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21|回复: 0

[申爸指导] 【花果山菜园子:阐述抽象思维】---2022.11.0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8 22: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2-11-8 22:27 编辑

花果山菜园子:阐述抽象思维

2022-11-07
回到菜园子哈。

粤-元元爸0611男十住校
2022年11月6日实操小结
一、本次因为疫情,在学校封了两周,昨天下午回家实操。

二、数学用的是作业本,《课程测试》从第一到第十六节。每节共14道题,一共224道题,捋了第3遍和第4遍。第3遍是60分钟,第4遍是25分钟,基本上是一分钟9道题,狂飙突进。主要的原因,孩子自己总结说是,一是熟练,二是总结。所谓熟练就是一看到题目就知道这道题在考啥,用什么方法、思路去解决;所谓总结就是,一看1到7题都是考集合的性质的,或者1~9题都是用作差法比大小,可以多题一解,效率就大幅提高。这种总结完全是在一种熟练的情况下自发出现的,这正是我想看到的好现象。

三、物理,因为作业没带回来,就用53,捋了两遍,今天上午第二遍,160道题,用了9分钟。应该是有了前面捋数学题的经验在物理上,进行大幅的总结和提炼、抽象、概括,所以效率大幅提高。

四、以前我一直想要教会孩子的概括和总结能力,效果一直差强人意。这一次通过大量、快速地捋题目的思路,终于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孩子也看到自己吭哧吭哧学了两个月的物理,9分钟就讲完了。
妈妈们看元元爸的小结。

申爸呢,在高中阶段,关于孩子的思维的发展,有一系列的发现。其中,最要紧的,就是有关于孩子的抽象思维入门的发现。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讲,孩子打14周岁开始,他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敏感。在这个敏感期中,孩子成长的首要主题,就是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这个主题之下,教育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如何把能够稳妥地让孩子产生概括的能力;另一个是如何才能让孩子获得总体感。总的来讲,高考考察的核心目标,就是孩子思维发展的水准。当然了,我们把它叫做智力发展水准,也未尝不可。一般来讲呢,我们借助实现良好的思维发展的工具,有两个,一个叫做数学,另一个叫做语文。

所谓抽象思维的能力,站在神经生理的角度来看,无非就是大脑要学会自己对自身进行操作。在14岁之前,孩子大脑的操作,主要是针对外界的刺激进行的。到了14周岁,随着孩子前额叶发育的逐步完善,它开始试图对大脑的其他部分进行操作了。我们借助语文和数学这两个工具,帮助孩子获得前额叶对头脑的其他部分灵活操作的能力。如果抽象出一个粗略的模型的话,可以把头脑中业已存在的所有的神经回路,全都看作处在下层,孩子到了14周岁,上层出现了一个前额叶。前额叶俯视浩如烟海的下层神经回路,负责在思考的时候,把主题相关的神回挑出来,点亮它们,形成一个全新的被点亮的神经回路群。这个被点亮的新群,自己就会涌现出无数的感受和观念。事情的关键在于说,你怎么做,才能够让前额叶找到所有主题相关的神回,并把它们点亮。

这个模型不难想到,但是……哎呀,申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你做什么,才能让大脑内部去完成这些操作呢?孩子的日常,就是在学习数学,学习语文。每个孩子都在学,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建构起了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申爸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要非常有针对性,可以很有把握地让大脑内部发生所期望的动作。申爸在过去的五六年时间里,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具体的可实操的有效办法。当然了,最后,申爸确实是找到了,只不过,有点太晚了,没能让方案充分实施,就高考了。时间不够了。理论咱们放到以后去详细讲。有了上述这些,目前的实操,大致够了。

那么,有个问题:为什么孩子的大脑建构起了抽象思维的能力,他的高考分数,就会高呢?这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具体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它是这样的。我们据以建构用于抽象思维的控制神经回路的工具只有数学和语文。只要孩子在这两个学科中,大脑建构起了有效的自控机制,那么,立刻,孩子的大脑就会把这种机制,转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面去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孩子要学六科,其他四门课,你根本不用去关注,它们的成绩会随着孩子数学和语文的提升,而同步提升。孩子自己都会感觉到非常奇怪:我物理没怎么学啊?就是上课听听课,下了课,随便把作业做做,为什么以前怎么考也考不了80分,现在轻轻松松就过90了呢?这是因为孩子的数学过90了。每一个学科的成绩,都是同步提高的。尽管孩子在物理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比以前还少,少得多得多,但就是数学一过90,物理也跟着过90了。对于这种现象,孩子的主观感觉十分诡异,他自己的解释是:这次物理考得简单。

