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湖水子兰

[妈妈反馈] C051-沪阿诺妈1108男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3 21: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3.11
C-051沪-阿诺妈1108男五

打卡主题:小方圣经
反馈内容:
反馈内容:今天从头开始第二大块繁简字,上了第一到第五讲,第三到第五视频有问题,放不了,终于找到一个能看的
之前草草过了一遍的,这次回头记笔记,在“号”的繁简字上知道了切音,有点古代学汉字发音的意思,这个方法起源于汉末三国,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完善,古时候的小盆友们才能学会汉字发音,我想现在的拼音是不是就是英语字母和切音融合起来了,这都是我胡思乱想的。

里面有个字“后”,一个是掌管,如皇后,这个意义是没有繁体的,另一个是有繁体,分左中右三部分,每部分都有单独的意义,又有点相关,最终变成一个意义,前后,先后,字形和意义直接相关,老先生画的字就是后面的意义
其他感想心得:
其他感想心得:今天终于能开始上点课了,从上周四忙活疫情,没空上课,今天上课五节课,2小时吧
笔记后面再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3 21: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记录

1.继续学习申爸早课,发现妈妈的长期规划很重要,孩子的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做到心中有数,各个时间节点的关键点和敏感点,并且不停去尝试。

1.忘了记录,这段时间把10-15岁的早课过了一遍,重点是10岁,11岁的。后面打算按年份的慢慢啃。看书太慢了。看了很快就忘了,形不成整体的框架结构。
2.需要好好想一想论语的引入问题。

有很多看了,偷懒不肯写反馈,检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8: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428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看早课《孩子的问题都出在妈妈的感性和理性上》,感想如下:
这篇早课在3月份才刚刚看过,当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有点赶进度。今天看了两遍,第一遍啥感觉也没有,不知道申爸想说什么,于是又回头把文字全拷下来,一字一字慢慢过一遍,感觉慢慢出来了。教育孩子仅靠自己真实的感受够不够?别人的经验是好还是坏?由自己的感受引申出感性,自己没有过的经验(别的人的经验)所代表的理性,如何协调?对于大多数感性的妈妈来说,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理性能取代感性吗?或者说用理性掌控感性?
理性和感性一直是人纠结的,比如我,理性知道早睡早起运动好,感性就是放纵自己一夜一夜刷手机,看小说,看视频,没有一点营养。为何分裂这么多?
我们成人不管是生活、学习、工作,多少都建立在自己已有的感受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可以这么说,自己的经验算是一个核心基地,在这个基地上再慢慢的往外发展。很多人有阅读或者看视频来发展自己的理性的学习习惯。但是基本上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思考和总结,才能指导知道自己以后的行动。
孩子的教育是我们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我感觉很多时候站在自己的感受经验立场上的,自己走过的坑,心里就会比较警惕;自己以前成功的经验,就比较倾向于再实践一下。很多时候是根本没机会体会到申爸说的“那个冷一点就感冒的”这个经历的,只能听到看到别人这么说。那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理性接受?用这段没有过的经验指导孩子的教育呢?又如何确认这个经验是好的,能有良性的结果?这个很值得思考。
说个具体的例子吧。我是理工科出身,农村出来的,家里无任何书籍。青春期迷上了言情小说,高中大学很多时间一直痴迷这个。后来回头看看觉得耗费了大把大好的人生年华。等阿诺出生后,我的脑子里就想着给他准备什么呢?那时候准备最多的就是书,各种科普书,当时不知道为什么。等阿诺中班了,天天缠着我讲故事,一个故事能讲一个月,实在受不了了,于是找机器讲故事,再后来脑子里冒出记录片。记得当时很反感熊大熊二,喜羊羊和灰太狼这类的。尽管那么多孩子喜欢,我就觉得它不符合常理和科学:光头强从地上蹦到树上,再从树上掉下来,居然还没事儿……这太违背科学了。这个明面上打着真善美的旗号,但是本质上太歪曲事实了,感觉特别特别怪异。那时候也不知道给他什么(小时候这块这方面的功课做得很少),想了一圈,觉得迪士尼动画也不大靠谱,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心里的直觉,感觉和生活实际距离太大,感觉太假,不太喜欢。因为阿诺是男孩,我不希望他头脑里总是生活在一个这种建立出来的非真实性的环境。所以我就想到了记录片,不管是科普的,人物的,还是历史的,觉得都是经典的,科学的,靠谱的,毕竟有BBC、探索发现、CCTV背锅呢。目前的事实证明,我们这条路走得是对的。
今天群里看到转发过来的一个妈妈说,面对孩子的学习,妈妈的内心始终有两方面的力量在撕扯,一方面是感性思维,比如让孩子早点睡觉,晚睡觉会影响孩子发育啊,身体健康什么的……;另一方面理性思维,觉得今日事今日毕,学习任务不能拖,担心养成拖拉坏习惯,担心第二天被老师批评,担心会破坏坚持的品质……思维无限发散。其实呢,这两方面都没有错,不管妈妈选择理性还是感性,都会有未选项有纠结,毕竟想象终归是美化的。感觉有点像张爱玲说的那个白玫瑰和红玫瑰,蚊子血和一饭粒。其实错在哪里呢?错的是只考虑当下,没把事件放到孩子成长的时间轴上去考虑,光联想不好的。明明就是今天作业没写好,妈妈们就想到这学期的作业也没写好,想到了这一学期的作业没写,就想到这学期的成绩不好,想到十年八年的成绩不好、考试不好,吧啦吧啦……接着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灾难,然后返回来折腾孩子和自己。其实不管当下做了哪种选择,能有什么关系,不就是一天的事情嘛,能大到哪里去?难道晚睡一天孩子就发育不良,难道一天作业不完成,孩子就不成才?这个后果是不是妈妈们自己吓自己,联想的太过了。其实阿诺小低时,我对他的学业上的心里活动一个都没少,甚至更多,纠结死了,纠结的睡不好,内分泌失调,白天变成疯子妈妈,不停发火,凶他,揍他,冷言冷语刺激他,要求他,看不到他的发展和进步,成天和别人家孩子比较,现在想想,觉得挺对不起他的,经过这么多事,被妈妈这么磨搓,还能长成现在这样,孩子的向好性真的很强大,妈妈很感激。每个当下的妈妈们都入戏太深了,跳不出来,但是当下的事情变成过去式、变成历史时,你某一天再回过头来看,发现就那点破事,至于嘛,至于这么折腾孩子,这么折腾自己吗?
