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86|回复: 1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申爸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原创力”】 ---2021.06.24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7 23: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6-29 06:56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申爸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原创力”

2021-06-24
鲁-立家妈0806男七
王安石的课件一直在赶进度地看,不跟趟的感觉,前面偶尔引用的文章还会跳过,看申爸今天的早课说要一字一字地读,不知是不是心理暗示作用,今天是逐字逐句地读的,没有漏过一个字,一路读来觉得王安石虽有其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能践行自己的追求,是个真正的变法派,是个实干家。
嗯……说几句哈。妈妈们试着“……今天是逐字逐句地读的,没有漏过一个字……”这样来读课件,如果行,自己体会阅读中的感受哈;我们更注重的,是这种感受,而非课件本身的内容;能够恬淡地一字一句地阅读,需要什么条件吗?对于阅读的内容,有差别吗?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进入状态”?在什么情况下,想进入状态,就很难。阅读的内容,跟能否进入状态,有很大关系吗?如果你阅读的内容,无法聚集精神,那么,是否阅读“难度低一级”的内容,让自己进入状态之后,再阅读这项内容,更容易进入状态?

还有呢,就是好多妈妈找不到感觉。怎么也搞不出说,你们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读,到底是啥感觉?我也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把整篇都读完,但也没啥特别的感觉。你们在说啥?有这样感受的麻麻哈,小作坊欢迎你!小作坊的目的,就是让人怎么能够进入状态,体验到恬静安详的兴奋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呢,那些从来没有找到过感觉的麻麻,是参加小作坊的一流候选者。你要麻麻想来,小作坊就欢迎哈;而那些第一次阅读课件,就能够产生感受,还能明确回馈回来的,就不是好的候选者,不入流。小作坊开了,让她们琢磨怎么才能引导孩子也进入这种状态好了。

这个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她们容易进入状态的妈妈,她们早已经百姓日用而不觉,没办法在全新感受冲击下,有意识地发现未被人留意的规律。她们借助你们发现的规律,想办法引导孩子进入状态好了。这是这个。

121.jpg
申爸转发了一条消息,吐槽那些科技大V们,不科普中国自己的科技成就。当然了,这个吐槽,看起来不是一般的“吐槽”。看着,总是有点“不怀好意”的感觉……这感觉的来源,在哪里呢?

这个事情,有一个背景,两方三件事。一个背景是说,日本人花钱,在网上引导舆论,为他们往海里排放核废水洗地。有些中文的科技大V,收了人家钱,为人家办事,引发了全网愤怒,被封了。在这里呢,有两方面的人:一方面,是转的这条微博的作者们;另一方面,是被他批评的“科技大V”们。这两方面,参与了三件事:一件是这篇批评微博;一件事是这个“数码科技”大V写的别的科技文章,这里看不到;还有一件事是被批的科技大V写的别的科技文章。看起来挺复杂的,是吧?

确实挺复杂的。申爸提这个,目的是想说明白,咱们要培养的孩子,想培养成什么样人的问题。这事儿本身就挺复杂的,并不简单哈。申爸呢,先来指出一个基本的事实:在他们两方的三件事中,其实,只有大家看到的这一篇文章,算是“原创”。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不都是“科技大V”么?那另外两件事,就是他们的科技作品,哪儿来的?都是找英文,翻译过来的。准确点讲,大家并非“科技”大V,而是“翻译”大V。看谁翻得快,国外的风跟得紧,谁的流量就高。大V们也是很敬业的,基本上,Quora的帖子发出来一两个小时,中文的,也就跟着贴出来了。很多麻麻所喜欢的果皮壳什么的,上面的文章,大都是这么来的。作者们呢,并非“科学家”也非“科普家”,是“搬运家”。

好了,知道了这些,现在回过头来,看转来的这篇博文。这篇博文的作者,在指责别的大V,不写中国取得科技成就的周边:中国的火星车登陆火星了,本应该有铺天盖地的火星车知识科普的,可是,除了官媒的一点点,科技大V、科普大V那里,一点消息都没有。当然没了。Quora上就没有。火星车是中国的科技新闻,中国热,美国,没关系。源头就没有,你让大V们咋抄?

