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33|回复: 0

[申爸指导] 【语文小作坊:“能做到”这件事的发源来自无意识的模仿】---2021.09.22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4 00: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9-24 22:29 编辑

“能做到”这件事的发源来自无意识的模仿

2021-09-22
B-豫航妈0803男八
20210921反馈
航今天完成我们小群的任务,四篇捋古文录音,就回学校了,今晚打电话说晚自习捋了《与朱思元书》,感觉娃离开妈比在妈面前主动些,希望能坚持下去。
妈妈反馈:忙忙碌碌的一天,从早上就开始听王教授讲座,听着课做着饭,幽默风趣,用身边事情引申哲学的含义,学渣我也听懂了,正听的尽兴,二娃醒了,接着就是繁忙的一天,听一段停一阵,越听越迷茫了,但刚才最后我又在糊里糊涂中懂了,西方哲学理性思维,中国哲学主要养心,感性……作为一个地道的学渣,准备抽空再好好听一遍,顺便把王教授其他的也刷一刷,自从申爸让捋古文,感觉自己真的爱学习了,而且会对没学会的东西念念不忘的思考……总之学起来就是了。
“对没学会的东西念念不忘的思考……总之学起来就是了。”还有没有对这句话心有戚戚的妈妈?有的话,过来+1哈。

本来想着,今天要调查的。可是,具体要调查什么,申爸有点模糊。后来,渐渐想明白了,发现,光看王德峰还不够。喜欢看王德峰的麻麻,今天找时间,再看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丽华讲座《孔子与老子》:
注意哈,看不进去的妈妈,不要勉强。看不进去,继续去捋古文。以后自然就看进去了。至于调查,申爸弄半天才想明白,自己打算调查的,其实是一个过程。现在,这个过程没完。等过程结束了,再调查哈。杨立华和王德峰,不一定非得今天看哈。慢慢找时间看就行。咱们十一过后再调查。

B-桂锐妈0808男八
2021.09.20
作业反馈:第四周周一学期  D20B-桂锐妈0808男八
锐捋古文:本想让锐把捋古文放于上午,锐不同意,因为他的上午安排了陈述数学和陈述语文的同步练习册上了。午饭过后,和锐说得抓紧时间捋古文,晚点我们要去满爷爷家,想让他把之前好久没捋的,也一并复习一下。唉,人家不乐意。说是之前的也都还记得,不用捋太多……自己先是选择了《朱元思书》,我们整理的解析版教程。之前看的都是别的版本,这次决定把这个版本捋一遍。自己认真拿我手机的教程版本来看,之后要自己录音完成。回头我听了录音,还好,有的地方,还结合了之前看的教材,表述不太一致的地方,也一并补充说了。讲的不够完整的地方是“富阳”和“桐庐”,类似地名的解释这块,锐一直没引起太多重视,另外,“鸢”的解释,在这个教程,是指“鹰类的鸟”,不过,锐记成了别的教程上的意思去了,这个要提醒一下。
第二篇还没开始,爸爸催去满爷爷家了,锐说那就在车上可以捋,还节省时间。我让他挑一篇来捋,锐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就拿了这篇的教程。无料,在车上时,太出乎我的意料,尽管半个多月过去,再重新来捋这篇古文时,锐述起来还是那么顺畅,用他的话说“似乎不用过脑”,一边背原文,一边捋字义和词性,这其中还含了星号和括号内的语法部分。我问他在学校有没有复习过呢?为什么还可以记得那么好?锐回我一句:你以为假期捋了二十多天,是白捋了吗?好想再拿一篇来考一下,看别的篇目,没捋那么长时间的,能否做到这样的……后悔自己没多带一份教程。等我想从手机找教程出来时,见锐已闭上双眼养神睡觉了,作罢。
陈述数学:把有关分数的列方程,自己又继续加强了题型陈述,说的若真遇到不太会的地方,通过题目的解析,也能很快搞明白了,问题不大。继续往后陈述了些内容,为下周所学做准备。
妈妈捋古文:我早上朗读了两遍《三峡》,没有单独捋到古文,就是在听锐的录音时,又认真地复习了一遍《朱元思书》。觉得自己把这篇文章的字义和词性也记得更牢了。另外,看了一半王德峰教授的讲座,原来在我看来晦涩难懂的哲学,在王教授的讲座中,有如生活日常般信手拈来,实在令人佩服!
十一的时候,锐妈让锐再陈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陈述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各条线的顺序,观察锐的反应情况。

