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这个要背熟练呐!跟孩子谈:今天20分钟,是做盲算,还是大声背乘法口诀?刚开始的孩子,一般喜欢选背乘法口诀。要正着背,倒着背(乘数和被乘数倒过来),随便从那一句开始继续背...全都背熟练。 接着说那个物理什么的....说到哪儿啦?都说了些什么了....很明显,像申爸那个同学那样的人,我们身边俯拾皆是。只不过,一般“病”犯得不那么严重罢了...也许可以说,他没机会去把那么严重的毛病,表现出来给更多的人看。这些人呢,各有特色的同时,也有共性,那就是:做不成一件事情。当然,写“文章”除外,他们就会“写文章”。可写文章,严格来讲,也算不得“做事情”,你不过是把嘴巴说的意思,换个方式,变成文字写出来罢了。申爸所说的做事情,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做成功事情。 我们退回到原点,看我们花果山培养孩子的目的:我们要培养智力建构良好,具有行动能力能做成事情的人。你去仔细思考,申爸那个同学,很显然,他的头脑里的世界,是分割成相互不相联系的几个孤立区域的,他的实际日常生活肯定是一个;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是一个;他对汉唐盛世的想象是一个。这三个东西,相互不联系,孤零零儿地三个就三个,造成他的发言,跟癔症病人的梦呓似的。我们花果山要培养的,肯定不是这样的人。连一点点这样的“味道”最好都不要有。我们的目的,根本不是说要培养“高分儿”的孩子。那哥儿们儿高考分很高的,人家也是他那个市的状元,好几百万人口的一个相当不小的城市呢。 这没啥可奇怪的,申爸的北大清华同学,个个都“状元”。天上掉下块石头,砸死一堆“状元”。可是,你这个事情:好几百万人,千挑细选,最后挑出了这么个废材出来,这也真够奇葩的了哈!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跟好多孩子不擅长物理,要好费劲,花好大功夫学些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这些课程,我们咂摸咂摸,总有些“相似”的味道... 它们之间,相似的根源在哪里?物理化学本来就是研究我们身边物质世界的现象,现象背后的规律的学科。要不是大申在成长过程中,把事情历时地展开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申爸还真想象不出。你看大申,他看《大秦帝国》,看到商鞅当大良造,就要知道大良造是什么官儿。对于他来讲,如果告诉他大良造是一个国家具体执掌行政和军事的最高领导人,他就不满意;告诉他相当于习近平和李克强合起来的职责,他立马就满意了。对于大申来讲,疑问一定要拉“近及诸身”,他才满意;他这样的思维定势,也诀就决定了他对各个学科感兴趣的方式,他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