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粤瞳泽妈

[暑假小作坊-瞳妈班] 学员暑假前“岗前培训”及答疑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7 09: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浙-多妈1011B2-2-087
6月25日作业
第1问:就是靠一遍遍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

答:对,这就是“剥洋葱的方式”。其实呢,准确地说,是靠孩子自己,来不断建构正确思维。建构呢,错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发现原来想错了,然后更正,效果更佳。
什么是“总体上的感觉”呢?这类感觉很多的。孩子应该都没有朗读过下学期的数学课本。孩子两天...甚至有孩子一个上午加上下午一两个小时....把两本下学期的课本都朗读完了。孩子自然就会有一种“这数学很容易啊”、“内容不多”、“学数学,也不难”这样的朦朦胧胧的感觉。其实,不止是孩子,妈妈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下一步学习,帮助就非常之大了。这就是“总体上的感觉”。
第2问:视算口算本妈妈重点关注什么?
答:在接触到新的、复杂的知识点的时候,比如,孩子第一次接触多位数减法,孩子一定是混乱不堪的。妈妈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乱去。
妈妈要观察的是,你的孩子,怎样从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混乱地乱试,逐步地一点一滴地发现窍门儿,最后,自己总结出规律,能够做出来;随着练习的增多,越做越熟练。这是整个一个过程……关键是“自己总结出规律”那一步。妈妈要做的呢,不是直接陈述性地告诉孩子规律,而是观察孩子怎么样一点一滴地自己摸索出规律。这方面的观察思考和发现,回馈里多写哈,这是一个。
另一个,妈妈要管理好孩子视算的过程。是管理过程,不是管理视算。这有什么区别呢?
妈妈要从第一天开始,逐日记录孩子视算的进度。以口算本的页码为单位记录;每天,从第几页做到第几页,做了几页;最好在Excel中,把数据记录下来,自己拉成曲线,自己看孩子的进度。这种记录要干什么呢?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进度,设计合理的回退机制。
妈妈不要去管理孩子的视算。看到不会的题,提示说,做做上一节开头的几道题,就明白了;“下面几道题,跳过不做,从第十一题开始做”;“仔细想想,23-9,是15吗?”.....这些呢,都是在“管理孩子的视算”。
本来下节课应该进行下一章,几何形状认识初步了;但妈妈跟孩子说,下节课,你把多位数减法,从头到尾,再视算一遍。原因是孩子多位数减法,尽管秃噜完了一遍,还是混乱的。这是“管理过程”。
就是说,孩子遇到的具体数学知识,运算法则,妈妈不用去关心。这只猴子是要牢牢地蹲在孩子肩膀上的。妈妈不要把猴子接到自己肩膀上蹲着。那么,谁对孩子学会具体的数学知识,掌握运算法则负责呢?课本,口算本,由它们负责。让孩子以最有效的方式,以最短的时间,建构起对新知识和新规则的理解,这个流程,已经固化到课本和口算本里边去了。妈妈只要管理,让孩子能够按照流程走,就可以了。
第3问:高年级没有合适的口算本了,用什么代替好呢?
答:启东中学作业本,先试试看
第4问:回滚一遍后如果没有问题的章节还用反复回滚吗?
答:孩子视算,要视算到答案基本上都正确的程度,才算结束。如果错误比较多,要整体回滚。这种细节,妈妈根本不用去管。孩子只要读,就行了。细节的问题,还有“下一次回滚”来解决呢。
第5问:课本里的练习一,练习二等,是要等孩子口算本结束之后的下一步盲算,对吗?
答:是的。要等口算基本过关了,再视算教材上的练习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09: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浙-多妈1011B2-2-087
6月26日作业
第1问:回滚的原则是什么?(这个很重要)
答:这样哈:如何回滚,申爸说原则。
回滚的目的,是为了让弛豫时间发挥作用。所以呢,一定要避免的是:同一章节,陷在那里,反复地回滚。这种错误,是学期教学中的致命点。短期反复回滚的效果是最差的。
这种短期反复回滚,是靠短期记忆曲线的理论推导出来的....可是,我们知道,建构数学思维,它根本就不是“记忆”。它是建构。
小学数学内容,任何一点,对于孩子来讲,都不是“困难到自己无法掌握”的。所以呢,孩子第一遍,出错;甚至“一个都不对”,妈妈莫慌。先过一遍。等过些日子,回过头来再滚一遍,妈妈会发现,孩子自己已经“会了好多好多”,尽管“谁也没教过他”。孩子们的基础不一样。假设说,每一个孩子都没有超学的话,朗读完两遍课本,再朗读视算一章,马上就着口算本来视算,孩子绝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瞎说。
我们的注意力,有一个盲区。就是说,孩子“瞎说”,我们就觉得没有价值。但是,如果妈妈换一个角度:孩子只要能够把一大堆的题目,都“说”出来,那他的头脑,一定是按照某种“规律”在说。
尽管,可能有些题目,是按照孩子自己头脑中的“规律”说对了的;有些,说的时候,规律也用错了。但“规律”是在的。只不过,客观上来看,孩子所依据的“规律”,是不正确的。
那么,回滚的作用是什么?当回滚的时候,孩子从头再来一遍,孩子就会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规律”去和课本上的正确规律对照....孩子自己会去调整改正自己错误的“规律”。这个过程,是人的大脑的天然属性。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的。
妈妈不要去纠结孩子第一遍视算“对不对”,而是要去观察,孩子大脑的这种“纠错”是怎么发生的。孩子一旦习惯了这种纠错,数学就算学通了。
第2问;视算时某个章节全做错了这种情况是不能告诉他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要叫他回滚,自己悟吗?
答:让孩子朗读相关部分的课文。反复读,一边读,一边做课文中的“练一练”。妈妈要记得一件最最基本的事情: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过程的终点,孩子“会了”...可现在,过程才刚刚开始,就要求孩子“全对”,这不合理!
妈妈们要特别注意:我们所说的“回滚”,是整体回滚。只针对错误的题目,反复练,不叫回滚。这是咱们的假期模式,跟学校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只要感觉孩子某一章节还没掌握,就整个回滚一遍:朗读两本课本中相应的章节,视算里面的“练一练”,视算口算本....整个完整的流程,再走一遍。我们不怕慢。建构的特点,就是“慢”。但是,一旦建构好了,就非常非常地“结实”。
第3问:学期模式和假期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答:学期方式是:“前线清晰”。学到哪里,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假期方式要模糊“前线”的概念,把拓荒朗读,第一遍视算、第二遍视算难点、第三遍视算难点....全都混合起来。形成滚动的波浪,一波一波地往前推进着走。这主要是要充分运用弛豫时间所产生的效果。
第4问:可以读仁华奥数课本吗?
答:奥数必须有超学的基础,才行。先把数学搞到六年级结束,再回来奥数,就顺水顺风多了。别的不讲。奥数要出类拔萃,守着教学进度,死扣,是肯定不行的。
孩子一定要超学之后,在更广大视野下,奥数才能学好。
第5问:孩子比较喜欢数学思维类的题,在朗读数学课本的过程中,可以加些奥数的讲解吗?单独听奥数的教学视频?”
答:有孩子已经喜欢思考数学题目了。妈妈只要用朗读课本,把视野撑开,孩子自己就去琢磨所有遇到的数学题了。朗读课本哈...往前读。
其实呢,绝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琢磨数学题的。朗读课本,视算口算本,目的之一,是孩子会喜欢去琢磨数学题...妈妈只要让孩子超学多一些内容,数学的大门就彻底打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1: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6月25日                           大京-笑笑妈1110女2-2-096
第1问:就是靠一遍遍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39,2018-01-29[养成孩子直面任务的习惯]
答:对,这是“剥洋葱的方式”。准确的说,是考孩子自己,来不断建构正确思维。
第2问:视算口算本妈妈重点关注什么?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1,2018-01-30[过了关的孩子,妈妈重点管理视算过程]
答:对,这就是“剥洋葱的方式”。其实呢,准确地说,是靠孩子自己,来不断建构正确思维。建构呢,错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发现原来想错了,然后更正,效果更佳。
什么是“总体上的感觉”呢?这类感觉很多的。孩子应该都没有朗读过下学期的数学课本。孩子两天...甚至有孩子一个上午加上下午一两个小时....把两本下学期的课本都朗读完了。孩子自然就会有一种“这数学很容易啊”、“内容不多”、“学数学,也不难”这样的朦朦胧胧的感觉。其实,不止是孩子,妈妈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下一步学习,帮助就非常之大了。这就是“总体上的感觉”。
第3问:高年级没有合适的口算本了,用什么代替好呢?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39,2018-01-29[养成孩子直面任务的习惯]
答:启东中学作业本,先试试看。

第4问:回滚一遍后如果没有问题的章节还用反复回滚吗?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6,2018-02-04[申爸数学小作坊答疑]
答:孩子视算,要视算到答案基本上都正确的程度,才算结束。如果错误比较多,要整体回滚。孩子只要读就行了,细节的问题,还有“下一次回滚”来解决。
第5问:课本里的练习一,练习二等,是要等孩子口算本结束之后的下一步盲算,对吗?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8,2018-02-05[申爸指导视算]
答:是的。要等口算基本过关了,再视算教材上的练习题。


2018年6月26日                           大京-笑笑妈1110女2-2-096
第1问:回滚的原则是什么?(这个很重要)
答:这样哈:如何回滚,申爸说原则。
   回滚的目的,是为了让弛豫时间发挥作用。所以呢,一定要避免的是:同一章节,陷在那里,反复地回滚。这种错误,是学期教学中的致命点。短期反复回滚的效果是最差的。这种短期反复回滚,是靠短期记忆曲线的理论推导出来的....可是,我们知道,建构数学思维,它根本就不是“记忆”。它是建构。
    小学数学内容,任何一点,对于孩子来讲,都不是“困难到自己无法掌握”的。所以呢,孩子第一遍,出错;甚至“一个都不对”,妈妈莫慌。先过一遍。等过些日子,回过头来再滚一遍,妈妈会发现,孩子自己已经“会了好多好多”,尽管“谁也没教过他”。
   孩子们的基础不一样。假设说,每一个孩子都没有超学的话,朗读完两遍课本,再朗读视算一章,马上就着口算本来视算,孩子绝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瞎说。我们的注意力,有一个盲区。就是说,孩子“瞎说”,我们就觉得没有价值。但是,如果妈妈换一个角度:孩子只要能够把一大堆的题目,都“说”出来,那他的头脑,一定是按照某种“规律”在说。
尽管,可能有些题目,是按照孩子自己头脑中的“规律”说对了的;有些,说的时候,规律也用错了。但“规律”是在的。只不过,客观上来看,孩子所依据的“规律”,是不正确的。
那么,回滚的作用是什么?当回滚的时候,孩子从头再来一遍,孩子就会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规律”去和课本上的正确规律对照....孩子自己会去调整改正自己错误的“规律”。这个过程,是人的大脑的天然属性。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的。
妈妈不要去纠结孩子第一遍视算“对不对”,而是要去观察,孩子大脑的这种“纠错”是怎么发生的。孩子一旦习惯了这种纠错,数学就算学通了。

第2问;视算时某个章节全做错了这种情况是不能告诉他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要叫他回滚,自己悟吗?
答:让孩子朗读相关部分的课文。反复读,一边读,一边做课文中的“练一练”。妈妈要记得一件最最基本的事情: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过程的终点,孩子“会了”...可现在,过程才刚刚开始,就要求孩子“全对”,这不合理!
妈妈们要特别注意:我们所说的“回滚”,是整体回滚。只针对错误的题目,反复练,不叫回滚。这是咱们的假期模式,跟学校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点之一。
只要感觉孩子某一章节还没掌握,就整个回滚一遍:朗读两本课本中相应的章节,视算里面的“练一练”,视算口算本....整个完整的流程,再走一遍。我们不怕慢。建构的特点,就是“慢”。但是,一旦建构好了,就非常非常地“结实”。

第3问:学期模式和假期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答:学期方式是:“前线清晰”。学到哪里,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假期方式要模糊“前线”的概念,把拓荒朗读,第一遍视算、第二遍视算难点、第三遍视算难点....全都混合起来。形成滚动的波浪,一波一波地往前推进着走。这主要是要充分运用弛豫时间所产生的效果。

第4问:可以读仁华奥数课本吗?
答:奥数必须有超学的基础,才行。先把数学搞到六年级结束,再回来奥数,就顺水顺风多了。别的不讲。奥数要出类拔萃,守着教学进度,死扣,是肯定不行的。
孩子一定要超学之后,在更广大视野下,奥数才能学好。

第5问:孩子比较喜欢数学思维类的题,在朗读数学课本的过程中,可以加些奥数的讲解吗?单独听奥数的教学视频?”
答:有孩子已经喜欢思考数学题目了。妈妈只要用朗读课本,把视野撑开,孩子自己就去琢磨所有遇到的数学题了。朗读课本哈...往前读。
其实呢,绝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琢磨数学题的。朗读课本,视算口算本,目的之一,是孩子会喜欢去琢磨数学题...妈妈只要让孩子超学多一些内容,数学的大门就彻底打开了。