B-浙lucy妈0705B九1610G
2021-9-21周二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的《哲学与民族的文化生命》,妈妈观后感:
今天把剩余的2H视频内容看完了,大申爸说17周岁提供,差不多是高二结束的暑假可以安排给孩子看,可是为什么是17周岁,不是太理解,需要提供的物质生理基础还没到位?里面讲的核心主题是中国哲学,即使是搞科学领域,也要在文学经典,绘画音乐领域里长期保持亲密接触,因为科学领域里突破理性思维的局限,需要想象力,这离不开艺术对心灵的滋养。里面还提到儒道互补,儒家是积极入世,道家是出世是退路,里面又提到道德经可以成为官场权术最高级引导,这点非常吃惊,相对论语,这本接触得太少。
王教授的哲学课讲得太接地气了,让一个阳春白雪的东西,变得能让一个不怎么知道这个领域的人,听得频频头脑同亮,还引发诸多思考。这同时也让一个妈妈产生了更强烈的愿望,要把孩子尽量送进好大学,这样的话,听王教授这样讲课风格的课的机率就越高。
“大申爸说17周岁提供,差不多是高二结束的暑假可以安排给孩子看,可是为什么是17周岁,不是太理解,需要提供的物质生理基础还没到位?”Lucy妈指出的地方是对的。申爸一边做一边想一边说,写出来的东西,重点完全地模糊掉。得把最基本的思路,捋一下哈。

其实呢,申爸要说的意思是,在孩子17岁的时候,申爸又发现了一个敏感期。这个敏感期,是跟5.5岁伴听、小二看漫画、三四年级自主阅读、青春发育期的起头之论语一样基本的一个敏感期。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件大事。事实上,自从孩子一只脚踏进青春期的初期之后,已经很久没有重要的敏感期出现了。这个没有重大敏感期的时段,大概横跨了孩子整个初中和高中的一二年级。本来申爸以为再没有重要的敏感期了的,可没想到,到了高三,竟然还有一个,并且,这个敏感期极其重要。它的重要性,只有伴听和自主阅读能够与之匹敌。孩子在这个敏感期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拿这个敏感来做什么,怎么做。对这些主题,申爸正在努力探索。

现在呢,初步看下来是说,这个敏感期是一个无穷的宝库,基本上申爸能想到的针对成年人思维智力方面的要求,在这个敏感期,都能轻松做到……申爸很怀疑,过了这个敏感期,反而做不到了。就如同9岁的孩子,阅读敏感期,他很容易白蚁一个亿字的书籍,但如果妈妈错过了这个敏感期没有阅读,等到十九岁,不要说一个亿,就是一千万字看进去,比杀了他还难……当然了,针对成年人,到底有哪些思维和智力方面的要求,申爸还在想哈。

最重要的对这个敏感期的利用,当然就是拿它来对付高考。高考很重要,毫无疑问,尤其是针对高三的孩子。现在的问题是,敏感期天然擅长的任务,你怎么把它转化成高考的支撑。他那个“天然擅长”到底能擅长到什么程度呢?身边别的孩子,从两岁刚冒话,妈妈就开始教宝宝指着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直读到9岁,你孩子阅读敏感期的同样年龄。你阅读敏感期的孩子,只要一个星期,就足够把他们娘俩七年努力阅读的所有的书籍,看上一个来回!然后呢,再用俩星期,你的孩子就能把那孩子未来小学阶段所读的所有的书,全都读完!当然,是在那孩子妈没有主动抓阅读敏感期的条件之下……经历过阅读敏感期的妈妈,都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17岁这个敏感期,道理上是一样的。这个敏感期,要是以合适的方式,拿到高考里边来用的话,那在竞争中,对于身边的对手,实在就是降维打击:任何一个不主动借助阅读敏感期的孩子,要跟花果山上的孩子比阅读的话,那基本上是绝望的。他没有一丝一毫赢的希望。可问题是,17岁的这个敏感期,它所擅长的,跟高考,并不完全一致。总得来讲,两者方向性的一致性,是越来越好的。

