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带刺的小喵

[实践交流] 〔实验〕8-029赣涵妈0608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11:15: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赣涵妈0608女 实践反馈20191025 请假。妈妈不在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22: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赣涵妈0608女 实践反馈20191029 今天没有朗读,没有陈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22:28: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赣涵妈0608女 实践反馈 在家没朗读数学,没口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22:4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赣涵妈0608女 实践反馈20191105 孩子今天开始期中考,觉得没发挥好有点懊恼,这个点了还在背知识点,赶她睡觉,不如早点起来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22:55: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赣涵妈0608女 实践反馈 20191106 今晚在跟爸爸讲上午答错了的物理题。是事先学了相关知识点的视频,搞明白了自己错在哪再跟爸爸讲题。是关于超声波测速问题,关键点在于第一次发波时间、第二次发波时间、间隔时间的计算。通过讲解应该是印象深刻了,也真正弄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23:08: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赣涵妈0608女 实践反馈20191109 出差回来就很晚了,孩子还没睡,她在讲故事,讲日本催泪动漫,讲的自己哭的稀里哗啦!讲上瘾了,洗个澡回来还要继续给我讲。太晚了只要求讲一题,讲了学习报里的,这题有点难度,去请教了老师。现在跟我讲这题,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讲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2 07:4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赣涵妈0608女 实践反馈 20191111 妈妈出差了,交待爸爸督促孩子给爸爸讲题,爸爸的思维方式和妈妈的不一样,他鼓励孩子大胆说自己的思路,爸爸再说自己的思路,两人来辩论谁的更有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22:3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赣涵妈0608女 实践反馈 睡觉前给我讲了一到整式的题,还问:我讲的地方你还有没有哪里不懂的?还现场考我是不是真学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0:3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赣涵妈0608女 实践反馈20191125 有几天没朗读数学书了,昨天写好作业后9点半,读了完全平方公式109页和110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16:4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赣涵妈0608女 昨晚睡前要看洋葱数学到10点多,带回来的作业也没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2 16:0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反馈20191212 昨天下午开始月考,今天中午回来说数学考砸了,有一题不会写,物理又不是自己的强项。期末前要狠抓朗读数学教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09:2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0106 感觉签了协议,孩子也不跟据协议来做事。前天我上班了,不知道孩子白天做了些什么作业,晚上在写演讲稿,昨天一个早去学校演练了,吃午饭了才回,然后就在弄平板了,不是在玩游戏。快2点了才开始写作业,门一直是开着的,写到晚上10点多,中途有提醒过两次垂直落地,看她的平板放在边上,我说要拿走,她不肯,我坚持了一下她还是不肯,说要查资料,下次写作业前,我得先管着平板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5 08:5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7.15 反馈 昨天下午开始放假,我去上班前告诉她,把要朗读的数学书理一遍,是函数部分做个标记。数学考砸了:80分,考前那天晚上3点睡觉的(同学跟班主任反应的),我回家后就责问她为什么要这个点睡,她说物理几个知识点没搞明白,其实是1点睡觉的。孩子初二学习有退步,特别是疫情以后,一天到晚就想着刷手机,苦口婆心劝导过,收效甚微,依然如故。 今早她6点多起床,我看到的就是一直抱着手机在刷屏,我问了一句:你就是这样度过早上的时间吗?她一直不理我,我看着她不停的刷屏,心里在想我应该说:我看到你一直抱着手机在刷屏。她不理我,我就出去散步了,散步回来看她拿出书在理出函数部分,说看到高中数学好难啊!我问:想读高中吗?回答:想。我问:你觉得自己实力怎样。她思索了好一会也没回答上。吃过早餐,又拿起了手机,我问你不是答应去还手机吗?答:我又没说是几点还。我说开始朗读了,手机给我。这边把手机关机放另一个房间去了,又打开了电脑,我问:为什么要打开电脑。说:我要看洋葱数学。我说先朗读了再看。她不答应,说下学期开学要考试,现在想复习一下。我说没那么快考,先不着急复习。一直僵持着。电脑最后自动关机。她看到没有退路,磨叽了一会,一会说录音笔卡了,趁我去晒衣服,又溜出来倒水,慢悠悠。后面才开始小声朗读,我经过房门口说:朗读要大声。读了没20分钟就啷啷着想瞌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9: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7.17
反馈D3
昨天上午朗读不足2小时,下午状态较好,从54页读到统计部分时问:统计的太容易了,可不可以不读?读得难受极了。答应可以不读。晚上打开电脑做学校发的英语作业,不懂的单词就百度一下。做了大概一个小时,又拿起手机在刷QQ无非就是看一下他们发的说说,然后点个赞,不停的在刷,没忍住吼了她,还说是学生会的事,我说都初三了没有学生会什么事了,我忍你好久了,每天这样刷有意义吗?她很气愤的去洗澡了,睡前向她道歉,问妈妈骂了会不会很难过,说:会。我说:我也很难过。坐在她床边说着说着她就睡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20: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9-赣涵妈0608女
反馈D4:2020.7.19
我在家休息那几天观察了孩子的作息按排,觉得孩子的有效学习时间比较短,除了我要求朗读的数学书外没有其他了,学校要求做的作业都还没开始写,疫情期间,孩子的确没有心思在学习上,以致八年级下学期的基础掌握不牢,孩子还是有想学好的心里需求。我叫她把这个暑假要做的事列出清单,我们按照清单来的制定学习作息时间。先大概列出来几点做什么事,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妥可以调整。昨天爸爸在家陪娃,爸爸说孩子严格按照计划走,我给她一个大大的赞。我下班到家看到的是歪在床上睡着了的娃。昨天开始读九下,读到今天就读完了锐角三角函数,其他时间都在做学校的作业,这两天都是一大早出去骑单车和跑步去了,今天晚上和爸爸去游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21:2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赣涵妈0608女 反馈打卡D4:202007.18 问是继续回滚,还是往高中第一册读,答要往上走,我提示要不要回滚9上,不至于忘的太多还可以加深印象,答应继续滚9上,还不想口述。今天朗读效率不高,用在朗读上的时间较少,下午去体育馆游泳。  反馈打卡D5.07.19 继续回滚9上,朗读了2h,不小心被妈妈删除了数据,今天要提交研学班数学作业,朗读时间不够。  反馈打卡D6.07.20 下午开始朗读9下,爸爸反映读的很认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21:4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9-赣涵妈0608女 反馈打卡D7.2020.7.21 继续读9下,用时2小时。天气较热,状态不是很好。 反馈打卡D8.7.22 继续9下,用时2时30分钟。学校布置的作业被一道数学难题卡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20: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空时采访一下孩子,问问孩子在朗读、阅读数学课本,物理课本,英文书,中文书的体验是怎样的?接龙反馈哦
30.
数学课本读的烧脑,比阅读起来会更容易理解知识点,更能把知识点连接起来。朗读数学第一遍常常读着读着就睡着了,很难,后面回滚就简单多了。读高中的时候就跟没有感情的朗读机器,天书似的照本宣科念。一个字一个字念过去就过去了,不像初中数学念的时候会去思考下一步怎么来的。

