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hgsshiny

[妈妈反馈] B-粤涵妈0807女八语文小作坊反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7 12: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210816陈述反馈:
B-粤涵妈0807女八
孩子陈述《生于忧患》D33: 因为昨天繁体拆字有些模糊,所以提醒先朗读,路线和昨天一样,原文+字义 +逐字简繁体+词性+ *号字义+语法,只取了一段进行口述,还未检查录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7 21: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17 21:22 编辑

210817陈述反馈:
B-粤涵妈0807女八
妈妈看课件有感:
第一篇《鞋》,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刻画地非常细腻:
1)体现出那时候的风俗传统还是比较封闭的,农村的女孩非常的羞与见人。
2)心理互动描写非常到位:把一个思春恨嫁的女青年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非常细致:
从听到定亲男方的名字的反应  -->
女主对着镜子比划嫁妆上身的效果并调适对应的表情  -->
把鞋底带到地里闲暇时偷偷刺绣  -->
设想给那个“他”穿小鞋来拴住他,并想象两个人围绕“小鞋”展开的情话  -->
用心地纳鞋底,选花型,对照鲜花刺绣  -->
回想初次见面以及以后的若干次碰面,对那个“他”产生好感,动了心  -->
边纳鞋底边想象抱着对方的脚。

我在想这个作者是男性,他是怎么揣测出女孩的心思的呢?每个心理活动的描写一点也不违和,除了把鞋底抱在怀里的那段显得浮夸些。

对作家写异性心理或者并非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居然能写的这么逼真,还是挺佩服的。这是不是有些像演员在演戏时,结合自己的经验,照着剧本演戏,有时候入戏太深,就把自己代入了,难以自拔。
作家在创作时,似乎更难,因为眼前没有现成的剧本,可能只有听来的、寻访来的、阅读看到的别人的经历,然后加工演绎,化作笔下人物写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09: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210817陈述反馈:
B-粤涵妈0807女八

孩子陈述《生于忧患》D34 口述路线:原文+简短字义+逐字简繁体+词性+ *号字义+中括号语法,用时40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09: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210818陈述反馈:请假
B-粤涵妈0807女八

210819陈述反馈:
B-粤涵妈0807女八
孩子陈述《得道多助》D1
主要是朗读教程上的内容,让她口述,娃说今天第一天读,口述不出来,也不愿意试,那就看明天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210820陈述反馈:
B-粤涵妈0807女八
孩子陈述《得道多助》D2
先看了一遍教程上的内容,开始陈述,路线是:原文+ 词义+ 词性 + *号词义 + 中括号语法 ,大段的文字现在还是对照书来念的,中间需要不断的看书核对口述的是否正确,时长大概20分钟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5:38 编辑

21年08月22日:《02 玻璃》贾平凹-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这段对街景的描写有点吸引我: 行人来来往往,在街上也在墙上,分不清谁是真人,谁是玻璃中的影子。
撞上玻璃门的老人真是质朴,一件错事,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虽然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过下次还是要多长见识,事情不是本来还可以有更好的结局吗?这夹起尾巴做人的态度让人好生心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5:50 编辑

21年08月21日:《《03 二十年以后》欧·亨利-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这个故事让人唏嘘而遗憾,但是法不容情,至少吉米是一位称职的警察,而且为了曾经的友情,他没有直接履行一个警察的职责,而是很巧妙地化解这个让人尴尬的情况,我在想,假如,鲍勃在吉米问话的过程中,也认出了吉米,那是不是会有更复杂的剧情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4:11 编辑

21年08月22日:《04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这篇文章前面的铺垫有点多,后面介绍了普希金的一些故事,但是如果从点题来看,还不能理解普希金到底是有多大的痛苦,尤其是看完《贝多芬传》之后再来看普希金的经历,我自己感觉似乎普希金承受的痛苦不及贝多芬那么多,但是痛苦这种感受是非常个人的,每个人所能承受的痛苦的阈值不同,尤其是生性敏感的人。
看了一下,普希金是在贝多芬死后10年决斗而死,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意外,但如果已经能预感到结局而执意为之,但说明内心的力量确实已经不足以支撑他继续活下去,这样看,普希金内心肯定是不及贝多芬强大的,但这也不妨碍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附上他的诗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09:19 编辑