申爸是1988年高考,大申是2022年高考。2022年考核的目标,要比1988年考核的目标,更加地跟17岁敏感期所擅长的一致。1988年的时候,靠背靠识记靠努力,还是有可能进入北大的;2022年,“小镇做题家”是绝对不可能做得到这个了。“小镇做题家”,这是申爸打彤宝妈那里学来的一个词儿,蛮形象的一解释。现在申爸做的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要搞清楚,敏感期在高考方向的投影,到底有多长,怎么投过去。有数学的术语说,申爸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个矢量在另一个矢量上的投影,怎么投过去;高考命题专家的目的就是怎么让“另一个矢量”跟“这个矢量”之间的夹角最小。

那么,这两天谈论的“模仿”,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确认孩子进入17岁敏感期,距离高考,已经很近了。从孩子具体日程的角度看,敏感期只不过提供给他学习的方法,要想学会,还必须把时间这个因素加进来。你说你掌握了世界上最牛的方法,一日千里。可是,你掌握了方法的时间,已经是6月5号了,明天就考试,你连“一日”都没有了。时间很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掌握了“方法”之后,能否安静地坐下来,把要学的学会,这就成了关键问题。

在面对这个关键问题的过程中,申爸意识到,孩子是在模仿大人的风格。换个角度来说吧。假设说,高考不是在18周岁考,而是在19周岁考,高中从三年变成四年。那么,“模仿”的问题,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这个敏感期,在孩子中,应该是不能提前的;孩子之间,应该个体差异,或早几个月,或晚几个月,但是,要整体提到16周岁,不可能!

到这里,有两个引论:让自己的孩子7岁入学,等高考的时候,会占据巨大的优势;高考第一年失利,复习一年再考,也会占有巨大的优势。花果山的宝宝,长大后,高考面临的情形是:知道学了,也会学,进步极快;无奈,时间不够用了。如果高考没有大的变化,这样发展下去,十年之后,清北的新生,会有一半是复读生。利用好敏感期,孩子在复习一年的情况下,这多出一年所获得的优势,应届毕业生,如论如何是竞争不赢的。这是这个,我们现在先不谈。现在也谈不出什么更多的,等到时候再说。

高三呢,从孩子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来看,家长的帮助,首要的就在于你要用自己的作风,影响他,迈开步子,能够走,向着自己的意图走。饭一口一口地吃,总能吃饱的;路一步一步地走,总能走到的。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这句话,朴素,看起来毫不起眼。但这是大智慧。它其实呢,解决的就是“能做到”的问题。不骄不躁,不急不缓,看清了目标,一步一步地走。

哎呀,这个年龄的活孩子,一看就知道了:他确实有了自己的意图,想起来,就猛跑,跑得上气儿不接下气儿,你怎么说,也不肯慢下来;跑累了,就赖在那里,你怎么讲,也不动窝,死活不动换;取得了一点成绩,马上就骄傲起来——“骄傲”的意思是说,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松懈下来——自己想着说,放松一下吧,到下星期一继续!结果,到下下个星期一,也“继续”不了了。继续不了,也没关系,慢慢等着,总会再振奋起来的。上一次,不就是这样么?可是,这样就好了。孩子要不了到“下下个星期”,到“下个星期”,他就开始焦躁起来了。焦躁的无可如何,四肢百骸,没有一处安生的地儿,无法安静下来,干任何事情。就去玩游戏。这会导致更加的焦躁。

