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1|回复: 0

[申爸指导] 【语文小作坊:古文陈述的神经回路建构要采用专业注释】---2021.08.03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3 09: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8-3 10:45 编辑

语文小作坊:古文陈述的神经回路建构要采用专业注释

2021-08-03
今天距离大申高考还有10个月零3天的时间。指数增长,到了最后的阶段了。在第31天里,增长量是前面30天的总和,变化速度非常快。申爸有点儿眼花缭乱,状态每天都在更新……你想说,可是,没等开口,那边就变了,得重新构思;还没等构思好,又变了……变化太快了。搞得申爸一直也没办法下手。但总不下手,也不是办法。总得卡个阶段,有啥说啥。变化的部分,等以后再更新好了。

很多以前一直困惑着申爸的问题,忽然都有了答案。申爸很开心。先捋个时间线放在这里吧。权当一个纲领性的指南。大申应该是在满12周岁,六年级结束的时候,开始陈述数学的。差不多与陈述数学同时,开始陈述古文。七年级的时候,申爸第一次设计出陈述古文这个活动,目的和形式跟今天,都大异其趣。当时,申爸刚刚完善了小学阶段以伴听阅读为中心的教育方案,自信心爆棚。大申学校是五四制,上了七年级,才算是普通六三制的初中开始。所以呢,申爸开始探索“初中的教育方案”,其实大申已经初中上到第二年了。六年级一整年,申爸几乎都在跟申妈生气,同时到处去显摆小学阶段的教育方案。大申那里的教育,基本上处于大撒把状态。现在已经清晰地看明白了:大申超水平的贯通班入学考试,是陈述数学带来的结果。当时,申爸就高度怀疑那个超水平的发挥,是这件事情带来的结果。亲历讲述数学的申爸,有切身的体验,说那个陈述数学,前后的效果有多巨大,但是,过了几年,申爸又开始怀疑了:原因很简单,申爸找不到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原理。所以呢,又有一段时间,申爸就不大提陈述数学这件事了。

七年级的陈述古文,其实只有一条线,就是陈述重点词的词义,并且,还是就着课本上的注释,来陈述的。那时候,有两点:第一,申爸笃定,陈述古文的这种方式,会让人产生愉悦感。这是申爸能够想到的,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唯一的可以产生愉悦感的活动。其实呢,即便是到今天,这个设计也是唯一的。这个意思是说,它的方向肯定对。既然方向对,你就硬着头皮走,总有一天你能走到位。这样的想法呢,导致了申爸坚定地执行这个方案……只是很长一段时间,一无所获。这个时间,可是不短:从大申七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二下学期,才结束。申爸执行这个方案,是为了产生愉悦感,进而洞悉人类的动机问题。当然了,终了儿的结果是,申爸决定放弃“动机”这个概念。因为看问题的范式变了,在新的范式下,不存在“动机”问题。这是后话。

在七年级,申爸肯定花了巨多的时间和精力,生啃古文陈述。可惜,所获甚微。大申完全表现不出任何喜爱的意思,不存在愉悦感。这个原因,现在能够看得清楚了:就不应该采用人教版教材中的注释,而要采用专业的注释。人教教材的注释,跟专业注释,有什么不同?申爸随手举个例子,来说明其不同点:从前,申爸小的时候,学过一篇古文,叫做《公输》。《公输》里有一句话叫“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在当年申爸学的初中第六册的语文课本中,它的注释是这样的:
0803-1.jpg
它说:“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鼍,猪婆龙,鳄鱼类。”这注释挺正常的,这有什么问题么?有!申爸是北方人,不像你们江汉一带的南方人,从小,在菜市场,就见过鱼鳖鼋,至于鼍,尽管你没听说过,但是,课本中只要一注“猪婆龙”,有的地方的妈妈,就知道是什么了,对不对?猪婆龙是什么呢?
0803-2.jpg
这就是“猪婆龙”。其实就是扬子鳄。扬子鳄古时候叫鼍。可是,鱼鳖鼋鼍四种动物,申爸除了“鱼”,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申爸记得很清楚,当年在课堂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老师讲到这篇《公输》的时候,申爸就已经好奇“鳖鼋鼍”到底是什么东西了。可怜当年没有互联网,申爸找遍了手头所有的资料,也找不到,鱼鳖鼋鼍究竟是什么。这也很好理解……你江汉地区的妈妈,根本就不用解释,于是,也就没有解释在印刷品上。知道的永远知道,不知道的,永远不知道。其实,当年申爸的探索,比这个还要惨得多:申爸想知道,鳖和龟,到底有什么区别?你们江南的麻麻,都忍不住要笑:申爸,你连这都不知道?你还别说,申爸生活的地方,莫说鳖,连龟都没有!申爸第一次见到龟,还是上了北大之后,到北京才见到的。在申爸的印象里,都有个甲,细长脖子小脑袋,一遇到危险,脑袋连同脖子就缩回壳里。一样的么……这个鳖和龟,到底有什么区别?难道不成是同一种东西,不同的产地,叫得不一样的名字?