2018年6月27日                           大京-笑笑妈1110女2-2-096
第1问: 仔细读一遍“豆妈总结的申爸寒假数学小作坊的发言”,写一份暑假初步计划!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329,2018-01-24【申爸答疑】
答:①朗读数学:先回滚2上后,继续向前读;②语文拆字:每天一课,头天画出生词,进行拆分后第二天开始朗读及拆字,新三旧一(读累了就拆字)。③蓝精灵观看(上面二项累了就看蓝精灵)。

第2问:看群友佳妈的反馈思考一下孩子朗读时妈妈们关注重点应该是什么?
反馈如下:
数学:今早人教二下:1-3章,下午读了4-9章,剩下总复习没有读。二下朗读已过第二遍,上学期间,她已经过了一遍。今早1-3章,边读边报答案,开始坐着读,读到难的,直接跪地上读,自己录自己听,时不时还躺下,提醒又坐好了。期间多数题是用唱的,唱的还很有节奏,自己还挺满意觉得挺好玩。一早效率非常高,状态也好,下午长草了,述不动了,改只朗读,那又来劲了。完成既定任务,自己找来练习册做开了。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17,2018-01-26【接触即处理】
答:孩子朗读的关键是不关注时间,关注孩子的效率是否高,状态是否好,如果不高不好及时的调整,妈妈要看住自己的肩膀,不让孩子把猴子推过来。

第3问:刚才叫孩子读书,孩子说怎么又是读书啊?能不能让我清净一下啊?我刚吃完饭,能不能让我休息会啊?10分钟!讨厌!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20,2018-01-27【个别情况答疑】
答:孩子要求休息,就说好,休息多少分钟,然后开始朗读40分钟。到了时间,妈妈冷下脸,坚定的要求开始。

第4问:拖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朗读可以治疗拖延?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337,2018-01-27【拖延的另一个原因】
答:拖延的本质是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直接起手去做。朗读每个孩子都是能做到的,没有“不会”这一说。有生字不认识,妈妈旁边直接说一声读音,就接着度下次了。

第5问:还没过关(快速读完两本数学课本)的妈妈们怎么做?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4,2018-02-03【磨叽的绝迹】
答:妈妈要解决的问题是看好自己的肩膀,不让猴子跳上来。然后要求孩子,在两天内,把两本数学课本朗读完。同时,妈妈要多看聊天记录、多思考、多交流,自己面临的任务是什么,怎么突破。要抓对任务,做到突破。下边的安排才能走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4: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豫威妈200811男-畅201101-2-2-125  作业反馈
第1问:回滚的原则是什么?(这个很重要)
答:回滚的目的,是为了让弛豫时间发挥作用。要避免的是:同一章节,陷在那里,反复地回滚。这种短期反复回滚,是靠短期记忆曲线的理论推导出来的....可是,我们知道,建构数学思维,它根本就不是“记忆”。它是建构。
小学数学内容,任何一点,对于孩子来讲,都不是“困难到自己无法掌握”的。所以呢,孩子第一遍,出错;甚至“一个都不对”,妈妈莫慌。先过一遍。等过些日子,回过头来再滚一遍,妈妈会发现,孩子自己已经“会了好多好多”,尽管“谁也没教过他”。
孩子们的基础不一样。假设说,每一个孩子都没有超学的话,朗读完两遍课本,再朗读视算一章,马上就着口算本来视算,孩子绝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瞎说。
我们的注意力,有一个盲区。就是说,孩子“瞎说”,我们就觉得没有价值。但是,如果妈妈换一个角度:孩子只要能够把一大堆的题目,都“说”出来,那他的头脑,一定是按照某种“规律”在说。
尽管,可能有些题目,是按照孩子自己头脑中的“规律”说对了的;有些,说的时候,规律也用错了。但“规律”是在的。只不过,客观上来看,孩子所依据的“规律”,是不正确的。
那么,回滚的作用是什么?当回滚的时候,孩子从头再来一遍,孩子就会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规律”去和课本上的正确规律对照....孩子自己会去调整改正自己错误的“规律”。这个过程,是人的大脑的天然属性。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的。
妈妈不要去纠结孩子第一遍视算“对不对”,而是要去观察,孩子大脑的这种“纠错”是怎么发生的。孩子一旦习惯了这种纠错,数学就算学通了。
第2问;视算时某个章节全做错了这种情况是不能告诉他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要叫他回滚,自己悟吗?
答:让孩子朗读相关部分的课文。反复读,一边读,一边做课文中的“练一练”。妈妈要记得一件最最基本的事情: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过程的终点,孩子“会了”...可现在,过程才刚刚开始,就要求孩子“全对”,这不合理!
妈妈们要特别注意:我们所说的“回滚”,是整体回滚。只针对错误的题目,反复练,不叫回滚。这是咱们的假期模式,跟学校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点之一。
只要感觉孩子某一章节还没掌握,就整个回滚一遍:朗读两本课本中相应的章节,视算里面的“练一练”,视算口算本....整个完整的流程,再走一遍。我们不怕慢。建构的特点,就是“慢”。但是,一旦建构好了,就非常非常地“结实”。
第3问:学期模式和假期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答:学期方式是:“前线清晰”。学到哪里,一目了然。假期方式要模糊“前线”的概念,好好朗读数学课本。
第4问:可以读仁华奥数课本吗?
答:先把六年级的数学课本都通了,在学奥数。在更广大视野下,奥数才能学好。
第5问:孩子比较喜欢数学思维类的题,在朗读数学课本的过程中,可以加些奥数的讲解吗?单独听奥数的教学视频?”
答:有孩子已经喜欢思考数学题目了。妈妈只要用朗读课本,把视野撑开,孩子自己就去琢磨所有遇到的数学题了。朗读课本哈...往前读。
其实呢,绝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琢磨数学题的。朗读课本,视算口算本,目的之一,是孩子会喜欢去琢磨数学题...妈妈只要让孩子超学多一些内容,数学的大门就彻底打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5: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rna1215 于 2018-6-27 17:36 编辑

第1问: 仔细读一遍“豆妈总结的申爸寒假数学小作坊的发言”,写一份暑假初步计划!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329,2018-01-24【申爸答疑】暑假计划:
1、数学,先朗读景山一年级下册,每天一章,同时数学人教版课本二上,每天一章。读完开始回滚以每章为单元,再读一遍开始视算,每天有空的话再做一篇一年级的数学题回顾
2、语文:朗读课文每天一课。做预习,妈妈并讲解。写生字
3、英语:因为从来没有学过英语,报了地面的自然拼读班及另一个英语班,每天会朗读并做习题
4、阅读:因为小孩子的薄弱项在这里,所以每天会让他自己读想看的书,从米小圈回顾一年级,加上读二年级。同时读完以后,会让小孩复述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伴听:听完了昆虫记,神奇校车。下一步以历史故事为主。让他刚起床,做完作业,做的时候,以及吃饭的时候都用来听故事。
6、游泳:报了游泳班,每天仍然会坚持游泳一小时。
7、钢琴:每天坚持练琴40分钟。
8、画画:一周画画2次,如果还有时候可以在家里也让其多画画。
9、练字:每周安排出时间让孩子去书法班练个字
第2问:看群友佳妈的反馈思考一下孩子朗读时妈妈们关注重点应该是什么?
反馈如下:
数学:今早人教二下:1-3章,下午读了4-9章,剩下总复习没有读。二下朗读已过第二遍,上学期间,她已经过了一遍。今早1-3章,边读边报答案,开始坐着读,读到难的,直接跪地上读,自己录自己听,时不时还躺下,提醒又坐好了。期间多数题是用唱的,唱的还很有节奏,自己还挺满意觉得挺好玩。一早效率非常高,状态也好,下午长草了,述不动了,改只朗读,那又来劲了。完成既定任务,自己找来练习册做开了。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17,2018-01-26【接触即处理】
佳 妈的情形跟妈妈们的情形,很不一样,佳妈要不要不关注,佳读了多少分钟,佳 妈关注,效率高不高,状态好不好,要是不高,不太好,调整调整。其实呢,佳 是一天时间,把一整本数学课本,给读完了,差一个总复习没有读。
你把这事儿拿到“去你的牛蛙”,给鸡娃的妈妈们说说,那些妈妈想都不想,就说,人家佳是“那样的孩子”,咱不行,咱们是渣娃,跟人家,比不一,但是妈妈们要晓得,牛蛙也是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也有“刚开始”的时候啊,刚开始,牛蛙们跟孩子们,没啥区别的,赖赖唧唧,眼圈动不动就红了,各种借口,不乐意,关键是,牛蛙的妈妈以们做了什么,让孩子把这个阶段“渡过去”了。做什么 呢,只做了一件事情,看住自己的肩膀,不让孩子 把儿子推过来。
第3问:刚才叫孩子读书,孩子说怎么又是读书啊?能不能让我清净一下啊?我刚吃完饭,能不能让我休息会啊?10分钟!讨厌!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20,2018-01-27【个别情况答疑】
孩子要求休息,好,休息多少分钟,然后开始朗读40分钟,到了时间,妈妈冷下脸,坚定地要求开始。
第4问:拖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朗读可以治疗拖延?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337,2018-01-27【拖延的另一个原因】
它很简单,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直接接起手去做,孩子呢,面对眼前的任务 ,不肯做,妈妈负有指导的责任,妈妈的操作是重要因素。我们来看,用于阻断的任务,这个任务,孩子要能做得到,你太难了,孩子想做也做不到,就不行了

第5问:还没过关(快速读完两本数学课本)的妈妈们怎么做?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4,2018-02-03【磨叽的绝迹】
所有没有过关的妈妈,要多看看聊天记录,多思考,多交流,自己面临的任务 到底是什么,怎么突破,要抓对任务 。做到突破,下边的安排,才能走下去,妈妈费劲巴力,精心策划,费口舌无数,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回头一统计,孩子“朗读了二十五分钟数学”你这个,跟过了关的孩子,一天从早到晚,,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数学,人家过关的孩子,四天学习的量,是你娃一个寒暑假的学习量的总各,这要求不是同一个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划要点,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孩子,妈妈轻松写意,一天就过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5: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苏-铭妈0806G2-2-124作业反馈
6.25日作业:
第1问:就是靠一遍遍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
答:对,这就是“剥洋葱的方式”。其实呢,准确地说,是靠孩子自己,来不断建构正确思维。建构呢,错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发现原来想错了,然后更正,效果更佳。

第2问:视算口算本妈妈重点关注什么?(2018-01-30)
答:在接触到新的、复杂的知识点的时候,比如,孩子第一次接触多位数减法,孩子一定是混乱不堪的。妈妈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乱去。
妈妈要观察的是,你的孩子,怎样从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混乱地乱试,逐步地一点一滴地发现窍门儿,最后,自己总结出规律,能够做出来;随着练习的增多,越做越熟练。这是整个一个过程……关键是“自己总结出规律”那一步。妈妈要做的呢,不是直接陈述性地告诉孩子规律,而是观察孩子怎么样一点一滴地自己摸索出规律。这方面的观察思考和发现,回馈里多写哈
这是一个。另一个,妈妈要管理好孩子视算的过程。是管理过程,不是管理视算。这有什么区别呢?
妈妈要从第一天开始,逐日记录孩子视算的进度。以口算本的页码为单位记录;每天,从第几页做到第几页,做了几页;最好在Excel中,把数据记录下来,自己拉成曲线,自己看孩子的进度。这种记录要干什么呢?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进度,设计合理的回退机制。我们一直说,“以最快的速度把口算本秃噜一遍”。这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大致说一个意思用的。事实上,在实操中,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回滚计划。
就是小汐妈总结的那种回滚。我们不能够泛泛地讲,第一天,12;第二天,123;第三天,1234;第四天,2345;第五天,3456....这个说法,只能算是一个“示意图”,明白回滚是怎么回事。实操中,孩子面对的每一个章节,难度对孩子来讲,不是均一的。章节相互之间的起伏非常大。简单的章节,孩子一遍过,就基本100%正确了。这样的章节,回滚它,根本没意义;困难的章节,随大流儿地回滚三遍,根本达不到目的。滚完孩子依然没有总结到规律。仅仅为了形式,匆匆忙忙往前赶,肯定是不对的。
事实上呢,数学的教材安排,是有严格的递进性的。我们在实操中,并不以“章”为单位来回滚,要以“节”为单位来回滚。
假设大申现在是小学三年级,申爸给他滚过一遍三下的口算,就能知道回滚的具体计划怎么安排。但大申小学的时候,没有做过这个....这得妈妈们自己记录,自己琢磨,自己把它做出来了。申爸手上没有孩子,做不了了。申爸跟妈妈们,怎么就具体的回滚计划,沟通呢?
只能靠妈妈们的记录了。申爸不能靠妈妈们的主观描述....实践证明,如果世界上还有靠不住的东西,那就是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描述了....
同一年级的孩子....咱们都有标准,都弄景山的教辅材料么...妈妈相互之间的参考借鉴,也要靠这份记录。过了关的妈妈,重点是管理孩子的视算过程;每天记录进度,几页;大致说说自己的感觉,孩子的正确率有多大,妈妈的感想,发现....
妈妈不要去管理孩子的视算。看到不会的题,提示说,做做上一节开头的几道题,就明白了;“下面几道题,跳过不做,从第十一题开始做”;“仔细想想,23-9,是15吗?”.....这些呢,都是在“管理孩子的视算”。
本来下节课应该进行下一章,几何形状认识初步了;但妈妈跟孩子说,下节课,你把多位数减法,从头到尾,再视算一遍。原因是孩子多位数减法,尽管秃噜完了一遍,还是混乱的。这是“管理过程”。
就是说,孩子遇到的具体数学知识,运算法则,妈妈不用去关心。这只猴子是要牢牢地蹲在孩子肩膀上的。妈妈不要把猴子接到自己肩膀上蹲着。那么,谁对孩子学会具体的数学知识,掌握运算法则负责呢?课本,口算本,由它们负责。让孩子以最有效的方式,以最短的时间,建构起对新知识和新规则的理解,这个流程,已经固化到课本和口算本里边去了。妈妈只要管理,让孩子能够按照流程走,就可以了。