另外说点别的想法,平时孩子学习中主要遇到的事情,要不是不良习惯要不就是意外事情。如果是不良习惯,既然是不良习惯,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既然这样,凭什么认为一天两天不良习惯就能改正呢,一月两月就能转变过来,能量不守恒啊,不科学的事情就是悖论,总会自己吃到苦头的。如果是意外事件,既然是意外,就是偶发事件,随它好了,孩子成长又不是固定程序,哪能不出点意外呢。不管采用理性或者感性都不是什么大事情。我觉得很多时候就是妈妈自己的这种感性把自己纠结死,事实上对事情也没有啥帮助的。这么想一想,觉得真的是当妈的太作了(我自己脸红)。
说到理性取代感性,我觉得理性是不能够只活在当下,要放眼主线,只要孩子大方向上没问题,细枝末节没必要太纠缠,抓大放小。感性的一定活在世间的当下的,孩子的点滴成长进步,妈妈要能看见,并且在语言和行动上有所表示,真心的感动和感谢,孩子能感受到,这种被认可,被妈妈认可的力量会让他们加速往良性发展,肉眼可见发展。阿诺不喜欢语言,觉得我有所图,但是他很喜欢动作,搂一搂,抱一抱,亲一亲,揉一揉,哎呀,能看见他小眼睛的亮光的,后面的事情就越来越顺利了。
我现在很感激阿诺的各方面情况,也很满意,哪怕语文,我也能看出他的一些进步,也可能是疫情居家没有考试,没有分数,感觉心态很平和,亲子关系很好。所以我觉得该妈妈改变了,就从早睡戒手机开始吧,如果妈妈自己能做成,是不是这个元感受就能影响到阿诺。
哎呀,乱七八糟,思维不知跑哪儿去了。就这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8: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429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自己的时间一点都没有了》
这早课说尽了一个女人当妈之后的感觉,成天神经兮兮,紧张兮兮的,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自我,成天围着娃转,幼儿时吃喝拉撒,学龄时成长和学习……这种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神经上的连接,保证了孩子要健康成长。
哪怕到了现在,我自己可以随便,但是对阿诺不可以,不管是吃喝、习惯、书籍……都有底线限制。我有刷手机熬夜的习惯,不管多晚,第二天我都要早起,一年不会超过一只手的晚起,但是诺爸就能工作日八点起,周末和节假日九点半起,我晚起我心里觉得特别对不起阿诺,但是诺爸就很心安理得。记得有个笑话,说中国男足不灵,只要高考考足球,中国的妈妈一定能把男足搞起来。
阿诺小时候特别粘着妈妈,周末节假日出去玩,一家三口五口出去,一样粘着妈妈,每天几百声妈妈,把我的头叫的又涨又痛又烦,有时候受不了会凶一顿,没用,一会还这样。阿诺已经十岁半多了,这么大的男孩儿,反正每天都要有跟妈妈黏糊一块儿的时间,然后遇到什么困难啊,什么心情不好啦,和妈妈冲突啦,怎么怎么地了,只要妈妈去搂一搂,抱一抱,亲一亲,逗一逗,很快两人就和解,这件事情能翻片儿。我呢,现在也看开了点,不太容易像以前那样太较真,亲子关系还算融洽,阿诺也比较好,现在相处还是很和谐的。
大概就是2021年,阿诺10岁左右,可能更早,没太注意这个时间,我就有意识的不和他们一起出去了,我不去阿诺和诺爸玩的特别好,我一去,别人都是摆设。正好诺爸终于从外地回来了,周末我一定赶他们出门,节假日一定得在外面过夜。诺爸的工作一直很忙阿诺是男孩子,他们两人出去实在太好了,一方面诺爸能多陪伴,多沟通,多培养亲子感情;另一方面我就放松,啥也不干,这种放松不一定是休息,更多的是神经,觉得心里那根弦松了,不用无形的压力消失了。现在咱小群抱团,如果有这样的空档期,应该会有学习的安排,挺好的。目前上海疫情,实现不了,不过疫情总有结束的时候的。
就这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8: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430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高考改革及英语古文之路》
今天的早课其实是两篇,其中一篇是《高考改革及英语古文之路》,另一篇是《大申的英语果实和大申的古文之路》。第一篇说的就是现在高考古文的比例增加了,课文上古文的比例也增加了。其实从小学部编版的教材上就能够看出来,古诗文和小古文都比之前的版本多不少。第二篇早课说了大申的古文其实并没有像他的英语那样有规划好的路线。英语路线是申爸精心的设计并走过来的,古文相对来说,应该是有点有点歪打正着的意思吧。大申因为伴听量大,又比较喜欢历史(阅读)的。有伴听和喜欢历史(阅读)这两个线头,到大申哥哥再大一点之后呢,他就会自己产生一种想去听古文、想去了解更多的这样的内心需求,然后就去自己去琢磨,去听,去看,就这样走通了古文的路子。
这里面就两点,伴听和阅读。咱们花果山有八大古文体系,足够的伴听;另一个阅读,培养对历史的兴趣,正好咱山里也有历史阅读路线,双管齐下。重点就是把先秦、秦汉的历史弄熟弄通一点。别的就交给时间去慢慢的酝酿。
我感觉古文和哈利英文有点类似,孩子能听懂哈利英文,能看懂哈利英文,并不等于你的英语能考高分。我是这么认为的,古文除了伴听和阅读之外,老师课堂上讲的一些精细化理解,注释啊,翻译啊,重点字词啊,还是需要花一定的功夫的去抄背默的。花果山的伴听和阅读有点想打基础筑地基的意思,课堂呢就是更精细的消化吸收,这是必不可少的。伴听和阅读,只是把你学古文的路子变得更加通畅,学的会比别人轻松,没有那么死记硬背的困难,但是一定要结合课堂,这样才能考试高分,才有去更好的学习。
阿诺语文和英语学校内分数不高,和我们没那么精细操作有很大关系,初中了一定要警惕警醒!