申爸北大毕业之后,喝过很多次甲鱼汤。有一次,等服务员分甲鱼汤的时候,有人开玩笑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这个王八头,不容易,一千年了,谁要?这时候,才有人纠正:这是土鳖,不是王八,你弄错了。看来,搞不清龟和鳖的,不止申爸一个人。申爸到这时候,才知道,原来甲鱼就是鳖,它跟龟不同。但到底怎么不同,到现在,申爸也不甚了了:总之是不一样了。“那究竟是什么?”这是申爸自己,永远在探索的一个主题。“鱼鳖鼋鼍”是申爸记忆中,能追溯到的,最早的一个例子。因为你手上没有资料……更多的,是没人能给你答案。你就只能自己去琢磨。不同地方产的,就有龟和鳖的区别,是申爸当初,瞎琢磨出来的答案;还有,比如说,大了叫“龟”,小时候叫“鳖”,就跟青蛙小时候叫“蝌蚪”一样。反正,为了找到答案,脑袋不停地在琢磨这个事儿。瞎捉摸。

时间久了,就造成了一个结果,所有的“名”,申爸都要把它落实。“究竟是什么”。有一段时间……大约是在三十岁之前吧……申爸忽然对“民主”产生兴趣了。那时候,到处都要“跟国际接轨”,“民主”是个时髦得非常合时的词儿。申爸对“民主”产生了兴趣,想知道它“究竟指什么”。于是,申爸就去请教。申爸这个圈子,对吧?北大。你想啊,“民主”和“自由”,完了又灰常灰常热,对不对?申爸原以为,一问,就明白。这一问,申爸才大吃一惊:卧槽!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其实,申爸是怀疑,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怎么可能!申爸决定,搞清楚这个玩意儿。据说,国内研究民主,最牛的就是顾准。于是,申爸到万圣书园,买了本《顾准日记》。认真地读。读完了,申爸更加的不知道了。彻底糊涂了……因为自信到自负,于是,申爸断定:“民主”就是个屁,根本就没这玩意儿!这算是定论。

至此后,申爸只要见到一圈儿人谈“民主”,嘴角就泛起一丝嘲笑:皇帝的新衣,他们在谈论。当然了,申爸说不清楚“民主”是咋回事,但确实隐隐约约,感觉似乎有那么回事……直到遇到张维为,他说,是“良政”,申爸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不同的范式。在我们的范式下,有善政劣政之分,区分的标准是老百姓的感受好不好;那年月,人们谈论的就是美国人讲的美式民主,大致就等于“投票”。这不扯淡么。“民主”是个政治概念。申爸看教孩子的书,很多粑粑麻麻,公然在书里宣称,在家里施行“民主”……申爸看了,憋不住地乐呵:你咋不说,在家里施行“共产主义”呢!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嘴巴里的词,指的到底是什么。凭着感觉,想什么是什么,瞎用。申爸一直以为,这是个个人爱好。即便不算是怪癖,也不是很常见。因为申爸实在在身边,发现有同样癖好的人,并不很多。申爸一直以为,这事情不过是人生中一个没有恶意的花絮,琢磨起来挺有意思,挺好玩儿的;但从没想到,这不起眼儿的玩意儿,竟然是人生的栋梁!申爸一直以为,把词的意思搞清楚,不过是个个人爱好。
0803-3.jpg
这是这……话说,七年级陈述古文的努力,没有取得什么重要的成果。努力一把,一地鸡毛。后来,就到了八年级。八年级,大申已经进了贯通班,高中学籍已经在手,申爸很是放松,于是,就加力探索“孩子的教育”。当时没有别的想法,还是旧的那个:动机。于是,申爸又回来跟大申捋古文。力度非常大,执行很坚决。这一次,仍然没有成功,但有很重要的发现:申爸发现,在这个年龄……就是十三周岁的那一年……大申无法对词汇进行“揣摩”。对于可具象化的词汇,他已经能够具象化了;只要能具象化,他就能辨别出,词义的细微差别,能看出来“哪个更合适”。但是,如果遇到无法具象化的词汇,对于哪个更合适的问题,他就凌乱了。也就在那个时候,申爸读到了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说,不到十四周岁的孩子,不能够进行what……if分析。这是个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申爸对它的正确性,毫不怀疑。但是,当时申爸忘了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了,申爸认为,大申搞不全懂词的原因,跟无法进行what……if分析,是同一个。当时没记录,过后就想不起是怎么个逻辑了。反正事实就是那样,所以申爸在大申那里,就停了古文。

这一停,就到了高二的上学期,去年的12月19日。是时,大申正好十六周岁半。事实上,既然十四周岁以下不行,那当然应该把时间安排到十五周岁的开始,也就是初三的开始,恢复古文陈述的。可惜,当时,申爸把这件事忘了是一;还有呢,就是大申在那个时候的表现,明显不在认知方面。那个时候,大申正忙着跟同学出去玩,微信聊天,玩游戏呢。赶到去年12月19日,申爸再恢复古文陈述的时候,申爸头脑中的范式,已经变了。这个时候,“动机”已经完全退出申爸的考虑,代之而起的,是“神经回路”的建构,前额叶对整个大脑的调控,是建构起前额以前额叶为核心的神经回路,借由这些神经回路,让大脑自己调控自己。面对这些任务,申爸有目的地对陈述进行了增强的设计,就是目前妈妈们用的这个复调式陈述方式。从12月19日开始,申爸在古文陈述上,力度空前:从学习的附庸,变为优先处理事项。坚定地每天卡出一个小时,休息日卡三个小时出来,弄这个东西。效果是显著的:到了今年的3月1日,大申晚上开始早睡秒睡;五一过后,申爸发现大申早晚上学路上,开始听古文的朗读……这是兴趣的表现……估计是跟着朗读背诵,就着声音流,在头脑中同步复现其他线上的内容。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呢,他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兴趣。效果是在最近几天申爸才发现的,他对于20篇必背古文,40篇古诗词,倒背如流。就在高考临门一脚的当口,大申终于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先说到这儿哈,回头再接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3 06:28 , Processed in 0.0812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