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69|回复: 2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大申的思路】 ---2021.06.10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4 22: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6-16 21:03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大申的思路

2021-06-10
接着说哈。最后这一哆嗦。高中语文的教学大纲,是教育部在02年吧,还是哪年,反正就那前后,他们组织修订的。这一版教学大纲,堪称“地狱版”。这版教学大纲,删掉了以前很多语法方面的要求,让学生不必去死记硬背规则,然后去海量地刷没用的语法分析,句子层次划断。这让学生大大地松了口气。语文学科中,所有“硬”的东西,基础知识,基本上删完了。语文变得“很软”“很软”,跟今天的历史差不多。

对于历史而言,大申的评点是这样的:历史一个也不用背。所有的史实,初中都已经学完了,高中没增加史实,可是,要求你能借助这些史实,看出更多的东西。就好像扑克,统共只有54张牌,牌不增加,但是你能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打法。高考考你编打法。不是“学”,而是“思”,靠琢磨。现在的历史,跟传统上,我们那时候靠死记硬背的“历史”,完全不一样。大申进了高中,经过短期的不适应之后,很快,就喜欢上历史了。高二刚开始选课的时候,大申还正处于“不适应期”,赶选了历史,开始继续学习,不要一个学期,大申就彻底地喜欢上了历史。现如今,申爸感觉说,这家伙在六门课里,最喜欢的,可能是历史。回家没事就看他的历史学案,一边喝着茶,一边在那儿琢磨。花在历史上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原来的生物了。

大申对于自己当初舍地理而改历史的决策,越想越感到英明。提起这事儿,很是为自己当初的明智感觉自豪,完全忘了当初地理也是他自己选的,还是首选。没有外力的干涉,他是不会考虑历史的;现在,那外力,也完全不提,在思维中,彻底被忽略了。

主题是什么呢?主题是说,孩子到了这个自我意志勃发的年纪,核心的关键是要把事情做好。只要事情的结局好,在孩子的主观世界里,就是自己的功劳。他还没学会在这个问题上,去正确地归因。没必要刻意去保护不存在的所谓“自尊心”,短时积极性的挫伤,也没关系。只要最后结局好,细节到时候就全盘忽略掉了。

这是历史……这个,申爸的感觉,还停留在上学期末,这学期初的时候;现在,申爸觉着,大申最喜欢的科目,已经变了,换语文了。尽管大申自己不承认这一点,依然认为历史和生物是他个人比较倾向的课程,但是,现实会透底儿:他花在语文上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其他的任何一个学科。

这种变化,就发生在这个学期。他不是每天坐地铁上下学么?从这边出家门,到那边前腿迈进学校,正好要25分钟的时间。在路上的这25分钟,他戴着耳机听东西,可具体听什么呢?申爸知不道。以前知不道听什么,但最近,申爸知道了,他改听要求背诵的古文朗读了。一天听一个小时,天天听;不止如此,申爸敲门送荔枝,大申一开门,手机里古文的朗诵声,就飘进了申爸耳朵。大申经常皱着眉头,假装抱怨说,高考这五分,是性价比最低的五分。费的力气最大,得分最少。高考,背诵只占5分。是的,在02版教学大纲的修订中,巨幅增加了指定背诵古诗文篇目。N多,数不胜数。把个学生们背得,死去活来。大申口头上抱怨,但是,掩饰不住内心里的某种喜欢:一边说不好一边拼命搞。

那麻麻说,申爸,高中孩子都这样的啊:谁都不喜欢背诵,可是,老师那边看着背,没办法,也只能花时间在这个上面。其实呢,这个说法,在大申这儿,还真不一定。有史以来,第一次,申爸跟大申把他期中考试的试卷,完整地回顾了一遍。

大申的英语成绩,挺有意思:每次考试,都是79分上下浮动……在班级平均线以下一两分钟的地方浮动……这次考试,英语正好得了79分。这回,申爸深入到细节,看具体的题。这一看,气笑了都。大申人家小老人家很牛的:听力,满分;阅读理解,满分;作文,满分。完了呢,到了填空这道大题了,一看得分,零蛋!这家伙一道大题,10分,一分不得。这道大题考什么呢?考短语。就是课本上这个单元学的短语,顶多是说,有动词的时候,来个时态上的变化。

