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4|回复: 0

[申爸指导] 【语文小作坊:如何给孩子“定制意图”】---2022.01.0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 09: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2-1-11 09:18 编辑

语文小作坊:如何给孩子“定制意图”

2022-01-08
昨天申爸谈到了,要切固定时间,每天在孩子开始自习之前,把作业捋好。目的呢?是要让孩子安静下来,让大脑做好准备,进入状态,为提升接下来的自习效率,打下基础。

到了这里,敏锐的妈妈已经感觉到有些异样:如果捋作业能够让大脑安静下来安静的大脑能够更高效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心理活动中去;接下来要做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性质的心理活动呢?当然是主观上想做的事情了……那么,那么……

那么什么呢?申爸帮你说:是的,我们能够定制意图,主动引发动机。这个,跟当初定制兴趣,异曲同工。它们背后的机制是相似的。当然了,为了实现这一点,目前知道的这些,还不够。我们需要用到这次敏感期,大脑发育的一个重要特性。这一点,我们会在下下个学期……一个学年之后,重点说,实操。我们需要准备三个学期,才能进入正题。

是的,所谓“定制意图”用通俗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让孩子产生剧烈的内部动机,对作为一项任务的高考,产生强烈的胜任感。就是要考好这么个意思。

我们需要咨询师们掌握一套技巧,能够让一个普通的孩子,自己对高考生发出强烈的兴趣,尽自己最大努力,要考好。这需要三个学期的时间做准备。也就是说,一个白丁,最迟需要在高二下学期开始接受培养,才能赶上高考。目前大致估计这么个框架哈,将来实际动手的时候,再看合适不合适。

这是项技术,我们开发出SOP,应该很多人懂得去执行,“生产出”大批自己知道去学习的孩子。如果高考,相当一批孩子在这个SOP底下“生产”出来,那谁会赢得北大?取决于智力。所以,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在关键期里的作为,会决定一生中那些最重要的事项。在早期……你们每个看到这些文字的中学妈妈……基本上没有竞争,你只要确保在高考前给孩子建构出动机,你的孩子跟身边的人竞争起来,基本上就具有降维优势了。有效动机的决定方面有两个,一个是孩子自己要产生意图本身;另一个孩子要有信心说,自己的意图,自己能够贯彻,变成现实,能够实现。意图本身不难产生,但没有后者,基本上就是白日梦。肥皂泡泡,一经产生,随即消逝。我们在三个学期里所要做的,主要是要让孩子能把意图贯彻下去,并自知这种能力。这相当困难。做到了这个,其实就是达到了“能做到”的要求。

我们看缪缪妈的回馈哈。

B-浙缪缪妈0609女九
20220107
接到缪她就开始吐槽这周的大礼包是有多么的丰厚,一共有十二张试卷,还不包括要准备的下周要阅读、背默的单词、古诗词(这是她自己加的),一张试卷一小时,就得要12小时了,还不包括数学、科学要计算什么的……
我中间插好了一句,要求明天早上和后天早上安排给我半个小时,上周缪说她的学习计划里没有我要求的实操时间,提前说,堵她嘴,昨天晚上也跟缪说过。
到家捋完作业缪看了20分钟手机,我在还剩余半分钟时又再次强调明天要给我留时间。
开始的时候缪还是习惯报简称,因为是试卷,我再次要求缪报试卷全称。
缪说:这个跟错题又没关系,你自己抄下不就好了。
我说:这是实操要求,需要你来报。
后面缪快速的报着试卷的全称,清点题数。在报社会试卷时,相当贴心的说“混淆”二字你赶紧抄一下吧,把我摸的透透的。
问有没有带数学全效学习,回没有,问有没有带数学作业本,回没有,科学作业本,也没有,只带了一阅优品AB本。我说:“你作业本都不带怎么复习。”觉得话多了,收住。要了一阅优品一边去准备明天的作业清对。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实操。有时候,妈妈们需要把自己的意图贯彻给孩子,需要孩子接受自己的指定的任务。如何让孩子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要求呢?其实很容易。当然,要借助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心理发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他要自己贯彻自己的意图。注意哈,是他自己的意图。他拒绝别人的安排,勉强能暂时接受强压。对于强压,一有机会,就会反弹。这让抓不住心理特点的妈妈非常烦恼。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很倔强,坚决拒绝摆在面前的被动任务;但是,他也很幼稚,不晓得自己身背后,是洞开的!他前面守得那么严,但他并不在意,“他的意图”究竟是打哪儿来的。妈妈的机会就在这里。你设法把你的意图,偷换给他,变成“他的意图”就行了。怎么变呢?在实操中,做法非常简单。跟孩子互动,总会有双方高兴的时候……或者,孩子“进入了状态,前额叶开始掌控整个大脑”之后,这时候,妈妈有理有据地提出未来的期望:“你看看,捋作业挺有意思的吧?咱们寒假,每天专门拿出来一个小时,来捋你这学期的作业吧。现在期末复习,时间紧,寒假就有时间了。”