21年08月22日:《05 放猖》 废名-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之前读过鲁迅先生的《五猖会》,明朝张岱的《陶庵梦忆》中也对此民俗活动有所记录,感觉是江浙一带才有的,现在看到废名写的,就查了一下他的籍贯:湖北黄梅人 ,那是说,湖北也有此项活动了。
文章对整个猖会的描写按照过程是:许愿 --> 借红裤 --> 打脸 --> 练猖 --> 放猖 --> 游猖 --> 收猖,还是挺有童趣的。可能我从小居住在城镇里,所以从小耳濡目染的民俗活动很少,现在更不要提了,要到逢大过年,可能会有些舞龙的队伍会沿街表演,顺便到商户讨点喜钱。
有时候逛博物馆,也会看到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活动展示,但是感觉还是离我们的日常还是有点远。出来工作来到了珠海这个小城市,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活动也挺丰富:飘色,地色,鹤舞,沙田民歌,舞狮,舞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21年08月19日:《06石门阵》卞之琳-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木匠兼业余说书人王生枝,人如其名,把一个鬼子进村的事情刻画得就像本人也参与其中的感觉。通过王生枝的嘴,一个村民们与日本鬼子的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现在在眼前,生动有趣,让人一点也感觉不到生命威胁的迫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2:29 编辑

21年08月22日:《07 孕妇和牛》 铁凝-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小八了一下
怡贤亲王胤祥:圣祖仁皇帝玄烨十三子。雍正元年,封为怡亲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薨,谥曰“贤”,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谥前。
文中借着描绘怀孕的人和怀孕的牛,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重点写了孕妇在古石碑前的停留,孕妇感受到了文字之美,而正是她所缺失的,她以一个充满母性的爱,期待她的下一代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当然也要比她生活得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2:54 编辑

21年08月22日:《08 岳桦》 任林举-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文章科普了不容易引人注意的山坡上岳桦树别样风貌形成的原因,相较于风平浪静下高大挺拔的同名的天池岳桦树,作者似乎更赞赏逆境中生存的长白山西坡上的岳桦,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欣赏敢于迎接挑战,在逆境中顽强成长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1 19:13 编辑

21年08月21日:《09 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废名-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莫须有先生,首先这个名字就很特别,直接让我想到岳飞,但是,显然和岳飞没啥关系。莫须有,不管这个人物是否真实存在,小说就是有这个便利。

里面提到了,他是倾向于新文学的,觉得西方文学言之有物,反之,以韩昌黎为例,觉得旧文言之无物,为写而写。我倒是不太同意莫须有先生的这个观点,毕竟写作文体种类有至少三大类,记叙文肯定是要言之有物,而散文等如以抒情为主,也确实无实物可写。

虽是如此,莫须有先生还是很渊博也很有原则。渊博是他对佛学,儒家哲学都有思考和涉猎;原则,也是对自己不甚钟爱或则欠缺表现力的科目就不教,这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对于教学有自己的见解,不会因为等级差异而不敢言,善于从自身早年求学经历中推己及人,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学方式。他敢于指出余校长教数学的误区,而这,即使现在,我们家长也在犯类似的错。果然余校长认识到不足之后加以改进,教学效果提升显著,想必余校长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在默默欣赏和佩服着这位莫须有先生。

莫须有先生教书确实很有一套,他的国语课按说应该是很难上的,因为学生多是接受了旧式教育,但是,他深入浅出地讲得很明白,即使我看这段文字,也觉得很清晰易懂。

总的说来,我觉得莫须有先生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位优秀老师,是懂得教学原则,教学原理,教学方法的好老师!不光是那时候文化革新时期需要好老师,在我们一直寻求高考教育改革的今天,能学识全面,主动思考,大胆尝试的好老师都让人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6:07 编辑

21年08月22日:《10 越野滑雪》海明威-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这篇没看太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太困了),里面有大量对主人公尼克和乔治的滑雪动作描写以及对话的描写(前面有妈妈反馈说,看完也分不清哪句是乔治说的,哪句是尼克说的,哈哈大笑地表示同感),只是看到海明威就不由得想起老人与海里面对老人与海中物在风雨中的搏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3 22:21 编辑