大申看见申爸脸色不善,赶紧小声解释:“这道大题,高考不考。”申爸一时没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极其不满意地说:“我就不明白,你们学校到底搞什么。这英语,短语是必须学会的呀!你们连普通中学都比不上。”见申爸埋汰他们学校,大申忍不住了:“怎么不教短语,当然教。每个单元考试,都考短语。”“那你怎么一个也不会?单元考试怎么办?”申爸紧接着问。大申坐在那儿,不吱声,硬挺。过了一会儿,大申又小声地解释说:“高考不考这种题。”

申爸刚要继续发作,猛然识别出大申这句解释的意思了:高考又不考短语。高考考的,听力,阅读理解,作文,人家不都满分么?甭管事情本身如何,他自己这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放弃的。就其目的而言,有理有据,你跟他别扭什么?申爸努力地把怒气咽下肚皮:“好……好吧,咱们看下一道题。”大申如蒙大赦。可不是么,他每次考试,只要是学校自己命题,他就79分。整个一道10分的题,主动放弃,他总分还能得多少分?

不怪的,一全区统考,他英语就九十多分;只要是自己命题,就上不了80……大申见申爸不再追究,就放肆起来,顺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说他们,考短语,非得出填空题。”然后,比较向往地说:“出选择题多好啊!”这下,申爸压着的火,又憋不住地往上拱,就讽刺的口吻说:“完了你好扔硬币,怎么也能得2.5分儿,对吧?”大申没听出申爸的嘲讽,以为遇到了知音,身子热切地往前倾,恬不知耻地说:“你说他们,要是出选择题……”抬头看到申爸脸上的严霜,硬生生地把接下去的恬不知耻,吞回肚子里。“你说你,你就不能把短语彻底学会了?还这个那个,选择题填空题的……那个东西又不难,你又不是学不会!”申爸觉得,申爸又要压不住了,就又狠狠地咽了口唾沫,把怒气连同唾沫,一道吞回肚子里:“……气死我了,算了,看下一道题。”

10分儿,因为“高考不考”,主动放弃了,你也没啥办法,对吧?可还有11分儿呢,怎么没得。申爸都不敢用“怎么丢的”这个词了,因为有时候,大申的分儿,根本就不是“丢”。他这简直就是个白痴天才,人家千锤百炼归纳出的常用词汇,到他这儿,都不管用了。接着,就到了综合填空题。这一看,申爸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得分。这家伙吧,你拿它没辙:凡是涉及到考核语法的填空题,他就全军覆没;其余的,全都一分不丢。

回顾回顾着,申爸把这个新发现,随口就说出来了,大申一听,就又兴奋起来,又遇着知音了:“对啊!只要是别考短语,别考语法填空,我就全对!高考吧,短语他们根本就不考,语法考,可是,主要在选择题里考。综合填空题,考语法的空儿不多,顶多五六分。”申爸明白大申的思路了。他的意思是说,刚才全对的那些题型,自然全对,考虑到语法考察的形式,高考更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只要是选择题,他就不怕。就高考而言,整张卷子,距离满分,就那五六个考核语法的填空题。而目前来讲,那五六分,他准备放弃了。

这也怪申爸。当初,是申爸告诉大申说,平均每门课,折百分制,只要得91.5分,就稳能进北大了。当时说的是事实,可是要知道91.5还有这后遗症,申爸当初就直接说95.5多好。后悔药没处买去,申爸只好硬着头皮直接解决问题:“你说你,高考不考短语,你放弃也就算了;高考连语法都不考了?你就不能把语法彻底学会了,就那点儿死东西?诶,对了,你怎么知道以填空方式考语法,只有五六分?”大申:“我数的啊!去年北京卷语法填空是6个空;前年是5个,18年是5个;17年只有4个;16年多一点,有7个。这怎么不是五六个?”