物理未开始读。

语文和英语本就是两门应用语言的学科,不管怎么说,朗读都会比阅读效果好上百倍。朗读容易理解,更能记忆。语文和英语只需要仔细念好每个字就可以了,比数学简单多了,不需要过多思考下一个步骤怎么来的。读起来很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20: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9-赣涵妈0608女
反馈打卡D9.7.23
上午结束9上。今天一天用了三个子45分钟朗读。下午开始朗读高一第二章不等式,集合,我说可以选择不读这一章,说自己想读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20: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9-赣涵妈0608
反馈打卡D10.7.29
这几天读高中数学有畏难情绪了,说遇到一些不会读的符号,读到了不等式,就没有往后读了。我建议她去向读高中的表姐求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7 10: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果山高中群:怎样做最好

2019-07-10
“怎样才是最好的”?目前,申爸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昨天,大申跟申爸梳理了两个小时的高中数学,必修四搞完了,必修二搞了一半。申爸仍然没有更多的头绪:对于未学的内容,怎样做最好。不过,申爸早已经清晰地看出来,对于未学内容的梳理,要依靠common sense。高中整个课程内容,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而言,全部挂靠到常识这个东西上面去,已经是完全能够了。举例子:大申早已经猜出来...他们高中物理已经讲过力的分解与合成...平面向量可以任意进行分解,当然不止在直角坐标系中。他去梳理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中的第三节《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这个基本定理是这么说的:

“你别跟我说这个说那个,那个基本定理,是怎么说的?你念就行,”申爸说。大申很为难地说:“它里边有个像‘入’一样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什么像‘入’似的东西?你别管他,先念。等念到了再说,”申爸手上没有课本,看不到写的是什么。大申就念:“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一e二是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阿勒法,有且只有一对实数。到了‘入’了,怎么念,”大申疑惑地问。“什么怎么念,给我看看。”申爸说,大申拿着书给申爸看。“这不是兰布达么。”申爸说。申爸明白了,大申没见过这个希腊符号。这个字母的读音很好玩儿,大申:“嘻嘻,兰布达兰布达。”然后,就不自觉地疑惑地问:“兰布达是什么?”“兰布达就是一个希腊字母啊...就是一个代数符号,可以替代任意的数。跟a、b、c、d一样性质的东西。你把兰布达换成a、b、c、d也一样,”申爸给大申解释。大申显然依然不懂,只是继续念:“实数兰布达一兰布达二,使阿勒法等于兰布达一e一加兰布达二e二。”这是大申他们去唐山游学之前那天说过的。大申完全没弄明白...呃,好多事情。

昨天,该回滚这个基本定理了,申爸让大申陈述一下这个基本定理。大申看着书本,琢磨了一会儿说:“这不就是说,一个向量可以在任何方向上进行分解么?”“对啊!你数学书上的这段话,就是用代数语言,来描述这件事情。你别看书,用代数语言来描述一下试试。”申爸说。大申抬起头,不看书,颠三倒四乱七八糟地说着:“在平面上任意给你一个向量,有两个向量e一和e二,这两个向量不共线,那么,就有兰布达一e一加上兰布达二e二,和这个向量相等。”申爸不管他的乱不乱七八糟,抓不抓得住重点,给大申解释另外一件事情:“随便一个向量,可以随便两个方向上进行分解,这是你的感觉,对不对?这种感觉,叫做‘常识’。课本上的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叫做这个常识的精确的代数表述。理解?”大申:“明白。”明白好吧,接着往下走。

上面呢,是申爸的“一种描述”。事实上,真实的事情并非像上面那样发生的。事实是什么呢?在大申游学前,认识兰布达的时候,昨天大申琢磨了一会儿才说的那个意思,申爸已经明确告诉过大申了:“同一个意思,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你说的任意向量可以任意分解,是你的想法。同样的想法,在必修四里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这样表达出来,叫做代数表达方式。”申爸第一次说这个的时候,对于大申而言,“似懂非懂”,但是,经过五天的弛豫时间,申爸的这句话,在大申那里已经内化了。赶到昨天:大申看着书本,琢磨了一会儿说:“这不就是说,一个向量可以在任何方向上进行分解么?”在这个时候,大申的主观感觉是:自己独立地发现了这个秘密。

就观念而言,从其来源的性质上看,有两种:一种是作为一个陈述,直接为我们的记忆机制所捕捉;另一种是先作为一个场景在头脑中存在,我们的大脑再从场景中让它涌现出来。第一种是外部强加进来的;第二种是内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对于第二种情况,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基本上跟课本有关的观念,在一个人“自主”产生这个观念之前,这个人应该已经听到过这个观念的表述了。只不过,第一次接触到的表述,他并没有动用记忆机制来存储。尽管没有动用记忆机制,大脑还是“雁过留痕”,在头脑中留下了这个表述的印记。经过一个合理的弛豫时间,意识中再次唤醒这个场景的时候,同样的观念自己涌现出来了。在主观上....很久很久以后,让这个人再回忆当年的情形....他坚定地认为,这观念是自己“独立想出来”的。这个,应该就是人的自主意识的来源。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如果你认真跟他回溯他的成功道路,他都会真诚地认为,自己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当时的环境给予的必要帮助和条件,只存在于他的有意识的回忆之前。用更改过的李斌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记忆中的自我只是经过当下的自我过滤后的自我。

我们本人只根据自己的内省,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推论就是:任何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指导十四岁之前孩子的教育,全部都是错的。场景+提示,这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获得所有的观念的原因。当事者的我们,既不知道自己当初的“场景”是怎么建构的,更不记得当时我们获得的“提示”是什么....这些东西,早已经内化,远离我们的意识之外这个...先说到这儿。我们搞不清楚。我们搞不清楚的时候,我们无处可看,只能去看孩子。