21年08月21日:《11理水》鲁迅-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感觉需要有不少文学历史的积淀才能真正看明白。
1、看第一遍时,因为分了两天看,有些在印象模糊的情况下,除了看到,舜、禹、皋陶,这些熟悉的名字,其他没怎么看懂,隐约就觉得一群官员在务虚,但借四圣穿越,有什么特别寓意还不能理解。
2、看第二遍时,主要是查了里面一些用词的典故。
3、第三次没有看全文,主要是补充背景资料:
《理水》创作于1935年;与之有关的历史事实是:
1)  1930年发生了遍及十六省的大水灾,
2)  1932年则获得全国性的大丰收,
3)   而国民党政府当局仍向美国进口小麦,造成“谷贱伤民”、“丰收成灾”的反常现象,更遑论豪绅胥吏的压榨、天赋捐税的勒索。

仔细看了一下篇名是“理水”,似乎和“大禹治水”意思相似。
开篇“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出自古籍《尚书·尧典》,意思是“洪水肆虐,把大地象割开一样分成一块块,洪水漫上山陵,波浪滔天”,这个当然是映照第1条历史事实。
这里描写了一个用面包屑调炭粉写蝌蚪文的人(后文交代是鸟头先生),貌似在调侃此人略懂西洋绘画技术(或者泛指喝过一些洋墨水吧),发着国难财,自己也被困洪水包围的文化山上,但是还不忘记对于要看他写作内容的人收费。
这个“鸟头先生”,应该也是意有所指,但是我不能参透,只能再问度娘,果然度娘告诉我---“鸟头”二字来自“顾”字的繁体——“顧”一字。《说文解字》:“雇”,鸟名;“頁”本义为头。有意思!

鸟头先生的“禹是一条虫”以及一个拿拄杖的学者 的“阔人的子孙都是阔人,坏人的子孙都是坏人”的论调,是以顾颉刚的训诂学及潘光旦的人种遗传理论为讽刺性模拟的对象。那个“八字胡子”的伏羲朝小品文学家的插科打诨,明显讽刺林语堂一派人提倡的所谓“语录体”小品文。

而文中多次提到鸟头先生“涨红了鼻尖”则似乎与“顾颉刚长了一个红红的酒糟鼻。”这件事情暗合。虽说论战时更应该“就事论事”,但是演变成“对外貌或者生理缺陷”也顺带嘲讽一下,似乎也不那么合适。但这些都是来自网上未考证的资料,姑且看着。