寒假还早,现在还没期末考试,孩子并不在意未来的安排,或者说,孩子还没有未来安排的切实体验。未来还不是孩子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部分是要在生活中去开发探索的……但这个建议本身,他入心了。等到期末考试结束那天,孩子正高兴,妈妈再提醒一下:一放寒假,第一天,咱们就把七点到八点的时间拿出来,捋这学期的作业。孩子依然不置可否。未来么,他还没概念。如果是“今天”,他马上就开始找借口,开始挑战意义,挑战价值了。等到学期的最后一天,要求孩子把这学期所有的作业都带回来。

经过这三次铺垫之后,假期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捋作业,已经进入潜意识,变成孩子自己的意图了。

到了假期第一天,七点钟,妈妈洗完碗,只要叫孩子拿着这学期的数学作业本过来就可以了。很容易,很简单,小傻娃那里百试不爽。妈妈们现在就去试着做:我们寒假,确实每天要孩子拿出一个小时,来捋作业的!捋整个这个学期的作业,还有课本。

小学假期往前搞,中学假期往后搞。初一初二前后都搞。初二下学期以后的孩子,假期不要再预习了,没用。要复习,再复习。复习的本质,其实是把知识系统化。摘果子。学校的教学安排,是到了最后,高三一整年,才摘果子。成熟的早烂掉了。要随时摘,每个学期摘。学校不安排摘,我们自己摘。

这一点哈,缪缪妈就做得很好。大家都要跟上来哈。跟大孩子打交道,妈妈永远不要突然给任务。任何任务,都要预先建构好意图,再去做。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细心体会“孩子的意图是怎么来的”,我们怎么能够“操控”孩子的意图。将来会有一天,孩子长大到一定程度,他把自己背后的缺陷,自己弥补起来:那时候,你再去植入意图,就很难了。当然,那个时候,也意味着孩子真的成年了。简单意图很容易“植入”,但复杂意图,你就“植入”不了,而是需要设法让孩子的头脑自己涌现出来。

这里,需要妈妈们细心捕捉自己的感受,认真回馈哈。妈妈们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才走得快。

问有没有带数学全效学习,回没有,问有没有带数学作业本,回没有,科学作业本,也没有,只带了一阅优品AB本。我说:“你作业本都不带怎么复习。"觉得话多了,收住。
哈哈,妈妈借助这次期末考试的机会,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跟孩子交流一下:你的孩子是怎么复习的。然后回馈哈。

这个哈。这是妈妈们做的原始记录。

B-粤好妈0802女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妈妈们努力看自己的原始记录哈:申爸要求你们就着自己的原始记录,回答申爸的问题:你怎么才能够让没有看到原始记录的申爸,快速了解你物理记录的进度?你怎么样才能让申爸了解,你孩子一共学几科?每一科作业记录的进度?如果没有记录完,你把整个一个学期的作业记录完的计划。如果记录完了,大致说一下,各科都是啥时候记的。

今天AB班妈妈的回馈,主要要围绕这些问题来组织哈。要回答这些问题呢,你妈妈要设法换位思考:假设好妈坐在你对面,你期望好妈怎么说,说什么,你才能理解好妈在记录孩子作业这方面,做得怎么样了?