大申把申爸气乐了:“你有这歪心思,去数数儿的功夫,你就不能把时间拿来,把那点儿死规矩,彻底学会?”大申瘫在沙发上,抿着嘴,不吱声硬挺。申爸接着说:“那这样吧,从明天开始,咱们每天的一个小时,拿出来,我跟你把语法问题彻底解决了,怎么样?”大申还是瘫着,不接茬硬挺。“不用你背,你只要思考琢磨就行。就跟语文一样!”大申听申爸这么说,很快人就支棱起来了:“行啊!”这才同意起来。

完了吧,就开始弄语法。这一弄语法,申爸才明白怎么回事。这家伙的英语也不知道怎么学的。语法只知道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形式;什么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语法格式,完全不知;甚至,连一般将来时的语法格式,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是过去分词,buy的过去分词是brougt……诸如此类。你给他个例句吧,他的反应就两个:“哦,原来这就是XXX”或者“啊?还有这么说话的”。

嗯……申爸先说到这儿吧,回头,接着哆嗦。

沪-眉豆妈0706女八
一样,眉豆上英语课都是糊弄过去的。
豆儿详细说说眉豆儿的事儿吧。

沪-眉豆妈0706女八
眉豆是上了八年级开始不喜欢上英语课的,因为跟英语老师不对付,上课就不听,被老师逮着了让站起来回答问题吧,她又总能凭直觉给说对了。老师逮不着她。

她不认真搞么,举凡可以免作业的背诵,积极得很,而且这对她也不是什么难事,经常第一个就去背完了。但是那什么单词、词组默写,默全对了也不能免作业,就不上心,我看一下哈,这两周的默写成绩:她们单词默写的规则是错一个单词扣5分或10分,这也错得不少啦:75、100、80、90、70、80、85、80、70、85,最可气的是,她经常不是因为单词不会写扣分,而是写出来的那个字母。看着不像是她要写的那个。前天,不对,大前天开始列复习计划,英语,她是这么写的:

11.png

给我看计划的时候说,妈,我给未来的自己挖坑那真是不遗余力啊。按她的计划,应该是从今天开始进入复习状态的,所以前天休息不学习,昨天休息不学习……不过昨天在给哈妈、小河画完头像草稿后,自己又说,我还是去学习吧。字帖、小蓝本、练习本。

12.jpg

写完给我看,我说我也看不出来写得好坏,好像前面6个不错……除了f有点别扭……她叹气,说就这个f,照着字帖写怎么都不对,越写越别扭。我一直等着她英语吧唧一下考砸了,然后知耻而后勇……可是,她每次大考成绩都还行……测验就各种糊弄……10分钟写完卷子,剩下时间睡觉的事也做得出来。不过前段时间英语老师有事,换了另一个老师来代课,那个老师她喜欢,说讲课进度超快,效率超高。那我问她,代课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对你有哪些帮助?她一撇嘴:一点帮助都没有,简单得要死,不过她讲的好,我就能听一节课。

今天的课件:
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pdf (547.32 KB, 下载次数: 4)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pdf (413.34 KB, 下载次数: 3)

连载课件,今天是第二部分: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二).pdf (761.89 KB, 下载次数: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4 22: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6-17 09:25 编辑

妈妈们的感想
陕-伊妈1302女二
《修辞的两种手法》感想:
真是颠覆了以前对修辞的理解。
文中提到的修辞的消极手法和积极手法,看完我的理解是:消极手法就是客观真实不加修饰的记录;积极手法类似用了以前学生时代学习的“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事物。不知道我的理解能偏颇多少。
《姓名》感想:
看来以前老人们说的“有家谱就能找到祖宗”也不完全对啊,只能找到“近期”的祖宗。
丑名、恶名这个就好像现在农村人喜欢给孩子取“猫蛋、狗蛋、臭蛋”之类的小名类似,都有希望孩子好养育的意思。
《科举考试》感想:
读的头昏脑胀、眼花缭乱没记住什么,记住了的可能也会张冠李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选拔制度,制度随朝代而变,为统治者服务。

豫-豆苗妈0712男七1508男大
今天两篇关于词语的课件让我想起乔姆斯基的人类语言结构范式:只要是人类语言,他们的深层次结构,都是一样的。

豫-小汐妈1206女三
《学习词汇的一例——“深”和“浅”》
这篇刚看了开头,心里就想,要是录音下来,给小汐听就好了。看到后面,发现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方法都差不多。词汇经过归纳、比较、探究,才能正确掌握意思。
申爸今天形容大申恬不知耻,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感,就是一个可爱的少年在诡辩。如果是我只会形容脸皮厚。一个人的文字有画面感,就是把词汇掌握运用熟练,每个词汇所对应的画面和情景,氛围等等……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文化程度》感觉每个词的由来都是为了目前所处的经济和环境服务的。特别是对农耕历史的主要动物——牛的称呼,实在是分的太细太细了。