以上度娘说的这些,又让我不由想起暑期中看的《觉醒年代》中鲁迅和林纾间的口诛笔伐。

当京城里的官员过来勘灾时,这些不接地气不体恤民间疾苦的学者说,他们自己有天上掉下来的面包 ( 这个映照第3条历史事实 ) 饿不着,而普通百姓吃的被说成“口味特别,富含维他命”,实际情况当然是百姓们只能吃野菜海苔裹腹,喝混有泥沙的洪水解渴。吃这么没营养且不卫生的东西,生病难以避免,但居然被“神农派学者”说成是因为“冥顽不灵”而生病的。最后这些野菜还被“体面”地装进被学者粉饰过的木盒中做样品、艺术鉴赏品,官员回京后照样胡吃海喝,整个过程一直在务虚,做表面文章,而真正的干活的人--------一心治水的禹,一直作着人们嘴边的英雄。
鲁迅贬谁褒谁,态度还是比较鲜明的。最后一段写到京城又开始歌舞升平,应该是第2条历史事实带来的虚假繁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21年08月19日:《12赵一曼女士》阿成-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文章刻画出了赵一曼是一个有文化修养,坚定而且坚强不屈,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最后的遗书很感人,那个时候的众多革命者,心中国是第一位的,家是第二位的。脑子里面以前只留有对曾经学过的纪念赵一曼的课文,但是印象极其模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21年08月19日:《13秦琼卖马》谈歌-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王超杰生计落魄无奈卖碟,杨成岳人前买碟背后砸碟,中间穿插两人各唱了一段戏。文章写了几次杨成岳微微笑,有种看破不说破的智慧,而且他是一个非常仗义的人,既帮了朋友又不让人家难堪。想起之前看侯宝林大师的自传故事,戏曲这个圈子有欺诈,压榨的,也有互相照应,照顾的。杨成岳无疑属于后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21年08月19日:《14天嚣》赵长天-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1、《天嚣》
在天灾肆虐下的一队人与基地联系不上,暂时无人救援,在这生命之水紧缺的紧要时刻,有人在狂风中给他们送来清甜解渴的戈壁滩本地西瓜,小小的蒙族百姓的雪中送炭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
2、《浅水》
在戈壁滩上的一队人,为了执行任务,大家都不避嫌。但戈壁滩上洗澡本就是比较困难的问题,而女队员洗澡成则更是敏感的问题;最后一群男人大大咧咧地似乎闯入了禁区,被脑子里虽然思绪万千但是仍然理智且称职的卫兵喝止,结果是什么呢?你猜!全文似乎透着一股苦中作乐。
3、《牲灵》
为了科研的需要,买一头没有生过小牛的母牛。虽然这种需求有些荒谬,也看似不起眼,但是在那个年代,一头牛对养殖户来说绝对意义非凡。牛的主人得知牛的命运后有着深深的不舍和惋惜。在国家的大需求面前,个人的情感虽然渺小但是真实感人。
4、《迷失》
在戈壁滩遇到飓风迷失方向,但最后似乎达到目的地的离奇经历,但也许几分钟以前正面临生死的考验。
5、《背景》
叙述的故事是运粮车半路遇到盗匪。那时候是勒紧腰带搞科研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加剧了这种窘迫。粮食是多么重要的物资,主人公深知奋力保护好粮食的意义所在。
总结:
这几篇文章都是讲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为了国防科研事业,每个人都作出牺牲,每个人都为这个事业做出不一样的牺牲,不一样的贡献。在描写方面,不少篇幅会用于描写气候、飓风、沙层暴等,使我真切地感觉到自然环境的恶劣,同时也觉得是不是暗指国际政治环境的糟糕,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我记得那时候有个口号就是“人定胜天”,而毛主席的那句“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也体现出这种为生存,求发展,不惧艰难险阻,奋斗不止的精神;文章也穿插了一些心理活动描写,比如第2篇和第5篇,都有青年男女之间的微妙羞涩的心理活动,我想这个是用来调剂大自然的严酷给人造成的压迫感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21年08月19日:《15锄》李锐-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文章写了六安爷,在知道这块地即将要被别人另作他用,也不放弃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对耕种的热情,仍旧下地做他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种庄稼没有旱涝保收,要有收成就要有辛苦付出的,所以有不少人放弃对土地的坚守,通过出让土地、耕地来换取短期利益,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说,这就做“挣快钱”,但牺牲的可能就是青山绿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0 22:43 编辑

21年08月20日:《16贝多芬传-上》罗曼.罗兰-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1、文中开篇有大量的外貌描写,时常写到贝多芬的狰狞的表情,这些都是通过脸上的肌肉、血管、眼睛的形态给描绘出来的。让人忍不住探究这种神情和外貌所形成的的原因------
年幼时,就被父亲过度开发音乐天赋,不断地练琴,好在没有对音乐产生厌恶;
母亲的早逝,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2、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位音乐家可以逃避时势的影响,但是贝多芬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个令自己痛苦不堪的耳疾---26岁开始耳聋,比较出名的作品都是在那之后创作出来的。

3、痛苦是创作的源泉,对贝多芬而言,主要是耳聋的痛苦以及残疾对爱情的影响,之前看钱理群解析鲁迅作品也提到过,像卡夫卡、鲁迅小时候都是承受过来自父亲或者和父亲有关的精神或心灵上的折磨,所以后来能写出那样的作品,鲁迅写了《父亲的病》,卡夫卡的《变形记》都直接或间接透露着父亲带来的影响。那贝多芬也是如此,身心的痛苦应是他灵感的来源。

4、36岁,贝多芬与去世之前一直爱着的女子特雷泽.特.布伦瑞克订了婚,这也是他一生中不多的保持在深邃平和的状态的一段日子,在这段时间诞生了以下作品:
《第五交响曲》,又叫做《命运交响曲》,大名鼎鼎
《田园交响曲》(灵感来自于歌德戏剧作品《哀格蒙特》)
《热情奏鸣曲》(灵感来自于莎士比亚作品《暴风雨》)。

5、40岁时,失恋了,性格中的爆烈更多地显现出来,创作了《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在这之后的作品中更多地透露出革命局势给他带来的影响-----《威灵顿之胜利交响曲》《德意志的再生》《光荣的时节》《大功告成》。

6、整篇看完时,才发现这是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中的一篇,书虽然以前就买了,但一直没有开读。
7、文中提到的曲目个别挺熟悉,但是要能自己哼出来挺困难,有空时必搜索出来熏一熏。