这个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妈妈要跟孩子一遍一遍捋。先把每一次作业,全部过一遍,记录下章节,数数。每一科都这样做。做完这一遍之后,再细化,大致看看对错。

孩子有九科,从头到尾,把整个一个学期的作业,都翻一遍,且要花些时间的。这样一遍一遍来,可以最大程度地让孩子产生整体感。我们捋作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摘果子,让孩子在一遍遍复习的过程中,自己涌现出“整体感”。

如果妈妈还是粘死在对错上,一开始,就从第一道题弄对错,那花的时间,就太多了:你根本做不完!妈妈自己算算要花多少时间就好了。这相当于“又做了一遍”作业,还是陷在树林里,满眼树木出不来。

我们还是回到永恒的老主题哈:你妈妈必须跟“对错”切割。否则,你一天就一个小时,你要想好,你能做成啥?
对错是孩子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妈妈不要管。我们之所以要捋对错:那是逐层深入之后才达到的效果。现在妈妈们的任务是:把第一层先剥开。妈妈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一点哦:你手里只有一个小时!不要拿这一点点资源,去做根本不可能胜任的事情。你想做的,跟你手里掌握的资源,要匹配才行。并且,即便这一个小时或者40分钟……好多妈妈还没拿到手呢。每天孩子甩着脸子,勉强只能拿到几分钟十几分钟的时间可做文章。

B-川鱼妈0806男八 
作业内容:今天攻数学,捋了数学这学期的篇子共42张,1010题,错128.5个。
有4个题,比较犹豫,不一定会做全对,有5个题确定不会,2个无理数的计算,一个圆的内容,是超纲的。用时1小时,休息10分钟后,捋《启航》练习册记录作业的过程:开始弄卷子的时候比较认真,有些题会看一遍,再回答,后面捋练习册,就边玩手机边回答,不耐烦,有时朝我大声嚷嚷,说我打字慢,情绪烦躁。说我捋了试卷不满足。还要弄练习册。练习册1.5小时。
小鱼的这个状态,非常好!鱼妈注意循序渐进,别一下冲得太高就更好。如果观察到孩子因为时间久而烦躁,妈妈就主动停止,说今天就先到这儿,明天要足程足量。

现在,另一个关键词也出现了:足程足量。当孩子的计划逐渐明晰,每天做事的时长大致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跟堕怠斗争了:要足程足量。

事实上,如果妈妈有不间断监控,能观察到孩子的学习状况的话,妈妈就会看到,孩子跟妈妈一起做的这一个小时,是她自己一天中最高效的一个小时。妈妈心里一定要牢记这一点。你努力保护,刻意留出来给她的学习时间,绝大部分,她都是无所事事中玩掉的。其实,学习没那么艰难,只要集中精力,每天用不了多少时间。

但问题是,中学的孩子,他就是没法做到“集中精力”:他正在学习,怎么能让自己集中精力。故此,跟妈妈在一起,时间稍长,孩子表现出来的焦躁,是孩子终于能够长时间地集中精力于学习上,在孩子情绪上的自然表现。这时候,要休息。妈妈不要觉着,刚跟孩子搞了25分钟:事实上,孩子到此为止的学习生涯中,从来没有集中注意力达到25分钟过!这是第一次,已经累得不行了,情绪焦躁。

大申已经高三了,再有五个月不到,高考完成年离家了。即使到了这时候,他自己学习的时候,都从来没有集中精力达到半个小时的。他就做不到,不是不想做。从想做,去努力,到能做到,还是要一段时间的。大申老早就意识到,每天跟爸爸在一起的40分钟,是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段,包括上课,甚至比考试的时候,效率还高。一旦他自己意识到这一点,再开始跟老爸“上课”,他就不消极了。

其实呢,跟申爸一起“上课”,做什么,他自己决定;怎么做,他自己决定;做多长时间,他自己决定……一切都是他自己定,只是申爸坐在电脑旁,他坐在旁边的沙发上:跟他独自学习,就这么点儿区别。但跟申爸在一起,他就能集中注意力,70分钟,甚至能达到150分钟:偶尔一两次,都快累瘫了。如果他独自,他就做不到。他努力想做到:这看得出来,但现在确实还是做不到。妈妈们不要小看了你从孩子那里抠过来的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稳定之后,基本上就是孩子一天学习的大头。

为什么孩子普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态说,我现在怎么样,没关系,等考试的时候,就会了;等考试之前,就能行了……这种心态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孩子只有在考场上,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这种高效率,给了孩子梦幻般的感受,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实上,我们要努力把“考试效率”从考场拿回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来。

就说到这儿吧,回头再接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3 13:41 , Processed in 0.0723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