申爸要指出的关键,并不在这里哈。这些都是铺垫。其实呢,抄并不是问题。自己不行,当然要从抄开始了。咱们的阿西,不就是抄人家的么?阿西抄美国的,伊林抄苏联的。只要人家好,我们到处抄。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说,妈妈们看这篇文章,它的作者,只看到别人身上黑……

刚才说,他们两方三件事,其中,只有这一篇文章是原创;另外两件事,双方都在翻译Quora……这不是问题,申爸刚才说了……从这篇原创文章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他们真心是把翻译当原创了!最要命的,是在这里。翻译跟原创,那根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过程。同时呢,翻译大V的教育培养过程,跟原创的,也不一样。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就不同。这种不同,是追寻“我想要什么”和想搞明白“他们在想什么”的不同,搞明白“他们在想什么”就是我想要的,一旦落到这口井里,那就完蛋了。美国那些原创科普的作者们,妈妈们认为,他们会在意中国人在想什么吗?换你,你会在意吗?因为如果你感觉到,“那些人”一直在想搞清楚我在想什么的话,你就不会在意。浪费时间么,对吧?

确实,我们起步很低。就因为如此,我们呢,在过去很多年里,只要有人“把欧美先进经验”介绍给我们,我们就很崇敬。大V们,其实呢,就是吃这碗饭的。甭管是我理解的,还是不理解的,只要是你不知道的,你就会崇敬我;这种心理,催生的一个现实,就是说,去搬运,而非创造。然后呢,又崇尚这个,把孩子往这个方向培养。不要小看了这件事哦……麻麻们:这带来我们整个社会,对于人的基础教育的一般观念,还有与之相应的教育体系。补课刷题课外班,小升初,中考,分儿……等等一整套的体系被磨合了出来。这套体系呢,鼓励模仿……但是,这套体系,撞到今天的创新,就不行了。

土共是非常厉害的,行动力超群绝伦。一旦认清形势,意识到桎梏之所在,立刻就行动。这种行动力,超群绝伦。先把所有的课外补习,杀掉再说。补习这件事哈,会不会回潮,这不好说。大概率是会的。如果不能很快找到正确的方法,就会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你创造性的人才没培养出来,以前善于模仿的人才,也培养不出了。这不邯郸学步了么。注意哈,麻麻们,善于模仿,不是坏事。特定阶段,就需要特定的人才。不是特定人才错了,而是时代变了。这里划分界线一条。

接下来,申爸来说我们自己。我们呢,培养孩子的目标,毫不动摇的:培养的是美国的那些原创科普作者,而不是中国的那些科技翻译大V们……当然,妈妈说,我想培养中国一流的公共传播人才,那另当别论……这俩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

就目前而言,申爸拿具体例子来说哈。好比说,妈妈们看课件,反馈的时候,好多妈妈就说,“原来是这样啊,那孩子就可以学会更多的知识”了。其实呢,“学会更多的知识”,没啥用,除非你是想把孩子培养成大V那样的“知识搬运家”。麻麻们深入思考一下,那些“模仿型人才”,是怎么培养成功的呢?给他们建立起一个概念,叫做“人类的知识”,然后,不知疲倦地一辈子把“人类的知识”往自己脑袋里搬……如果真的往脑子里搬了一辈子“人类的知识”,那就是废材了;有人很聪明,工作以后,就去搬一个特定的群体,比如Quora上的原创作者群,他们的知识到自己的微博上来。这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我们说正确的方式哈。正确的方式是什么?是让孩子也产生“原来是这样啊”的感觉,然后,他知道他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学会更多的知识:想学什么,都能学会。这就行了。那孩子真正要花时间做的,是什么呢?

“妈妈们留意到涵妈对于自己感觉的把握和精准的记录了吧?‘我’看到了什么,‘我’想到了什么,‘我’产生了某个疑问、我产生了某种渴望,想知道,想进一步探索……这就是‘好奇心’。因为受到所阅读内容的刺激,‘我’想到什么事实,引发了进一步的什么疑问,产生了想去探索的愿望;然后呢,在探索的过程中,又遇到更多的刺激,产生更多的疑问,产生更多的联想,引发更多的疑问……这些疑问,都不是能有立刻的答案的,但都是曾经产生过渴望的断点。这些断点,会在头脑中堆积,越来越多,多到一定的程度,你再阅读什么,它的内容就是你记得起来或记不起来的以前的某个问题的答案。强烈就是强烈,曾经强烈地想知道的答案,当答案摆在面前的时候,人还是兴致勃勃……这就是以‘好奇心’为中心的认知过程,是自主的认知过程。”