鄂-漆仔妈1005B五1610B中
是不是这些课件起了作用?这些背诵内容都是名家名篇。那些介绍“名家”的课件,让我们对课文中的作者不仅仅是个符号,有了生动的了解;讲修辞的课件,让我们对名篇中的遣词造句产生了琢磨的兴趣;还有《王安石与他的时代》这样的课件,能够让我们对“名家名篇”的时代背景有一些了解……当所有信息都串到一起,名家名篇作为一个“载体”,引发无限联想,表现出来的就是兴趣了。
《基因》:
这种专有名词解释,得趁自己注意力集中,头脑还比较清醒的时候看,一次看一个,一边看一边尝试跟头脑中的知识建立联系。看《基因》时,大部分还比较清晰,了解到了“为什么叫染色质”“为什么叫染色体”“基因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学科。最后一段,又出现了两个新名词,完全不理解对应的实质内容是什么,就草草略过了。
《工程师》:
这么常见的一个词,看看它有什么解释?哦,原来是在工业革命期间跟火车有关的词,演变而来的。后面又继续讲了,不同的动力模式对应的英文称呼。感觉看了这个,对英语词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些,有助于记忆。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二)》:忙完了家里的事,开始看《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二)》,接着讲北宋的政治氛围,科举考试,官员特点,从而引出了王安石考试的经历,在基层做官的性格特点。从中感受到王安石有才干,有想法,并且敢于表达。这样的基层官员一步步走到高层,如何走到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呢?期待后续……

闽-土妈1401女0505高一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刚看题目,确实以为会是写王安石以及他在他的时代的什么,没想到写的是宋代的天时地利等,更没想到的是一幅画能看到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一本书后面的一行字的用意。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地理历史人文,是捆一起的,但现在科目分这么开,那么考起来觉得难的,是不是就是学科间的跨越或者融合呢。有点晕,听说福建今年的地理考得很难,具体为什么难,也不懂了。

粤-帆妈0803男七
课件1:《咬文嚼字》,前有选词造句,选词就是嚼字,也是我们常说的炼字。猜诗谜的字要联系整首诗上下文更容易理解,文中举的其他炼字的例子很形象。一个“垫”字,嚼出了不同用法中的不同意思,字用的问题是在字音、形、义之后要考虑的。
课件2:《学习词汇的一例——“深”和“浅”》,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深有立体、平面、历时、程度,双音词的不同意思需要仔细辨别,这跟一个字用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含义一样。语言的准确性其实不那么容易达到。
课件3:《王安石与他的时代》,非常清晰地描述王安石生活的时代背景,才能对后面的探讨进行定位,所谓知人论世。在对宋代的论述中,特别注意到了很客观的天时、地利,视角新。对邓小南老师的了解,始于《唐宋妇女史》,后来她不做这方面研究,关注也少了。

苏-阳仔妈0909B五
课件《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看完,有杂乱无章,作者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感觉。通篇读完,金先生的形象很模糊。文中提到的人物和人物关系,扯不清,读着读着就跳出文章,想龙云是谁?陈蕴珍是谁?王浩是谁?为什么要提到这个人?作者和金先生不熟,为何要用这些文字来记录他?发散联想的厉害,无法投入到文章中。

湘-宸妈0809女七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看了两遍还没过瘾,庆幸自己生活的年代啊,针穿母和女人买还是太惨了点。而轮子房、铁马、飞房、风船、铁鹰这一个个画面感好强,动画造型一样。中文里牛字旁的字原来数量是如此多,跟当时经济发展有关系,奇妙。

湘-可妈0801女七
今天看了《咬文嚼字》和《学习词汇的一例——“深”和“浅”》这正好第一篇里提到了第二篇。发现在词汇这事上,还真是细思极深,可以挖许多的精彩的细节出来。只是现在看到了,还做不到乐之,要是能乐之不疲,词汇这事儿就解决了。