很显然,大申还没有涌现出对于“怎样地进行精确地代数方式的表达”的正确观念;对于“代数”,对于指代数的字母,也没有明确的观念。这两个问题现在还都是问题,对于怎么建构场景,如何有效提示,设计合理的弛豫时间....这还需要探索。不提我们本人只根据自己的内省,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弛豫时间是引导和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探索这个关键因素的线索,昨天还有一个例子。申爸让大申进行大回滚:从必修一开始,经过必修四,再到昨天结束的必修二的立体几何部分。大申在回顾必修四的“诱导公式”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诱导公式其实就是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都搞到第一象限里来处理。”什么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申爸一直没搞明白。它为什么叫“诱导”呢?往哪儿“引诱”,向何处“引导”?既然如此,这个观念,肯定不是申爸表述给大申的:你自个儿都不知道,你怎么表述?如果不是申爸,那就是于老师在课堂上表述过这个意思了。

从时间上看,诱导公式至少是八个月之前讲的内容....弛豫时间,远比申爸预先设想的要长。申爸也是第一次从大申这里听说“诱导公式”是怎么回事的。这些个东西呢,本质上来讲,都属于申爸所说的“常识”范畴。那么,“常识”是不是“数学”?这要看我们怎么定义“数学”了。怎么定义,我们暂不去管它。如果是,数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没有完整地“讲述”过“数学”;如果不是,那么问题就在于,对于孩子来讲,在教育理论上,基础不完善。用大申的话来说就是:“你弄这些干什么?考试都不考。”如果在高考数学试卷上,出现这么一道题:“简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本质是什么?”5分。这道题符合现行大纲要求吗?如果一个学生,把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直接写上作为答案,你不算他对?学生写的是“精确的代数表达下的诱导公式的本质”啊!如果参考答案就是“诱导公式其实就是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都搞到第一象限里来处理”的话,不止考完这道题,全国上下就炸锅了;看到参考答案之后,那就不止“炸”的问题了,简直把锅就掀了。“精确的学科化表述”正确而无所指,不落地,这个在考试中如何解决?不知道他们考试研究院的师弟们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怎么解决?这是这个。

其实呢,本质上来讲,申爸一边跟大申梳理未学的内容,一边在想啊:这其实就是在搞一个学科“导论”。即将要讲的这个学科的具体的一个一个的知识要点,它的来龙是什么,它的去脉怎么样;具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它才在“那个点”上深入下去的?孙维刚老师给自己的学生,用了一两年时间来讲的数学史,本质上就是一个“历史化”的数学导论课。这个东西会带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框架和明确的索引,他据以知道“每一颗果实是挂在树的什么位置上”的。如果遇到搞不懂的,他知道“是在哪里没搞懂”。没搞懂不会,没关系,反正总体上知道树的哪个枝条上挂的没弄明白,今天没明白,明天想起来再弄。总能弄明白的。可是,如果没有“问题的精确定位”,一筐压在一起的苹果,你怎么找到那个烂掉的?很快这事儿就过去了。

一个学科,学完之后很久,我们才对其形成“观”...事实是,有很多学科,我们学过就学过了,永远也没有产生“观”。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在没学之前就“观”呢?做得到么?“观”啊,就是“总体的景象”。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意见,“形而上”就是指“物理学之后”。我们有可能在孩子没有学习数学之前,就给孩子感知到....注意哈,只是“感知到”....“数学之后”;没有学习具体的化学之前,就感知到“化学之后”;没有学习具体的物理之前,就感知到“物理之后”.....吗?如果能,事情就简单了:孩子在课堂上具体“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丰富“XXX之后”的过程。学完了,让“观”成形并且细节细腻。如果做得到...我们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来实现?要开发出具体好用的工具,找到SOP才能行。这个...先备忘一下:申爸需要解释一些具体的概念,以及怎么去跟孩子的头脑同步:意象、意思、主题、素材、思路、逻辑(这个讲过了)、理性、能指、所指....要让孩子彻底感知并理解到这些概念,在交互过程中,随时需要用到。建立在具体情境和直观感觉之上的这些概念,不难理解。一旦理解,用起来就非常好用。困难不在于度娘上度来一句“精准”的解释性陈述,困难在于建立合适的情境,让孩子一下子就明白这些术语是怎么回事。先列下来,作为备忘哈...尽管“备忘”了,申爸还是会忘,但记下来总比不记强。

到了这里,我们就可以进入学校教育的那个终极主题,钱学森之问。如果今天申爸没有新的发现,明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回答钱学森提出的这个问题。

今天就到这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16: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果山高中群:四维时空中的线的梳理

2019-07-12
孩子思维行为的特点是什么?我们需要抓清楚这个问题。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这套《中国小通史》,它讲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大申会对它那么感兴趣。

历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对这个体系,比较清晰的描述,可以这么来说:无数的线索,在由时空所撑起的四维空间内延展。这是一种抽象的说法。

举例来说明。在同一时间点上,在不同的地方,发生着不同事情。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同一时间,蒋介石在台北,一边听着开国大典的广播,一边口授给西藏蒋军的电报;在广西,刘邓在规划向昆明进军,解放昆明的行军路线;在新疆,马姓地方官员刚送走蒋的特派员,整理一下仪容,准备接见中共的代表;在黑龙江,一户农民从雪地里把自己家的猪从屋里赶到雪地里,让它去晒晒太阳……

在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也发生着不同的事情。公元1122年,武王灭商之后,封帝尧的后代于蓟。蓟就是北京,据说当初帝尧的后代第一个落脚点,就在现在北京的门头沟那里;到了晋朝,北京改名叫做幽州;公元926年契丹人建陪都于北京,具体的落脚点,就在广安门那个地方。契丹人发源于中华的北部偏东,现在北京这个地方,是他们的疆域的最南端,故那个时候,契丹人把北京称作“南京”;公元1511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就是以前契丹人的陪都“南京”。金国的疆域比起以前的契丹人,更加靠南,北京这个地方,就变成了金疆域的中部,故金人把北京称为“中”都。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把统治中心也迁到了北京,称作元大都;1421年,明永乐大帝朱棣,正式把明首都从今南京迁到今北京,紫禁城成形。后来的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沿袭明朝的制式,一直把北京作为首都,直到今天。