就这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8: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01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稳定作息 激活课堂》
五一节有点偷懒了,放了自己两天假(4月30日和5月1日),正好来例假了,运动也停了两次了。今天赶紧补作业,我和阿诺说了,妈妈偷懒了两天,心里压力还是挺大的,今早好好干活,把欠账还了,要不越欠越多就废了。我问阿诺:你作业来不及写,写不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阿诺说:我作业都写完了,只有最后的手写报了,我早读完就去,今天一定能做完的。呃...臭小子,一点也没有安慰妈妈,哼!!
本来打算5.1晚上补完的,没想到晚上团购的物资到了,跑东跑西拿物资,时间就耽误了,等回来时快九点了,就放弃了,赶紧让阿诺睡觉了。于是只能今早开始赶任务,中午还要做饭,诺爸上午要一直开会,没时间做饭。
看完那篇《稳定作息 激活课堂》的早课给我的冲击还是蛮大的。这篇早课我之前应该看过,具体内容记不清了,但那张照片印象非常深刻。今天再看的时候,正好契合这段时间阿诺调整生物钟中所发生的事情。看了申爸形容申妈,我感觉和申妈之间有很多相似:比如前一天晚上有事情睡晚了,第二天早上孩子爬不起来,妈妈会心疼,担心阿诺缺觉,影响健康,不自觉地让他多睡一会儿。妈妈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破坏阿诺生物钟的行为。上上周某个晚上,阿诺看书看到十一点,妈妈一方面看阿诺看书,心里觉得很舒心;另一方面,看到这么晚了,觉得应该休息了,但是阿诺劲头十足,停不下来,于是就看着看着睡晚了,快十一点才睡,第二天早上也起晚了一点,白天正常网课,中午休息时看书看着看着困了,眯着了,眯了30分钟到一个小时,后果来了:这天晚上十二点还睡不着,还缠着妈妈说话,在床上翻滚,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彻底起不来,上课昏沉沉的,这个状态前前后后影响了3天到4天,整个生物钟处于混乱的状态。妈妈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骂不能打。回头看看,其实就是一天晚睡,导致的后果,哎...贪图一点阅读,后面付出了几天的代价,教训很深刻。阿诺生物钟比较准,中午没有午睡习惯,一旦睡了,哪怕只有20分钟,晚上肯定有很大影响,后面几天也是,试过几次,次次这样。现在阿诺自己也知道了,中午不能午睡。
对于作息,我们抓的还算可以,80分还是有的,学了这篇早课,我们再努力一把,把作息再稳定和严格点。阿诺每天6:35起床,21:30睡觉,最近晚了十分钟了。我们再往前挪一挪,争取6:15起床。希望疫情之后开学也能这么保持稳定。
学了这篇早课,让孩子养成稳定的作息习惯,除了到固定时间点,知道要干什么外,最重要的是在青春期时孩子为了自由时间往深夜发展时,用孩子内在稳定的生物钟机制(早睡早起习惯)去调节作息,孩子才能睡得不那么晚,这样才能保证白天课堂听课效率。这个是身体内在的自发调整,不是父母外在的干预。但是呢,稳定的生物钟规律的形成需要成年累月,甚至五年十年这样长期的时间去形成,才能变成身体内部的作息规律,这需要妈妈头脑非常清晰理智去做到。我这个妈妈做不到十年如一日,还是会隔三差五的发点神经,有点意外情况了就会让阿诺晚睡晚起。多提醒着自己些!!