今儿先说到这儿哈,回头接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23: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6-30 06:42 编辑

妈妈们的感想:
沪-康妈0801B男七
1.“升”、“伏”是两个意义之间存在引申关系 (这个没有理解)。2.“顶”、“极”是不同的词有相同的引申依据。他们两本义是头的最上部和最高点,引申为程度很深的副词“很”。3.反义词的反向引申“大”、“太”引申为“很”、“小”,“微”引申为“略微”。4.本文讲的应该主要是同步引申。例如“危”、“险”、“都”、“鄙”引申义的由来还有上面2.3所说的都是同步引申存在的依据。

皖-萱妈1103女
一字一句读,读着忘着,不记笔记,读完就完了,感觉模模糊糊,如果不刻意去说,基本上没感觉。

皖-贝妈0901女六1403男一
《冠圈儿义项的来源》朗读后有感:

打开后猛向下拽,十七页,好乖乖,大概率是看不进读不完。为了逼迫自己看进去,选择朗读(花果山不管什么,都拿过来朗读就对了,目的是嘴过一遍脑过一遍),为了让自己读进去,选择手机录音(这样就不会读着读着想摸手机了)。足足读了66分钟,刚开始的文言文生僻字极其坳口晦涩,每个字都有三五种义项,而每个义项都能解释做某个义项的引申,读通读懂至少三五遍是要的。读一遍后感觉,字的义项像个圆,每种解释都出不了这圆圈。读着读着,也不像刚开始时那么畏难了,第30分钟至第50分钟好像读进了的,挺好玩儿!如果读的时候不圈圈划划的话,读完还是无感,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把妈妈的这个好玩的感受引申给孩子,当孩子面对难咬难啃的书籍科目,朗读是利器。这一点,很荣幸地和申爸同亮。
只要朗读开了头,就成功了三分之一,朗读完课件的三分之一,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交给孩子自己,孩子自己也就顺利地看完读完学习完。
恬淡地一字一句地读,要排除外界干扰最主要心静。我怕自己坚持不下来,选择朗读。对于阅读的内容肯定有差别,平实的散文更容易恬淡,说文解字,课件也能读进,恬淡不了。心静脑空的状态容易进入状态,环境嘈杂则不行。

我在想,引导孩子就是开始,和三分之一段应该是最艰难的,也是最需要智慧。
(弱弱地体会出妈妈群的意义,妈妈淡定则娃淡定,妈妈智慧则娃智慧)期待申爸的暑期小作坊,让妈妈们更智慧!

浙-文妈0906女六
昨天看了《白矮星》和《极限和爆发》两篇,突然有了看最新科学指南的想法,回家赶紧翻出来,看了导论,以前觉得很难看下去的,昨天居然看得津津有味。

粤-元元爸1119男八
看每一个字的演绎,就像一个连续侦探片,每一季都有释疑,又增加了新的疑问,直到最后真相大白。看得多了,就有自己创作的意识了。
《拿破仑》那篇文章,里面提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据观察,这是儿子的一个兴趣点,由此引申,引导他去研究欧州、财富的历史、金融知识,应该是一个突破口。

皖-雨恬妈1009女五
自主的认知过程是以好奇心为中心的认知过程,以自我为中心,我眼睛看到了什么,耳朵听到了什么,嘴巴尝到了什么,鼻子闻到了什么,手摸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五感,产生了什么疑问,产生了什么渴望,进而想探索。
毎次都读一多半的,也需要进小作坊吧?


