果再熟练,不好观察,就改成20以内的减法。
在不行,就扩展到100以内。
总之呢,妈妈们的目的就是观察出孩子是怎么计算的;然后,回馈到课堂的聊天室里面去。
要写明白,妈妈是怎么得出上述结论的,用孩子计算时的例子来说明。
前面问了简单的一位数题,到8+9时,问骆是怎么算的。
答:9不是差1到10吗,用8减去1凑到一个10,然后10再加上7,就等于17.
问:还有什么方法没有?
答:可以把8……这个完全是颠倒过来,把9分成2和7补到8上……还有还有,就是把8和9都看成10,一个缺1一个缺2,1+2=3,20-3=17.
问:哦,那你平常用哪种方法?比如说9+9……
答:9+9就都看成10,这样方便。
问:7+4呢?
答:把4补到7上去,然后剩1。11。
问:7+9呢?
答:把9看成10,得19,然后减1。18……当一个数靠近10的时候,就把这个数看成10,另一个数减去缺的数;如果两个数都靠近10的话就把两个数相差的数减去。
问:这样啊,我都没想到……10+9呢?
答:那不就是把9看成10吗……也不用看,就直接把9代替0就可以了。
问:11+7呢?
答:11的1补到7上去,8,10+8=18.
问:27+10呢?
答:就直接加上去,37,因为10是个整数。最简便的算法,一个数加10,就把它十位数加1.
问:18+13呢?
答:首先8+3=11,在加上十位数的1+1=2,20+1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09: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豫-骆妈0605B 于 2016-7-20 01:02 编辑

2016-07-03
大申爸:如果你是小学一年级老师,你采取什么策略,教会孩子们采取合适的策略来进行口算?

昨天申爸没有具体的指导,只是说让妈妈们去看孩子,把情况回馈。
今天呢,妈妈们继续去看孩子,看看能不能把孩子做一位数加法的策略搞清楚。
搞清楚这个,有什么用呢?
我们需要针对孩子,各自开发思维的引导过程。
什么叫“引导”,什么叫“机械操作”啊?

申爸给妈妈们举例子哈。
申爸让大申盲算:1/2+1/3=
大申算了好长时间,才说是5/6。
然后,申爸继续出题:1/3+1/4=
大申算了更长的时间,说是7/12.
大申刚说完答案,申爸马上问:1/4+1/5=
大申又算了好长时间,才说是9/20
大申刚说完答案,申爸马上问:1/5+1/6=
大申乐了,马上一字一顿地说:三十...三十分之十一。
申爸马上接着问:1/6+1/7=
大申不等申爸问完,就一字一顿地回答:四十二...四十二分之十三。

妈妈们能够看到算式,已经摸到了其中的规律。

如果像申爸这样,从1/2+1/3开始,耐心地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地练,让孩子自己体悟,自己去总结规律,自己去验证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这个就叫引导的方式。

我们说,“机械操作”的,是“应试教育”;“引导”的,是“素质教育”。

咱们的workshop是:
妈妈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自己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感觉和理解;妈妈们仔细读钦妈的回馈,来解释钦思维中的两个主要特点,是怎么回事。
当然了,去观察自己的孩子。
把做得对不对,快不快,暂时丢在一边。设法搞清楚,自己的孩子是用什么策略来计算一位数加法的。
有了感受和想法、设想,即刻可写下来,回馈哈。
这个想法,你不马上打捞,清晰化,写下来,一会儿就丢掉,再也想不起来了。

7月3日当天让骆做了1/2+1/3,1/3+/4,1/4+1/5,……1/10+1/11,计算各个题用时差不多,都要几秒,第二个循环时速度快一些,隔算式用时还是差不多。问他怎么算的,说是在可怕的科学中看过,像这样的算式要先变成同分母的再相加,分母变成两个加数的分母的积,分子就是两个加数的分母相加。看来这个规律已经知道了,就没有再循环。

