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6-21 14:48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高考对应着孩子极其重要的敏感期
2021-06-18
沪玥爸0709g1610g
跟着大申爸的课件,从人物传记到科普读物再到这几天的说文解字。感觉始终其乐融融,这些课件在我面前就像一本本说明书,读完一本好的说明书,就能掌握一个新式武器、新工具,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便宜好事。这些枯燥的说明书之所以能在我脑中引起同亮,我回忆还是在初中三年读报的结果。那时爸爸单位订了很多报纸杂志,每天爸爸都会带些回来晚上看,我也耳濡目染喜欢上了看这些,做完作业后唯一的事情就是看报纸杂志,每天看十几份,从《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到《每周电视广播》、《计算机世界》、《无线电》,天天乐此不疲,至于初中阶段看书除了迷蔡志忠的漫画倒是没留下什么其他记忆。
听几位学术专家说他们自己的知识储备都是在高中初中阶段大量阅读积累的,再后来的发展也是全靠那些老底子打的基础。结合自己也确实如此,甚至这么多年以来,没再读过比初中时复杂的书。另外一个“怪癖”就是,读书很挑作者。就像发烧歌迷只喜欢自己偶像的歌一样。读大申爸的课件前,我先要看看作者是谁,了解下来他的来龙去脉有哪些作品,如果发现作者就是个拼盘段子手,那他的书我就没兴趣去看了。 麻麻们都来看钥爸的回馈哈。其实呢,事情是这样的:基本上每两篇课件的背后,是一整本书。那不是一篇篇孤立的文章。之所以申爸不提那些书,还努力地把信息都隐藏起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面对买买买天性的麻麻们,稍微注意力转移到书上的暗示,都会引发剧烈的抢购。那正经事就没人干了。反正呢,那些书,要是在基础三百里面的,都已经抢过了;不在的,一时半会儿,妈妈们也摸不着书是啥……不提书,还能让妈妈们安心看一会儿文章。那些书目,没啥要“保密”的哈:最后都会给到眉豆妈小河她们去处理的。那么,哪些课件呢,每一个都不是孤立的,它后面有纵深。
对于高中阶段的孩子,妈妈们教育的问题在哪里?不能像小宝宝那样,妈妈说怎样就怎样了。你得投他的喜欢,才能共振。而一个孩子,具体接触到什么资料会喜欢上,这个就复杂了。这跟孩子以前的积累有巨大的关系,而“积累”这件事情,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孩子,他能够取得突破的突破点是不一样的。那咋办呢?我们采用课件进行“全覆盖”:一轮轮地给所有的资料。两篇文章,看完了,没感觉,就过,看下两篇。如果孩子喜欢看,那就给站在背后的那本书好了。这本书看完,继续轮着看课件,直到遇到一篇觉得有趣儿的,再深入到背后的课件里面去。这些课件呢,有好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哲学,都会涉及,申爸慢慢发,能发上好长时间。妈妈们慢慢看,感觉感觉。高中的妈妈,可以挑一些给孩子看。
申爸说说咱们群组里的高中群。在咱们的高中群里,也有260多位妈妈呢!在所有的花果山家长中,大家的心态,跟申爸的心态,差不多;因为大家都面临着孩子高考的问题么。申爸不晓得妈妈们的具体感受如何,单说说申爸的感觉哈。其实呢,最直接地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教育阶段,是现在这个阶段。你等大申进入这个阶段,到如今,高二快结束,面临高考了,申爸才体会到真实的情形,是怎么回事。高考需要时间。花时间在课业上,这是毫无疑问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他一天24个小时,除去7个小时睡觉,剩下的17个小时,绝大部分都要花在学习上,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沪-三宝妈1507双男中
对于申爸说的只要智力建构到位了就一定能上清北,我还没有悟到,所以不做评论。提供资料和营造环境把孩子的良好素质建构到位,别的就管不了了,我现在是这么想的。孩子的良好素质建构好了,不需要这些外界标签来证明的。你们别拍砖啊!