第3问:高年级没有合适的口算本了,用什么代替好呢?
答:启东中学作业本。

第4问:回滚一遍后如果没有问题的章节还用反复回滚吗?
答:孩子视算,要视算到答案基本上都正确的程度,才算结束。如果错误比较多,要整体回滚。这种细节,妈妈根本不用去管。孩子只要读,就行了。细节的问题,还有“下一次回滚”来解决呢。

第5问:课本里的练习一,练习二等,是要等孩子口算本结束之后的下一步盲算,对吗?
答:是的。要等口算基本过关了,再视算教材上的练习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5: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苏-铭妈0806G2-2-124作业反馈
6月26日作业
第1问:回滚的原则是什么? 
答:这样哈:如何回滚,申爸说原则。
回滚的目的,是为了让弛豫时间发挥作用。所以呢,一定要避免的是:同一章节,陷在那里,反复地回滚。这种错误,是学期教学中的致命点。短期反复回滚的效果是最差的。
这种短期反复回滚,是靠短期记忆曲线的理论推导出来的....可是,我们知道,建构数学思维,它根本就不是“记忆”。它是建构。
小学数学内容,任何一点,对于孩子来讲,都不是“困难到自己无法掌握”的。所以呢,孩子第一遍,出错;甚至“一个都不对”,妈妈莫慌。先过一遍。等过些日子,回过头来再滚一遍,妈妈会发现,孩子自己已经“会了好多好多”,尽管“谁也没教过他”。
孩子们的基础不一样。假设说,每一个孩子都没有超学的话,朗读完两遍课本,再朗读视算一章,马上就着口算本来视算,孩子绝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瞎说。
我们的注意力,有一个盲区。就是说,孩子“瞎说”,我们就觉得没有价值。但是,如果妈妈换一个角度:孩子只要能够把一大堆的题目,都“说”出来,那他的头脑,一定是按照某种“规律”在说。
尽管,可能有些题目,是按照孩子自己头脑中的“规律”说对了的;有些,说的时候,规律也用错了。但“规律”是在的。只不过,客观上来看,孩子所依据的“规律”,是不正确的。
那么,回滚的作用是什么?当回滚的时候,孩子从头再来一遍,孩子就会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规律”去和课本上的正确规律对照....孩子自己会去调整改正自己错误的“规律”。这个过程,是人的大脑的天然属性。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的。
妈妈不要去纠结孩子第一遍视算“对不对”,而是要去观察,孩子大脑的这种“纠错”是怎么发生的。孩子一旦习惯了这种纠错,数学就算学通了。

第2问;视算时某个章节全做错了这种情况是不能告诉他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要叫他回滚,自己悟吗? 
答:让孩子朗读相关部分的课文。反复读,一边读,一边做课文中的“练一练”。妈妈要记得一件最最基本的事情: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过程的终点,孩子“会了”...可现在,过程才刚刚开始,就要求孩子“全对”,这不合理!
妈妈们要特别注意:我们所说的“回滚”,是整体回滚。只针对错误的题目,反复练,不叫回滚。这是咱们的假期模式,跟学校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点之一。
只要感觉孩子某一章节还没掌握,就整个回滚一遍:朗读两本课本中相应的章节,视算里面的“练一练”,视算口算本....整个完整的流程,再走一遍。我们不怕慢。建构的特点,就是“慢”。但是,一旦建构好了,就非常非常地“结实”。

第3问:学期模式和假期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答:学期方式是:“前线清晰”。学到哪里,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假期方式要模糊“前线”的概念,把拓荒朗读,第一遍视算、第二遍视算难点、第三遍视算难点....全都混合起来。形成滚动的波浪,一波一波地往前推进着走。这主要是要充分运用弛豫时间所产生的效果。

第4问:可以读仁华奥数课本吗? 
答:奥数必须有超学的基础,才行。先把数学搞到六年级结束,再回来奥数,就顺水顺风多了。别的不讲。奥数要出类拔萃,守着教学进度,死扣,是肯定不行的。
孩子一定要超学之后,在更广大视野下,奥数才能学好。

第5问:孩子比较喜欢数学思维类的题,在朗读数学课本的过程中,可以加些奥数的讲解吗?单独听奥数的教学视频?”
答:有孩子已经喜欢思考数学题目了。妈妈只要用朗读课本,把视野撑开,孩子自己就去琢磨所有遇到的数学题了。朗读课本哈...往前读。
其实呢,绝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琢磨数学题的。朗读课本,视算口算本,目的之一,是孩子会喜欢去琢磨数学题...妈妈只要让孩子超学多一些内容,数学的大门就彻底打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6: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皖-玥妈0908女2-2-041  2018-06-27作业反馈
第1问: 仔细读一遍“豆妈总结的申爸寒假数学小作坊的发言”,写一份暑假初步计划!
答:①数学:朗读景山三上及自己教材四上,每天10页逐步加量,过关后继续向前读;②语文:每天拆字教案一课。③上面二项累了就看蓝精灵。

第2问:看群友佳妈的反馈思考一下孩子朗读时妈妈们关注重点应该是什么?
反馈如下:
数学:今早人教二下:1-3章,下午读了4-9章,剩下总复习没有读。二下朗读已过第二遍,上学期间,她已经过了一遍。今早1-3章,边读边报答案,开始坐着读,读到难的,直接跪地上读,自己录自己听,时不时还躺下,提醒又坐好了。期间多数题是用唱的,唱的还很有节奏,自己还挺满意觉得挺好玩。一早效率非常高,状态也好,下午长草了,述不动了,改只朗读,那又来劲了。完成既定任务,自己找来练习册做开了。
答:关键是不关注时间,关注孩子的效率是否高,状态是否好,如果不高不好及时的调整,妈妈要看住自己的肩膀,不让孩子把猴子推过来。

第3问:刚才叫孩子读书,孩子说怎么又是读书啊?能不能让我清净一下啊?我刚吃完饭,能不能让我休息会啊?10分钟!讨厌!
答:孩子要求休息,就说好,休息多少分钟,然后开始朗读40分钟。到了时间,妈妈冷下脸,坚定的要求开始。

第4问:拖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朗读可以治疗拖延?
答:拖延这个事情,本质上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很简单: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直接起手去做。孩子呢,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做,妈妈负有指导的责任,妈妈的操作是重要因素。我们来看,用于阻断的任务。这个任务,孩子要能做得到。你太难了,孩子想做也做不到,就不行了。

孩子写作业拖拉...作业很复杂,有些简单,孩子做得到;可是,有些作业孩子确实不会,我们拿作业来阻断,是不合适的。现在呢,我们朗读....诶!没有任何附加的要求诶!就是读....每个孩子,都是能做到的。没有“不会”这一说。有生字不认识,妈妈旁边直接说一声读音,就接着读下去了....孩子的行为表现,就很复杂。

第5问:还没过关(快速读完两本数学课本)的妈妈们怎么做?
答: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看好自己的肩膀,不让猴子跳上来。然后,要求孩子,在两天内,把两本数学课本朗读完。没有过关的妈妈,都要仔细看京-桐妈的聊天记录。从15号到今天,桐妈一共有61条聊天记录。妈妈注意在1月27日到1月28日之间,桐的变化,桐妈的变化。最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这个变化。以1月27日之前,桐妈的方式和桐桐的状态,寒假学完三上数学的任务,那是天方夜谭,根本无法想象;但是,妈妈只要做一个转变,孩子也就跟着变了。还是同样的妈妈,还是同样的孩子,就有信心,这个寒假期间,把三上的数学秃噜完。

这个....所有的没有过关的妈妈,要多看聊天记录,多思考,多交流,自己面临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怎么突破。要抓对任务,做到突破。下边的安排,才能走下去:妈妈费劲巴力,精心策划,费口舌无数,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回头一统计,孩子“朗读了二十五分钟数学”。你这个,跟过了关的孩子,一天从早到晚,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数学...人家过关的孩子,两天的学习量,是你娃一个寒假的学习量总和....这根本不是同一个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划要点: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孩子,妈妈轻松写意,一天就过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10: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问,仔细读一遍“豆妈总结的申爸寒假数学小作坊的发言”,写一份暑假初步计划!
总结如下:
寒假目的——主攻数学,打通数学。用数学把寒假时间填满。
寒假总原则——先朗读数学,首选景山教材,一直往下读。读累了,就读拆字。再累了,就看蓝精灵。
数学:
1,目的——进行数学思维的基础建构。
        第一步→通过朗读教材→让孩子思考(目的是思考)
        第二步→通过口述心算→让孩子表达。
2,朗读景山教材,见字就读,要录音(录音很重要)。
3,顺着往下读,不再新三旧一。
4,朗读时间要足够的多,而不是读几页几十分钟。
5,目前只读教材,配套口算本先不做。当孩子习惯性思考课本的“练一练”等习题后,再加入口算本。
朗读的理想状态——朗读没一会儿,就开始思考琢磨,妈妈不要打扰,给孩子充分时间去思考。发现注意力涣散了,不琢磨了,就继续往下读教材(进入“游戏学习模式”,像玩电子游戏一样)。
妈妈要做的——顺其自然。重点关注孩子表现并反馈(比如是否会顺口答题,是否思考等)。
1,孩子读的时候,顺口说出答案,妈妈不管。最多竖个大拇指。
2,答案错误,妈妈也不管,不提醒不指正(很关键,很重要,否则进入不了“游戏学习模式”)。
3,孩子自己要做配套的课外题,妈妈给就行了,顺其自然。
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上午十点翘班回去,发现孩子只读了景山数学1-7页,语文还没有读,我无语了。真羡慕不上班的妈妈。


第2问:看群友佳妈的反馈思考一下孩子朗读时妈妈们关注重点应该是什么?
反馈如下:
数学:今早人教二下:1-3章,下午读了4-9章,剩下总复习没有读。二下朗读已过第二遍,上学期间,她已经过了一遍。今早1-3章,边读边报答案,开始坐着读,读到难的,直接跪地上读,自己录自己听,时不时还躺下,提醒又坐好了。期间多数题是用唱的,唱的还很有节奏,自己还挺满意觉得挺好玩。一早效率非常高,状态也好,下午长草了,述不动了,改只朗读,那又来劲了。完成既定任务,自己找来练习册做开了。

答:妈妈们咂摸咂摸,佳妈的情形,跟妈妈们的情形......很不一样的。佳妈根本不关注,佳读了多少分钟。佳妈关注,效率高不高,状态好不好......要是不高,不太好,调整调整。其实呢,佳是一天时间,把一整本数学课本,给读完了!......差一个总复习没读。
你把这事儿拿到“去你的牛蛙”,给鸡娃的妈妈们说说。那些妈妈们想都不想,就说:人家佳是“那样的孩子”,咱不行。咱们是渣娃,跟人家,比不了。但是妈妈们要晓得:牛蛙也有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也有“刚开始”的时候啊!刚开始,牛蛙们跟孩子们,没啥区别的:赖赖唧唧,眼圈动不动就红了,各种的借口,不乐意干......关键是,牛蛙的妈妈们做了什么,让孩子把这个阶段“渡过去”了。
做了什么呢?只做了一件事情:看住自己的肩膀,不让孩子把猴子推过来。

