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78|回复: 0

[申爸指导] 【孩子从字义开始更容易】---2021.07.06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7 09: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7-7 17:22 编辑


语文小作坊:孩子从字义开始更容易

2021-07-06
内什么,申爸早上看到,公众号里好像是说,小作坊从慢慢捋字形开始。咱们小作坊呢,跟小宝宝那个时候,不太一样了。那时候,参加者,仅仅是孩子。现在,还有妈妈。咱们这个语文小作坊,参加者其实是两类人,大人和孩子。

大人这边呢,从慢慢捋字形开始,这没错;孩子那边,咱们刚开始,主要精力不放在捋字形上。这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对大人而言,在古文的字形和字义两个方面,对于字形,更擅长一些;而孩子对于字义觉得更容易一些。另一个是,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初中的孩子,你让他捋字形,你无法监督。他说捋了,但根本没干,妈妈察觉不到。对于妈妈们而言,捋了就是捋了,没捋就是没捋,不用监督;小孩子不同。你不监督,他就不干。等他体会到捋的好处,自己没事的时候,主动去做,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已经让孩子捋字形的妈妈,也不用后悔。捋了就捋了,反正,早晚都要让孩子在头脑中梳理文字的字形,现在权当熟悉一下做法好了。

话说,这个“捋”,确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大申是从去年12月19号……眉豆儿妈转的公众号,提醒申爸想起了这件事……开始捋古文的,其中,也包括字形。刚开始,他极偷懒,不乐意好好儿干——神经回路还没建构起来么,他觉着困难,不乐意干,正常。后来,申爸也不知觉是在什么时候……想来应该是今年四五月份吧……有一次,申爸却猛然发现,大申已经很喜欢捋字形了。事实上,在最初捋了一个阶段之后,申爸就不让大申捋字形了。原因就是你让他捋的时候,他老是偷油喝。跟你说捋了,其实根本没做。没法监督他。

申爸猛然发现,大申自己捋字形了,这才打听一下这件事。原来,大申每天早晚上学路上,地铁里,一直都带着耳机,听要背的古文。一边听,一边自己在头脑中,捋字形:这形成了一件极有趣的现象:大申打一入小学,一年级起,语文课上,默写生字,就从来没全对过。一年级那个时候啊,每天都要默写生字。别的孩子一百分,几乎都是全对,大申就一次都没全对过……要不,他怎么小学时候,但凡有一个孩子补考,那就是他呢……现在,大了,高中了,老师要求默的东西,又多又难:要默《离骚》的,妈妈想想看,有多难……这回呢,情形倒过来了:别的已经没有一个孩子,能默写全对,但大申能,并且是唯一的一个。这对他,是一个极大的鼓舞,鼓舞到自己主动上学路上听古文,一边听,脑子里一边捋那个字形。他不把字形捋熟了,默写的时候,就没法全写对。

这回呢,申爸跟大申上课的时候,容易了。刚一开始,申爸感觉大申没收心,就跟大申说:你这星期,要求背哪篇古文?大申:《种树郭橐驼传》。申爸:“把《种树郭橐驼传》前两段的字形,捋一遍。”于是,大申就坐那儿静静地捋。申爸等啊,等啊,怎么还不完呢?好不容易完了,申爸忽然意识到什么就说:“我跟你说,捋前两段!谁让你把整篇都捋了?”大申很疑惑地看着申爸:“就是捋的前两段啊。谁捋整篇了?”申爸只好含含糊糊地过去。呆会儿,申爸偷偷打开《种树郭橐驼传》的课文一看。我的天,它头两段怎么那么长!谁能想到这个啊!你让他把心收回来,专心做事情,落实到他的头脑里,只要前额叶兴奋起来,压到情绪中枢,取得整个大脑的掌控权就行了。要想有掌控权,就随便找篇古文,要求他“捋一遍字形”,捋完,就安静了。

B-湘宸妈0809女八
大申爸,请问您拿笔默写的过程和脑袋里捋字形的过程,两者本质差别是?
妈妈们找一道小学数学题,自己心算把它算出来,再拿一支笔,在纸上把它解出来。这两者做完,妈妈自己就有“在脑子里捋”和“拿笔默写”的区别了。其实呢,你们妈妈自己就能直接体会这两者的差别:《项脊轩志》第一段拿笔写,写完,马上在头脑中捋第二段的字形。自己体会体会差别。拿笔写是没有用的!其实呢,我们的教育,唯一的问题在于高考,它是笔试。如果拿出一部分分数,用于口试,这样呢,所有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乱象,都将不复存在:比如说,择校超级高中问题;培训班问题……

B-粤帆妈0803男八
请教申爸,这个没用,是因为需要参与的神经回路不同吗?学校的教学,都是靠写的。
写有写的好处:可监控,可核查。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坏处,无法避免:机械操作。

为什么大脑中“机械”的就不好,“有机”的就好呢?原因很简单:“机械”的能力,是人天生就具有的;而“活的”有机生成能力,是要后天形成的。前者天生就有,人人皆有,根本不“值钱”;后者稀缺,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很“值钱”。“值钱”跟“重要”是两回事哈:空气非常“重要”,但根本“不值钱”。在教育过程中,人们利用已有的能力,去“解决”问题,比去建构新的稀缺能力,要容易得多。因为中国的考核的特点……就是纸面的“高考”考核方式导致大家都倾向于采取容易起步的方式,用纸面的机械操作,取代困难的新的神经机制的形成。