对于如何取得一个学科的好成绩,普遍的观念,是错误的。高中阶段,说哪科薄弱,瘸腿,就找私教重点补哪科,“加强这门课的学习”,靠堆时间资源,提升成绩。这个没用。思维水平没有突破,资源一撤,成绩立马就又下来了。为什么每次考试,那么多孩子和家长患得患失,忐忑不安,不敢去找老师问分数。就是这种错误思维造成:我把资源押上了,会不会无效?我把时间资源从其他科目那里移到这里的,原来的优势科目,成绩是不是下降了?我们呢,不取这种普遍存在的错误假设,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我们换新的思路,在数学和语文两个学科上,做有针对性的集中训练,依靠训练的结果——孩子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来从根本上提升每一个学科的成绩。对于我们来讲,除了数学和语文,其他所有的科目,都是透明的,不存在的。我们根本不去考虑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具体问题。甚至其他的学科本身,我们基本上也不提。即便是数学和语文,我们也只是关注能够获得思维建构成效的那一部分,其他的部分,也不予考虑。比如说,将会在寒假开始的语文。我们只考虑150个实词。其他的所有,什么阅读理解啦,作文啦,背诵啦……我们统统不纳入视野。当孩子在150实词上,取得基础性的抽象思维能力的突破之后,孩子回头自己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这里呢,申爸还是要提醒妈妈们,你一定要有总体观念。你不要忘了,申爸在早课上所说的一切,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仅仅是你手里有的40分钟。一天就40分钟,你能把孩子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解决了,功莫大焉。你还想干嘛?你还能干嘛?你所关注的一切,作文不好,阅读理解老是理解不来,化学瘸腿,英语单词背不住,物理上课听不懂……这些具体问题,无穷无尽,你是拿你宝贵的40分钟来解决这些具体的小问题呢,还是拿40分钟用来解决基础性的大问题?

你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你没那么多时间。很多妈妈在那里嘀咕:哎呀,我娃数学好,就是物理瘸腿,申爸申爸,我每天是捋数学,还是捋物理?申爸不知道。你自己掂量。我们现在手上有一套基本完善的解决方案。就其探索的过程而言呢,有一个时点,大申那里实践出来的结果,让申爸暴吃一惊。这就是,申爸在某一天,从大申的实践里面,总结出了一个结论:抽象思维,总体观,这些东西,一直看上去是宏观的。但是,它们的建构过程,却是微观的。这一点,在元元爸的总结中,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元元是世界上第一个验证了申爸提出的命题的孩子。为什么高中的教育搞不好,高考这么痛苦?原因就在这里。教育的基础假设,南辕北辙了。从前,亿万人,无数时代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根子上它有问题。

1.jpg

公元2022年11月6日上午10点42分06秒,元元爸发表的这份总结,在未来,一定是要作为一份历史文件,载入史册的。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申爸在大申一个孩子那里探索到的规律,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证明。又有一个孩子做出来了。这个事情的意义极其重大,它会对我们的基础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天翻地覆。当然,这是未来的事情。就目前而言呢,元元爸那里还需要继续往前走,数学的作业、课本,继续捋。直到元元其他8科的成绩,随着数学的提高,肉眼可见地提升为止。

总的来讲呢,现在要验证的假设是说:同步提升是一个金标准,代表了孩子在数学(包括未来的150实词)方面,建构起了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这组神经回路的建构,达到了阈值,开始起作用。要达到这个目的,元元还需要多久呢?我们拭目以待。这种基础性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建构之后,孩子那里会出现什么状况?也是在昨天,元元爸给出总结,过了11小时59分39秒之后,大申给申爸的留言又来了:
2.jpg

李剑农先生的《政治学概论》和吴景超先生的《第四种国家的出路》是商务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的两种。笛卡尔的《谈谈方法》和泰勒的《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 1848-1918》是商务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的两种。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自然也是文学和哲学中的经典著作。这是大申接下来自己制定的阅读计划里的五本书。《第四种国家的出路》这本著作,他应该是买了,还没寄到。所以大申的意思是说,如果寄到了,就读这本著作;没寄到,就拿笛卡尔的《谈谈方法》先开开胃。最有特点的地方在于,大申提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的口气,“要不然就看尼采的《查拉图斯特如是说》休闲休闲”。“休闲休闲”,这是真的拿这部经典当小说来看了。即便是在燕园,在复旦,在人大,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差不多也得正襟危坐,下定决心,预算出可观的时间,才能啃下这部巨著。可到了大申那儿,把这部著作读完,就好像是茶余饭后,随手翻的通俗读物一样,是“休闲休闲”的东西。很久以来,申爸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高校中的文科学生,阅读经典,那么困难?多少人啊,看着《导读》,就着几篇通俗性的介绍文章,依靠别人写的综述,就混成“博士生导师”了。即便是读了,也是吭哧瘪肚,龇牙咧嘴地勉强啃完。经典为什么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这么难读?