最后,延伸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稳定的作息,青春期孩子深更半夜不睡觉,早上起不来,白天昏沉沉,上课迷糊糊,升学压力下焦虑的妈妈和青春期的孩子,顶在一块给...想想画面就一身冷汗了。为了以后平稳过渡这一时期,还是现在就好好培养作息吧。
就这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8: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02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申爸指导怎么跟大孩子说》
学完了今天早课,有几个点需要我自己注意:
①如果想好好解决孩子的问题,就不要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所有的不好的事情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做的,比如山里的孩子,班里的孩子,小区里的孩子,肯定不是孩子自己……这样可以维护孩子自尊心,还能安抚孩子逆反的心理,结果就是只要不是说“我”(孩子自己),孩子就能“客观论述讨论评价”,谈话才能进行。
②妈妈想一想,孩子的问题,怎么描述,然后写下来。可以别的妈妈有什么意见和补充,商量好,晚上打印下来,跟孩子去直接谈“妈妈群里那些孩子”。
③在自家孩子面前,不管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多么完美,你家孩子,都要比别人家的,高出十万八千里去。还要在人前人后,不经意间说自家娃的优秀:作业集中高效,爱阅读,爱运动,喜欢动脑筋,不怕难题……
④针对有问题的小伙伴,跟孩子分析,“怎么帮助他们”,只是帮助他们,不要求孩子承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8: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03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听不懂话》
今天这篇早课应该是2018年的。2018年早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不一要求”,那时候申爸很长一段时间在小学初中群和小小群专门说这事。我记得刚开始看的时候没什么特别感觉,随着往后看,看到了很多妈妈在她家宝宝实操过程中详细的反馈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感受,里面很多很多场景我们自己都有过。
现在阿诺五年级快毕业了,感觉“三不一要求”我们做得并不是很好,在学习任务这块也只能七十来分。比如现在每天早上早读,要求语数英没门读半个小时,他总会在二十七八分钟的时候说:“妈妈,我读完了,刚好一个节点完了,28分钟多,下次我多读点补上啊,我现在是不是可以停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没觉得啥,我说那行啊,停吧,下次补齐就行。然后每天每天就这样,从来没有补过。于是今天读好,我问他:你说你补齐,这一周多除了那天数学读了34分钟,别的怎么补的?他一下就不吱声了。我直接跟他下了命令:以后朗读读30分钟就读30分钟,读到哪一页就哪一页,读到哪一行就是哪一行,读到哪一个字就是哪一个字,下次从这个字开始读就行了。别说一个节点,一个段落的。这只是一个例子,类似的情况其实挺多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缺斤少两,缺胳膊少腿,只要妈妈略有放松一线,他就能放松一大块。但是妈妈每次还中招。妈妈本来的想法是什么呢?二十七八分钟了,对吧,30分钟也没什么,后面你有空的时候补上一个35分钟,那很快就好了。问题孩子他不是这么想的,他发现二十七八分钟能少了之后,他永远都是二十七八分钟,只会少不会多。而且我感觉小心思就用来干这个了。
我每次都是自己在踩了坑之后,踩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突然就反应过来了,然后就赶紧补回来,阿诺发现没有空子可钻,就老老实实干活,等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发现别的地方可以偷斤少两,又开始干这种事情。反正我们两个都是处于这种动态的平衡当中。
“三不一要求”具体内容指:不理会、不回应、不动怒。可是还是不自觉就掉进坑去。比如他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有个什么东西问一下,妈妈不自觉会回应的。我呢,在阿诺做任务时会比较警惕的,感觉自己的理智要始终保持在一种紧绷的状态,只要意识稍微放松一下的话,就很容易掉坑里去了,真不是一般的斗智斗勇。
另外早课学习了,反馈也写了,还需要不断回顾才行,要不太容易忘记了。
另一个就是这几篇有啥内部联系吗?
就这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8: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04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问题和现象》
这篇《问题和现象》的早课,看的不是很懂。申爸指出了问题和现象,我的理解是现象就是外在的表现,而问题应该是现象所背后站立的本质。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着手解决现象是不可能的,只有针对现象背后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可以解决掉这个现象,可能相关联的其他的现象也会自然而然的消失。
我们目的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么需要着眼点就是行动,而不是仅仅是思考。如果思考的目的是为了反思并行动,那是OK的,但是如果仅仅就是思考,那就无意义。只有实践才能改变世界。老毛的经典语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果然是伟人。不管怎样,手上正确的事情每天做着。
可是怎么来判断你所面对的是现象还是问题?我好像不太能够分辨得出来呢。

摘录现象:
咱们妈妈们一开始很关心的走神,就是现象,而不是问题。
孩子好好写着作业,但是一有点动静就要出来张望,这也是现象,不是问题。
摘录问题:
朗读的时候,发音不清晰,读得跟机关枪一样,这是问题。
做数学作业,四则运算不熟练,这也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8: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05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申爸讲坐姿——垂落静(1)》(小学娃适用)
这篇早课从原理上说了垂落静坐姿的理论基础。身体的放松和舒展直接会影响到情绪的平静和稳定。激动时情绪不容易控制,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某些身体的姿势,让一些生命活动平静下来,比如双脚落地,脊柱挺直,呼吸放缓。通过这些调节,快速调节情绪,使之处在一个稳定和放松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再去朗读,是不是更容易进入到一种很微妙的状态当去,是不是就是申爸说的“食材的本味”?没有外界的一些干扰,读着读着就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这时候对朗读材料的感知会不会很奇妙?
但是大娃怎么才能让他愿意做垂落静?