今天又重新算了这个序列,让骆总结规律,和上次的大致相同。
问:这些题比较特殊,加数分子都是1,如果不是1,会是什么情况呢?重新算一个好吧?
2/3+2/4。
考虑了大概半分钟,答1又1/6.
我:可以直接报分子分母,也先不用约分。
2/4+2/5,2/5+2/6……2/6+2/7
每道题都考虑了十几秒钟,到2/6+2/7时,问:你是不是让我发现一个规律?我没回答继续出题算到2/8+2/9时,说:我已经发现规律了。

我又问了3/6+3/7,3/7+3/8,3/8+3/9
骆:哎呀……这个……
我:你发现的啥规律?
骆:a/c+b/d=cd分之……我想写到纸上……就等于cd分之a乘以b……哦不……
我:先说分母,再说分子。
骆:分母是cd,分子是a乘d+b成c.我:如果是a/c+a/d呢?
骆:应该是a/b+a/c吧……a/b+a/c=(a*,b+a*c)/bc。(括号是我加的)比如说2/7+2/8就等于56分之7*2+8*2.
我:还能不能再省事点儿?
骆:哦,7*2+8*2就等于7和8的和乘2.
我:好,那咱们接着算好吧?
骆:啊~~
我:难了是吧?
骆:嗯~你再出一个看我是不是算得更快。
我:2*5+2*6
骆:这个呀!就等于22.
我:3*7+3*8
骆:等于45,等于7和8的和乘以3等于45.
我:好,那换你给妈妈出题出规律题……略


我:你的题出的很活,你发现的规律还需要语言的规范化,比如说刚才出的1/2+1/3,1/3+1/4……发现一个什么规律呢?刚才是用公式表达,现在用语言怎么去表达呢?
骆:那我用这个公式说明?(可以)哦,如果是两个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和就等于两个加数的分母分之分子乘第一个加数的分母加第二个加数的分子乘第一个加数的分母。
我:哦,这样也能表述清楚,就是,好像有点费劲儿,那咱们再想一想,怎么能把话说得更让人容易理解又简洁呢?什么样的两个数相加等于一个什么样的数。
骆:哦我刚才说的是推出的第一步公式还有第二步公式,第二步公式更简洁,两个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和就等于两个加数的分母的积分之分子乘以两个分母的和。就比如2/7+2/8就等于7和8的积分之2乘以7和8的和。
我:那如果分子是1呢,怎么表达?
骆:两个分母不相同,分子是1的分数相加,就等于两个分母的积分之两个分母的和。1/a+1/b=ab分之a+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0: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豫-骆妈0605B 于 2016-7-23 05:19 编辑

07-04 4:19:11
不管以前是不是被机械操作过了的,从现在开始,做正确的事情,以前如何,倒也我所谓。
认真看别的妈妈的回馈,孩子们竟然有这么多的算7+8的方法!
-伸出手指数;
-在头脑中想象着数;
-去凑十,算;
-用乘法算,算完再增削;
-往自己熟悉的口诀上去凑;
-“感觉出来”的。
好了。现在的问题是:孩子到底应该采用哪种方法来算一位数加法?
“标准答案”是:每一种方法都要用!都要用熟。不仅这些已经回馈出来的方法,要用,没有回馈出来的方法,也要用,用熟....
为什么?因为做盲算,练的不是“怎么把题答对”,练的是什么?是思维。
每一种算的方式,都是一种思维,计算方式,有优劣之分,但是,思维没有!

好了,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在实操方面看,到底应该怎么办。
首先,简单直接地说,一位数加法,最理想的、最好的计算方式是什么?是“凭感觉”,随口说,就说得对;其次一层的呢?其次一层的,是凭口诀。什么是凭口诀?我们体会一下,我们是怎么计算7乘8的?我们不用凑十法,不用分解法,不用.....不用任何方法,我们一看到7乘8,我们就随口说56。加法的口诀法,跟这个类似,孩子一听到7+8,随口就说15。这就是口诀法。
怎么达到这个口诀法呢?当然不是像背熟小九九表那样,背熟一个一位数加法的大九九表....要一步一步来,走过“每一种算法”,每一种都算熟练,自然地走到口诀法,甚至“感觉法”去。这个哈,等开了学,咱们一步步去走就好了。