冀-茗茗妈1408男一
看《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时想,这作者知道的可真多啊,然后又想到,这一篇写下来应该会查阅很多资料或者做很多调研吧。

苏-恒妈0810男六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二)》由宋代的内政到当时士大夫的境遇,到人才的选拔,循序渐进,娓娓道来,讲到王安石出场。文章整个过程有对宋代前后朝代的对比,有对宋代当时例子的详细介绍,收放自如。这节课学得也愉快。印象深的还有宋代的进士人才数量远比唐、元、明、清的总和还要多,可见当时人才受重视和尊重的程度有多高。
《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前面大部分篇幅讲西方国家字词表现的文化变迁,看的过程中差点怀疑这篇是不是翻译的西方人写的文章。后面两页讲到汉字,咱不懂西方文字文化,觉得还是汉字的文化丰富。

沪-康妈0810B男六
今天看了三篇。《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一)》里的内容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看时就想即使知道的内容我也写不出来这样的。不知人家怎么写出来的。这个脑袋里得有个大图景才行。第二篇《学习词汇的一例——“深”和“浅”》写的很有意思。初中语文老师以前也是这样教我们的。估计现在老师能深入讲语法得不多了。本来想着看完两篇就不看了。谁知看完《学习词汇的一例——“深”和“浅”》,觉得意犹未尽,不自觉地把第三篇看完了。

鲁-康萌妈0712男七1512女中
看了《从造词心理看民族文化程度》和《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唉呀,打这两个题目返回去看好几遍,耳朵旁一直有0206号小朋友留观时间已到。看完了,而已。看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感受。

冀-天天妈1107男四
今天把我最感兴趣的这些中国古代文化的这几篇全看了,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代的车马》,自己还在那画了画,想起来最多的是苏轼的轼。第二感兴趣的是《马牛羊鸡犬豕》从偏旁部首也能看出来阶层,牛是平民用的工具,所以没有马字旁的字多。《中国古代的“国号”》看起来还是比较熟悉,最近跟着孩子一块听林汉达的历史故事,可能看起来不费力。《中国古代的官制简述》就不行,知道说什么,就是不能用心记下来。再到今天的《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语言的变化都和文化息息相关。每个国家的语言都能找到自己文化的遗迹。

浙-微妈0601女九
《幼学纪事-于是之》这篇文章又平实又有趣,在那么穷苦的环境下,作者还一直在想办法读书、学习,坚持不懈。想起了我小时候读书的场景,我生活的一个小农村,村里就一个我们破破烂烂的小学堂,家里除了两本语文、数学教科书,也没有任何书啊、报啊之类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特别特别想看书,村里有个小厂子,有些废报纸拿来做包装用的,我就经常偷偷溜进去翻看那些报纸,半张的、一小截,每个字都不拉下,广告都要仔仔细细看无数遍。现在想起来,是不是就是大申爸说的阅读敏感期吃书的意思。现在家里有了足够多的书了,却静不下心来好好读了。
《我国古代的车马》一遍看下来,好多的字不认识,幸好下面有很多注音,不然都看不下去。这个车上的配件,他讲得仔仔细细,我看得稀里糊涂。
《金岳霖先生》特别爱看这种平和真实的文字,似乎是一个熟人,絮絮叨叨地跟你讲他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真实又有趣。有一段讲王浩管吃了饭打球叫“练盲肠”,跟我们这里的说法一样,饭吃好马上就运动,容易得盲肠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这样。
《这一些忧郁的碎屑》文章好长,看得心里闷闷的。抗战胜利的巴鲁表叔在河滩上被枪毙了;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煎鱼的时候用锅铲不停翻动,岂不七零八碎了。
一声叹息!