第3问:刚才叫孩子读书,孩子说怎么又是读书啊?能不能让我清净一下啊?我刚吃完饭,能不能让我休息会啊?10分钟!讨厌!
答:孩子要求休息,就说好,休息多少分钟,然后,开始朗读40分钟。到了时间,妈妈冷下脸,坚定地要求开始。

第4问:拖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朗读可以治疗拖延?
答:拖延这个事情,本质上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很简单: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直接起手去做。孩子呢,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做,妈妈负有指导的责任,妈妈的操作是重要因素。面对的这个任务,孩子要能做得到。你太难了,孩子想做也做不到,就不行了。
孩子写作业拖拉...作业很复杂,有些简单,孩子做得到;可是,有些作业孩子确实不会,我们拿作业来阻断,是不合适的。现在呢,我们朗读....诶!没有任何附加的要求诶!就是读....每个孩子,都是能做到的。没有“不会”这一说。有生字不认识,妈妈旁边直接说一声读音,就接着读下去了....孩子的行为表现,就很复杂。


第5问:还没过关(快速读完两本数学课本)的妈妈们怎么做?
答:还没有过关的妈妈,一定要先搞清楚,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你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看好自己的肩膀,不让猴子跳上来。然后,要求孩子,在两天内,把两本数学课本朗读完。
这个....所有的没有过关的妈妈,要多看聊天记录,多思考,多交流,自己面临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怎么突破。要抓对任务,做到突破。下边的安排,才能走下去:妈妈费劲巴力,精心策划,费口舌无数,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回头一统计,孩子“朗读了二十五分钟数学”。你这个,跟过了关的孩子,一天从早到晚,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数学...人家过关的孩子,两天的学习量,是你娃一个寒假的学习量总和....这根本不是同一个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划要点: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孩子,妈妈轻松写意,一天就过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10: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问:应对大孩子磨蹭的办法之一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4,2018-02-03【磨叽的绝迹】
第2问;孩子特别不情愿地读,边读边抱怨太多了,说特别累(2018-02-05)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8,2018-02-05【申爸指导视算】
第3问:大申直面任务的状态培养了多久啊?(2018-02-05)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8,2018-02-05【申爸指导视算】
第4问:“牛娃和渣娃”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参考:http://www.hgs99.com/forum.php?m ... peid%26typeid%3D183 【“牛娃和渣娃”之间的差距只隔着一层膜】---2018.02.22

第5问:寒假,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参考:
http://www.hgs99.com/forum.php?m ... peid%26typeid%3D183【妈妈们要解决从走路到换车的状态转换】---2018.0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10: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粤瞳泽妈 于 2018-7-10 08:37 编辑

2018. 6.27培训内容及参考答案:


第1问,仔细读一遍“豆妈总结的申爸寒假数学小作坊的发言”,写一份暑假初步计划!

总结如下:
寒假目的——主攻数学,打通数学。用数学把寒假时间填满。
寒假总原则——先朗读数学,首选景山教材,一直往下读。读累了,就读拆字。再累了,就看蓝精灵。
数学:
1,目的——进行数学思维的基础建构。
        第一步→通过朗读教材→让孩子思考(目的是思考)
        第二步→通过口述心算→让孩子表达。
2,朗读景山教材,见字就读,要录音(录音很重要)。
3,顺着往下读,不再新三旧一。
4,朗读时间要足够的多,而不是读几页几十分钟。
5,目前只读教材,配套口算本先不做。当孩子习惯性思考课本的“练一练”等习题后,再加入口算本。
朗读的理想状态——朗读没一会儿,就开始思考琢磨,妈妈不要打扰,给孩子充分时间去思考。发现注意力涣散了,不琢磨了,就继续往下读教材(进入“游戏学习模式”,像玩电子游戏一样)。
妈妈要做的——顺其自然。重点关注孩子表现并反馈(比如是否会顺口答题,是否思考等)。
1,孩子读的时候,顺口说出答案,妈妈不管。最多竖个大拇指。
2,答案错误,妈妈也不管,不提醒不指正(很关键,很重要,否则进入不了“游戏学习模式”)。
3,孩子自己要做配套的课外题,妈妈给就行了,顺其自然。
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上午十点翘班回去,发现孩子只读了景山数学1-7页,语文还没有读,我无语了。真羡慕不上班的妈妈。
第2问:看群友佳妈的反馈思考一下孩子朗读时妈妈们关注重点应该是什么?

反馈如下:
数学:今早人教二下:1-3章,下午读了4-9章,剩下总复习没有读。二下朗读已过第二遍,上学期间,她已经过了一遍。今早1-3章,边读边报答案,开始坐着读,读到难的,直接跪地上读,自己录自己听,时不时还躺下,提醒又坐好了。期间多数题是用唱的,唱的还很有节奏,自己还挺满意觉得挺好玩。一早效率非常高,状态也好,下午长草了,述不动了,改只朗读,那又来劲了。完成既定任务,自己找来练习册做开了。

答:妈妈们咂摸咂摸,佳妈的情形,跟妈妈们的情形......很不一样的。佳妈根本不关注,佳读了多少分钟。佳妈关注,效率高不高,状态好不好......要是不高,不太好,调整调整。其实呢,佳是一天时间,把一整本数学课本,给读完了!......差一个总复习没读。
你把这事儿拿到“去你的牛蛙”,给鸡娃的妈妈们说说。那些妈妈们想都不想,就说:人家佳是“那样的孩子”,咱不行。咱们是渣娃,跟人家,比不了。但是妈妈们要晓得:牛蛙也有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也有“刚开始”的时候啊!刚开始,牛蛙们跟孩子们,没啥区别的:赖赖唧唧,眼圈动不动就红了,各种的借口,不乐意干......关键是,牛蛙的妈妈们做了什么,让孩子把这个阶段“渡过去”了。
做了什么呢?只做了一件事情:看住自己的肩膀,不让孩子把猴子推过来。
第3问:刚才叫孩子读书,孩子说怎么又是读书啊?能不能让我清净一下啊?我刚吃完饭,能不能让我休息会啊?10分钟!讨厌!

答:孩子要求休息,就说好,休息多少分钟,然后,开始朗读40分钟。到了时间,妈妈冷下脸,坚定地要求开始。
第4问:拖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朗读可以治疗拖延?

答:拖延这个事情,本质上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很简单: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直接起手去做。孩子呢,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做,妈妈负有指导的责任,妈妈的操作是重要因素。面对的这个任务,孩子要能做得到。你太难了,孩子想做也做不到,就不行了。
孩子写作业拖拉...作业很复杂,有些简单,孩子做得到;可是,有些作业孩子确实不会,我们拿作业来阻断,是不合适的。现在呢,我们朗读....诶!没有任何附加的要求诶!就是读....每个孩子,都是能做到的。没有“不会”这一说。有生字不认识,妈妈旁边直接说一声读音,就接着读下去了....孩子的行为表现,就很复杂。
第5问:还没过关(快速读完两本数学课本)的妈妈们怎么做?

答:还没有过关的妈妈,一定要先搞清楚,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你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看好自己的肩膀,不让猴子跳上来。然后,要求孩子,在两天内,把两本数学课本朗读完。
这个....所有的没有过关的妈妈,要多看聊天记录,多思考,多交流,自己面临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怎么突破。要抓对任务,做到突破。下边的安排,才能走下去:妈妈费劲巴力,精心策划,费口舌无数,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回头一统计,孩子“朗读了二十五分钟数学”。你这个,跟过了关的孩子,一天从早到晚,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数学...人家过关的孩子,两天的学习量,是你娃一个寒假的学习量总和....这根本不是同一个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划要点: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孩子,妈妈轻松写意,一天就过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10: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鲁-优妈0906女2-2-073
第1问,仔细读一遍“豆妈总结的申爸寒假数学小作坊的发言”,写一份暑假初步计划!

总结如下:
寒假目的——主攻数学,打通数学。用数学把寒假时间填满。
寒假总原则——先朗读数学,首选景山教材,一直往下读。读累了,就读拆字。再累了,就看蓝精灵。
数学:
1,目的——进行数学思维的基础建构。
        第一步→通过朗读教材→让孩子思考(目的是思考)
        第二步→通过口述心算→让孩子表达。
2,朗读景山教材,见字就读,要录音(录音很重要)。
3,顺着往下读,不再新三旧一。
4,朗读时间要足够的多,而不是读几页几十分钟。
5,目前只读教材,配套口算本先不做。当孩子习惯性思考课本的“练一练”等习题后,再加入口算本。
朗读的理想状态——朗读没一会儿,就开始思考琢磨,妈妈不要打扰,给孩子充分时间去思考。发现注意力涣散了,不琢磨了,就继续往下读教材(进入“游戏学习模式”,像玩电子游戏一样)。
妈妈要做的——顺其自然。重点关注孩子表现并反馈(比如是否会顺口答题,是否思考等)。
1,孩子读的时候,顺口说出答案,妈妈不管。最多竖个大拇指。
2,答案错误,妈妈也不管,不提醒不指正(很关键,很重要,否则进入不了“游戏学习模式”)。
3,孩子自己要做配套的课外题,妈妈给就行了,顺其自然。
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上午十点翘班回去,发现孩子只读了景山数学1-7页,语文还没有读,我无语了。真羡慕不上班的妈妈。
第2问:看群友佳妈的反馈思考一下孩子朗读时妈妈们关注重点应该是什么?

反馈如下:
数学:今早人教二下:1-3章,下午读了4-9章,剩下总复习没有读。二下朗读已过第二遍,上学期间,她已经过了一遍。今早1-3章,边读边报答案,开始坐着读,读到难的,直接跪地上读,自己录自己听,时不时还躺下,提醒又坐好了。期间多数题是用唱的,唱的还很有节奏,自己还挺满意觉得挺好玩。一早效率非常高,状态也好,下午长草了,述不动了,改只朗读,那又来劲了。完成既定任务,自己找来练习册做开了。

答:妈妈们咂摸咂摸,佳妈的情形,跟妈妈们的情形......很不一样的。佳妈根本不关注,佳读了多少分钟。佳妈关注,效率高不高,状态好不好......要是不高,不太好,调整调整。其实呢,佳是一天时间,把一整本数学课本,给读完了!......差一个总复习没读。
你把这事儿拿到“去你的牛蛙”,给鸡娃的妈妈们说说。那些妈妈们想都不想,就说:人家佳是“那样的孩子”,咱不行。咱们是渣娃,跟人家,比不了。但是妈妈们要晓得:牛蛙也有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也有“刚开始”的时候啊!刚开始,牛蛙们跟孩子们,没啥区别的:赖赖唧唧,眼圈动不动就红了,各种的借口,不乐意干......关键是,牛蛙的妈妈们做了什么,让孩子把这个阶段“渡过去”了。
做了什么呢?只做了一件事情:看住自己的肩膀,不让孩子把猴子推过来。
第3问:刚才叫孩子读书,孩子说怎么又是读书啊?能不能让我清净一下啊?我刚吃完饭,能不能让我休息会啊?10分钟!讨厌!

答:孩子要求休息,就说好,休息多少分钟,然后,开始朗读40分钟。到了时间,妈妈冷下脸,坚定地要求开始。
第4问:拖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朗读可以治疗拖延?

答:拖延这个事情,本质上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很简单: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直接起手去做。孩子呢,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做,妈妈负有指导的责任,妈妈的操作是重要因素。面对的这个任务,孩子要能做得到。你太难了,孩子想做也做不到,就不行了。
孩子写作业拖拉...作业很复杂,有些简单,孩子做得到;可是,有些作业孩子确实不会,我们拿作业来阻断,是不合适的。现在呢,我们朗读....诶!没有任何附加的要求诶!就是读....每个孩子,都是能做到的。没有“不会”这一说。有生字不认识,妈妈旁边直接说一声读音,就接着读下去了....孩子的行为表现,就很复杂。
第5问:还没过关(快速读完两本数学课本)的妈妈们怎么做?

答:还没有过关的妈妈,一定要先搞清楚,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你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看好自己的肩膀,不让猴子跳上来。然后,要求孩子,在两天内,把两本数学课本朗读完。
这个....所有的没有过关的妈妈,要多看聊天记录,多思考,多交流,自己面临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怎么突破。要抓对任务,做到突破。下边的安排,才能走下去:妈妈费劲巴力,精心策划,费口舌无数,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回头一统计,孩子“朗读了二十五分钟数学”。你这个,跟过了关的孩子,一天从早到晚,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数学...人家过关的孩子,两天的学习量,是你娃一个寒假的学习量总和....这根本不是同一个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划要点: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孩子,妈妈轻松写意,一天就过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14: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E四鲁-姿涵妈0710G的标准答案放这儿
第1问,仔细读一遍“豆妈总结的申爸寒假数学小作坊的发言”,写一份暑假初步计划!