我先弱提醒吧,一周为限,边做边调整。每天早读时(书桌边)提醒一下,不要求做到。
先说朗读要垂落静,再说要求:双脚落地,脊柱挺直,书放平或放于阅读架,最后示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06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申爸讲坐姿——垂落静(2)》(小学娃适用)
这篇早课从原理上说了垂落静坐姿的理论基础。垂落静针对大孩子,因为大孩子才有意志。意志在神经生理上,站着的是正在发育的前额叶。前额叶和情感中枢抢夺对大脑的控制权,于是孩子表现出“躁”,烦躁。神经元不变或减少,树突是不断产生并生长的,“以突触网为代表的神经元网络”不断变化。这个现象叫做“适应”。适应是大脑的固有机制所带来的一种属性。所谓“学习”,不过是对这种属性的利用罢了。物理学上任何的生命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流动。大脑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如果要进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那么就需要足够多的能量供给,这个时候就要求身体的其他器官都尽量的安静下来,让足够多的能量供给大脑。这就是垂落静的理论基础。
阿诺别的都好,在朗读和作业时,他的双脚喜欢撑在书桌前面的横撑上,他的后背会靠在后面的,靠在椅子的椅背上。如果提醒垂落静,不能坚持很长时间。目前,我没有想到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他坚持下去。他日常上课的时候,能够做到双脚落地,双脚的脚后跟落地,身子坐得比较直的,规范坐法:一拳一尺和一寸,但是朗读和作业,他就做不到,脚就是喜欢放在横撑上,有点弓着身子。

没看懂神经元突触网络和前额叶有啥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07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申爸讲坐姿——垂落静(3)》
这篇早课申爸其实不是讲垂落静的,而是完整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下他和大申的交锋。垂落静做不下去,申爸就放下了,看着大申往下限发展,看着他做一些圆谎的事(偷看书、瞎说考试时间、卷子没带回来,报高分数、模仿老妈签字……)每件事情都往骆驼(大申)身上增添稻草,就看哪个是最后一根稻草,一直到探底,在这过程中看着大申折腾,不吱声,让大申自己紧张、焦虑、煎熬和愧疚。大申爸手上捏着威慑力量,但是又不甩出去,让大申感觉得到,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发挥威力,成天提心吊胆的,整个心理过程就是教训和惩罚。等找到切入点,一击即中。和大申谈的时候,使用他们班某同学怎么怎么的,所有的不好的事情都安插在某同学身上,一下子把火力的冲突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但是大申明确知道说的这些他也有,因为没有冲突,所以相对比较客观地看待这个事情。顺道呢,把这个成果延展一下,延展到相应的课堂上,这个时候孩子很心虚段,说什么都比较容易接受。
可惜,和孩子谈,这个事我真不擅长,而且容易发脾气,情绪直接来直接去的。太笨了……要先想好了再说,心里模拟演练几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08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如何培养孩子“说到做到”》
学完了今天的早课,大申作业从来不拖,说好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早课中申爸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学习效率高,不磨蹭,自己自动自觉去学,在没有达到学习内容本身吸引孩子去学的情况下,孩子总是为了一个别的什么事情,才这么干的。”从申爸的几个措施能看出来大申这样的“说到做到”如何培养的:
①大申业余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必须完成的事情,另一部分就是他自己的事情,而这个必须完成的事情里除了作业外,还有一些必须实操的任务;
②如果是必须实操的任务,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让大申在学习中得到好处,心里会更容易接受;
③约定好的事情,双方必须遵守,一方违约,会受到相应惩罚;
④引导大申爱干的事都是申爸允许范围内的事。
我感觉对我感受比较深的事第②和第③,不乐意的事需要时间和过程,如果在做的过程中能让孩子尝到甜头就更好推进了,另一个双方约定,哎……孩子大了,加点东西不容易,一定得想好再说,约定了就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变动,还要每天留一点空白时间,挺难做的。
疫情网课在家,阿诺的学习状态挺好的,不过可能是没有考试,没有分数,所以心境比较平和。每天三科朗读各25分钟,晚上阅读1.5-2小时,中午休息写上午的语文和数学作业,下午写英语作业,抽点时间外出玩一玩。现在想加个盲算都困难的不行,还好有个橡皮擦检查在里面。
这学期有点想学好的想法了,作业自己及时完成,写字和作业质量都不错。默写啥的也还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09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要从小隔绝电子游戏》
这篇早课就是隔绝电子游戏。不需要想那么多,就是不给手机,不给游戏。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特例,觉得可以培养孩子的控制力,觉得妈妈可以和孩子签订约定,说玩多久就玩多久,那都是妈妈想的太美好了。妈妈担心游戏这么普及,孩子不玩游戏和同学没有共同语言什么的……所有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做不到。
其实现在很多小朋友小学就已经迷上游戏了,听诺爷爷说过,诺同学的爷爷说自家孩子玩游戏很迷,妈妈爸爸揍什么的,改不过来。我和诺爸不玩游戏,但是诺爷诺奶会玩微信小游戏的,在我的干预下,阿诺不玩游戏。尽管这样,还掉进去坑里几次。小低时,诺爷诺奶带诺去姑姑家,学会了微信小游戏回来了,我和他们吵了一架;小中时,班级作业发微信群,那时我下班比诺晚,他经常记不得,就想着转给他,给他配了手机登录他自己微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作业很慢,半小时写几个字,我感觉不对,就抓出来了,原来看微信小文章小视频了,差点砸了手机,最终没收了。最近疫情网课,被抓住几次玩北斗导航和墨迹天气,被训了。
总之,在我这里,手机、pad和游戏没有生存空间。不过阿诺确实说过和他们同班同学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说同学们聊天除了游戏就是游戏,没意思。阿诺觉得好玩的他们都玩不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没人玩和陷入游戏,我还是选没人玩吧,毕竟以后疫情过了,花果山寒暑假可以聚一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10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孩子有两种不同的“专注”》
孩子有两种不同的“专注”,一种是习惯性的,另外一种是内发性的。10岁之前,“专注”都是习惯性的,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可以一心二用;另一是“忘我”的专注,不知到周围发生了什么。孩子大了要追求第二种专注。孩子感受过这种“忘我”后,心理理智情感方面产生了变化,促使孩子主动地去寻求相似的变化。申爸用大申双脚落地的例子说明大申学习状态的变化。
申爸跟大申说:“你总结一下,做什么事情,怎么做,你自己觉得舒服?学习的效率高?”