同一个人,他出生,受教育,游学,生活直至死亡,他的一生就在四维时空中留下了一条曲折往复的线。我们以杜甫为例。公元712年,杜甫生于河南巩县;717年,杜甫5岁,曾经到郾城看公孙大娘舞剑器;718年,杜甫6岁,开始学作诗文;730年,杜甫十八岁,游山西,曾经到过猗氏县;731年,到苏浙沪那边游学;736年,跑到山东去;741年,去了唐东都洛阳;745年,杜甫再游齐鲁;746年,去了西安;755年,安史之乱始,杜甫从西安跑出去逃难,多年辗转多地,最后逃到了成都;763年,在成都,杜甫写出了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多年辗转,洛阳终究没有回去,杜甫于770年,“寓卒于潭岳间”,最终“旅殡岳阳”。

杜甫如此,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历史人物、事件,它的发生发展轨迹,都是在四维时空中的一条线;历史上任何的一项政治制度,沿革,也都有它的起源,发展直至终结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在四维时空中留下了一条线。这里所说的“线”,在现实的历史中,其实是没有的。它只存在于后人的头脑中,是一条条虚拟的逻辑上的“线”。从历史记录中,梳理出这些线,就成了在中国传统的智力生活中训练逻辑思维的手段。

我们的传统跟希腊-罗马传统不同。我们的文化中,没有产生出他们那个传统里严谨的形式逻辑,我们教育传统中只有“历史逻辑”,一代代地,用这个来建构精英阶层头脑中的宏观图景。这个做法,有个好处:它可以让后人……精英阶层中的每一个人……在建构宏观图景过程中,皈依传统。这是中华传统和文化从未间断,越走越强的基础性保障。一直到今天,这个传统做法,依然可以让我们给孩子建构强大的宏观图景。之所谓“读史使人明智”。

这个……1949年10月1日……先不说这个。这里扩展几句,再回来接着说哈。

咱们花果山,从“教育”的角度看,咱们不搞“西化”,遑论全不“全盘”的问题。我们坚持做好自己,以我为主,延续传统,把西方好的东西,同化进来就是了。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在申爸看来,西方的那个一神教传统,加上过分地对个体的强调,导致他们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其实呢,如果西方的那个文化,没有一个附加的天外来客般的额外恩惠,他们一直到今天,还会像十四世纪马可·波罗那个时候一样,以无限的崇敬和景仰,来看待中华这个文明以及它的物质财富。

他们的那个额外恩惠,就是工业文明。工业文明之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就如同石油之于沙特阿拉伯,是脚底下以外冒出来的额外恩惠。于我们,所不同的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我们是学不来的。而他们的那个工业文明,我们是可以学来的。不但可以学来,还会弄得比他们还好。我们这个文明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文明,更是一个善于吸纳融合的文明……多神传统么。耶稣来了,顶多就是多拜个耶稣菩萨而已,不跟他们做你死我活的顶牛冲突,而是同化……

现在呢,我们在工业文明方面,即便没有比西方的发达国家“做得更好”,也是走在“做得更好”的路上。他们的额外恩惠带来的优势,已经威胁不到我们了。中华民族经历了200年的动荡之后,我们找到了窍门,学会了工业文明的关键,我们又回到我们自己的传统上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他们威胁不了我们,他们就开始自己相互威胁自己了。妈妈们看世界地图,欧洲那个支离破碎的版图。今天的欧洲就是明天的美洲。这是他们的文明基因多带来的必然。天生,必然如此。

这是这个……回到1949年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在中国,在全球,发生着无数的事情,对吧?把一段时间里,在不同地理位置上发生的事情,搞到一块儿,梳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历史书,叫做断代史。“断代”可以断任何一个时间段,小到一天,大到一年,一个世纪,一个朝代……都可以断开来梳理逻辑。举一些咱们会用到/或者可能会用到的通俗断代史书: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王树增的《1901》《1911》等。

北京是一个地方。把这个地方有史以来发生的事情,搞到一起,梳理它们在时间线上的逻辑关系,这种历史书,叫做“地方志”。咱们有以前韵爸推荐的各个省份的地方志,你们妈妈在里边选取你们各自省份的买来给孩子即可;北大历史系编的《北京史》。

以一个人一生为线索梳理出来的“历史书”,就是人物传记啦。比如说,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人物传记浩如烟海,可选的很多,看孩子喜欢哪个方面的。

梳理一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整个发展过程的历史书,也非常多。我们肯定会需要王树增的《朝鲜战争》《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

补充一下:按地理区域来组织资料,还有一类很特殊的书,我们基础三百里边有,比如说埃米尔·路德维希的《地中海:传奇之海》《尼罗河:生命之河》,房龙的《太平洋》等。

按照一个事物,来梳理它的来龙去脉的书,也有很多。咱们基础三百《新知文库》里的书,很多都是这种类型:梳理香料;梳理阿司匹林;梳理香烟、毒药、茶、生物武器、瘟疫、血液……

