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2 10:20 编辑
21年08月21日:《17贝多芬传-下》罗曼.罗兰-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1、“显然一个人只在没有经济烦虑的时候才能整个地献身于艺术,才能产生这些崇高的作品为艺术增光,所以我们决意。。。。,避免一切足以妨害他天才发展的阻碍”。
说起来是言之有理的,包括像现在的科研人员能否安心搞科研似乎是一个道理。但是又有很多特例,比如像梵高,贝多芬,其实他们的作品有不少是落魄的时候创作出来的。梵高更是,他的作品生前就不出名,能坚持下来的是对艺术的热爱。
2、1814年,维也纳会议建立起维也纳体系(一战后瓦解),开了历史倒车,所以文中提到维也纳的性格、社会眼光,音乐口味都发生了变化,这对贝多芬是不小的影响。资助和支持贝多芬的人也死的死,走的走。而这时,贝多芬的耳朵是彻底聋了,真是内外交困,双重打击。
在贝多芬的遗嘱中提到了这点:“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口中的“道德”,是不是就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经》中的“道”是行事应遵循的原则,“德”依附于“道”,就是按道行事。也许这种道德就是贝多芬一直遵从着自然的力量和自己内心对欢乐力量的追寻。
3、而当贝多芬想要离开奥地利去伦敦时,他的高贵的朋友恳求他不要离开,溢美之词更是看出对他在艺术和道德方面的赞赏,“唯有在您身上,整个的民族期待着新生命,新光荣,不顾时下的风气而建立起真与美的新时代。。。”,最终,《第九交响曲》获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个欢乐的颂歌达成了他终身的目标。
4、整篇看完,贝多芬既是一个平凡人,享受爱情,但并没有得到最好的结局,监护和爱护侄儿,但得不到侄儿的善待,里面不乏狗血的事情;一度被社会大众不接受;自己身患耳疾,身心都痛苦;但他更是伟大的艺术家,在于他能够超越这些世俗的烦扰和痛苦,不懈追求并达成自己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