粤-荣妈0904G 六
第一次看课件在开车间隙里。写朱自清的。这篇文章让自己更走进了朱自清这个人,很快小时候学的那些他的文章一一被回忆起来,感受到了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故而对曾经他写的文章有了更深的感受。本来是读别人写他的文章,但涌现在脑中的《匆匆》一下子让自己泪流满面,感慨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春》、《背影》、《荷塘月色》都把自己带入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不同心境里。虽然自己还是处于自己明白但还无法用简单语言把这些文章表达的细微情感也说明白的状态,可真真切切在车上体会到了《匆匆》里流露出的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及无奈,但同时又会反思,让自己更好珍惜每分每秒,过好当下,这种情感在读完回忆朱自清那篇文章时是体会到了,因为我在一个不太会受干扰的能相对静下来的空间里,所以这篇文章走心读了,不记得是否逐词逐句读的。到了《侯宝林回忆录》太长,又要开车,不适合开车间隙短时间读,只是走马观花读了一小段,就作罢了。在写课件反馈时,也不够专注、静,只是觉得有很多想法思绪涌上心头。
昨天看《幼学纪事》及《我国古代的车马》,几乎是一词一句读的。读完有话要说,而且还把文章脉络及感动自己的关键词句写了下来,写读后感也是一气呵成,浮想联翩。后面写完了很想进一步了解于是之这位作者及他长大后的故事,百度后发现他成了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也很想看他演的话剧。但其实不用看我应该可以猜测这样对生命有如此感受力的人他应该是演什么是什么,而且富裕了角色很强的表达力,因为于是之先生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他只不过在不同的角色中表达自己,表达角色,同角色合而为一,演戏中传递生命的真谛。就如同他写的那篇《幼学纪事》一般,传递给了我们一段苦乐人生求学路带给他的非凡人生意义。

九赣-涵妈0608女
昨天抽空看了一些《冠圈儿义项的来源》,有些很好理解,有些还需琢磨一下,说到“别”字是不协调,但注解①是要把不正的纠正过来,看快了没理解,又倒回去理了一下,哦,是这个道理。还有别针,以前没有别针吗?别车,被车别了一下,是不是出书前没有被车别了的说法呢?为什么有些字要标个小1和小2在字的旁边?比如柴这个字,旁边有个小数字2,是不是还有一个标了小数字1的柴?说到义项3时我想起了,我们客家话说质量不好的是用“背”这个字,念“北”。有些是搜罗口语的习惯用语吗?为什么有些字漏了解释义项?簇,只有义项1和4,2和3的义项呢?后面好几个字都是这样。还重复了一个“垂”字,一模一样,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排版失误吗?

沪-眉豆妈0706女八
@九赣-涵妈0608女 这个是抽取整个字典里存在冠圈的义项从来源加以分析说明,所以只放来源和冠圈等几个相关的义项。
比如“簇”,义项4是冠圈的,作者分析它是经过义项1的重新赋义而来,所以列出这两项加以说明。
其实这个就是不好用以前通用的方法来梳理为什么那个字会存在这个义项,作者就使用了各种创新的手段开始开脑洞,水平高的就是从此自成一家,他掌握了该领域的“命名权”、“定义权”,水平差的就被人嘲笑“强行解释”。

粤-淇妈0903B六1802G
我可以看可以读,读完了也感觉挺有意思,但说不出所以然。看来我需要进小作坊。


六浙-恩妈0803男七
《同源汉字浅说》开始了解到了什么叫同源汉字,同源汉字产生的原因。到分析同源汉字具体类型时,前面能勉强读下去,到中篇讨论到声母亲缘关系时,就显得很艰难了,尤其是到同韵、换韵,读不下去了。不得已分了2个时间段2次看完。一开始看总是会前后去翻看,后来就干脆逐字逐句地读了出来,读前是烦燥的,读着读着就很平静了,一口气读完,虽然后面不是很理解,但总算是读了下来。
因为读后的平静,然后继续《字义的一般演变》,一打开,原来的压力瞬间减少了,这个课件看得很顺畅,了解了本义、引申义、转义、假借义、比喻义。

京-乐妈0706B八
充分体会到了学渣的感觉……因为有段时间太忙,就断了几天课件。然后就感觉越欠越多,越欠越不想补。这可能和乐乐的状态一样吧,欠的越来越多,人就烦燥。本来我是文科生啊,但是因为欠了账,就感觉还不过来了,结果恶性循环。现在的课件,理论上都是我比较感兴趣,能读下去的。但是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不能跳着做,感觉前边的没看,后面的看了也难受,但补又补不过来……强迫自己打开一篇课件,知道自己能做到逐字阅读或学习的,但知道归知道,心里感觉在浪费时间,觉得一堆儿事等着我呢。还是放弃了……
我可能无药可救了。这应该就是学渣的那种,破罐破摔的感觉……
(是什么勇气让我把这心里话说出来……)