申爸给个《新知文库》的目录来,妈妈们自己看吧:
1  证据: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
2  香料传奇:一部由诱惑衍生的历史
3  查理曼大帝的桌布:一部开胃的宴会史
4  改变西方世界的26个字母
5  破解古埃及:一场激烈的智力竞争
6  狗智慧:它们在想什么
7  狗故事:人类历史上狗的爪印
8  血液的故事
9  君主制的历史
10 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
11 隐疾:名人与人格障碍
12 逼近的瘟疫
13 颜色的故事:调色板的自然史
14 我不是杀人犯
15 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
16 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
17 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
18 口述:最早发现北美洲的中国移民
19 私密的神话:梦之解析
20 生物武器:从国家赞助的研制计划到当代生物恐怖活动
21 疯狂实验史
22 智商测试:一段闪光的历史,一个失色的点子
23 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希特勒与“林茨特别任务”
24 茶:嗜好、开拓与帝国
25 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26 阿司匹林传奇
27 美味欺诈:食品造假与打假的历史
28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
29 战争的文化
30 大背叛:科学中的欺诈
31 多重宇宙:一个世界太少了?
32 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
33 咖啡机中的间谍:个人隐私的终结
34 洞穴奇案
35 权力的餐桌:从古希腊宴会到爱丽舍宫
36 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
37 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
38 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
39 为什么不杀光?:种族大屠杀的反思
40 伊索尔德的魔汤:春药的文化史
41 错引耶稣:《圣经》传抄、更改的内幕
42 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中的性、道德及演变
43 穆斯林发现欧洲:天下大国的视野转换
44 烟火撩人:香烟的历史
45 菜单中的秘密
46 气候创造历史
47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层的教育
48 死亡晚餐派对
49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50 破窗效应:失序世界的关键影响力
51 违童之愿:冷战时期美国儿童医学实验秘史
52 活着有多久:关于死亡的科学与哲学
53 疯狂实验史II
54 猿形毕露:从猩猩看人类的权力、暴力、爱与性
55 正常的另一面:美貌、信任与养育的生物学
56 奇妙的尘埃
57 卡路里与束身衣:跨越两千年的节食史
58 哈希的故事:世界上最具暴利毒品的内幕故事
59 黑色盛宴:嗜血动物的奇异生活
60 城市的故事
61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62 水果猎人:关于自然、冒险、商业与痴迷的故事
63 囚徒、情人与间谍:古今隐形墨水的故事
64 欧洲王室的另类史
65 致命药瘾:让人沉迷的食品和药物
66 拉丁文帝国
67 欲望之石:权力、谎言与爱情交织的钻石梦
68 女人的起源
69 蒙娜丽莎传奇:新发现破解终极谜团
70 无人读过的书: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追寻记
71 人类时代:被我们改变的世界
72 大气:万物的起源
73 碳时代:文明与毁灭
74 一念之差:关于风险的故事与数字
75 脂肪:文化与物质性
76 笑的科学:解开笑与幽默感背后的大脑谜团
77 黑丝路:从里海到伦敦的石油溯源之旅
78 通向世界尽头: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故事
79 生命的关键决定:从医生做主到患者赋权
80 艺术侦探:找寻失踪艺术瑰宝的故事
81 共病时代: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惊人联系
82 巴黎浪漫吗?
83 时尚与恋物主义
84 上穷碧落:热气球的故事
85 贵族:历史与传承
86 纸影寻踪:旷世发明的传奇之旅
87 吃的大冒险:烹饪猎人笔记
88 南极洲:一片神秘的大陆
89 民间传说与日本人的心灵
90 象牙维京人:刘易斯棋中的北欧历史与神话
91 食物的心机
92 当世界又老又穷:全球老龄化大冲击
93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灵
94 度量世界
95 绿色宝藏
96 牛顿与伪币制造者
97 音乐如何可能?
98 改变世界的七种花
99 伦敦的崛起
100来自中国的礼物: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一百年
101筷子:饮食与文化
102天生恶魔?纽伦堡审判与罗夏墨迹测验
现在,《新知文库》已经出到102种了。

我们呢,很难像前面那样,给孩子说明白什么是“四维时空中的线”;怎么梳理这些线;梳理这些线,就是“研究”。只有让孩子们自己读完了上面这些书之后,他们自己有了直观感受,自己体会到什么是梳理,什么是“研究”才行。

在所有历史书中,最像历史书的,就是所谓的通史了。本质上,通史是怎么个事情呢?它其实是选取几个领域作为线索,刻画它们在整个时空框架中的线条的。每个线索都要理清楚,还有好多根,它们相互交织影响……通史卷轶浩繁,这是肯定的。写起来非常费劲,这也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通史这种东西,它写出来,肯定是为着解决非常重大的问题才去干,对吧?在以前,通史都以政治为主题,费大劲写出来,是为了这件最重要的事情服务的。

《中国小通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不以政治史为主题的通史。政治史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问题是,对于十四五岁的孩子,政治这个话题,还谈不上。他无法理解……还没有更加深入的社会经验,谈何政治?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们而言,重大历史事件、著名战争、科学发明、民族关系、文学艺术、生活习俗、中外交流和名人活动这些主题,他们勉勉强强可以试着去理解了。

唉!《中国小通史》就是以这些主题为纲,去四维时空中梳理线索的。在语言上,《中国小通史》并非学术著作,语言采用的是通俗易懂的那种类型,没有长得断不开,压得人胸口疼的那些严谨的学术性词句。

前天,大申把《秦汉》读完了,申爸让大申从剩下的15本书里自己挑,接下来看哪一本。申爸建议看《春秋》。大申趴在书架上,仔细地挑了半天,拿一本走了。过了好一会儿,申爸想起来去看大申。申爸以为大申挑了《春秋》,一看不是,他挑了《三国》。申爸:“不是跟你说看《春秋》吗?”大申眼睛盯着书,头也没抬:“我就看《三国》,咋啦?”《三国》就《三国》吧,只要他自己乐意。

可为什么《三国》?这个事儿,跟八年级程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有关。八年级一整年,程老师布置了一项“长长”的作业:逐回缩写整部《三国演义》。大申等于是说读了一年的《三国演义》。前天,大申把《三国》看到了49页,昨天,从早上爬起来就坐在被窝里看,一直看到下午四点钟,把一本书看完了。

申爸跟大申说好了的,这个暑假,大申只要每天阅读纸书两个小时,每天拿出两节课梳理下个学期所要学习的课程,剩下的时间,都归自己支配。他自己支配,又能干啥?无非是刷手机,玩电游。

昨天是最近一年以来,第一次“干正经事儿”的兴趣,压过了玩游戏。在大申的头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够让读通史中的《三国》,压过玩电子游戏?能够让大申兴致勃勃地阅读《中国小通史·秦汉》呢?我们需要再一次回来,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大脑。

退回到人类学的层面看,有三类事情,是固化到我们大脑中,确定会引起自身愉悦感事项。用同学A的话说,这些是硬软件:一类是跟生殖、性相关的事情。这件事情确保一个人类个体可以繁衍后代;一类是跟体育锻炼相关的事情,这类事情可以让一个个体在物理上保持存在,比如马帮跑马;最后一类,是跟智力相关的事情,这类事情可以让一个个体更加适应环境,个体生活的质量更高。这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这三类事情所引发的兴趣,大都借由情绪来自我实现的:从前,做同样的事情,引发的愉悦感,带来了愉快的情绪。当下,由情绪引导,不自觉地去做类似的事情。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它们借助人类的社会化本能来实现兴趣:比如说,孩子们喜欢玩游戏,更喜欢跟同学联机玩;女人们的聊天儿瘾。啊……男人也一样有聊天儿瘾哈……