京-豆妈0806男七1212男二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受文化的限制,语言更多的与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和影响。云南真是个多民族的地区,“黄马吃水,太阳被虎吃”有意思但理解不了。“送礼的字”“佛房”是可以联想到的。读到后面觉得这么多说法挺有意思,但如果要我记住,我又觉得太困难。
《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读这篇挺有意思,pen原意是羽毛,想起看过欧洲老片子,用的笔确实有羽毛做的。wall 原意是柳条编的东西。这个词的演变,想起我看一个片子,在非洲一个村落他们也是用一种草活在湿泥土里砌成墙。还好理解。后面太多内容和知识,好多生僻的语言看不下去了。这两篇应该是一本书里的,这篇也引用了第一篇云南近郊的倮倮的语言。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从宋开始,宋太祖赵匡胤,为稳住民心,提出“变家为国”,让我们一直说的“国家”二字,拆开,溯根求源。这个概念在其他国家是不同的,国是国,家是家。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特质。接下来的“立纪纲,召和气”,刚开始不明白,读了后面的解释,开始有些理解宋代是个政治上很开明的朝代。
宋代在动荡的五代之后,借鉴与历史,宋代的政治开放,大臣有更多话语权,科举有了很多的不同。这种开放和不同,文化上也有不一样的影响。从王安石考取进士名次被调换的事情看,王安石不计较名利,是个敢言能干的人。

闽-瀚宝妈0902男六0207女大一
《咬文嚼字》全篇说明了“嚼字”的重要性,一句话中一个字词的妙用,一首诗词中也许就因为一个字的使用成了千古名句。这在很多古诗词里是很常见的。只是文章中的“鹦鹉梦○江上草”,作者最后没有揭示谜底,还好现在有网络,百度一下就出来了,《秋怀诗 其十五》(清•查慎行),全诗文如下:
晴川高阁挥杯后,两度西风阅岁华。
鹦鹉梦销江上草,鹧鸪啼老日南花。
舞回鸡枕宵初半,读罢鱼书饭好加。
莫道楚材多放废,居然屈宋起名家。
我刚开始不理解诗意,还想成”鹦鹉梦回江上草“,实在惭愧。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查慎行,还是金庸的先祖。

黑-顺妈0807女七
《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中外语词的语源就可以看出咱们中华民族更有文化呀,欧洲语词的词缀变迁比较简单,而汉语的发展变化更加丰富,体现出来的文明程度更高。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少数民族造词对于具象的执着和浅白,对比汉字中对牛的各种名称,可见文化程度的差异跟历史和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二)》,介绍了宋朝的政治背景和纲领,“事为之防,曲为之制”“防范弊端”同时又用科举的严密与开放来选拔官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充分的基层经验和直言的胆量的王安石出场了。

深-薪妈0804男七1407孖女一
今天下班打印了《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一)(二)》,在的士上一直不愿意离开眼睛,差点过站了。太赞了,迫不及待自己又去网上找了(三)(熙宁新法的推行),看完了这篇学术论文。
对宋朝、王安石变法有新的认知,以前读书的时候因为畏惧历史,没有去深了解,只是应付考试。如果我的历史老师可以用这样的模式去讲述历史,我想我一定会喜欢。
宋代虽不是疆域最大的一个朝代,但精神文明、社会经济、制度的建设等,(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四大发明就占了三个,文中特别提到当时的广告,版权概念等。这个朝代推行的两个新法,“庆历新政”“熙宁新法”的差异,及实施所面对的问题作出对比,让读者认知更深刻。还有“三不足”,原来“人言不足恤”改编自这里。
虽然对王安石新法很多人反对,但是因宋神宗不是墨守成规的皇帝,也就让“熙宁新法”有平台,但是从整个文章看,就算反对或者不支持他的新法,跟他对立的政治家,也是很认可王安石的才华。连苏轼都说他是野狐狸一样,非凡人,超越凡人。
对“熙宁新法”不是了解太多,他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供天下之费”,“财富是变量”,“青苗法”,“计产赋田,募民代役”……等变革大法。
与儿子交流了宋代,还有王安石。
儿子:王安石变法注定要失败的。
妈妈:为什么?
儿子:宋代是重文轻武的时代,还有“祖宗之法”老思想传承下来,大大影响权贵及官僚的最大利益,实施过程中还出现很多政策与实施差异的问题,所以注定要失败的。
我就把打印的这篇论文推送给儿子,看看儿子是否有新的想法……儿子还说,他的新法是很好的,就是没有出现在恰当的时期。
这个课件他还没有看,今天晚上推给他了,忽悠他说,妈妈要交任务,但是怕描述不好,毕竟妈妈看的历史书没有你多,希望他看完后能给我其他想法。