深-薪妈0804男七1407女一
感觉不到学渣品质啊,“感觉前边的没看,后面的看了也难受。”这是学霸的完整体系啊。


苏-果妈1008G五
今天早课申爸提到几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就是那种,很想读书,很多时候想读的书看不进去,好多书就开了个头就搁置了,暑假小作坊得好好跟着实操,体会一下如何能进入这个状态。
1、能够恬淡地一字一句地阅读,前提条件是什么?
这个感受很深刻,不说课件,就是申爸早课,有的内容理解起来对自己来说也是有点费劲的,因为理解问题,导致看早课时候必须在自己忙完自己事情后,安安静静坐下来,拿出本子,边读边记录要点,这个时候才能一字一句地读,如果是在早上看早课,很容易扫一眼就看完了;心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自己得让自己能够看下去,就是有想或者决定要去做并做下去的勇气,心理作用很重要,很容易放弃或半途而废。
2、对于阅读的内容,有差别吗?
有差别,对于自己熟悉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的,或者和自己感兴趣点切合的,就容易看进去,反之,学术类的、有古文的……自己相关知识储备比较少的就看起费劲,或者不想看,或者走马观花任务性的扫一遍,结果就是看了个寂寞,啥都不知道。
3、更容易进入状态:就如问题1,安静,自己首先能静下来,其次能有决心能够一字一句看并能坚持读完,一般我会找个本子记录一些要点。
很难进入状态:心情不平静,被外界干扰因素多,自己内心动摇……
4、阅读内容与能否进入状态,有很大关系吗?
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有的看不下去啊,那就比较难坐下来,自己也容易给自己找台阶没时间看。
5、如果阅读内容无法聚集精神,是否阅读“难度低一级的内容”让自己进入状态之后,再阅读这项内容,更容易进入状态?
是的,先了解一些相关内容,再去读会容易点,就比如申爸前两天发的课件,《词的引申义》是硬着头皮看完的,自己做过后,再看后面的“14个字”,《冠圈儿义项的来源》就能理解一部分,然后再通过反复和逐字读,就能理解一点,虽然开始很吃力,想想还是要静下来,耐心地逐字读,先做起来,读起来,记记笔记……
6、找不到感觉,怎么也说不出来,到底是啥感觉?
这个感觉应该是看完后不知道讲啥,没看懂,所以不知道说啥,从自己阅读感觉来看,可能是因为自己开头一看没意思,看不下去,然后匆匆扫一下而过,就没有感想;如果尝试申爸这两天说的,逐词逐句的读,应该会有一些理解的,最好加个本子或者随时在电脑上记录下来,想到一点就记录一下,回头串一下就有点想法了。

京-豆妈0806男七1212男二
《字义的一般演变》,字义的演变,开始研究起点,我就觉得有意思了,像破案似的的感觉。造字人给字的一个本义,形,音,义。
把这事拆开,细化,一点点的明白里面的内容,确实像一个大盆,里面按类别分出几个格子,一点点把格子填满。
生产劳动-客观世界-思想感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别人懂-语言-用图形和符号表达出来别人懂-文字。这应该是个必然的过程吧。如果人没有从事生产劳动呢?
看到-文字-形
听到-语言-音
想到-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义
太有意思了!“字”的本义是养孩子!宝盖头代表房子,下面一个子代表孩子。“得”的本义,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伴随着“奥”(原来如此)。
转义-1.引申义2.假借义3-比喻义
字变化过程,找到的规律,很佩服作者。
《同源汉字浅说》,字词间音义亲缘关系,正、政、征、正为字词之根,政,征就是正字派生的同源字。
词义-词根
同源字词-音义发自词根的词,具有派生孳乳关系的亲缘文字。
这篇从第二页慢慢有些看不明白,有些绕。有举例字,又能看进去些。
同源汉字类别-1.同义分化字2.引伸义孳乳字3.词性分别字4.反义分化字5.义象相同分别字。
后面看不下去了,太多了,没耐心了。
《同源字论》,音义接近,音近义同,义近音同的字叫同源字,看了两个小时,感觉没有精力看下去了。
《同源汉字浅说》和《同源汉字》我也看的困难。一看6月15日有四篇文章,本是昨天计划看,拖了一天,今天在公园安静的地方看的。在家里总想忙点什么,静下来比较难。
同欠着,昨天还有个想法,在小作坊开之前,我都看完。有了这个念头,我就开始有压力,后来就放下这个念头了,不执着。能看多少,就多少。刚对字词引申有些兴趣,今天看的后两篇就又有些看不下去,稍有些挫败感,慢慢接纳自己,能吸收多少就多少,不强求。慢慢成长。