苏-钦妈:请教申爸像钦这么大的孩子,容易抓住他的这些思维特点,接下来,如何针对他这些特点去做一些正确的事呢
在钦妈的回馈中的几个要点: 第一,如果不要求孩子“说出计算步骤”,孩子就能算对;一说计算步骤,孩子就出错; 第二,如果让孩子把计算在头脑中图形化,孩子可以做到。如果让孩子基于想象中的图形进行操作,孩子想到的图形,就消散了。
申爸说的练习方法,就适合所有的孩子!因为这是思维,不是“做题”。只不过,用最简单的形式,来锻炼思维罢了...
事实上,申爸要讲的这些,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适用于你妈妈!
有妈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说:自己发现自己的工作记忆很狭窄,说了后边的,忘了前边的.....
咱们帮着孩子练习一个暑假....都是很轻松简单的“小题儿”,妈妈们再感觉感觉:诶,自己的工作记忆给“撑大了”!以前顾此失彼,忙忙叨叨,丢三忘四,现在竟然不了!
钦妈怎么做呢?
快速地跟孩子对答如下问题:
9+1等于几?
8+2等于几?
7+3等于几?
6+4等于几?
5+5等于几?
4+6等于几?
.......
直到孩子笑了,摸到了规律。如果算到1+9等于几,孩子还没有摸到规律,就再循环一遍,直到孩子摸到规律。
孩子摸到规律了,游戏角色就换过来,由孩子“继续出题”,妈妈算。
把这个游戏玩儿熟练。最后,妈妈问,这些题是按什么规律出的?孩子能答上,最好,答不上,没关系,明天再玩儿一遍。明天孩子就能答出来了....妈妈们试试看,是不是这样。
原则一:按规律出题,让孩子自己体会到规律。如果孩子体会不到,没关系,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地做游戏。今天实在体会不出,明天继续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地游戏,明天就体会出来了。
原则二:规律永远不在妈妈口中总结出来。规律永远出在孩子的口中。如果孩子总结错了,不在文字更改,而是继续算题,让孩子自己感觉,自己总结的规律,是否正确。让孩子自己改。今天改不正确,明天继续。


“我的孩子该怎么办?”
这呢,对妈妈们来讲,是最实际的一个问题。
从现在开始呢,格兰芬多这里,就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场所了:每个孩子,申爸根据妈妈回馈中的描述,给出一个建议,怎么去做。

假设,现在是九月一号。有一些孩子,将会非常的喜欢奥数....但相当多的孩子,不会。
未来的现实是怎么造成的?

关键是识别孩子的真实状态。
有的妈妈呢,很喜欢夸大孩子的长处,可以不提自己观察到的孩子的短处。
我们已经看到,在数学这个问题上,你如果不涉及到考试,分数,是无所谓“长短”的。我们看的是思维的训练。
只有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以练习,才能收到效果。

数学不复杂。
它是由一些最基本的运算操作,加上复杂的运算规则所构成的。
不管多复杂的数学运算,原则上都是如此。
我们要做的是:暂时不管复杂的运算规则,先把“最基本的运算操作”做熟练,内化掉这些基本操作。
有很多基本操作:用数数的方式做加法;裂数凑十;图像化;具象化....这些呢,要单项练熟。在练熟的过程中,孩子培养起来的数感,还有就是在未来,孩子自然地就会走向“口诀化”地进行计算。

1、出一组序列题,引导孩子说出“被加数依次加一,加数依次减一,和不变。”这个规律。难点在“依次”二字上,骆的表述估计在“只看局部不看整体上”出问题。2、出一组序列题,引导孩子说出“被加数依次加n,加数依次减n,和不变。”这个规律。
3、出几组小序列题,引导孩子说出“被加数加n,加数减n,和不变。”这个规律。“依次”不是随便加的。
4、总结一下加法有多少种算法。



