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6-14 22:47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高考“尽在掌握”的感觉和课件反馈
2021-06-08
麻麻们说不懂……不懂就对了。申爸还没说懂呢。接着说哈,先看图:
这画里画的是什么?一座房子,房子里有人,房子外边,有很多树,柳树。这一看就知道……申爸你什么意思?申爸的意思是问你怎么看出来那是树的?“不是,你这是抬杠,申爸。那个就是树,是人都知道,一看就是树啊!”那谁说。好吧,百姓日用而不觉。咱们不从这个角度来看。咱们换个角度如果你是画家,画画的,你怎么画,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树,还是柳树?柳树的叶子是这样的,大家都见过的。
那画里,你看不到一片这样的叶子,可我们就是知道那是柳树,就是知道一片一片的绿墨是树,是树叶子。画画的,他必须要注意到我们大脑的这个特点,然后,历史上才会第一次有一位创新的画家,画几根墨干,几枝下垂的枝条,然后染上一堆绿墨,拿出来,任谁一看,就知道画的是柳树。
小孩子他怎么画柳树啊?你们麻麻在孩子小的时候,观察过孩子怎么画画吗?他是这样画的在树枝那里,一片一片地画小叶子。他想表现树叶远看一片一片那种感觉,但是采用的画具体叶片的方式,为了表示“多”的感觉,就尽量把叶子画的小。可是再小,画幅也容纳不了几片叶子……画的比例,总体上看是失调的。把细节堆起来就是整体。孩子就是照着这种朴素的直觉,去画树的。爸爸妈妈成年人,都知道这样不对;可是,怎样是对的,大家却没多少人去细致地想过。
孩子学习,对吧?学要学会。怎么衡量孩子学没学会呢?考试,得100分了,就算学会了……这是通常的衡量办法。还有另外一种衡量办法,就是孩子自己觉得,自己全都学会了。两种办法,一种客观的,一种主观的。考大学,只能用客观的标准,因为主观的东西,你没办法横向相互比较;可是,你具体到每个学生,他学习,他就必须以自己主观为标准,因为主观尽管没办法横着比,但可以纵着比,自己的今天跟自己的昨天、前天、大前天去比,看有没有进步。
个体化的内部进程,是不可以拿横向指标来比的。如果非要比,不但会比出严重的心理问题,于个人的进步,亦毫无助益;个体要把握自己的纵向进程,自己跟自己比,矛盾要内部消化。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孩子一旦获取了自己跟自己比的能力,进入自我完善的状态,其表现,家长们就用“那孩子自己知道努力了”来表达。这种“自己知道努力”,并非从一开始就有。从一开始,即便有这种外在表现,内部的机制,也不一样。“自己知道努力”,必须基于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个“性”,人可不是生而有之,它是很大以后,才会出现的事情。这是这个。
这跟树叶子有什么关系?关系在这儿:孩子怎么才能产生“自己全都会了”的感受呢?明年这个时候,大申就高考了,对吧?在高考之前,至迟到明年四月份,大申得对语数英物历生这六门课,感觉每一门的内容,自己“全都会”,这样才能考进北大……如果能有这种感觉,肯定也就能考进北大。跟画树一样,有两种思路,达到目的。一种是小孩子的思路,尽可能多地画叶子,叶子画不下,怎么办?往小了画。另一种思路是画家的思路,寻找到一个人产生“全都会了”的规律,然后,只要拿毛笔蘸了绿墨,往纸上一洇,一棵树所有的叶子,就都出来了。不用趴在那儿一笔一笔画每一片叶子,画不了多少片,画出来的比例,还是失调的。
既然是“全”都会,那就是总体的感觉么。总体的感觉,要用对总体的抽象去处理,不能幼儿思维,以为把细节无限地堆磊,就是总体。内个什么,人分成画家,分成普通观众,对吧?琢磨怎么画一棵树,是画家的事儿;观众一般情况下,不关心那个树到底该怎么画。会看,一看就知道是树,就行了。在旁的任何方面,普通人都不用去关心专家的活儿,唯独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例外。教育这个事儿,最复杂,每个普通人,都得或多或少地涉足专家的领域才行。原因倒是很简单,因为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妈妈得用正确的思路找正确的画法去画。如果思路不对,你费老鼻子劲,高中画了三年,你能画几片树叶?要在总体上,对每个学科产生“自己全都会了”的感觉。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再回到高三。
现在,一轮复习就结束了,进入二轮复习。二轮复习要干嘛?就是要让孩子产生“自己全都会了”的感觉。那麻麻好奇劲儿上来了:诶,这个怎么弄啊?别着急,有办法弄。这个事儿,跟学科特点有关系,要弄清楚,需要分开来,一门门地看。如果你想看看,最高水准的二轮复习,是怎样的结构,你麻麻去看金钥匙,那五本“怎样学好高中XX”就可以了。当然了,不同的老师,他们的体系,还有差别。这很容易理解。同样是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上面那副是顶尖高手画的,下面这幅是另一位高手画的:
这两幅一点儿不一样,可画的都是“客舍青青柳色新”。其实,绝大多数,画的都是极烂的,比如这样的:
就二轮复习的资料来看,烂的居多,好的凤毛麟角。这是这个哈……接下来,就进入考前阶段。这个阶段,理论上要解决的,是这么个问题:会Zoom。
高考呢,它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样的,我们以数学为例,一张数学试卷里边,所有主要的题,都不是现成的。是专家现拟的题,就是现编的,任何习题集你都找不到,猿辅导扫不出来的。这就是没有人能单靠刷题的方式,刷出高考的满分的原因。那题根本就没有,你预先拿啥刷?那么,二轮复习结束之后,理论上,孩子们都对数学产生了“尽在掌握”的感觉,你这种感觉,得具体投射到高考卷子上的一道道题上才行,对吧?只有经过这一步,主观评价体系和客观评价体系,它们才能“搭”到一块儿。所以呢,二轮结束之后,要集中精力,“对笼统的整体感进行局部的具体化”的过程。
谷歌地球,从太空黑色背景的一个蓝球,往细节拉,Zoom,一直拉到你能看清楚你家住的楼为止。多拉几个点,你就有信心说,俺会操作了,只要指出要拉哪个点,我肯定能拉出楼来……就这感觉……然后,上考场。考场不过是指出几个点,让你现场拉罢了。这就是高考备考的理论思路。
先说这儿哈。今天的课件比较多,一堆。妈妈下载,慢慢看。
白痴、先天痴呆和百万.pdf
(196.94 KB, 下载次数: 2)
病毒.pdf
(198.39 KB, 下载次数: 2)
癌.pdf
(123.75 KB, 下载次数: 2)
爱克斯射线(X-射线).pdf
(131.15 KB, 下载次数: 2)
胆固醇.pdf
(124.3 KB, 下载次数: 2)
基因.pdf
(175.04 KB, 下载次数: 2)
北极.pdf
(78.94 KB, 下载次数: 2)
工程师.pdf
(80.89 KB, 下载次数: 2)
咖啡因和科学院.pdf
(298.37 KB, 下载次数: 2)
赤道.pdf
(80.41 KB, 下载次数: 2)
大学.pdf
(160.88 KB, 下载次数: 2)
流行性感冒.pdf
(125.52 KB, 下载次数: 2)
神经元 神经细胞.pdf
(125.04 KB, 下载次数: 2)
炸药.pdf
(126.67 KB, 下载次数: 2)
连载的课件,剩个第六部分,尾声。
六 结语.pdf
(69.62 KB, 下载次数: 2)
|