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67|回复: 0

[申爸指导] 【语文小作坊:捋古文的目的是建构陈述流畅的神经回路】---2022.08.2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4 20: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2-8-24 21:05 编辑

语文小作坊:捋古文的目的是建构陈述流畅的神经回路

2022-08-24
嗯……妈妈们究竟以什么为目的呢?

豫-航妈0803男九住校智妈1811男小
20220823反馈(开学网课第16天)
1、捋古文:《醉翁亭记》今天我在旁边听,前三段很熟,变道也熟,后面就开始磕磕巴巴,我说一个假期了一篇文章怎么后面的弄成这样,他说我背不下来,我就光记词义词性,你提问我保准都会,但原文我不会背,考试我保准能答上,我说如果考试稍微变下你还会吗?你这懒偷得我一头汗,顿时觉得监督不到位一个假期又放羊了,小鞭子甩起来了,让他先把后面的原文弄熟,真的是监督到位一会会就背下来咯,时间到结束。
比如说,《醉翁亭记》整篇都陈述流畅为目的,还是建构起孩子头脑中用于控制自己,能把一篇文章陈述流畅的神经回路为目的?很多妈妈不假思索地想:这有区别吗?建构好神经回路,孩子的表现不就“流畅”了吗?这样说是正确的;但是,话反过来说,就不对了:孩子表现“流畅”,就表示神经回路建构好了。这里边,主要涉及到一个大脑的替代机制。我们希望的是,让大脑把跟陈述有关的神经回路都建构起来;但是,如果压力给得不合适,大脑会动用记忆机制,把一幅幅“快照”,生记下来,让孩子外在表现出“流畅”。同样是“流畅”,不同的内部心理机制。显然,快照方式是没用的。

具体回到这个例子,妈妈们来看。孩子《醉翁亭记》的前三段很熟,但是,到了第四段,就开始凌乱了。妈妈想一想,“流畅陈述所需要的神经回路,孩子建构起来了吗?”很显然,没有。到了第四段,孩子就凌乱了么。那妈妈说,孩子可能《醉翁亭记》没有背下来,孩子可能重点词的词义没有记住,孩子可能重点的语法点,没有掌握……你看,从妈妈的分析上看,还是围绕着一个字在想办法,做文章。这个字就是“记”。

陈述,主要是“流畅”,要做到的最底线是什么?是理解。要让孩子在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理解了作者的思路(有人也叫文脉),理解了语言点所起得作用,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这个意思中的每个成分,是从原文哪个字来的。在所有这些“理解”的基础之上,孩子再按车道的方式,来组织语言,整个地陈述出来。可是,孩子他是怎么“理解”的呢?就着一篇范文,长时间地涵泳做到的。

理想状态下,建构好神经回路的孩子,他怎么陈述?平静,稳定地一边想,一边说。原文个别字句,可能会背错;有些语言点,解释得不是很精确,这都无所谓。尤其是,他在陈述的时候,知道自己哪个点“记不起来”,卡点。手里拿着书,快匀速到卡点的时候,快速瞄一眼书,获得要陈述的信息,保证自己能够顺畅地陈述下去。嘴巴说出去之后,往前走了几步,感觉刚才说得不合适,可以回头“找补”。找补完,把刚才走的几步,再走一遍,尽量保证陈述的完整性。

这个本事,这个神经回路群建构起来,有什么用啊?一个人,只要这种神经回路群建构起来了,他面对任何一个主题,都可以快速梳理一下思路,然后,慢条斯理地,一整篇即席讲话,就出来了。你把他的话,逐字逐句记录下来,就是一篇严谨的文章。有例子吗?有哇。下一次,再有大规模的国际盛会,你打开凤凰卫视,看习大大的脱稿讲话,那个就是。整个致辞,持续20分钟,除了偶尔低头看几眼手上拿的提纲,其他时候的内容,都是靠这种神经回路,临时组织起语言来讲的。有没有错误?当然有;有没有“讲跑了的时候”,也有。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有意识地去把口误纠正,把讲跑了的内容,再拉回来。要看现场直播。等讲完话,四个小时之后,新华社的官方视频出来,现场直播就被官方视频取代,口误得到了修补,枝节被剪掉,一切都溜光水滑,完美无瑕了。而溜光水滑,完美无瑕,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口误,小错,可以看出思维的水准,可以看出头脑中处理信息的超高能力。而完美是可以用“背”来实现的。