7月21日和子馨、骆一起盲算
我先出了一组题
999+1=
998+2=
……骆接着出
994+6=……
我:刚才我和骆出的这些题是个序列题,是排着出的,那你们看,这些序列题有什么规律呢?
子馨:都等于1000。
骆:它们的两个加数都凑成1000,是凑整。
我:还有什么规律呢?你是对着这一串题总结规律,不是一道题。
骆:这一串题的规律是,下一道题的两个加数是:上一道加数减1加上上一道第二个加数减1。
子馨:规律就是从1到几几几,123456这种的,然后那个是从999开始,998、997、996……
我:我们可以说被加数什么规律,加数什么规律,和什么规律,这样就好说了。
骆:哦,被加数它是从1000依次往下的……
我:没有1000.
骆:从999依次往下的,每一道都是上一道被加数减1,加数是从1开始呈一个自然数排列,和都是1000。
子馨:和都是1000.
我:和不变?
骆:对。
我:能不能表述得又简洁又让人容易听懂?再想想语言怎么组织,能够表述得又清晰又准确。
……很久没人说话。
我:咱们再算一组题。
8+1=
7+2=
6+3=……
子馨往下出题
3+6=……
我:也总结一个规律,和刚才那组序列题一起,总结一个适用于这两组序列题的规律。就是你总结的这个规律既适合前面等于1000的,也适合刚才等于9的。
骆:被加数从某一个数的开始,然后……然后……依下一道题是第一道题……
我:那你知道不知道有个词叫“依次”?
骆:我是说过啊。
我:为什么不用这个词语呢。被加数依次……
骆:减一,加数依次加一。
我:和……
骆:不变。
我:连着说。
骆:被加数依次减一,加数依次加一,和不变。
我:这就是清晰又准确、简洁的表述。


后来又出题,骆总结了被加数依次减某个固定的数,加数依次加某个固定的数,和不变的规律。我引导他固定的数可以用一个字母代替,不同的数可以用两个字母代替。


最后出了一组题
896+104=
101+899=
498+502=
396+604=
算得挺快,基本说完就答了
我:说说算法
骆:我是看个位相加得10,就看十位,十位相加得九看百位,百位相加得九就是1000了。
看来还没有运用前面的规律,但是算得很快,差不多是感觉一下就报出得数的。这个就不挖了。


加法有多少种算法?
骆:比如5+3,我就找来5根小棍,再找来3根小棍,数数12345678。
我:然后呢
骆:在脑子里算,从5,不是加3吗,就6、7、8。加个3等于8。
我:脑子记住5,再数3个数。
骆:对。
我:第三种。大概就到了学前班或一年级,怎么算的?
有事中断,后面的算法大概就接上8楼的回答。
相信骆在加法计算方面没有被抹水泥垄沟,这方面先挖到这儿。


狗头金在表达,叙述规律方面,继续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15: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豫-骆妈0605B 于 2016-7-23 05:42 编辑

07-05
孩子能够发现规律,是一种思维上的能力,孩子具有了这个思维的能力,不是金子!
从没有到有,孩子获得了一种新的思维能力,这才是金子呢!
你妈妈摸清楚自己孩子到底哪一种思维的能力不具备,集中几天的时间,让孩从无到有,你娃不就有了“飞跃式的成长”了么?
这个从无到有,建构起一种思维的能力....这种基础性的思维的能力,也就那么五六种....你五天建构好一个....一个月的时间,总能把五六个都高质量地在小脑筋里建构起来.... 对于孩子有价值的,是让孩子从没有到有!