昨天呢,三宝妈在说这件事。这事儿是这样的哈:三宝妈呢,宝宝还小,九月份才会上小学,对于未来的某些非常微小的细节,现在是关注不到的。等你的孩子到了高中,高一,高二,如果他的智力建构的质量足够好,那么,进清北不是作为父母的你的愿望,而是他自己的愿望!这是个很小的细节,但极其重要。先说为什么会这样。
“智力”是什么呢?“智力”是当一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拿出来用的东西。其实呢,它是一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自动会跑出来起作用的东西。孩子到了高中,他人生中第一次“懂事了”,而刚一懂事,迎头撞上的,是什么情形呢?一个孩子,他不需要操心柴米油盐,不需要心有任何旁骛,他整天就去上学,学高中的课程。他身边的老师、家里的父母、上面的祖辈、身边的邻里,一致推崇的事情是什么呢?考大学,考个好大学,对吧?他高一,他高二,懵懵懂懂地,对于期望,他是知道的,但是是“泛泛地知道”,他没有意识到,“说的就是你自己”!什么时候,他意识到,落在自己这里了呢?就是大申现在这个时候:高三的6月7号、8号、9号、10号,那边一高考,他这边才第一次意识到:明年的今天,就该轮到我了!我的天哪!
这个不用你家长老师提醒他。他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每天处于学校的那个生活氛围里,他如果连这都关注不到,都不加以留意,那孩子的智力真的不及格啊!要是他这个时候了,还无动于衷,这不傻么。现实的状况是:确实,几乎每个高二的孩子,紧迫感都上来了——现实中,高中在读的孩子,没有智力建构不及格的孩子哈。这一点呢,高中群里的高二妈妈,要心中有数。这是你未来一年的基本出发点。那么,接下来,就轮到三宝妈的疑问:孩子自己呢,他肯定知道考上好学校更好。那麻麻说了,这是当然的了:这还用说么!谁不知道?既然知道,我们也明确的把它表达出来,大前提就有了,对吧?我们就再陈述一个小前提:“清北是最好的学校。”那结论呢?三段论。结论自然是:我要进清北!
哦……申爸得改口,叫“我要进北清!”梅梅纠正申爸好多次了,老是改不过来,再不改,又要给三宝妈们鄙视了。注意哈:进北清,“到了时候”,它这事儿不是妈妈的想法,而是孩子自己的想法!这不是“用来证明什么”的外部标签,而是孩子自己发自内心的渴望。只不过,他自己没有信心,不敢明确地说出来罢了。等到了时候,让孩子一定会产生这种渴望的心理机制,我们叫“智力”。智力在5.5-7.5岁的关键期中,靠伴听建构成的。具体到申爸家来讲,进北清,是现在的大申自己的理想,申爸的角色是帮着他实现这个理想。至于说,到了明年的6月25号,他高考分数发下来,他的分儿考得上考不上,这是他的事情,不关申爸屁事儿。他都这么大了,17岁,以成年人自居了。你给他生日买蛋糕,他不但不领情,反而觉着你很烦:弄那些没用的干啥?小孩儿才那么幼稚。吃什么蛋糕啊,也不好吃……
对吧,这是真实的状况。他要自立了,他要飞了。那你爸爸妈妈还不轻松愉快地把高考这只大猴子,扔到他的肩膀上去?他只要扛起这只猴子,也乐意自己扛,你去看,他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申爸整个人的状态,也不一样了。大申他很紧张;申爸我很放松。他紧张,是因为高考是他的事儿,他不紧张,别人紧张,管啥用?申爸放松,也很有道理。你说,申爸打大申很小的时候……那时候,还是09年呢……就一直吹牛皮,进北大是不言而喻的事情。牛皮一吹吹了十三年,最后,考不上,吹爆了。脸呢?现在呢,只要大申这么一想,情形这么一变,申爸的脸就找回来了:考不上,是他自己不行!不关申爸的事儿。其实,具体的高考考试这件事儿本身,确实也不关申爸的事儿。申爸考试再能耐,那是申爸的能耐;进考场的是大申,又不是申爸,对不对?