妈妈们大都跟着孩子,看过傅佩荣。傅佩荣的演讲,讲的很好。可是,他的演讲,总归是“精心准备”好的一些“快照”。他脱离预案,现场发挥的情形,很少。其实是一种表演。表演无论演到什么程度,总归不是真的。申爸手上本来有习大大杭州G20和怀柔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现场直播的视频的,可惜,电脑完了蛋,资料被一锅端,没有了。等下次有机会,申爸给妈妈们准备一个。你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回到孩子这里。以“熟”为目标,跟以建构神经回路为目标,做法是不一样的。以“熟”为目标,首先就要求孩子把原文背熟。可是,以神回建构为目标,干嘛要“背原文”?看着课本,组织语言,陈述,不是一样的吗?以“熟”为目标,妈妈不需要让孩子拿白话译文跟原文逐句比照,认真思考,译文中的每个意思,是从原文哪个字翻译过来的。从建构神经回路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安排是很正常的:原文在课本上,译文在打印出来的纸上,重点字词在《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上,语法点在《高中文言文语法精解》上。把课本、译文纸、《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高中文言文语法精解》全都摊开,放在面前。让孩子看着陈述。不需要“记”,因为记的东西都摆在眼前。孩子练习的,只是按照信息陈述的框架,把具体的信息项摆进去就行。能记住的,直接说,记不得的,眼睛看。这样呢,孩子只要练习些日子,他的机关枪一样的嘴里,语速自然就降下来了。因为他一边思考一边说。不降下来不行,脑子的思考速度,是远远跟不上嘴巴的“叭叭”速度的。

妈妈们去跟所有的有学识有造诣的人打交道,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他们都是慢条斯理的。不是他们有意那样,而是一边思考一边交流,是他们的习惯。这种习惯决定了,他们的语速,远远跟不上菜市场吵架那么快。慢条斯理是思维习惯的外显,而不是一种刻意训练的行为方式。小孩子,都是机关枪,嘟嘟嘟。到了初三,到了高一,你怎么让他学会一遍思考,一边说?你摆四本书在他面前,让他变着车道,陈述古文。只要练上三四个星期,他的神经回路建构起来了,他就再也不嘟嘟嘟嘟的了。

在交流中,控制头脑思维的神回,就这样去建构。建构好了,孩子脱稿陈述古文,可能还是达不到妈妈所要求的“熟”的程度……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要的是神经回路,要的又不是熟。过上几个月,孩子就忘了,又回生了。现在再熟也没用。当妈妈们脱离开“熟”的窠臼,把建构神经回路纳入视野,一个新世界,就摆在面前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就会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
陈述古文,不是说你妈妈要求孩子每天做,完了就不管了。不管是不行的。当然,也不要天天都管。你教会孩子就着书来陈述,他学会了,可以放他自己去练。要练三四个星期呢!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可以观察,思考,为下一次突破做准备。三条线捋熟了,增加一条,可以让孩子自己写好稿子。陈述的时候,可以看稿子。

B-粤轩妈0807男九住家
2022.08.23反馈
《岳阳楼记》原文+重点词+译文+词性四条线。今天跟轩提出捋四条线,非常不愿意,一直喊着要三条线,一番讨价还价后同意四条线,中间还是有停顿,像走神一样,捋完后问轩中间停顿什么原因,他说会突然一片空白,想不起来,觉得好累。
这样搭台阶,让孩子更容易爬上去。锐的状态很赞的!

B-桂锐妈0808男九住校
20220822 D45 周一
捋古文:《小石潭记》有好些天没捋这篇了,看了昨天申爸的早课里有讲,要像“有幅图”的感觉去捋,昨天本想让锐体验的,他昨天那会要做别的事,说是今天再来试。今天自己说是要用的这篇比较熟悉的篇幅来捋。说是按昨天说的,我都忘了。今天我听了他捋完的音频,表扬他今天捋的感觉很不错,语速也慢下来了,不急不徐的。锐补充一句说:你不是说要让我看着“像有画的感觉”来捋的嘛。5线:原文+句意+词性+字义+有无繁体。过程中好像有两三处明显停顿的有点长,后来跟锐聊天时问起:估计那会断片了吧?哈哈,不好意思笑了起来。偶有没想起的繁体,再做下一句时,又忽然间想起:上一句有个繁体“无”字。也有几处他觉得陈述手册上表述的不够准,他就按自己书上的意思来述的。总之,通过这一年的捋,明显现在的大脑还是有点受控的感觉。语速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快速突突的感觉了。
如果孩子捋古文已经上道,妈妈可以像锐妈那样,直接要求孩子“看着头脑中的画”来捋试试效果。内个什么,妈妈要坚持盯住本质,设法去做。要建构神经回路,而不是要孩子把古文陈述得熟练,溜光水滑。在陈述过程中,光熟,而没有建构起必要的神经回路,这是舍本逐末,什么用的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2 19:00 , Processed in 0.0657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