所谓经典,无非是那些在某个思想领域,提出了奠基性的观点的著作而已。它们经过时间的筛选,因为好,因为思想的灵动与深刻,一直流传到今天。这个问题得解决。申爸的感觉是说,解决这个问题,你到了大学,可能就晚了。这是个要在高中阶段解决的问题。如果说,我们把思想的灵动与深刻,作为经典的定义的话,年轻人不喜欢阅读那些著作,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里的著作,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里的著作,无非是意味着他们的思想不够灵动与深刻。产生不了共鸣么。那我们怎么解决孩子们的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洞察,所谓的“思想的灵动与深刻”,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东西。其实呢,它就是抽象思维的能力。到时候喜欢阅读一部部学术名著丛书里的纸砖,它的能力的起源,竟然匪夷所思:它竟然起源于关键期捋数学作业,捋150实词……这个假说呢,申爸在大申一个孩子那里已经“做出来”了。咱们看看,在哪个孩子能够率先得到验证。

这是这个。申爸刚才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说说。这一晃儿呢,菜园子开园,两个来月了。申爸大致摸清楚小学渣们的情形了。总得来讲,园子里的小渣娃们,跟身边的小学霸们,差别不大。最大的两个差别,一个来自老娘;一个来自孩子。老娘们申爸回头再骂。

先说孩子那边的事情。就高一的娃而言,退回到最基础的层面,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大脑对短期记忆的使用和调配上面。站在高一的立场上看,小学初中九年的时间,那些考试成绩优秀的孩子,唯一的优势就是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短期记忆的能力。短期记忆,以及大脑对短期记忆的操纵调配,肯定是与工作记忆有关系的。目前,申爸手上没了孩子,弄不清楚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丢给甜甜妈和思思妈去探索好了。申爸也搞不清楚什么是短期记忆,什么是工作记忆,遑论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这个呢,跟大申有关系。大申尽管考试渣,但当年,大申那里没这方面的问题,申爸也就没太留意这方面的事情。尽管如此,申爸却知道,怎么在短期内,提升孩子的短期记忆相关能力。脑图。

@京-甜甜妈1009女六@京思思妈1303女你们教研组开发一个课程,针对高中孩子的课程。但是,内容可以是平面几何的内容。寒假开课。所有的渣娃,你妈妈想要解决你娃学习的问题,都必须去参加这个训练。不止是高一的娃,高二,甚至高三的娃,只要想脱离“渣”的状态,都要去参加这个训练。总起来,申爸不知道,也许几十个小时的训练,就可以了吧?孩子的短期记忆能力缺腿,别的就什么都不要想了。妈妈们只要帮助孩子在寒假,把短期记忆这块短板补足,咱们接下来,就顺风顺水,心想事成了。这是这个,对于学渣而言。对于高中的小学霸们呢,短期记忆相关的能力,也是多多益善的。你们可以参加几天的试听,就孩子的表现,决定接下来是否进行完整的训练。

如果你娃被脑图弄得死去活来飘飘欲仙,就表明,你娃需要完整的训练;如果孩子轻松胜任,游刃有余,你就不要浪费时间,该干嘛干嘛去。还有呢,就是你们初中的娃。脑图训练是必须的!你不要拖到高中再回头补课。现在就变短期记忆的能力为长板,对娃的中考,助力非凡。你们脑图教研室,培训师够么?要是不够,优先向高中补课生倾斜哈。初中娃,等以后培训师资源充足了再说。这是这个。