总结如下:
寒假目的——主攻数学,打通数学。用数学把寒假时间填满。
寒假总原则——先朗读数学,首选景山教材,一直往下读。读累了,就读拆字。再累了,就看蓝精灵。
数学:
1,目的——进行数学思维的基础建构。
        第一步→通过朗读教材→让孩子思考(目的是思考)
        第二步→通过口述心算→让孩子表达。
2,朗读景山教材,见字就读,要录音(录音很重要)。
3,顺着往下读,不再新三旧一。
4,朗读时间要足够的多,而不是读几页几十分钟。
5,目前只读教材,配套口算本先不做。当孩子习惯性思考课本的“练一练”等习题后,再加入口算本。
朗读的理想状态——朗读没一会儿,就开始思考琢磨,妈妈不要打扰,给孩子充分时间去思考。发现注意力涣散了,不琢磨了,就继续往下读教材(进入“游戏学习模式”,像玩电子游戏一样)。
妈妈要做的——顺其自然。重点关注孩子表现并反馈(比如是否会顺口答题,是否思考等)。
1,孩子读的时候,顺口说出答案,妈妈不管。最多竖个大拇指。
2,答案错误,妈妈也不管,不提醒不指正(很关键,很重要,否则进入不了“游戏学习模式”)。
3,孩子自己要做配套的课外题,妈妈给就行了,顺其自然。
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上午十点翘班回去,发现孩子只读了景山数学1-7页,语文还没有读,我无语了。真羡慕不上班的妈妈。
第2问:看群友佳妈的反馈思考一下孩子朗读时妈妈们关注重点应该是什么?

反馈如下:
数学:今早人教二下:1-3章,下午读了4-9章,剩下总复习没有读。二下朗读已过第二遍,上学期间,她已经过了一遍。今早1-3章,边读边报答案,开始坐着读,读到难的,直接跪地上读,自己录自己听,时不时还躺下,提醒又坐好了。期间多数题是用唱的,唱的还很有节奏,自己还挺满意觉得挺好玩。一早效率非常高,状态也好,下午长草了,述不动了,改只朗读,那又来劲了。完成既定任务,自己找来练习册做开了。

答:妈妈们咂摸咂摸,佳妈的情形,跟妈妈们的情形......很不一样的。佳妈根本不关注,佳读了多少分钟。佳妈关注,效率高不高,状态好不好......要是不高,不太好,调整调整。其实呢,佳是一天时间,把一整本数学课本,给读完了!......差一个总复习没读。
你把这事儿拿到“去你的牛蛙”,给鸡娃的妈妈们说说。那些妈妈们想都不想,就说:人家佳是“那样的孩子”,咱不行。咱们是渣娃,跟人家,比不了。但是妈妈们要晓得:牛蛙也有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也有“刚开始”的时候啊!刚开始,牛蛙们跟孩子们,没啥区别的:赖赖唧唧,眼圈动不动就红了,各种的借口,不乐意干......关键是,牛蛙的妈妈们做了什么,让孩子把这个阶段“渡过去”了。
做了什么呢?只做了一件事情:看住自己的肩膀,不让孩子把猴子推过来。
E四鲁-姿涵妈0710G(470047283) 2018/6/28 10:35:03
第3问:刚才叫孩子读书,孩子说怎么又是读书啊?能不能让我清净一下啊?我刚吃完饭,能不能让我休息会啊?10分钟!讨厌!

答:孩子要求休息,就说好,休息多少分钟,然后,开始朗读40分钟。到了时间,妈妈冷下脸,坚定地要求开始。
第4问:拖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朗读可以治疗拖延?

答:拖延这个事情,本质上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很简单: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直接起手去做。孩子呢,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做,妈妈负有指导的责任,妈妈的操作是重要因素。面对的这个任务,孩子要能做得到。你太难了,孩子想做也做不到,就不行了。
孩子写作业拖拉...作业很复杂,有些简单,孩子做得到;可是,有些作业孩子确实不会,我们拿作业来阻断,是不合适的。现在呢,我们朗读....诶!没有任何附加的要求诶!就是读....每个孩子,都是能做到的。没有“不会”这一说。有生字不认识,妈妈旁边直接说一声读音,就接着读下去了....孩子的行为表现,就很复杂。
第5问:还没过关(快速读完两本数学课本)的妈妈们怎么做?

答:还没有过关的妈妈,一定要先搞清楚,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你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看好自己的肩膀,不让猴子跳上来。然后,要求孩子,在两天内,把两本数学课本朗读完。
这个....所有的没有过关的妈妈,要多看聊天记录,多思考,多交流,自己面临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怎么突破。要抓对任务,做到突破。下边的安排,才能走下去:妈妈费劲巴力,精心策划,费口舌无数,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回头一统计,孩子“朗读了二十五分钟数学”。你这个,跟过了关的孩子,一天从早到晚,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数学...人家过关的孩子,两天的学习量,是你娃一个寒假的学习量总和....这根本不是同一个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划要点: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孩子,妈妈轻松写意,一天就过来了。
E四鲁-姿涵妈0710G(470047283) 2018/6/28 10:38:28
昨天的内容就复习到这里,下面是今天的学习内容,很多孩子已经进入假期模式,大多数孩子也临近考试,很快开启暑假模式,妈妈们要加油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15: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rna1215 于 2018-6-28 16:05 编辑

第1问:应对大孩子磨蹭的办法之一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4,2018-02-03【磨叽的绝迹】
对于四年级以上的大孩子,妈妈与其两节课时间,跟着孩子磨叽,不如承诺给孩子:你要是高效专注,一节课两节课,读完了,剩下的时间就是你自己自由支配,这是很好的招数,但是,对于四年级以下,还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无效,要是这么对付小孩子,妈妈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孩子不但一节课自制不了高效,第二节课还跟你耍赖。
第2问;孩子特别不情愿地读,边读边抱怨太多了,说特别累(2018-02-05)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8,2018-02-05【申爸指导视算】
妈妈最容易掉进去的坑,就是听孩子的话,孩子抱怨太多,说自己特别累,其实呢,孩子他的意思,不是“多”,也不是”累“,他只有一个意思,妈妈就一句话,继续读,不管孩子说什么,都就这一句话。别的,他爱说什么,说什么,妈妈 就一句话,继续读!,不管孩子说什么,都这一句话,别的,他爱说什么说什么,妈妈充耳不闻就是了。不管他说什么,都只要表述方式不同,中心意思都是一个,我不想干了。  妈妈们注意哈,首要任务,是让自己的孩子 ,也能有大申这种 状态。如果孩子有了这种状态,具体安排,妈妈怎么安排,也都错不到哪儿去,不过就是几个小时 的事情,错了重新来过正确的。可是你的孩子要是“学习几个小时”,妈妈要付出成吨的精力去跟孩子磨,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3问:大申直面任务的状态培养了多久啊?(2018-02-05)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8,2018-02-05【申爸指导视算】
在这方面大申“语文表达能力欠佳”,他也不表达,反正那些事情,本也该干,要做了,就去做,做完接着学习就是了
第4问:“牛娃和渣娃”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参考:http://www.hgs99.com/forum.php?m ... peid%26typeid%3D183 【“牛娃和渣娃”之间的差距只隔着一层膜】---2018.02.22



第5问:寒假,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参考:
http://www.hgs99.com/forum.php?m ... peid%26typeid%3D183【妈妈们要解决从走路到换车的状态转换】---2018.0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15: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问,仔细读一遍“豆妈总结的申爸寒假数学小作坊的发言”,写一份暑假初步计划!

总结如下:
寒假目的——主攻数学,打通数学。用数学把寒假时间填满。
寒假总原则——先朗读数学,首选景山教材,一直往下读。读累了,就读拆字。再累了,就看蓝精灵。
数学:
1,目的——进行数学思维的基础建构。
        第一步→通过朗读教材→让孩子思考(目的是思考)
        第二步→通过口述心算→让孩子表达。
2,朗读景山教材,见字就读,要录音(录音很重要)。
3,顺着往下读,不再新三旧一。
4,朗读时间要足够的多,而不是读几页几十分钟。
5,目前只读教材,配套口算本先不做。当孩子习惯性思考课本的“练一练”等习题后,再加入口算本。
朗读的理想状态——朗读没一会儿,就开始思考琢磨,妈妈不要打扰,给孩子充分时间去思考。发现注意力涣散了,不琢磨了,就继续往下读教材(进入“游戏学习模式”,像玩电子游戏一样)。
妈妈要做的——顺其自然。重点关注孩子表现并反馈(比如是否会顺口答题,是否思考等)。
1,孩子读的时候,顺口说出答案,妈妈不管。最多竖个大拇指。
2,答案错误,妈妈也不管,不提醒不指正(很关键,很重要,否则进入不了“游戏学习模式”)。
3,孩子自己要做配套的课外题,妈妈给就行了,顺其自然。
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上午十点翘班回去,发现孩子只读了景山数学1-7页,语文还没有读,我无语了。真羡慕不上班的妈妈。
第2问:看群友佳妈的反馈思考一下孩子朗读时妈妈们关注重点应该是什么?

反馈如下:
数学:今早人教二下:1-3章,下午读了4-9章,剩下总复习没有读。二下朗读已过第二遍,上学期间,她已经过了一遍。今早1-3章,边读边报答案,开始坐着读,读到难的,直接跪地上读,自己录自己听,时不时还躺下,提醒又坐好了。期间多数题是用唱的,唱的还很有节奏,自己还挺满意觉得挺好玩。一早效率非常高,状态也好,下午长草了,述不动了,改只朗读,那又来劲了。完成既定任务,自己找来练习册做开了。

答:妈妈们咂摸咂摸,佳妈的情形,跟妈妈们的情形......很不一样的。佳妈根本不关注,佳读了多少分钟。佳妈关注,效率高不高,状态好不好......要是不高,不太好,调整调整。其实呢,佳是一天时间,把一整本数学课本,给读完了!......差一个总复习没读。
你把这事儿拿到“去你的牛蛙”,给鸡娃的妈妈们说说。那些妈妈们想都不想,就说:人家佳是“那样的孩子”,咱不行。咱们是渣娃,跟人家,比不了。但是妈妈们要晓得:牛蛙也有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也有“刚开始”的时候啊!刚开始,牛蛙们跟孩子们,没啥区别的:赖赖唧唧,眼圈动不动就红了,各种的借口,不乐意干......关键是,牛蛙的妈妈们做了什么,让孩子把这个阶段“渡过去”了。
做了什么呢?只做了一件事情:看住自己的肩膀,不让孩子把猴子推过来。

第3问:刚才叫孩子读书,孩子说怎么又是读书啊?能不能让我清净一下啊?我刚吃完饭,能不能让我休息会啊?10分钟!讨厌!

答:孩子要求休息,就说好,休息多少分钟,然后,开始朗读40分钟。到了时间,妈妈冷下脸,坚定地要求开始。
第4问:拖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朗读可以治疗拖延?

答:拖延这个事情,本质上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很简单: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直接起手去做。孩子呢,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做,妈妈负有指导的责任,妈妈的操作是重要因素。面对的这个任务,孩子要能做得到。你太难了,孩子想做也做不到,就不行了。
孩子写作业拖拉...作业很复杂,有些简单,孩子做得到;可是,有些作业孩子确实不会,我们拿作业来阻断,是不合适的。现在呢,我们朗读....诶!没有任何附加的要求诶!就是读....每个孩子,都是能做到的。没有“不会”这一说。有生字不认识,妈妈旁边直接说一声读音,就接着读下去了....孩子的行为表现,就很复杂。
第5问:还没过关(快速读完两本数学课本)的妈妈们怎么做?