申爸要做好申爸要做的事情:建构好良好的智力。等到了时候,他自己就会产生强烈的愿望,自己要进北大;而决定其智力水平高低的关键期,在六七岁那个时候呢!那时候,大申自己能负什么责?只有爸爸妈妈去负责任。你要洞察,高考到底考的是什么?怎么借助孩子的天赋,帮着孩子把真正要考察的东西,建构好。不但要及时开始建构,施工效率还要高,成品质量还要好……这是教育,这是申爸的责任,是申爸要干的事情。这个事儿,不能推给大申自己去做,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他还小。就为了未来的高考所做的准备而言,你需要提示他,按照正确的做法去做;要把以前的经验,传达给他。你作为家长,不能大撒把说:“既然责任是你的,这些,我也不管了。”这些你家长都不管了,那孩子掉坑里,就没人管了。你的事儿你得管。至于说,你把正确的做法提示给他了,也把经验说给他,他听取,还能更多地从经验中获益,这就是他的事儿了。他的事儿,他得管。
保证孩子能听取意见,并且获益的,还是“智力”水平。而这个智力,却不是现在的事情,是十二年前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归根到底,还是父母的事情。“我的事儿,我管好”;管好了,就没我事儿了。所以,我很轻松。他的事儿,他得做好。时间很紧,明年就要高考,那么多事儿需要做,所以他很紧张。他知道有哪些事情要做,也会做,能做,努力地去做,这是他的事情;而保证这些事情发生的,是我的事情。要为北大考得上考不上提心吊胆的,不是我,而是他。这一点,只要你高考麻麻做到了,接下来,你就轻松了;完了呢,你的角色就剩一个:忽悠孩子,北大不难,肯定考得上。这个哈,孩子哈,他涉世很浅。真的独自面对这么重大问题,他的心理防线就非常微弱。你妈妈怎么说,他怎么信!回头,申爸教高考麻麻们这套话术哈。
嗯……接下来呢,妈妈们继续专心看课件,反馈哈。麻麻,尤其是高考麻麻,你不要整天只顾着焦虑,慌慌张张地到处瞎跑,瞎撞。你搞那些东西,对于孩子的高考成绩,不起一点点丝毫用处。唯一能起作用的是:安静下来,找准窍门儿,稳稳地把钥匙伸进去,轻轻转一下,把门打开。这是唯一的能够打开门,解决问题的路子。慌里慌张是没用的。钥匙靠慌里慌张瞎撞就能把门打开,那要锁锁门还有啥用?
看课件哈……回头,申爸发今天的课件。
24滑铁卢Aria Brina爸1108-1307G女四
其实作为局外人,想问问,这个高考的过程是学习东西,顺道考上,还是考试的准备过程中学习好东西,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储备知识和提升自己的学习的能力和毅力?
“如愿考上”这件事情本身,是孩子所能学到的最大的“东西”,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素质”。这么表述还不大准确,再改一下哈:只有在如愿考取的过程中,孩子才能学会那些最大的“东西”,建构起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素质”。脱离开切身的实践的过程,是无所谓“学会”,无所谓素质的。我们谈论的,不是很多个东西,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侧面。
鲁-康萌妈0712男七1512女中
想到就能做到,一个是信心,一个是能行动,一个是行动了能坚定的做。而做到只是这些的结果。迷糊觉得是这么一个关系,但是表述出来觉得还不太贴切。
如愿考取是不是就会孩子第一次得到这个结果,因为结果正好在孩子18岁成年的节点,这个如愿的体验就会给孩子带来点什么。
之所以高考如愿考取,对孩子这么重要,就是因为高考,它正好处在孩子的某些重要的敏感期上。
新-童妈0504B九
@京-大申爸0406B高2 那这么说,北清学子们都有如愿考取这个实践过程,就都获得了这种重要的”东西”和“素质”。
不是。很多北清,是靠父母托着,硬送进来的。所以,才会有“考进北大是我一生中的最高点,自此之后,就一路下滑”的说法。父母之所以“托”得起来,就在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尤其是母亲,剥夺了孩子正常成长的某些要素和机会,让孩子变得畸形。清北……一流的高校,他们的学生中,这种问题很严重。这导致孩子一生中,活得很痛苦……或者,至少是某些阶段,非常痛苦……尽管进了最好的大学,甚至清北。
来源: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高考对应着孩子极其重要的敏感期】---2021.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