我们所关注的,最有价值的是第三类:做跟智力相关的事情。反正是,硬软件保证一个人类个体三件事:活着、活的更好、繁衍后代。我们从这三件事中,挑出那件让我们“活的更好”的自然选择出神经机制做文章就对了。

暂时先说到这儿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16: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果山高中群:申爸谈敏感期建构价值观和自信心

2019-07-14
接着说哈。其实呢,资料匮乏还不是没搞好中国现代史的真正原因。现在回想起来,真正的原因在于,申爸当时太矫情了。这个也是“有情可原”的:在十岁以下,孩子具有充分的“可塑性”。这意思是说,那时候,你妈妈想让孩子喜欢上什么,他就会喜欢上什么。举凡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古今中外...所有由文字记载的领域,妈妈想让孩子喜欢上,孩子就可以喜欢上。这里面有一些简单的技巧,也非常容易掌握。比如说,当初,申爸忽略了文言文,没有给到大申。等申爸想起来,大申都快十岁了。没关系,申爸经过简单的调整,就让大申如醉如痴地听起《史记》的原文来了。你妈妈想什么是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申爸给这个事情害了。赶到申爸想把中国现代史给进大申的时候,大申已经十岁多,申爸以为“还跟以前一样”...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大申当时表现出强烈的对于古代史的兴趣。那么厚的专业的中国断代史,你比如杨宽先生的《战国史》,林剑鸣先生的《秦汉史》,大申拿过来,兴致勃勃地从头读到尾。看得旁边的申爸都目瞪口呆。那个东西,可不是容易读的。可大申就是喜欢看!事实上,申爸已经达到了目的...你只要继续给任何的中国古代史的书籍即可。能读到专业的中国断代史的程度,基本上就没什么不可读了。可是,申爸没有。申爸以坚定的毅力,坚决地要把现代史给大申给进去;大申那边呢,以坚决的态度,不接受。

历史尽管都是历史,但现代史完全不是古代史。对于孩子而言,它们是两回事。申爸没有与时俱进,跟着孩子发展的脚步,及时调整:想要的不给,不想要的硬压...顶牛了好长时间,赶到申爸明白过来,再给古代史,大申已经“什么书都不读了”。好可惜。一个靠孩子童年时代神经系统发展的自然红利而“一定会有”的终身兴趣,就这样跟大申擦肩而过。这个红利没有巩固住,造成了后来大申那里,教育上的无穷麻烦。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

花果山的第一拨孩子,就大申一个。错过了,也就没办法。第二拨孩子妈妈,要吸取教训:孩子到了十周岁,喜欢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妈妈千万不要矫情,要给,大量地给。把红利巩固住。一旦过了十岁,“广博”这件事情,就没这个事情了。那段时间,把深入的兴趣,拿到手,这是最要紧的。

花果山的第二拨孩子,基本上还是按照申爸当初的设计,应该对历史感兴趣....历史非常重要,你妈妈的孩子只要到了现在大申这个年龄,需要建构大图景了,妈妈就体会到了。这个设计是不错的一个设计,但不是最好的。

第三拨小柴鸡到了十岁的时候,我们期望宝宝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数学感起兴趣来。数学比历史更加有价值!当然了,小柴鸡们有可能同样也对历史感兴趣...文理双深刻兴趣于一生:我们拭目以待。数学历史,一理一文,两者能否双剑合璧,这是对小柴鸡妈妈智慧的考验。咱们四五年后,看结果。咱们拭目以待。

妈妈们注意哈:我们真正的着眼点,并非具体的这么两个“学科”,我们的着眼点,在于这两个学科带给孩子思维发展上的益处。就目前来讲,申爸不认为还有任何别的学科,益处可以大过数学和历史的。拿下排在第一第二的两大领域,对于锻炼出孩子良好的思维,足够足够的了。

比照第一条分界线之前的孩子,处于第二、三条分界线之间的孩子,他的思维有什么特点呢?随着前额叶的发育,孩子小头脑开始能够处理“进深”的问题了:在发展的时间线上,先后不同时期,对于同类主题留下的“痕迹”,可以串起来。第一分界线之前,孩子的兴趣来源于已经建构起的“痕迹”的点,被再次激活;现在,激活一串点,成为孩子兴趣的跟源。从点,发展到了线。从环境中随机地抓取,小宝宝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大量的“印迹”...巨大量的散点。第一分界线之前,只要形成散点的资料被环境再次重现,散点被激活,孩子就产生兴趣;过了第一分界线,散点开始连线。一条线被激活,孩子就产生兴趣;到了第三分界线,如果环境中的资料,把大脑中具有空间立体结构的散点群激活,就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就是现在,大申在读中国小通史中的《三国》,大脑中所发生的事情。

事情不仅仅限于此。大脑前额叶发育基本成熟,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开始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孩子主观上,努力去做那些他的头脑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努不努力去做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是另外一回事。到了十四岁,第二分界线之后,孩子努力去做了;但可惜,一般做不到。孩子陷入想做却做不到的矛盾中。这个时候,有一个先决条件:孩子的头脑,凭什么决定一件事情,有没有价值呢?凭借此前,在青春期最一开始,建构起来的价值观。必须先有价值观,接下来,才谈得上价值判断。

《论语》在我们的中华文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具体表现,就在于,在孩子价值观建构成型的敏感期,给孩子一部《论语》,价值观就有了。当然了,价值观也决定着在不久的将来要成型的人生观。因为有了《论语》,三观中最容易搞掂的,就是价值观。咱们花果山,在过去四五年时间里,《论语》是一个核心,我们一直在围绕着它打转转。第一拨孩子在这个事情上,都没有闪失,接下来的第二拨孩子,妈妈要保证在这个核心上,万无一失。遑论未来的小柴鸡们。

说到这儿,申爸想起来一件事情,@12-001冀-西妈0210G @8-新童妈0504B。昨天,申爸照旧辅导大申梳理高中数学课程,申爸发现,孩子对于如何读书,根本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这件事情,当然非常重要。但是,等到高一再解决,有点儿晚。这个事情,应该初二解决!你们商量一下,怎么把群里下学期上初二的妈妈们,都抱进来。申爸以前讲的内容,让妈妈们去“未名1988”公众号里面补就好了。还有,就是这里讲的,大量地涉及到小柴鸡和现在小学初一的妈妈们...把“未名1988”全花果山推吧:走到现在,申爸讲的东西,小孩子妈妈,根本做不了。这跟咱们最一开始的假设不一致。最一开始,我们担心小孩儿妈“知道了”,自己瞎做。现在,具体实施措施不断地在大申这里浮出水面:从具体措施来看,小孩儿那里,根本无法去做!让妈妈们都看一看现在讲的内容吧。不需要隔离了。