答:还没有过关的妈妈,一定要先搞清楚,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你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看好自己的肩膀,不让猴子跳上来。然后,要求孩子,在两天内,把两本数学课本朗读完。
这个....所有的没有过关的妈妈,要多看聊天记录,多思考,多交流,自己面临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怎么突破。要抓对任务,做到突破。下边的安排,才能走下去:妈妈费劲巴力,精心策划,费口舌无数,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回头一统计,孩子“朗读了二十五分钟数学”。你这个,跟过了关的孩子,一天从早到晚,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数学...人家过关的孩子,两天的学习量,是你娃一个寒假的学习量总和....这根本不是同一个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划要点: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孩子,妈妈轻松写意,一天就过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19: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粤-威妈0703男2-2-115
2018年06月26日作业反馈

第1问:回滚的原则是什么?
答:这样哈:如何回滚,申爸说原则。
回滚的目的,是为了让弛豫时间发挥作用。所以呢,一定要避免的是:同一章节,陷在那里,反复地回滚。这种错误,是学期教学中的致命点。短期反复回滚的效果是最差的。
这种短期反复回滚,是靠短期记忆曲线的理论推导出来的....可是,我们知道,建构数学思维,它根本就不是“记忆”。它是建构。
小学数学内容,任何一点,对于孩子来讲,都不是“困难到自己无法掌握”的。所以呢,孩子第一遍,出错;甚至“一个都不对”,妈妈莫慌。先过一遍。等过些日子,回过头来再滚一遍,妈妈会发现,孩子自己已经“会了好多好多”,尽管“谁也没教过他”。
孩子们的基础不一样。假设说,每一个孩子都没有超学的话,朗读完两遍课本,再朗读视算一章,马上就着口算本来视算,孩子绝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瞎说。
我们的注意力,有一个盲区。就是说,孩子“瞎说”,我们就觉得没有价值。但是,如果妈妈换一个角度:孩子只要能够把一大堆的题目,都“说”出来,那他的头脑,一定是按照某种“规律”在说。
尽管,可能有些题目,是按照孩子自己头脑中的“规律”说对了的;有些,说的时候,规律也用错了。但“规律”是在的。只不过,客观上来看,孩子所依据的“规律”,是不正确的。
那么,回滚的作用是什么?当回滚的时候,孩子从头再来一遍,孩子就会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规律”去和课本上的正确规律对照....孩子自己会去调整改正自己错误的“规律”。这个过程,是人的大脑的天然属性。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的。
妈妈不要去纠结孩子第一遍视算“对不对”,而是要去观察,孩子大脑的这种“纠错”是怎么发生的。孩子一旦习惯了这种纠错,数学就算学通了。

第2问;视算时某个章节全做错了这种情况是不能告诉他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要叫他回滚,自己悟吗?
答:让孩子朗读相关部分的课文。反复读,一边读,一边做课文中的“练一练”。妈妈要记得一件最最基本的事情: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过程的终点,孩子“会了”...可现在,过程才刚刚开始,就要求孩子“全对”,这不合理!
妈妈们要特别注意:我们所说的“回滚”,是整体回滚。只针对错误的题目,反复练,不叫回滚。这是咱们的假期模式,跟学校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点之一。
只要感觉孩子某一章节还没掌握,就整个回滚一遍:朗读两本课本中相应的章节,视算里面的“练一练”,视算口算本....整个完整的流程,再走一遍。我们不怕慢。建构的特点,就是“慢”。但是,一旦建构好了,就非常非常地“结实”。

第3问:学期模式和假期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答:学期方式是:“前线清晰”。学到哪里,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假期方式要模糊“前线”的概念,把拓荒朗读,第一遍视算、第二遍视算难点、第三遍视算难点....全都混合起来。形成滚动的波浪,一波一波地往前推进着走。这主要是要充分运用弛豫时间所产生的效果。

第4问:可以读仁华奥数课本吗?
答:奥数必须有超学的基础,才行。先把数学搞到六年级结束,再回来奥数,就顺水顺风多了。别的不讲。奥数要出类拔萃,守着教学进度,死扣,是肯定不行的。
孩子一定要超学之后,在更广大视野下,奥数才能学好。

第5问:孩子比较喜欢数学思维类的题,在朗读数学课本的过程中,可以加些奥数的讲解吗?单独听奥数的教学视频?”
答:有孩子已经喜欢思考数学题目了。妈妈只要用朗读课本,把视野撑开,孩子自己就去琢磨所有遇到的数学题了。朗读课本哈...往前读。
其实呢,绝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琢磨数学题的。朗读课本,视算口算本,目的之一,是孩子会喜欢去琢磨数学题...妈妈只要让孩子超学多一些内容,数学的大门就彻底打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19: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粤-威妈0703男2-2-115
2018年06月27日作业反馈

第1问: 仔细读一遍“豆妈总结的申爸寒假数学小作坊的发言”,写一份暑假初步计划!
答:①数学:朗读景山三上及自己教材四上,每天10页逐步加量,过关后继续向前读;②语文:每天拆字教案一课。③上面二项累了就看蓝精灵。

第2问:看群友佳妈的反馈思考一下孩子朗读时妈妈们关注重点应该是什么?
反馈如下:
数学:今早人教二下:1-3章,下午读了4-9章,剩下总复习没有读。二下朗读已过第二遍,上学期间,她已经过了一遍。今早1-3章,边读边报答案,开始坐着读,读到难的,直接跪地上读,自己录自己听,时不时还躺下,提醒又坐好了。期间多数题是用唱的,唱的还很有节奏,自己还挺满意觉得挺好玩。一早效率非常高,状态也好,下午长草了,述不动了,改只朗读,那又来劲了。完成既定任务,自己找来练习册做开了。
答:关键是不关注时间,关注孩子的效率是否高,状态是否好,如果不高不好及时的调整,妈妈要看住自己的肩膀,不让孩子把猴子推过来。

第3问:刚才叫孩子读书,孩子说怎么又是读书啊?能不能让我清净一下啊?我刚吃完饭,能不能让我休息会啊?10分钟!讨厌!
答:孩子要求休息,就说好,休息多少分钟,然后开始朗读40分钟。到了时间,妈妈冷下脸,坚定的要求开始。

第4问:拖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朗读可以治疗拖延?
答:拖延这个事情,本质上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很简单: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直接起手去做。孩子呢,面对眼前的任务,不肯做,妈妈负有指导的责任,妈妈的操作是重要因素。我们来看,用于阻断的任务。这个任务,孩子要能做得到。你太难了,孩子想做也做不到,就不行了。

孩子写作业拖拉...作业很复杂,有些简单,孩子做得到;可是,有些作业孩子确实不会,我们拿作业来阻断,是不合适的。现在呢,我们朗读....诶!没有任何附加的要求诶!就是读....每个孩子,都是能做到的。没有“不会”这一说。有生字不认识,妈妈旁边直接说一声读音,就接着读下去了....孩子的行为表现,就很复杂。

第5问:还没过关(快速读完两本数学课本)的妈妈们怎么做?
答:妈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看好自己的肩膀,不让猴子跳上来。然后,要求孩子,在两天内,把两本数学课本朗读完。没有过关的妈妈,都要仔细看京-桐妈的聊天记录。从15号到今天,桐妈一共有61条聊天记录。妈妈注意在1月27日到1月28日之间,桐的变化,桐妈的变化。最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这个变化。以1月27日之前,桐妈的方式和桐桐的状态,寒假学完三上数学的任务,那是天方夜谭,根本无法想象;但是,妈妈只要做一个转变,孩子也就跟着变了。还是同样的妈妈,还是同样的孩子,就有信心,这个寒假期间,把三上的数学秃噜完。

这个....所有的没有过关的妈妈,要多看聊天记录,多思考,多交流,自己面临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怎么突破。要抓对任务,做到突破。下边的安排,才能走下去:妈妈费劲巴力,精心策划,费口舌无数,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回头一统计,孩子“朗读了二十五分钟数学”。你这个,跟过了关的孩子,一天从早到晚,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数学...人家过关的孩子,两天的学习量,是你娃一个寒假的学习量总和....这根本不是同一个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划要点:朗读了四个半小时的孩子,妈妈轻松写意,一天就过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19: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粤-威妈0703男2-2-115
2018年06月19日作业反馈

第1问:朗读数学要新三旧一吗?
答:不。新三旧一是学期模式。咱们要开启假期模式。两个模式的目的不同,做法也不一样。假期模式就是一直往下读。当然了,孩子有差异。妈妈及时写回馈....我们针对个别孩子,调整哈。
第2问:每天读多少量?
答:大部队的统一步调就是:一直往下读。看哪个孩子先把下学期一学期的课本读完。读课本。孩子每天能读多长时间,就读多长时间。
第3问:像我们家不喜欢朗读的,给他规定时间好呢,还是规定量好?定多少量?
答:定量。然后,孩子去读。只要做到了,剩下的时间由他自己支配。规定好朗读多少,质量要达到的标准:清晰准确。然后,孩子去读。只要做到了,剩下的时间由他自己支配。做任何事都可以。
刚开始,妈妈摸不准定量多少好,就把时间分块儿。分成上午,下午,晚上三块。上午定好量....先少一些,让孩子能够比较容易地达成....,下午根据上午的情况,再调整。
第4问:需要关注每天孩子读了多少分钟,做了多少题量吗?
答:妈妈们思维还是存在误区。拿普孩儿的眼光,看你的娃。现在,娃们都是学神级别的了:妈妈要拿数学朗读,塞满孩子的时间。不管...也不关注....孩子读了多少分钟,做了多少个题...反正,就是读么,往前朗读。
你说,妈妈希望孩子拿出打电游的劲头学数学....可是,妈妈的老脑筋跟不上,非得拉着孩子不能卯足了劲儿去学,怨谁?
妈妈们,“读一页”“朗读11分钟”....这些,肯定都是不对滴。如果你一直往前秃噜,在孩子的头脑中,启动“电子游戏”模式来吸纳、记忆、应对数学内容;如果妈妈关注11分钟,2页....孩子启动课堂学习模式来应对数学。
如果...孩子玩电子游戏,以那个效率来应对整个小学数学的内容,妈妈可以自己掂量掂量,孩子多少一点时间和精力,就能全部掌握....妈妈只要启动“电子游戏模式”来应对数学,就成功了。成大功了。要是启动不了,那个小学数学,你要去啃,那得费多大劲....不要忘了,以后还有奥数。
第5问:要不要定每天都多久?朗读数学的正确打开姿势是什么?
答:妈妈不要先定个什么目标:朗读数学20分钟,朗读10页之类的....要定“目标”,就定为:一整天,都朗读!你看哈,你把手机给孩子,让孩子放开了玩电游,孩子哪里有什么“玩游戏20分钟”“玩上3关结束”之类的念头?那还不是“能玩多久玩多久”?孩子能琢磨多久琢磨多久,这才是以“电游方式”打开数学的正确姿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19: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328862140 于 2018-6-28 19:59 编辑

五粤-威妈0703男2-2-115
2018年06月21日作业反馈

第一问:孩子朗读练习题说出答案,如果错了要指出吗?
答:不指出,不管。这是重点也是关键!妈妈必须做到。否则。孩子就进入不了“游戏学习模式”了。
第2问:说错了也不提醒吗?
答:我们建构孩子对课本中数学运算规则得理解。说错了也不用提醒...一句话,妈妈只要保证孩子读就行了。“错误”,回过头来,高质量的口算本会帮妈妈解决这个问题的。并且口算本是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的。用它来建构孩子对数学规则的理解,比你任何人的讲解,都要好。效率也高。妈妈只要保证孩子朗读就行了。
第3问:孩子读课本。上面的题目她总来问自己说的对不对,要怎么回答?
答:不回答,跟孩子说:等你把这一章都读完了,对不对的问题,妈妈一块跟你讨论。孩子问妈妈,怎么做,妈妈不理。问妈妈对不对,妈妈往后推。孩子自发地开始琢磨,妈妈不要打扰。让孩子去琢磨。
第4问:像我们只读书,只读字,没有进入思考的,没有主动说出答案的。就一直反复读,读到孩子开始琢磨题目为止吗?
答:优先保证孩子按照流程往前走。“反复”地一本一本读,从头到尾读一遍。第二遍的时候,妈妈会发现,孩子就开始思考了,也有更多的练一练的小题儿,随口会说出答案来了。
“反复”我们肯定是反复的。但是,单曲反复,专辑反复,还是全部反复,这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专辑”反复。一本书是一个“专辑”。从头到尾秃噜一遍。妈妈觉着不行。再来一遍。不要“单曲反复”。朗读数学课本的时候。妈妈要让孩子把练习题也读了。
第5问:读着读着就想拿笔做可以吗?
答:五六年级的大孩子哈,孩子如果“读着读着”就想拿笔做,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妈妈干别的事儿去。做累了,不做了,接着往下读。小孩子不准拿笔哈....小孩子也不会主动去拿笔,他们写字困难,能不动笔,就不动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9 16: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皖-玥妈0908女2-2-041  2018-06-28作业反馈
第1问:应对大孩子磨蹭的办法之一
答:对于四年级以上的大孩子,妈妈与其两节课时间,跟着孩子磨叽,不如承诺给孩子:你要是高效专注,一节课算两节课。读完了,剩下的时间归你自由支配。这是很好的招数....
但是,对于四年级以下,还没有自制力小孩子无效。要是这么对付小孩子,妈妈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孩子不但一节课都自制不了高效,第二节课还跟你耍赖赖。
第2问;孩子特别不情愿地读,边读边抱怨太多了,说特别累
答:妈妈最容易掉进去的坑,就是听孩子的话。孩子抱怨太多,说自己特别累....其实呢,孩子他的意思,不是“多”,也不是“累”,他只有一个意思:我不想干!妈妈要去安抚,解释,说明,鼓励....妈妈就着了孩子的道儿了。
妈妈就一句话:继续读!不管孩子说什么,都就这一句话。别的,他爱说什么说什么,妈妈充耳不闻就是了。不管他说什么,都只是表述方式不同,中心意思都是一个:我不想干。我们说大申。在大申嘴里,从来没有“累”这个词出现。真的累了,他怎么办呢?写着写着作业,把笔放下,快活地跑了:“老爸,休息五分钟,你定好时!”他觉着累了,直接就休息了。也不解释。