京-思思妈1303女
收到,教研组其实也一直观察高中生的情况,规划中是有脑图营(函数脑图)的,当时做了一个粗浅的中学规划。

现在申爸说的述题的实操落地实施,再加上高中脑图的教研和后续总结,我们会将中学路线进行再次梳理优化。

这是当初的一个简单设想:
3.jpg

还有件事情,高中群里,很多高考妈妈突然“睡醒了”,问怎么开始。申爸给你们一点资料……找一找,在哪里。

豫-雯妈0702女十住校
20221031反馈
10月份的总结。
实操21天,共823分钟,平均每天39分钟。

国庆假期之前通过学习早课,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决定第一步先陈述B版的数学课本。头一天晚上先简单说了说具体的做法,并且操作了10分钟就结束了。整个国庆假期间,由于时间相对充裕,实操起来,还算顺利,每天能够坚持40到90分钟不等。整体感觉孩子的收获还是蛮大的,孩子自己也觉得B版的数学课本讲的比较详细,收获也是非常大的。作为家长,真心希望这种实操能持续下去,但是随着假期的结束,事情进展的并不是很顺利,正如申爸所言“进一步,退半步”。一开学尽管想象到这种颇有收获的会延续下去,然而却没有。后来由于疫情在家上网课,心里非常想让孩子去实操,却总是推脱说先按学校的时间点提交作业,待完成作业之后再来找我实操,结果假期结束大概有一星期左右都无法进行操作。一边在群里看到其他家长在拉直曲线,一边是孩子在找各种理由推脱,心里呀真是着急,一说到实操母女之间就弄得不是很愉快。干着急没办法呀,后来通过了早读内容的学习,从中汲取力量,妈妈的心态也平静下来,即使孩子没有实操,也努力保持自己心平气和,去想办法找孩子的时间,和孩子去积极沟通,终于在停了一周后孩子又同意实操,同时这个时候也把实操改成捋作业练习册。从每天的10分钟15分钟到20分钟,反正是保证一到点就可以开始实操,商量好时间,响铃一响就停止。由于每次时间不太长,孩子也愿意去做了,只要开始就是进步,虽然心里明白最终目标是一天40分钟拉直曲线。也许是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孩子在捋作业时还是很认真的,有时也会偶尔停下来思索一下,我就在旁边提醒不要花太长时间。数学练习册的第一单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相对比较简单,每课时依然有一到两个否。她自己还发现当时的错题还是不会做,尽管如此也仅仅是做到标注,并不要求孩子去弄错题。10月中旬之后,群里就解题思路进行探讨,感觉对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每日的时长距离40分钟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就没有做解题思路的实操,而是坚持捋作业册,想尽快捋一遍。直到10月30日看完早课,决定和孩子商量一下,调整一下实操的内容。和孩子沟通后,整体感觉她对解题思路似懂非懂,不是一类娃,我们还是陈述数学题目好了,顺便找了两道题试了试,感觉还不错,就决定从第二天开始改变实操内容。本以为在十月份这一个月当中多次变更实操方法,孩子会抗拒,没想到,她乐意接受了,当然可能也与10月底的一次学校考试有关,考试考得不太好,我看了看试卷,没有评述,没有指责,心里很平静,而她内心应该是不平静的。我们也一起分析了十月份的实操,因为没有保证每天都做,而且时间也比较短,所以收效甚微,对此她也表示赞同。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对于妈妈的提议她也是积极想办法,答应尽量下个月把实操的时间固定下来,内容还是陈述题目。

妈妈的反思: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操,虽然中间时间上有长有短甚至中间有停滞不前的情况,但是经过妈妈的一番努力,最终和孩子达成共识:11月份争取把40分钟实操时长固定下来。这一过程虽然有点曲折,但最终距离拉直40分钟曲线又进了一步,也算是个不小的进步吧。
喏,就是这个。雯妈昨天的回馈。你们要晓得整件事情的关键在哪里。这件事情,关键在孩子时间,你妈妈要拿得到;拿到了,孩子要配合。雯妈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得比较到位了。你们要仔细琢磨这件事。

这是一个。另一个,捋什么东西。就捋一样东西:你孩子学校发的那本一轮复习资料。是一个本子。捋上面所有做过的题,从头开始捋,从最简单的开始捋,一遍一遍捋。你们高三妈妈要记住:当前,你们只捋“本子”,不要去捋“篇子”。这是这个。具体呢,你们先在高中群里实操,把关键问题先解决掉。关键问题不解决,横在前面挡路,其他的事情,多说无用。你们在解决关键问题的时候,随时做真实的回馈。你们遇到的任何问题,群里的义工都能帮你们解决。当然,你们不回馈,义工自然不知道要帮你什么。

@京思思妈1303女思思妈,你们呢,几点哈:第一,不要把脑图往后延伸。你们的娃还小,没有切身经验。你们延伸,是无用的。没有价值。但是,你们可以适当往前延伸,因为你们手上有娃。高中阶段,脑图就是一个一过性的工具,在这方面缺腿的孩子,参加一次,补足即可。第二,不要用“函数”或者“立体几何”做教学工具。要用孩子们都熟悉的平面几何。第三,你们可能需要针对高中孩子的具体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案。高中孩子,跟初中娃比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已经完整地学习过平面几何了。

今天该说的申爸好像都说了,就先到这儿吧。

哦,对了,补充一下哈:思思妈,上面说的,不影响你们继续探索图形化函数的教学努力。你们的探索,跟寒假的脑图短训班,是不搭噶的两件事。不要把两事儿弄一块儿解决哈。

京-思思妈1303女
谢谢申爸的指点,我们教研组先把课程大纲和人员盘点做一做。
京-甜甜妈1009女
以上三点已明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2 18:07 , Processed in 0.0897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