07-06
申爸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面对的,是建构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并不泛泛地指“思维能力”。
最基本的思维能力,跟思维能力之间的区别,就好比是七巧板跟七巧板摆出的图案之间的区别。
七巧板的基本模块,基本模块的数量是固定的,就7个;用几本模块搭出来的图案,那可多了,无穷无尽。
对于小孩子,他们还“什么都没有”,要做的事情呢,是把基本模块建构好,质量高。
至于无穷无尽的图案,你妈妈基本模块搭好了,稍加引导,他摸到了“无穷无尽”的门道了之后,他就自己去玩儿,乐此不疲了。
就建构基本模块而言,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就足够当工具,好用了。
我们从十以内的加法着手,目的是可以展示咱们workshop的效果。十以内的加法,作为工具本身,简单。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大孩子而言,十以内的加减法,他都已经口诀化了,无法用得上。
螺丝秃了,使不上劲儿,没法儿拧了。
现在二年级的孩子呢,他们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但是,加法减法,可能还没有扩展到三位数。
大孩子的妈妈,跟孩子玩这样的游戏:
1+2等于几?
10+20等于几?
100+200等于几?
1000+2000等于几?
3000+4000等于几?
4000+5000等于几?

接着,回过头来:
11+21等于几?
110+210等于几?
1100+2100等于几?
3100+4100等于几?
4100+5100等于几?
这也好算。
回过头来,再继续:
111+211等于几?
1110+2110等于几?
3110+4110等于几?
4110+5110等于几?
像刚才那样,一路上来到这里,也是没问题的。
继续:
111+211等于几?
111+212等于几?
111+213等于几?
112+213等于几?
113+213等于几?
113+214等于几?
113+215等于几?
113+216等于几?
下一道题:
113+217等于几?
接下来一道题:
113+218等于几?
为什么每次都要从最简单的开始呢?这是热身。盲算要激活的大脑区域,还没有激活,你妈妈直接上难题,孩子就“专不下心来”。妈妈从最简单的题开始,孩子正确的脑区,就被微弱激活了。随着序列的进展,越来越复杂,脑区也是被逐渐激活的。在正确脑区激活的同时,孩子非相关的脑区的活动被抑止。
所以呢,咱们花果山的盲算,都是成序列的题,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慢慢变得复杂。数学这个东西,实在是个好东西:它可以让妈妈把任何复杂的东西,都用简单的序列,一步一步复杂起来。
离开数学,任何一门学科也做不到这一点。
面对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把它拆解成简单的序列,逐步逼近,这是咱们花果山妈妈要体会掌握进而用熟练的技巧。拆解成的序列,不一定是唯一的。妈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孩子的反应,建构出更加合理的序列,来给孩子练习。
人们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2016-07-12

前面算熟练的大孩子,接着往后算啊,我自己先算了一遍,累坏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孩子的妈妈,跟孩子玩这样的游戏:
1+2等于几?
……
113+218等于几?

前面算熟练了,继续

114+218
114+219
114+220
114+225
114+227
114+231
114+236
114+237
114+238

311+411
311+417
311+419
312+419
313+419
314+419
314+429
314+439
314+458
374+458
374+489

前几天申爸出的序列题已经算熟练,差不多两分多钟完成,后面几天玩了几次分数盲算,昨天早上接着申爸的序列题往下出题,昨天算了三次。早上还在床上迷迷糊糊算了一次,从1+2开始,骆有点懒得回答,我给他看手机说是申爸给大孩子出题才接着算。
算完114+220后的114+225,骆又问了一次题,显然数字跳跃了一下没听清,到114+237时又问一次让重念,后面374+458时又问一次让重念,后来说是因为没记住数字,六个无规律数字太难记了。不过这些题都算出来了,用了十二分钟。算完后从床上起来,说不瞌睡了,我说以后咱们早上从盲算开始。骆兴致还挺高,开始给妈妈出题:
378+422
345+678
321+654
343+454
372+568
357+468

我也很快发现他出题的“规律”,就是让数字尽量好记。难度也是依次上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 把题算完,又出了一题“报仇”:
793+584