回来接着说哈。申爸呢,对于花果山培养孩子的目的,一直是比较游移的。这可以理解,你妈妈想一想,你自己培养你自己宝宝的目的到底在哪儿?目的之所以称作目的,需要满足可实现性,可衡量性,明确性,现实性,还必须有deadline,说我到了孩子某个年龄,一定要达成什么。你妈妈只要想一想这个问题,就发现它的困难之处了:你能给出的,只能算一个“愿景”,它不符合目的的Smart原则。

在大申很小的时候,申爸就确定了培养的目的是:能想到,能做到。表述非常简单。三观当时是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的。申爸重视三观,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但是,三观的建构,跟申爸确定的目的,并无矛盾。它们是一致的,只是三观更加具体罢了。

在能想到能做到之外,申爸还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培养自信心。自信心这个目标,跟能想到能做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跟三观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申爸一直也没想明白:想着想着就乱套了,梳理不清楚。这个梳理不清楚,可能跟大申的年龄“还没到”有关系。如果申爸能够如愿在大申那里实现这个目标,申爸可能就看清楚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搞不清关系,申爸就把“培养自信心”,作为一个附加的单列项。严格来讲,我们并不知道“自信心”是什么。这是又一个“我一直以为我知道,直到有人来问我”,我才知道我不知道的问题。尽管我们不知道自信心是什么,但申爸觉着,申爸确实知道,怎么做,能够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呃...这个...为了不致引发混乱,申爸还是要给自信心一些描述性解释。给场景,以便能跟妈妈们做到“一致化”。

对于申爸来讲,在孩子教育这件事情上,是没有Nature and Nurture之分的。先天后天之争,不存在。Nature所解决的,只是最基本的问题:要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只有极个别的特性,才归入Nature之列,比如说,黑人人种基因决定,让他们更擅长体育运动,因为他们的基因让运动纤维的红肌,更加健壮;梵高的眼睛,可能有天生的缺陷,他的眼睛对于蓝光不像普通人一样敏感。他不正常,看东西缺少蓝光,看上去都是金灿灿的....我们正常的人做不到。除了这类,其他的,全部属Nurture之列。后天的。就连很高的智力水平,普通人认为这是基因决定,上帝恩赐的东西,申爸也认为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如果谁要是坚持那是上帝管的事儿,申爸会毫不客气地告诉他说:“我就是上帝!”在申爸这儿,没有上帝。一切全部操之在我。这个场景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申爸叫它“自信心”。

“自信心”是这么样的一种心理机制...它可以让有自信心的人,在人群中,很快就分辨出谁还有同样的心理特点;当然,这话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无非就是谁没有自信心,装逼。这是一种感觉,妈妈们知道么?你只要接触三两下,这种感觉自己就产生了。申爸曾经很多次试图把这种感觉“质量化”,说具体凭借对方的什么特征,产生这种感觉....无法做到。

在社会交往中,自信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人组织和领导能力的基础性心理构件。基本上来讲,有自信心的人,跟有同样心理构件的人,相互之间不“踩”。事情是这样的,如果申爸遇到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申爸马上想到的就是:诶,我怎么也没想清楚的那个问题,终于遇到懂行的人了。赶紧请教;其实呢,对方也同样心理。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去踩对方”的倾向发生。但是,缺乏这种心理构件的人,就不同。如果他是一个平静的人,那还好,大家相安无事;有一类跟自信看起来相似的心理特征叫做“自负”,这种人麻烦,他老想踩你。其实呢,自负跟自信,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完全不同的心理。自负的人,就像一个空心的大白萝卜,看起来白白胖胖,很大很水灵,其实心儿是空的。如果白萝卜踩申爸,不逼仄的话,申爸看不见。其实,确实也根本不看;如果逼急了,申爸就不动声色地给他一刀,当然是照着最空的地方来一下。心灵很受伤。这玩意儿也奇了怪了:你见到一个人,就想比人家强,压着走。这一种什么鬼怪心理?就不能正正常常平平等等地相互交流说话儿?

成年人什么样儿,申爸一点儿也不在乎。我们呢,这里说的是孩子哈,并且,对象是“自己的孩子”。你任何一个妈妈,也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产生自负的心理,最好,是产生自信的心理,对吧?

这是一个场景。自负这个东西,非常害人不浅:你的孩子,将来长大,要是自了负,那当妈的现在就可以想见,这会对孩子未来社会生活,造成多大的负面减损。其实吧,这个事儿吧,如果自信和自负,只是发生在一个小的社会群体中,还真好办;问题在于,申爸发现,任何一个人,他不自信,就会自负!不白就黑。这TM在教育上,事情就严重了。这就如同小学孩子的写作业习惯,他没有在关键期养成放了学先把作业写完的习惯,就养成了写作业不拖到最后不写的习惯。非此即彼。写作业拖的习惯一旦养成,妈妈就会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注意哈,这是申爸所谓“自信”的第二个场景。

第三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是没做过,第一次做,我们就不知道自己现在前进的方向到底对不对,手底下干的事情,会不会“起效”。你在一个没水的地方挖井,抠多深也不出水呀,对吧?那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最好的方式是赶紧换地儿。可问题是,要是地底下确实有水,你老是换地儿,抠了无数口浅井,你还是一无所获,对吧?现实生活中,最难最难的,是你要有信心,说这个地儿我一直挖,总能挖到水;更难的,是说我怎么决定“这地儿没水”,赶紧换地方。这个场景,跟自信心高度相关。如果没有自信心,人生中任何的重大成功,都将不可能。

注意哈,“自信”是日常用语,环境赋予了它非常多的内涵。咱们呢,不管其他的那些内涵,我们只是针对上述三个情境,来建构孩子的自信心理。自信心怎么建构。有关自信心,有一个基于直觉的流行广泛的错误认识,就是认为,一个孩子,他如果成功,他就会自信。自信跟成不成功,相关系数是零。自信跟一个孩子,在关键期...也许是敏感期....他能够感知到自己能够自如行使自己的意志,高度相关。这个是说,“我想做成什么,我把它做成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孩子自信敏感期,他就有自信了。