孩子从火山,一头扎进冰海。孩子被“想做而做不到”的矛盾,彻底地㩴牢,在低水平上白白地往复,无法挣脱……哎呀,这个事情,申爸想尽了办法,也无法让大申摆脱这种状态。讲道理,这时候是不行了。道理都能讲得懂,但是,一上真章,道理就不起作用了。看上去,在孩子由内部产生出来的意图面前,没有“道理”的位置……

申爸卡点:在取得了好成绩之后,立刻托起来,让努力不至于松懈。但也不行。你稍微一错眼珠,他自己就松懈下来了。你无法从周五知道成绩,一直托到下周一上学。“骄傲”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这奇怪。只要“骄傲”了,很快,“焦躁”也接踵而来。申爸毫无办法,束手无策。

那边,高考又一天天逼近。在这种情况下,申爸做出决定:从大申的时间中,切出固定的时段。工作日每天一小时,休息日每天三小时。申爸用这个时间,把大申拴到身边来学习。反正呢,多少总会收获一个小时,总比让他在那里冰冰火火,把所有的时间都消耗在无谓的来来往往中要强。大申自己也不反对。有段时间,他不但不反对,而是极其地乐意到申爸的身边学。大概他自己也看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学点东西。总比自己把时间全都浪费了强。孩子主观上确实向好,但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得到;你想帮他,但除了这个法子,申爸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申爸这脑子,要是聚焦到一件事情上,那只要世界上可能存在的方法,总能想出来去试一试的……不要忘了,大约从高一开始,申爸就对付这件事情了。这也就是说,从高一开始,孩子已经从内部,生发出自己的意图了。处于学校体系之内的孩子,他生发出来的意图,不是想“学好”,还能是什么?但他就做不到。申爸怎么帮忙,也做不到。看来,“能做到”这个目标,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小时,三个小时……就这样,好几个月以后,申爸终于摸到其中的规律了:孩子是在模仿!人之初,“能做到”这件事,既不来源理智,也不来源于情感,它发源于人的意识之外:无意识的模仿。

好坏参半的消息是……是好是坏,取决于是谁.....孩子随妈;绝对的好消息是,这一回,爸爸也起作用(孩子都快成年了么),还有,你妈妈装也行!这对家里爸爸不管孩子,自己又是拖延癌的重度患者的妈妈,绝对是个好消息!这回,跟小时候建构气质和性格那会儿,完全不一样了。那会儿,妈妈只能本色出演,对吧?你妈妈装,你咋装?这会儿呢,妈妈你只要在带着孩子学习的时候,专注地捋古文,就行了。那啥,这就是咱们的小作坊,妈妈那边的古文,要一直捋下去的原因。不是说得着初期的感受就完了;而是说,你要是拖延癌,你要一直捋到你家孩子高考完了为止。你要是不想捋这个,你妈妈就像申爸当初那样,自己去对付孩子反反复复的骄躁好了。

C-238粤龙儿妈1203B四
我同事的女儿今年高考考了579分,跟平时的成绩差了50分左右,志愿也没有报好,最后被江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录取,孩子强烈要复读,复读学校自己都联系好了,但同事两口子都是咱公司高管,抹不开面子,不同意复读,后来妈妈被逼得没办法,过来问问我的意见,我也支持复读,孩子想要学好,再加上有前面的经验,一定会比已有的结果强。现在孩子在东莞最有名的东华学校复读,看来清北有望。
嗯……清北是清北,但有前提条件:小时候,伴听和阅读,都到位吧?

B-沪眉豆妈0706女九
那个,13、14周岁的娃好像也有模仿的迹象,这是我在疫情期间上网课时感觉到的,我要不要让眉豆学期中也跟我待一个屋学习呢?
当然不要了。现在还没到时候儿呢!等到了高二再说。

好吧,今儿先说到这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3 13:43 , Processed in 0.0701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