骆显然有点摸不住头脑,拿手指在手上划,我不让划,他就口里不断地念这几个数字,大概是背会了才开始算,我在心里也开始算,终于算出来,他稍快一点,花了挺长时间。

第二次算是晚饭前,我对着题报,这次不如早上算得快,还错了两道题,自己自嘲:看来真是一日之计在于晨啊。

我也感到这题出的太陡,不利于快速运算,临睡前又调整了题目,从二位数加二位数开始,慢慢增加到三位,依次慢慢增加难度,这次算得快些。我说申爸说要达到题一出来就报答案的速度才算过,又算了十来题,骆说瞌睡了睡觉,我接着给子馨出题,这边没出几题那边就传来鼾声了。
子馨是外甥女,开学三年级,我出了几道题算11+11
11+22
11+33……
110+110
110+220
110+330……
到17+18
170+180时卡住算不出来了

中午给骆出题,午睡前11+12
110+120
111+122
1110+1220
1111+1222
1111+1223
1111+1234
1111+2345
1111+3456
1111+4567
1111+5678
1111+8765
1111+8763
1111+8760
1112+8760
1113+8761
1114+8763
1115+8765
1116+8767
1117+8769
1118+8770
1119+8772
1120+8778
1121+8779
1122+8780
1123+8785
1124+8789
1125+8790
1126+8795
1127+8798

算到这里,我问是否继续,答最多再算十道。
1128+8800
1129+8880
1130+8888
1131+8889
1132+8890
1133+8898
1134+8900
1135+8911
最后一题无音,睡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16: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豫-骆妈0605B 于 2016-7-24 09:17 编辑

07-07
我们面对数学,所有咱们这些成年人,都会撞到“狗头金”。咱们自己,可能撞到的比孩子还早:面对比孩子还简单的任务,就狗头金了。
客观地讲....你妈妈只要亲自参与额,“跟孩子一样直接面对”....孩子的学习速度,要远胜于成人。
这就是孩子的可塑性,孩子的学习能力,就体现在这个地方。
妈妈要充分利用孩子学习上的可塑性,别让这种可塑性浪费了。


07-08
妈妈要努力应对,应对的结果,是妈妈们自己的工作记忆也被撑大,得到了锻炼!
妈妈们要全神贯注,才能够脱稿应对出题,才能够心里核查孩子的答案是否正确,才能够做到这些的同时,还关注着,分析着孩子思维的特点。
你妈妈要全身心投入才行。
孩子怎么会喜欢盲算这个游戏呢?这个跟情绪有关。孩子受妈妈情绪的影响。如果妈妈不振作,不能全力投入,应付了事;孩子就提不起兴趣。而妈妈要是能应对刚才说的那些任务,记题,核查,分析等等,就必须全力投入....
妈妈和孩子投入地玩儿盲算这个游戏,不亦乐乎。
妈妈们认真看看点妈的回馈哈:
点妈在“重复”上做得特别好:点在111+211上,踩到了狗头金。点妈怎么做的呢?点妈是往下探,探到112+213,孩子畏难了。畏难了,就不硬往下走。点妈采取了很好的策略:从1+2开始,再来一遍。
孩子的接受能力强,强在哪里?点点自己冲过了刚才的最高点:112+213。不但冲过了,还往前冲了一段路,绊绊磕磕地冲到了底。
这就在建构新的思维能力了。
今天呢,点妈还是要继续重复这个计算序列,直到点能够很顺畅地冲到底。
只要孩子自己不烦这个序列,就一直这样重复,反复地有效建构新的思维能力。