反正,五分钟到了,回来拿起笔,接着写。到了时间,他也不磨蹭。要是想上厕所,也不吱声,笔一撂,就跑去卫生间了。上完厕所,一分钟也不多耽搁,马上回来接着写;要是想喝水,也是笔一扔,拿着杯子就到饮水机那儿接水喝,喝完,回来接着做。
妈妈们注意哈:妈妈们首要任务,是要让自己的孩子,也能有大申这种状态。如果孩子有了这种状态,具体安排,妈妈怎么安排,也都错不到哪儿去:不过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情,错了,重新来过正确的。可是,你的孩子要是“学习几个小时”,妈妈要付出成吨的精力去跟孩子磨,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3问:大申直面任务的状态培养了多久啊?
答:其实,根本不用“培养多久”:学习的时候,孩子说任何的话,妈妈都当耳边风;坚决不让猴子蹲到自己肩膀上来;妈妈掌控孩子是不是“累了”,该休息了。做上几天,就这样了。
孩子他猴精猴精的,他一旦意识到,以前的磨叽,推诿的方式,现在一概不管用,他就不再弄那些没用的事儿了。有一件事情,妈妈可能已经留意到了:孩子一旦直面任务,不需要多长时间,任务本身,带给孩子安静的同时,也会带给孩子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孩子体验到了,也就不再推诿磨叽了。....有一件事情,妈妈可能已经留意到了:孩子一旦直面任务,不需要多长时间,任务本身,带给孩子安静的同时,也会带给孩子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孩子体验到了,也就不再推诿磨叽了。....妈妈想想,他这种事情根本没有可能:就是朗读数学的课本,才朗读不到十分钟,孩子他怎么就会“累了”?那不可能的事情。至于,抱怨“多”...你不做,那可不多么。去做,一整本书,两个小时,也就朗读完了,怎么算多?妈妈不能听着孩子的“蝲蝲蛄叫”来种地。妈妈要有自己的谱。坚持自己的谱,孩子也就“跟了”。嗯...妈妈自己要想清楚哈: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妈妈的问题。妈妈不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那里越弄越糟糕。
第4问:“牛娃和渣娃”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答:牛娃和渣娃,他们之间的差距,极小:就看孩子“能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完成一项任务”。就这么个差距。
一个孩子,自打小学一年级,就能直接面对任务,安静地把任务完成;另一个孩子,面对任何学习上的任务,首先想到的就是推诿,拖延。也一直这样去做。你等到了初中,两个孩子就有天壤之别了。
初中的“课太多”了,顾了这个,顾不上那个。许多孩子,学习直线下降,是课堂的学习任务根本完不成。这个不是说,你想完成就完成的。
六七年的时光过去了,孩子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积累起来的经验、感受、面对任务的心态、完成任务的技巧,相互之间,大大地不同了...
想象一下就知道这一点的:那个一年级就能安静地完成任务的孩子,现在可以淡定的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学科了.初中面对课程科目,就已经手忙脚初中,这还只是“漫长旅程中的一站”,再经过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你等到了毕业,参加工作,985、211、普校孩子之间的差距,可不就“那么巨大”了么。
乱,完成不了学习任务,你等到了高中大学,那就更加、更更加地手忙脚乱,什么都完成不了了。最后,破罐破摔了只好。你考虑到高中大学,课程科目和要求,那是更多、更更多的了。
它是个在过程中不断放大,迭代累加的效果来的。你这个孩子,他打一开始,小学的时候,就推诿延宕,一个家庭作业,磨磨唧唧,搞好几个小时。而别的孩子,四十分钟,就干净利索地给你完成了...这个差距,继续积累下去,最后那是要死人的。谁受得了啊,这个。嗯...这是这个哈
第5问:寒假,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答:直面任务,这个事情,一开始是怎么样的?妈妈就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容易完成的任务,让孩子直面任务,做上几次...只要三天,孩子的状态就从根本上开始改观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9 16: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皖-玥妈0908女2-2-041  2018-06-29作业反馈
第1问:迈进门槛有哪些收获?
答:具体而言,收获在哪里呢?前面,我们说的“拉伸”,是一个收获。“拉伸”的过程,尽可能地拉长,越长越好。最长的长度,孩子记下了。以后,遇到比这个长度短的任何任务,孩子“就觉得没问题”了。拉伸了,妈妈又管好自己的肩膀,三不一要求,孩子基本上可以直面学习任务了。
还有收获。很大的收获。要看到收获,妈妈们要放出发展的眼光来看。不要忘了,还有暑假!寒假打下的基础,经过一个学期的弛豫,到了暑假,让孩子再复习一遍的话,孩子在“做题”上,就可以轻松及格了。可是...就现在这个水平,口算题都算不利落,孩子到了暑假,寒假超学的那一部分内容,再复习一遍,考试题能及格?当然了。

妈妈们需要把一个因素考虑进来:孩子是生活在生活环境中的!孩子不是在真空里生活。在生活的环境中,有可怕的数学,有数学课本,路过高年级教室的时候,高年级老师讲的数学题,会听进孩子的耳朵里面...说得明白一点:就是马路上捡张烂纸片...高年级孩子的数学作业本上撕下来的...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为上面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讲,有意义了。

经过一个寒假的拉伸,迈进门槛的孩子跟门外徘徊的孩子,他们已经不是一样的孩子了。妈妈不需要特殊的安排,孩子自己就会在生活中,吸取营养,继续发展。就像树根在土壤中吸收水分那样。这是人的大脑的天然属性。你刻意往里塞,很难;可是,你不管它,它自己就要发展。这是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是客观规律。我们按照客观规律来教育好孩子。
第2问:“学习”指的是两件事情。
我们说到“学习”,其实呢,是指两件事情的:第一,获得某种能力;第二,考试能考出好成绩。

解释一下哈。我们拿学英语为例。孩子们学英语,为了什么呢?可以用英语传情达意。听,他能听得懂;读,能读明白;到了英语环境中,可以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假如说,我们拿这个作为学英语的目的,孩子天昏地暗地看过蓝精灵之后,听就大致听得懂了。你再加上一大套哈利·波特,完整地做下来,到了大申的第十三步,简单的英语阅读,他就读得懂了。在最基础的层次上来讲,到了这个地步,孩子的英语,就算七七八八,达到目的了。可是,大申学校的英语考试,一考,就不及格。他不会拼写,语法一塌糊涂。可是,你这个:语言就是为了沟通用的么!孩子,已经能沟通了,不就行了么?还不行。英语的学校考试,你还不行。也就是说,为了过学校的考试,你还得学习。

学什么,怎么学?跟着学校老师的教学进度,完美地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这是两不同的目的,实现的手段,学习场景,完全不同。一个,不能够替代另一个。你另一个,做得再强,也不等于这个能达到目的:英语国家的文盲,考试根本不及格,可是人家母语,通情达意,英语完全没问题;我们这一代,哑巴英语教育出来的人呢,考试倒是能得分儿,但听听不懂,说说不出,读也读不利落。妈妈想抓英语,这两手都得抓。当然了,作为沟通的英语过了关,会对学校应考有莫大的好处,但不能替代。

怎么应对学校的教学?跟着教学进度走啊!学校你要知道,老师教什么考什么。语法,是学校老师重点教的事情。有了作为沟通工具的基础,跟住学校的教学进度,就没问题了。
第3问:申爸能否说下开学后如何合理安排?
答:开学后呢,跨过线的孩子,妈妈要借助家庭作业这个机制,巩固孩子直面任务的习惯。这是重中之重。只要孩子稳定了,遇到学习的任务,坐下来,就安静地开始,学完结束。到了六七年级,孩子自己就进入那种“不喜不悲”的状态了。

学习这个事情哈,是这样的:学习,都是要建构新的神经回路的。从零开始下雨的过程,主观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在“下雨过程”中产生兴趣。兴趣是已有的神经回路,激活之后产生的主观感受。真正的学习,都是“没有”的;“已有的”神经回路,那不是学习。

怎么让孩子安静淡定地在头脑中下完雨,把雨下透,这就是关键问题。开学之后,妈妈借助家庭作业的机制,继续强化“直面任务”的习惯。孩子坐在书桌前,安静地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那一边,头脑内部,可不平静。头脑里在下着瓢泼大雨。

兴趣,在课堂上怎么体现?76个孩子,对吧?他们已经把下个学期的数学课程,自学完一遍了。今天,孩子再回到教室,上数学课,孩子头脑里,对于老师教授的内容,已经不是“新的”了。他已经有神经回路建构起来...这个回路,受到激励,活跃起来,上课时的表现,就是“对数学的兴趣”。妈妈认真观察...当然要跟数学老师保持沟通...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是怎么表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0 15: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粤-威妈0703男2-2-115
2018年06月28日作业反馈

第1问:应对大孩子磨蹭的办法之一

答:对于四年级以上的大孩子,妈妈与其两节课时间,跟着孩子磨叽,不如承诺给孩子:你要是高效专注,一节课算两节课。读完了,剩下的时间归你自由支配。这是很好的招数....

但是,对于四年级以下,还没有自制力小孩子无效。要是这么对付小孩子,妈妈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孩子不但一节课都自制不了高效,第二节课还跟你耍赖赖。
第2问;孩子特别不情愿地读,边读边抱怨太多了,说特别累

答:妈妈最容易掉进去的坑,就是听孩子的话。孩子抱怨太多,说自己特别累....其实呢,孩子他的意思,不是“多”,也不是“累”,他只有一个意思:我不想干!妈妈要去安抚,解释,说明,鼓励....妈妈就着了孩子的道儿了。

妈妈就一句话:继续读!不管孩子说什么,都就这一句话。别的,他爱说什么说什么,妈妈充耳不闻就是了。不管他说什么,都只是表述方式不同,中心意思都是一个:我不想干。

我们说大申。在大申嘴里,从来没有“累”这个词出现。真的累了,他怎么办呢?写着写着作业,把笔放下,快活地跑了:“老爸,休息五分钟,你定好时!”他觉着累了,直接就休息了。也不解释。

反正,五分钟到了,回来拿起笔,接着写。到了时间,他也不磨蹭。要是想上厕所,也不吱声,笔一撂,就跑去卫生间了。上完厕所,一分钟也不多耽搁,马上回来接着写;要是想喝水,也是笔一扔,拿着杯子就到饮水机那儿接水喝,喝完,回来接着做。

....妈妈们注意哈:妈妈们首要任务,是要让自己的孩子,也能有大申这种状态。如果孩子有了这种状态,具体安排,妈妈怎么安排,也都错不到哪儿去:不过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情,错了,重新来过正确的。可是,你的孩子要是“学习几个小时”,妈妈要付出成吨的精力去跟孩子磨,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3问:大申直面任务的状态培养了多久啊?

答:其实,根本不用“培养多久”:学习的时候,孩子说任何的话,妈妈都当耳边风;坚决不让猴子蹲到自己肩膀上来;妈妈掌控孩子是不是“累了”,该休息了。做上几天,就这样了。

孩子他猴精猴精的,他一旦意识到,以前的磨叽,推诿的方式,现在一概不管用,他就不再弄那些没用的事儿了。

有一件事情,妈妈可能已经留意到了:孩子一旦直面任务,不需要多长时间,任务本身,带给孩子安静的同时,也会带给孩子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孩子体验到了,也就不再推诿磨叽了。....

妈妈想想,他这种事情根本没有可能:就是朗读数学的课本,才朗读不到十分钟,孩子他怎么就会“累了”?那不可能的事情。至于,抱怨“多”...你不做,那可不多么。去做,一整本书,两个小时,也就朗读完了,怎么算多?妈妈不能听着孩子的“蝲蝲蛄叫”来种地。妈妈要有自己的谱。坚持自己的谱,孩子也就“跟了”。

嗯...妈妈自己要想清楚哈: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妈妈的问题。妈妈不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那里越弄越糟糕。

第4问:“牛娃和渣娃”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答:牛娃和渣娃,他们之间的差距,极小:就看孩子“能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完成一项任务”。就这么个差距。

一个孩子,自打小学一年级,就能直接面对任务,安静地把任务完成;另一个孩子,面对任何学习上的任务,首先想到的就是推诿,拖延。也一直这样去做。你等到了初中,两个孩子就有天壤之别了。

初中的“课太多”了,顾了这个,顾不上那个。许多孩子,学习直线下降,是课堂的学习任务根本完不成。这个不是说,你想完成就完成的。

六七年的时光过去了,孩子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积累起来的经验、感受、面对任务的心态、完成任务的技巧,相互之间,大大地不同了...