看过的和贝多芬相关的文学作品极少,唯一有印象的还是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月光曲》,这篇文章也许说的是他对音乐的感知和非凡的天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9: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0:20 编辑

21年08月21日:《17贝多芬传-下》罗曼.罗兰-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1、“显然一个人只在没有经济烦虑的时候才能整个地献身于艺术,才能产生这些崇高的作品为艺术增光,所以我们决意。。。。,避免一切足以妨害他天才发展的阻碍”。

说起来是言之有理的,包括像现在的科研人员能否安心搞科研似乎是一个道理。但是又有很多特例,比如像梵高,贝多芬,其实他们的作品有不少是落魄的时候创作出来的。梵高更是,他的作品生前就不出名,能坚持下来的是对艺术的热爱。

21814年,维也纳会议建立起维也纳体系(一战后瓦解),开了历史倒车,所以文中提到维也纳的性格、社会眼光,音乐口味都发生了变化,这对贝多芬是不小的影响。资助和支持贝多芬的人也死的死,走的走。而这时,贝多芬的耳朵是彻底聋了,真是内外交困,双重打击。

在贝多芬的遗嘱中提到了这点:“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口中的“道德”,是不是就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经》中的“道”是行事应遵循的原则,“德”依附于“道”,就是按道行事。也许这种道德就是贝多芬一直遵从着自然的力量和自己内心对欢乐力量的追寻。

3、而当贝多芬想要离开奥地利去伦敦时,他的高贵的朋友恳求他不要离开,溢美之词更是看出对他在艺术和道德方面的赞赏,“唯有在您身上,整个的民族期待着新生命,新光荣,不顾时下的风气而建立起真与美的新时代。。。”,最终,《第九交响曲》获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个欢乐的颂歌达成了他终身的目标。

4、整篇看完,贝多芬既是一个平凡人,享受爱情,但并没有得到最好的结局,监护和爱护侄儿,但得不到侄儿的善待,里面不乏狗血的事情;一度被社会大众不接受;自己身患耳疾,身心都痛苦;但他更是伟大的艺术家,在于他能够超越这些世俗的烦扰和痛苦,不懈追求并达成自己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2 10: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1:57 编辑

21年08月22日:《16 古渡头》叶紫-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作者简要生平:叶紫(笔名), 家中大部分成员为国民党所杀害,后加入共产党,跟从鲁迅先生写作。后期生活也是比较潦倒,主要靠朋友接济,死的时候才29岁。
写作背景:在大革命时期洞庭湖畔农民运动前后,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村地区里,发生的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斗争,以及农民群众遭受的苦难与不屈的精神。作者便是以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农村革命运动的画卷为背景写出《古渡头》一文。

文中描写的渡船老汉就是一个失去亲人、没有太多生活出路的过着悲苦生活的善良农民。通过两人的对话,透露出社会的动荡,以及一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2 10: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1:10 编辑

21年08月22日:《17 马兰花》李德霞-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这则小故事看了让人温暖,在紧急时施以援手,而被救助之人涌泉相报。
通过女主人公马兰花和他丈夫之间为借出的钱没无望归还,引发的冲突,感觉非常的真实,也觉得,做人做事情有时候问心无愧即可,如果总是与金钱挂上钩,就容易变味。马兰花比她老公的思想境界不知高了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2 11: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1:11 编辑

21年08月22日:《18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 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除了前面有些像手影游戏,后面是如何让影子吃东西还挺让人好奇的。主人公通过这种奇妙的幻术,来达到窃取食物的目的,这是一种被贫困生活所逼的无奈之举吧,但也很聪明,因为无人识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2 11: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1:31 编辑

21年08月22日:《19 马裤先生》老舍 - 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老舍先生讽刺小说真好笑。马裤先生人物特点很鲜明特别爱使唤人,而且性子特别急,一旦没有招呼到,他不等,反而继续接二连三地催;也不太体贴人,没有一点点换位思考的态度,明明人家正在忙,但还是要夺命追魂call;又特别爱占小便宜,凡是能为他所用的都得占上,否则就吃亏了;没啥素质,在下铺乘客的头上掸鞋子的灰尘,全然不顾下铺人的感受。
这么多缺点在一个人身上当然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是不能说现在的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人,那些坐高铁吸烟,堵门等人也差不多都是这类人。
生活中像马裤先生这种人会有朋友吗?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3 10:25 , Processed in 0.07201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