现在呢,勉勉强强冲到底的孩子的妈妈们,你们回馈商量,接下来,这个计算序列,怎么设计?你们达成一致,然后,让孩子熟练就序列的同时,也有题,能让孩子“往前冲一冲”。
设计序列哈,这是咱们盲算的核心。走在最前列的妈妈,思考序列方面的题,应该怎么设计。现在序列到了113+218。
大申他们学《礼记·学记》,说:“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那个“学学半”的第一个“学”,读“校”,是“斅”的通假字。“斅”的意思是“教导”。
“学学半”的意思就是,(要想学得好,)教别人和自己学,各占一半的因素。
这就是“教学相长”的意思。
妈妈们跟孩子玩儿盲算,每天顶多用半个小时到头了....你妈妈摸到了狗头金,开始精确地在那里挖,你妈妈会发现:孩子玩儿一会儿就累了。累得不行。
咱们没有热成像仪或者夜视仪这样的设备。将来会有妈妈参与进来,她有这样的设备。到时候,让那位妈妈摄一段热成像视频,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孩子的头脑,在短短的几十秒内,就从正常的红热状态,直线上升到白热状态了。所消耗的能力,几十倍地增长。
每天,跟孩子挖狗头金的游戏,不可以过长。否则,孩子的头脑受不了:身体没有那么多的能量供给大脑长时间地去“烧”。
小孩子,每天二十分钟做盲算这个游戏,顶天了。
剩下的时间呢?妈妈们的兴致上来了,妈妈停不下来,怎么办?妈妈继续琢磨,教别的妈妈,想办法用最有力的手段告诉别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做。
就是说,妈妈自己完整的“学”,还有“斅”的一半。把这一半补足。

申爸呢,要面对的孩子,分布很广: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都有。
小孩子能挖到狗头金的地方,大孩子是大踏步走过的。大孩子挖狗头金的地方,小孩子还够不到。
妈妈呢,关注自己的孩子的同时,寻找同样年龄的孩子的妈妈。你们搭伴,共同探讨“在你们站的这个地方”,挖金子的技巧。这涉及很多方面:你们在自己孩子那里做的事情,反馈结果,寻找共同的经历;说自己的感想,给自己的启发。这些感想和启发,说出来,就是跟别的妈妈的相互启发;特别是:针对“这块狗头金”,设计什么样的计算序列才更好。

现在呢,要抓效率了:把宝贵的每天跟孩子盲算的20分钟,利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8: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160722
昨天和子馨、骆一起盲算
我先出了一组题
999+1=
998+2=
……骆接着出
994+6=……
我:刚才我和骆出的这些题是个序列题,是排着出的,那你们看,这些序列题有什么规律呢?
子馨:都等于1000。
骆:它们的两个加数都凑成1000,是凑整。
我:还有什么规律呢?你是对着这一串题总结规律,不是一道题。
骆:这一串题的规律是,下一道题的两个加数是:上一道加数减1加上上一道第二个加数减1。
子馨:规律就是从1到几几几,123456这种的,然后那个是从999开始,998、997、996……
我:我们可以说被加数什么规律,加数什么规律,和什么规律,这样就好说了。
骆:哦,被加数它是从1000依次往下的……
我:没有1000.
骆:从999依次往下的,每一道都是上一道被加数减1,加数是从1开始呈一个自然数排列,和都是1000。
子馨:和都是1000.
我:和不变?
骆:对。
我:能不能表述得又简洁又让人容易听懂?再想想语言怎么组织,能够表述得又清晰又准确。
……很久没人说话。
我:咱们再算一组题。
8+1=
7+2=
6+3=……
子馨往下出题
3+6=……
我:也总结一个规律,和刚才那组序列题一起,总结一个适用于这两组序列题的规律。就是你总结的这个规律既适合前面等于1000的,也适合刚才等于9的。
骆:被加数从某一个数的开始,然后……然后……依下一道题是第一道题……
我:那你知道不知道有个词叫“依次”?
骆:我是说过啊。
我:为什么不用这个词语呢。被加数依次……
骆:减一,加数依次加一。
我:和……
骆:不变。
我:连着说。
骆:被加数依次减一,加数依次加一,和不变。
我:这就是清晰又准确、简洁的表述。

后来又出题,骆总结了被加数依次减某个固定的数,加数依次加某个固定的数,和不变的规律。我引导他固定的数可以用一个字母代替,不同的数可以用两个字母代替。

最后出了一组题
896+104=
101+899=
498+502=
396+604=
算得挺快,基本说完就答了
我:说说算法
骆:我是看个位相加得10,就看十位,十位相加得九看百位,百位相加得九就是1000了。
看来还没有运用前面的规律,但是算得很快,差不多是感觉一下就报出得数的。这个就不挖了。