大申没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就皱着眉在那儿想。
一个冲击,让大申感觉到了明显的不同。申爸指出来之后,他自己认同,自然就有意识地去做。从作者不自然感受不到舒服,到坐姿调整感受到舒服,接着影响到学习状态和内容。
感觉最关键的是“点一下”大申。感觉这个“点”就是捅破了窗户纸,能让大申对这件事的思考拉到了意识层面,他可以自己有意关注这件事,并且在行为上调整,进而影响到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11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未来社会需要能够创新的人才》
今天这篇早课从家族现象说到家族环境说到孩子们小时候接触到的资料就是日后喜欢相关主题所需要的先期经验。于是我们花果山就伴听和阅读大量的高质量的资料来覆盖所有的词汇。这些资料就是种在孩子心中的种子,等着时间去让它生长。等孩子大了,到某一定的时候,这些资料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了正反馈的循环,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就自己用时间去进行放大了。孩子成才的路上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必然性方面,利用他们的天赋敏感期进行伴听和阅读全覆盖,肯定有作用;偶然性方面呢,孩子们到一定年龄之后,哪些资料会起到作用就不好说了。
记得申爸在另外一篇早课中说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有第一个终生兴趣的关键期,应该是在十一十二十三岁这三年,这个终生兴趣很可能决定孩子将来的职业和人生道路。如果从事的就是自己感兴趣的,是不是就是创新人才了。我们国家现在缺少一些创新性的人才,很大原因是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真正内心喜欢的并愿意去付出的,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只是为了工作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12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申爸剖析应试教育》(1)
这篇早课,申爸从浇白菜地和ATM验钞两个事例引出“抹水泥垄沟”,“水到了南头”并不是学习就好了,而 “全会了”的感觉,小学阶段没有自省能力的孩子,理论上他是不会有“全学会了”的感觉。孩子的试卷,可以从一个别具价值的角度观察:从孩子的自我认知的角度。一张试卷,是孩子对自我认知的水平的测试。谁更早对考试能够做出系统条理的评价,谁就会“学习好”。而系统性陈述,背后隐藏的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自我认知的整体性。理论上五年级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做了...
任何的学习,都是对未知的探索。要需要管理探索未知过程,有两方面困难:
第一个方面,孩子不知道那个数字具体是“几”。具体是几,需要一边对学过的知识总结,一边对未学的知识识别;第二个方面,不清楚要素之间关系是怎么样的。这个需要有整体感。
孩子如何管理这个过程?爸爸妈妈帮着孩子管理这个过程。十岁之后,在设法把这个管理过程交给孩子自己去管理。从实操的角度看,怎么帮助孩子管理对未知的探索呢?其实,家长只要把注意力从“教会孩子什么知识”移开,转移到“关注孩子不会什么。不会什么,就教会什么”就行了。
有几个不普遍正确的想法:
第一个,孩子一直100分。孩子都会,不需要辅导什么。这个想法不对。具体地看孩子学习过程,爸爸妈妈马上就发现,孩子有很多很多细节,是不会的。不断地识别和总结要素,在过程中探索整体性,是“学习的能力”之所在。
第二个呢,是说,“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孩子不会的都搞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13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申爸剖析应试教育》(2)
今天这篇早课是《申爸剖析应试教育》第二篇,很长。申爸从“虽然但是”造句引出了两个词:语义和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就是前一天早课里说的“抹水泥垄沟”,形式上正确的,但是孩子却搞不清内在意思,这样的辅导方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那正确的该如何做呢?实操上该如何做呢?“下雨”,提供具体的语义环境,让孩子理解其意思。比如找40个“虽然但是”的句子,让孩子读熟这些句子,自然而然理解了“虽然但是”,自然而然就会用“虽然但是”造句。除了找40个句子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课本,把课本读熟练、读流畅。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两个注意事项:“我看着孩子朗读”和“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妈妈要做的是让孩子养成朗读习惯,所以一开始磕磕拉拉,错字漏字都是正常的,只要心里有预期就好,用21天时间来养成朗读习惯。等习惯养成之后,孩子就自己去做了,妈妈就能抽身离开。
接着又讲了“基础知识都会,可就是不会用。”尤其这个在数学的问题,等着下一篇早课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湖水子兰 于 2022-5-18 19:08 编辑

20220514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申爸剖析应试教育》(3)
见图片,今天把三天关于应试教育的串了串,看看能不能理一条脉络出来,发现不好做,尽力做吧,能做多少是多少。以前看书有点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总是从具体的内容上吸收需要的知识,没有有意识考虑过整体,这次就练习这个。

图片传不上,我再想想办法


5.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15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童年往事>兼孩子是怎么养废掉的》
这篇早课和《童年往事》都看完了。《童年往事》看完对教育没太有感想啊,带着目的去看的,真没看出来啥。有感觉的就是整个影片是80-90年代大陆农村的描绘,感觉我旁观了我自己的成长,很多生活琐事、乡村风光都是一样发生过的,那时候子女多(我家属于计划生育失败的),那管得了那么多,父母忙着生计的,大的孩子带小的孩子。电影里阿孝升初中时父亲去世,高中时母亲去世,工作了奶奶去世,面对了亲人的离世,尤其是母亲去世,这一幕感觉能感受到他的悲伤和恐惧。另外就是关键时候父母的离世,他就没学好,慢慢变成片子里的小流氓了,高中考试作弊、打架、去歌厅……一直到遇到喜欢的人,想努力一把,但是没努力成功。从教育的角度,父母对孩子成长有巨大影响,他们的一举一动就是影响,阿孝的哥哥姐姐就是例子。