湘-宸妈0809女七
看几位妈妈的反馈,真是说到我心里面了。
课件和早课都需要在心静的状态下看,尤其是一字一句读的话。心静的话越读越有意思,跟着作者游走于文字中,惊叹作者怎么做到的写出这些丝丝入心的表达。
另外也喜欢看大家的反馈,如果有提到自己看过的课件又没关注的内容,就会回去再看一遍,经常获得“原来这里是这样写的,我怎么之前没看到呢”,产生跟写反馈妈妈同亮的感觉。
启动困难是觉得没有大段时间加之自己没达到心静状态。如果有时间又有读的意愿不能进入状态的话,用朗读的方式倒是可以帮助安静,就是践行次数还是不够多。

鲁-康萌妈0712男七1512女中
进入状态的条件,梳理“点”的时候,萌萌在一边伴听,哥哥还来找我问数学,不是很安静的环境,但是那样一条条梳理时我感受到一份安静。其它课件没再出现,读也能读下去的。我就是喜欢历史类、古文类,但是喜欢是一回事,买买买可以,真正要读还是另一回事。但是依然喜欢这个方向,却不能为自己喜欢而去研究。
出现大多古文,申爸说试着去一字一句读,也能读,但是就着急,怎么还没读完,又想着静下来一字一字读就好了,但是看两三段就拿手机,不拿手机有其它事情打断,然后一直想着我要看课件,一直不能看。好不容易坐下来拿起课件看,就觉得轻松一点,终于开始看了,但是又被各种事情打断。
我想孩子的优势就是杂事少一些,如果是假期每天定时定量,然后又有合适的引导语,让他带着这个目标但是不是强大压力去做这件事,是不是更容易进入状态呢?
我有段时间每天送萌萌幼儿园了,就到图书馆看书2-3小时(好像这个强迫定时挺关键的,一旦打破这个时间,就不能执行了),强制手机静音放在包里不拿出来,然后那段时间的平静现在想来都向往。
还有的时候看完一段一篇,完全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有时强迫一下自己,脑子运转了起来,第二遍再看。好像读出声音就是朗读吧,那么读一大段引导一下自己也能让脑子转起来。
现在每天课件不离身,出门也总带上一份,但是瞅一眼包,忙别的又不看。好像重点就是定时拿起来看,只要开始看,这个时间不看别的,就要看课件。看完发了感受,群里有妈妈同亮就更完美了。
申爸早课究竟是什么魅力,能够天天盼着发早课。看早课的状态又是怎么回事儿?
不吃不睡,胡锅底坐过站,妈妈们不是不断出现追早课新高度吗?


京-可艾妈1410G
“解”的现代汉语中看到后面,想到的是“哦,这样啊”;但是看解的古汉语解释,感觉不大一样(一直没有参与教案的整理),感受是有故事依托每个引申义,有点意思。词穷。

沪-康妈0801BB男七
这两天比较忙,打开《冠圈儿义项的来源》一看17页,看了一下,不知所云。于是关上了。今天忙完了,定好时间慢慢看,看进去了,也看懂了,但要看的很慢。一字一句的看,看得内容理解的更透彻,看不懂的再看一遍那句话第二遍第三遍才能看懂。在没有工作的事情和别的生活的事情烦扰的情况下,容易进入状态,如果今天事情多,心情不好,或者说没休息好,都不容易进入状态。进入状态之后,阅读的内容都可以。阅读难的内容读的慢。如果无法聚集精神,即使换成低级别的内容也于事无补。不说低级别能否看进去,即使看进去了,也只是低级别的看进去了。高级别的还是看不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2 18:17 , Processed in 0.0704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