“成功”这个事情啊,它是一个价值判断,对不对?所有的价值判断,都是依赖于主体的价值取向的。不同的主体,有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吧?故而呢,同一件事情,发生了,不同的人,对它的判断肯定是不同的。比如说,大申希望他中考的数学能够考到92分。如果到了92分,他就认为他“成功了”。可是,92分这个分数,对于济源来讲,是不可接受的巨大失败。最后,大申考试中心网站上的数学分数是87分。这个分数,不是卷面分,还要有各种测评加进来,最后形成的一个折算分数。大申看到这个分数,就趴在电脑上用Excel在那儿算。最后,大申算出来说,他的卷面分应该是88.7分:“我哪儿丢了3分呢?不可能啊!应该全对的。”大申注意力,全部都放到了“我想做到的,做到了没有”,至于,92分是否是个已高分,87分是否是不可接受的....大申根本不考虑这些。

既然一个孩子的主观意图是否被自己落实到位,是让敏感期的孩子产生自信的原因,那么,妈妈们如果想建构孩子的自信心,就必须等到孩子有了主观意图,并且心智发育到自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主观意图,还能自我评价,两者之间的差距的时候,才行。这个年龄,以前申爸是没有搞准的。那时候,申爸以为是12周岁以后。但实践下来发现,根本不是。那时候,太小了。这个时间应该就在大申现在的这个年龄。

自信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心理特质,这个制高点,无论如何要拿下的。这在大申刚入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处于申爸的战略规划之内,从未有任何动摇。要建构孩子的自信,就需要有具体的场景。没舞台,戏是没法儿演的。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讲,现成的场景,就是学习喽。这里边,就有个问题在:如果大申的考试成绩,一直优秀,名列前茅,每科一考就是95、96、99、100的,那么,用来建构自信的空间就将非常逼仄:你提高一分两分儿,根本没感觉。并且,你稍微搞不好,敏感期没提分儿,反倒掉了一分两分儿,这就南辕北辙了。要想给自信的建构留出足够的回旋空间,就一定得让大申平时的分数低。越低,回旋的空间就越大,到了敏感期,就越容易。但是,另外一边的压力也在:大申考分如果太差,你连高中都考不上,那就毁了。并且呢,申爸必须在孩子十四岁的时候,找到有效提升孩子考试分数的有效手段。否则,你就自己给自己搞出巨型翻车事故了。

话说,去年的此时,申爸压力巨大。于是决定,暂停所有的花果山活动,闭关。申爸必须在这一年内,找到提升成绩的有效手段,并且开始实施。这是自己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了。

先说到这儿哈,回头再接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6 19:45: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录作业的过程:2022年1.3 A-赣涵妈0608女十 昨天跟孩子记录作业(带回要部分已做的作业,其中数学篇子两张、英语篇子一张、历史篇子一张,详情记在表格里。)元旦三天假(实则两天半)作业多(数学、化学、英语、语文各两张篇子历史、物理、地理各一张篇子,这么多作业娃叫嚷着没时间培我一起记录),她要边写作业边跟我一起记录,我为了能让她也看着自己的作业很多时候装不懂,她说你怎么连对错都看不懂呀,,通过交谈知道孩子学习压力大,每天的作业多到熬夜都写不完,不会做的题宁愿抄同学的也不敢空着,怕老师叫去问话,我问她有没有被叫过,她说她目前没有,她同学有被叫去办公室挨批。孩子边说边哭着的。我说如果你想把写作业的效率提高,申爸说过做清对可以提高写作业效率,她说:难道这本书就是为了让我在里面找我教材里有没有的概念和其它,你确定我不需要拿笔记录,你觉得这样过一遍有效果吗?这多浪费时间呀?就这样过一遍我啥也没记住,有什么用呀这样!我说:你只有连续的去做了才知道他的好处,现在你就是做过两次清对,你当然还不知道他的好处在哪?只有边做才知道问题在哪。如果觉得时间不够我们就先一门一门的清对吧,如果做顺手再加其他了。今天返回学校她本来带了化学的教案,我觉得目前她化学在班里两次考试都是第二,数学倒离她的期望值远,我说现在还不想把数学提上去吗?试试清对数学吧,看能不能用有帮助。她同意了,因为我在市里进修学习,为了这边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辅导孩子这边就松懈了一阵没赶上,孩子也是,表面答应,暗地十分抵触。现在她把教案带去学校就是一个向好的信号。拭目以待,加油! 陈述数学:没 捋古文:没 清对:没 其他感受:孩子自愿迈开清对教案第一步。 是否请假:否 作业内容:今天没有完成花果山任何一个项目,答应明天清对教案。 记录作业的过程:没 统计作业情况:14 陈述数学:没 捋古文:没 清对:没 是否请假:是 作业内容:清对教案 记录作业的过程:2021.12.24 A-赣涵妈0608女10 我在市进修学习告一段落了,有又时间回来反馈。还是花果山好,我几次掉线不在状态自己又转回来了。 娃这周没回,上周有回家有清对教案(终于肯主动找我要清对了,记得第一次清对时还是对目录上,娃就哇啦哇啦说这哪跟哪呀,你这个是高三时候复习的好吧,版本都不同怎么对,我说没关系你找到相同的就行,别的不要求,书没带回来就凭印象告诉我教案里哪些跟教材是相同的,其他还没学还不知道。后来很多次都是说,跟我清对的话作业就写不完了)。后来一直在提醒自己时不时要提醒她把数学书带回来,什么时候有时间就什么时候来清对,高中的孩子还真是想把习学好,她老跟那些参加竞赛班的同学比成绩,觉得自己没优势,所以经常熬夜写作业。 上周我说要清对课堂上老师说的内容到教案上找找,她说:老师没上课,就让我们自己看书。我说也可以,就是你自己通过看书哪些掌握了,哪些还没理解透。她就拿着教案和课本在找书上哪些话教案上都有,也顺带把不理解的地方都读了几遍,后来就开始陈述例题,自己选择了课后一题习题陈述,又讲解了一题篇子上的习题,听她讲的还蛮顺畅的可是却对不到自己篇子上的答案,她理了一下还是没找到问题。好奇怪啊为什么会这样。下次回来还要问问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20 15:0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1A-赣涵妈0608女反馈 在市里进修学习,今天还上了一天班,下班后才赶回县里,舟车劳顿的把昨天看了的“本”字忘的差不多了。明天继续本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6 17:11 , Processed in 0.07813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