加法有多少种算法?
骆:比如5+3,我就找来5根小棍,再找来3根小棍,数数12345678。
我:然后呢
骆:在脑子里算,从5,不是加3吗,就6、7、8。加个3等于8。
我:脑子记住5,再数3个数。
骆:对。
我:第三种。大概就到了学前班或一年级,怎么算的?
有事中断,后面的算法大概就接上8楼的回答。
相信骆在加法计算方面没有被抹水泥垄沟,这方面先挖到这儿。

狗头金在表达,叙述规律方面,继续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9: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豫-骆妈0605B 于 2016-7-24 09:05 编辑

07-23

想起来数数的几个游戏,妮妈带三年级孩子们玩玩,大孩子一样可以玩,玩好了,再来难的。
骆小的时候,我们那时候叫唱数 。

唱数是孩子还不明白数字是啥意思时就开始了,就是从1到100数着玩儿,最基础的唱数,到10.用手指点数,在唱数之后。
正着数很简单,玩着就数了。倒着数,一起出去玩的时候设定一个距离,数着步走过去,倒着走回来,同时倒着数数。
玩熟了,可以蒙上眼睛,家里也可以玩,妈妈站一个地方,从妈妈身边开始走,退着找到妈妈。

单双数摇头摆尾,或者左右跺脚。
其实也就是+2了

+3,右手拍左胳膊、左手拍右胳膊、再双手对拍一次,如此循环;单脚跳两次,双脚跳一次如此循环。
跺脚两次拍手一次循环。

+4,+5差不多如此循环。


一开始就是数着玩,什么都不提,玩好了,二三年级的孩子算加3加4感觉就出来了。
大孩子可以尝试把位数慢慢加大,玩着玩着,把动作去掉,逐步增加难度,由规律变成没规律,玩到没规律的题也能脱口而出
计算一面是实物、情景对应,一面是数的感觉。

 明七暗七的游戏步骤:
  1、参与游戏的朋友根据自然数按照顺序那样进行数数,1、2、3、4、5、6、7……遇上了7、17、27、37等以7为结尾的数字我们称之为“明七”,如果遇上了7的倍数如14、21、28等为“暗七”;

  2、当我们进行数数的时候,不管是遭遇“明七”或者“暗七”时,我们都不能发声,只能敲一下桌子,然后继续转圈数下去;

  3、如果谁在数数的过程中出错的话,就需要罚酒一杯,然后从他开始重新开始数数,如此类推。

  这款“明七暗七”的游戏,比较合适多人聚会时进行,尽管游戏看上去会比较简单,实际当游戏进行的时候反而很容易搞乱动作而招致罚酒,所以这款游戏还是颇具趣味的。

咱们是这样的,一边补课,一边跟新,不然就一直补课。跟上格兰芬多的课,现在是读课文,孩子朗读下学期的语文,和上学期的数学,妈妈读数学书上的题,给孩子盲算

骆这几天算了尧妈的汇总,加6加7开始,一直到+13数数到三百,从100-3开始到了100-8报数,报的还不够快。昨天也玩了明七暗七,明八暗八,今天读开始数学课文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骆的数学差不多就是这样做游戏、唱数过来的,五岁多时自己开始自己琢磨1+12+2
4+4
8+8
16+16
32+32
64+64
128+128
256+256
……
这样的题,一直琢磨到二年级。自上小学,除了第一学期管管作业习惯,其它一概没管,成绩从来没让人操心过。过去担心骆数学一直高分影响创造力,现在不担心的,因为我们是建构方式学出来的,也差不多就是申爸教大家的这方面。
小伙伴们还犹豫什么,快快行动,也许一个学期,孩子的数学就不用你操心了!

后面这个序列,大孩子一直往前加,盲算,看能加到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9: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豫-骆妈0605B 于 2016-7-25 07:31 编辑

201607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7: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晃快过去两年了。再一晃,这两年的事儿就记不住了。把消息记录查了查,记在这里,散乱的。等有空再整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2 23:58 , Processed in 0.0790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