想象一下就知道这一点的:那个一年级就能安静地完成任务的孩子,现在可以淡定的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学科了

初中面对课程科目,就已经手忙脚初中,这还只是“漫长旅程中的一站”,再经过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你等到了毕业,参加工作,985、211、普校孩子之间的差距,可不就“那么巨大”了么。

乱,完成不了学习任务,你等到了高中大学,那就更加、更更加地手忙脚乱,什么都完成不了了。最后,破罐破摔了只好。你考虑到高中大学,课程科目和要求,那是更多、更更多的了。

它是个在过程中不断放大,迭代累加的效果来的。你这个孩子,他打一开始,小学的时候,就推诿延宕,一个家庭作业,磨磨唧唧,搞好几个小时。而别的孩子,四十分钟,就干净利索地给你完成了...这个差距,继续积累下去,最后那是要死人的。谁受得了啊,这个。嗯...这是这个哈

第5问:寒假,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答:直面任务,这个事情,一开始是怎么样的?妈妈就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容易完成的任务,让孩子直面任务,做上几次...只要三天,孩子的状态就从根本上开始改观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0 17:5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爱守望伴听-mh 于 2018-7-3 15:57 编辑

2018.6.23 作业反馈  五豫-妍妈0701女 2-2-101
第1问:朗读数学要求做到口述心算吗?
答:不是把“口述心算”一起做了。而是就是朗读。朗读过程中,孩子自己愿意说答案,妈妈不拦着.....当然也不刻意鼓励...孩子自己开始琢磨,妈妈也不拦着.....当然也不刻意鼓励....一句话,“顺其自然”。严格意义上的“口述心算”,咱们还没开始做。严格意义上的“口述心算”,咱们等到快开学,孩子整体的数学思维建构得七七八八了,再开始哈。

  第2问:那已经接受了口述心算的孩子呢?也调转枪头让她不要口述了,先只朗读是吗?  
答:其实呢,孩子如果已经“过关”,朗读一遍数学教材,也才一个小时:妈妈纠结个什么劲儿呢?左右一个小时的事儿。如果孩子没有“过关”,那要求孩子朗读数学教材,是为了解决另外的重要问题....所以:无论如何,要让孩子朗读数学课本。  
第3问:口算本什么时候加入?
答:原则上来讲,先不加入口算本里的内容。妈妈只是关注在朗读练习的时候,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根本不理会,就接着往下读;如果孩子停下来,去数有多少块表,有多少块糖....妈妈就耐心地在旁边看着孩子数。数累了,不数了,接着往下朗读。孩子要是思考,琢磨课本上的题目,就留出足够时间,让孩子思考,琢磨。孩子习惯性思考课本上的《练一练》,《练习题》之后,再加入口算本。

  第4问:读完下学期两本课本后怎么操作?
   答:往前走哈:把景山的数学课本拿出来,还有相应的口算本。先是数学课本。妈妈引导孩子把课文朗读一遍,读到练一练的时候,要求把答案说出来。有时候,孩子如果要求用纸笔的话,就给孩子纸笔来算:这不是盲算,也不是口述心算。孩子只要能够把练一练中的题目,答上就行。答错不管。以后反复的时候,会处理错误的。练习不做。这样叙述完课文之后,让孩子看着口算,口述题目,口述答案。 对于纸笔,跟课文一样处理。注意:不管对错。妈妈只要大致知道,孩子总体上做得对不对就可以。如果错得多的,明天再回滚一遍。这个过程,跟盲算和口述心算不一样:孩子是要看着课本和口算本做的。 我们的思路是一遍一遍秃噜,充分运用神经系统的弛豫机制。朗读是秃噜一遍。口算再来一遍....在口算过程中,会遇到孩子很难掌握的知识点,需要稍停一停,找不同资料,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滚几遍。这种情况,不会太多。我们遇到了,具体来看。口算完了,最后口述心算。一册课本,口述心算完毕,彻底掌握。

  第5问:读完课本后,试了试景山口算本,还是大部分做不出来的。  
答:当然做不出来了。正常。

第6问:孩子读了两遍很多知识点还是不懂,家长需要指导吗?  
答:诶诶...妈妈们注意哈:孩子就“读两遍”,非常多的知识点,孩子都是不懂的。懂就不对了。不懂正常。解决“懂”的问题,建构对知识点的理解,主要靠第二步,视算口算本。好的口算本的基本原则是:它会把难点,用一道接一道的小题目,掰开揉碎,循序渐进地让孩子明白。每一道题,都是从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向前推一点点。全部完成,得到总体的规律感,这就是对难点的理解了。 所以呢,第二步是我们的重点,第一步妈妈不必纠结孩子会不会。都不会。做第二步的时候,也要快。快速地把一节的口算题全部完成,这样,才会给孩子形成“总体上的感觉”。 当然了,孩子“会读口算本”,也是需要练习的。一开始,“总体上的感觉”,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得到。慢慢来,总之,就是一句话:快。快速地朗读课本;快速地视算口算本。快,新的知识,又不掌握,错误在所难免。妈妈对错误,视而不见。视算口算本时的错误,也是靠“再来一次”解决。口算本,快速地视算,向前推进。从头推进到尾。第二遍,妈妈会发现,孩子更快了,同时,第一遍大量的出错,这一次,都不出现了。当然了,最后,还会有错误。顽固性错误。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想办法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0 18:2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爱守望伴听-mh 于 2018-7-3 15:56 编辑

2018-06-25作业反馈  五豫-妍妈0701女2-2-101
第1问:就是靠一遍遍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  
答:对,这就是“剥洋葱的方式”。其实呢,准确地说,是靠孩子自己,来不断建构正确思维。建构呢,错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发现原来想错了,然后更正,效果更佳。 什么是“总体上的感觉”呢?这类感觉很多的。孩子应该都没有朗读过下学期的数学课本。孩子两天...甚至有孩子一个上午加上下午一两个小时....把两本下学期的课本都朗读完了。孩子自然就会有一种“这数学很容易啊”、“内容不多”、“学数学,也不难”这样的朦朦胧胧的感觉。其实,不止是孩子,妈妈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下一步学习,帮助就非常之大了。这就是“总体上的感觉”。

第2问:视算口算本妈妈重点关注什么?   
答:在接触到新的、复杂的知识点的时候,比如,孩子第一次接触多位数减法,孩子一定是混乱不堪的。妈妈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乱去。 妈妈要观察的是,你的孩子,怎样从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混乱地乱试,逐步地一点一滴地发现窍门儿,最后,自己总结出规律,能够做出来;随着练习的增多,越做越熟练。这是整个一个过程……关键是“自己总结出规律”那一步。妈妈要做的呢,不是直接陈述性地告诉孩子规律,而是观察孩子怎么样一点一滴地自己摸索出规律。这方面的观察思考和发现,回馈里多写哈,这是一个。 另一个,妈妈要管理好孩子视算的过程。是管理过程,不是管理视算。这有什么区别呢? 妈妈要从第一天开始,逐日记录孩子视算的进度。以口算本的页码为单位记录;每天,从第几页做到第几页,做了几页;最好在Excel中,把数据记录下来,自己拉成曲线,自己看孩子的进度。这种记录要干什么呢?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进度,设计合理的回退机制。 妈妈不要去管理孩子的视算。看到不会的题,提示说,做做上一节开头的几道题,就明白了;“下面几道题,跳过不做,从第十一题开始做”;“仔细想想,23-9,是15吗?”.....这些呢,都是在“管理孩子的视算”。 本来下节课应该进行下一章,几何形状认识初步了;但妈妈跟孩子说,下节课,你把多位数减法,从头到尾,再视算一遍。原因是孩子多位数减法,尽管秃噜完了一遍,还是混乱的。这是“管理过程”。 就是说,孩子遇到的具体数学知识,运算法则,妈妈不用去关心。这只猴子是要牢牢地蹲在孩子肩膀上的。妈妈不要把猴子接到自己肩膀上蹲着。那么,谁对孩子学会具体的数学知识,掌握运算法则负责呢?课本,口算本,由它们负责。让孩子以最有效的方式,以最短的时间,建构起对新知识和新规则的理解,这个流程,已经固化到课本和口算本里边去了。妈妈只要管理,让孩子能够按照流程走,就可以了。  

第3问:高年级没有合适的口算本了,用什么代替好呢?
  答:启东中学作业本,先试试看。

  第4问:回滚一遍后如果没有问题的章节还用反复回滚吗?
   答:孩子视算,要视算到答案基本上都正确的程度,才算结束。如果错误比较多,要整体回滚。这种细节,妈妈根本不用去管。孩子只要读,就行了。细节的问题,还有“下一次回滚”来解决呢。

  第5问:课本里的练习一,练习二等,是要等孩子口算本结束之后的下一步盲算,对吗?
  答:是的。要等口算基本过关了,再视算教材上的练习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0 20:01: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爱守望伴听-mh 于 2018-7-3 16:42 编辑

2018-06-26作业反馈 五豫-妍妈0701女2-2-101  
第1问:回滚的原则是什么? (这个很重要)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6,2018-02-04【申爸数学小作坊答疑】  
答:这样哈:如何回滚,申爸说原则。 回滚的目的,是为了让弛豫时间发挥作用。所以呢,一定要避免的是:同一章节,陷在那里,反复地回滚。这种错误,是学期教学中的致命点。短期反复回滚的效果是最差的。
      这种短期反复回滚,是靠短期记忆曲线的理论推导出来的....可是,我们知道,建构数学思维,它根本就不是“记忆”。它是建构。        小学数学内容,任何一点,对于孩子来讲,都不是“困难到自己无法掌握”的。所以呢,孩子第一遍,出错;甚至“一个都不对”,妈妈莫慌。先过一遍。等过些日子,回过头来再滚一遍,妈妈会发现,孩子自己已经“会了好多好多”,尽管“谁也没教过他”。
       孩子们的基础不一样。假设说,每一个孩子都没有超学的话,朗读完两遍课本,再朗读视算一章,马上就着口算本来视算,孩子绝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瞎说。
     我们的注意力,有一个盲区。就是说,孩子“瞎说”,我们就觉得没有价值。但是,如果妈妈换一个角度:孩子只要能够把一大堆的题目,都“说”出来,那他的头脑,一定是按照某种“规律”在说。 尽管,可能有些题目,是按照孩子自己头脑中的“规律”说对了的;有些,说的时候,规律也用错了。但“规律”是在的。只不过,客观上来看,孩子所依据的“规律”,是不正确的。
     那么,回滚的作用是什么?当回滚的时候,孩子从头再来一遍,孩子就会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规律”去和课本上的正确规律对照....孩子自己会去调整改正自己错误的“规律”。这个过程,是人的大脑的天然属性。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的。  

第2问;视算时某个章节全做错了这种情况是不能告诉他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要叫他回滚,自己悟吗?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8,2018-02-05【申爸指导视算】  妈妈不要去纠结孩子第一遍视算“对不对”,而是要去观察,孩子大脑的这种“纠错”是怎么发生的。孩子一旦习惯了这种纠错,数学就算学通了。
  答:让孩子朗读相关部分的课文。反复读,一边读,一边做课文中的“练一练”。妈妈要记得一件最最基本的事情: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过程的终点,孩子“会了”...可现在,过程才刚刚开始,就要求孩子“全对”,这不合理!  妈妈们要特别注意:我们所说的“回滚”,是整体回滚。只针对错误的题目,反复练,不叫回滚。这是咱们的假期模式,跟学校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点之一。  只要感觉孩子某一章节还没掌握,就整个回滚一遍:朗读两本课本中相应的章节,视算里面的“练一练”,视算口算本....整个完整的流程,再走一遍。我们不怕慢。建构的特点,就是“慢”。但是,一旦建构好了,就非常非常地“结实”。

  第3问:学期模式和假期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46,2018-02-04【申爸数学小作坊答疑】 第3问:学期模式和假期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答:学期方式是:“前线清晰”。学到哪里,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假期方式要模糊“前线”的概念,把拓荒朗读,第一遍视算、第二遍视算难点、第三遍视算难点....全都混合起来。形成滚动的波浪,一波一波地往前推进着走。这主要是要充分运用弛豫时间所产生的效果。   

第4问:可以读仁华奥数课本吗?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10,2018-01-25【申爸答疑】
  答:奥数必须有超学的基础,才行。先把数学搞到六年级结束,再回来奥数,就顺水顺风多了。别的不讲。奥数要出类拔萃,守着教学进度,死扣,是肯定不行的。 孩子一定要超学之后,在更广大视野下,奥数才能学好。

第5问:孩子比较喜欢数学思维类的题,在朗读数学课本的过程中,可以加些奥数的讲解吗?单独听奥数的教学视频?” (2018-01-25)  参考《朗读数学》第三部分(上)P210,2018-01-25【申爸答疑】  
答:有孩子已经喜欢思考数学题目了。妈妈只要用朗读课本,把视野撑开,孩子自己就去琢磨所有遇到的数学题了。朗读课本哈...往前读。  其实呢,绝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琢磨数学题的。朗读课本,视算口算本,目的之一,是孩子会喜欢去琢磨数学题...妈妈只要让孩子超学多一些内容,数学的大门就彻底打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3 05:21 , Processed in 0.07191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