缘于高考这种考核方式而强化了的教育体系,让人们产生根子上错误的一些观念。比如说,学习就要“做题”;学会就是把题做对;错题本很重要……学习怎么能够等价为“做题”呢?即便是数学学科,“做题”也不过是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做那么多题,有什么用呢?做那么多题,没用。把人都做傻了。要借助包括合理的解题在内的各种手段,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而以建立起来的体系为基础,对整个世界进行观察和梳理,这才是学习的目的所在。

C-266浙卡妈0810女七
数学的笔算相当于语文的默写,数学的心算相当于在脑中捋字形。最根本是动用的神经回路不一样,而拥有后者的人非常稀缺,这种神经回路建构起来之后,跟一个人的创造性有关系?
其实吧,创造性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啊?它是一个人在头脑中把认识系统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C-200皖谦睿妈1006男六
数学一问都知道,一做就错的是不是就需要刷题?

你拿做错的题去问,他就不知道么(所以,不能说“一问都知道”。你问错了问题么)……所谓一问都知道,题不会做的原因,是用错误的方式,教孩子错误的内容。我们不研究错误,只研究怎么正确地做哈。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去搞错误,是搞不完的。我们只找出一条路,容易走,要求低……你只要初中毕业妈妈,就行……能登顶。先说这几句哈,休息,休息一会儿。

A-京涵妈0410男十
7.5反馈
A组跟儿子一起陈述《六国论》,要求他匀速缓慢正确的背出来,体会大脑的感觉,用时6分多,感觉孩子使用新的方法没有太多困难,不知道是否方法不太对,他自己也没太多感觉。
C组昨天把《项脊轩志》的第二段繁体字捋完了,然后把第一二段捋了三遍,每遍大概10分钟左右,换成繁体字后本来背熟的内容会中断,背的不连贯,没有简体字顺畅,感觉上大脑需要进行控制机制的调配,明天继续。
六国论》,等明天咱们正式开始的时候,才知道孩子真正的情形。

A班B班妈妈注意啦:接下来的回馈,重点要放在孩子的反应上面。妈妈们不要把重点放在自己的想法上。重点是动手,到孩子那里去试,观察孩子的反应,然后,尽可能详细地回馈孩子那边的情形。

C-226豫杉妈0902G七
20210706作业反馈:
早起听任志宏朗读的《项脊轩志》音频3遍,20分钟左右,听的时候简体繁体的字卡不自觉的交替闪现,但还不能完全跟上朗读的节奏。听完先把第一段的简体字形捋了一遍,3分钟左右,接着第一段的繁体,看着脑中的大字卡一个一个的顺序出现,眼睛看着字形,心里捋着,10分钟左右结束,过程中还会有简繁混闪的现象。

十天的实操下来感觉捋字慢慢上瘾,工作间隙都会随机背出《项脊轩志》的某几句过一下字形,字卡也是像随时在脑中一样,而且不像刚开始每次背诵或捋字形都要从题目和第一句开始了,可以从任何一段或一句开始,简体字形随时随地都可以清晰地一个个闪出来,繁体字形个别字目前还需要仔细把脑中的字“看”清楚。

孩子那里背的确实轻松,十几分钟一段就会背了,还指导妈妈记繁体字。
妈妈们慢慢走,看看咱们是不是都能到杉妈这个状态:“十天的实操下来感觉捋字慢慢上瘾,工作间隙都会随机背出《项脊轩志》的某几句过一下字形,字卡也是像随时在脑中一样,而且不像刚开始每次背诵或捋字形都要从题目和第一句开始了,可以从任何一段或一句开始,简体字形随时随地都可以清晰地一个个闪出来,繁体字形个别字目前还需要仔细把脑中的字‘看’清楚。”

B-湘可妈0801女八
可以这样,从任何一句开始,也可以随时开捋。
嗯……还有妈妈能够做到。现在呢,能够自如地捋繁简字形的妈妈,你们头脑里,已经有三条线索在走了:一条是原文,一条是繁体字形,一条是简体字形。这就允许你们自己玩很多有趣的花样:先背原文一句话,再顺序想一遍简体字形,想完,再顺序想一遍繁体字形;一句话,想原文一个字,马上想它的简体字形,接着想繁体;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想到结尾。把上边那个过程反过来:先想繁体,再想简体;花插着来:第一句先简后繁;第二句先繁后简。去试哈,麻麻们。反馈自己感受。跟别人交流,也给后来的麻麻一个指南参考。

B-沪眉豆妈0706女九
这个好玩,我要玩!
妈妈们试着自己制定规程,然后,让自己的头脑遵循既定的规程,去动态地形成内容。想还稍微容易一些。想圆通了之后,试着把新规程下的所生成的动态,陈述出来。自己体验整个过程,然后设法去引导孩子也能办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3 01:28 , Processed in 0.0685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