早课呢,感受最深的事,人会为自己的行为找理论依据。真是金句啊。阿诺小时候,我给他讲故事,不大喜欢绘本,就是觉得他毛毛头的孩子能知道啥感情啊,知道个屁。我倒觉得认知身边的事物更有用。这个和申爸同亮了,但是我没根据,就是直觉。阿诺现在情感这块明显不够,不大能体谅别人,理解别人,希望青春期《论语》能矫正一下。申爸说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巨大,赞成!阿诺在我的带领下,看纪录片,看科普书,看蓝精灵,玩拼图乐高,对游戏没太大感觉……之前我也有觉得小孩子小时候快乐成长的念头,吃好喝好玩好,后来看到彤宝妈实操,才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庆幸的是,阿诺那时候才三年级,还来得及,于是改变想法,改变了行动。现在阿诺的成长还挺好的。他也没觉得自己辛苦,但倒觉得自己比同学厉害很多呢。那个“奶嘴乐”看完,感觉心里一惊。现在这么多小孩子,成天刷手机,刷视频,玩游戏……如果父母干预不到位,长大后太可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16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教育和培训》
学完这篇《教育和培训》,最大的感想就是教育和培训对孩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教育需要建构最基本的素质,而培训默认孩子已经具有基本素质,在这基础上,对家长要求也不一样,家长应该做的是教育,而不是培训,不能指望短期内对孩子有大的提高,而要做的就是进行素质的建构,成年累月,甚至有10多年,把将来“培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都建构到位。在小学初中,考出高分的孩子,需要具备强悍两方面:一方面,他的基本素质,要建构得到位,达到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技能的考试行为,要掌握。前者家长教育,后者学校课堂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17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成绩、分儿那些事儿》
这篇早课从几个方面说了一些事:
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成绩的压力的来源:①文化层次低的家长衡量孩子成绩好坏就是要考双百;②其他家长担心考不好会受老师和同学批评和歧视。
二个是孩子的成绩压力来源:①孩子自己渴望考到一百分,因为考百会有老师表扬,同学羡慕。这种想要就是压力。②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就是羡慕别人家孩子的那种。
三个是申爸针对社会上一种说法“小学阶段,最好的分数是80分” 做了分析。80分就是一个波动状态,因为孩子的认知特点是神经系统发育没有完成,没有完,没有成熟,所以如果按照正确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话,然后再表述出来写在卷子上,就是不应该是稳定的。时好时不好。经过小学几年的学习,这些孩子不停思考如何“我怎么才能学得好”,不停将思考结果实践化,再调整,再循环,最后得出来一些结论,并用在学习中。一旦孩子自我意志力发育完全了,他就能够自己稳定到好的一个学习方法上,学习成绩就稳定地提高。因为孩子自己一直在琢磨“我怎么才能学得好”这个问题,所以呢,他的学习的方法和方式,不是“死的”,他一直在思考,自己调整,所以呢,他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也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老师授课方式的深入,自主地调整。整个思考实践调整的过程才是最宝贵的。
我的理解那些满分的孩子是不是就是太听话了,属于思考折腾比较少的,最终思维比较僵化,初中之后外在表现就是后劲不足呢?
看完这篇早课,其实我内心还是挺欣喜的。为啥呢?我感觉在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学科上,阿诺的一些行为表现挺符合大申爸说的这些的。
数学每个学期总会考砸个几次;英语总会在80-90分之间,90分永远达不到,单词默写好一点分数就高一点,差一点分数就少一点,甚至漏个题,抄错单词什么的,只有我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我说也说了,做也做了,凶也凶了,没用。我就放下了,80来分就是我的底线,到了就行,剩下的不奢求。
具体有印象的是数学卷子检查,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说每次数学考试都检查的,重头核对答案,重点是计算(他的原话),说他做得很快,每次都有20分钟检查。检查这个步骤以前用橡皮擦检查的,作业检查每次不情不愿,糊弄,有时候没时间就不做检查了。直到有一天他和我说数学卷子都是检查完的,当时我觉得挺惊喜的。然后就觉得可能某次做完有时间就去核对答案,发现了错误,改正过来,于是分数高了,不停尝试,发现计算错误最多,所以重点检查。但是也有某些意外情况的,某次数学考,填空题计算出汽车速度4km/h。他觉得不和常理,于是左算右算,不知道算了多少遍就是这个数。一直到时间不够了,才去做后面的题,结果就是后面题太匆忙,也没时间检查,这次考砸得厉害,100份考了67分。回来后气死了,和我吐槽,怎么可能呢,汽车速度怎么可能是4km/h?老师出题有问题。确实,这个题是不合常理不科学的,他就去较真了。
英语的思考比数学要晚一些,是近一学期多一点才有的。他说他做选择题很快,读完就有答案了。问他原因说不出来,还说老师讲的语法听不懂,做题就是凭感觉的。然后说单词他按自己的想法拼的,觉得单词比以前好了。确实是好了,默写隔三差五的还能拿到全对,免抄。阿诺很羡慕英语免抄的,于是就想各种办法去搞,去试。
语文还是应付的状态,作业完了就行,按他的说法就是基础知识他能搞得了,但是阅读理解写了也不对,那就不写了,等订正。阅读理解答题提炼太过精炼,一行就几个字,不会拓展开写,于是能得1分,或者不得分,作文就傻乎乎不知道怎么写。总体分数就不行了,及格边上晃悠。期待以后也能像数学和英语这样,自己琢磨方法去。
感觉我的心又安稳了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9 10: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18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学习的“产率”问题》并说说想法
学完今天早课《学习的“产率”问题》,申爸从大申的作业20:30之前一定会完成说起,大申17:00到家,21:30睡觉,到家休息20分钟刷观察者网,晚饭吃饭和休息40分钟,20:30看电视剧,这样大申作业2.5小时。如果当天作业量很大,大申为了保证20:30能看电视剧(干自己的事),白天在校完成很多作业。在保证20:30之前完成作业的这个过程当中,大申长期的尝试各种办法,最终练成了估算作业量和估算作业时间的能力,也就是说,大申对自己的作业产率(作业速度)是非常有把握的。大申做这些事情的动力来源在哪里呢?大申目的是为了有自己的时间。为了让自己的时间多一点,他会尝试各种办法,最终提高了自己的作业效率。
申爸让我们妈妈一定要给孩子形成这样一个模式:孩子为了有自己时间,为了能干自己的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压缩学习时间。哪怕付出很大的代价,都很值得。一旦这个模式形成了,等到它该起作用的时候,它就会起巨大的作用了:它解决了学习效率的问题,它解决了“执行力的问题”,它让孩子自然地掌握了一种“规划”的能力,形成了一整套体验和样板。一旦孩子的思维发展到能够自如地进行规划了,这种样板他自己就会向其他方面去移植。能规划,能执行,有洞察,知道什么是重点,该抓什么。这些,就是我们所有的教育重点。
另外大申自己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呢?还是用来看可怕的科学、看BBC纪录片、听哈利波特、看各种基础三百的书……。这些书本身就是申爸要大申看的,只不过现在大申觉得这是“我”要干的事罢了。
现实中很多妈妈却把小朋友的时间压榨的一分一秒都不剩。孩子他总有自己想做的事儿,所以他就在任务当中,磨磨唧唧的,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做作业,做事情磨叽拖拉的习惯。想想都觉得挺可怕的,这就是家长需要的吗?
