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作坊:花果山实操与考进“清北”
2022-06-15 B-京家爸0611女九住家 大申爸,我们这些初三才上山的娃,之前没抓住阅读敏感期,没训练过盲算,花果山小娃娃们做的事我们都没做过,如果再考上家门口的高中,也依然有进清北的希望吗?
其实呢,进清北的,一直都是从没上过山的娃,连阅读敏感期、盲算这些词儿都没听说过的。高考测试的是孩子的智力水平,高分的竞争,尤其如此。我们可以靠伴听给孩子建构起良好的智力,但没有刻意伴听过的孩子,不等于他们在5.5-7.5的年龄,耳朵没有在听。只不过,听得够不够,听到的好不好,就随缘了。既然随缘,我们就没有任何凭据说,哪个高二的孩子,他的智力水平达不到清北;只有经过努力,确实通不过高考的分数测试的孩子,才知道他的智力水平可能真的达不到……问题是,这跟高考备考没什么关系,你该拿出最大的努力来做,还是得做。事情就是这样的。事情本来就该是这样的。当然了,如果你的小娃,还不到五岁半的话……那麻麻的机会来了:你的娃的命运,全由你麻麻说了算。但这确实又是针对另外一个群体的话题。孩子就是一个盲盒,在没开之前,你别猜,猜也猜不到——爸爸妈妈以最大的努力去做,就是了。关于申爸嘴里的“清北”,豆儿的解释是对的哈。总得来讲,你总得有个简洁的称呼,来指代“每个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考进的最好的大学”,对吧?如果每次提这个意思,都要说“每个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考进的最好的大学”,这就太啰嗦了。清北,当然了,这是两所公认的最好的大学,它们谁第一谁第二,不好说,但肯定“一个第一一个第二”是没有任何异议的——相比较而言,中国哪所大学“第三”,那就公案了。“清北”不过是个借代的修辞方法罢了。事实上,申爸拿捏不准,举棋不定的地方,不在这里,而在另外一个地方。理论上来讲,如果我们能借助孩子的敏感期,确定把一个智力水平达到阈值的孩子送进清北的话,那么,接下来,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或真或假的命题:客观上,孩子的智力达到阈值,那么能否上清北,将只取决于是否接受花果山妈妈的指导。
我们拿阅读敏感期来比对,就容易理解了。这相当于说,只要由有经验的花果山妈妈指导,任何一个小宝宝,他都可以在小学三四年级,顺利地进入阅读敏感期,当吃书的小白蚂蚁;当然了,以前没有花果山妈妈的指导,仍然很多孩子进入阅读敏感期。只不过,这种随缘进入的孩子,因为家长不知厉害,自己撞上什么书,就读什么;结果,绝大部分孩子,都去《查理九世》《阿衰》了……没利用上,等于没有。你们呢,每一个妈妈,对吧?现在回头指导三四年级的小宝宝,把阅读敏感期的价值榨的渣都不剩,已经很在行了。这用了几年的时间呢?从大申以外的孩子,进入阅读敏感期开始算起,到今天,差不多六年的时间吧。咱们的花果山,偏在互联网的一角,一群妈妈躲在这里自娱自乐。人不是很多。你想找人进来,也不容易找。可是,高考可不是“可有可无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是热得冒烟的油锅里滴进了一滴水。我们只要小批量“制造出“”了三两个孩子,花果山立刻就会给挤爆了。你不用出去宣传。除非申爸从今天开始,就闭紧嘴,什么都不讲;否则,这是个命定的结局。躲你是躲不过去的。
既然如此,现行的高考体制,大概率就会被废掉了。道理在这个地方:妈妈们别看高考,还是看阅读敏感期。假设说,清北在小学四年级招,他们以孩子规定时间读书多少为依据招生的话,你们妈妈想想看,最终,妈妈们能把娃的阅读速度,提高到每分钟多少字?当年,作为第一个做出来的孩子,大申读到每分钟577个字,申爸就已经“惊呆了”。可是,你等大部队上来,你们那些雄心勃勃的麻麻,把娃的阅读量弄得,每分钟千字都不在话下。多得好像申爸看到最后统计出来,每分钟一千五的都有。……申爸就纳闷儿哈,你们怎么弄的?一千字,那书也得印好几页啊。一分钟时间,翻书还来不及,对吧?……不过,申爸相信这是真的:本来就是真的。高考也一样。现在680分,就可以进清北了。这不过是大申当时的577罢了,这个技巧教给你们妈妈,你们很快就能把这个分儿弄到750分。你一考,对吧,你们花果山麻麻指导了四万个孩子高考,四万个750满分,你让清北怎么录取?这个,不是把高考给搞没了么。那麻麻说,申爸啊申爸,750这是不可能的!谁没参加过高考?要说搞一大票孩子到700,倒还是可能。但满分……这不是做梦么!事实上,这是范式的改变,带来的“不可能”的感受。你让任何一个传统上指着儿童读物上的字,一个一个蹦的三年级妈妈,说有孩子一分钟能阅读577个字,三年前小学开学第一个月,识字量才是124个……那妈妈抬头白你一眼,心想,“这哪儿来个疯子,要干嘛?”然后,低下头,“宝宝,别受打扰。刚才读到哪个字儿啦?”
嗯……这个:牛先吹到这儿哈,回头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