粤-笑妈0709G八1505B大
我也追完《王安石与他的时代》,意犹未尽,想看后续。之前一直没有系统的分析过具体的哪个朝代,印象里比较深刻的就是汉朝、唐朝、明朝、清朝,可能也是因为这几个朝代的电视剧比较多吧,相对会了解比较多,对于宋朝第一次是从作者这个角度去了解的,觉得这样去分析,特别深刻,也容易理解。

鄂-虫妈1007女五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一文从词描述的越细分类出越多词语,来反映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明度,例如麻布衣服“被”在云南某民族发音是一体的,因为生活中这些功能差别不大,而在汉语中却是差异很大,后面还举例阐述牛的各部位的分类叫法。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续:宋朝是历代封建专制最为开明的时代,宋朝皇帝不杀言官,尊重大臣建议,是祖训,也有一套制度去约束皇帝的权利,宋与唐在科举考试上更侧重选拔公平,在科举制度上保障了相对的公平,利于人才流动。因此唐代文人与政治家是分离的,而宋朝的很多名政治家文釆也扬名天下,这与宋朝对人才的选拔不拘泥于权贵的推荐有关,有利于寒门学子的升迁。

沪-晨妈0805女七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一)》,从各个角度讲了宋代的经济上的成就,宋代版图小的原因,这个(一)没讲到王安石。
《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二)》,讲了北宋的内政,有了家国的概念,宋是中国古代最民主的一个朝代,对祖宗之法很推崇,科举最严密最开放,宋代的好多官员能力都是多方面的,讲了王安石的科举考试和为官的简单介绍。

叮叮当当(天坑一号)
课件感想:
1、语词中蕴含民族文化,文字不断文化的根脉就不会断。我们经常说学文化,文化从哪开始学?从字开始,只可惜现在学校课堂一般不大讲字源,功夫还需在课外。
2、想真正学好英语,还应了解相关文化,这个要求应该是比较高,我在大学时选修过一门英语,当时发了本教材,关于英美文化,全英文的,但老师不讲上面的内容。自己因为畏难,翻了几页就扔掉了,所以英语学了个皮毛。
3、宋朝真有可爱之处,印象最深的是科举,科举考试给了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现在感谢高考,高考给了普通老百姓改变命运的机会!

鲁-硕妈1001男五1503女大
《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讲了很多词语的最初的意义,这最初的意义基本就是跟固定的东西是一致的,后来经过时代的变迁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慢慢的很多看不出来原来的本意了。看完这篇文章,感觉对词语有了新的认识,历史的变化对语言的渗透一直都有。

湘-羊羊爸1508大
@沪-眉豆妈0706女八,连续看了两篇,申爸的这个战略目的是看到了,本质是用教育解决这个真善美中的问题,而战略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人才(具体到大申这里培养大申成为跨越物理学和经济学鸿沟的人)。而战略选择好像说得不清楚,提到了机会成本,提到了人工林和自然林,提到了教育成本,若让我来想的话,提到了现行教育体系的不足。这个可以说都是这个教育体系对于目标实现的约束条件,也是这个孩子成长的土壤,我们甚至无法改变,那么用皮亚杰的理论及申爸的摸索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沪-眉豆妈0706女八
你不要把教育体系想成一片林,当它是一棵树就行,而且不管是人工林和自然林,这都是棵很重要的树,要保证它的茁壮成长。

川-悠悠妈1401女一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这两篇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们也属于西南地区。确实有很多一样的造词方式:比如出去工作叫干活路,买散装酒时,也叫买烧酒,酒确实是烧火蒸出来的,也叫烧刀子,酒劲更贴切,也可以叫甩档档,买酒时灌酒的容器甩几下就潇洒的打几斤酒了。然后出门碰见人,你手里晃荡着一瓶酒大家都会羡慕你喝的起酒,这在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有点骄傲的意思。现在一般是年轻人说老年人不注重品质,图便宜还爱喝那种勾兑的散装酒了。时代变了,说“甩档档”的语气也就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11-26 00:55 , Processed in 0.09505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