可是申爸有办法,有信心,想让大申考试成绩好的时候,就能做得到。而妈妈们没这个信心,所以申爸让假期里实操,弯道超车,重获信心。
我的感受却是除了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作业效率,形成各种上述的能力外,也需要给孩子时间成长,每个孩子不一样,能力有大小,有些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能力的,都要以年为单位,这时候需要妈妈有一定取舍,是课内分数一定要95以上甚至满分,还是只要中上就行,甚至差点。在几年之后再爬坡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0 10: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519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不接猴子》并说说想法
今天这篇早课《不接猴子》,说的是妈妈不接孩子的“猴子”,让“猴子”一直蹲在孩子的肩膀上,这是让孩子直面任务的一个要点,也是三不要求里面的一个要点。
孩子呢,不想做任务时,他的行为表现有如此特征:一是面临眼前的任务,他总是习惯性地逃脱。找一些他觉得更容易做的事情;二是因为不想做,他会找各种借口;如果想做,他就会找各种理由去做。孩子的这种行为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是妈妈的拖延症引起的。那现在怎么才能阻断这种延续呢?最直接的就是说做就做。面对任务,孩子不愿意,他会找各种理由、各种借口、各种话题,反正肯定不是妈妈任务所要求的。这个时候妈妈该怎么办?只要冷着脸看着他,看着他发脾气,看他表演,看他折腾,总有折腾好的时候,这个时候再平静坚定地要求孩子继续做。妈妈三不一要求:不理会、不回应、不动怒。
什么样的任务适合培养直面任务呢?最简单的起手任务就是朗读,朗读当下教材,大声清晰准确,见字就读。不会的字妈妈直接告诉孩子。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孩子们会有这样的表现“琢磨”。“琢磨”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孩子真的在思考,做的时候,他想到了一些东西,所以他就去思考,另一种,孩子在神游,外在表现似乎在思考。第一种情况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就由着他思考;第二种情况,妈妈一定要把孩子拉出来。怎么拿出来,只要规定任务量,比如一本读第几单元,读多少教案……不管怎么折腾,反正任务量做完就行。具体是那种情况,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很了解的,肯定知道。
妈妈干什么呢,转移注意力,跳出当下,观察孩子的表现。反馈孩子的表现,孩子的具体行为,说的具体的话。
这样各有事情,各安其道。
不过理论归理论,真实情况下需要修炼很久很久,痛定思痛,才能有改观。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三不要求”,不理会,不回应,不动怒,哪一个都挺难的。除非你的意识一直处于警惕的状态下,要不孩子任务中说个啥,妈妈不自觉接过来了,或者他想到啥,问你一下,妈妈也会不自觉回答的。至于不动怒,更难,看着他折腾,感觉时间白白没了,有这叽歪的时间,事情早就做完了,当时真的很上火,很上火。不过被现实打击多了,现在想明白了,不能奢求随时做到三不一要求,大部分时间做到就行了,另外只要做到一些,孩子也会进步,都在向好,剩下的交给时间去修正。感觉这样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4 19: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湖水子兰 于 2022-5-25 09:26 编辑

20220520反馈
C-051沪诺妈1108男五

学习早课《怎么让猴子稳在大申肩膀上》并说说想法

这篇早课《怎么让猴子稳在大申肩膀上》,申爸用了朗读的这个例子来说明大申朗读时的各种表现以及申爸的应对措施,最终让猴子一直在大申肩膀上。
在我们成人的印象里,觉得朗读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情,但是到了孩子那里,你会发现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去做。如果这时候妈妈去理会他的借口的话,那么朗读就会偏离方向了,而不是就朗读本身了,就是猴子跑到妈妈肩膀上了。我们可以看到刚开始大申的朗读,漏标题,漏序号,漏解……申爸提出要求:读完整,再后面要求是:见字就读。于是大申故意地连页码都读。再后面大申朗读哼哼唧唧地读,唱歌似地读,含含糊糊地读,有气无力地读……花样很多的,申爸就提出:大声清晰准确,见字就读。要是申爸针对大申的每一个行为都应对的话,猴子就跑到申爸肩膀上了。至于孩子不爱朗读的原因是什么?申爸给出的解释是孩子朗读的神经回路没有建构好。建构神经回路需要时间和量,需要达到阈值才能看出表现不一样了。
我感觉朗读要求:大声清晰准确,见字就读。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大声和清晰,准确和见字就读是需要时间慢慢去建构,刚开始读肯定会漏字添字错字的。所以阿诺现在朗读,我不管的,每天定时定量读,我只负责记录时间和进度。也没有回听,慢慢的朗读能力就上来了。尽管还没做到准确和见字就读,比之以前好了很多很多了。
最后这篇早课和三不一要求是一体的,不理会,不回应,不动怒,只要做就好,只要做了神回就在建构,只要量到了,神回就建构好了。
另外,这篇早课里申爸说小孩子们的思维是模块化的,整体封装,感觉像印刻的意思,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还说整个从小学到高中的24本数学课本的目的就是把最基本的函数和过程进行封装。这块没看明白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3 04:35 , Processed in 0.0746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